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ChatGPT視訊:深度解析AI互動的未來趨勢與實用指南
欸,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曾經在跟ChatGPT文字聊天聊到一半的時候,腦海中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如果能直接跟ChatGPT視訊,那該有多好啊?」想像一下,直接把手機鏡頭對準眼前有點搞不懂的說明書,然後AI就能馬上語音告訴你怎麼操作,或是直接把一張圖表秀給它看,它就能立刻幫你分析。這聽起來是不是很方便、很未來感啊?
老實說啦,當我第一次有這個想法的時候,也是滿腦子問號。畢竟,我們習慣的「視訊」通常是跟真人連線,有影像、有聲音,甚至能看到對方的表情。那對於一個AI來說,這個概念又會是什麼模樣呢?
直截了當地說,目前ChatGPT本身並沒有提供像Zoom或Google Meet那樣,讓你打開視訊鏡頭直接跟AI「面對面」通話的功能。它還沒有一個像人一樣的虛擬形象,讓你看到它「說話」的樣子。然而,這並不代表你無法透過「視訊」的方式來跟ChatGPT互動喔!透過它的「語音模式」和「多模態功能」,我們已經能模擬出非常接近甚至超越傳統視訊的互動體驗了!
這篇文章就是要帶你深入了解,我們所想像的「跟ChatGPT視訊」到底是什麼,以及在目前的技術下,如何最大化地利用ChatGPT的語音和視覺能力,讓你的AI互動體驗更上一層樓。說真的,這可比你想像的還要酷,還要實用呢!
Table of Contents
ChatGPT的現有能力:語音與視覺的結合拳
我們必須先搞清楚,ChatGPT最核心的能力還是基於龐大的文字資料進行學習和推理,所以它的「語言模型」本質上還是處理文字。但隨著技術日新月異,特別是多模態AI的發展,ChatGPT已經不再只是個「文字機器人」了。
1. 語音模式:讓對話更自然流暢
這是目前最接近「通話」體驗的功能了,它讓ChatGPT能夠「聽」你說話,也能「開口」回應你。我自己第一次體驗的時候,真的有被嚇到!那個語音的流暢度、自然度,甚至情感的表現,都讓人感覺就像在跟一個非常聰明的朋友講電話一樣。
「語音模式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我使用ChatGPT的習慣。以前我可能懶得打字,但現在只要動動嘴巴,就能輕鬆問問題、聊想法。這種即時的反饋,真的讓效率提升超多!」—— 我的個人體驗分享。
語音模式的運作原理(簡單來說):
- 語音轉文字(STT – Speech-to-Text): 當你說話時,ChatGPT App會把你說的聲音轉換成文字。
- 大型語言模型(LLM): 這些文字被送到ChatGPT的大腦——也就是它的大型語言模型,進行理解、分析,然後生成回應。
- 文字轉語音(TTS – Text-to-Speech): 生成的回應文字再透過語音合成技術,轉換成自然流暢的語音,透過你的手機或電腦播放出來。
這整個過程在幾秒鐘內完成,快到你幾乎感覺不到延遲,真的非常驚豔!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會覺得它像是在「通話」的原因。
2. 視覺(圖像)輸入能力:讓AI看見世界
除了聽和說,ChatGPT現在也擁有「看」的能力了!這就是所謂的「多模態」功能之一。你可以直接上傳圖片給ChatGPT,然後針對圖片內容提出問題,讓它進行分析、描述,甚至提供建議。這在很多情境下都超級實用!
圖像輸入的應用情境:
- 解釋複雜圖表: 我自己常用這個功能。把一份密密麻麻的數據圖表拍下來傳給ChatGPT,然後請它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圖表趨勢,或是分析某個特定數據,它都能給出精闢的見解。
- 描述圖片內容: 對於視障人士來說,這個功能非常有價值。他們可以拍下周遭環境或物體,讓ChatGPT語音描述出來。
- 診斷問題: 比如家裡的電器壞了,拍下型號或故障畫面,問問ChatGPT可能的原因或解決方案(當然,專業問題還是要找專業人士啦!)。
- 學習與創意: 傳一張手繪草圖,請它幫忙潤飾或給予靈感;傳一張風景照,請它寫一首詩。可能性非常多!
