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有鬼屋嗎?深入解析其獨特「幽靈體驗」與恐怖美學
Table of Contents
迪士尼有鬼屋嗎?快速解答: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鬼屋」,而是更精緻的「幽靈體驗」
欸,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在規劃迪士尼樂園行程時,腦海裡會突然冒出這個問題:「迪士尼有鬼屋嗎?」答案是肯定的,迪士尼確實有「鬼屋」主題的遊樂設施,但它絕非你一般在遊樂園或萬聖節特輯會體驗到的那種,充滿血腥、暴力、或者突然跳出來嚇人的「驚嚇型鬼屋」。它更像是一種精心設計、充滿故事性、帶點俏皮幽默,同時又營造出恰到好處的懸疑與哥德式氛圍的「幽靈體驗」。其中最經典、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幽靈公館」(Haunted Mansion)。
在我看來,迪士尼的「幽靈公館」與其說是「鬼屋」,不如說它是一座充滿999位歡樂鬼魂的「鬼屋博物館」或是「鬼魂派對」,它挑戰了我們對「恐怖」的傳統定義,將其昇華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它不追求讓你尖叫,而是讓你沉浸在一個由想像力編織而成的奇幻世界裡,感受那種引人入勝卻又不會過度驚悚的「微陰森」氛圍。
迪士尼「幽靈」哲學:與眾不同的恐怖美學
要理解迪士尼的「鬼屋」是怎麼一回事,我們得先從它獨特的「幽靈哲學」說起。迪士尼樂園從來就不是以挑戰人類極限的刺激感或血淋淋的恐怖來吸引遊客,它更強調的是「說故事」、是「沉浸式體驗」,還有那份貫穿始終的「家庭友善」精神。這也直接影響了他們對於「鬼怪」和「恐怖」的詮釋。
「我們不賣恐懼,我們賣的是樂趣和驚奇,即便是在幽靈的領域裡。」這句話雖然不是官方的,但卻精準地傳達了迪士尼在設計這類設施時的核心理念。
他們深知,樂園的遊客從小孩到銀髮族都有,如果一味地追求極致的驚嚇,恐怕會嚇跑一大批家庭客群。所以,迪士尼選擇了一條更聰明、也更具藝術性的道路:
- 氛圍營造優先於直接驚嚇: 與其讓假鬼突然衝出來,不如用燈光、音效、建築風格、霧氣,甚至是空氣中的濕冷感,來慢慢滲透你的感官,讓你感受到一股「陰森森」的氣息,但又知道自己是安全的。
- 幽默感沖淡恐怖感: 迪士尼的鬼魂很多都是「Friendly Spooks」(友善的鬼魂),牠們可能在跳舞、在唱歌、在玩牌,甚至會跟你開玩笑。這種詼諧的互動,大大降低了傳統鬼怪帶來的恐懼,反而增添了趣味性。
- 敘事為王: 每一個幽靈公館都有其獨特的故事背景,從莊園主人的神秘失蹤,到999隻鬼魂的各自故事,這些情節讓遊客不只是被動的觀看者,更是故事的參與者。有了故事,遊客便能更好地理解並享受這份「幽靈體驗」。
- 精緻的幻想工程(Imagineering): 這一切的實現,都離不開迪士尼「幻想工程師」(Imagineers)的巧思。他們是故事的創造者,也是科技的魔術師,將最尖端的技術與最豐富的想像力結合,打造出一個又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奇幻世界。
所以當你問「迪士尼有鬼屋嗎?」,我的回答會是:有,而且它比你想像的還要迷人、還要獨特。它不追求讓你的腎上腺素飆升,而是要你細細品味那份帶有迪士尼魔幻色彩的「幽靈」藝術。
「幽靈公館」(Haunted Mansion):經典中的經典,細節解析
談到迪士尼的「鬼屋」,「幽靈公館」絕對是繞不開的經典。這座設施自從1969年在加州迪士尼樂園首次亮相以來,就成為了全球迪士尼粉絲心中的傳奇。它不僅僅是一個遊樂設施,更是一部移動的藝術品,一個充滿驚奇與細節的幽靈博物館。
歷史與起源:從迪士尼先生的願景到幻想工程的傑作
