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機是什麼?掌上遊戲機的深度解析:發展、類型與選購全攻略

嘿,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跟朋友聊天聊到一半,突然有人問:「欸,你覺得現在還值得買掌機嗎?」。又或者,當你看到通勤中的人拿出一個小巧的螢幕玩得津津有味時,心裡不禁好奇:這到底是什麼?它跟我們平常用的手機玩遊戲有什麼不同啊?別擔心,你不是唯一一個對「掌機」這個詞感到疑惑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既熟悉又可能有點陌生的「掌機」,它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又為何能從問世至今,一直佔據著玩家們心中的一個特殊位置呢?

簡單來說,掌機(或稱掌上遊戲機、手持遊戲機)就是一種體積小巧、方便攜帶、內建螢幕和控制按鈕,專為玩遊戲而設計的電子設備。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行動性」,讓你隨時隨地都能投入遊戲世界,不受空間限制,享受沉浸式的娛樂體驗。相較於家裡的電視遊樂器,它不用接線,不用找螢幕;而對比手機,它有專為遊戲打造的實體按鍵和更集中的遊戲體驗,這也是它獨特的魅力所在。

掌機的本質與魅力:為什麼它能風靡數十年?

你或許會想,現在智慧型手機這麼普及,玩遊戲的功能也很強大,那掌機還有存在的必要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它的必要性體現在幾個核心特質上。掌機,顧名思義,就是能「掌握在手中」的遊戲機。它的設計哲學從一開始就圍繞著「便利性」與「專注性」。

首先,

它是一個「純粹」的遊戲載體。當你拿起掌機時,你的心態就是來玩遊戲的。沒有來自社交軟體的訊息通知、沒有突然插播的電話,更不會跳出讓你分心的廣告。這種專一性,讓玩家能夠百分之百地沉浸在遊戲劇情或操作體驗中,這是在手機上很難複製的感受。我個人覺得,手機玩遊戲雖然方便,但總是會有種「隨便玩玩」的感覺,但掌機不同,它傳達的是一種「我就是來認真玩遊戲的」態度,這種儀式感很重要。

其次,

實體按鍵的精準操作是其不可替代的優勢。無論是方向鍵、ABXY動作鍵、肩鍵,甚至是搖桿,這些實體的按鈕都能提供明確的觸覺回饋,讓玩家在進行複雜操作時更加得心應手,反應也更即時。這對於動作類、格鬥類、或是需要精準操控的遊戲來說,簡直是天壤之別。想像一下,在玩《魔物獵人》這種需要精準走位和攻擊判斷的遊戲時,用螢幕虛擬按鍵和實體按鍵的體驗,絕對是天差地別。

再者,

掌機的硬體和軟體是為了遊戲體驗而最佳化。從晶片組、螢幕解析度、電池續航力,到散熱設計,掌機的所有元件都是為了運行遊戲而服務的。許多掌機還有獨佔的遊戲大作,這些遊戲往往是針對掌機的特性量身打造,能夠充分發揮硬體效能,提供獨特的遊戲內容,這是手機遊戲市場很難比擬的優勢。例如任天堂的《薩爾達傳說》系列或《寶可夢》系列,就是掌機平台上不可或缺的瑰寶。

掌機的歷史長河:從懵懂到多元的進化之路

掌機的發展歷程,簡直就是一部濃縮的遊戲科技進化史。從最初的簡單玩法到如今的複雜大作,它見證了技術的飛躍與玩家需求的變遷。讓我帶你回顧一下這段精彩的旅程:

早期的萌芽:單純的起點

  • 1970年代末期 – 1980年代初期:掌機的雛形,可能要追溯到像米爾頓·布拉德利(Milton Bradley)的「Microvision」(1979年)這類可更換卡匣的裝置,雖然技術簡陋,但已具備掌機的初步概念。當然,最經典的莫過於任天堂(Nintendo)的

    「Game & Watch」系列(1980年)

    。那時候的遊戲都非常單一,通常就是一個固定的畫面,但它將時鐘和遊戲結合,輕巧又好玩,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也是任天堂掌機帝國的起點,奠定了他們對行動遊戲的理解。

