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Global Shutter?從原理、優勢到實際應用,一次搞懂全局快門的奧秘
你是不是也遇過這種情況?興高采烈地用手機或相機錄下高速行駛的火車,或是快速揮舞的電風扇,結果回放時卻發現火車車身扭曲變形,電風扇的葉片變成奇特的彎曲狀,甚至整段畫面看起來搖搖晃晃,像果凍一樣抖動?我第一次看到這種「果凍效應」時,心裡真的充滿問號,想說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其實就是所謂的「滾動快門」(Rolling Shutter)惹的禍。那麼,有沒有一種技術,能完全避免這種惱人的現象呢?答案就是我們今天要深度剖析的主題——什麼是Global Shutter(全局快門)!
簡單來說,Global Shutter(全局快門)是一種先進的影像感測器技術,它能夠在「同一瞬間」同時曝光並擷取畫面上所有像素的影像資料。不像傳統的「滾動快門」是逐行掃描讀取影像,全局快門能確保畫面中的每個點都是在完全相同的時間點被記錄下來。這就像你用閃光燈拍下一張照片,整個場景都在那一瞬間被定格,而不是分批次的局部捕捉。這樣一來,無論物體移動速度多快,都不會出現扭曲、變形或是果凍效應,讓影像畫面保持穩定與真實,這對於捕捉高速移動的物體或在特定光源環境下拍攝,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Table of Contents
「瞬間」與「循序」:Global Shutter 與 Rolling Shutter 的核心差異
要真正理解什麼是Global Shutter,我們得先從它與主流的「滾動快門」(Rolling Shutter)的根本差異說起。這兩者就像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拍照方式,帶來截然不同的影像結果。
滾動快門(Rolling Shutter):你身邊最常見的「逐行掃描」
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消費級數位相機、智慧型手機、甚至是許多專業攝影機,都採用了滾動快門技術。它的工作原理很像老式的傳真機或掃描儀:感測器上的像素並非一次性曝光和讀取,而是「從上到下」、「一行一行」地依序曝光、讀取並傳輸資料。想像一下,當你按下快門鍵時,感測器的第一行像素先開始曝光,然後是第二行、第三行……直到最後一行。這個過程雖然快,但仍然需要一個微小的時間差。就拿我的經驗來說,有一次我用單眼拍朋友開卡丁車的影片,鏡頭掃過去,車子的輪胎竟然變成了橢圓形,連車身都歪了,當時真的是哭笑不得,這就是典型的滾動快門效應。
這種「逐行掃描」的讀取方式,在拍攝靜態影像時幾乎沒有問題。但一旦畫面中出現高速移動的物體,或者相機本身在快速移動(例如手持搖晃、或裝載在無人機上),這些微小的時間差就會被放大,產生一系列令人困擾的失真效果:
- 果凍效應(Jello Effect): 當相機或物體快速晃動時,畫面會像果凍一樣扭曲變形,甚至抖動。這是因為在畫面被掃描的過程中,物體已經改變了位置。
- 斜紋失真(Skew Distortion): 垂直的直線在畫面中看起來會向一邊傾斜,像是被風吹彎了一樣。例如,高速移動的火車車身看起來是斜的。
- 部分曝光(Partial Exposure): 在閃光燈(特別是頻率較低的閃光)或某些LED燈光環境下,畫面可能會出現橫向的明暗條紋,這是因為感測器掃描到一半時,光源已經熄滅或閃爍了。
- 擺動效應(Wobble): 拍攝快速旋轉的物體時(如螺旋槳),物體會出現不規則的扭曲變形。
這些問題,在一般的生活記錄中或許還能接受,但在需要精準影像的專業領域,簡直是災難。
全局快門(Global Shutter):真正的「瞬間凍結」
與滾動快門截然不同,Global Shutter 的核心魅力在於它的「全域同步」能力。當你按下快門的那一刻,感測器上「所有像素」都會在完全相同的時間點開始曝光,並在完全相同的時間點結束曝光。這意味著,無論畫面中的物體移動得多快,整個畫面都是在某個微小的時間窗口內被完整捕捉的。
想像一下,這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無比靈敏的數位相機,它所有的像素都同時按下快門,同時記錄光線。當曝光結束後,所有像素的電荷會同時傳輸到各自的「儲存單元」中,然後再從這些儲存單元中依序讀取資料。關鍵就在於這個「同時儲存」的步驟,它確保了即使讀取資料需要時間,但影像的捕捉點是完全同步的,後續的讀取過程不會再受到光線變化或物體移動的影響。這就是 Global Shutter 能夠徹底解決滾動快門所有問題的秘訣!
