GO 3S 可以下水嗎?深度解析GoPro Hero 3系列防水性能與安心下水全攻略

欸,你是不是也跟我朋友小林一樣,手邊有台塵封已久的GoPro,然後心癢癢想帶它去海邊、泳池,甚至去潛水,卻又卡在一個關鍵問題:這台「GO 3S」到底能不能下水?還是說,它像手機一樣,碰到水就GG了?別擔心,這個問題絕對是許多GoPro老玩家的共同疑問,今天我們就來一次說清楚、講明白!

GO 3S 到底能不能下水?快速且精確的答案!

首先,針對「GO 3S 可以下水嗎」這個問題,這裡要給您一個非常明確的答案:它「可以」下水,但前提是,您必須搭配正確且完好無損的「原廠防水殼」!

在這裡,我們必須先釐清一個小小的誤解。「GO 3S」並不是GoPro官方的正式型號名稱。根據經驗判斷,您所說的「GO 3S」很可能指的是GoPro Hero 3系列,或是Hero 3+系列。這兩個系列的GoPro相機本身是「不防水」的,它們的設計初衷就包含了透過一個額外的防水保護殼來達成水下拍攝的功能。所以,千萬別傻傻地把裸機直接丟進水裡,那肯定是會壞掉的喔!

GoPro Hero 3系列與Hero 3+系列,都是當年非常熱門的運動相機,它們的防水能力完全仰賴於專為其設計的防水殼。只要您的防水殼是原廠的,沒有任何裂痕、破損,並且橡膠防水圈(O-ring)保養得宜,那麼帶它下水,絕對不是問題!

GoPro Hero 3 系列:防水的真相與防水殼的奧秘

在深入探討如何安心下水之前,我們得先搞懂GoPro Hero 3/3+系列防水的幾個關鍵點:

  • 相機本體與防水殼的關係: 想像一下,GoPro Hero 3/3+的相機本體就像一顆精密的電子心臟,它本身並不具備防水能力。真正能讓它在水下安然無恙的,是那層厚實、透明的外衣——專用的防水殼。這個防水殼將相機完全密封起來,隔絕水氣與壓力。
  • 深度限制的差異:
    • Hero 3系列(包含Hero 3 White/Silver/Black Edition): 標準配備的防水殼,通常能提供水下60公尺(約200英尺)的防水保護。這對於一般的浮潛、水肺潛水,甚至一些休閒潛水活動來說,已經綽綽有餘了。
    • Hero 3+系列(包含Hero 3+ Silver/Black Edition): 由於機身設計上有些微調整,其標準防水殼的深度限制略有不同,通常是水下40公尺(約131英尺)。雖然比Hero 3少了一點,但對於絕大多數非專業的潛水愛好者而言,這深度也絕對夠用了。如果需要更深的潛水,GoPro當時也有推出額外販售的「潛水殼」(Dive Housing),通常能達到60公尺甚至更深。

    請務必確認您的GoPro是Hero 3還是Hero 3+,並搭配正確的防水殼。 防水殼上通常會標示其最大深度。

  • 後蓋的選擇: 您的防水殼會配有多種後蓋。最常見的是「標準防水後蓋」,它完全密封,提供最大的防水能力。另外還可能有「鏤空後蓋」(Skeleton Backdoor)「觸控後蓋」(Touch Backdoor),這些後蓋通常會有開孔或薄膜,方便陸上操作或錄音,但它們是絕對不能下水的! 切記,下水前務必確認已安裝標準防水後蓋。

「我記得以前用我的Hero 3 Black,有一次下水前沒注意到防水殼的扣具鬆了點,結果差點釀成大禍!幸好當時發現得早,及時處理才沒事。從那以後,每次下水前,我都會像強迫症一樣,把所有細節都檢查一遍。」這是我的親身經驗,慘痛教訓告訴我,細節決定成敗!

下水前,務必再三檢查的黃金清單!

想要萬無一失地將您的GO 3S(Hero 3/3+系列)帶下水,以下這個黃金檢查清單,請您務必牢記並逐項確認。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一次的疏忽,就可能讓您的相機報廢啊!

