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64G不夠用怎麼辦?儲存空間不足的終極解方與高效管理全攻略

iPad 64G不夠用怎麼辦?儲存空間不足的終極解方與高效管理全攻略

「天啊!我的iPad又跳出『儲存空間不足』的警告了!」這句話,是不是聽起來很耳熟?尤其對於擁有64G iPad的朋友們,這簡直是日常啊!就像小君最近就為了她那台用了好幾年的64G iPad而煩惱不已,每次想下載個新遊戲、存幾部劇,或是拍個照片,都得心驚膽戰地刪東刪西,深怕空間又爆掉。她問我:「是不是該換一台了?可是我又捨不得,有沒有辦法讓它『活』得更久一點啊?」

別擔心啦!當你的iPad 64G空間拉警報時,這並不代表你的iPad已經走到生命的盡頭囉!事實上,大部分的「空間焦慮」都可以透過系統性的清理、聰明的雲端運用,以及善用外部儲存裝置來有效解決。本文將帶你一步步探索,從內部優化到外部擴充,甚至深入探討何時才是升級的最佳時機,保證讓你對iPad的儲存管理有更全面的理解,告別儲存空間不足的噩夢!

快速解決方案:iPad 64G不夠用的三大應對策略

如果你現在正被iPad儲存空間不足的問題困擾,想知道最快能怎麼辦,這裡先給你三大核心應對策略:

  1. 立即清理內部儲存:這是最直接且不用額外花費的方法。透過檢查「設定」中的「iPad儲存空間」,找出佔用空間最大的App、照片、影片,並進行卸載或刪除。特別要注意「系統資料」和「其他」這兩個神秘的空間佔用者,它們往往是藏污納垢的大本營。
  2. 善用雲端儲存服務:將你的照片、影片、文件等資料同步到iCloud、Google Drive、Dropbox等雲端空間。這樣不僅能騰出iPad的實體空間,還能確保資料的安全性和多裝置存取便利性。開啟iCloud照片圖庫的「最佳化iPad儲存空間」功能更是必學招數。
  3. 考慮外部儲存擴充:對於有USB-C接口的iPad(如iPad Air 4/5、iPad Pro、iPad mini 6),可以選購USB-C隨身碟或外接固態硬碟(SSD)來儲存大檔案;若是舊款Lightning接口的iPad,則可以考慮Lightning隨身碟。這能為你的iPad提供實體上的儲存擴展,特別適合需要處理大量影音檔案或設計素材的使用者。

接下來,我們會針對這些策略,一步步帶你深入了解每一個細節與操作撇步,讓你徹底搞懂如何管理好你的iPad儲存空間!

清理iPad內部儲存空間:挖寶潛力無限!

這是最直接、也最能立竿見影的方法。很多時候,我們的iPad空間之所以不夠用,是因為累積了太多「垃圾」或不必要的檔案。就像整理房間一樣,先看看裡面到底堆了些什麼,再來決定怎麼處理,對吧?

找出耗用空間的元兇

要解決問題,首先得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前往「設定」>「一般」>「iPad儲存空間」,這裡簡直就是你的iPad儲存空間體檢報告!你會看到一個直觀的圖表,顯示了各種類型的資料(App、照片、媒體、訊息、系統資料等)各佔用了多少空間。


我個人的經驗是,每次點進這裡,都會發現一些「驚喜」!有時候明明覺得自己沒裝多少App,結果一看,某些App的「文件與資料」竟然比App本身還大,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這份報告會列出所有App佔用的空間,並依照佔用大小排序。仔細看看列表,有些App你可能已經很久沒用了,或者它儲存的資料超乎你的想像。這就是我們清理的第一步!

