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式露營車是什麼?深度解析、選購指南與台灣露營實戰攻略
哈囉!你是不是也曾經幻想過,開著一台屬於自己的行動房屋,隨心所欲地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早上被大自然的美景喚醒,晚上在星空下入眠?如果是的話,你腦海裡描繪的,很可能就是「自走式露營車」的模樣喔!最近,我一位朋友小陳就遇到這個問題,他想入手一台露營車,但在研究了各種款式後,發現「自走式露營車」這個詞一直跑出來,卻又不太確定它到底跟一般露營車有什麼不同。別擔心,這篇文章就是為了解答你的所有疑惑,我們將深入剖析自走式露營車的方方面面,從基本概念到選購眉角,甚至連在台灣開自走式露營車的實戰經驗都會不藏私地分享給你!
Table of Contents
自走式露營車是什麼?它跟一般露營車有什麼不同?
簡單來說,自走式露營車(Motorhome)就是一種「能開」的露營車。它將駕駛艙和居住空間整合在同一輛車體內,形成一個獨立且具備完整生活機能的行動居所。這跟我們常見的拖車式露營車(Travel Trailer或Caravan)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喔!拖車式露營車需要另外一台車來拖曳,兩者是分離的,而自走式露營車則是一體成形,開到哪住到哪,超級方便!
它的核心優勢就在於其移動的便利性與居住的舒適性。想像一下,你不需要在抵達露營地後,還要費力地將拖車停好、調整水平,而是可以直接熄火、拉手煞車,然後轉身就能進入客廳、廚房,甚至直接上床休息。這種「說走就走,說住就住」的自由,真的是自走式露營車最迷人的地方啦!
自走式露營車的種類:從車型設計看功能與應用
自走式露營車可不是只有一種喔!根據車體大小、設計理念和功能取向,它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主要的類型,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魅力與適合的使用情境。了解這些分類,能幫助你更好地評估哪種車型最符合你的需求呢!
A型(Class A):公路上的豪華城堡
- 外觀特色: 這是最霸氣、最豪華的自走式露營車類型!它們通常基於商用巴士或卡車底盤打造,外觀方正,就像一台縮小版的遊覽車。駕駛艙與生活區完全融合,擋風玻璃巨大,視野超級開闊。
- 內部空間: 空間絕對是A型露營車的強項!寬敞的客廳、設備齊全的廚房(甚至有大冰箱、烤箱)、獨立的衛浴空間(有些甚至有浴缸!)、舒適的臥室,應有盡有。許多A型車還配備有側邊拓展艙(Slide-out),停車時可以將車體向外延伸,創造出更大的室內坪數,簡直就是把家搬到路上嘛!
- 優點: 居住舒適度極高,設施最完善,適合長期旅行或大家庭使用。在車上活動幾乎感受不到壓迫感。
- 缺點: 體積龐大,在台灣的狹窄山路或市區行駛會是個挑戰,停車也是一大考驗。油耗較高,售價也最昂貴,維修保養成本也相對高。駕駛需要一定的經驗與技巧,甚至可能需要特定駕照(看車重)。
B型(Class B):隱藏於內的靈活探索家
- 外觀特色: B型露營車通常是以一般廂型車(Van)為基礎改裝而成的,例如賓士Sprinter、福斯T系列、福特Transit等。從外觀看,它們跟一般的廂型車非常相似,低調不張揚。
- 內部空間: 空間相對較小,但設計師們會將巧思發揮到極致,透過多功能家具(如沙發床、可折疊桌)來最大化空間利用。通常會包含一個簡易廚房(爐子、水槽、小冰箱)和一個緊湊的衛浴(濕式衛浴,甚至只是攜帶式馬桶)。
- 優點: 體積小巧,駕駛靈活,可以輕鬆穿梭於城市街道,也能停進許多標準停車位,停車壓力相對較小。油耗表現比A型和C型好,更具隱蔽性。