「幽靈公館」的發想可以追溯到華特·迪士尼先生本人。他希望樂園能有一個「鬧鬼的房子」,但對於具體的呈現方式,初期有過許多不同的想法,甚至考慮過要把它打造成一個真正的「廢棄鬼屋」讓遊客步行進入。然而,隨著幻想工程師們的加入,特別是傳奇人物如馬克·戴維斯(Marc Davis)、克勞德·科茨(Claude Coats)和羅蘭·克魯普(Rolly Crump)等人的貢獻,這個概念逐漸成熟。
最初的設計曾糾結於究竟是該走「搞笑幽靈」路線,還是「真正恐怖」路線。最終,華特·迪士尼先生的夫人莉蓮(Lillian Disney)給出了一個關鍵的建議:「它不應該太嚇人,要讓孩子們也能享受。」這句話最終確立了「幽靈公館」的基調:一個既有懸疑氣氛,又不失幽默和奇幻色彩的設施。儘管華特本人在設施開放前就已經離世,但他的精神和願景卻深深烙印在其中。
設計巧思與技術揭秘:打造沉浸式「幽靈體驗」的魔術
「幽靈公館」之所以能夠如此成功,並非偶然。它融合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精妙的視覺錯覺,以及無與倫比的敘事能力。
-
末日巡遊車(Doom Buggies):
這是我覺得最天才的設計之一!這種獨特的懸臂式單軌車廂,不僅能自動轉向,讓你的視線始終鎖定在幻想工程師想要你看到的地方,還能控制你的移動速度。當你需要感受壓迫感時,它會緩慢爬升;當需要衝擊力時,它又會快速滑過。這種控制遊客視線和感受的設計,極大地增強了故事的沉浸感和引導性。它讓你感覺自己是個被鬼魂引導的「不速之客」,在莊園裡進行一場神秘的巡禮。 -
Pepper’s Ghost 幻影技術:
如果你有幸體驗過「幽靈公館」最精彩的舞會大廳(Grand Ballroom)場景,你一定會被那些半透明、翩翩起舞的鬼魂驚艷到。這就是經典的「Pepper’s Ghost」幻影技術在作祟!這種源於19世紀劇院的技術,透過巧妙的玻璃和燈光反射,創造出立體且飄渺的幻影效果。當我第一次看到那些鬼魂在空中跳舞、餐桌上鬼魂在慶祝時,真的覺得太不可思議了,這完全超越了單純的「嚇人」,而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 -
拉伸畫像(Stretching Room):
在進入巡遊車之前,遊客會被引導到一個八角形的房間。這個房間的牆壁上掛著四幅看似普通的畫像。然而,隨著房間「下降」或「天花板上升」(這其實是一個視覺錯覺,是地面在下降),畫像中的人物會被垂直拉伸,揭示出他們在「另一種狀態」下的驚悚結局。這個環節不僅幽默地暗示了莊園裡發生的不幸事件,也為接下來的旅程定下了基調。它巧妙地利用了空間感和錯覺,讓我每次都能感受到那種「喔,所以他們的故事是這樣啊」的驚奇。 -
標誌性角色:
「幽靈公館」之所以有靈魂,是因為它擁有許多令人難忘的角色:- Leota夫人(Madame Leota): 一個被困在水晶球中的漂浮頭顱,她的聲音引導著遊客進入通靈會場景,是整座公館的「靈魂導師」。她那神秘的嗓音和漂浮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
- 帽子鬼(Hatbox Ghost): 這個傳奇角色在設施開放初期曾出現,後因技術問題被移除,但在2015年透過最新技術「復活」於加州樂園。他手中的帽子會神秘地消失和出現,頭顱則會來回移動,是粉絲們津津樂道的神祕存在。
- 999隻歡樂鬼魂(999 Happy Haunts): 這句話是公館的標誌性口號。這些鬼魂各有特色,有唱歌的、跳舞的、打牌的,牠們營造了一種熱鬧的「鬼魂派對」氛圍,而非單純的恐怖。
在我看來,「幽靈公館」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完美地平衡了「驚悚」與「奇幻」,讓遊客在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也能被它背後豐富的故事和精妙的設計所吸引。它證明了,要創造一個令人難忘的「鬼屋」體驗,並不需要血腥和暴力,只需要無限的想像力和卓越的執行力。
不同樂園版本的「幽靈公館」:細微的差異與驚喜
