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會有版權問題嗎揭秘翻唱歌曲的著作權法律與合法授權途徑

深入解析:翻唱(Cover)歌曲是否涉及版權問題?

當您聽到一首喜歡的歌曲,心血來潮想要翻唱並分享給世界時,一個常見的問題或許會浮上心頭:「cover會有版權問題嗎?」答案是:是的,絕大多數情況下,翻唱歌曲都會涉及版權問題。 音樂作品作為智慧財產權的一種,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無論是詞、曲、還是原始錄音,都擁有明確的著作權歸屬。若未經授權,隨意翻唱並公開傳播,便可能構成侵權行為。

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翻唱歌曲所涉及的著作權類型、如何合法取得授權、未經授權可能面臨的風險,以及一些常見的迷思,幫助您在享受音樂創作樂趣的同時,也能確保合法合規。


認識音樂著作權:翻唱前必懂的核心概念

在討論翻唱的版權問題前,我們必須先理解音樂著作權的兩個主要構成部分:

詞曲著作權(也稱作「音樂著作權」或「著作財產權」)

  • 權利內容: 這保護的是歌曲的旋律、歌詞、和聲及編曲等創作元素。簡單來說,就是那首歌曲本身的概念和結構。
  • 權利人: 通常是詞曲的創作者(作詞人、作曲人)及其繼承人,或者這些權利已經被轉讓給音樂發行公司或出版社。
  • 涉及翻唱: 任何翻唱行為,無論是重新錄製、公開演唱,都必然會使用到原始的詞曲,因此會涉及到此類權利。

錄音著作權(也稱作「錄音物著作權」或「鄰接權」)

  • 權利內容: 這保護的是某一特定版本歌曲的錄音成品,即將詞曲作品具體化呈現的聲音錄製。它涵蓋了錄音的品質、樂器的演奏、歌手的演唱表現等。
  • 權利人: 通常是唱片公司或錄音製作者(如獨立音樂人自己製作錄音)。
  • 涉及翻唱: 當您進行翻唱時,您是重新製作了一個新的錄音版本,所以您不會侵犯到原始歌曲的「錄音著作權」。然而,如果您直接使用原始歌曲的伴奏或部分音軌(即「取樣」或「Sample」),則會侵犯到原始的錄音著作權。

重點提示: 翻唱主要處理的是「詞曲著作權」的授權問題,因為您重新詮釋了原作者的詞曲作品。而您所製作的新錄音,則擁有您自己的「錄音著作權」。


翻唱歌曲涉及的「授權」種類

由於翻唱行為會涉及到原始詞曲的權利,因此您需要取得相應的授權。在數位時代,這些授權種類更為複雜:

什麼是「機械複製權」(Mechanical License)?

這項權利是最核心的授權類型之一,它允許您「重製」和「散布」歌曲的詞曲作品。當您錄製一個翻唱版本,無論是製作成CD、黑膠唱片,還是數位音檔(MP3、WAV),都屬於機械複製的範疇。如果您的翻唱歌曲將在音樂串流平台(如Spotify, Apple Music)上發行,也通常需要取得此授權並支付版權費用。

什麼是「公開演出權」(Performance License)?

這項權利涉及歌曲的公開表演。如果您打算在演唱會、酒吧、音樂節、電台廣播、電視節目,甚至是透過網路直播(如Facebook Live, Instagram Live)來演唱您的翻唱歌曲,就必須取得公開演出權的授權。這項權利通常由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如MÜST)代理。

什麼是「公開傳輸權」(Public Transmission Right)?

在網路時代,這項權利變得至關重要。當您將翻唱歌曲上傳到YouTube、SoundCloud、Facebook、TikTok等網路平台,供公眾隨時點擊播放時,就涉及到公開傳輸權。這也是許多線上翻唱者最容易忽略但卻最重要的權利之一。

其他可能涉及的權利(視情況而定)

  • 同步權(Synchronization License): 如果您的翻唱歌曲將搭配影像(例如用於短片、廣告、電影、遊戲背景音樂),您需要額外取得同步權。這通常需要直接向詞曲版權方或其代理方申請,且費用較高。
  • 改作權: 如果您不僅翻唱,還對歌曲進行了歌詞的修改、曲調的大幅變動,甚至將兩種歌曲混音(Mashup),這就涉及到了「改作權」。改作權是專屬於著作權人的權利,通常需要取得著作權人特別的同意和授權,且審批會更為嚴格。

如何合法取得翻唱授權?

