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天父的旨意:認識與實踐祂的愛與計畫
你是不是也曾有過這樣的疑惑呢?就好比小如,她最近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面對一個重要的職涯選擇。一個是薪水優渥但挑戰性高的工作,另一個則是興趣所在但薪資平平的職位。她夜夜難寐,總是想著:「天父啊,祢的旨意到底是什麼?我該怎麼選擇才好?」這不僅是小如的困擾,更是許多尋求信仰的朋友們心中最常浮現的問題之一。
到底,什麼是天父的旨意呢? 簡單來說,天父的旨意就是上帝為祂的受造物所定下的完美計畫、祂的期望,以及祂對人類和宇宙萬物所懷的良善心意。 它不是一個神祕難解的密碼,也不是一套刻板的SOP,而是一個充滿愛、智慧與目的的宏大藍圖,關乎祂的榮耀,也關乎我們的益處。它從祂永恆的屬性發出,貫穿古今,指引我們生命的每一步。
Table of Contents
天父旨意的核心本質:愛與關係
談到天父的旨意,我們首先要明白,祂不只是一位高高在上的主宰,發號施令。祂更是一位滿有慈愛的父親,渴望與我們建立親密的父子關係。天父的旨意,首先根植於祂的本質——也就是愛。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就是愛(約翰一書 4:8)。因此,祂所做的一切、祂所計劃的一切,無不從愛的角度出發,為了我們的最高益處,為了引導我們歸向祂,得著豐盛的生命。
祂的旨意,並不是要綑綁我們,讓我們活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踏錯一步就偏離祂的心意。相反地,祂的旨意是要我們活得自由、有意義、有方向。就像一位好父親,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做出最好的選擇,並最終繼承祂的產業。天父的旨意,就是祂對我們無條件的愛、赦免與救贖的具體展現。
天父旨意的層面:多元且奧秘
要更深入地理解天父的旨意,我們得知道它其實包含好幾個層面。這不是因為祂複雜難懂,而是因為祂的計畫是那麼地宏大而全備,涵蓋了宇宙萬物、歷史進程,以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通常,我們會將天父的旨意歸納為三個主要層面:
普遍性、主權性的旨意 (Sovereign Will)
這個層面的旨意是上帝對宇宙萬物和歷史進程的絕對掌管與安排。它是普世性的,超越時間和空間,無論我們是否理解或同意,它都會按著上帝的計畫成就。聖經裡說:「耶和華使列國的籌算歸於無有,使眾民的計畫歸於徒然。耶和華的籌算永遠立定,祂心中的計畫萬代常存。」(詩篇 33:10-11)這指的是一種無人能抗拒的旨意。
- 解釋與實例:
- 宇宙的運行: 太陽東昇西落,潮汐漲退,四季更迭,這些都是上帝主權性的旨意在自然界中的展現。
- 歷史的走向: 列國興衰、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即便其中充滿了人類的選擇和自由意志,最終也都在上帝的掌管之下,朝著祂預定的方向前進。例如,耶穌基督降生、釘十字架、復活,是上帝在創世以前就定好的救贖計畫,無論人類如何籌謀,都無法阻撓。
- 我們的生與死: 我們何時出生、何時離世,甚至我們的家族背景、天生特質,這些都在上帝主權的計畫中。
- 我們的角色: 面對主權性的旨意,我們的態度應是信靠與敬畏。我們無法改變它,也無需為此感到焦慮,只需相信上帝的計畫總是最好的,即使我們一時無法看清全貌。它提醒我們,祂是全能、全知、全然掌權的上帝。
道德性、命令性的旨意 (Moral Will)
這個層面的旨意是上帝在聖經中清楚啟示、要求我們遵守的倫理規範和行為準則。它是我們能夠理解、選擇和實踐的。上帝透過聖經明確地告訴我們什麼是祂所喜悅的,什麼是祂所不喜悅的。這就像是天父為我們設定的「生活說明書」和「行為準則」。
- 解釋與實例:
- 十誡: 「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貪戀」等等,這些都是上帝明確的道德命令。
- 愛的誡命: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加福音 10:27)這是所有誡命的總綱。
- 聖潔的生活: 聖經教導我們要遠離罪惡、追求聖潔、活出公義,彼此相愛、饒恕、謙卑、服事等等。這些都是上帝清晰的旨意,沒有模糊空間。
- 如何實踐: 實踐道德性旨意需要我們認真研讀聖經,理解上帝的話語,並順服聖靈的引導,將真理應用在日常生活中。這是我們與天父建立美好關係的基礎,也是蒙福的道路。
個體性、指引性的旨意 (Individual Will)
這大概是我們最常感到困惑,也最想知道的「天父的旨意」了。它指的是上帝為每個獨特的個人所預備的、關於他們生命中具體選擇和方向的引導。例如:我該讀哪所大學?該選什麼科系?要和誰結婚?該住在哪裡?該從事什麼職業?當我面臨小如那樣的職涯選擇時,天父的旨意是什麼?