所以你看,雖然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視訊畫面」,但透過語音輸入、語音輸出和圖像輸入,ChatGPT已經具備了感知(聽、看)和表達(說)的能力,這讓它離我們想像中的「視訊互動」越來越近了。
如何模擬「跟ChatGPT視訊」的互動體驗?
既然直接的「視訊鏡頭對AI」還不存在,那我們要怎麼運用現有的功能,來最大化地模擬出那種如同視訊般的即時、多感官互動體驗呢?這就是我們發揮創意和善用工具的時候了!
方法一:善用「語音模式」與「視覺輸入」的組合拳
這是我個人覺得最接近「視訊對話」的體驗方式了。你可以一邊用講的來提問,一邊上傳相關的圖片或螢幕截圖,讓ChatGPT同步處理你的語音和視覺信息。
實際操作步驟與情境範例:
-
開啟ChatGPT App(手機或平板):
目前,完整的語音模式和圖像輸入功能,在ChatGPT的官方手機App(iOS和Android版本)上體驗最佳。如果你還沒下載,趕快去應用商店搜尋「ChatGPT」下載吧!
-
啟動語音模式:
在App的聊天界面下方,你會看到一個耳機形狀的圖標。點擊它,ChatGPT就會進入語音模式,你可以開始對著手機說話了。
例如:「嗨,ChatGPT,我現在遇到一個問題。你能幫我看看這張圖嗎?」
-
上傳相關圖片:
在語音模式下,你可以隨時點擊文字輸入框旁邊的「迴紋針」圖標(或是相機圖標,取決於版本),選擇從相簿上傳圖片,或是直接開啟相機拍照。
情境範例:修理家具
想像你正在組裝一個新買的家具,說明書上的圖示讓你一頭霧水。-
你的操作:
- 開啟ChatGPT App,點擊耳機圖標進入語音模式。
- 對著手機說:「哈囉,我現在在組裝IKEA的櫃子,這份說明書的步驟我實在看不懂。」
- 點擊「迴紋針」圖標,拍下你看不懂的那頁說明書,然後點擊「傳送」。
- 接著繼續說:「你能幫我解釋一下,這第二個步驟到底是在幹嘛嗎?那個箭頭是什麼意思?」
-
ChatGPT的回應:
「好的,我看到了。這張圖顯示的是組裝櫃子的第二個步驟。圖中的箭頭指示你應該將零件A插入零件B的孔洞中,並且確保方向是正確的,因為箭頭指向了組裝後應該呈現的最終方向。你手上的零件編號是…嗎?」
是不是感覺就像真的在跟一個聰明的朋友視訊,他能即時看到你困惑的點,並立刻給予指導?這種語音與視覺的無縫切換,讓互動體驗大大提升了!
-
你的操作:
方法二:探索第三方整合與API應用(間接體驗)
雖然ChatGPT本身不提供傳統視訊功能,但它開放的API(應用程式介面)允許其他開發者將其強大的語言和視覺能力整合到不同的應用程式中。這就產生了一些「間接」的視訊相關應用:
- 會議輔助AI: 有些視訊會議軟體或外掛工具,會利用ChatGPT的API來進行會議內容的即時語音轉文字、生成會議紀要、總結討論重點,甚至自動辨識發言者。在這種情況下,AI雖然沒有「出現在畫面中」,但它在幕後默默地「理解」了視訊會議的內容,並提供實用的輔助。
- 虛擬主播或數位人: 市面上也有一些專門的AI生成平台,可以根據你的文字或語音輸入,生成一個具有擬人化形象的虛擬主播來進行演講或對話。這些虛擬形象的背後,有些也可能整合了ChatGPT等大型語言模型來驅動其對話能力。這時候,你確實是「看到」一個AI的形象在說話,但本質上它是一個預先設定好的視覺模型,而非ChatGPT「本尊」的視訊畫面。
這些應用雖然不是ChatGPT直接提供的「視訊」功能,但它們展示了AI在視覺和語音環境下的巨大潛力。它們讓AI能夠參與到視訊溝通的環節中,擔任分析師、記錄員,甚至是一個對話的形象代表。
方法三:期待未來技術突破,朝向更自然的互動
