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幾多個月講野?寶寶語言發展里程碑與促進策略全解析

「欸,小美媽媽妳家寶寶幾多個月講野啊?我們家隔壁那隻才十個月就爸爸媽媽叫不停耶,我家這隻怎麼還只會牙牙學語啊?」最近,小莉媽媽在臉書社團上滑到這類討論,心裡不免有些焦慮。相信不少新手爸媽都有過類似的疑問,對於寶寶到底「BB幾多個月講野」這個問題,總是充滿了好奇與期待,又帶點兒擔憂,是不是呢?

別急,其實寶寶的語言發展是一個充滿個體差異,而且非常奇妙的過程喔!一般來說,大多數寶寶會在1歲左右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單字,例如「媽媽」、「爸爸」或「抱抱」,接著在1歲半到2歲之間進入詞彙爆發期,開始學習說出兩個字的詞組。但這只是個平均值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語言發展軌跡可不是一條死板板的直線,而是一段充滿驚喜的旅程呢!

語言發展的奧秘:從牙牙學語到清晰表達

很多爸媽會覺得,寶寶是不是有一天突然「蹦」地就學會說話了?其實不是喔!寶寶的語言學習可是在他一出生就開始了!從最原始的哭泣,到後來的咕咕聲、咯咯笑,再到有意義的牙牙學語,這都是他們在為開口說話做準備呢。語言發展不只是「說」出來,還包括了「聽」懂,以及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寶寶語言發展里程碑:幾多個月會有什麼驚喜呢?

瞭解寶寶在不同階段的語言發展里程碑,可以幫助我們更輕鬆地觀察和陪伴他們。不過要提醒一下喔,這些年齡都是參考值,寶寶可能會提早或晚一點達成,只要在合理的範圍內,都是很正常的啦!

以下是寶寶從出生到三歲的語言發展常見里程碑,您可以對照看看家裡的寶貝走到哪一步了呢:

重要提醒: 這裡提供的年齡只是「平均」和「大多數」寶寶的發展進度。如果您的寶寶稍微慢一些,請先放輕鬆,因為每個寶寶的成長速度和方式都不一樣。但若有明顯落後或同時出現多個紅旗警訊,就建議諮詢專業意見喔!

  • 0-3 個月:聆聽與初步交流

    • 哭聲: 這是寶寶最原始的溝通方式,不同需求會有不同的哭聲喔。
    • 咕咕聲、呀呀聲: 會發出類似「咕」、「啊」這種簡單的母音聲音,特別是在開心的時候。
    • 對聲音有反應: 會轉頭尋找聲音來源,或因為大聲響而嚇到。
    • 眼神交流: 會看著您的臉,並嘗試與您進行眼神接觸。
  • 4-6 個月:聲音遊戲與互動萌芽

    • 咯咯笑: 開始發出更多愉快的笑聲,對您的互動有回應。
    • 發出更多元音: 會發出像是「喔」、「嗚」、「咿」等更多不同的母音。
    • 模仿聲音: 雖然還不太精準,但會嘗試模仿一些聲音,像是咳嗽聲。
    • 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 被叫到名字時會轉頭。
  • 7-12 個月:牙牙學語與第一個單字

    • 牙牙學語 (Babbling): 這是寶寶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會重複發出子音和母音的組合,像是「巴巴巴」、「媽媽媽」、「噠噠噠」等,雖然還沒有意義,但這是練習口腔肌肉和發音的好時機。
    • 理解簡單指令: 能夠理解「抱抱」、「過來」、「掰掰」等簡單的詞語或手勢。
    • 使用手勢溝通: 會揮手表示再見,或用手指向想要的東西。
    • 第一個有意義的單字 (約 12 個月): 大多數寶寶會在1歲左右說出第一個真正有意義的單字,通常是「爸爸」、「媽媽」,或是其他常見物品名稱。
  • 12-18 個月:詞彙量小幅增長