照片與影片瘦身術:視覺垃圾大掃除

「照片」和「影片」絕對是佔用iPad儲存空間的兩大巨頭!現代iPad拍照錄影功能越來越強大,隨手一拍就是高清大圖,短短幾分鐘的4K影片就能吃掉好幾個GB。

  • 刪除重複與無用照片:滑一滑相簿,你會發現很多重複拍攝、模糊不清,或是拍壞了卻捨不得刪的照片。別客氣,長按選取,果斷刪除!記得,刪除後照片會先進入「最近刪除」相簿,30天後才會徹底消失,所以如果你需要立即釋放空間,請記得去「最近刪除」相簿清空它。
  • 最佳化iPad儲存空間:如果你有訂閱iCloud儲存空間,強烈建議開啟「設定」>「照片」>「最佳化iPad儲存空間」。這個功能會將原始高畫質的照片和影片上傳到iCloud,而在iPad上只保留較小尺寸的「最佳化版本」。當你需要查看原圖時,它會自動從iCloud下載,這對釋放大量空間非常有幫助,而且照片品質也不會受損喔!
  • 轉移大型影片:如果你iPad裡有大量的影片素材,例如用iPad剪輯的影片、課程錄影,或是下載的電影。將它們轉移到電腦、外部硬碟或雲端儲存(Google相簿、Dropbox等)是個好主意。尤其是4K影片,幾段就能佔去數十GB,轉移後你會發現空間瞬間寬敞許多。
  • 善用HEIC/HEVC格式:如果你的iPad支援HEIC/HEVC(高效圖像文件格式/高效影片編碼),確保它已啟用。這種格式能在保持良好畫質的前提下,大幅縮小照片和影片的檔案大小,這對於64G的iPad來說非常重要。你可以在「設定」>「相機」>「格式」中設定為「高效率」。

應用程式管理大法:讓App變「瘦」又變「少」

除了照片影片,各種App本身也是儲存空間的消耗大戶。它們不僅有App程式本身的大小,還有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文件與資料」(也就是快取、暫存檔、下載內容等等)。

  1. 卸載不常用App:回到「設定」>「一般」>「iPad儲存空間」的App列表,你會看到每個App後面有「卸載App」和「刪除App」兩個選項。

    • 卸載App:這個功能超棒的!它會刪除App本身,但保留App的「文件與資料」。這樣,當你需要再次使用這個App時,只需重新下載,你的所有個人設定、遊戲進度、聊天記錄等都還在,就像App從來沒離開過一樣,而且又能馬上釋放空間。這特別適合那些偶爾才用一次,但又不想重新設定的App。
    • 刪除App:這是徹底移除App和它所有相關資料的方式。如果你確定這個App以後都不會再用了,那就直接「刪除App」吧。
  2. 清除App快取:很多App(尤其是社群媒體、影音串流、瀏覽器App)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快取資料,來加速載入速度。但這些快取日積月累,就會變成佔用空間的元兇。有些App在它們自己的設定裡有提供清除快取的功能,例如:

    • LINE:在LINE的「設定」>「聊天」>「刪除資料」中,你可以選擇刪除快取資料、照片、語音訊息等,它會明確告訴你各類資料佔用多少空間,可以有針對性地清理。
    • YouTube/Netflix/Spotify:這些串流App常常允許你下載影片或音樂以供離線觀看/收聽。別忘了定期檢查並刪除已看完或聽完的內容,它們佔用的空間可不小喔!
    • 網頁瀏覽器:Safari、Chrome等瀏覽器會儲存大量的瀏覽記錄、快取和網站資料。定期到「設定」裡清除這些資料也能釋放一些空間。

    如果App本身沒有提供清除快取的功能,最簡單粗暴但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刪除App」,然後再從App Store重新下載。這樣就等於徹底清空了App的所有資料,雖然有點麻煩,但對於那些「臃腫」的App來說,這是最有效的瘦身方法。

「系統資料」的秘密:難纏的隱形佔用者

當你檢查iPad儲存空間時,除了各種App,你可能還會看到一個叫做「系統資料」(或早期版本稱為「其他」)的項目,而且它常常佔用好幾個GB,甚至數十GB的空間!這部分資料是系統為了維持正常運作所產生的,包含了快取、日誌、Siri聲音、字體、更新檔案、瀏覽紀錄、串流媒體暫存等。

