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摸得到嗎?深度解析與自我檢視指南

欸,妳有沒有過這種經驗?在不經意間摸到小腹,突然覺得好像有個硬硬、怪怪的東西在裡面?心頭一緊,腦袋裡立刻浮現好多問號:「這是什麼?」「會不會是腫瘤?」「我常聽人家說子宮肌瘤,這個硬塊會不會就是子宮肌瘤啊?」「子宮肌瘤摸得到嗎?」這種擔憂啊,真的會讓人坐立難安,對不對?別擔心,妳不是一個人有這樣的困惑。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子宮肌瘤到底能不能摸得到?答案其實不是非黑即白,它可複雜著呢!

子宮肌瘤摸得到嗎?先給妳一個精準答案!

子宮肌瘤,有些情況下確實是「摸得到」的,但這通常需要符合一些特定條件。 大多數的子宮肌瘤,尤其是小顆的、生長在子宮肌肉層深處(肌層內肌瘤)或是子宮腔內(黏膜下肌瘤)的,妳自己是幾乎不可能摸到的。然而,如果肌瘤長得夠大,或者它的位置比較表淺,像是突出到子宮外側(漿膜下肌瘤),甚至長了柄垂到腹腔裡(有蒂漿膜下肌瘤),那麼在某些情況下,妳在小腹特定位置是有可能觸摸到一個硬塊的。更常見的是,專業的婦產科醫師在進行骨盆腔內診時,透過觸診的方式,會比妳更容易、更準確地發現並評估子宮肌瘤的存在和大小。所以說,別自己嚇自己,但如果妳真的有疑慮,找專業醫師評估才是最準確的喔!

子宮肌瘤到底是什麼?先搞懂它,才不會亂緊張!

在我們深入探討「摸不摸得到」之前,我們得先對子宮肌瘤有個基本的認識,對不對?不然,連它到底是什麼都不清楚,只會徒增焦慮啦。

子宮肌瘤 (Uterine Fibroids),又稱子宮肌瘤或子宮平滑肌瘤,是一種非常、非常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說它常見到什麼程度呢?根據統計,大約有20%至50%的育齡女性,在30歲到50歲之間,都可能長出子宮肌瘤,有些研究甚至指出這個比例高達70%到80%呢!哇,是不是很驚人?這代表妳身邊的女性朋友,可能就有好幾位有子宮肌瘤,只是她們可能都不知道罷了。

這些肌瘤呢,其實是由子宮肌肉層的平滑肌細胞不正常增生所形成的。它們通常是良性的,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子宮肌瘤都不會變成惡性腫瘤,也就是子宮肉瘤的機率非常非常低,大約只有千分之一左右,不用太擔心喔。

子宮肌瘤的生長位置可就多元了,這也是為什麼它們會不會「摸得到」的關鍵因素之一。常見的肌瘤類型主要有這幾種:

  • 肌層內肌瘤 (Intramural Fibroids):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肌瘤就長在子宮的肌肉層裡面。它們可能會讓子宮整體變大,形狀變得不規則,但因為被肌肉包覆著,通常妳自己不容易摸到。
  • 漿膜下肌瘤 (Subserosal Fibroids): 這種肌瘤是從子宮外壁往腹腔生長。如果它長得夠大,或是位置特別靠前,就比較有可能在腹部摸到硬塊。有些漿膜下肌瘤還會長出一個「蒂」,像是蘑菇一樣,叫做「有蒂漿膜下肌瘤 (Pedunculated Subserosal Fibroids)」,這種就更容易摸到,而且有時會因為扭轉而引起劇痛。
  • 黏膜下肌瘤 (Submucosal Fibroids): 這種肌瘤是往子宮腔內生長,靠近子宮內膜。雖然它們引起的症狀(例如經血量過多、貧血)最明顯,但因為它們向內生長,所以妳自己或醫師都不容易在外部觸診到。
  • 子宮頸肌瘤 (Cervical Fibroids): 這種肌瘤長在子宮頸上,雖然不常見,但如果長得夠大,可能會壓迫到膀胱或直腸,引起頻尿或便秘。

所以妳看,肌瘤生長的位置和大小,直接影響了它會不會被「摸到」的可能性。

那麼,子宮肌瘤真的摸得到嗎?關鍵在這裡!

