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電水可以噴手嗎?從原理到應用,深入解析超電水安全性與選擇指南
Table of Contents
超電水可以噴手嗎?快速答案與專業解析
最近,辦公室的小芳傳來一張產品照片,問我:「這個超電水看起來很厲害,說可以殺菌、清潔,那是不是可以拿來直接噴在手上消毒啊?出門在外不方便洗手,感覺很方便耶!」這個問題其實非常普遍,許多朋友在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清潔消毒產品時,都可能會有類似的疑問。畢竟「超電水」聽起來既科學又環保,但究竟能不能直接接觸我們的肌膚呢?
簡潔明瞭地說,超電水是否能噴手,答案是:「這得看是哪一種超電水產品!」 市面上的「超電水」並非單一物質,它其實是一個籠統的稱呼,包含了透過電解水產生的一系列不同酸鹼值、不同主要成分的液體。其中有些類型絕對不適合直接噴手,而有些則在特定條件下是可以的。所以,在使用之前,搞清楚它的「真面目」才是最重要的喔!
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超電水的廬山真面目,從它的生成原理、常見種類、到每一種對於肌膚接觸的潛在影響,一一為您解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哪些超電水能安心噴手,哪些又應該敬而遠之吧!
超電水的神秘面紗:它是怎麼來的?
要了解超電水能不能噴手,首先我們得搞清楚它究竟是什麼。所謂的「超電水」或「電解水」,顧名思義,就是利用電解技術將水分子分解、重組,產生具有特殊性質的水溶液。
這個過程通常是在一個電解槽中進行的,水(H2O)在通電後,會在陽極產生氧氣和酸性水,在陰極產生氫氣和鹼性水。如果電解過程中加入微量的氯化鈉(NaCl),陽極還會產生次氯酸(HOCl)和次氯酸根離子(OCl-),這些都是具有強大氧化力的消毒成分。
透過精準控制電解條件和添加物,我們可以產出性質截然不同的電解水,而這些差異,正是決定它能否噴手的關鍵所在。
超電水的家族成員:從強鹼到弱酸,各有千秋
市面上常見的超電水,根據其酸鹼值(pH值)和主要活性成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超電水種類 | pH值範圍 | 主要活性成分 | 主要用途 | 對肌膚接觸的安全性(初步評估) |
---|---|---|---|---|
強鹼性電解水(Strong Alkaline Electrolyzed Water, SAELW) | 約 pH 11.0 – 13.0 | 高濃度氫氧根離子(OH⁻) | 重油污清潔、除垢、去漬、廚房清潔、地板清潔 | 不建議直接噴手。高pH值可能導致皮膚脫脂、乾燥,甚至輕微刺激或灼傷。 |
強酸性電解水(Strong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 StAEW) | 約 pH 2.5 – 3.0 | 次氯酸(HOCl) | 餐具消毒、醫療器械消毒、環境消毒、空氣清淨、除臭 | 不建議直接噴手。低pH值與較高濃度的次氯酸,可能對肌膚造成刺激或過敏。 |
弱酸性次氯酸水(Hypochlorous Acid Water, HCWO) | 約 pH 5.0 – 6.5 | 次氯酸(HOCl) | 環境消毒、物件清潔、手部消毒(特定產品)、除臭、寵物除臭 | 普遍認為安全性較高,多數日常消毒產品可噴手。但仍需注意濃度、產品標示及個人敏感度。 |
中性電解水 | 約 pH 6.0 – 8.0 | 次氯酸(HOCl)與次氯酸根(OCl⁻) | 部分環境清潔與消毒產品,因pH值中性,對物件腐蝕性較低。 | 相對溫和,但仍需確認產品用途與有效成分濃度。 |
從這張表格,您應該能大致看出,並非所有「超電水」都是一樣的。其中,最常被討論到「能否噴手」的,其實主要是弱酸性次氯酸水。
那麼,超電水到底可以噴手嗎?安全性深度解析!
我們將針對不同類型的超電水,來深入探討它們接觸肌膚的安全性,並提供具體的判斷依據。
1. 強鹼性電解水:請務必避免直接接觸肌膚!
為何不建議噴手?