任天堂的崛起與霸權:Game Boy 時代

  • 1989年:任天堂推出了劃時代的

    Game Boy

    。黑白螢幕、簡單的四鍵設計,但憑藉著堅固耐用、超長續航力,以及《俄羅斯方塊》、《超級瑪利歐樂園》等重量級遊戲,Game Boy迅速風靡全球,幾乎成為「掌機」的代名詞。它讓遊戲真正進入了人們的口袋,隨時隨地都能玩。我記得那時候,只要有人拿出Game Boy,周圍一定會圍滿一群人,那種用連接線對戰《寶可夢》的興奮感,現在回想起來都還是熱血沸騰。

  • 1990年代中後期:Game Boy Color(1998年)的出現,讓掌機有了彩色螢幕,遊戲畫面更加生動。與此同時,也有其他廠商嘗試進入這個市場,例如世嘉的Game Gear,雖然有彩色螢幕,但耗電量大且體積較重,最終未能撼動Game Boy的地位。

新世紀的技術革新:NDS 與 PSP 的雙雄對決

  • 2000年代初期:任天堂持續進化,推出了

    Game Boy Advance(GBA)

    (2001年),效能大幅提升,可以呈現更精美的畫面。但真正的變革者是

    Nintendo DS(NDS)

    (2004年),它引入了雙螢幕(一個觸控螢幕)、麥克風輸入和Wi-Fi連線功能,徹底顛覆了傳統掌機的互動方式。《腦力訓練》、《任天狗》等遊戲讓更多非傳統玩家也愛上掌機。

  • 同年:索尼(Sony)以強勢姿態進入掌機市場,推出了

    PlayStation Portable(PSP)

    。PSP擁有高解析度寬螢幕、強大的3D處理能力和多媒體播放功能,被譽為「隨身娛樂機」。它的遊戲畫面接近PS2水準,吸引了大量追求畫質的核心玩家。《魔物獵人 攜帶版》系列更是PSP上的國民級遊戲。那時候,NDS和PSP簡直是兩條平行線,各擁一片天,各有各的擁護者,這場「掌機大戰」簡直精彩到不行。

智慧型手機的衝擊與掌機的自我革新

  • 2010年代初期:智慧型手機的崛起,其便利性和免費/低價遊戲的模式對掌機市場造成了巨大衝擊。許多人認為掌機將走向末路。
  • 任天堂 3DS(2011年):任天堂嘗試以裸眼3D技術和豐富的遊戲陣容來應對挑戰。
  • PlayStation Vita(PS Vita)(2011年):索尼則在PSP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硬體,加入了觸控螢幕、雙類比搖桿、前後觸控板等新功能。儘管硬體強大,但受到手機遊戲和PS4興起的影響,市場表現不如預期,最終索尼逐漸退出了掌機市場的競爭。

混合式主機與掌上PC的時代:任天堂 Switch 的成功與新浪潮

  • 2017年:任天堂再次帶來革命性的產品——

    Nintendo Switch

    。它成功地模糊了家用主機和掌機的界線,既可以連接電視當作家用主機,也能拆下Joy-Con搖桿作為掌機使用,甚至支援多人分享遊玩。這種「混合式」的概念,加上《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等頂級遊戲,讓Switch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巨大成功,重新定義了掌機的可能性,也證明了掌機市場依然充滿活力。

  • 2020年代:隨著PC硬體技術的進步和小型化,

    掌上遊戲PC(Handheld Gaming PC)

    開始嶄露頭角,如Valve的

    Steam Deck(2022年)

    、ASUS的

    ROG Ally(2023年)

    、Lenovo的

    Legion Go(2023年)

    等。這些設備搭載了完整的PC作業系統(通常是Windows或基於Linux的定制系統),可以直接運行PC遊戲庫中的大作。它們代表了掌機發展的另一個極致:將PC級的效能和遊戲體驗融入便攜的機身中,雖然價格不菲且續航相對有限,但對追求效能和遊戲庫豐富度的玩家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選擇。