這個部分的資料不像App或照片那麼容易直接刪除,但我們還是有一些間接的方法可以「瘦身」:

  • 定期重啟iPad:這是最簡單卻常常被忽略的方法。重啟可以清除一些暫存檔和快取,有時候就能讓「系統資料」的佔用稍微下降。
  • 清除瀏覽器歷史記錄與網站資料:進入「設定」>「Safari」>「清除瀏覽記錄與網站資料」。這能有效清理網頁瀏覽產生的快取。
  • 管理App的離線內容:有些App允許你下載內容離線使用(例如地圖App的離線地圖、影片串流App的離線影片)。這些內容會被歸類在「系統資料」中,請務必定期檢查並刪除不再需要的離線內容。
  • 連接iTunes/Finder同步:有時候,將iPad連接到電腦上的iTunes(macOS Catalina以上版本是Finder),進行一次同步備份,然後再中斷連接,這個過程有時也能觸發系統清理部分「系統資料」。雖然這聽起來很玄,但確實有使用者反應過這種情況。
  • 備份與回復原廠設定:這是終極手段,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先將iPad完整備份到iCloud或電腦上,然後執行「清除所有內容與設定」,再從備份回復。這個過程會徹底清除iPad上的所有資料,讓系統資料重新開始累積。如果你的「系統資料」已經佔用幾十GB,而且其他方法都無效,這或許是你唯一的選擇了。


我之前有個朋友的iPad,光是「系統資料」就吃了快30G,怎麼清都清不掉。最後實在是沒辦法,狠下心來備份重置,結果重置完,可用空間瞬間多了20幾G,她整個驚呆了!雖然耗時,但效果真的非常顯著。

善用雲端儲存:無限延伸的虛擬空間!

如果說內部清理是「整理自己家」,那麼雲端儲存就像是把東西搬到一個「超大的倉庫」,而且這個倉庫還能讓你隨時隨地存取!在iPad儲存空間不足的年代,雲端儲存簡直就是救星。

iCloud:蘋果生態圈的首選

作為蘋果自家的雲端服務,iCloud無疑是iPad用戶最無縫、最方便的選擇。

  • 免費5GB與付費方案:每個Apple ID都會有5GB的免費iCloud空間。但說實話,5GB在現在這個時代,對於照片和影片來說真的是杯水車薪。不過別灰心,iCloud的付費方案其實蠻划算的:

    • 50 GB:NT$30/月
    • 200 GB:NT$90/月 (適合家庭共享,或有較多照片需求)
    • 2 TB:NT$300/月 (適合高用量使用者或整個家庭共享)
  • iCloud照片:這是重中之重!正如前面提到的,開啟「最佳化iPad儲存空間」後,高畫質照片和影片會自動上傳到iCloud,iPad上只保留最佳化版本。這能為你的iPad騰出巨大的空間。
  • iCloud雲碟:你可以將文件、PDF、Pages/Numbers/Keynote檔案儲存在iCloud雲碟中。這些檔案可以跨裝置同步,也能隨時隨地存取。對於辦公或學生族群來說,非常好用。
  • App資料同步:許多App的資料也會透過iCloud同步,例如健康資料、訊息、備份等。你可以在「設定」>「你的名稱」>「iCloud」中,管理哪些App允許使用iCloud同步。雖然這會佔用iCloud空間,但通常不會佔用太多iPad本地空間。

第三方雲端服務:更多選擇,更多彈性

除了iCloud,市面上還有許多優秀的第三方雲端儲存服務,它們通常提供更慷慨的免費空間,或者與不同生態系有更好的整合。

  • Google Drive/Google 相簿:

    • 免費空間:提供15GB的免費空間,包含Gmail、Google雲端硬碟和Google相簿(高畫質選項已取消無限上傳)。
    • 優勢:與Google生態系(Gmail、Docs、Sheets)無縫整合,跨平台支援極佳(Android、Windows、macOS),適合不同裝置的使用者。Google相簿的智慧搜尋功能也十分強大。
    • 付費方案:Google One提供100GB、200GB、2TB等多種方案,價格具競爭力。
  • Dropbox:

    • 免費空間:通常只有2GB,但可以透過完成任務或推薦朋友獲得額外空間。
    • 優勢:協作功能強大,檔案共享與版本控制做得很好,是許多設計師和團隊的首選。介面簡潔易用,同步穩定。
    • 付費方案:提供多種個人和商業方案。
  • Microsoft OneDrive:

    • 免費空間:提供5GB免費空間。
    • 優勢:與Microsoft Office套件(Word、Excel、PowerPoint)深度整合,如果你是Office 365訂閱用戶,通常會額外獲得1TB的OneDrive空間,這CP值超高!
    • 付費方案:可單獨購買,或透過訂閱Microsoft 365獲得。

如何選擇?
我會建議根據你的主要使用情境和現有生態系統來選擇。如果你是蘋果全家桶用戶,iCloud肯定是首選;如果你同時使用Windows電腦或Android手機,那麼Google Drive或OneDrive可能會更適合你,因為它們的跨平台體驗更好。最棒的是,你也可以同時使用多種雲端服務,讓不同類型的檔案儲存在最適合它們的雲端空間裡!

雲端串流服務:解放儲存的最佳途徑

很多時候,我們空間不足並不是因為真的儲存了太多「永久性」的資料,而是因為「下載」了太多「暫時性」的內容。

  • 影音串流:Netflix、Disney+、YouTube、LiTV…這些平台都提供離線下載功能,方便你在沒有網路時觀看。但請記得,看完了就刪掉!一部高清電影動輒2GB、3GB,甚至更多。盡量在有網路的情況下選擇串流觀看,而不是預先下載。
  • 音樂串流:Apple Music、Spotify、KKBOX等也提供歌曲下載功能。如果你不是長時間沒有網路,盡量不要下載整個播放列表。只需要將你最常聽、在離線狀態下真的會聽的歌曲下載即可。
  • 電子書與有聲書:如果你喜歡在iPad上看電子書或聽有聲書,確保只下載當前正在閱讀或聆聽的內容。讀完或聽完就從設備上移除下載檔案。

外部儲存裝置:實體擴充的安心感!

清理內部和利用雲端都好棒棒,但有時候,你就是需要一個實體空間來存放那些「不能上傳雲端」或「需要超高速存取」的大檔案。這時候,外部儲存裝置就是你的最佳拍檔了!

USB-C隨身碟/SSD:新世代iPad的福音

自從iPad Pro在2018年率先採用USB-C接口後,iPad的外部擴展能力簡直是飛躍!現在,包括iPad Air 4/5、iPad mini 6以及所有iPad Pro型號都配備了USB-C。這意味著你可以直接連接USB-C隨身碟或外接SSD。

  • 速度與便利性:USB-C接口通常支援USB 3.0或更高規格,傳輸速度非常快,讀取和寫入大檔案都毫無壓力。直接插入iPad,透過「檔案」App就能像操作電腦一樣管理文件,非常方便。
  • 適用場景:

    • 攝影/影音工作者:直接從相機導入照片或4K影片,並在iPad上剪輯,完成後再導出到外接SSD,極大地解放了iPad的內部儲存。
    • 學生/商務人士:儲存大量的報告、簡報、課程錄影、參考資料等,避免佔用iPad寶貴的空間。
    • 遊戲愛好者:雖然遊戲無法直接在外接硬碟上運行,但你可以將遊戲錄影、截圖等大檔案轉移出去。
  • 推薦類型與品牌:

    • USB-C隨身碟:體積小巧,方便攜帶。推薦品牌有SanDisk Ultra Dual Drive Luxe USB-C、Kingston DataTraveler Max等。選擇傳輸速度較快的款式(通常會標示USB 3.1 Gen 2或USB 3.2 Gen 2)。
    • 外接固態硬碟(SSD):速度更快、容量更大、更耐用(抗震)。適合預算較高且有大量儲存需求的使用者。推薦品牌有Samsung Portable SSD T7/T9、SanDisk Extreme Portable SSD、Crucial X8/X9 Pro等。
  • 使用步驟:

    1. 將USB-C隨身碟/SSD插入iPad的USB-C接口。
    2. 打開內建的「檔案」App。
    3. 在側邊欄的「位置」下,你會看到你的外接裝置名稱。點擊進入即可瀏覽、複製、移動、刪除檔案。
    4. 請注意,拔除前務必確保所有傳輸作業完成,避免資料損壞。雖然iPadOS通常有良好的熱插拔支援,但謹慎總是好的。

Lightning隨身碟:舊款iPad的選擇

如果你的iPad仍然是Lightning接口(例如iPad 9代),那麼USB-C隨身碟就無法直接使用了。不過別擔心,市面上也有專為Lightning設計的隨身碟。

  • 類型:這類隨身碟通常一端是Lightning接口,另一端是USB-A(或USB-C),方便你同時連接iPad和電腦。例如SanDisk iXpand Flash Drive系列。
  • 限制:相較於USB-C,Lightning接口的傳輸速度較慢,而且通常需要搭配專屬的App來進行檔案管理,不如USB-C+檔案App那樣原生和直覺。選擇也相對較少。
  • 建議:對於舊款iPad,如果只是偶爾需要傳輸少量照片或文件,Lightning隨身碟是個不錯的補充。但如果是大容量影音工作,可能還是要考慮透過電腦中轉,或是將資料主要放在雲端。

Wi-Fi/網路硬碟(NAS):家庭儲存中心

這是一個更高階的儲存解決方案,適合有多台裝置(iPad、手機、電腦)需要共享大量資料,或是想要建立個人私有雲的使用者。

  • 什麼是NAS?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就是一台連接到你家網路的小型電腦,裡面裝有硬碟,你可以將它視為一個全年無休、隨時可存取的「家庭私有雲」。
  • 優勢:

    • 大容量:可以根據需求安裝多顆硬碟,容量從幾TB到數十TB不等。
    • 多裝置共享:家中所有連網裝置都可以透過Wi-Fi存取NAS上的資料。
    • 遠端存取:設定好後,你甚至可以在外面透過網路存取家裡的NAS。
    • 功能豐富:除了儲存,許多NAS還提供影音串流、照片備份、監控錄影等功能。
  • 操作:你需要購買一台NAS主機(例如Synology群暉、QNAP威聯通)並安裝硬碟,進行初始設定。NAS廠商通常會提供專用的行動App,讓你透過iPad輕鬆瀏覽和管理NAS上的檔案。
  • 適用人群:對於攝影愛好者、影音內容創作者、有多媒體收藏或家庭備份需求的使用者來說,NAS是個長期且功能強大的投資。

最終考量:升級裝置的時機?

當你嘗試了所有清理、雲端和外部儲存的方法,卻依然感覺綁手綁腳、不夠用時,或許就真的該認真考慮升級一台儲存容量更大的iPad了。

何時真的需要升級?

我的建議是,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那麼升級或許是值得的投資:

  1. 頻繁的儲存空間警告:儘管你已經盡力清理和利用雲端,但「儲存空間不足」的提示仍舊每天報到,嚴重影響你的使用體驗。
  2. 工作/學習需求劇增:你的工作或學習開始需要處理越來越大的檔案(例如4K影片剪輯、大型設計專案、3D模型、龐大資料庫等),64G根本無法負荷。
  3. 新App/遊戲對儲存要求高:你渴望體驗最新的大型遊戲或專業App,但它們一個個都超過10GB,甚至20GB,導致你無法安裝或流暢運行。
  4. 舊機型性能瓶頸:除了儲存空間,你的iPad可能也因為處理器老舊、記憶體不足而開始出現卡頓、App閃退等問題,整體使用體驗大打折扣。
  5. 無法忍受外部儲存的繁瑣:雖然外部硬碟好用,但如果你總覺得隨身帶著一個外接裝置很麻煩,或是需要頻繁地在內外部空間間倒騰檔案,那麼更大的內部空間會帶來巨大的便利性提升。

如果你只是輕度使用者,主要用iPad看劇、瀏覽網頁、玩些小遊戲,那麼64G在搭配雲端和適度清理下,或許還能再戰幾年。但如果你是重度使用者,或者有專業需求,那麼升級到128GB、256GB甚至512GB會讓你擁有更充裕的彈性。

選購更高儲存容量iPad的建議

當你決定升級時,該怎麼選擇儲存容量呢?