- 高pH值對皮膚的損害: 強鹼性電解水的pH值通常高達11到13,這是一個非常強的鹼性環境。我們人體皮膚表面的pH值大約在5.5左右,呈現弱酸性,這層「酸性保護膜」是維持皮膚健康、抵禦細菌和外界刺激的重要屏障。當高pH值的強鹼水接觸到皮膚時,會迅速破壞這層保護膜,使皮膚失去天然的防護能力。
- 脫脂與灼傷風險: 強鹼性水具有強效的乳化和皂化作用,它會溶解皮膚表面的皮脂(油份),導致皮膚嚴重脫脂、乾燥,出現緊繃感、紅腫、甚至脫皮。如果接觸時間長或濃度極高,更可能引起化學灼傷,產生刺痛、發炎,甚至水泡。我曾有次不小心用強鹼性清潔劑噴到手,雖然馬上沖洗,但還是感到皮膚非常乾澀、發紅了好一陣子,那種不適感真的印象深刻。
適用情境: 強鹼性電解水主要用於清潔頑固油污、廚房爐具、抽油煙機、地板等,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去油去污劑。使用時務必佩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觸皮膚。
2. 強酸性電解水:同樣不建議直接接觸肌膚!
為何不建議噴手?
- 低pH值與刺激性: 強酸性電解水的pH值通常在2.5到3.0之間,雖然它含有次氯酸成分,具有殺菌消毒效果,但其強酸性本身對皮膚就具有刺激性。就像你不會拿稀釋的鹽酸直接噴手一樣,強酸性電解水也可能引起皮膚的紅腫、刺痛、搔癢,甚至引發敏感性肌膚的過敏反應。
- 消毒用途的限制: 雖然強酸性電解水在環境或器械消毒上表現優異,但其pH值決定了它不適合直接用於人體皮膚。我們的皮膚細胞對於酸鹼值的變化相當敏感,長期或高濃度接觸酸性物質會破壞細胞結構,引發炎症。
適用情境: 強酸性電解水常用於醫療院所、餐飲業、公共場所的環境消毒、器具消毒、除臭等。因其具備強大殺菌力,但在應用上需嚴格遵守操作規範,確保安全。
3. 弱酸性次氯酸水:在特定條件下可噴手,但需留意!
這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也最常被誤解為「超電水」並用於手部消毒的產品類型。
為何多數情況下可噴手?
- 溫和的pH值: 弱酸性次氯酸水的pH值通常介於5.0至6.5之間,這個範圍與人體皮膚的pH值(約5.5)非常接近。這表示它對皮膚的刺激性相對較低,不會像強酸或強鹼那樣迅速破壞皮膚的天然屏障。許多市售標榜「手部消毒」或「寶寶玩具清潔」的次氯酸水產品,通常就屬於這一類。
- 主要活性成分「次氯酸」: 次氯酸(HOCl)是弱酸性次氯酸水的主要消毒成分,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廣譜殺菌劑,能夠迅速破壞細菌、病毒的細胞膜或蛋白質,從而達到殺菌效果。重要的是,次氯酸在作用後會還原成水和微量的氯離子,分解殘留物相對較少,環境友善性較高。根據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對食品級次氯酸水的相關規範,其應用已涵蓋到食品接觸面及餐具的消毒,間接說明了其在適當濃度下,對人體的較低刺激性。
噴手時仍需注意的事項:
- 濃度限制: 儘管弱酸性次氯酸水溫和,但其有效氯濃度(Available Chlorine Concentration, ACC)仍是關鍵。一般用於手部消毒的產品,次氯酸濃度通常較低(例如20-80 ppm,百萬分之一濃度)。如果濃度過高,仍有可能引起皮膚的輕微刺激或不適。購買時務必查看產品標示。
- 個人敏感度: 每個人的皮膚敏感程度不同。即使是溫和的弱酸性次氯酸水,少數皮膚特別敏感的人仍可能在使用後感到輕微不適,如發癢、泛紅。初次使用時,建議可以先在手腕內側或手臂小範圍測試,確認無過敏反應後再大範圍使用。
- 不要過度依賴或取代洗手: 次氯酸水雖然可以消毒,但它沒有清潔力,無法去除手上的髒污、灰塵和油垢。最好的手部清潔方式,依然是使用肥皂或洗手乳搭配流動清水徹底洗淨雙手。次氯酸水應作為無法洗手時的輔助消毒劑,例如外出用餐前、接觸公共物品後等。
- 避免入眼、入口: 雖然毒性低,但仍應避免噴入眼睛或誤食。若不慎接觸,請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並視情況就醫。
4. 中性電解水:
這類產品因pH值接近中性,對物件的腐蝕性更低,有時也會含有次氯酸作為消毒成分。對於肌膚的刺激性通常也較低,但其殺菌效率可能略遜於弱酸性次氯酸水,具體能否噴手,仍需嚴格參考產品的包裝說明和建議用途。
肌膚接觸超電水時的注意事項與選購指南
既然我們已經釐清了不同超電水的特性,那麼當您考慮使用這類產品,特別是想用在手上時,有哪些「眉角」需要特別留意呢?