從簡單的「Game & Watch」到能跑3A大作的「掌上PC」,掌機的進化史充滿了創新和挑戰。它不僅是硬體技術的演進,更是遊戲體驗和娛樂方式不斷升級的縮影。

掌機的類型:多樣選擇,滿足不同需求

現在市面上的掌機選擇真的比以前多樣太多了!不再是只有一兩種選項,根據你的遊戲習慣、預算、想玩的遊戲類型,你會發現有很多不同的「掌機」可以選擇。簡單來說,我會把它們分成以下幾大類:

1. 傳統專用掌機

  • 特色:這類是最經典的掌機型態,專為遊戲而生,通常有自己的獨佔遊戲庫和操作系統。它們的硬體和軟體高度整合,能提供流暢且穩定的遊戲體驗。
  • 代表:Nintendo DS 系列、Nintendo 3DS 系列、PlayStation Vita。雖然這些機種大多已停產或進入生命週期末端,但它們的二手市場和經典遊戲仍然吸引著不少玩家。
  • 適合對象:喜愛復古遊戲、追求特定獨佔大作(如《薩爾達傳說:時之笛》、《女神異聞錄4 黃金版》)的玩家。

2. 混合式家用/掌機

  • 特色:這類是近年來非常成功的新興類別,完美融合了家用主機和掌機的優點。既能連接大螢幕當電視遊戲機,也能拆卸控制器變身為攜帶型掌機,提供極大的彈性。
  • 代表:Nintendo Switch(包括Switch Lite、Switch OLED)。
  • 適合對象:希望一套設備就能搞定在家玩和出門玩的需求、享受任天堂獨佔遊戲(如《薩爾達傳說》、《瑪利歐》系列)的玩家,也適合與家人朋友一同分享遊戲樂趣。

3. 掌上遊戲PC(Handheld Gaming PC)

  • 特色:這是最新、效能最強大的掌機類型。它們本質上就是一台迷你電腦,搭載完整的桌面作業系統(通常是Windows或SteamOS),能夠運行Steam、Epic Games Store、GOG等平台上的PC遊戲大作。它們擁有強大的處理器和顯示晶片,能提供接近桌機的視覺體驗。
  • 代表:Valve Steam Deck、ASUS ROG Ally、Lenovo Legion Go。
  • 優點:遊戲庫龐大(幾乎所有PC遊戲都能玩),效能強勁,可玩性高(能安裝各種軟體)。
  • 缺點:價格通常較高,電池續航力相對較短(運行3A大作時),體積和重量通常較大,學習曲線可能較長(對不熟悉PC的玩家而言),且散熱風扇聲音可能較明顯。
  • 適合對象:擁有大量PC遊戲庫、追求極致效能和畫面、不介意較高預算和較短續航的硬核PC玩家。

4. 復古模擬掌機(Retro Emulation Handhelds)

  • 特色:這類掌機主要聚焦在懷舊遊戲體驗。它們通常搭載Linux或Android系統,內建模擬器,可以運行從紅白機、超任、Game Boy到PSP、PS1等不同時代的經典遊戲。價格通常非常親民,設計風格也多樣,有許多模仿舊時代掌機外型的產品。
  • 代表:Anbernic系列(RG35XX, RG405M等)、Miyoo Mini、Retroid Pocket系列等。
  • 優點:價格便宜,體積小巧,遊戲資源豐富(通常需玩家自行載入遊戲ROM),能重溫大量經典老遊戲。
  • 缺點:效能有限(無法運行現代3A大作),部分機種需要一定的設置知識,遊戲版權問題可能需要注意。
  • 適合對象:懷舊玩家、只想體驗經典老遊戲、預算有限的玩家。

你會發現,掌機已經不再是過去單一的樣貌了。無論你是想玩最新大作、回味童年經典,還是單純通勤打發時間,市面上總有一款掌機適合你。所以,在決定要買哪一款之前,先問問自己:我想玩什麼?我的預算多少?我的使用習慣是怎樣?這樣就能更精準地找到你的「命定掌機」!