技術深度剖析:Global Shutter 的運作機制
Global Shutter 聽起來很神奇,但它的實現卻是基於精巧的半導體技術。要達到所有像素同步曝光和儲存的目標,感測器的每個像素單元都需要比滾動快門感測器更複雜的結構。
在一個典型的 Global Shutter 感測器像素中,除了常見的光電二極體(負責將光子轉換為電荷)之外,還必須額外整合一個或多個「儲存節點」(Storage Node)或「記憶體單元」。這個額外的儲存電路,就是實現全局快門的關鍵。
- 曝光階段(Simultaneous Exposure): 當快門被觸發時,感測器上所有像素的光電二極體會同時開始收集光線,將光子的能量轉化為電子電荷。這個過程是在完全同步的「曝光窗口」內完成的。
- 電荷轉移階段(Simultaneous Charge Transfer): 一旦曝光時間結束,一個同步觸發訊號會發出。此時,所有像素中光電二極體上累積的電荷(代表了曝光量)會被「瞬間且同時地」傳輸到每個像素內建的獨立儲存節點中。這是 Global Shutter 與 Rolling Shutter 最本質的區別!在 Rolling Shutter 中,電荷是直接從光電二極體讀出並清零,然後下一行才開始曝光,導致了時間差。但在 Global Shutter 中,所有電荷都被同步「鎖定」在儲存節點裡了。
- 資料讀取階段(Sequential Readout from Storage): 所有的影像資料現在都安全地儲存在各自的像素儲存節點中。接下來,這些儲存節點中的資料會像滾動快門一樣,一行一行地依序被讀取出來,轉換成數位訊號。然而,由於影像資料在第一時間已經被「凍結」並儲存,這個依序讀取的過程並不會引入新的時間差導致影像失真。即使在讀取過程中物體移動了,甚至光線變化了,記錄下來的影像內容也不會受到影響,因為它已經被完整地捕捉下來並鎖定了。
正是這種「先同步捕捉,再依序讀取」的機制,讓 Global Shutter 能夠完美地捕捉高速運動,消除所有與時間差相關的影像失真。這種技術的複雜性也解釋了為什麼 Global Shutter 感測器在過去價格較高,且普及率不如滾動快門。
Global Shutter 的壓倒性優勢:為何它值得期待?
理解了 Global Shutter 的工作原理,你就能明白為何它在許多專業領域中被視為不可或缺的技術。它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且關鍵的:
- 徹底消除果凍效應與斜紋失真: 這是 Global Shutter 最廣為人知、也是最直接的優勢。無論是賽車呼嘯而過、直升機螺旋槳高速轉動、還是機器手臂快速抓取物件,畫面都將保持絕對的真實與筆直,不再有任何扭曲或晃動。這對於需要精準記錄動態的場合來說,簡直是救星。
- 在頻閃光源下無條紋(No Flickering/Banding):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造光源的世界,LED燈、螢光燈甚至是某些顯示器,它們都在以肉眼難以察覺的高頻率閃爍。當你用滾動快門的相機拍攝這些光源時,由於逐行掃描的時間差,畫面很容易出現橫向的明暗條紋。Global Shutter 感測器由於所有像素同時曝光,能夠在單個曝光週期內捕捉到完整的畫面,完全避免了這種惱人的頻閃條紋,讓你在各種照明環境下都能拍出乾淨的影像。我之前拍過一場演唱會,現場的燈光效果很絢麗,但用手機拍下來的影片卻滿是條紋,這讓我對Global Shutter的渴望又多了幾分。
- 精準捕捉高速運動: 對於需要捕捉極短時間內發生的事件,Global Shutter 是不二選擇。例如,科學研究中需要記錄高速粒子的運動軌跡,工業檢測中流水線上快速移動的產品缺陷,體育攝影中運動員關鍵的肢體動作等等。全局快門能確保畫面中的每一個瞬間都被完整且準確地記錄下來,提供無可挑剔的「瞬間」快照。
- 簡化後製工作流: 當影像本身就沒有運動失真時,後製人員就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修復扭曲、抖動或條紋問題。這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證了最終影像的品質。對於專業的影片製作團隊來說,這意味著時間就是金錢。
- 有利於3D掃描與VR/AR應用: 在需要精確感知環境和物體形狀的應用中,如3D掃描、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Global Shutter 的同步性至關重要。它能提供更穩定的空間追蹤數據和更精準的深度感測,因為所有感測器在同一時間點獲取的數據是完全對齊的,大大提升了這些應用中的感知精度和用戶體驗。蘋果的 Vision Pro 頭戴裝置就因為其對空間感知的高要求而選擇了 Global Shutter 技術,這也從側面印證了這項技術在未來空間計算領域的潛力。
Global Shutter 的考量與挑戰:為何還未普及?