肌膚接觸超電水時的注意事項:
- 仔細閱讀產品標示: 這是黃金法則!無論是哪種電解水,產品包裝上都會明確標示其酸鹼值、主要成分、有效氯濃度(如果含有次氯酸)、適用範圍以及使用注意事項。務必仔細閱讀,確認其是否標明「可直接接觸肌膚」、「可用於手部清潔/消毒」等字樣。如果沒有明確標示,請勿自行猜測使用。
- 確認產品pH值: 如前所述,pH值是判斷其對皮膚刺激性的重要指標。選擇pH值介於5.0-6.5之間,且明確標示為「弱酸性次氯酸水」的產品,會是比較安全的選項。
- 留意是否有添加物: 有些電解水產品可能會為了增加穩定性或香味而添加其他成分。對於皮膚敏感者,應盡量選擇成分單純、無添加香精、色素、酒精的產品,以降低過敏風險。
- 適量使用,無需過度: 即使是弱酸性次氯酸水,也建議適量噴灑,均勻塗抹即可,無需大量噴灑至滴水。過度使用可能導致皮膚乾燥,或長期下來破壞皮膚的平衡。
- 使用後是否需要沖洗?: 大多數用於手部消毒的弱酸性次氯酸水產品,在揮發後不會殘留有害物質,因此通常無需特別沖洗。但如果您是敏感肌,或者使用後感到任何不適,用清水稍微沖洗也是一個保險的做法。
- 注意皮膚狀況: 如果您的手部有傷口、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等問題,應避免使用任何消毒產品直接噴灑於患處,以免刺激或加重病情。此時,肥皂和清水依然是最佳選擇。
- 孩童與嬰幼兒使用: 嬰幼兒皮膚嬌嫩,對外界刺激更敏感。為確保安全,建議選擇專為嬰幼兒設計、並有明確標示可供其使用的產品。在使用時,最好由成人協助,避免幼童自行操作,以免誤觸眼睛或誤食。
如何選擇適合「噴手」的超電水產品?
當您決定購買超電水產品用於手部或肌膚清潔時,以下幾點是我的實用建議:
- 明確標示「弱酸性次氯酸水」: 這是最關鍵的辨識點。只有明確標示為弱酸性次氯酸水,且pH值符合的產品,才可能適合用於肌膚。
- 查看有效氯濃度: 用於手部或日常消毒的次氯酸水,有效氯濃度通常落在20-80 ppm。過高可能刺激,過低則消毒效果不彰。有些產品會註明「食品級」或「生活用品級」,這表示其在安全性和殘留物方面有更高標準。
- 查證品牌信譽與認證: 選擇知名品牌、有品質保證的產品。如果產品通過了某些機構的檢驗或認證(例如SGS檢測),也會增加其可信度。雖然我不能提供連結,但我會建議您在網路搜尋時,可以特別留意廠商是否提供這些第三方報告。
- 注意產品保存方式與期限: 次氯酸水對光線和溫度敏感,容易分解失效。優良的產品通常會採用不透光瓶身包裝,並建議儲存在陰涼避光處。開封後也要留意其有效期限,避免使用已失效的產品。這也是為什麼,當有些產品價格異常低廉時,我會有點懷疑它的穩定性和有效性。
- 成分越單純越好: 如前所述,避免過多添加物,尤其是香精、色素等,降低對皮膚的負擔。
我個人的觀點與建議:清潔與消毒,兩者不可混淆
作為一個關注健康與生活品質的觀察者,我發現許多人對於「清潔」和「消毒」這兩個概念常常會混淆,誤以為消毒了就等於乾淨了,或乾淨了就等於沒有病菌了。其實,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但作用機制卻不盡相同。