掌機怎麼選?深入選購考量與我的建議

面對這麼多種掌機,你可能會感到眼花撩亂,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別急!作為一個也玩過不少掌機的老玩家,我個人認為,選擇一台適合自己的掌機,就像挑選一個長期的遊戲夥伴。以下是我建議你在選購時,可以從幾個面向深入思考的點:

1. 你的「核心」遊戲需求是什麼?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你買掌機是為了什麼?

  • 想玩最新的3A大作嗎?那你的選擇會偏向 Steam Deck、ROG Ally、Legion Go 這類掌上遊戲PC,它們的效能才能滿足需求。但相對的,你需要接受較高的價格和較短的續航。
  • 喜歡任天堂的獨佔遊戲?那毫無疑問,Nintendo Switch 系列就是你的不二之選。它的遊戲風格獨特,從《薩爾達傳說》到《瑪利歐賽車》,總有一款能抓住你的心。而且它的混合模式,真的非常方便。
  • 只愛懷舊老遊戲?那你可以考慮復古模擬掌機。它們價格親民,種類繁多,能讓你重溫兒時的經典。但要記得,這些設備通常需要你自己去尋找遊戲ROM。
  • 只是想輕鬆打發時間,玩玩小品遊戲?那可能Switch Lite或某些效能較低的掌上PC就足夠了,甚至手機遊戲也能滿足你的部分需求。

2. 預算考量:口袋深度決定你的選擇

掌機的價格從幾千塊到兩三萬塊都有,甚至更高。你得先設定一個預算範圍:

  • 入門級(約新台幣2,000-6,000元):主要是一些復古模擬掌機,或是二手的舊型號掌機。
  • 中階級(約新台幣8,000-12,000元):例如 Nintendo Switch Lite、Nintendo Switch 一般版、部分入門級的掌上遊戲PC。
  • 高階級(新台幣15,000元以上):Nintendo Switch OLED、Steam Deck、ROG Ally、Legion Go 等效能強大的掌上遊戲PC。

我的經驗是,買掌機不只考慮主機本身,還要預留一點預算給遊戲卡帶/數位版遊戲、記憶卡、保護殼、螢幕保護貼等配件。這些林林總總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喔!

3. 攜帶性與續航力:你是要「輕巧」還是「耐玩」?

  • 攜帶性:如果你是通勤族,每天需要把掌機放進包包裡,那體積和重量就很重要。Nintendo Switch Lite 或一些小型復古掌機在這方面表現出色。而像Legion Go這種帶有大螢幕和可拆卸手把的設備,雖然功能強大,但體積就相對大了不少。
  • 續航力:如果你經常在沒有電源的地方玩遊戲,那電池續航力會是關鍵。一般來說,運行要求不高的遊戲時,掌機的續航會比較長。但如果是一直玩3A大作,掌上遊戲PC的續航可能會讓你有點焦慮,通常2-3小時左右就得充電了。任天堂Switch在運行自家遊戲時,續航表現相對穩定。

4. 螢幕體驗:眼睛的享受很重要

  • 尺寸與解析度:大螢幕玩起來當然更過癮,細節也看得更清楚。但大螢幕通常意味著更大的機身和更高的耗電量。解析度方面,現在主流掌機多為720P或1080P,掌上PC甚至能到2K。考量到螢幕尺寸,其實720P在小螢幕上看起來也足夠清晰了。
  • 螢幕類型:LCD 和 OLED 是最常見的兩種。OLED 螢幕色彩更鮮豔,對比度更高,黑色更純粹,視覺效果當然更好(例如 Switch OLED 版)。但LCD螢幕在某些環境下可能表現更好,且成本較低。

5. 人體工學與手感:長時間遊玩的舒適度

這點非常重要,但常常被忽略!掌機是長時間拿在手裡的,如果手感不好,玩沒多久手就會痠痛。每個人的手掌大小不同,對按鍵佈局和搖桿位置的偏好也不同。

  • 試握:如果可能的話,我強烈建議你去實體店面親自試握看看,感受一下按鍵的行程、搖桿的阻尼、機身握把的弧度。
  • 重量分佈:有些掌機雖然總重不輕,但重量分佈均勻,反而握起來比較舒服。