我們回到核心問題:「子宮肌瘤摸得到嗎?」答案是:這真的要看情況,不是絕對的喔!我們來分兩種情境討論:

自我觸摸的極限與可能性:妳自己能摸到嗎?

一般來說,女性朋友自己要在家裡靠「摸」來發現子宮肌瘤,是比較困難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子宮啊,它本身就是一個在骨盆腔深處的器官,外面還有一層脂肪、肌肉和腸道保護著。

  • 小顆肌瘤或深層肌瘤: 如果妳的肌瘤很小,例如直徑只有幾公分,或是它深深地嵌在子宮肌肉層裡面(肌層內肌瘤),那麼妳從腹部外部,幾乎是不可能摸到的。妳摸到的可能只是腹部的脂肪、肌肉,或是腸道內容物,千萬別自己嚇自己,以為摸到什麼「腫塊」就一定是肌瘤喔!
  • 巨大肌瘤或位置表淺的漿膜下肌瘤: 只有當子宮肌瘤長得非常大,比如像一個柚子、一顆哈密瓜那麼大,讓整個子宮都明顯膨脹,甚至頂到腹壁,或者它本身就是個突出到腹腔的漿膜下肌瘤,並且位置比較靠前(靠近肚臍下方),那麼妳才有可能在小腹摸到一個界限比較清楚、質地偏硬的「硬塊」。這時候,妳可能會感覺到小腹好像一直鼓鼓的,即使排便後也沒什麼改善。有些女性朋友會形容那種感覺,像是「懷孕好幾個月但沒懷孕」的感覺,就是肚子會摸到一個圓圓、硬硬的凸起。
  • 其他腹部腫塊的可能性: 喔不對,我得提醒妳,摸到腹部有硬塊,千萬不要直接認定就是子宮肌瘤!其他情況也可能造成腹部腫塊感,像是卵巢囊腫、腸道腫瘤、腹部脂肪瘤等等。所以,感覺有異狀,還是得找醫生啊!

總之,如果妳自己摸到腹部有硬塊,雖然有可能是子宮肌瘤,但自行判斷的準確性非常低,而且容易產生不必要的恐慌。所以啦,最好的做法就是:發現異常,立刻去看醫生!

專業醫師的觸診能力:她們是怎麼摸的?

相較於妳的自我摸索,專業的婦產科醫師可就有經驗多了,她們在幫妳進行骨盆腔內診時,觸診可是她們的重要技能之一喔!

  • 雙合診 (Bimanual Pelvic Exam): 這是內診的標準步驟。醫師會戴上手套,將一隻手的兩根手指輕輕伸入陰道,同時另一隻手放在妳的下腹部,然後透過這兩隻手,去觸摸和感受妳子宮的位置、大小、形狀,以及是否有異常的硬塊或腫瘤。透過這種方式,醫師可以判斷子宮是否增大、表面是否平滑、是否有結節感等等。如果肌瘤較大、數量多,或者子宮整體有變化,醫師往往就能在觸診時察覺到。
  • 直腸陰道觸診: 有時候,如果醫師懷疑肌瘤生長位置較深,或是要評估後位子宮的情況,可能會進行直腸陰道觸診,以更全面地評估骨盆腔內的狀況。

醫師透過觸診,雖然可以初步判斷是否有腫塊,但它終究是主觀的,也無法精確測量肌瘤的大小、數量和確切位置。所以,觸診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通常會需要搭配其他影像學檢查來確診。

哪些情況下,子宮肌瘤更容易「有感」?

除了「摸得到」這件事,還有哪些情況會讓妳更容易「感覺」到子宮肌瘤的存在呢?這往往是肌瘤引起的壓迫症狀,讓妳覺得身體裡「好像有什麼東西」喔!