我的觀點是:對於手部清潔,肥皂和流動清水永遠是第一首選,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肥皂的去污能力可以有效洗去手上的髒污、灰塵、油脂以及附著在這些髒污上的大部分病菌。水流則能將這些洗去的物質沖走。
那麼,超電水(特指弱酸性次氯酸水)扮演什麼角色呢?我覺得它更像是一個「應急消毒小幫手」。當你在外面,手髒了又沒辦法立刻找到水龍頭和肥皂時,或者是在接觸過公共物品(例如電梯按鈕、門把)後,用弱酸性次氯酸水噴一噴,可以起到快速降低手部細菌、病毒量的作用。
它不是萬能的,更不能取代洗手。而且,長時間、頻繁地使用任何非清水類的產品在手上,都可能對皮膚造成一定程度的負擔。畢竟,我們的皮膚有其自身的微生態平衡,過度的「消毒」反而可能破壞這種平衡。
所以,我的建議是:
- 在家或有條件時,堅持「濕洗手」:肥皂+流動清水,搓洗至少20秒。
- 外出不便時,「乾洗手」輔助:使用酒精含量75%的乾洗手液,或濃度適宜、標示清晰的弱酸性次氯酸水噴霧。
- 注意用量與頻率:適可而止,不必過度清潔消毒,給皮膚一個喘息的空間。
- 傾聽身體的聲音:如果使用任何產品後皮膚出現不適,立即停止使用並諮詢專業人士。
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能幫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超電水可以噴手嗎」這個問題背後的科學原理與實用考量,做出更明智、更安全的選擇。
常見相關問題與專業解答
超電水可以取代酒精消毒嗎?它們有什麼不同?
超電水(這裡特指弱酸性次氯酸水)和酒精(75%乙醇)在消毒應用上有部分重疊,但作用機制和適用情境略有不同,因此不能完全互相取代。
作用機制: 酒精主要是透過蛋白質變性和破壞細菌、病毒的脂質膜來殺菌。它揮發性高,能迅速帶走熱量,因此觸感清爽。而次氯酸水則是透過其強氧化性,破壞微生物的細胞壁、細胞膜以及內部蛋白質和核酸,使其失去活性。次氯酸水作用後會還原成水和微量氯離子,幾乎沒有殘留,這點是它的一大優勢。
優缺點與適用:
- 酒精: 對於有脂質外套膜的病毒(如流感病毒、冠狀病毒)有良好效果,且能迅速揮發,不留痕跡。但對某些無外套膜的病毒(如諾羅病毒)、細菌芽孢和真菌效果較差。酒精對皮膚的刺激性和乾燥感較明顯,不適合傷口處使用,也易燃。
- 次氯酸水: 屬於廣譜殺菌劑,對細菌、病毒(包含諾羅病毒這類對酒精有抗性的病毒)、真菌、黴菌都有不錯的效果。因pH值接近中性,對皮膚和呼吸道的刺激性較低,不具易燃性。然而,次氯酸水很不穩定,易受光、熱、有機物影響而失效,因此保存期限較短,且需注意避光保存。它的消毒效果也容易被有機物(如血液、蛋白質)影響而降低。
結論: 兩者都是有效的消毒劑。對於手部消毒,若無明顯髒污,75%酒精或符合標準的弱酸性次氯酸水都可作為輔助。但考慮到酒精的易燃性和對皮膚的刺激性,以及次氯酸水的穩定性問題,選擇時應根據具體情境、產品標示和個人需求來判斷。
超電水噴到眼睛怎麼辦?