- 缺點: 居住空間有限,特別是站立高度,較高的人可能會感到侷促。設施相對簡陋,不適合長期定點居住,更適合短途旅行或單人、情侶使用。
C型(Class C):家庭出遊的最佳拍檔
- 外觀特色: C型露營車是在貨車底盤(如福特E系列、雪佛蘭Express)的基礎上,將廂型車的駕駛室保留下來,然後在車廂後方加裝一個完整的居住模組。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駕駛室上方,會有一個延伸出來的「鵝頸」空間,通常是個額外的臥鋪或儲物空間。
- 內部空間: 空間比B型大,比A型小,但已經足夠舒適。通常會包含獨立的床鋪、客廳用餐區、中等規模的廚房和衛浴。車高通常較高,內部站立空間充足。
- 優點: 空間與駕駛便利性取得了很好的平衡。設施相對完善,適合家庭或三五好友一同出遊。相較於A型車,價格和油耗都更親民,維修也較為容易。
- 缺點: 雖然比A型小,但在台灣部分山路或老舊社區還是顯得龐大。駕駛室與生活區之間有明顯的隔閡,行駛中從生活區走到駕駛區相對不便。
綜合來看,每一種自走式露營車都有它的擁護者。我自己呢,個人偏好C型,覺得它在空間和靈活度之間取得了不錯的平衡,很適合小家庭在台灣各地趴趴走。當然啦,如果你是個單身探險家,B型的小巧靈活絕對會是你的菜!
自走式露營車的核心系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一台自走式露營車之所以能成為「行動房屋」,絕對不是只有床和沙發那麼簡單!它裡面可藏著一套套複雜又精密的系統,讓你在野外也能享受到現代生活的便利。來,讓我來為你揭開這些系統的神秘面紗吧!
電力系統:行動生活的能量來源
這可是露營車的心臟啊!沒有電,冰箱不會冷、燈不會亮、手機不能充,那多不方便啊!
- 行車發電: 當你在行駛時,車輛的發電機(Alternator)會同時為引擎電瓶和生活區電瓶(House Battery/Leisure Battery)充電。這是最基本的充電方式,邊開邊充,一舉兩得。
- 市電接入(Shore Power): 這是露營車在營地最主要的供電方式。透過一條專用的電纜,你可以將露營車連接到營地的電源插座(通常是110V或220V),這樣就可以使用車上所有的高功率電器,像是冷氣、微波爐、吹風機等等,而且還能為電瓶充電喔!
- 太陽能板(Solar Panels): 嘿嘿,這可是戶外愛好者的最愛!在車頂加裝太陽能板,白天就能將太陽光轉化為電能,儲存到生活區電瓶裡。尤其是在沒有市電的野營地,太陽能板簡直是救星啊!我自己的經驗是,雖然不能完全滿足所有高耗電需求,但日常照明、手機充電、小冰箱運作,甚至看看電視,是絕對沒問題的!
- 逆變器(Inverter): 車上的生活區電瓶通常是12V直流電,但我們家裡的電器大部分是110V交流電。這時候,逆變器就派上用場了!它能把12V直流電轉換成110V交流電,讓你能在車上使用筆電、咖啡機等家電。不過要注意功率限制喔!
- 發電機(Generator): 如果你需要在野外長時間使用大功率電器,又沒有太陽能或市電,那內建或外接的發電機就是你的選擇了。但它會產生噪音和廢氣,使用時要特別注意對其他人的影響,而且在台灣許多營地是禁止在夜間使用的。
水路系統:洗澡煮飯沒煩惱
水是生活必需品,露營車當然不能少了它!
- 清水箱(Fresh Water Tank): 儲存飲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地方。加水通常透過外部的注水口。容量大小會直接影響你在野外能待多久喔!
- 灰水箱(Grey Water Tank): 收集來自洗手槽、淋浴間的廢水。這些水不含糞便,但含有肥皂和食物殘渣。
- 黑水箱(Black Water Tank): 這個就比較「重口味」了,它是專門收集來自馬桶的廢水。清理黑水箱需要去專門的排污站,這可是每次露營的必經流程,也是很多新手會有點抗拒的地方,但其實操作起來並不難,只是要克服心理障礙啦!