雖然核心概念相同,但世界各地的迪士尼樂園,其「幽靈公館」或類似設施,卻各自有著獨特的風情和細節,這也是我作為資深迪士尼迷最喜歡探索的部分。
加州迪士尼樂園 (Disneyland Park) – 「幽靈公館」(Haunted Mansion)
這是所有「幽靈公館」的原型,也是最經典的版本。它位於紐奧良廣場(New Orleans Square),外觀是典雅的南方殖民時期大宅風格,與周圍環境完美融合。我最喜歡這個版本的一點是,每年萬聖節到聖誕節期間,它會變身為「惡夢級聖誕」(Haunted Mansion Holiday),將電影《聖誕夜驚魂》的傑克(Jack Skellington)和他的夥伴們帶入公館,帶來完全不同的節慶裝飾和故事,這讓粉絲每年都有新期待。
佛羅里達華特迪士尼世界 (Magic Kingdom) – 「幽靈公館」(Haunted Mansion)
位於自由廣場(Liberty Square),外觀更偏向於哥德復興式建築風格,更具維多利亞時代的陰森感。這個版本的故事線和某些場景細節與加州版略有不同,例如在排隊區新增了互動式墓碑區,遊客可以與噴水美人魚墓碑、樂器墓碑等進行互動,這增加了等待時的樂趣和沉浸感。我記得有一次在那裡,大家為了讓那些鬼魂雕像「唱歌」,玩得不亦樂乎,完全忘記了排隊的無聊。
東京迪士尼樂園 (Tokyo Disneyland) – 「幽靈公館」(Haunted Mansion)
坐落在夢幻樂園(Fantasyland)的邊緣,外觀和內部設計很大程度上借鑒了佛羅里達的版本,但加入了更多日式動畫的細膩和對細節的追求。在節慶期間,東京迪士尼也會推出「惡夢級聖誕」版本,同樣大受歡迎。我個人覺得東京的版本在燈光和音效的處理上特別到位,氛圍營造得非常精緻,總能讓人感受到一股既熟悉又帶有異國情調的神秘感。
巴黎迪士尼樂園 (Disneyland Paris) – 「幻影莊園」(Phantom Manor)
這是所有版本中最獨特、也最黑暗的一個。它位於「邊域世界」(Frontierland),外觀不是一般的豪宅,而是一座荒廢的西部小鎮旅館。故事背景也完全不同:這裡的主人不是999隻鬼魂,而是一個名為「亨利·拉文斯伍德」(Henry Ravenswood)的礦業大亨,他的女兒梅蘭妮(Melanie)在婚禮前夕遭遇不幸,而莊園則被一個神秘的「幻影」(Phantom)所詛咒。
「幻影莊園」的氛圍更加憂鬱、哥德式,甚至帶有一絲悲劇色彩。梅蘭妮小姐的幽靈在莊園裡徘徊,等待著她的愛人。整個設施的結局也與其他版本大相徑庭,更加引人深思。對我來說,這是最能展現迪士尼幻想工程師們創造力的一個版本,它證明了即使是同樣的主題,也能講出截然不同的故事,並營造出完全不同的情感體驗。
香港迪士尼樂園 (Hong Kong Disneyland) – 「迷離大宅」(Mystic Manor)
這是一個完全脫離傳統「幽靈公館」概念的「鬼屋」式設施,但卻被廣泛認為是「沒有鬼魂的幽靈公館」。它位於迷離莊園(Mystic Point),外觀是充滿異國情調的維多利亞式建築。故事講述的是探險家亨利男爵(Lord Henry Mystic)收藏了許多奇珍異寶,其中一個擁有魔法的音樂盒,被他的猴子助手「阿拔」(Albert)意外打開,導致所有文物都活了過來!
「迷離大宅」沒有鬼魂,也沒有任何驚嚇元素,它採用的是無軌道行駛系統(Trackless Ride System),讓巡遊車能夠自由移動、旋轉,創造出極其靈活和沉浸式的體驗。裡面的特效和技術是當時最新的,將視覺、聽覺、觸覺完美結合,營造出一個充滿魔法和冒險的世界。雖然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鬼魂」,但它那股神秘、奇幻的氛圍,與「幽靈公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甚至可以說,它代表了迪士尼「幽靈體驗」的另一個層次:用魔法取代鬼魂,用驚奇取代驚嚇。我個人覺得,這證明了迪士尼在不斷創新,尋找新的方式來娛樂和啟發遊客。
除了「幽靈公館」,迪士尼還有哪些「驚悚」元素?