- 解釋: 雖然這個層面的旨意不像道德性旨意那樣有清晰的「條文」,但上帝確實關心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也樂意引導我們。祂是一位活的上帝,祂的旨意是動態的,是與我們個人生命旅程緊密相連的。它不是單一的「大秘密」,而是透過多種方式逐步啟示的。
- 挑戰: 辨識這個層面的旨意需要我們付出努力,因為它不像主權性旨意那樣無法抗拒,也不像道德性旨意那樣有明確的規定。它需要我們的尋求、聆聽、辨別和信心。
如何辨識天父的旨意:一個尋求的旅程
既然個體性、指引性的旨意最常困擾我們,那麼,到底該怎麼做,才能知道天父為我們個人生命所預備的心意呢?這不是一次性的禱告就能完全釐清的,而是一個持續學習、尋求、與天父建立深厚關係的旅程。以下是我個人多年來,以及從許多屬靈前輩身上學習到的幾個關鍵步驟和原則:
步驟一:扎根於聖經真理
這是最重要、也最基礎的一步!上帝最重要的啟示就是祂的話語——聖經。祂絕不會引導我們去做任何與聖經原則相違背的事情。 聖經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它為我們的人生設定了方向和邊界。
- 具體做法:
- 每日閱讀與默想: 花時間有系統地閱讀聖經,不只是讀過,更要停下來思考經文的意義,並與自己的生命連結。可以從新約開始,例如約翰福音、使徒行傳,或保羅書信。
- 研讀與應用: 參加查經班、閱讀解經書籍,深入理解經文的背景和含義。最重要的是,將所學的真理應用到生活中。如果你想知道一個選擇是不是上帝的旨意,首先問自己:這符合聖經的教導嗎?它會榮耀上帝嗎?它會幫助我活出基督的樣式嗎?
- 避免斷章取義: 有些人會隨意翻開聖經,看到某一句話就認為是上帝的旨意。這其實非常危險,因為經文必須結合上下文、整本聖經的教導來理解,才能避免誤讀。
- 我的看見: 我發現當我越是深入聖經,我的價值觀和思考模式就越會被塑造得與上帝的心意相符。許多看似困難的選擇,其實在聖經中已經有明確的原則可以參考了,只是我們常常視而不見。
步驟二:持續的禱告與親近
禱告是我們與天父對話的管道。它不只是我們向上帝提出請求,更是我們靜下心來聆聽祂聲音、尋求祂心意的過程。透過禱告,我們將自己的困惑、渴望和掙扎全然交託給祂,並敞開心門,預備好接受祂的回應。
- 具體做法:
- 真誠傾訴: 將你所有的想法、感受、疑惑都告訴上帝,不需要隱藏。祂是你的天父,祂理解你。
- 安靜等候: 禱告不只是說,更是聽。有時候,上帝會在我們安靜等候時,將平安、確據或新的亮光放在我們心裡。可以撥出一段時間,放下所有雜念,單單等候在祂面前。
- 求智慧與啟示: 聖經說:「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上帝,主就必賜給他。」(雅各書 1:5)上帝樂意賜予我們智慧去辨別祂的旨意。
- 我的經驗: 我記得在幾年前,我也曾面臨一個很艱難的決定。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清晨都花很長的時間禱告。一開始,我總是告訴上帝我想要什麼,但漸漸地,我開始學會放下自己的預設,單單地說:「主啊,願祢的旨意成就。」奇妙的是,當我放下自己的堅持時,內心反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平安,並在之後看到了上帝奇妙的安排。
步驟三:順服聖靈的引導