  • 128GB:對於大多數一般使用者來說,128GB是一個不錯的起點。它比64GB多了一倍的空間,在適度管理下,足以應付日常照片、影片、遊戲和一些常用App的需求,而且價格相對親民。
  • 256GB:如果你是影音愛好者、學生或輕度工作者,會儲存較多照片影片、電子書、筆記,或偶爾玩一些大型遊戲,256GB會讓你用起來更自在,不再需要那麼頻繁地清理。這是目前很多專家和消費者推薦的「甜蜜點」容量。
  • 512GB或更高:這通常是為專業人士(如影音編輯、設計師、開發者)準備的。如果你需要安裝大量專業App、處理龐大的4K素材、數十GB的遊戲,或者不希望有任何儲存焦慮,那麼512GB或1TB的iPad Pro會是你的最終選擇。當然,價格也會水漲船高。

我的個人觀點: 我認為,在iPad Pro和iPad Air系列中,如果你預算允許,直接選擇256GB會是C/P值最高的選擇。64GB通常只適合那些真的「極度輕度」使用者,或是只把iPad當作電子閱讀器的用戶。現在的App、作業系統和多媒體內容越來越龐大,未來對儲存空間的需求只會增不減。寧願一開始買足一點,也不要後續一直為空間煩惱。

常見相關問題與專業詳細解答

Q1: 「最佳化iPad儲存空間」真的有用嗎?它會刪掉我的照片嗎?

「最佳化iPad儲存空間」功能,如果你有訂閱iCloud儲存空間,那它絕對是一個非常有用且推薦開啟的功能。它不會「刪掉」你的原始照片或影片,這一點請你放一百萬個心!

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當你的iPad開啟「最佳化儲存空間」後,系統會自動將你所有的原始高解析度照片和影片上傳到iCloud雲端儲存。然後,在你的iPad上,它會將這些原始檔案替換成「較小、最佳化尺寸」的版本,也就是縮小後的預覽圖或較低畫質的檔案。這些最佳化版本依然足以滿足日常瀏覽和分享的需求。

只有當你點擊某張照片或影片需要查看原始高畫質版本時,iPad才會即時從iCloud下載原始檔案。這整個過程對於使用者來說幾乎是無感的,因為網路速度夠快的話,下載過程非常迅速。這樣一來,你的iPad就能釋放出大量原本被高畫質照片和影片佔用的空間,特別是對於64G的iPad來說,這效果更是顯著。所以,它不是刪除,而是聰明地將原始資料「搬到雲端」並在本地「留下輕量分身」,這是一種非常智慧的儲存管理方式。

Q2: 清除App快取會影響App的使用嗎?

一般來說,清除App快取並不會對App的正常使用造成負面影響,而且通常是安全的。快取(Cache)的設計目的就是為了暫時儲存數據,以便App下次載入時能更快地呈現內容,提升使用者體驗。舉例來說,瀏覽器App會快取網頁圖片,影音App會快取影片預覽圖。

當你清除App快取時,你清掉的只是這些暫時性的數據。App在下次開啟時,可能會需要重新載入一些內容(例如社群媒體App可能需要重新載入最新的動態,影片App需要重新載入封面圖片),這可能會導致首次載入速度稍微變慢,但僅此而已。你的個人帳號、登入狀態、App設定、遊戲進度或重要的聊天記錄(除非App特別設計清除聊天記錄的選項)都不會受到影響。

然而,有幾點需要注意:如果某些App的「快取」其實包含了你「離線下載」的內容,例如Netflix或Spotify下載的電影和歌曲,那麼清除快取可能會把這些離線內容一併刪除。所以在清除前,最好能了解該App清除快取會包含哪些內容,或是在App內部尋找更精細的快取管理選項。總之,清除快取是個好習慣,它能有效地讓App「瘦身」,釋放寶貴的儲存空間。

Q3: 為什麼我的「系統資料」佔用這麼大,而且無法清除?