如果超電水不慎噴入眼睛,處理方式會根據超電水的類型有所不同,但無論哪種,都應立即採取應急措施。
如果是強鹼性或強酸性電解水: 這種情況較為嚴重!強酸或強鹼對眼睛的黏膜有腐蝕性,可能造成立即的灼傷和視力損害。請立即用大量流動的清水(越快越好,持續沖洗至少15-20分鐘),將頭部傾斜,讓水從眼睛內側向外側流出,避免污染另一隻眼睛。沖洗過程中不要揉搓眼睛。沖洗後,務必立即尋求專業眼科醫師的幫助,不可延誤。
如果是弱酸性次氯酸水: 雖然弱酸性次氯酸水相對溫和,對眼睛的刺激性較低,但畢竟是消毒劑,仍可能引起眼睛不適,如短暫的灼熱感、紅眼、流淚等。此時,也應立即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眼睛約10-15分鐘。如果沖洗後眼睛仍持續不適、紅腫或視力模糊,請盡快就醫檢查。
總之,無論哪種類型的超電水,只要接觸到眼睛,請都將其視為緊急情況,並以「立即、大量清水沖洗」為首要處理原則,並視情況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在日常使用任何噴霧產品時,都應格外小心,避免直接朝臉部或眼睛噴射。
小孩或寵物接觸到超電水安全嗎?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小孩和寵物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往往比成人更敏感,且他們無法清楚表達不適。
針對小孩:
如果是一般的強鹼性或強酸性電解水,絕對不可以讓小孩接觸。誤食或噴濺到皮膚、眼睛,都可能造成嚴重的傷害。這類產品應放置在小孩無法取得的地方,並做好明確標示。
至於弱酸性次氯酸水,市面上有些產品會特別標榜「嬰幼兒適用」或「食品級」,這表示其在濃度和安全性上經過評估,相對適合用於嬰幼兒的物品消毒(如玩具、餐具)或手部輔助消毒。然而,即便如此,我個人仍建議在使用時務必有成人監督,避免小孩自行玩耍或誤食。小孩的皮膚屏障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對刺激物的抵抗力較弱,因此使用頻率和用量都應比成人更謹慎。最好的方式還是勤用清水和肥皂為孩子洗手。
針對寵物:
寵物的皮膚和黏膜也相對敏感,且他們有舔舐毛髮的習慣。強鹼性或強酸性電解水同樣嚴禁在寵物身上或其直接接觸的環境中使用,以免造成化學灼傷或誤食中毒。
而弱酸性次氯酸水則在寵物用品消毒、除臭、甚至皮膚護理上有所應用。許多寵物專用的除臭噴霧、抗菌液,其主要成分就是次氯酸水。這是因為次氯酸水分解後無殘留,即使寵物舔舐到殘留物,通常毒性也較低。但仍需選擇專為寵物設計、濃度適宜的產品,並避免直接噴灑到寵物的眼睛、口鼻等敏感部位。如果寵物有皮膚疾病或開放性傷口,應先諮詢獸醫的意見。
總結: 務必仔細閱讀產品說明,選擇適合「人體皮膚」或「嬰幼兒/寵物」專用的弱酸性次氯酸水。對於強酸、強鹼的超電水,務必嚴格避免讓小孩和寵物接觸。
超電水的保存期限和方法?為什麼有些產品開封後建議盡快用完?
超電水的穩定性是其一大挑戰,特別是含有次氯酸成分的電解水。
保存期限:
強鹼性電解水和強酸性電解水(不含次氯酸成分的純電解水)通常穩定性較高,保存期限會比較長,但仍會隨時間和保存條件而有所變化。然而,次氯酸水(無論強酸性或弱酸性)的穩定性較差,保存期限相對短。
次氯酸水中的活性成分次氯酸(HOCl)極易分解。影響其分解速度的因素包括:
- 光線: 紫外線會加速次氯酸的分解,使其失去活性。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次氯酸水產品會使用不透光的瓶身。
- 溫度: 高溫會加速化學反應,促進次氯酸的分解。因此,存放於陰涼處至關重要。
- 有機物: 接觸到有機物(如灰塵、蛋白質、細菌)時,次氯酸會與之反應,同時消耗自身的活性成分。這也是為什麼在使用前,最好先將表面清潔乾淨,以確保次氯酸水能有效發揮作用。
- 容器材質: 部分塑膠材質可能會與次氯酸反應,導致其分解。通常建議使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不鏽鋼等材質的容器。
因此,許多次氯酸水產品會標示「未開封可保存一年」,但「開封後請於一個月內使用完畢」或「建議於三個月內使用完畢」。這是因為一旦開封,產品就會接觸到空氣、光線、甚至空氣中的微生物,這些都會加速次氯酸的分解,降低其消毒效力。
保存方法:
- 避光: 務必存放在不透光的容器中,並放置於避光處,避免陽光直射。
- 陰涼: 存放在陰涼乾燥處,避免高溫。
- 密封: 使用後務必將瓶蓋旋緊,減少與空氣接觸。
- 避免與有機物接觸: 保持容器內外清潔,避免灰塵或雜質混入。
了解這些保存特性,能幫助我們更有效地使用超電水,確保其在需要時仍能發揮應有的效力。
超電水有清潔力嗎?它能去除油污或污漬嗎?