聖靈是上帝賜給我們的保惠師和引導者。祂會光照我們的心,提醒我們聖經的教導,並在我們心中動工,賜予我們平安或不安,引導我們走向正確的方向。
- 具體做法:
- 培養對聖靈的敏感度: 學習辨認聖靈在我們心中的工作,祂可能會透過內心的平安、一個清晰的確據,或是一種提醒來引導我們。
- 留意內心的平安: 當我們思考一個選擇時,聖靈常常會在我們的內心賜下平安或不安。真正的平安是來自上帝的,它不是逃避問題的麻痺感,而是一種深沉的確據,即使前方有挑戰,也知道有上帝同在。
- 順服而非抗拒: 當聖靈在你心中有明確的感動或提醒時,要選擇順服。即使當下不完全明白,也相信祂的帶領是好的。
- 重要提醒: 聖靈的引導絕不會違背聖經的真理。如果你感到一個引導與聖經教導相悖,那絕對不是來自聖靈的感動。
步驟四:尋求智慧的忠告
上帝不僅透過聖經和聖靈引導我們,祂也常常透過有智慧、有經驗的人來提供忠告和確認。這通常是教會裡的牧師、屬靈長輩、小組長,或是一些成熟的基督徒朋友。
- 具體做法:
- 選擇合適的人: 尋求那些生命成熟、對聖經有深度認識、有禱告生活,並且了解你情況的人。避免聽從那些隨意給建議、或只會附和你的人。
- 坦誠分享: 清晰地描述你的處境、你的想法和你的困惑,讓他們能全面了解。
- 客觀聆聽: 敞開心胸聆聽他們的建議,即使他們的看法與你原有的想法不同。他們可能從你沒有考慮到的角度來看問題。
- 我的看見: 我曾聽過一個很棒的比喻:尋求智慧的忠告就像是開車時看後照鏡。後照鏡能幫助你看到盲點,但方向盤還是在你手中。他們能提供不同的視角,但最終的決定還是要自己做,並向上帝負責。
步驟五:客觀的環境與機會
上帝也常常透過環境的開門與關門來指引我們。有時候,你會發現事情進展得異常順利,好像所有條件都到位了;有時候,則會遇到重重阻礙,即使你拼盡全力也無法推進。
- 具體做法:
- 留意門的開啟與關閉: 觀察身邊的機會和限制。有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機會出現,或者一道看似通暢的門突然關閉,都可能是上帝在說話。
- 不要盲目追求: 這並不是說只要有機會就是上帝的旨意,也不是說遇到阻礙就一定不是。環境只是辨識旨意的一個要素,需要與其他步驟綜合判斷。有時候,上帝也會讓我們在困難中學習和成長。
- 運用常識和智慧: 在判斷環境時,也要運用上帝賜給我們的常識和判斷力。例如,如果一個機會看起來好得令人難以置信,可能就需要更謹慎地審視。
- 我的省思: 在做某些決策時,我會先禱告尋求,然後試著採取行動。如果發現處處碰壁,而且內心沒有平安,可能就是上帝在說:「這不是我的時間,或者這不是我為你預備的道路。」
步驟六:內心的平安與印證
當我們綜合以上所有步驟,並做出一個符合聖經原則、經過禱告尋求、且獲得智慧忠告的決定時,上帝常常會在我們心中賜下一個深沉的平安作為印證。這種平安是超越環境的,即使周圍有挑戰,心裡仍感到篤定和安穩。
- 具體做法:
- 檢查內心的狀態: 在做決定後,停下來感受內心的平安程度。這不是一種情緒上的興奮,而是一種靈裡的確據和安穩。
- 留意持續的印證: 有時候,上帝會透過其他方式再次印證你的決定,例如某段經文特別觸動你,或某位朋友無意中的一句話讓你感到被肯定。
- 重要提醒: 平安是一種綜合判斷的結果,而不是唯一的判斷標準。不能單憑感覺來決定上帝的旨意,否則容易走偏。
辨識天父旨意的常見迷思與誤區
在尋求天父旨意的過程中,我們也常常會陷入一些誤區,導致困惑和沮喪。避開這些陷阱,會讓我們的尋求之旅更加順暢:
- 以為是單一的「大秘密」: 很多人認為上帝的旨意就是一個只有上帝才知道的「大秘密」,一旦發現,人生從此就一帆風順。事實上,上帝的旨意更多是關於我們品格的塑造、與祂關係的建立,而不是一個單一的方程式。
- 追求感覺多於真理: 過度依賴情緒感受或特殊的「神蹟」來判斷旨意,而忽略了聖經的明確教導和理性的判斷。上帝是秩序的神,祂的引導常常是溫和而有條不紊的。
- 忽略個人責任與智慧: 把所有決定都推給上帝,不願意主動思考、學習、計劃,認為上帝會「自動」告訴我一切。上帝給了我們自由意志和思考能力,祂希望我們在尋求祂的同時,也能負起責任,運用祂所賜的智慧。
- 將神旨意當作逃避困難的藉口: 有些人遇到困難或不願承擔責任時,就以「還在尋求上帝的旨意」為由拖延或逃避。上帝的旨意常常帶我們走向成長和挑戰,而非安逸。
- 認為上帝的旨意一定是「最佳」的,不能有「次佳」: 這種想法會讓人陷入焦慮。其實,上帝在很多事情上都給予我們選擇的自由,只要符合祂的道德旨意,在多個「好」的選項中,任何一個都可能是祂所喜悅的。重點不是「哪個是最好的」,而是「哪個選擇能讓我更好地榮耀祂、服事他人」。
實踐天父的旨意:活出愛與信心
知道天父的旨意還不夠,最重要的是付諸行動,去實踐它! 有時候,我們可能還沒有完全清楚個體性旨意的所有細節,但我們永遠可以開始實踐祂普遍性和道德性的旨意——那就是愛上帝、愛人如己。
「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一切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 6:33)
這段經文給我們極大的啟發。當我們把焦點放在追求上帝的國度(祂的掌權和旨意)和祂的義(祂的公義和正直),也就是實踐祂道德性旨意時,上帝會負責加添我們所需的一切,也會在我們行走的過程中,逐步顯明祂對我們個人生命的計畫。換句話說,活在祂的道德旨意中,就是走向祂個人性旨意的最佳途徑。
實踐祂的旨意,意味著在日常生活中活出祂的愛、公義和憐憫。無論你的職業是什麼、身處哪個角色,你都可以將上帝的愛帶給身邊的人。這比你是否選擇了「最好的」工作、或者「最完美的」婚姻伴侶,來得更為重要。
而且,即使有時候我們不明白為什麼事情會這樣發生,或者會遇到挫折,我們也應選擇信靠。因為上帝的智慧遠超過我們,祂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祂的旨意,最終是要引導我們歸回祂,讓我們的生命與祂的美善計畫契合。
我的看見與省思:一場與天父的持續對話
回顧我自己的信仰旅程,我發現尋求天父的旨意,從來都不是一條直線,也不是一個「打勾」就能完成的任務。它更像是一場與天父持續的對話,一場生命不斷被塑造的過程。有時候,祂會給我清晰的指引;有時候,則需要我憑信心踏出一步,在行動中祂才顯明下一步。這讓我意識到,天父的旨意,更多時候關乎我們「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不是我們「做了什麼樣的事」。
祂的旨意是要我們成為一個與祂心意相符、滿有基督樣式的人。當我們的生命被祂的愛和真理充滿時,我們的選擇自然而然就會與祂的旨意趨於一致。我們就不再是苦苦追問「我該做什麼?」,而是自然地活出「我是誰?」——一個被上帝愛著、也渴望榮耀祂的人。
這份理解,讓我對尋求旨意少了一份焦慮,多了一份享受與自由。因為我知道,我的天父愛我,祂渴望與我同行,而祂的旨意,永遠都是最好的禮物。
常見相關問題與解答
Q1: 如果我做錯了選擇,是不是就偏離了天父的旨意?