  • 肌瘤巨大化: 當肌瘤長得越來越大,它佔據的空間也越來越多,自然會讓妳的腹部感覺膨脹,甚至能用肉眼看到小腹凸起。這時候,妳就很容易感覺到「有東西」在肚子裡。
  • 肌瘤壓迫膀胱: 如果肌瘤生長在子宮前壁,並且向前方發展,它很可能會壓迫到妳的膀胱。這會導致妳頻繁地想上廁所,甚至是夜尿,而且每次去廁所都覺得尿不乾淨,這時候妳會覺得「下腹部脹脹的、有壓力」。
  • 肌瘤壓迫直腸: 相反地,如果肌瘤長在子宮後壁,並向後方發展,它就可能壓迫到直腸,引起便秘、排便困難,甚至有裡急後重的感覺(感覺想排便但又排不出來)。這種情況也會讓妳感覺「下腹部或骨盆腔有壓迫感」。
  • 合併腹脹: 有些巨大的子宮肌瘤會導致腸道蠕動受阻,或是肌瘤本身就讓腹腔空間變小,妳就容易感到腹部脹氣、消化不良,肚子總是鼓鼓的,即使沒吃東西也一樣。
  • 懷孕期間肌瘤變化: 有些女性在懷孕後才發現子宮肌瘤,這是因為懷孕期間荷爾蒙的變化,可能讓原本存在的肌瘤迅速增長,變得更容易被察覺。而且孕期子宮本身也在長大,有時候會跟肌瘤互相影響,讓妳感覺到腹部的不適或硬塊。

除了「摸得到」,子宮肌瘤還會有哪些症狀偷偷告訴妳?

其實,子宮肌瘤的症狀可是千變萬化,有些肌瘤甚至完全沒有症狀,讓妳渾然不覺呢!但如果它發威了,通常會透過以下幾種方式「偷偷」告訴妳它的存在:

  1. 經血量過多或經期延長: 這是最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妳可能會發現月經來的時候,衛生棉或衛生棉條用量暴增,需要頻繁更換,甚至出現血塊。經期也可能拖得很長,七天、十天,甚至更久。這種情況往往是黏膜下肌瘤或較大的肌層內肌瘤引起的,因為它們會影響子宮內膜的面積和收縮能力。
  2. 嚴重經痛: 哎呀,月經來潮本來就已經夠讓人煩躁了,如果肌瘤導致妳的經痛變得異常劇烈,痛到需要吃止痛藥甚至影響日常生活,那就更要留意了。
  3. 貧血: 長期的經血過多,很容易導致身體流失大量鐵質,進而引發貧血。妳可能會感覺到疲倦、頭暈、臉色蒼白、心悸等等,這都是貧血的表現喔。
  4. 頻尿或排尿困難: 前面提過了,如果肌瘤壓迫到膀胱,妳就會頻繁想上廁所,甚至晚上也要跑好幾趟。
  5. 便秘或排便困難: 同樣的道理,如果肌瘤壓迫到直腸,妳的排便就會不順暢。
  6. 骨盆腔疼痛或壓力感: 有些肌瘤會引起骨盆腔的鈍痛、沈重感或壓迫感,尤其是在月經來潮時或運動後。
  7. 性交疼痛: 某些肌瘤的位置可能會讓妳在性行為時感到不適或疼痛。
  8. 不孕或流產: 雖然子宮肌瘤不一定會導致不孕,但某些位置的肌瘤(特別是黏膜下肌瘤)可能會影響胚胎著床,增加不孕或流產的風險。

是不是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良性肌瘤,竟然會引起這麼多症狀啊?所以啊,如果妳有以上任何一種持續性的症狀,而且已經影響到生活品質,千萬不要拖,趕快去看醫生!

如果懷疑自己有子宮肌瘤,該怎麼辦?檢查流程看這邊!

「醫生,我肚子摸到硬塊,是不是子宮肌瘤啊?」當妳帶著這樣的疑問去看婦產科時,醫師通常會怎麼幫妳檢查呢?別擔心,我把一般的檢查流程整理給妳,讓妳心裡有個底,就不會那麼害怕了。

1. 初步問診與病史詢問

醫師會先詳細詢問妳的症狀,比如月經週期、經血量、是否有經痛、貧血、頻尿、便秘,以及有沒有腹部不適感等等。同時也會詢問妳的病史,例如是否有家族史(媽媽或姊妹有子宮肌瘤)、生育史、用藥史等。這些資訊對醫師判斷非常有幫助喔!