說到未來,OpenAI以及其他AI巨頭在多模態AI上的進展真的非常驚人。特別是OpenAI在GPT-4o模型上所展示的即時語音和視覺處理能力,已經非常接近我們對「智慧助手」的想像了。
在OpenAI的示範中,GPT-4o能夠:
- 即時語音對話: 幾乎沒有延遲的流暢對話,甚至能辨識語氣、情感。
- 即時視覺分析: 能即時「看」到手機鏡頭捕捉到的畫面,並對內容進行描述、分析或互動。例如,示範中AI能即時指導用戶如何解決數學題,就像一個真實的老師在旁邊一樣。
- 跨模態互動: AI甚至可以透過語氣和視覺線索來理解用戶的情緒,並做出更貼切的回應。
雖然這些能力目前大多還是在研究或演示階段,但它們清楚地指明了AI發展的方向:那就是讓AI能夠更自然、更直覺地融入我們的生活,並且能處理比單純文字更豐富的資訊。未來,或許真的會有那麼一天,我們能跟一個像《鋼鐵人》裡面的賈維斯(J.A.R.V.I.S.)一樣,能「看到」你、理解你的視訊AI助手。但它應該不會是傳統意義上跟你「視訊」的,而是一個能夠即時處理和理解你視覺、聽覺輸入的智慧系統。
為何人們會想跟ChatGPT「視訊」?背後的需求洞察
為什麼「跟AI視訊」這個念頭會這麼有吸引力呢?其實這背後反映了我們人類在與AI互動時,對更高層次、更自然溝通方式的渴望。
- 更直覺、自然的溝通方式: 文字輸入固然方便,但人類天生就是視覺和聽覺動物。透過語音和影像,我們能傳遞更多非語言的資訊,比如語氣、表情、手勢、以及實際物體的狀態。
- 視覺信息的傳遞效率: 「一張圖片勝過千言萬語」。許多複雜的問題,用文字描述可能需要長篇大論,甚至還講不清楚。但如果能直接給AI看一眼圖片或影片,問題往往能迎刃而解,效率大大提升。
- 情感與信任的建立: 雖然AI沒有情感,但當它能「看」到你正在指著哪個東西、或是聽到你語氣中的困惑時,會讓我們感覺它更像是一個「理解我」的溝通對象,而不是冰冷的機器。這種「臨場感」與「陪伴感」,雖然是心理層面的投射,卻是人類本能的需求。
- 更沉浸的學習與輔助: 想像一下,AI能即時看到你正在做的實驗、你正在寫的程式碼、甚至是你在健身時的動作。它就能提供更精準、更即時的指導和回饋。這對於教學、訓練、客服等領域來說,簡直是革命性的進步。
我的觀點是:這其實反映了我們對AI能像人類一樣,甚至比人類更高效地理解並回應世界的渴望。我們期待AI不僅是個知識庫,更是一個能夠成為我們眼睛、耳朵,甚至是思考夥伴的超級助手。
實際操作指南:讓你的AI互動更「視訊」化
看完前面的說明,你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想試試看如何運用ChatGPT的語音和視覺功能,來打造你自己的「類視訊」互動體驗了呢?別急,我這就手把手教你如何操作!
步驟一:確認您的ChatGPT版本與訂閱
目前ChatGPT的許多進階功能(包括語音模式的高級語音模型和多模態視覺功能)都優先開放給付費用戶(ChatGPT Plus訂閱者)或是透過API使用。免費版用戶的功能可能會受到限制,或是不及時更新。
- 推薦: 訂閱ChatGPT Plus(每月20美元),可以享受到最完整、最新的功能體驗,包括更快速的回應、更高的使用限制,以及優先體驗新功能。
- App版本: 確保你的ChatGPT App是最新版本,因為OpenAI會持續推出更新,改進語音和視覺功能。
步驟二:啟動語音模式,開始「對話」
- 打開ChatGPT App: 在你的智慧型手機或平板上開啟ChatGPT應用程式。
- 進入聊天介面: 點擊左上角的選單圖標,然後選擇「New Chat」(新對話)來開啟一個新的對話。
-
點擊耳機圖標: 在文字輸入框的右側,你會看到一個耳機形狀的圖標。點擊它!