這是許多人心中很大的擔憂,擔心自己一旦選錯,就永遠偏離了上帝為自己預備的「最佳」道路。其實,天父的旨意並非如此脆弱或狹隘。
首先,我們需要區分上帝的「主權性旨意」和我們在自由意志下做的「個體性選擇」。主權性旨意是上帝無法被阻撓的計畫,無論我們如何,祂的最終目的都會成就。而個體性選擇,上帝確實給了我們極大的自由。祂不是一個操控者,祂賦予了我們理性、判斷力和選擇的權利。
即使我們做出了在當時看來不是「最理想」或甚至有點「錯誤」的選擇,上帝依然有能力在我們的生命中動工,將那些看似偏離的道路導回祂的旨意中。聖經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 8:28)這不是說我們可以隨意犯罪或做出不負責任的選擇,而是說即使我們犯錯,只要我們願意悔改、回轉向祂,祂有能力將我們的錯誤經歷轉化為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甚至帶領我們去到一個意想不到但依然榮耀祂的地方。
重點不在於我們是否每次都做出「完美無缺」的選擇,而在於我們是否持續地尋求祂、信靠祂、並在過程中學習。上帝的恩典是夠用的,祂樂意挽回和引導那些真心尋求祂的人。
Q2: 天父的旨意會不會與我的願望相衝突?
是的,這非常有可能!事實上,這種衝突是我們信仰成長的重要一環。我們生來就有自己的慾望、喜好和對未來的規劃,這些往往與上帝的更高心意有所不同。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就是最好的例子:「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馬太福音 26:39)這表明即使是耶穌,在面對十字架的痛苦時,也曾有自己肉身的掙扎和願望,但祂最終選擇順服天父的旨意。
當我們的願望與天父的旨意發生衝突時,這是一個考驗我們信心和順服的時刻。這不是上帝要懲罰我們,而是祂要將我們從狹隘的自我中心中釋放出來,帶領我們進入祂更廣闊、更有意義的計畫。祂的旨意,雖然有時會要求我們放棄自己的舒適區或某些渴望,但最終卻是為了我們更大的益處和更豐盛的生命。
重要的是,要學習將自己的願望帶到上帝面前,坦誠地告訴祂。然後,帶著信心地禱告:「主啊,願祢的旨意成就。」當我們放下自己的堅持,選擇順服時,常常會經歷到前所未有的平安,甚至會發現上帝為我們預備的道路,比我們自己想像的還要美好。
Q3: 如何知道天父的旨意不是我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
這確實是尋求旨意時最容易混淆的地方!因為我們的私慾、個人偏好、甚至是害怕面對某些現實的心情,都很容易被誤認為是「上帝的感動」。要分辨兩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量:
- 與聖經原則的一致性: 這是最核心的判斷標準。你所認為的「旨意」是否與聖經的明確教導相符?如果一個念頭讓你去傷害他人、說謊、或做出任何違背聖經道德原則的事,那絕對不是上帝的旨意。
- 內心的平安與確據: 上帝的引導通常會帶來內心的平安,一種超越環境的篤定感。但要區分這種平安是來自聖靈,還是來自於逃避現實或自我欺騙的麻痺感。真正的平安常常是伴隨著挑戰和信心的,而不是單純的舒適。
- 智慧忠告的印證: 如果你所認為的「旨意」沒有得到屬靈長輩或有智慧的基督徒的認可,反而讓他們感到擔憂,你就需要非常小心。上帝通常會透過教會肢體的確認來印證祂的旨意。
- 環境的印證與開啟: 上帝也會透過環境的順暢或阻礙來給予指引。但要小心,不要過度解讀單一的環境因素,而要綜合考量。有時候,一個挑戰可能是上帝在鍛鍊你,而非攔阻你。
- 時間的考驗: 上帝的旨意通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加清晰。不要急於下決定,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禱告、思考和等待。那些衝動的、缺乏深思熟慮的決定,常常是出自於自己的意願而非上帝的引導。
最終,這是一個不斷學習辨別的過程。藉著持續的禱告、對聖經的認識、與屬靈群體的連結,你會越來越敏銳於分辨上帝的聲音,並區分它與自己私慾的聲音。
Q4: 在緊急或困難時刻,我該如何快速尋求天父的旨意?