2. 骨盆腔內診 (Pelvic Exam)

這就是前面提到的,醫師會透過手感來檢查妳的子宮和卵巢。她們會戴上手套,然後進行:

  • 外陰部檢查: 檢查外生殖器是否有異常。
  • 陰道及子宮頸檢查: 醫師會使用鴨嘴器撐開陰道,檢查陰道壁和子宮頸的狀況,有時也會在此時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
  • 雙合診: 醫師會將一隻手的兩根手指伸入陰道,另一隻手輕輕按壓妳的下腹部,透過這種方式來觸摸子宮的大小、形狀、位置,以及是否有異常的硬塊或腫瘤。如果有肌瘤,特別是較大的肌瘤,醫師通常就能在這個階段初步判斷出來。

很多人會對內診感到緊張或害羞,但請相信我,這是婦產科醫師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檢查之一。她們每天都在做,而且會盡量讓妳感到舒適。妳只要放鬆心情,深呼吸,配合醫師的指示就好囉!

3. 超音波檢查 (Ultrasound)

這絕對是診斷子宮肌瘤的「黃金標準」!超音波檢查是一種非侵入性、無輻射的檢查方式,它能提供非常清晰的子宮影像,幫助醫師確認肌瘤的存在、大小、數量和確切位置。

超音波檢查通常分為兩種:

  • 腹部超音波: 妳需要憋尿,讓膀胱充盈,這樣可以把腸道往上推,讓子宮看得更清楚。醫師會把探頭放在妳的肚皮上滑動檢查。這種方式適合檢查較大的肌瘤。
  • 陰道超音波: 這是一種更精準的檢查方式。醫師會在探頭上套上保險套並塗上潤滑劑,然後將探頭輕輕放入陰道內。因為探頭更靠近子宮,所以能提供更清晰、更高解析度的影像,對於小肌瘤或是位置較深的肌瘤,診斷效果更好。

透過超音波,醫師可以清楚看到肌瘤的類型(例如是肌層內、漿膜下還是黏膜下)、大小(通常會用公分來表示,例如2公分、5公分)、數量,以及它們對周圍器官的影響。這是最常用來確診子宮肌瘤的方式,也是追蹤肌瘤變化最常用的工具喔。

4. 更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 (MRI/CT)

在大多數情況下,超音波檢查已經足夠診斷子宮肌瘤了。但如果肌瘤的位置特殊,例如非常巨大、懷疑有惡性變化的可能性,或是需要更精確的影像來規劃手術,醫師可能會建議進行磁振造影 (MRI) 或電腦斷層 (CT) 掃描。MRI能提供非常詳細的軟組織影像,對於肌瘤的性質、惡性潛力評估以及術前規劃非常有幫助。

5. 子宮腔鏡檢查 (Hysteroscopy)

如果妳的主要症狀是經血量過多,且懷疑是黏膜下肌瘤在作祟,醫師可能會建議進行子宮腔鏡檢查。這是一種微創手術,醫師會將一根細長的、帶有鏡頭的儀器(子宮腔鏡)從陰道、子宮頸伸入子宮腔內,直接觀察子宮腔內的情況,包括黏膜下肌瘤的大小、位置,甚至可以同時進行切片檢查或直接切除小肌瘤。

我的經驗與小提醒:別自己嚇自己,但也不要掉以輕心!

身為一個常常接觸到婦科健康資訊的人,我真的想跟所有女性朋友說:妳們真的不需要過度恐慌,但也不能對自己的身體變化漠不關心!

我聽過很多姐妹淘分享她們的經驗:「欸,我一開始就是覺得肚子怪怪的,有時候會摸到硬塊,想說是不是吃太多胖了,結果去檢查才發現是子宮肌瘤。」也有人是「經血多到不行,晚上都要起來換好幾次衛生棉,才發現是肌瘤搞的鬼。」這些經驗都告訴我們,身體的任何異常訊號,都是在提醒我們該去關注它了。

所以,如果妳真的在腹部摸到了不明硬塊,或者妳有任何前面提到的子宮肌瘤相關症狀,請不要自己嚇自己,也不要上網亂查一通就對號入座。網路資訊雖然多,但畢竟不是針對妳個人情況的專業判斷。妳最應該做的,就是拿起電話,預約一位妳信任的婦產科醫師,去做個徹底的檢查。

「醫師,我摸到一個硬塊,是不是子宮肌瘤?」當妳這樣問的時候,醫師一定會很仔細地幫妳評估。記住,早期發現,即使是肌瘤,也能有更多的治療選擇,並且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症狀,讓妳的生活品質不被影響。定期做婦科健康檢查,像是子宮頸抹片,也是一個讓醫師順便幫妳做基礎內診,及早發現問題的好時機喔!不要等到症狀非常嚴重了才就醫,那時候可能肌瘤都長超大了,處理起來也會比較複雜捏。

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有哪些呢?