既然 Global Shutter 如此優秀,為什麼直到現在,它還沒有像滾動快門那樣普及到我們每個人的手機或主流相機中呢?這背後其實存在一些技術和成本上的挑戰。
- 製造成本較高: 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前面提到,Global Shutter 感測器的每個像素需要額外的儲存電路,這使得其像素結構比滾動快門感測器更為複雜。更複雜的設計意味著更高的製造難度、更低的良率以及更高的材料成本,最終導致產品價格昂貴。對於消費級產品來說,成本是影響普及的關鍵因素。
- 感光度可能較低/雜訊較多: 為了在每個像素內整合儲存電路,部分感光面積(光電二極體)可能會被擠佔。感光面積的減少,可能導致在同樣的感測器尺寸下,Global Shutter 感測器的光線收集能力略遜於滾動快門感測器,從而在低光環境下表現不如,或者雜訊相對更多。不過,隨著半導體工藝的進步,尤其是像素堆疊技術(Stacked Pixel Technology)的發展,這個問題正在逐漸得到改善。例如,Sony 近年推出的 Global Shutter 感測器已經在感光度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動態範圍可能受限: 額外的電路和處理步驟有時會對感測器的動態範圍產生一定影響,使其在捕捉極亮和極暗細節方面的能力略有妥協。這也是需要在設計上進行權衡的地方。
- 功耗問題: 複雜的電路和同步處理機制可能導致 Global Shutter 感測器的功耗相對較高。這對於電池續航力至關重要的行動裝置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 數據傳輸與處理壓力: 雖然資料是依序讀取的,但要實現極高速的同步曝光和後續處理,仍然需要強大的影像處理器和高速數據傳輸介面。這也增加了系統設計的複雜度和成本。
這些挑戰使得 Global Shutter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主要局限於高端專業設備、工業應用和軍事領域。但隨著技術的迭代,我們已經看到這些限制正在被逐步打破。
Global Shutter 的主要應用場景:在哪裡能找到它?
雖然 Global Shutter 在消費級市場還未普及,但在許多專業和工業領域,它早已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正是因為這些場景對影像精準度有極高要求,才使得 Global Shutter 的價值被充分體現。
-
專業電影攝影與廣播級攝像機:
好萊塢大片、高端紀錄片、電視廣告等對影像品質要求極高的製作,常常會採用搭載 Global Shutter 的專業電影攝影機。例如,Red Digital Cinema、Blackmagic Design 的部分高端型號(如 Blackmagic URSA Mini Pro 12K)以及 Sony 的部分專業廣播級攝影機(如 FX6/FX9 在特定模式下)。這些設備需要捕捉快速移動的演員、車輛、爆炸等場景,同時又要避免任何形變和果凍效應,確保最終畫面的電影感與專業水準。
-
機器視覺與工業檢測:
這是我個人覺得 Global Shutter 最能大展身手的領域。在現代自動化生產線上,從電子元件的品檢到包裝商品的尺寸測量,都需要機器視覺系統以極高的速度和精度進行圖像採集。想像一下,一條每秒生產數百個產品的流水線,任何一個微小的運動模糊或形變都可能導致誤判,造成巨大的損失。Global Shutter 感測器能精準地「凍結」每一個瞬間,確保圖像的清晰度和準確性,大大提升了檢測效率和良率。Basler、FLIR 等知名工業相機品牌就是 Global Shutter 技術的忠實擁護者。
-
無人機與空拍:
無人機在空中快速飛行時,螺旋槳的高速轉動以及機身本身的震動,極易造成影像的果凍效應。而當需要進行測繪、巡檢等任務時,精準的地面圖像至關重要。搭載 Global Shutter 的無人機相機,能有效消除這些運動失真,提供穩定、清晰、無扭曲的航拍影像,這對於精準農業、建築測繪、基礎設施檢查等領域來說意義重大。
-
運動攝影與高速攝影:
無論是追蹤賽車、拍攝球賽的精彩瞬間,還是分析高爾夫揮桿、跳水動作的細節,Global Shutter 都能提供無比清晰的影像。它能夠完美捕捉運動員肌肉的線條、物體在極短時間內的姿態變化,讓觀眾能更清晰地欣賞到每一個細節,也為專業教練提供了精準的分析素材。
-
虛擬實境(VR)與擴增實境(AR)設備:
就像前面提到的 Apple Vision Pro,VR/AR 頭戴裝置需要對使用者周遭環境和自身的動作進行實時、精準的追蹤。如果感測器有運動失真,那麼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融合就會出現偏差,導致使用者感到不適甚至暈眩。Global Shutter 的同步性確保了感測器獲取的所有數據都來自同一個時間點,為高精度空間定位和沉浸式體驗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
智慧交通系統與車牌辨識:
在高速公路或城市道路上,車輛往往快速移動。為了精準辨識車牌、車輛類型甚至駕駛行為,攝影機必須能夠捕捉清晰、無失真的畫面。Global Shutter 感測器在這種場景下能確保車牌文字清晰可辨,避免因運動模糊或扭曲導致的辨識錯誤。
這些應用領域的需求,驅動著 Global Shutter 技術不斷進步,也預示著它在未來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選購 Global Shutter 相機的注意事項
如果你對 Global Shutter 的優勢心動了,並考慮為特定需求添購相關設備,那麼在選擇時,有幾點是我覺得特別值得注意的:
- 預算考量是首要: 目前搭載 Global Shutter 的設備通常比同級的滾動快門設備昂貴不少。這點你得有心理準備,並根據自己的實際預算來篩選。不要為了追求一個可能用不到的功能而過度投資。
- 明確你的用途: 雖然 Global Shutter 很棒,但它並非所有情境下的最佳解。如果你主要拍攝靜態風景、人物肖像,或是日常記錄,那麼滾動快門的相機通常能提供更好的低光表現和更經濟的選擇。但如果你是為了工業檢測、高速攝影、或是對影像穩定性有極高要求的影視製作,那 Global Shutter 就真的是你的不二選擇了。
- 權衡性能指標: 過去 Global Shutter 感測器在感光度、動態範圍和雜訊控制上可能略遜一籌。雖然新技術已經大大改善了這些問題,但在選購時,還是要仔細查看這些規格,並根據你的拍攝環境(例如是否常在低光下工作)來綜合考量。有時候,一點點的妥協可以換來巨大的穩定性提升。
- 關注品牌與生態系: 像 Sony、Blackmagic Design、RED 等廠商在 Global Shutter 技術上都有深厚的積累和成熟的產品線。選擇這些品牌的產品,不僅能獲得可靠的硬體,也能享受到更完善的售後服務和豐富的配件生態系。特別是工業相機領域,專門做機器視覺的廠商會有更專業的解決方案。
我的個人經驗與觀點:Global Shutter 的現在與未來
身為一個長期關注影像科技發展的人,我對 Global Shutter 技術的進化一直抱持著濃厚的興趣。早期,Global Shutter 感測器雖然能夠消除運動失真,但代價通常是較低的感光度和較高的雜訊,這使得它只能在高光充足的特定場景下發揮作用。那時候,我看到一些搭載 Global Shutter 的工業相機,雖然捕捉高速物體的能力一流,但畫面常常顆粒感十足,色彩也顯得有些平淡。
然而,近年來,特別是 Sony 在其 IMX 系列感測器上的突破,讓 Global Shutter 的性能有了質的飛躍。他們透過堆疊式CMOS(Stacked CMOS)技術,在感光層和邏輯層之間進行了巧妙的佈局,有效地在不犧牲太多感光面積的前提下整合了 Global Shutter 所需的儲存電路。這使得新一代的 Global Shutter 感測器在感光度、動態範圍和雜訊控制上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幾乎能與一些優異的滾動快門感測器平起平坐。
我一直覺得,一旦技術成熟、成本下降,Global Shutter 遲早會下放到更多消費級產品上。想想看,如果你的手機也能拍出完全沒有果凍效應的運動影片,那將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一件事!雖然目前手機普及 Global Shutter 可能還需要時間,主要卡在成本、功耗和感光度的權衡上,畢竟手機更追求輕薄、長續航和全能表現。但蘋果 Vision Pro 的選擇,已經明確指出在需要極致空間感知和穩定畫面的應用中,Global Shutter 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這也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信號:未來,當我們對AR/VR、智慧駕駛、甚至是普通攝影的要求越來越高時,Global Shutter 的重要性只會與日俱增。我敢說,未來的影像世界,一定會是 Global Shutter 扮演更重要角色的世界。
常見問題與專業解答
Q1: Global Shutter 和 Rolling Shutter 哪個比較好?