- 水泵(Water Pump): 當你沒有連接營地水龍頭時,它會將清水箱的水抽送到水龍頭和淋浴間。
- 熱水器(Water Heater): 露營車通常會有瓦斯或電力驅動的熱水器,讓你即使在野外也能洗個舒服的熱水澡。冬天旅行時,這真的是一種奢侈的享受啊!
廚房設備:野外也能開伙煮美食
誰說露營就只能吃泡麵?在露營車裡,你可以輕鬆變身米其林大廚!
- 瓦斯爐: 大部分露營車都配備有瓦斯爐,有些甚至有烤箱或微波爐。使用瓦斯桶供氣,要注意瓦斯存量。
- 冰箱: 有些是壓縮機式冰箱(跟家裡一樣),有些是三用冰箱(瓦斯、12V、110V)。三用冰箱在野外使用瓦斯模式時特別省電。
- 水槽: 配備一個小水槽,方便洗滌蔬菜水果和餐具。
衛浴設施:保持乾淨舒適
這是露營車最能提升舒適度的部分之一!
- 馬桶: 通常是座便式馬桶,直通黑水箱。有些是陶瓷的,有些是塑料的。清潔和維護很重要!
- 淋浴間: 從簡易的濕式衛浴(馬桶、洗手台和淋浴頭都在同一個空間)到獨立的乾濕分離淋浴間都有。
暖氣與空調:四季皆宜的舒適度
- 暖氣: 台灣冬天雖然不至於像歐美那麼嚴寒,但在高山或濕冷天氣,暖氣還是很有必要的。通常是瓦斯暖氣(Propex或Truma品牌常見)或柴油暖氣。
- 空調: 大部分是車頂式空調,需要高功率電源(市電或發電機)才能運作。夏天露營,特別是中南部,沒有空調真的會熱到崩潰啊!
這些系統相互配合,才能讓自走式露營車成為一個真正能「生活」的空間。了解它們的運作原理,對於露營車的日常維護和故障排除都非常有幫助喔!
入手自走式露營車:新車?中古車?還是改裝?
想擁有一台自走式露營車?這可是個大決定呢!就像買房子一樣,你得考慮很多面向,是想買全新的、二手的,還是乾脆自己改裝一台?每種方式都有它的優缺點,而且適合不同預算和需求的人。
購買新車:一步到位,最新科技
-
優點:
- 完整保固: 新車通常享有原廠或經銷商的完整保固,這能讓你省去很多維修煩惱,特別是對於那些對露營車構造不熟悉的新手來說,這點超級重要。
- 最新設備: 配備最新的技術和設計,例如更節能的電器、更智慧的控制系統、更舒適的內裝材質等等。
- 客製化選項: 部分品牌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客製化服務,讓你依照個人喜好選擇內裝顏色、家具配置等。
- 安心感: 全新的車輛,沒有前車主的歷史問題,開起來就是心情好,也比較不容易有異味或殘留的舊痕跡。
-
缺點:
- 價格昂貴: 這是最主要的門檻!新車的價格通常是中古車的數倍,動輒數百萬,甚至是上千萬台幣。
- 折舊率高: 露營車跟一般汽車一樣,落地就開始折舊。雖然沒有汽車那麼誇張,但第一年的折舊率還是很可觀的。
- 等待時間: 部分進口或熱門車款可能需要漫長的等待期,從下訂到交車可能要等上好幾個月,甚至一年。
購買中古車:性價比高,快速上手
-
優點:
- 價格親民: 最顯而易見的優勢!同樣的預算,你可以買到車齡較低、配備更好的中古車,或是直接省下一大筆錢。
- 折舊已攤提: 大部分的折舊已經由前車主承擔,對你來說,未來的折舊壓力較小。
- 立即入手: 中古車通常是現車,交易流程較快,你可以更快地開始你的露營車生活。
- 前車主經驗: 有些好的中古車主,甚至會分享車輛的使用經驗、注意事項,甚至給你一些私房景點建議,這也是一種額外的收穫喔!