    • 詞彙量增加: 會說出約5-20個單字,通常是名詞(如:球、車車、餅乾)或動詞(如:吃、走)。
    • 聽懂更多指令: 能夠執行兩個步驟的指令,例如「把球拿給媽媽」。
    • 模仿單字: 積極模仿大人說出的單字。
  • 18-24 個月:詞彙爆發與兩字詞組

    • 詞彙量快速增加: 這是寶寶語言發展的「詞彙爆發期」,他們學習單字的速度會快到讓您驚訝,平均每週可以學會好幾個新字,詞彙量可達50個甚至更多。
    • 開始說兩字詞組: 能夠將兩個字組合在一起表達意思,例如「媽媽抱抱」、「狗狗走」、「還要」等。
    • 會問簡單的問題: 開始用單字或兩字詞組問問題,例如「這是什麼?」、「在哪裡?」。
    • 理解故事: 能夠理解簡單的繪本內容。
  • 24-36 個月:完整句子與對話

    • 說出三字以上句子: 能夠組成更長的句子,例如「我想要玩車車」、「狗狗好可愛喔」。
    • 持續問問題: 頻繁使用「什麼」、「哪裡」、「為什麼」等疑問詞。
    • 能夠進行簡單對話: 可以參與簡單的對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 理解並遵循複雜指令: 能夠理解並執行包含多個步驟的指令。
    • 清楚表達需求: 大多數時候能夠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讓陌生人也能聽懂。

影響寶寶說話發展的因素有哪些呢?

為什麼有些寶寶講野比較快,有些比較慢呢?這背後其實有很多原因喔!從生理、環境到先天氣質,都會對寶寶的語言發展產生影響。了解這些因素,我們可以更好地幫助寶寶踏上語言探索的旅程。

  • 聽力是學習語言的基石:

    這點真的超級重要!如果寶寶聽不到聲音,自然就無法模仿和學習語言。很多寶寶出生時都會進行聽力篩檢,但之後還是要持續觀察喔。如果您發現寶寶對聲音反應遲鈍,或者對呼喚沒有反應,一定要盡快帶去看醫生做進一步檢查。

  • 豐富的語言環境刺激:

    寶寶就像一塊海綿,您給予的語言刺激越多,他們吸收得就越快。如果家長很少跟寶寶說話、讀繪本,或是寶寶長時間處於安靜、缺乏互動的環境,他的語言發展可能會比較慢喔。我個人覺得,多跟寶寶說話,即使他們聽不懂,也比什麼都不說好很多倍!

  • 生理與認知發展:

    寶寶的口腔肌肉發展(例如舌頭、嘴唇的協調性)、聲帶發育,以及整體的認知能力發展,都和語言習得息息相關。有些寶寶可能在其他發展上花費更多心力,例如大動作發展較快,那語言發展可能就會稍微慢一點點,這是很正常的發展交替現象喔。

  • 氣質與個性:

    有些寶寶天生比較活潑愛表達,有些則比較害羞內向,這也會影響他們開口說話的時機。有些「觀察型」的寶寶,他們可能花很多時間在「聽」和「理解」,等到累積到一定的量,就會一下子「爆發」出來,給您一個大大的驚喜!

  • 雙語或多語環境:

    很多人擔心雙語家庭會讓寶寶說話比較慢,其實這是一個常見的迷思喔!根據許多研究顯示,在雙語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總詞彙量(兩種語言加起來)通常與單語孩子相當,甚至更高。他們可能在單一語言的詞彙量上稍晚達到里程碑,但長遠來看,雙語能力對認知發展是有很大助益的。關鍵是語言輸入要一致且豐富。

  • 性別差異:

    雖然有研究顯示,女寶寶的語言發展平均而言會比男寶寶稍早一些,但這只是統計上的趨勢,個體差異遠比性別差異來得大。所以,別因為寶寶的性別就先入為主地判斷喔!

如何聰明地促進寶寶語言發展?家長可以這樣做!

既然了解了影響因素,那身為爸媽,我們能做些什麼來幫助 BB 講野呢?其實方法很簡單,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多說、多聽、多互動」啦!