如果你覺得「幽靈公館」還不夠「驚悚」,迪士尼樂園裡其實還有一些其他設施,雖然不直接是「鬼屋」,但也運用了黑暗、懸疑、甚至心理驚嚇的元素,提供了不同層次的刺激感。
「驚魂古塔」(Twilight Zone Tower of Terror) / 「星際異攻隊:任務 – 混合」(Guardians of the Galaxy – Mission: Breakout!)
這絕對是迪士尼樂園裡刺激程度數一數二的設施。原本以經典美劇《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為主題的「驚魂古塔」,講述了一個廢棄好萊塢飯店的電梯,在一個暴風雨之夜神秘失蹤的故事。它利用自由落體的概念,配合閃爍的燈光、模糊的影像和令人不安的音效,製造出強烈的心理驚悚和生理刺激。
在加州迪士尼冒險樂園,這個設施後來被改建為「星際異攻隊:任務 – 混合」,雖然主題從陰森的飯店變成了熱鬧的太空監獄,但其核心的自由落體玩法和營造緊張氣氛的手法卻延續了下來。儘管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鬼魂」,但它所帶來的失重感和未知墜落的恐懼,絕對能讓你心跳加速。我每次玩都覺得心臟快跳出來了,那種被突然拋下的感覺,比看見鬼魂還要令人印象深刻。
「加勒比海盜」(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經典暗黑水上遊樂設施。雖然它不是「鬼屋」,但其許多場景都帶有濃厚的幽暗、陰森氣氛。你會看到許多栩栩如生的骷髏、被詛咒的寶藏、陰暗潮濕的洞穴,以及在加州版本中,甚至有幽靈船長的出現。
在黑暗中航行,耳邊傳來海盜們的歌聲、槍炮聲,以及隱約的骷髏聲響,這些都為遊客營造了一種既刺激又帶點毛骨悚然的冒險氛圍。尤其是早期版本中那些逼真的骷髏佈景,對於小孩子來說,可能也會產生一定的「驚嚇」感。我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玩的時候,被那些在酒桶裡唱歌的骷髏嚇了一跳,但又覺得它們很酷。
總的來說,迪士尼在「恐怖」這件事上,採取了多層次、多元化的策略。從「幽靈公館」的俏皮幽靈和哥德式美學,到「驚魂古塔」的心理驚悚和物理刺激,再到「加勒比海盜」的暗黑探險,它們都巧妙地避開了傳統意義上的血腥暴力,而是透過故事、氛圍和高科技,為遊客創造獨特的「驚悚」體驗。這些設施共同構成了迪士尼樂園裡,那片讓人又愛又怕的「神秘領域」。
為什麼迪士尼不建造傳統意義上的「鬼屋」?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常常是許多遊客的好奇點。畢竟,市面上那麼多主題樂園都有那種真刀實槍的「鬼屋」,為什麼迪士尼這個娛樂巨頭卻始終堅持走自己的路呢?在我看來,這背後有幾個非常關鍵的考量:
-
堅守「家庭友善」的品牌形象:
迪士尼的核心品牌價值,始終圍繞著「魔法」、「夢想」、「家庭」和「快樂」。傳統意義上的「鬼屋」,往往伴隨著血腥、暴力、極度驚嚇和負面情緒,這與迪士尼所倡導的正面、積極的形象格格不入。如果迪士尼突然推出一個嚇破膽的鬼屋,不僅會讓許多家長卻步,也會稀釋掉其長期以來建立的品牌資產。他們希望提供的是,一家大小都能共享的歡樂時光,而不是讓某些成員嚇得抱頭鼠竄的經驗。 -
目標客群的廣泛性:
迪士尼樂園的客群範圍非常廣,從牙牙學語的幼兒到耄耋之年的長者,每個人都能在樂園裡找到樂趣。傳統鬼屋的目標客群通常比較狹窄,主要針對尋求刺激的青少年和成人。迪士尼深知,一個包容所有年齡層的樂園,才能實現最大的商業成功和品牌影響力。他們的策略是讓每個設施都能盡可能地被廣泛接受,並非只針對特定的小眾市場。 -
追求「經典」而非「潮流」的持久性:
傳統鬼屋往往會隨著驚嚇手法的「進化」和觀眾口味的變化而過時。今天看似嚇人的機關,明天可能就變成老梗。而迪士尼的「幽靈公館」之所以能成為傳奇,正是因為它不依賴廉價的驚嚇,而是透過永恆的敘事、精緻的藝術設計和一流的幻想工程技術,創造出一種經久不衰的魅力。這種「鬼屋」帶有藝術性,每次去都能找到新的細節和樂趣,是值得一再回味的經典,而非曇花一現的流行。 -
更擅長「心理暗示」和「故事沉浸」:
迪士尼的幻想工程師們,在營造氛圍、說故事和利用視覺錯覺方面,擁有世界頂尖的技術和經驗。他們更傾向於透過巧妙的燈光、音效、場景佈置和敘事,來逐步滲透遊客的心理,讓遊客感受到一種「微陰森」或「微驚悚」,但又不會造成真正恐懼的體驗。這種方法比直接的「Jump Scare」更具藝術性,也更能讓遊客沉浸在他們所創造的奇幻世界中。
所以,當我們思考這個問題時,會發現迪士尼不建造傳統鬼屋,並不是因為他們做不到,而是因為他們選擇了更符合自身品牌定位、更具普適性、也更具藝術性的道路。這也是為什麼,即使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鬼屋」,迪士尼的「幽靈體驗」依然能夠在全球獨樹一幟,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經典。
總結:迪士尼的「鬼屋」體驗,是一種藝術
回過頭來看,當我們再被問到「迪士尼有鬼屋嗎?」時,我們已經可以給出一個更為全面且富有深度的答案了。迪士尼確實有,但它將「鬼屋」這個概念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層次。它不是為了嚇人而嚇人,而是將「幽靈」作為一種元素,融入到它精心編織的故事和藝術美學之中。
從「幽靈公館」的經典哥德式魅力,到「幻影莊園」的悲劇浪漫,再到「迷離大宅」的魔法奇幻,迪士尼向我們展示了,即使是在探索「陰森」和「懸疑」的領域,也能夠保持其品牌的核心價值:創造夢想、帶來歡樂,並且是所有年齡層都能共享的獨特體驗。
在我看來,迪士尼的「鬼屋」體驗,是一種高超的藝術形式。它證明了,要創造一個令人難忘的「驚悚」設施,不需要廉價的驚嚇或血腥的視覺衝擊,只需要無與倫比的想像力、精湛的幻想工程技術,以及一顆懂得如何說故事的心。它讓遊客在微醺的恐懼中,體驗到更多的是驚奇、幽默和對奇幻世界的嚮往。下次當你踏入迪士尼的「幽靈」世界時,不妨放開心,細細品味這份獨特的「幽靈體驗」吧!
常見相關問題與專業解答
迪士尼的幽靈公館是哪種類型的遊樂設施?
迪士尼的「幽靈公館」(Haunted Mansion)屬於暗黑遊樂設施(Dark Ride)的一種,它主要透過室內場景、燈光、音效、機械特效和動態搭乘系統(如Doom Buggies,末日巡遊車)來引導遊客,讓遊客沉浸在一個特定的故事或情境中。
與傳統追求極致速度或高度的刺激性遊樂設施不同,「幽靈公館」更著重於氛圍營造、視覺敘事和感官體驗。它沒有劇烈的速度變化或翻轉,因此適合廣泛的年齡層。遊客坐在移動的車輛中,緩緩穿梭於不同的場景之間,觀看幻想工程師們精心設計的幽靈故事。這種形式的設施,讓迪士尼能夠在不造成過度驚嚇的前提下,提供一個充滿神秘和奇幻色彩的「幽靈」世界。
幽靈公館的故事背景是什麼?