-
缺點:
- 車況不確定: 中古車最怕的就是買到「地雷車」!你需要花更多時間檢查車況,包括引擎、底盤、水電系統、內裝是否有滲水、發霉等問題。最好找專業技師協助檢查。
- 無保固或保固期短: 大部分中古車沒有原廠保固,即便有,期限也短。維修成本可能需要自己承擔。
- 設備老舊: 部分中古車的電器或內裝可能已經過時或損耗,你可能需要額外花錢更換或升級。
- 清潔與維護: 接手後可能需要進行深度清潔,並檢查所有管線、線路是否正常。
自行改裝:打造專屬夢想車
-
優點:
- 高度客製化: 你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求、喜好和預算來設計內部佈局、選擇設備,打造一台獨一無二的露營車。這真的是一種「夢想實現」的過程!
- 預算彈性: 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分階段投入,從簡單的床舖到完整的廚衛設施,一步步完成。
- 成就感爆棚: 當你親手打造出一台屬於自己的露營車,那種成就感絕對是無法言喻的!而且你也會對車輛的每一個細節瞭若指掌。
-
缺點:
- 耗時耗力: 改裝露營車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和專業知識,從設計、採購材料到施工,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投入。
- 技術門檻: 涉及到水電、木工、焊接等不同領域的技術,如果你沒有相關經驗,可能需要學習或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 法規限制: 在台灣,車輛改裝有嚴格的法規限制,需要符合安全規範並進行變更登記,否則無法驗車。這點非常重要!你必須確保改裝符合交通部監理站的規定,避免日後麻煩。建議諮詢專業的改裝廠或監理單位。
- 安全性: 如果改裝不當,可能存在安全隱患,例如電線走火、瓦斯洩漏等。
我自己的建議是,如果預算充足且追求最新科技與安心感,新車當然是首選。但如果預算有限,又想快速體驗露營車生活,中古車的性價比會高很多,但務必仔細檢查車況。至於自行改裝,那真的是需要極大的熱情、時間和耐心,但完成後的回報也最大!
選購自走式露營車的考量重點
決定好要買新車還是中古車之後,接下來就是「挑車」了!這可是一門大學問,有很多細節需要考量,才能找到一台真正適合你的露營車。
1. 預算與財務規劃
- 購車成本: 除了車輛本身的價格,還要考慮選配、稅金、保險、領牌費等。
- 日常維護: 燃料費、保養費、停車費、保險費,這些都是長期支出。露營車的維護成本通常比一般房車高。
- 露營支出: 營地費用、水電補充、瓦斯充填、排污等。
我個人建議:預算分配時,至少保留10-20%作為購車後的初期維護、升級和緊急預備金,這樣才不會在買完車後發現沒錢養車喔!
2. 乘坐人數與空間需求
- 臥鋪數量: 你是單人旅行、情侶出遊,還是小家庭?確認車輛能提供的床位數量。
- 座位數: 行駛中需要載多少人?每個座位是否都有安全帶?
- 儲物空間: 行李、露營裝備、食物等,是否都有足夠的收納空間?這點往往會被新手忽略,但實際上非常重要!
3. 行駛性能與駕駛體驗
- 引擎排氣量與馬力: 台灣多山路,足夠的動力才能輕鬆爬坡。考慮自走式露營車通常比一般車輛重很多。
- 變速箱: 自排或手排?現在大部分都是自排了。
- 油耗: 這是個現實問題。A型車通常最耗油,B型相對省油。
- 操控性: 大車在狹窄路段或迴轉時會比較有挑戰。建議一定要親自試駕!
- 駕照要求: 大部分自走式露營車以台灣法規來說,總重3.5噸以下,持有自用小客車駕照(B級駕照)即可駕駛。但如果車重超過3.5噸,則可能需要更高級別的駕照,例如大客車或聯結車駕照。務必在購買前確認清楚!
4. 內部配置與設施
- 廚房: 瓦斯爐、水槽、冰箱、微波爐、烤箱等,是否符合你的烹飪習慣?