黃金策略一:大量對話,創造語言浸潤環境

寶寶需要大量且豐富的語言輸入,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詞彙庫和語法概念。

  • 回應寶寶的聲音:

    當寶寶發出「啊」、「喔」的聲音時,您也跟著回應他,模仿他的聲音,或是把他的聲音「擴展」成有意義的詞語。例如,寶寶發出「巴巴巴」,您可以說「對啊!是爸爸在旁邊喔!爸爸抱抱」。這種「一來一往」的對話,就像是在教他聊天的基本禮儀喔!

  • 描述周圍事物:

    無論您在做什麼,都盡量對寶寶說出來!「現在媽媽在幫你換尿布喔,你看,尿布濕濕的」、「我們去外面散步囉,你看,外面有小狗狗在跑耶!」這種實況轉播,能讓寶寶把聲音和實際物體或動作連結起來。

  • 使用誇張語氣與豐富表情:

    寶寶特別容易被誇張的語氣和生動的表情吸引。當您跟寶寶說話時,語調可以稍微高一點,語速放慢一點,搭配豐富的表情和手勢,會讓他們更容易理解和產生興趣。

  • 每天讀繪本給寶寶聽:

    這點我真的覺得超有效!從寶寶很小的時候就可以開始讀繪本了,就算他聽不懂,光是聽您的聲音、看圖畫,就是一種很好的語言刺激。選擇色彩鮮豔、圖案簡單的繪本,用活潑的語氣講故事,指著圖畫說名稱,都是很棒的方式。我的經驗是,就算寶寶還不會翻頁,也會很喜歡聽我讀故事的聲音。

  • 唱歌、唸兒歌:

    兒歌通常有簡單重複的歌詞和旋律,非常適合寶寶學習語言。透過唱歌和兒歌,寶寶可以學會語音的節奏和音調,同時也增加了詞彙的暴露機會。

黃金策略二:互動遊戲,讓語言不再是單向輸入

語言學習是雙向的,讓寶寶有機會「產出」語言,比單純的輸入更重要。

  • 模仿遊戲:

    模仿是寶寶學習的重要方式。您可以模仿寶寶發出的聲音,然後看他是否模仿您。也可以示範一些簡單的動作和聲音,讓寶寶模仿,例如「拍拍手」、「飛吻」等等。

  • 輪流說話:

    在和寶寶互動時,給予他足夠的回應時間。當您說完一句話,停頓一下,等待寶寶發出聲音或做出反應,即使只是一個眼神或微笑,都算是回應。這是在教他們對話的節奏感。

  • 眼神交流與肢體語言:

    說話時,彎下身來與寶寶保持視線水平,進行眼神交流,並搭配手勢和表情。這能讓寶寶感受到您在與他連結,並幫助他理解詞語的意義。

  • 耐心等待回應:

    當您問寶寶一個問題或請他表達時,不要急著替他回答。給他足夠的時間思考和組織,即使只是發出一個音,也給予正向的回應和鼓勵。過度包辦反而會減少寶寶開口的機會喔。

黃金策略三:減少螢幕時間,真人互動不可取代

現代社會充斥著手機、平板和電視,許多爸媽會讓寶寶看卡通或教育節目。然而,根據美國兒科學會 (AAP) 等權威機構的建議,18個月以下的寶寶應避免任何螢幕時間(與家人視訊通話除外),18-24個月的寶寶也應在有家長陪伴和引導下,觀看高品質的節目。過早或過多的螢幕時間,對於寶寶的語言發展可能弊大於利。

螢幕內容無論多麼「教育」,都無法取代真實的雙向互動。寶寶需要的是面對面的眼神交流、語氣變化、肢體語言和即時回應,這些都是螢幕無法提供的。螢幕的單向輸入模式,缺乏了寶寶學習語言所需的關鍵「互動性」和「情境脈絡」,反而可能造成語言刺激不足,甚至影響專注力。

BB說話慢,是不是有問題?什麼時候該尋求專業協助?

