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盤為什麼會變形?深度剖析汽車煞車碟盤變形的原因與預防之道
您是不是也曾經遇過這種狀況呢?開著愛車在高速公路上奔馳,或是從山路上彎彎曲曲地往下開,當您輕踩煞車,卻突然感覺到方向盤開始「抖」了起來,甚至整個車身都跟著微微晃動,煞車踏板也傳來一陣陣惱人的脈動感。我朋友小陳最近就遇到這個頭疼的問題,他一直抱怨煞車抖動得厲害,結果送去修車廠一檢查,技師告訴他:「啊,你的碟盤變形了啦!」聽到這裡,很多人心裡大概都會冒出一個大大的問號:「碟盤為什麼會變形啊?」這塊看似堅固的金屬圓盤,究竟是經歷了什麼,才會變得不再平整呢?
別擔心!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來好好為您揭開這個謎團。簡潔明瞭的說,汽車煞車碟盤之所以會變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極端且不均勻的熱應力」!當煞車碟盤在短時間內承受了巨大的熱量累積,又因為各種因素導致這些熱量無法均勻地散佈或迅速排出,就會引發碟盤材料內部的結構變化,進而造成表面不再平整,最終導致我們感受到的煞車抖動。
接下來,我們就來深度探討這個問題,從碟盤的「熱」平衡、材料特性、安裝細節,到日常駕駛習慣,一步一步地為您解析,保證讓您對碟盤變形這件事,有更全面且專業的認識喔!
Table of Contents
煞車的「熱」搏戰:熱應力是碟盤變形的元凶
我們都知道,汽車的煞車系統是將車輛的動能,透過摩擦的方式轉換成熱能,然後將這些熱能散發到空氣中,讓車子減速或停止。這整個過程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煞車碟盤在幾秒鐘內所承受的熱量和溫度變化,可是非常驚人的喔!尤其是在急煞、頻繁煞車或是下坡路段長時間使用煞車時,碟盤的溫度甚至可以飆升到好幾百度,甚至達到七八百度以上,簡直像在燒紅的鐵一樣。
為什麼會有不均勻的熱應力?
既然碟盤會發熱是正常現象,那為什麼會導致變形呢?關鍵就在於這個「熱」常常不是均勻分佈的。想像一下,一個圓形的碟盤,在高速旋轉的同時,只有特定區塊跟來令片接觸產生摩擦。當這個摩擦過程產生大量熱能時,如果熱量累積得太快,或者散熱的速度跟不上,而且在碟盤上形成了局部的高溫區域,那麼問題就來了。
這些局部高溫區域的材料會比周圍的低溫區域膨脹得更厲害。當熱源移開,或碟盤開始冷卻時,這些膨脹的區域又會嘗試收縮。但因為周圍的材料溫度不同,膨脹和收縮的程度也不同,碟盤內部就會產生巨大的「應力」。這種應力如果超出了碟盤材料的承受極限,就會導致碟盤表面發生細微的塑性變形,形成我們肉眼可能難以察覺,但足以影響煞車效果的「波浪狀」或「高低不平」的表面。
舉個例子來說,就像您在燒一塊鐵板,如果只是單獨加熱某個點,那個點會因為熱脹冷縮而隆起,冷卻後可能就不會完全恢復平整了。碟盤變形,很大的程度上就是這種熱效應累積的結果。這並不是說碟盤真的「彎」了或「扭曲」了,而是它的表面平整度被破壞了,產生了肉眼可能看不到,但足以造成煞車抖動的「厚度不均」(Disc Thickness Variation, DTV)或「徑向跳動」(Run-Out)。
熱衝擊:瞬間冷卻的殺手
除了不均勻的熱累積,還有一個非常常見且對碟盤傷害極大的情況,那就是「熱衝擊」。想像一下,您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因為前方突發狀況,您重踩煞車,將車速從100公里急降到幾乎停止,此時碟盤表面溫度可能已經高達數百度。這時候,如果您的車子不小心壓過一個積水坑,冰冷的雨水瞬間噴濺到高溫的碟盤上,那種「滋滋」的聲音,其實就是碟盤在經歷一場嚴酷的熱衝擊!
這種極速的溫差變化,會導致碟盤表面瞬間收縮,而內部還來不及散熱。這種內外溫差極大造成的應力,比正常散熱的應力要強烈得多,輕則加速碟盤表面微觀結構的改變,產生裂紋,重則直接造成碟盤的扭曲或更明顯的變形。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經驗的駕駛員在激烈操駕後,都會盡量避免讓車輛在積水處停留或直接沖水洗車,就是要避免這種瞬間的熱衝擊傷害。
我個人經驗就曾經親身經歷過,有次在快速道路上因為前方事故急煞,煞車碟盤都已經有點發紅了,結果剛好旁邊路邊有個大水窪沒看清楚就直接開過去。當下煞車雖然沒有馬上抖動,但過了一兩天之後,就開始出現輕微的抖動感,後來狀況越來越明顯,最後還是更換了碟盤才解決。這真的讓我對熱衝擊的威力印象深刻,所以現在開車都會更小心注意積水處了。
熱應力之外,還有哪些「幫兇」?