(示意圖:ChatGPT App中語音模式的耳機圖標位置)一旦點擊,ChatGPT就會提示你「Say something…」(請說話…),同時會顯示一個動態的音波圖示,表示它正在聆聽。
-
開始說話: 現在,你就像打電話一樣,直接對著手機說出你的問題或指令。語氣可以自然一些,就像跟人對話一樣。
例如:「嗨,ChatGPT,最近我常常覺得工作壓力很大,你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放鬆啊?」
- 聆聽回應: 當你停止說話後,ChatGPT會處理你的語音,然後用它那聽起來非常自然的語音回答你。你可以繼續追問,進行多輪對話,直到你滿意為止。
小撇步: 在語音模式下,你可以隨時點擊螢幕任意處來暫停語音輸入,再次點擊即可恢復。如果你想結束語音對話,可以點擊右上角的「X」圖標。
步驟三:上傳圖片進行視覺對話
這個功能讓你能夠把看到的任何東西拍下來或選出來,然後讓ChatGPT進行分析。
- 保持在聊天介面: 無論你是在文字模式還是語音模式下,你都可以隨時上傳圖片。
-
點擊圖片上傳圖標: 在文字輸入框的左側(通常是「迴紋針」圖標或「相機」圖標)。
(示意圖:ChatGPT App中圖片上傳的迴紋針/相機圖標位置) -
選擇圖片來源:
- 拍照: 如果你想即時讓ChatGPT看見你周圍的東西,選擇「Take Photo」(拍照),然後對準物體拍照。
- 從相簿選擇: 如果你已經有想分析的圖片存在手機裡,選擇「Choose Photo」(從相簿選擇),然後從你的相簿中挑選。
-
輸入問題: 上傳圖片後,你會看到圖片預覽。這時候,你可以在文字輸入框中輸入你的問題,或是點擊耳機圖標,用說的來提問。
例如:
(上傳一張植物葉子發黃的照片)
語音提問:「這盆植物的葉子最近都發黃了,你覺得是什麼原因啊?我該怎麼辦?」
文字提問:「這張是我的黃金葛,它葉子變黃了,是不是我澆水太多了?」 - 接收回應: ChatGPT會分析你的圖片和問題,然後給你專業的回答。
進階應用:語音與視覺的無縫切換
你可以先用語音描述你的問題,在描述的同時或之後,快速上傳一張圖片作為補充說明。ChatGPT會把你的語音和圖片信息結合起來,給出更精準的回應。這種體驗,真的讓互動變得非常自然,就像是在跟一個能看、能聽、能說的人溝通一樣。
步驟四:優化您的互動體驗
- 語音輸入清晰化: 盡量在安靜的環境下使用語音模式,避免背景噪音干擾。語速適中,口齒清晰,這樣ChatGPT的語音轉文字功能才能更準確地理解你的意思。
- 圖片具體化: 上傳圖片時,確保圖片清晰、光線充足,並且只包含你想要ChatGPT分析的內容。如果有多個物品在畫面中,可以在問題中明確指出你關注的是哪一個。
- 持續對話引導: 不要只問一個問題就結束。你可以根據ChatGPT的回應,繼續提問、要求它深入解釋、或者要求它從不同角度分析,這樣可以引導ChatGPT給出更全面、更符合你需求的答案。
- 調整語音輸出: 在ChatGPT App的設定中,你可以調整語音模式的聲音,選擇不同的語氣或性別,找到你最喜歡的「AI夥伴」聲音。
我的心得與建議:讓AI互動更有效率
在使用了ChatGPT語音和視覺功能這麼久之後,我真的有一些心得想跟你分享。
「說真的,一開始我只是抱著好奇心去試用這些功能,但後來我發現它們極大地改變了我工作和學習的方式。與其把ChatGPT想像成一個冰冷的機器人,我更傾向於把它當作一個超級聰明、幾乎無所不知的專業顧問或助手。」—— 我的真實感受。
要讓這種「類視訊」的AI互動發揮最大效益,我覺得有幾個關鍵:
- 明確目的: 在開始語音或圖片對話前,先想清楚你希望ChatGPT解決什麼問題。這樣你的提問會更有方向性。
- 結合情境: 語音模式適合那些你懶得打字、需要即時回饋、或是想腦力激盪的情境。而圖像輸入則非常適合處理視覺相關的問題,例如識別、分析、描述等。
- 把它當成工具而非真人: 雖然ChatGPT的語音和回應聽起來很像真人,但它畢竟是AI。它沒有情感,無法真正「感受」你的情緒。所以,在提問時保持邏輯清晰,並給予足夠的上下文信息,會讓AI的回應更準確、更有用。
- 多模態整合運用: 最強大的其實是文字、語音和視覺的整合。例如,你可以先用文字提供複雜的背景資料,然後切換到語音模式進行即時問答,當遇到需要視覺輔助的問題時,再上傳圖片。這種無縫切換,能讓你的互動效率達到最高。
透過這種多模態的互動方式,我們已經不再受限於鍵盤和螢幕。ChatGPT正在變得越來越像一個無處不在的智慧夥伴,能「聽」你說話、「看」你所看,並用最自然的方式回應你。這離我們想像中的「跟ChatGPT視訊」雖然形式不同,但本質上已經實現了高度的即時性和多感官互動。
常見相關問題解答 (FAQ)
Q1: ChatGPT以後會不會有像人臉一樣的視訊功能?我能看到它的虛擬形象嗎?