「幽靈公館」的故事背景,根據不同樂園的版本會略有差異,但核心概念通常圍繞著一座被999隻「歡樂鬼魂」(Happy Haunts)佔據的古老莊園。
在加州和佛羅里達的版本中,故事暗示這座莊園曾屬於一位富有的船長或貴族,但發生了一系列神秘而悲慘的事件,導致許多居民和僕從不幸離世,他們的鬼魂從此徘徊在莊園裡。莊園主人「格雷西大師」(Master Gracey,姓氏來自幻想工程師Yale Gracey)的命運也充滿謎團。遊客在進入設施後,會先經過一個伸長畫像的房間,暗示著莊園住客們的各種「不幸結局」。隨後,水晶球裡的Leota夫人會引導遊客進入通靈會,與999隻鬼魂共同參與一場永無止盡的幽靈派對。這些鬼魂大多是友善且充滿幽默感的,牠們在舞廳裡跳舞、在墓園裡唱歌,營造出一種熱鬧而奇特的氛圍。
而巴黎迪士尼的「幻影莊園」(Phantom Manor)則有著更為黑暗和連貫的背景故事,它講述了西部拓荒大亨亨利·拉文斯伍德的女兒梅蘭妮在婚禮當天遭遇不幸,被一個神秘的「幻影」詛咒的悲劇故事。總之,每個版本都透過細緻的場景和角色,講述了一個引人入勝的「鬼屋」傳說。
幽靈公館裡面真的有鬼嗎?
當然,這是一個很可愛的問題,也是許多遊客會好奇的點!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幽靈公館裡並沒有真實存在的鬼魂。所有的「鬼魂」和「靈異現象」,都是迪士尼幻想工程師們透過高科技和精妙的視覺錯覺技術所創造出來的。
最著名的就是前面提到的「Pepper’s Ghost」幻影技術,它利用反射原理,讓遊客看到半透明、立體的「鬼魂」在舞廳中翩翩起舞。此外,還有隱藏的投影、機械人偶(Audio-Animatronics)、巧妙的燈光、音效設計,以及煙霧、水霧等特殊效果,共同營造出逼真且令人毛骨悚然的錯覺。這些都是幻想工程師們的魔法,旨在讓你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感受到一個充滿想像力的幽靈世界。所以,你可以安心地享受這場視覺盛宴,不用擔心會真的碰到什麼靈異事件喔!
小孩適合玩幽靈公館嗎?
是的,幽靈公館通常被認為是適合大部分小孩遊玩的設施。迪士尼在設計時就將其定位為「家庭友善」的設施,而非成人限定的驚嚇鬼屋。
雖然設施內部確實會有些陰暗的場景、詭異的音效和「鬼魂」形象,可能會讓特別敏感或年紀較小的孩子感到有些不安。然而,這些「鬼魂」大多是友善的、幽默的,甚至是唱歌跳舞的,沒有血腥、暴力或突然衝出來嚇人的元素。它的主要目的是營造一種奇幻、帶有懸疑感的氛圍,而不是引起恐懼。
我會建議家長在帶小孩去玩之前,可以先和孩子解釋一下,這是一個「假的鬼屋」,裡面的鬼魂都是「可愛的幽靈」,或者先上網搜尋一些設施的影片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通常來說,大約五六歲以上的孩子,如果本身不是特別膽小,都能夠享受這個充滿奇幻色彩的體驗。如果孩子真的害怕,設施通常也有「Chicken Exit」(膽小鬼出口),可以在途中選擇離開,不過大部分孩子玩過之後,都會覺得很有趣呢!
幽靈公館在萬聖節期間會有特別活動嗎?
絕對有!這也是「幽靈公館」最受歡迎的季節性特色之一。特別是在美國的加州迪士尼樂園和佛羅里達華特迪士尼世界,以及東京迪士尼樂園,每年的萬聖節前後(通常是九月到十二月初),設施都會進行特別改造,變身為「惡夢級聖誕」(Haunted Mansion Holiday),以慶祝萬聖節和聖誕節。
這個特別版本的主題靈感來自迪士尼與皮克斯合作的經典動畫電影《聖誕夜驚魂》(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電影主角傑克·史克林頓(Jack Skellington)會帶領他的朋友們,將公館內部裝飾成充滿萬聖節和聖誕節混合風格的奇特世界。你會看到傑克的南瓜頭、幽靈狗零(Zero)、毛骨悚然的聖誕裝飾,還有充滿電影特色的音效和歌曲。
這種季節限定的變身,讓許多粉絲每年都期待不已,甚至會為了體驗這個特別版本而特地安排行程。它不僅讓經典設施煥發新生命,也讓遊客每次來都能有不同的驚喜和體驗,這也是迪士尼在維持設施新鮮感方面的一個高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