雖然我們強調寶寶語言發展的個體差異性,但了解一些「紅旗警訊」也十分重要。如果您的寶寶出現以下情況,別遲疑,務必尋求專業協助,例如諮詢小兒科醫師或語言治療師。早期介入對於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來說,效果是最好的喔!

語言發展遲緩的紅旗警訊清單

  • 6個月大時: 沒有任何發音(例如咕咕聲、呀呀聲),或對大聲響沒有反應。
  • 9個月大時: 沒有任何牙牙學語(例如「巴巴巴」、「媽媽媽」),或對自己的名字沒有反應。
  • 12個月大時:

    • 沒有牙牙學語。
    • 沒有使用任何手勢(例如揮手再見、搖頭表示不要)。
    • 對聲音沒有反應(叫他沒反應,但聽力檢查可能正常)。
    • 沒有嘗試模仿聲音。
  • 16個月大時: 沒有說出任何有意義的單字。
  • 18個月大時:

    • 沒有聽懂簡單指令。
    • 沒有使用手勢與聲音來表達需求。
    • 詞彙量少於6個單字。
  • 24個月大時(2歲):

    • 詞彙量少於50個單字。
    • 沒有使用兩字詞組(例如「媽媽抱」、「還要」)。
    • 無法模仿語音或動作。
    • 發音模糊不清,大部分大人無法理解。
    • 只會重複他人的話(鸚鵡學舌),沒有自發性語言。
  • 任何年齡:

    • 語言發展突然倒退(例如原本會說的字詞突然不說了)。
    • 聽力反應異常(對聲音反應不一,時有時無)。
    • 溝通意願低落,不主動與人互動。
    • 難以理解或遵循指令。
    • 發音器官結構異常(例如舌繫帶過短、唇顎裂等)。

如果您的寶寶出現上述任何一個或多個警訊,請務必尋求小兒科醫師、耳鼻喉科醫師或語言治療師的評估。早期發現、早期介入,對於語言發展遲緩的治療效果是最好的,也能幫助孩子迎頭趕上。

常見問題與解答

關於寶寶語言發展,爸媽們總是有問不完的問題,這裡為您整理了一些最常見的疑問,並提供詳細解答。

Q1: 寶寶太安靜是不是說話會比較慢?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迷思喔!寶寶的個性確實會影響他們表達的方式。有些寶寶天生比較安靜,不那麼愛發出聲音,他們可能屬於「觀察型」或「學習型」的孩子。這類寶寶可能會花更多時間聆聽、吸收,而不是主動地發出聲音。他們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可能是在默默地累積詞彙和語法結構,等到有一天,詞彙量和理解力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突然「開竅」,語言能力突飛猛進。

所以,如果您的寶寶比較安靜,但對聲音有反應、能理解指令、眼神交流正常,並且透過其他方式(例如手勢、表情)積極表達需求,那就不用太擔心。持續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刺激,多跟他們說話,他們終究會找到屬於自己的說話節奏。但若除了安靜之外,還合併其他語言發展的紅旗警訊,那就還是建議尋求專業評估喔。

Q2: 寶寶只會叫爸爸媽媽,這樣算會說話了嗎?

恭喜您,寶寶會叫爸爸媽媽絕對是語言發展的一大里程碑!但要判斷是否「會說話」,我們需要看這個發音是否具備「意義」和「意圖」。

在寶寶7-12個月大時,他們常常會發出「巴巴巴」、「媽媽媽」的聲音,這叫做「牙牙學語」或「喃喃語」。這時的發音可能還沒有明確的指代意義,他們只是在練習口腔肌肉,享受發音的樂趣。但當寶寶約1歲左右,如果他能明確地在看到爸爸時叫「爸爸」,或想找媽媽時叫「媽媽」,並且這些聲音與特定的對象或需求相連結,那這就代表他已經說出了第一個有意義的單字了!所以,關鍵在於寶寶是否將這個聲音與特定的人、物或情境連結起來,並帶著溝通的意圖去使用它。

Q3: 雙語家庭會不會讓寶寶說話比較慢?