目前來說,ChatGPT作為一個大型語言模型,它本身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像人臉一樣的虛擬形象,讓你能在視訊通話中「看到」它。 它主要是一個強大的智慧引擎,負責理解、分析和生成語言。
然而,就像前面提到的,AI技術正在朝著多模態和擬人化的方向發展。未來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
- 整合第三方虛擬形象: 未來可能會有很多第三方應用程式或平台,結合ChatGPT的對話能力,創造出一個具有虛擬人臉或3D形象的AI助手。在這種情況下,你「看到」的是這個虛擬形象,而它背後的智慧大腦是ChatGPT或類似的AI模型。這更像是虛擬主播或數位人的發展方向。
- 更強大的多模態AI: OpenAI已經展示了GPT-4o等模型在即時語音和視覺處理上的突破。這些模型能夠即時分析攝像頭捕捉到的環境和物體,並與用戶進行流暢的語音對話。雖然這不是「AI有張臉跟你視訊」,但它已經能夠「看」到你所看到的、並對此做出即時回應,這種互動體驗比傳統視訊更具智慧感。它更傾向於成為一個無形的、無處不在的智慧存在,透過你的設備來感知世界。
所以,如果你的「視訊」是指看到一個AI的臉,那目前還沒有,但結合虛擬形象技術是有可能的。如果你的「視訊」是指AI能即時看到你的環境並與你對話,那這個功能已經在快速發展中了。
Q2: 我可以用我的網路攝影機直接給ChatGPT看東西嗎?
截至目前(根據我所知的最新資訊),你不能直接將你的電腦網路攝影機的即時影像串流給ChatGPT進行分析。 ChatGPT的視覺輸入功能,主要是透過「上傳圖片」的方式進行。這意味著你需要先拍下照片或擷取螢幕畫面,然後將這些靜態圖片上傳給ChatGPT,讓它進行分析和理解。
為什麼不能即時串流呢?
- 技術複雜度: 即時影像串流需要大量的頻寬和極高的處理能力,AI模型需要在毫秒級的時間內分析每一幀畫面,這對目前的模型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
- 隱私考量: 持續的即時影像串流可能會涉及用戶的隱私問題,需要更嚴格的數據處理和安全規範。
- 開發成本: 開發和維護這樣一個即時影像分析系統,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成本都非常高昂。
不過,就像前面提到的GPT-4o的示範,OpenAI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這些演示顯示了未來AI模型能夠即時處理手機鏡頭的視覺輸入,並進行語音互動。這雖然不是傳統的「網路攝影機即時串流到ChatGPT網站」,但它預示了未來AI將能更直接、更即時地「看見」我們的世界。所以,未來這個功能是很有可能實現的,只是實現形式可能與你想像的直接串流有所不同。
Q3: 語音模式的準確度如何?它聽得懂台語或其他地方語言嗎?