  1. 防水殼是否完好無損?

    • 仔細檢查外觀: 用肉眼仔細檢查防水殼的每一個角落,包括正面、側面和邊緣,看看是否有肉眼可見的裂痕、刮傷或是撞擊痕跡。特別是角落和扣具附近,這些地方最容易因為碰撞而受損。即使是再小的裂痕,都可能在水壓下擴大,導致進水。
    • 鏡頭保護蓋: 檢查防水殼正面的鏡頭保護蓋是否有刮傷,它直接影響畫質。如果有嚴重的刮傷,可能需要考慮更換防水殼或其配件。
  2. 防水膠圈(O-ring)的保養與清潔

    • 檢查O-ring狀態: 打開防水殼後蓋,輕輕取下黑色的橡膠防水圈(O-ring)。檢查它是否有斷裂、變形、老化或有異物卡住。O-ring是防水的最後一道防線,它的狀態至關重要。
    • 清潔O-ring: 使用清水輕輕沖洗O-ring,並用乾淨的軟布(無棉絮的布料最佳)輕柔擦拭。確保O-ring上沒有任何沙子、毛髮、灰塵或油脂。這些微小的異物都可能破壞密封性。
    • 塗抹矽脂(Silicone Grease): 輕輕地在O-ring上均勻塗抹一層薄薄的GoPro原廠或專用防水矽脂。矽脂能保持O-ring的彈性,延長使用壽命,同時增加防水密封性。切記不要塗抹過多,薄薄一層即可,避免矽脂沾染到鏡頭。
    • 正確安裝O-ring: 確保O-ring正確地安裝回防水殼的溝槽中,沒有扭曲或凸起。
  3. 後蓋選擇與固定

    • 選擇正確後蓋: 再次確認您安裝的是「標準防水後蓋」,而不是鏤空或觸控後蓋。標準防水後蓋通常是完全透明且無任何孔洞的。
    • 扣具牢固: 仔細檢查防水殼的扣具(通常是側邊或頂部的鎖扣)是否已經完全扣緊,發出「咔噠」聲,並且牢固可靠。用手輕輕搖晃,確保沒有鬆動。
  4. 鏡頭蓋的清潔與防霧

    • 清潔鏡頭: 在將GoPro放入防水殼之前,使用專用的鏡頭布或吹塵器,徹底清潔相機鏡頭和防水殼內部的鏡頭保護蓋,確保沒有指紋、灰塵或水漬。這些都會嚴重影響水下畫質。
    • 放入防霧插片: GoPro通常會附贈或可另外購買防霧插片(Anti-fog Inserts)。將1-2片防霧插片放入防水殼內部,靠近相機的位置。它們能有效吸收水氣,防止溫差導致鏡頭起霧,這對於水下拍攝尤其重要。用我的經驗來說,有一次就是忘了放防霧片,拍出來的影片一片模糊,簡直欲哭無淚!
  5. 電池與記憶卡確認

    • 電池電量: 確保GoPro電池已充滿電。水下拍攝通常會比陸上更耗電,特別是GoPro Hero 3/3+這種老機型,電池續航力本來就不是強項。
    • 記憶卡空間: 檢查記憶卡是否有足夠的儲存空間,並建議使用高速記憶卡,以確保錄影流暢不掉幀。
  6. 進行乾測(Dry Test)的重要性!

    這一步是很多新手會忽略,但卻是最最關鍵的一步!

    • 模擬下水: 將GoPro相機放入防水殼,並將其正確密封,但不放入GoPro相機。將空殼放入一個水槽或水桶中,完全浸入水裡約15-30分鐘,並在水下輕輕按壓防水殼的按鈕。
    • 檢查漏水: 取出防水殼,擦乾外部。然後打開防水殼,仔細檢查內部是否有任何水滴或濕氣。如果內部完全乾燥,恭喜您,您的防水殼可以安心下水了!如果發現任何濕氣,請重複檢查上述步驟,找出問題所在。切勿帶有濕氣的防水殼下水!