「系統資料」這個項目在iPad儲存空間報告裡常常讓人感到困惑又無奈,因為它有時候會膨脹到驚人的大小,而且又沒有直接的「清除」按鈕。這部分資料其實是iPadOS為了維持系統運作順暢而產生的各種雜項,它就像是家裡日常運作產生的各種小廢物,積少成多。

具體來說,「系統資料」通常包含以下幾個大類:

  • 系統快取與日誌檔:系統和App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暫存檔案,用於加速下次載入或記錄系統事件。
  • 更新檔案:如果你下載了iOS/iPadOS的更新包但還沒安裝,這個更新包會佔用部分空間。
  • 瀏覽器快取與網站資料:Safari或其他瀏覽器瀏覽網頁時產生的暫存資料。
  • 串流媒體暫存:觀看線上影片或收聽線上音樂時,App會預先載入部分內容到設備上進行緩衝,這些也會被歸類到「系統資料」。
  • Siri聲音:下載的Siri語音包。
  • 字體、字典資料:系統或第三方App安裝的額外字體,以及字典檔。
  • iCloud同步暫存:iCloud同步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暫存檔。
  • 其他App資料:有些App的資料雖然屬於該App,但系統可能會把它們歸類到「系統資料」中,例如某些大型遊戲的額外下載內容。

由於這些資料是系統運作的必要組成部分,蘋果並沒有提供一個簡單的「一鍵清除」選項。然而,你可以透過前面提到的方法,如定期重啟iPad、清除Safari瀏覽記錄、管理App的離線內容,以及將iPad連接到電腦同步iTunes/Finder來間接觸發系統清理。如果你的「系統資料」真的巨大到無法忍受,備份並回復原廠設定通常是唯一能徹底清除它的「終極武器」。這個動作會讓你的iPad恢復到出廠狀態,所有非必要的系統資料都會被清除,然後你再從備份恢復資料,雖然會耗費時間,但效果最顯著。

Q4: 我應該購買哪種雲端儲存方案?

選擇雲端儲存方案時,主要考量點是你的使用情境、預算、以及你目前主要使用的裝置生態系統。沒有絕對最好的方案,只有最適合你的方案。

這裡提供一些常見的考量和建議:

  • 如果你是「蘋果全家桶」用戶:

    主力使用iPhone、iPad、Mac等蘋果裝置,那麼iCloud會是你的首選。它在蘋果裝置上的整合度是最高的,無論是照片、文件、備份還是各種App的資料同步,都無縫且流暢。

    • 推薦方案:如果你的照片和影片量較大,建議至少升級到200 GB的iCloud方案。如果家人也使用蘋果裝置,可以考慮開通「家人共享」,200GB或2TB方案可以共享給最多五個家庭成員使用,非常划算。
  • 如果你是「跨平台」用戶:

    同時使用iPhone/iPad,但也有Android手機、Windows電腦,或者你的工作夥伴多半使用非蘋果系統,那麼Google Drive/Google 相簿Microsoft OneDrive會是更好的選擇。它們在跨平台上的支援度高,協作功能也較為通用。

    • Google Drive/Photos:免費提供15GB空間,適合一般文件和少量照片備份。如果需要更多,Google One的方案價格合理,且與Google所有服務(Gmail、Docs等)深度整合。
    • Microsoft OneDrive:如果你是Microsoft 365訂閱用戶(包含Word, Excel, PowerPoint),那麼通常會附帶1TB的OneDrive空間,這是C/P值極高的選擇。OneDrive在文件協作和Office文件相容性上表現出色。
  • 如果你是「專業協作」或「檔案共享」需求者:

    Dropbox在這方面一直表現突出。它的檔案共享、版本控制和多平台同步功能非常強大,雖然免費空間較少,但其協作體驗受到許多專業人士的青睞。

我的建議是:先評估你現在和未來最常使用的裝置類型和應用情境,再選擇一個或多個雲端服務。你甚至可以將照片放在iCloud,文件放在Google Drive,這樣分流也能更好地管理你的數位資產。

Q5: 買外部硬碟好還是升級iPad好?