ChatGPT語音模式的準確度可以說是相當高的!我自己在使用時,只要語速適中、發音清晰,它幾乎都能準確地將我的中文語音轉換成文字,並理解其語義。它甚至能夠理解一些口語化的表達和語氣變化。
這得益於其背後強大的語音辨識技術,特別是OpenAI的Whisper模型,它在多語言語音辨識方面表現卓越。
然而,它也確實存在一些限制:
- 背景噪音: 在嘈雜的環境下,語音辨識的準確度會有所下降。
- 口音和發音: 雖然對標準語音的處理很好,但如果你的口音較重或發音不清晰,可能會影響辨識結果。
- 地方語言(如台語):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目前ChatGPT的語音模式主要是針對多國標準語(如中文、英文、日文等)進行訓練的。對於台灣的台語(閩南語),它的辨識能力是相對較弱的。 偶爾能辨識出幾個詞彙,但要進行流暢的台語對話,目前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是因為台語相對於標準國語來說,發音、聲調、詞彙和語法結構都有很大差異,需要專門的語料庫進行訓練。目前市面上有些專門的台語語音辨識技術,但尚未整合到ChatGPT中。
所以,如果你想用台語跟ChatGPT對話,目前可能還會讓你失望。但隨著AI技術不斷學習和優化,未來或許會有更強大的多語言模型能夠支援更多的地方語言。
Q4: 除了ChatGPT,還有哪些AI工具提供視訊相關的互動體驗?
除了ChatGPT,市面上還有許多AI工具,它們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與「視訊」相關的互動體驗。這些工具通常專注於特定應用場景:
-
AI虛擬主播/數位人平台:
像Synthesia、HeyGen、DeepMotion等平台,允許用戶輸入文字或語音,然後生成具有逼真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的虛擬人物視訊。這些虛擬人可以作為新聞播報員、產品介紹員、或是客服代表。它們背後的對話邏輯可能整合了大型語言模型,但核心是創造可視化的AI形象。
我的評論: 這些工具更側重於「生成」視訊內容,而不是像ChatGPT那樣進行「即時互動」。你看到的是一個事先生成的表演,而不是AI在即時回應你。
-
AI會議助手/視訊會議工具:
像是Notta、Otter.ai、Grain等工具,它們的功能是整合到視訊會議軟體(如Zoom、Google Meet)中,進行即時的語音轉文字、生成會議紀要、總結發言重點、自動標記行動項目等。它們透過「聽取」會議內容來提供智慧輔助。
我的評論: 這些是「幕後」的AI助手,它們幫助你更好地利用視訊會議的內容,但AI本身並不會出現在視訊畫面中與你互動。
-
AI客服機器人(部分整合視訊):
有些企業的客服系統會整合AI機器人,在視訊通話中提供輔助。例如,當客戶展示一個產品問題時,AI可能會辨識物體並自動彈出相關資訊給客服人員,或者在某些情況下,呈現一個簡單的虛擬形象進行初步引導。
我的評論: 這類應用更多是企業解決方案,目的是提高客服效率,AI的「視訊」參與度有限,且通常是單向的輔助。
-
AI驅動的遊戲或虛擬世界:
在一些先進的遊戲或元宇宙應用中,NPC(非玩家角色)可能會搭載AI驅動的對話系統,讓玩家可以與其進行語音互動,甚至透過角色的動作和表情感受到「視訊」般的即時性。
我的評論: 這些是沉浸式娛樂體驗的一部分,AI的視覺呈現和互動是為了服務遊戲或虛擬世界的敘事。
總體而言,這些工具各有千秋,但它們與ChatGPT的核心定位不同。ChatGPT作為一個通用的對話式AI,其「視訊」體驗更多地體現在其強大的多模態感知(聽、看)和語音輸出能力上,而非透過一個具體的虛擬形象來呈現。
結語:AI互動的無限可能
你看,雖然「如何跟ChatGPT視訊」這個問題,在傳統意義上目前還沒有一個直接的「是」或「否」的答案,但透過這篇文章的深入解析,我們不難發現,現在的ChatGPT已經能提供一種非常接近甚至超越傳統視訊的、多感官的互動體驗了!
從文字到語音,從聽見到「看見」,ChatGPT正以驚人的速度進化著。它不再只是鍵盤上的冰冷文字,而是能夠用自然的聲音與你對話、能夠「看」懂你所展示的圖片,成為你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智慧夥伴。這種語音與視覺的結合,讓AI的應用場景更加廣闊,也讓我們的數位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有趣。
未來,我們或許真的能看到AI在視訊通話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不論形式如何演變,AI始終是為了服務我們、增強我們的能力而存在。現在,你已經掌握了讓ChatGPT互動更「視訊」化的秘訣了。趕快打開你的ChatGPT App,開始體驗這種全新的AI互動模式吧!說真的,你會驚訝於它能為你帶來多大的便利與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