一旦確診子宮肌瘤,許多人最關心的就是「要不要治療?」「怎麼治療?」其實,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是多元的,會根據肌瘤的大小、位置、數量、妳的症狀、年齡、生育需求以及個人偏好來決定。

  • 觀察與追蹤: 如果肌瘤很小,沒有引起任何症狀,或者妳即將進入更年期(更年期後肌瘤通常會萎縮),醫師通常會建議定期追蹤觀察,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超音波檢查,看看肌瘤有沒有長大,有沒有出現症狀。
  • 藥物治療: 藥物主要是用來控制肌瘤引起的症狀,例如減少經血量、緩解經痛。常見的藥物包括口服避孕藥、黃體素、子宮內投藥系統(例如蜜蕊娜,一種含藥避孕器),或是促性腺激素釋放荷爾蒙類似物(GnRH-a),這種藥物可以讓子宮進入暫時性停經狀態,使肌瘤縮小,但會有類似更年期的副作用,且停藥後肌瘤可能再長大。
  • 手術治療: 當肌瘤引起嚴重症狀、藥物治療無效、肌瘤快速增大、懷疑惡性變化的可能性,或影響生育時,醫師就會建議手術。手術方式有多種:

    • 肌瘤切除術 (Myomectomy): 只切除肌瘤,保留子宮。適合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可以透過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或子宮腔鏡手術進行。
    • 子宮全切除術 (Hysterectomy): 將整個子宮切除。這是根治子宮肌瘤的最終方法,適合不再有生育需求、且肌瘤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女性。同樣可以透過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或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進行。
    • 子宮動脈栓塞術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UAE): 透過導管將栓塞物質注射到供應肌瘤血液的血管中,阻斷肌瘤的血流供應,使其萎縮。這是一種微創治療,適合不適合手術或不想手術的女性。
    • 海芙刀/高強度聚焦超音波 (HIFU): 透過高能量超音波聚焦在肌瘤上,產生高溫燒灼肌瘤,使其壞死。也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

選擇哪種治療方式,都應該和妳的婦產科醫師詳細討論,醫師會根據妳的具體情況,提供最適合的建議。

常見的子宮肌瘤相關問題Q&A

既然我們聊了這麼多關於子宮肌瘤的事情,我想大家一定還有好多疑問,對不對?我整理了一些常見的問題,希望這些詳細的解答能幫助妳更了解子宮肌瘤喔!

子宮肌瘤會癌變嗎?

這絕對是很多女性朋友最、最、最擔心的問題!「我的子宮肌瘤會不會變成癌症啊?」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妳,絕大多數的子宮肌瘤都是良性的,癌變的機率非常非常低,大約只有千分之一左右! 這種惡性變化的肌瘤,醫學上稱為「子宮肉瘤」。

雖然機率很低,但醫師在檢查時還是會特別留意一些可疑的跡象,例如肌瘤在短時間內突然快速長大,或者超音波影像顯示其內部血流異常豐富或有不規則變化。因此,定期的追蹤檢查非常重要,它可以幫助醫師及早發現任何異常情況。所以,妳真的不需要過度恐慌,但也不要掉以輕心,定期回診就對了!

子宮肌瘤會影響懷孕嗎?

這個問題啊,可就比較複雜一點了,不能一概而論。子宮肌瘤會不會影響懷孕,主要取決於肌瘤的大小、數量以及最重要的——它的生長位置。

如果是小顆的、長在子宮肌肉層內(肌層內肌瘤)或是子宮外側(漿膜下肌瘤),且沒有壓迫到子宮腔的肌瘤,通常對懷孕的影響不大,許多女性即使有肌瘤也能順利懷孕並生下健康的寶寶。

然而,如果是長在子宮腔內(黏膜下肌瘤),或是非常大的肌層內肌瘤,就可能會影響懷孕了。這些肌瘤可能會改變子宮腔的形狀,影響胚胎著床,增加不孕的風險;或者在懷孕期間,因為子宮被肌瘤影響,增加流產、早產、胎位不正,甚至影響分娩的機率。

此外,懷孕期間,由於荷爾蒙的變化,有些肌瘤可能會快速增長,引起疼痛或不適。如果妳計畫懷孕,或者已經懷孕但發現有子宮肌瘤,務必與婦產科醫師詳細討論,評估風險並制定適合的懷孕管理計畫喔!