6. 生態系統與支援:售後服務與社群

  • 遊戲商城:你習慣哪個平台的遊戲?Steam、Nintendo eShop 還是其他?這會直接影響你能玩到的遊戲種類。
  • 售後服務:萬一機器出問題了,保固和維修方不方便?大廠牌通常會比較有保障。
  • 社群活躍度:一個活躍的玩家社群能提供很多幫助,包括遊戲推薦、疑難排解、配件分享等。

我個人的建議是,在購買前,可以多看看網路上的評測影片和文章,尤其是針對你感興趣的幾款機型進行比較。如果你是第一次購買掌機,又對大作沒有執念,任天堂 Switch 絕對是一個非常穩妥的選擇,它的遊戲庫非常豐富,老少咸宜,而且混合模式也讓它的使用情境更加多元。

掌機使用常見問題解答

既然聊了這麼多掌機,相信你心裡一定還有不少疑問。接下來,我就針對一些常見的問題,為你提供更詳細的解答,希望這些資訊能幫助你更全面地了解掌機這個迷人的領域!

掌機跟智慧型手機玩遊戲有什麼差別?

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畢竟現在手機遊戲的品質越來越高,也越來越普及。但掌機與手機在遊戲體驗上的差異,其實是本質性的。

首先,最大的區別在於操作方式。掌機通常內建了符合人體工學的實體按鍵和搖桿,這些按鍵能提供精準的觸覺回饋,讓你精確控制遊戲角色或介面。例如,在玩競速遊戲時,你能夠細微地控制方向和油門;在動作遊戲中,快速的連擊和閃避也能精準到位。而手機遊戲大多依賴於觸控螢幕的虛擬按鍵,雖然也有進步,但手指會遮擋螢幕,缺乏實體按鍵的盲操作感和回饋,長時間遊玩容易疲勞,對於需要高精度和快速反應的遊戲來說,體驗相差甚遠。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手機遊戲會設計成點擊或拖曳的操作模式,因為那更適合觸控螢幕的特性。

其次,掌機提供的是一種專注的遊戲體驗。當你拿起掌機時,它唯一的目的就是讓你玩遊戲。沒有來自社群媒體的通知、沒有突然彈出的廣告、更沒有接聽電話的壓力。這種無干擾的環境,讓玩家能夠更深度地沉浸在遊戲世界中,專心享受故事情節、探索地圖或挑戰難關。手機則是一個多功能設備,遊戲只是其中一項功能,很容易被其他應用程式或通訊打斷,難以達到完全的沉浸感。

最後,是遊戲內容的深度與設計哲學。許多掌機有獨佔的遊戲大作,這些遊戲是針對掌機的硬體特性、操作方式和目標玩家群體量身打造的,通常擁有更宏大的世界觀、更複雜的劇情、更深度的玩法機制和更精美的畫面。它們往往需要支付較高的費用購買,但相對地,遊戲內容的完整性、品質和遊玩時長都有保障。手機遊戲則以免費或低價下載、內購機制為主,雖然方便入門,但許多遊戲的設計重心會放在吸引玩家不斷課金上,內容深度和長期可玩性可能不如傳統掌機遊戲。當然,這並非絕對,但整體趨勢是如此。

現在還值得買掌機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會說:「絕對值得,但要看你的需求。」隨著技術的進步,掌機已經不再是昔日那個單一的遊戲設備了,它有了更豐富的生態和更強大的能力。

如果你追求的是一種獨特的、專注的遊戲體驗,掌機仍然是最佳選擇。無論是 Nintendo Switch 帶來的混合式樂趣,讓你隨時隨地都能暢玩任天堂第一方大作,或是 Steam Deck、ROG Ally 讓你將龐大的 PC 遊戲庫隨身攜帶,甚至是一台小巧的復古掌機帶你重溫經典,掌機都能提供手機無法比擬的實體操作快感和無干擾的遊戲環境。這種「拿起即玩」的便利性,以及與遊戲內容的高度整合,是它最大的價值所在。