這個問題是很多雙語家庭爸媽的心頭大石!事實上,根據大多數語言發展專家的共識和研究,雙語環境並不會導致寶寶語言發展遲緩。反之,讓寶寶從小接觸兩種或多種語言,對他們的認知發展、解決問題能力,甚至未來的學業表現都有正向的幫助。

雙語寶寶的語言發展軌跡確實會與單語寶寶有些不同。他們可能在單一語言的詞彙量上,會比同齡的單語寶寶少一些,但如果把兩種語言的詞彙量加起來,總詞彙量通常是相當甚至更多的。他們也可能會有兩種語言混用的情況,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叫做「語碼轉換」,並不是混淆。只要兩種語言的輸入都是穩定、一致且豐富的,寶寶最終都能掌握這兩種語言。關鍵在於,父母或照顧者在提供語言刺激時,應盡量保持語言的區分性,例如「一人一語」或「一情境一語」的策略,讓寶寶能更清晰地辨別和學習。

Q4: 為什麼我的寶寶模仿能力很強,但就是不開口?

有些寶寶在模仿大人動作或聲音方面表現出色,例如會學您拍手、做鬼臉,甚至模仿您發出的聲音,但就是不開口說出有意義的單字。這種情況,首先要恭喜您,您的寶寶具備很棒的模仿能力,這是語言學習非常重要的基礎!

寶寶從模仿聲音到真正開口說話,中間還有一個認知理解的過程。他們可能正在努力將這些模仿來的聲音,與實際的意義和情境做連結。這有點像一個內部的資料庫建立過程。另外,寶寶可能還在累積足夠的自信和口腔肌肉的協調性。有些寶寶比較謹慎,他們可能需要確保自己能說得很好了才願意開口。持續給予豐富的語言輸入,鼓勵模仿(即使只是聲音),並在寶寶嘗試發音時給予正向的回饋,耐心等待,他們很快就會給您驚喜的。

Q5: 語言發展遲緩的黃金治療期是什麼時候?

對於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來說,「早期介入」是關鍵中的關鍵!可以這麼說,從發現問題的那一刻起,就是黃金治療期。研究顯示,越早開始介入治療,孩子追上同齡人的機會就越大,所需的時間和精力也可能越少。

語言發展不僅影響溝通,還會影響孩子的社交、情緒和認知發展。如果語言發展遲緩沒有及早處理,可能會導致孩子在學校表現不佳、人際關係受挫、甚至出現行為問題。所以,一旦您對寶寶的語言發展有任何疑慮,請不要猶豫,立即尋求專業協助,例如小兒科醫師、耳鼻喉科醫師或語言治療師。他們會進行評估,找出原因,並提供個性化的治療計畫,幫助您的寶寶儘早開始語言的學習之旅。

Q6: 男寶寶會比女寶寶說話晚嗎?

這是一個很常被問到的問題!從統計數據來看,確實會有一些研究指出,平均而言,女寶寶的語言發展里程碑,包括說出第一個單字、組成簡單詞組等,可能會比男寶寶稍早一些。但這個差異通常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個體差異遠比性別差異來得大

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男寶寶都會比女寶寶晚開口,也不是所有的女寶寶都一定會說話早。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和模式都是獨特的。與其糾結於性別差異,不如把重點放在提供孩子豐富的語言環境、多加觀察是否有符合年齡的語言發展紅旗警訊,並在有疑慮時尋求專業建議,這才是最重要的喔!

結語:享受這段獨特的成長旅程

回到最初的問題:「BB幾多個月講野」?其實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啦!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成長時區,他們的語言發展就像一場獨特的探險,充滿了各種可能。身為爸媽的我們,最重要的是提供一個充滿愛、充滿語言刺激的環境,並耐心陪伴、細心觀察。

當您看著寶寶從牙牙學語到第一次叫出「媽媽」或「爸爸」,再到後來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那種喜悅和感動,是任何事都無法比擬的。所以,放鬆心情,享受這段與寶寶共同成長的語言探索旅程吧!如果您有任何疑慮,記得隨時諮詢專業人士,他們會是您育兒路上最堅實的後盾喔!

BB幾多個月講野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