子宮肌瘤一定要開刀嗎?

當然不是!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子宮肌瘤不一定需要開刀,很多時候是可以觀察或透過藥物治療來控制的。

醫師通常會在以下幾種情況下建議手術:

  • 症狀嚴重影響生活: 例如經血量過多導致嚴重貧血,或經痛劇烈到無法忍受,或肌瘤壓迫膀胱直腸引起嚴重的頻尿便秘。
  • 肌瘤快速增大或懷疑惡性變: 雖然機率低,但這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 肌瘤導致不孕或反覆流產: 特別是黏膜下肌瘤,切除後可能可以提高懷孕率。
  • 肌瘤巨大: 體積過大可能引起壓迫症狀或影響美觀。

如果妳的肌瘤很小,沒有任何症狀,或者妳已經接近更年期,肌瘤可能自然萎縮,那麼醫師通常會建議定期追蹤就好。手術與否,需要綜合評估,這是個非常個人化的決定,一定要跟醫師好好討論。

吃什麼可以預防或改善子宮肌瘤?

關於飲食與子宮肌瘤的關係,目前醫學界還沒有一個「吃了就一定能預防或治好肌瘤」的特效藥或食物。不過,維持均衡飲食、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整體生殖系統健康,以及預防肌瘤的生長速度或減少症狀,還是有幫助的喔!

一般會建議:

  • 多攝取蔬果、全穀類: 這些食物富含纖維,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排除體內多餘的雌激素,因為雌激素被認為與肌瘤生長有關。
  • 減少紅肉和加工食品: 有些研究發現,攝取過多紅肉可能會增加肌瘤的風險,而加工食品通常含有較多的添加物和不健康的脂肪,對身體沒有好處。
  • 限制高脂肪食物和酒精: 這些可能影響荷爾蒙平衡。
  • 補充維生素D: 有些研究指出,維生素D缺乏可能與子宮肌瘤的發生有關。可以透過曬太陽、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魚、雞蛋、強化牛奶)或補充劑來補充。
  • 維持健康體重: 肥胖會增加體內的雌激素水平,進而可能促進肌瘤生長。

請記住,這些都只是「可能幫助」的建議,並不能取代正規的醫療診斷和治療。千萬不要聽信偏方,還是要以醫師的專業建議為主喔!

更年期後子宮肌瘤會消失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子宮肌瘤在更年期後通常會萎縮,但很少會完全「消失」。

為什麼呢?因為子宮肌瘤的生長與女性荷爾蒙——特別是雌激素——息息相關。當女性進入更年期後,卵巢功能會逐漸衰退,雌激素分泌量會大幅減少。缺乏了雌激素的滋養,肌瘤的生長動力就會減弱,甚至會因為缺乏養分而逐漸萎縮、變小。

對於一些在更年期前就沒有症狀的小肌瘤,進入更年期後,它們可能變得更小,甚至不再引起任何問題。但這不代表它完全不見了,只是萎縮到幾乎無法察覺的程度。所以,如果妳的肌瘤在更年期後還有在生長,或是出現新的症狀,還是需要提高警覺,尋求醫師的評估喔!

結論:專業判斷最重要,妳的健康掌握在妳自己手上!

所以啊,子宮肌瘤摸得到嗎?答案是:有可能,但妳自己摸到的不一定準確,而且多半是肌瘤已經長得很大或位置很特殊了。更重要的是,即使妳摸到硬塊,也千萬別自己嚇自己,因為那不一定是子宮肌瘤,也可能是其他良性或惡性的情況。

對待身體的任何異常,最好的態度就是「不恐慌,但要重視」。當妳對自己的身體有疑慮時,例如妳發現月經量異常、嚴重經痛、頻尿、便秘,或者真的摸到腹部有硬塊,最正確、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尋求專業的婦產科醫師協助。醫師會透過專業的觸診,加上超音波等先進的影像工具,給妳最精確的診斷。

記住,關心自己的身體,定期做健康檢查,與妳的醫師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才是妳掌握自己健康的最佳方式。願妳我都能健康、自在地生活喔!

子宮肌瘤摸得到嗎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