水下操作GoPro Hero 3 系列的實用技巧

當您萬事俱備,準備把GO 3S帶下水捕捉美麗瞬間時,這裡有一些實用技巧,能讓您的水下影片和照片更出色:

  • 白平衡與色彩校正

    水下拍攝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色彩失真,特別是紅色光線會隨著深度遞減。GoPro Hero 3系列雖然沒有像現在GoPro那麼智慧的白平衡調整,但您可以透過幾個方式改善:

    • 水下濾鏡: 針對不同深度和水域,使用專用的紅色濾鏡(Red Filter)或洋紅色濾鏡(Magenta Filter)。紅色濾鏡適用於藍色海水,能有效還原色彩;洋紅色濾鏡則適用於綠色水域。這會讓您的畫面看起來自然許多。
    • 後期調整: 即使有濾鏡,水下拍攝的色彩仍可能不盡理想。學會使用簡單的影片編輯軟體進行色彩校正,能讓您的水下畫面更加生動。
  • 手持穩定與配件選擇

    水下環境不比陸地,要保持畫面穩定並不容易。強烈建議搭配以下配件:

    • 浮力棒/手持桿: 不僅提供更好的握持感,減少晃動,許多浮力棒本身也能讓GoPro在水中浮起來,防止相機意外沉入水底。
    • 手腕帶/繩索: 將GoPro固定在手腕或B.C.D上,防止脫落。
  • 水壓對按鈕的影響

    在水下,水壓會讓防水殼上的按鈕變得比較硬,操作起來會比較費力。習慣這種手感,避免用力過猛導致按鈕損壞。由於Hero 3/3+沒有螢幕,您可能需要記住不同模式的指示燈變化。

  • 留意電量消耗

    水下拍攝時,由於環境較冷,電池消耗可能會比陸上快。而且,由於防水殼的緣故,您無法隨時更換電池。所以,務必確認電量充足,或者考慮攜帶多一顆充飽電的備用電池(但需在陸上更換)。

水下使用後,清潔與保養不可少

玩得開心之餘,水下使用後的清潔保養同樣重要。這不僅能延長您的GoPro和防水殼的使用壽命,也能確保下次使用時的性能和安全性。

  • 淡水沖洗的必要性

    無論您是在海水還是泳池中使用,離開水後,第一時間就是用大量乾淨的淡水沖洗整個GoPro和防水殼。特別是針對海水,鹽分結晶對塑膠和橡膠零件的腐蝕性極強。

    • 沖洗步驟: 將防水殼完全浸泡在淡水中(水桶或水槽),讓它靜置約15-30分鐘,讓鹽分或氯氣充分溶解。然後在水下輕輕按壓防水殼上的按鈕幾次,讓殘留在按鈕縫隙中的鹽分或氯氣排出。
    • 避免高壓水柱: 不要使用高壓水槍直接沖洗,這可能會將水壓進密封處,反而造成損壞。
  • 晾乾與存放

    沖洗乾淨後,用乾淨的軟布將防水殼外表擦乾。然後打開防水殼,取出GoPro相機和防霧插片,讓防水殼自然通風晾乾。確保所有縫隙和O-ring的溝槽都完全乾燥,避免發霉或水垢殘留。防霧插片如果還能用,可以晾乾後回收重複使用。

  • 防水膠圈(O-ring)的保養與更換頻率

    O-ring是防水的靈魂。每次水下使用後,都應該再次檢查O-ring的狀況。如果發現有任何磨損、裂痕、變形,或彈性變差,務必立即更換新的O-ring。即使沒有明顯損壞,如果經常使用或存放時間過長,建議每年更換一次O-ring,以確保最佳的防水性能。原廠通常有售O-ring替換包。

「我的」使用經驗與心得分享

作為一個從GoPro Hero 2就開始玩的老玩家,我的Hero 3 Black和Hero 3+ Silver都陪我征戰過不少潛點和海邊。說真的,當年這兩款GoPro在畫質上雖然不能跟現在的Hero 9、Hero 10甚至更新的機種比擬,但在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它們真的沒話說。只要防水殼保養得好,它就是您水下的最佳夥伴。