而且,從市場趨勢來看,掌機並沒有消亡,反而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任天堂 Switch 的巨大成功證明了市場對掌機的強烈需求,而掌上遊戲 PC 的興起,更是開闢了新的藍海,將傳統 PC 遊戲帶到了行動平台。這也意味著,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不同類型、更具創新性的掌機出現。所以,現在入手掌機,你正處於一個充滿選擇和活力的時代。

總之,如果你熱愛遊戲,渴望在通勤途中、午休片刻或是旅行中都能享受高品質的遊戲時光,並且看重操作的精準性和遊戲體驗的純粹性,那麼現在絕對是入手一台掌機的好時機。它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樂趣和便利。

Steam Deck 算是掌機嗎?它跟傳統掌機有什麼不同?

Steam Deck 絕對算得上是掌機,而且是目前掌機領域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不過,它跟我們傳統上理解的「掌機」確實有著顯著的不同,可以說它開創了掌機的一個全新分支:掌上遊戲 PC。

從廣義上說,Steam Deck 符合掌機的所有核心特徵:它體積小巧,可以手持;它內建螢幕和控制按鈕;它專為玩遊戲而設計,而且具有極高的便攜性。然而,它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內核是一台完整的個人電腦。傳統掌機通常運行的是自家客製化的作業系統(例如任天堂的系統、Sony的PSP/Vita系統),只能遊玩為該平台開發或移植的遊戲。而 Steam Deck 搭載的是基於 Linux 的 SteamOS(你可以自己灌 Windows),這意味著它可以運行龐大的 Steam 遊戲庫中的絕大多數 PC 遊戲,甚至可以安裝其他遊戲啟動器或應用程式,功能上更接近一台小型電腦。

這帶來了幾個關鍵差異:

遊戲來源與自由度

:傳統掌機的遊戲來源相對封閉,主要來自官方數位商店或實體卡帶。Steam Deck 則能讓你存取整個 PC 遊戲世界,包括你在 Steam 上已經擁有的遊戲,甚至可以玩模擬器遊戲。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遊戲自由度。

硬體規格與效能

:Steam Deck 擁有強大的 AMD 定制 APU,其圖形處理能力遠超傳統掌機,能夠運行許多 3A 級 PC 遊戲,提供接近桌機的視覺體驗。這也是傳統掌機無法企及的。

開放性與可玩性

:由於其 PC 的本質,Steam Deck 不僅僅是個遊戲機,它更像是一個便攜式多媒體中心,你可以用它瀏覽網頁、看影片、甚至進行一些輕量級的辦公任務(雖然操作起來可能沒那麼方便)。而傳統掌機的功能相對單一,更聚焦於遊戲本身。

總的來說,Steam Deck 是掌機發展到新階段的產物,它打破了家用機、掌機和 PC 之間的界限,為玩家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如果你想在掌機上體驗 PC 遊戲的魅力,Steam Deck 及同類產品絕對是值得考慮的選擇。

如何保養我的掌機,讓它壽命更長?

掌機雖然方便,但畢竟是電子產品,妥善的保養能讓它陪伴你更久。這就像照顧你的寵物一樣,需要細心呵護。以下是一些我個人的保養心得和建議:

首先是清潔與防塵。掌機的螢幕和按鍵縫隙很容易積灰塵和油污。我通常會準備幾塊超細纖維布(就是擦眼鏡的那種布),定期擦拭螢幕和機身表面,特別是手經常接觸的區域。對於按鍵縫隙,可以用棉花棒輕輕清理,但要避免用力過猛或使用濕度過高的清潔劑,那可能會損壞內部電路。定期清潔不僅能保持掌機美觀,也能避免灰塵進入內部影響散熱或按鍵失靈。

再來是保護與防摔。掌機最怕的就是摔落和刮傷。我強烈建議為你的掌機配備一個好的保護殼和螢幕保護貼。市面上有各種材質和款式的保護殼,從矽膠軟殼到硬殼,甚至有帶支架功能的。螢幕保護貼更是必不可少,它可以有效防止螢幕刮傷。我曾經因為沒有貼膜,導致螢幕上出現一道不小的劃痕,心疼了好久。另外,當你不玩掌機時,最好將它放在專用的收納包或硬殼包中,避免受到擠壓或碰撞。旅行時,更是要將掌機妥善放置在行李中,遠離重物。