- 衛浴: 是濕式衛浴還是乾濕分離?是否有足夠的熱水容量?馬桶是抽拉式還是直通黑水箱?
- 臥室: 床鋪尺寸、舒適度、是否方便收納。
- 客廳/用餐區: 是否有足夠的空間供多人用餐和活動?座椅是否舒適?
- 冷暖空調: 台灣夏天熱,冬天濕冷,這兩項都非常重要。
- 儲物: 內外儲物櫃、吊櫃、車尾的儲物空間等。
5. 車輛的結構與材質
- 底盤: 穩固的底盤是安全的基礎。
- 車身結構: 車體是否有漏水、生鏽、裂痕等問題?特別是中古車。
- 隔熱與隔音: 好的隔熱能保持車內冬暖夏涼,隔音則能提升行車和休息的舒適度。
6. 品牌與售後服務
- 品牌信譽: 選擇知名品牌,通常品質和售後服務會比較有保障。
- 經銷商: 在台灣是否有可靠的經銷商或維修據點?露營車的專業維修並不像一般汽車那麼普遍。
- 零件供應: 未來維修是否容易取得零件?有些進口冷門車款,零件可能要等很久。
7. 台灣用車環境考量
- 道路狀況: 台灣山路蜿蜒、小巷弄多,大型露營車通行會比較辛苦。
- 停車問題: 市區停車位難尋,許多景點停車場也有限制。
- 營地選擇: 台灣的露營區很多,但並非所有營地都有適合大型露營車的營位、水電樁或排污設施。建議事先規劃好路線和營地。
總而言之,選購自走式露營車是一項重要的投資,需要仔細評估自身需求和預算,並多方比較。最好是能租一台自己想買的型號,先試駕、試用看看,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行動好厝邊」喔!
自走式露營車在台灣的實戰攻略
擁有了自走式露營車之後,接下來就是實際的露營旅程啦!在台灣玩露營車,有一些獨特的眉角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讓我來給你一些實戰經驗吧!
行前準備:萬事俱備,才能玩得盡興
-
路線規劃與營地預訂:
- 選擇合適營地: 台灣許多營地是為一般帳篷露營設計的,入口處、轉彎處、營位大小、電力供應、排污設施等,都可能不適合大型露營車。務必提前聯繫營主確認是否有專屬的露營車營位或水電樁。許多營地只有110V電源,如果你車上的高耗電設備是220V,就需要確認是否有支援。
- 考慮道路狀況: 規劃路線時,避開過於狹窄、坡度過陡或限高限寬的道路。Google地圖的街景功能這時候非常好用!
- 預訂: 台灣熱門露營區常常一位難求,一定要提早預訂。
-
車輛檢查:
- 例行保養: 出發前檢查機油、水箱水、輪胎胎壓、煞車油等。
- 生活區系統檢查: 清水箱是否加滿?灰水箱、黑水箱是否已清空?瓦斯存量是否足夠?電瓶電量是否充足?這些細節都會影響旅途的舒適度。
- 設備功能測試: 冰箱、空調、熱水器、瓦斯爐、燈光等,都先試運轉一次,確認運作正常。
-
物資補給:
- 食物與飲用水: 根據天數準備好食材,如果打算野炊,別忘了準備調味料、餐具、鍋具。飲用水除了車上的清水箱,也可以額外攜帶瓶裝水。
- 清潔用品: 洗碗精、洗髮精、沐浴乳、衛生紙、毛巾等。
- 個人用品: 衣物、藥品、防曬、防蚊液等。
- 露營用品: 延長線、轉接頭(有些營地插座可能不一樣)、水管、排污管、水平儀(用來調平車身)、戶外桌椅、遮陽棚、營燈等。
行駛中:安全至上,小心駕駛
- 熟悉車輛尺寸: 在台灣道路上行駛,你必須非常了解你的露營車的高度、寬度和長度。尤其是在通過隧道、地下道、狹窄巷弄或迴轉時,千萬要小心謹慎!我常常看到一些進口大型A型露營車在台灣道路上開得戰戰兢兢,這都是經驗不足的關係。
- 重心高與側風: 露營車重心較高,遇到強側風時容易晃動,行車速度要放慢,雙手握穩方向盤。
- 轉彎與煞車: 轉彎半徑比一般車大,過彎時要預留更多空間。由於車重,煞車距離也會比較長,需要提早煞車。
- 視野盲區: 露營車的後方和側面盲區較大,建議加裝倒車顯影和行車記錄器,並且在變換車道時特別小心。