我曾經有一次帶GoPro Hero 3+ Silver去小琉球潛水,因為前一天整理時,不小心把防水殼內側的一個小灰塵黏在了O-ring上,自己卻沒發現。結果下水後,在大概10多米深的地方,就感覺到防水殼有點異常。上水後檢查,果然看到防水殼內有幾滴水珠!嚇得我趕緊取出相機,用吹風機低溫吹乾。幸好當時發現得早,相機沒事。從那之後,我對於O-ring的清潔和檢查就變得異常嚴格。

所以,我的建議是:永遠不要低估一個小細節的重要性。 每次下水前花個五分鐘仔細檢查,總比在水下看著相機進水,然後上岸後抱著它哭要來得好。GoPro Hero 3/3+系列雖然是老機型了,但對於預算有限,或者只是想偶爾記錄一下浮潛、玩水的朋友來說,它們搭配正確的防水殼,依然是CP值非常高的選擇。它的畫質雖然不比現在的4K,但只要光線充足,色彩調校得當,拍出來的影片依然很有紀念價值。

尤其是對於剛入門水下攝影的朋友,拿一台相對舊款的GoPro來練習操作、熟悉水下環境和光線,是非常棒的起點。等您累積了足夠的經驗,再考慮升級更高端的器材,那時候您會發現,操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常見問題 Q&A

GoPro Hero 3/3+系列裸機防水嗎?

答案是否定的。 GoPro Hero 3系列和Hero 3+系列的所有型號,包括White、Silver和Black Edition,相機本體本身都沒有設計成防水的。它們必須仰賴專用的GoPro原廠防水殼才能進行水下拍攝。如果您將裸機直接浸入水中,幾乎可以肯定會導致相機內部零件短路並永久損壞。因此,在使用這些型號進行任何水上或水下活動時,請務必將其正確地安裝在其專用的防水殼內部。

如何知道我的防水殼是否漏水?

要知道您的GoPro防水殼是否漏水,最好的方法就是進行「乾測(Dry Test)」。這個測試非常簡單且有效:

  1. 確保防水殼內部是空的,沒有放入GoPro相機。
  2. 將防水殼的所有扣具牢固扣緊,就像您要帶著GoPro下水一樣。
  3. 將密封好的空防水殼完全浸入一盆清水中,確保所有部分都被水覆蓋。
  4. 讓防水殼在水中靜置至少15到30分鐘。期間可以輕輕地按壓防水殼上的按鈕幾次,模擬水下操作時的壓力。
  5. 將防水殼從水中取出,用乾淨的布徹底擦乾防水殼的外部。
  6. 小心翼翼地打開防水殼。
  7. 仔細檢查防水殼的內部是否有任何水滴、濕氣、霧氣或水痕。如果內部完全乾燥,那麼您的防水殼就是密封良好的。如果發現任何濕氣,即使只是一小滴水,也表示防水殼存在漏水問題,需要進一步檢查O-ring或殼體是否有損壞。

這個乾測應該在每次重要水下活動前都進行一次,尤其是在防水殼長時間未使用或有過跌落、碰撞之後。

水下錄影影像模糊怎麼辦?

水下錄影影像模糊通常有幾個原因:

  • 鏡頭或防水殼有髒污: 最常見的原因是GoPro相機本身的鏡頭或防水殼內部的鏡頭保護蓋上有指紋、灰塵、水垢或霧氣。在下水前,務必使用專用的鏡頭布仔細擦拭清潔。
  • 防霧插片不足或失效: 水下的溫差可能導致防水殼內部結露起霧,使影像模糊。務必在防水殼內放入足夠的防霧插片。如果防霧插片已受潮或重複使用次數過多,其效果會減弱,建議更換新的。
  • 水下光線不足: GoPro Hero 3/3+在低光環境下的表現不佳。在光線不足的水域,影像噪點會增加,看起來也會顯得模糊。考慮使用補光燈或選擇光線較好的水域進行拍攝。
  • 水質混濁: 如果水域本身水質不佳,含有大量懸浮物或泥沙,那麼拍出來的影像自然會顯得模糊不清。

在拍攝前確保這些潛在問題都已排除,能大大提高水下影像的清晰度。

GoPro Hero 3/3+系列可以在海水中使用嗎?