這並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問題,而是取決於您的具體應用場景和預算考量。我會這麼解釋:
Global Shutter 的優勢在於其壓倒性的影像穩定性,能完全消除滾動快門帶來的果凍效應、斜紋失真和頻閃條紋。這對於需要捕捉高速運動、在特殊照明條件下拍攝、或對影像精準度有極高要求的專業場景(如工業檢測、電影製作、VR/AR應用)來說,是絕對的首選。它的缺點主要在於目前較高的製造成本,以及過去可能在感光度或雜訊方面的一些妥協(但這已大幅改善)。
Rolling Shutter 則因為其相對簡單的像素結構和成熟的製造工藝,具有成本低廉、易於大量生產、且在低光環境下通常能提供較好感光度表現的優勢。這使得它成為消費級相機、手機等大眾市場的首選。對於拍攝靜態照片、一般生活影片,或者沒有極端運動場景的需求,滾動快門是完全足夠且經濟的選擇。
總之,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是否適合」您的需求。如果你追求極致的影像純粹性和在高速動態下的穩定性,且預算充足,Global Shutter 絕對是更優的選擇。
Q2: 為什麼我的手機沒有 Global Shutter?
目前絕大多數的智慧型手機確實沒有搭載 Global Shutter 感測器,這背後有幾個主要原因:
首先是成本考量。正如前面所說,Global Shutter 感測器的製造工藝更複雜,生產成本高昂。手機市場是一個對成本極為敏感的市場,廠商需要在性能、成本和利潤之間找到平衡點。將高成本的 Global Shutter 引入手機,會顯著推高手機的售價,這對於追求CP值和市場佔有率的手機廠商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其次是感光度與尺寸的權衡。手機追求輕薄化和在各種光線下的良好表現。Global Shutter 感測器由於像素內部需要額外的儲存電路,這會佔用一部分感光面積,導致在同樣的感測器尺寸下,其感光度可能略遜於滾動快門,或者需要更大的感測器尺寸才能達到同等效果。更大的感測器尺寸意味著更厚的模組,這與手機的設計趨勢相悖。同時,額外電路也可能帶來更高的功耗,影響手機的電池續航。
不過,隨著半導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堆疊式CMOS技術的成熟,Global Shutter 感測器的尺寸、功耗和感光度表現都在不斷優化。我們已經看到一些高端專業設備開始使用相對小巧但性能卓越的 Global Shutter 感測器。所以,雖然目前還沒有普及,但隨著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未來手機搭載 Global Shutter 也並非不可能,尤其是在那些對AR/VR、或高速運動影像有特殊需求的高端旗艦機型上,或許會率先出現。
Q3: Global Shutter 會讓照片更清晰嗎?
Global Shutter 會讓照片「消除因運動造成的失真」,從而間接提升「在動態場景下的影像清晰度」,但它並不是影響照片總體清晰度的唯一因素。
當我們說一張照片「清晰」,通常指的是畫面中的細節足夠銳利,沒有模糊。Global Shutter 確保的是,在拍攝高速移動的物體或相機快速晃動時,物體本身的形狀不會扭曲、變形,也不會出現果凍效應或斜紋失真。這意味著,如果你拍攝一輛疾馳而過的賽車,使用 Global Shutter 可以保證車身是筆直的,輪胎的形狀也是正常的,而不是扭曲的橢圓或斜線。從這個角度看,它確實能讓照片看起來更「真實」和「精確」。
然而,照片的總體清晰度還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
- 鏡頭的光學素質: 一顆好的鏡頭能提供更高的解析力,減少色差和畸變。
- 對焦的準確性: 無論感測器多先進,如果沒有正確對焦,照片依然會模糊。
- 感測器本身的解析度: 像素數量越多,理論上細節捕捉能力越強。
- 快門速度的設置: 即使是 Global Shutter,如果快門速度太慢,依然會因為物體的「位移模糊」(Motion Blur)而導致不清晰,這不是感測器能解決的。Global Shutter 解決的是「快門掃描時間差」造成的形變,而不是「曝光時間過長」造成的模糊。
- 手震: 如果沒有防手震功能,手持拍攝時即使 Global Shutter 也很難避免輕微模糊。
所以,Global Shutter 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它能消除特定類型的影像失真,讓動態影像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達到新的高度,這對於需要精準捕捉高速物體或在特殊光源下拍攝的專業人士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但要達到一張完美的清晰照片,還需要綜合考量所有攝影環節的因素。
Q4: Global Shutter 會影響影片畫質嗎?