第三點是電池的維護。現代掌機大多使用鋰電池,雖然沒有記憶效應,但過度充電或過度放電都會縮短電池壽命。我建議不要讓電量完全耗盡才充電,也不要長時間處於100%充電狀態。如果長時間不使用,最好將電量保持在50%左右,然後儲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此外,避免在極端高溫或低溫環境下使用或充電,高溫對電池的傷害尤其大。例如,在炎熱的夏天不要將掌機長時間曝曬在陽光下或留在車內。

最後是軟體的更新與管理。定期更新掌機的系統軟體和遊戲補丁,可以修復錯誤、提升性能和安全性。同時,也要注意遊戲的存檔管理。對於有實體卡帶的掌機,確保卡帶插拔時的輕柔;對於數位版遊戲,定期備份存檔到雲端或記憶卡,以防萬一。此外,避免隨意修改系統檔案或安裝來路不明的軟體,這可能會導致系統不穩定甚至變磚。總之,對待掌機就像對待你的好朋友一樣,細心照料,它就能給你帶來更多歡樂時光!

掌機的遊戲來源有哪些?

掌機的遊戲來源,會因為掌機的類型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這就像你買了一台PS5,你就去PS Store下載遊戲;買了Switch,就去eShop。但整體來說,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首先,也是最主流的,是官方數位商店。這是現代掌機獲取遊戲最方便、最安全的方式。比如 Nintendo Switch 玩家會透過其內建的「Nintendo eShop」下載數位版遊戲;Steam Deck 則直接整合了「Steam 平台」,讓你能夠登入自己的 Steam 帳號,下載和管理你在 Steam 上的 PC 遊戲庫。這些官方商店通常提供穩定的下載服務、遊戲更新,以及安全可靠的支付方式。它們會定期推出促銷活動,讓玩家有機會以更優惠的價格購入心儀的遊戲。

其次是實體遊戲卡帶或光碟。這是傳統掌機時代的主要遊戲載體,直到現在也依然存在。例如 Nintendo Switch 仍然支援實體遊戲卡帶,你可以在遊戲店或線上通路購買。PlayStation Vita 以前也有自己的實體遊戲卡。實體版的好處是擁有感強,可以二手買賣或收藏,也不需要額外佔用主機的儲存空間。但相對的,攜帶會比較麻煩,而且一旦丟失或損壞,遊戲就沒了。

再來是PC 遊戲平台。對於 Steam Deck、ROG Ally、Legion Go 這類掌上遊戲 PC 來說,它們的遊戲來源就與一般 PC 完全相同。除了 Steam 之外,你還可以安裝 Epic Games Store、GOG、Xbox Game Pass for PC 等平台,甚至是一些獨立遊戲開發者的官網。這讓掌上遊戲 PC 擁有比任何傳統掌機都龐大且多元的遊戲庫,幾乎所有能在 PC 上運行的遊戲,理論上都能在這些設備上運行(當然,實際體驗取決於硬體效能)。

最後,對於復古模擬掌機來說,它們的遊戲來源通常是透過「模擬器」和「遊戲 ROMs」。這些掌機本身不自帶遊戲,玩家需要自行從網路上搜尋和下載舊遊戲的 ROM 檔案,然後載入到掌機中。這種方式雖然能讓你玩到海量的經典老遊戲,但請務意,下載和分享受版權保護的遊戲 ROM 是存在法律風險的。通常建議只遊玩那些已經沒有版權爭議或你已經擁有實體遊戲的 ROM。這類掌機的社群通常會提供很多關於模擬器設置和遊戲載入的教學,對於喜歡懷舊和探索的玩家來說,是一種特別的樂趣。

總之,無論你選擇哪種掌機,都有多種管道獲取遊戲。隨著數位化的趨勢,數位商店已經成為主流,但實體版和 PC 平台的開放性也各自有其獨特的魅力。

掌機是什麼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