- 山路駕駛: 台灣的山路風景很美,但也充滿挑戰。利用低速檔位(L檔或手動模式)來控制下坡速度,避免煞車過熱。上坡時則要預留足夠動力。
抵達營地與紮營:打造你的行動度假村
- 選擇營位: 選擇一個平坦、穩固,且靠近水電樁的營位。避開低窪或可能積水的地方。
-
停車與調平:
- 停穩: 停好車後,拉緊手煞車,並熄火。
- 調平: 使用水平儀或手機APP,確認車身是否水平。如果車身不平,會影響冰箱的效率、淋浴排水,甚至睡覺時都會不舒服。可以使用專用的水平墊或木塊來調整。
-
接駁水電:
- 接電: 將專用電源線連接到營地電源樁,再接到露營車。確認電壓是否符合。
- 接水: 將清水水管連接到營地水龍頭,為清水箱加水。有些露營車可以直接連結營地水源,省略水泵。
-
排出廢水與垃圾:
- 灰水: 營地通常會有專門的灰水傾倒口,或者你可以將灰水排入下水道(但要確認營地規定,有些營地不允許直接排放)。
- 黑水: 這是最需要注意的部分!黑水必須在專門的排污站(Dump Station)傾倒。台灣的排污站設施相對較少,建議在規劃路線時就將排污點考慮進去。操作時務必戴手套,並且仔細閱讀排污站的使用說明。
- 垃圾處理: 垃圾分類是基本原則,按照營地的規定丟棄垃圾。
- 展開車輛設施: 展開遮陽棚、打開車窗通風、調整座椅、鋪床、準備餐點等,把露營車變成一個溫馨的家。
注意事項與維護:讓你的愛車長長久久
- 定期保養: 遵照車輛手冊的指示,定期進行車輛(引擎、底盤)和生活區系統(水電、瓦斯、電器)的檢查和保養。
- 電池保養: 定期檢查生活區電瓶電量,避免過度放電。如果長時間不使用,可以將電瓶充滿電後斷開連接,或使用維護充電器。
- 水箱防凍: 台灣雖然少有零下溫度,但在高山地區的冬季,還是有可能結霜。如果計畫前往,需要考慮水箱的防凍措施,或排空水箱。
- 防蟲防鼠: 戶外環境難免有小動物,收納好食物,保持車內清潔,避免留下食物殘渣。
- 防潮防霉: 台灣潮濕,車內要保持通風,定期檢查是否有漏水或發霉的跡象。可以使用除濕劑。
- 廢水處理: 絕對不要在非指定地點傾倒灰水和黑水,這不僅污染環境,也是違法行為。
總的來說,自走式露營車為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旅行體驗和自由度。只要做好功課、小心駕駛、懂得維護,它絕對會成為你探索台灣美麗風景的最佳夥伴!我個人真的非常享受開著露營車,隨時都能在山林海邊找到屬於自己一片天的那種感覺,那種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舒適,真的是帳篷露營比不上的啊!
常見問題與專業解答
Q1:自走式露營車在台灣需要什麼駕照才能開?
這個問題很多新手都會問,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在台灣,大部分的自走式露營車,只要其「總重」(或稱總重輛,Gross Vehicle Weight Rating, GVWR)不超過3.5公噸(3500公斤),且載客人數在9人以下,那麼持有自用小客車駕照(B級駕照)就可以駕駛囉!這包含了市面上大部分的B型和C型露營車。
然而,如果你考慮購買的是總重超過3.5公噸的車型(例如部分大型的C型或大部分的A型露營車),那麼你就需要持有更高階的駕照,比如大客車駕照或聯結車駕照。因此,在選購露營車時,務必仔細核對行車執照上的「總重」資訊,並確認自己的駕照資格是否符合。如果總重介於2.5噸到3.5噸之間,則可以選擇駕駛小客車。超出這個範圍就需要相應的更高級別駕照。不確定的話,建議諮詢專業的露營車經銷商或監理站,確保合法上路,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喔!