Global Shutter 對影片畫質的影響,是提升而非降低,尤其是在動態場景下。
它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消除了滾動快門在影片中常見的各種失真現象。當你用滾動快門的相機拍攝快速移動的物體(比如火車、汽車),或是在快速平移鏡頭、手持搖晃時,影片中會出現「果凍效應」、「斜紋扭曲」等非常明顯且令人分心的視覺缺陷。這些缺陷會嚴重破壞影片的專業感和觀賞體驗。Global Shutter 則能確保每一幀畫面都是在同一個瞬間捕捉到的,因此這些運動失真會完全消失,讓影片中的物體保持其真實的形狀和比例,畫面看起來更加穩定、銳利和自然。
此外,Global Shutter 在頻閃光源環境下的表現也極為優異。在一些室內場景,如體育館、辦公室或使用LED照明的場所,如果使用滾動快門拍攝,影片中很容易出現橫向的明暗條紋。這些條紋是因為照明頻率與感測器掃描速度不匹配造成的。Global Shutter 由於一次性捕捉整個畫面,可以有效地避免這種頻閃條紋,使得影片畫面更加乾淨、均勻,大大提升了畫質。
總體來說,Global Shutter 不會影響影片的解析度、色彩深度或低光表現(儘管這些因素會受到感測器本身設計的影響,但並非 Global Shutter 的固有缺點),反而通過消除運動失真和頻閃問題,讓影片在動態場景下呈現出更高的專業水準和更優質的觀感。對於電影製作人、廣播公司、以及任何對影片品質有高要求的用戶來說,Global Shutter 都是提升影片畫質的關鍵技術之一。
Q5: 有哪些知名的 Global Shutter 相機?
Global Shutter 相機主要集中在專業級的電影攝影機、廣播級攝像機和工業機器視覺相機領域。近年來,隨著技術進步,也有一些產品開始將這項技術應用到消費級或准專業級市場。以下列舉一些比較知名的例子:
- RED Komodo 系列: RED 是電影業界的知名品牌,其 Komodo 系列攝像機就是一款相對小巧但搭載了 Global Shutter 感測器的產品,受到許多獨立電影製作人和內容創作者的青睞。它以其緊湊的體積和出色的影像品質,在專業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 Blackmagic Design URSA Mini Pro 12K: 這是一款功能強大的專業級電影攝影機,其一大亮點就是內置了 12K 解析度的 Global Shutter 感測器。它能夠拍攝出極高解析度且完全沒有運動失真的影片,非常適合高端電影製作和視覺特效工作。
- Sony 部分專業廣播級攝像機: Sony 在感測器技術上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其一些專業級產品,例如 Sony FX6 或 FX9,雖然在標準模式下可能使用滾動快門,但在特定的高幀率或特殊拍攝模式下,也會啟用或模擬 Global Shutter 的效果,以滿足專業廣播和體育賽事轉播的需求。不過,Sony 也推出過具備全域快門的 Venice 系列電影機,那是更高階的產品線。
- 工業機器視覺相機(如 Basler、FLIR、Teledyne DALSA 等): 在工業自動化、品檢、機器人導航等領域,Global Shutter 相機幾乎是標準配置。這些相機通常解析度高、幀率快,且專為精確捕捉快速移動的物體而設計。Basler 和 FLIR 是這個領域的兩大巨頭,他們的產品廣泛應用於各種自動化生產線和檢測系統中。
- GoPro HERO12 Black (部分模式下實現) : 值得一提的是,GoPro 在最新的 HERO12 Black 運動相機中,透過其感測器和處理器的優化,聲稱在特定模式下可以顯著減少甚至消除滾動快門效應,達到接近 Global Shutter 的效果。雖然這可能不是一個純粹的硬體級 Global Shutter,但它展示了消費級產品也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 Apple Vision Pro: 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相機,但這款革新性的空間計算裝置在內部採用了多個 Global Shutter 感測器。這是因為 Vision Pro 需要極其精準和實時的環境感知與空間追蹤,任何運動失真都可能導致用戶體驗的嚴重下降。蘋果的選擇再次證明了 Global Shutter 在未來高精度感知應用中的重要性。
這些設備的共同點是,它們都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中追求極致的影像準確性和穩定性,而 Global Shutter 正是達成這一目標的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