這是一個常見的迷思!絕大多數的超電水產品(尤其是消毒用途的次氯酸水)本身是沒有「清潔力」的,它無法有效去除油污、灰塵、食物殘渣或頑固污漬。
強鹼性電解水: 雖然我前面提到強鹼性電解水具有「乳化」和「皂化」作用,能夠分解油脂,因此它在某種程度上有很強的去油污能力,但這屬於化學作用而非一般的「清潔力」(如界面活性劑的洗淨作用)。所以,如果你是要去除廚房的厚重油垢,強鹼性電解水會是你的好幫手。但要注意,這與殺菌消毒是兩回事,且它對皮膚不安全。
強酸性電解水與次氯酸水(弱酸性或中性): 這兩種電解水的主要作用是消毒和殺菌。它們透過氧化作用破壞微生物,但本身不含界面活性劑,因此無法有效溶解油污、分解蛋白質殘渣,也無法像肥皂一樣將髒污懸浮並沖洗掉。想像一下,你用次氯酸水噴在黏膩的桌面或滿是油垢的碗盤上,它或許能殺死細菌,但油污和污漬依然會留在原地。
我的建議: 「先清潔,後消毒。」這是非常重要的原則。舉例來說,如果你想消毒一張沾有食物殘渣的桌子,正確的步驟應該是:
- 清潔: 先用清潔劑、抹布和清水將桌面的食物殘渣和油污擦拭乾淨。
- 消毒: 待桌面清潔乾燥後,再噴灑次氯酸水進行消毒。
這樣才能確保次氯酸水能直接作用於微生物,而不是被有機物消耗掉活性,達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為什麼有些超電水產品聞起來有氯味?這正常嗎?
是的,有些超電水產品聞起來有輕微的氯味,這是正常的,尤其是在次氯酸水產品中更為常見。
氯味的來源:
次氯酸水是透過電解含有氯離子的水(通常會添加微量氯化鈉)而生成,其主要活性成分是次氯酸(HOCl)和次氯酸根離子(OCl-)。這些物質本身就帶有輕微的氯味,與我們熟悉的漂白水(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味道有些相似。
氣味濃淡的影響因素:
- 有效氯濃度: 濃度越高的次氯酸水,其氯味可能越明顯。
- pH值: 在特定的pH值範圍內(例如弱酸性),次氯酸的形態更穩定,活性更高,也可能導致氯味更為突出。
- 新鮮度: 剛生產或剛開封的次氯酸水,其活性成分含量較高,氯味可能會比較明顯。隨著時間推移或接觸到光、熱、有機物,次氯酸會分解,氯味也會隨之減弱甚至消失,這也通常意味著它的消毒效力正在下降。
- 個人嗅覺敏感度: 每個人的嗅覺敏感度不同,有些人對這種氣味會比較明顯,有些人則幾乎聞不到。
安全性考量:
微量的氯味在次氯酸水產品中是正常的,通常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次氯酸水在作用後會迅速分解為水和微量的氯離子,相較於傳統漂白水,其殘留物和刺激性都大大降低。然而,如果氯味非常刺鼻、濃烈,或者在使用時感到呼吸道不適,那可能是產品濃度過高、保存不當導致分解產生刺激性氣體,或者產品本身存在問題,此時應立即停止使用,並保持環境通風。
總體來說,輕微的氯味是次氯酸水產品的特性之一,只要是在標示的有效期限內、按正確方式保存和使用,並無須過度擔憂。反之,如果一款次氯酸水產品完全沒有任何味道,且放置很久依然「無味」,那反而要懷疑其是否已失去活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