在緊急或困難時刻,我們往往感到壓力巨大,需要迅速做出決斷。雖然平時建立的屬靈習慣是基礎,但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可以專注於以下幾點:
- 立即禱告: 這是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不必長篇大論,只需將你的困境、你的感受和你的需要,簡潔而真誠地帶到天父面前。求祂賜下智慧、清晰的判斷力以及超乎想像的平安。你也可以直接向祂呼求:「主啊,求祢此刻就顯明祢的旨意,給我方向!」
- 堅守已知真理: 在緊急情況下,首先要檢視你的選擇是否符合上帝最基本的道德旨意(聖經的教導)。例如,如果一個「快速解決方案」涉及欺騙或傷害他人,那麼無論它看起來多麼有效,都不是上帝的旨意。守住祂已啟示的原則,是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遵守的底線。
- 尋求即時的屬靈建議: 如果可能,立即聯繫你信任的牧師、小組長或屬靈導師。在緊急情況下,他們通常有能力快速地為你禱告,並提供基於聖經的即時建議。有時候,當我們身處困境時,會「當局者迷」,而旁觀者清。
- 觀察內心的平安與確據: 在禱告和思考後,留意你內心的狀態。如果一個選擇帶來強烈的不安或罪咎感,即使它看起來能解決眼前的問題,也可能不是上帝的心意。反之,若有出人意外的平安,這可能是聖靈的引導。但再次強調,這必須與聖經原則保持一致。
- 信靠與放手: 有時候,即使我們盡力尋求,在緊急時刻也可能無法得到一個清晰的「答案」。這時,我們需要憑信心放手,將結果交託給上帝,相信即使我們做了不完美的選擇,祂也能從中動工,引導我們。重要的是,我們真心尋求了祂,並願意順服。
記住,上帝是永不打盹、永不睡覺的,祂在任何時刻都與我們同在,並且樂意在我們的急難中成為隨時的幫助。即使在最混亂的時刻,祂也能賜下清晰的指引。
Q5: 天父的旨意會隨著時間改變嗎?
這個問題要從不同的層面來看:
首先,上帝的本性是不改變的。 祂的愛、公義、聖潔、信實、智慧,以及祂對人類和宇宙的最終目的(也就是祂主權性的旨意),這些都是永恆不變的。聖經說:「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希伯來書 13:8)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天父的旨意是永不改變的。
其次,祂道德性的旨意也不會改變。 聖經中關於真理、公義、聖潔、愛與饒恕的原則,是超越時代的。例如,殺人永遠是錯的,愛鄰舍永遠是對的。這些道德標準不會因為社會文化變遷而有所不同。
然而,從個體性、指引性的旨意來看,它確實會隨著時間、我們的生命階段、甚至我們所做的選擇而有「展現方式」的變化。這不是說上帝改變了祂的心意,而是說祂對我們生命的計畫是動態的、循序漸進的。就像一個導航系統,它知道最終目的地,但到達目的地的具體路徑可能會因為交通狀況、道路維修,或者你臨時繞道而有所調整。
- 例子: 一個人年輕時上帝呼召他去讀神學院,這可能是當時祂的旨意。但神學院畢業後,上帝的旨意可能不是永遠待在同一個教會,而是去另一個城市開拓,或者投身宣教工場。這並非上帝改變了「讓他服事」這個大方向的旨意,而是「服事的方式和地點」有了變化。
- 例子: 一對夫妻在年輕時的上帝旨意可能是生養眾多。但隨著年齡增長,他們可能進入了空巢期,上帝的旨意可能轉變為參與社區服事,或成為屬靈導師。
所以,天父的旨意在原則上是永恆不變的,但在具體的執行和引導上,會隨著我們生命階段的演進而有不同的呈現。我們需要不斷地與祂連結,保持敏銳,好讓我們的生命能持續與祂的計畫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