合法取得授權是避免版權糾紛的關鍵。以下是常見的幾種方式:

1. 接觸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Collectiv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CMOs)

在台灣,詞曲著作權和錄音著作權通常由以下集體管理團體代理,它們能大大簡化授權流程:

  • 詞曲著作權:
    • MÜST(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 主要管理詞曲創作者的公開演出權、公開傳輸權及機械複製權等。您若要在公開場合表演或將翻唱上傳網路,大部分時候會需要向MÜST申請授權並支付費用。他們設有線上查詢系統,可查詢歌曲是否在他們管理的範圍內。
    • R.O.C.C.A.(社團法人台灣錄音著作權人協會): 主要管理錄音著作權。但如前所述,翻唱通常不涉及原始錄音,所以對翻唱者而言,R.O.C.C.A.的相關性較低,除非您使用了原錄音片段。
  • 錄音著作權:
    • ARCO(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 也是台灣的音樂著作權管理團體之一,涉及部分詞曲和錄音著作權。

操作方式: 您可以訪問這些團體的官方網站,查詢相關歌曲的版權信息,並按照其規定申請所需的授權並支付相應的版權使用費。費用通常根據使用方式(公開演出次數、網路點擊量預估、發行數量等)來計算。

2. 直接聯繫權利人

如果歌曲的著作權並未加入任何集體管理團體,或者您需要特殊的授權(例如改作權、同步權),您可能需要直接聯繫歌曲的詞曲作者、音樂發行商或唱片公司。這通常涉及律師函、版權代理人的介入,流程會比較複雜且耗時。

3. 透過平台自動授權機制(以YouTube為例)

許多大型影音平台,如YouTube,已經與全球主要的音樂著作權人和唱片公司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簽署了大量的授權協議。這意味著:

當您上傳翻唱影片到YouTube時,平台會透過其Content ID系統自動識別影片中使用的音樂。如果這首歌在他們的授權範圍內,您的影片通常不會立即被下架。取而代之的是,原始歌曲的版權方可以選擇:

  • 廣告分潤: 大部分情況下,版權方會選擇開啟您的影片廣告,並與您分享廣告收益,或者將所有廣告收益歸版權方所有。
  • 追蹤數據: 監控影片的觀看數據。
  • 靜音或下架: 在極少數情況下(例如影片內容不適當,或版權方不希望被翻唱),版權方仍可能選擇將您的影片靜音或移除。

重要提醒: 這種平台自動授權機制,並非給予您完全的「合法使用權」。它是一種方便讓創作者不被立刻下架的方式,但收益和控制權仍在原版權方手中。且這種授權通常只適用於該特定平台。若您將影片轉載至其他平台,或用於商業用途,仍需另行取得授權。


未經授權翻唱的法律風險

如果未經授權就進行翻唱並公開傳播,您可能面臨嚴重的法律後果:

  • 民事責任:
    • 損害賠償: 著作權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您賠償因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失。賠償金額可能非常高,不僅包括實際經濟損失(如版權使用費),還可能包括額外的懲罰性賠償。
    • 排除侵害與銷毀: 法院可以命令您停止侵權行為(例如將影片下架),並銷毀所有侵權複製物。
  • 刑事責任(在某些國家/地區或嚴重情況下):
    • 在台灣,《著作權法》規定,意圖營利而侵害他人著作財產權者,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七十五萬元以下罰金。雖然針對個人翻唱者較少直接動用刑事責任,但在大規模、商業化且惡意侵權的情況下,仍有潛在風險。
  • 平台帳號凍結或移除: 各大影音平台對版權侵權有嚴格的規定。多次侵權會導致您的帳號被警告、影片被下架,甚至永久封禁。

常見的迷思與例外情況

關於翻唱的版權問題,社會上存在許多迷思。釐清這些誤解至關重要:

1. 「我只翻唱一部分」是否可行?

不行。 著作權法保護的是著作的「整體」與「實質部分」。即使只翻唱一小段副歌或一個經典的吉他Riff,只要該部分具有原創性且可辨識,仍可能構成侵權。判斷的標準是「是否實質相似」或「是否使用了具有原創性的核心元素」。

2. 「非營利」就能豁免?

不一定。 這是最大的迷思之一。著作權侵權行為不以營利為必要條件。即使您沒有賺取任何收益,僅僅是出於興趣分享,只要未經授權使用他人著作,且不符合「合理使用」的條件,就可能構成侵權。當然,在實務上,權利人對於非營利且規模小的侵權行為,追究的力道可能不如營利性侵權來得大。

3. 「合理使用」的判斷標準

《著作權法》設有「合理使用」的例外條款,允許在特定情況下,無需取得授權即可使用著作。然而,對於翻唱歌曲而言,要符合合理使用的條件非常困難

  • 使用的目的及性質: 是否具有非營利、教育、個人研究、評論、報導或諷刺等性質?純粹的「娛樂性翻唱」通常不被認定為合理使用。
  • 著作的性質: 原著作的商業性、獨創性等。
  • 所利用的質量及其在整個著作所佔的比例: 翻唱通常是完整或絕大部分的歌曲。
  • 利用結果對著作潛在市場或價值之影響: 您的翻唱是否會影響原歌曲的市場銷售或授權收益?