可以的。 GoPro Hero 3/3+系列搭配其原廠防水殼,是完全可以在海水環境中使用的。防水殼的設計就是為了承受鹽水和水壓的考驗。

然而,在海水中使用後,非常重要的步驟是立即進行淡水沖洗。 海水中的鹽分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如果不及時用淡水徹底沖洗,鹽分會在防水殼的縫隙、按鈕周圍和O-ring上結晶,長期下來會腐蝕塑膠和橡膠零件,導致防水殼密封性能下降,甚至損壞。因此,從海水中取出GoPro後,務必將其浸泡在清水中至少15-30分鐘,並重複按壓按鈕以清除殘留的鹽分,然後再徹底晾乾。

如果防水殼進水了,我該怎麼辦?

如果不幸發生防水殼進水的情況,請立即採取以下步驟,盡力挽救您的GoPro:

  1. 立即取出相機: 一旦發現進水,不論您在哪裡,請立即將GoPro從水中取出,並盡快將相機從防水殼中取出。
  2. 斷電並取出電池: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立即取出GoPro的電池,以防止短路對內部電路造成更大的損壞。
  3. 取出記憶卡: 將記憶卡取出,並單獨晾乾,希望能保留其中的數據。
  4. 用清水沖洗(針對海水進水): 如果是在海水中進水,用大量的乾淨淡水輕輕沖洗相機本身,以盡可能地洗掉鹽分。這是為了防止鹽分結晶腐蝕內部元件。此時不要用力擦拭,以免將鹽分顆粒刮傷內部。
  5. 徹底乾燥:
    • 用乾淨的吸水性好的布(如超細纖維布)輕輕擦拭相機外部的水分。
    • 將GoPro放入一個密封袋或容器中,並加入大量的乾燥劑(例如米、矽膠乾燥劑、貓砂等,其中矽膠乾燥劑效果最佳)。確保乾燥劑完全覆蓋住GoPro。
    • 將密封袋或容器放置在溫暖、乾燥且通風良好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或高溫。
    • 讓GoPro在乾燥劑中放置至少24到72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確保內部水分完全被吸收。請注意,不要使用吹風機的高溫模式或將其放在暖爐旁烘烤,高溫可能損壞內部精密元件。
  6. 嘗試開機: 在確認GoPro完全乾燥後,重新放入電池,嘗試開機。如果能正常開機,請測試所有功能。如果不能開機或功能異常,可能需要尋求專業維修。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 每次下水前的仔細檢查,才是避免進水風險的最佳策略。

「GO 3S」到底是哪一款GoPro?

如同文章開頭所解釋的,「GO 3S」並非GoPro官方的正式產品型號。這很可能是一個口語化的稱呼,或者指的是GoPro的第三代產品系列。根據市場上GoPro的發展歷程和常見的用戶習慣,您所說的「GO 3S」幾乎可以確定是指:

  • GoPro Hero 3 系列: 這包括了 Hero 3 White Edition、Hero 3 Silver Edition 和 Hero 3 Black Edition。它們於2012年推出,是GoPro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 GoPro Hero 3+ 系列: 這包括了 Hero 3+ Silver Edition 和 Hero 3+ Black Edition。它們是Hero 3系列的改進版,於2013年推出,主要在體積、電池續航和鏡頭方面有所提升。

這兩個系列都共享了需要外部防水殼才能下水的特性。若您不確定自己手中是哪一款,可以查看相機機身或防水殼上的型號標示,或是上網搜尋GoPro Hero 3或GoPro Hero 3+的圖片進行比對,就能找到您GoPro的確切身份囉!了解確切型號有助於您查閱其更詳細的規格和配件資訊。

GO 3S 可以下水嗎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