Q2:自走式露營車的耗油量大概是多少?會很「吃油」嗎?
「吃油」這個詞用得真貼切!老實說,自走式露營車相較於一般家用房車,它的油耗表現通常會比較「感人」,畢竟它塊頭大、重量重,加上風阻也比較大嘛!油耗會因為車型、引擎排氣量、車重、駕駛習慣,甚至路況(山路或平路)而有很大的差異。
以一般常見的C型露營車來說,平均油耗大概落在每公升5到8公里之間。如果是小巧的B型廂型車改裝,可能會好一點,達到每公升8到10公里。而最豪華、最笨重的A型露營車,油耗可能就只剩下每公升3到6公里了。我個人開C型車在山路跑,大概就是落在6公里左右,平路會好一點。所以,在規劃旅行預算時,千萬別忘了把油錢這個大項考慮進去喔!畢竟,自由的代價,除了車價,還有它胃口不小的油錢啦!
Q3:在台灣開自走式露營車,停車會不會很困難?
「停車難」確實是自走式露營車在台灣面臨的一大挑戰,特別是在市區或熱門景點!
首先,標準停車格通常不夠停。大部分停車格都是為一般小客車設計的,露營車的長度、寬度、高度都可能超標。你可能需要找尋大貨車停車格、巴士停車區,或是某些專為露營車設計的停車場。我曾經在市區找停車位找得滿頭大汗,最後只能停在比較偏遠的空地。
其次,地下停車場通常進不去。很多地下停車場都有高度限制(例如2.1米),而大部分露營車的高度都超過這個限制,尤其是C型和A型。進入前一定要特別留意限高標示。
最後,熱門景點的停車位不足。台灣許多風景區的停車場空間有限,遇到假日更是寸步難行。所以,在規劃行程時,建議多利用大眾運輸接駁,或是將露營車停在稍遠的、有足夠空間的地方,再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景點。當然啦,如果你是B型車,彈性會大很多,有時候甚至可以假裝是一般廂型車,偷偷停進普通停車格,但這還是要看實際情況啦!總之,擁有露營車的自由,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你得學會「彈性」和「隨遇而安」的停車哲學呢!
Q4:自走式露營車可以隨便找地方「野營」嗎?
這可是個敏感話題,也是許多露營車愛好者心中的灰色地帶啊!理論上,在台灣大部分的公有地、私人土地,除非有明確標示允許,否則是不允許隨意野營的。這包含了國家公園、風景區、河濱公園、學校操場、私人農地等等。隨意野營可能面臨以下問題:
- 法律問題: 侵佔私人土地、違反公園法規、噪音污染等。曾有新聞報導,民眾在公有地隨意露營被開罰單的案例。
- 環境污染: 灰水、黑水如果隨意排放,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垃圾處理不當也會影響當地生態。
- 安全問題: 在陌生環境野營,可能遇到治安問題、野生動物,或是缺乏照明、通訊不便等風險。
- 干擾居民: 噪音、光線、廢氣等都可能對當地居民造成困擾。
所以,我會強烈建議大家優先選擇合法的露營區或有規劃的車宿點。台灣現在有越來越多私人營地提供完善的露營車設施,像是水電樁、排污站,甚至是供倒灰水專用的區域。如果你真的想體驗「類野營」的自由,可以選擇一些有規劃、但設施較為簡樸的「車宿友善地點」,這些地方通常會有一些基本規範,並且允許過夜停泊。出發前,務必先上網搜尋或詢問有經驗的車友,確認該地點是否允許露營車過夜。畢竟,我們享受大自然的同時,也要成為負責任的旅人,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