一般來說,只有當您的翻唱明確是為了評論、教學、研究或作為戲仿/諷刺(Parody)等目的,且未對原著作市場造成實質負面影響時,才有可能主張合理使用。純粹的「重新演繹」通常不在此列。


翻唱歌曲的實用建議

為了確保您的翻唱創作之路順暢且合法,請考慮以下建議:

  1. 優先選擇已釋出授權的歌曲: 有些歌曲是「公有領域」(Public Domain)的,即著作權保護期限已過(通常是作者死後50年或70年,視各國法律而定),您可以自由使用。另外,有些獨立音樂人或小型版權方會採用「創用CC(Creative Commons)」授權,這類授權會明確標示可使用的條件(例如是否允許改作、是否允許商業使用等)。
  2. 提前規劃,尋求授權: 如果您計畫將翻唱作品發行或公開發表,務必提前聯繫相關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或權利人,了解授權流程和費用。將版權成本納入您的預算。
  3. 善用平台特性: 如果您主要在YouTube等平台發表,了解其Content ID等自動版權管理機制,並理解其限制。這雖然不是完全的授權,但至少能降低立即下架的風險。
  4. 清晰標註原始來源: 無論是否取得授權,總是在您的翻唱作品中清晰地標註原始歌曲的作詞、作曲人,以及原始發行者等資訊。這不僅是對原創者的尊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現您的誠意。
  5. 考慮創作原創歌曲: 最沒有版權問題的方式,就是創作出您自己的原創音樂!
  6. 尋求專業諮詢: 如果您有大規模的翻唱計畫、商業合作,或對複雜的版權問題有疑慮,務必諮詢著作權律師或相關法律專業人士。

常見問題(FAQ)

Q: 如何知道一首歌的版權歸屬,以便申請授權?

A: 您可以先查詢台灣的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例如MÜST的線上資料庫,大部分熱門歌曲都會有註冊資訊。此外,專輯的內頁、數位音樂平台的歌曲資訊通常也會標明作詞、作曲人及版權方。若無法查詢到,則可能需要透過發行商或唱片公司來聯繫權利人。

Q: 為何YouTube上的很多翻唱影片沒有被下架,是不是就代表沒有版權問題?

A: 不,這不代表沒有版權問題。如文中提及,YouTube的Content ID系統會自動識別音樂。版權方通常會選擇對這些影片進行「廣告分潤」而非直接下架,因為這能為他們帶來收益。然而,這僅限於YouTube平台,且權利人仍保有隨時靜音或下架的權利。在其他平台發布或作商業用途,仍需另行授權。

Q: 如果我只翻唱樂器演奏部分,沒有唱歌,還會有版權問題嗎?

A: 是的,仍然會有版權問題。歌曲的旋律、和聲、編曲等樂器部分,都屬於詞曲著作權的保護範圍。即便沒有歌詞,只要您重現了原曲的旋律結構或其核心元素,就仍然需要取得詞曲的機械複製權和公開傳輸權等授權。

Q: 進行校園或非商業性質的公開表演,需要申請授權嗎?

A: 理論上是需要的。只要是「公開」場合的「演出」,就涉及公開演出權。即使是非營利性質,也仍屬於權利人的專屬權利。許多校園或公眾場域通常會向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支付年度總括授權費,確保其場地內的合法表演。但如果是個人在非簽約場地進行表演,建議仍應了解其版權歸屬並取得授權。

Q: 翻唱歌曲是否可以改編歌詞或曲調?

A: 不可以隨意改編。對原著作進行「改作」,例如修改歌詞內容、變更曲調、甚至將不同歌曲混音,都涉及到著作權人的「改作權」。改作權是比單純翻唱更嚴格的權利,您必須得到著作權人明確的「書面同意」與「授權」,通常這需要直接與版權方洽談,而不是透過集體管理團體。


結語

翻唱歌曲是許多音樂愛好者展現才華、向原創者致敬的方式。然而,在享受音樂創作的樂趣時,尊重著作權是每一個創作者應盡的責任。理解並遵循著作權法的規定,合法取得授權,不僅能保護您免於法律風險,更是對所有原創音樂人辛勤付出的最大肯定。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您更清楚地理解翻唱歌曲所涉及的版權問題,讓您在音樂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健。

cover會有版權問題嗎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