這是一個很棒的問題,也是許多iPad 64G用戶掙扎的點。我的看法是,這取決於你的預算、使用習慣、以及對「便利性」的重視程度

外部硬碟(隨身碟/SSD)的優點:

  • 成本較低:購買一個128GB或256GB的USB-C隨身碟或SSD,通常遠比升級一台全新iPad來得便宜。
  • 彈性:你可以根據需求購買不同容量的外部硬碟,甚至擁有好幾個,用於不同類型的資料儲存。
  • 無關iPad壽命:即使iPad退役了,外部硬碟的資料也能輕鬆轉移到其他裝置上。
  • 解決特定需求:如果你只是偶爾需要存取超大檔案(如4K影片原始檔、大型設計素材),外部硬碟是完美的解決方案,因為你不需要把這些龐然大物一直放在iPad裡面。

外部硬碟的缺點:

  • 便利性受限:需要額外攜帶一個配件,使用時需要連接、拔除,不如內部儲存來得隨開即用。
  • App無法直接安裝:你不能把App安裝到外部硬碟上運行。
  • 資料分散:一部分資料在iPad裡,一部分在外部硬碟,管理起來可能需要花費更多心力。

升級iPad的優點:

  • 極致便利:所有資料都儲存在裝置內部,無需額外配件,隨時隨地、隨開即用。這是內部儲存無可比擬的優勢。
  • 更好的整體性能:升級iPad通常意味著獲得更快的處理器、更多的記憶體、更佳的螢幕和電池壽命,帶來更全面的使用體驗提升。
  • 簡化工作流程:對於頻繁處理大型檔案或需要安裝大量App的專業用戶,更大的內部空間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減少「傳輸」和「整理」的時間。

升級iPad的缺點:

  • 成本較高:這是最大的劣勢。一台全新iPad的價格遠高於一個外部硬碟。
  • 一次性投資:你購買的容量是固定的,如果未來需求又增加了,仍然可能再次遇到空間不足的問題(當然,這個問題會比64G晚很多才出現)。

我的建議:
如果你預算有限,或者只是偶爾才需要額外空間,那麼購買外部硬碟搭配雲端儲存,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這能讓你用最少的錢解決燃眉之急。

然而,如果你是iPad的重度使用者,經常處理大型文件、熱愛玩大型遊戲,或者單純就是追求無拘無束、極致的便利性,並且預算充足,那麼直接升級到128GB或256GB的iPad會讓你感覺「金送」(非常舒服)。因為當你擁有了足夠的內部空間後,那種不再為儲存空間煩惱的感受,是外部硬碟無法完全取代的。你可以從容地下載你喜歡的App、儲存你需要的檔案,不再需要頻繁地清理或倒騰資料,大大提升了使用體驗的順暢度。

結語:64G iPad不再是包袱,而是管理儲存的起點!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對「iPad 64G不夠用怎麼辦」這個問題,已經有了更清晰的答案和滿滿的解決方案了呢?其實,64G的iPad並不是一個無法使用的設備,它只是在提醒我們,要更聰明、更有策略地管理數位儲存空間。

從徹底執行內部空間清理的「大掃除」,到擁抱無限延伸的雲端儲存,再到利用實體外部硬碟來應對大檔案需求,甚至最後考慮升級更強大的設備,每一個步驟都是為了讓你的iPad發揮最大價值。記住,儲存空間不足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該怎麼辦!

希望這篇攻略能幫助你徹底告別儲存焦慮,讓你的iPad無論是64G還是更大容量,都能成為你數位生活中最得力的助手!現在,就動手試試看這些方法,讓你的iPad重新「呼吸」吧!

iPad 64G不夠用怎麼辦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