當然,碟盤變形並不是只有熱應力這一個單一原因那麼簡單。它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熱管理不當外,以下這些「幫兇」也常常在背後推波助瀾:
來令片材質轉移與積垢
這是一個非常容易被誤解的點,很多人會把煞車抖動直接歸咎於碟盤「彎了」,但有時候,問題的根源其實是來令片(煞車皮)的材質不均勻轉移或積垢在碟盤表面。當來令片在碟盤上摩擦時,會有一層薄薄的摩擦材料轉移到碟盤表面,形成一個「轉移層」。如果這個轉移層是均勻的,那麼煞車就順暢。但如果因為碟盤表面溫度過高,或者來令片材質不佳,這層轉移層就會分佈不均勻,在碟盤表面形成高低不平的「斑點」或「塊狀」積垢。
這些不均勻的積垢,在每次煞車時都會導致來令片與碟盤接觸點的壓力不均,進而產生不均勻的摩擦和熱量。這不均勻的摩擦力傳遞到輪胎,就會讓您感受到煞車抖動。這雖然不是碟盤本身結構上的「變形」,但它的表現和後果與碟盤變形極為相似,甚至會被誤診。有時候,如果碟盤沒有實際變形,只是表面有這些積垢,透過簡單的「車削」(Re-surfacing)或更換新的來令片並進行正確磨合,就能解決問題。
安裝不當的「後遺症」
您可能覺得更換碟盤很簡單,不就是拆下來裝上去嗎?事實上,碟盤的安裝可是有很多眉眉角角的!任何一點點的安裝不當,都可能成為碟盤日後變形的誘因。這些常見的「後遺症」包括:
- 輪轂(Hub)表面不潔淨: 在安裝新碟盤之前,輪轂與碟盤接觸的表面必須徹底清潔,不能有任何鐵鏽、灰塵或舊的墊片殘留。如果這個表面不平整,碟盤裝上去自然就不會完全服貼,哪怕只有零點幾毫米的間隙,在高速旋轉和高溫下,都會導致碟盤產生「跳動」(Run-Out),久而久之就會造成不均勻磨損或熱應力,進而變形。
- 螺絲扭力不均: 輪圈螺絲的鎖緊扭力非常重要,必須按照原廠規範並使用扭力扳手依對角線順序鎖緊。如果某顆螺絲過緊,或某顆過鬆,都會導致碟盤受力不均,在高速旋轉和煞車力道的作用下,碟盤會被「拉扯」變形。
- 沒有檢查徑向跳動值(Run-Out): 專業的技師在安裝新碟盤後,會使用千分表(Dial Indicator)測量碟盤的徑向跳動值。這個數值如果超出原廠規範(通常在0.05mm左右),就代表碟盤在旋轉時有輕微的晃動,即使是全新碟盤也可能有輕微的公差。如果沒有調整或更換,這個「先天性」的跳動就會在日後的使用中,加速碟盤不均勻受熱和磨損,最終導致變形。
碟盤本身的「體質」:材質與品質
就跟人一樣,碟盤也有自己的「體質」。碟盤的材質、製造工藝和品質,直接決定了它抵抗熱應力、吸收和散熱的能力。市面上的碟盤林林總總,品質也參差不齊:
- 普通鑄鐵碟盤: 大部分原廠碟盤都是鑄鐵材質,成本較低,但散熱能力和抗熱衰退性一般。如果品質不佳的鑄鐵,內部雜質較多,組織結構不夠均勻,就更容易在熱應力作用下產生變形。
- 高碳鋼碟盤(High Carbon): 這種碟盤的碳含量更高,在熱處理後能提供更好的熱穩定性、更高的抗拉強度和更優異的熱傳導效率。因此,它們在面對高溫時,變形抵抗力更強,也更不容易抖動。
- 打孔/劃線碟盤: 這些設計旨在增加散熱面積、去除煞車粉塵和水氣,理論上可以提升煞車效能和抗熱衰退性。但如果設計不良或製造工藝不佳,孔洞和劃線反而可能成為應力集中點,在極端熱應力下更容易產生裂紋,甚至變形。
- 製造工藝: 碟盤在鑄造和熱處理的過程中,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應力釋放(Stress Relieving),內部就會殘留應力。這些殘留應力在日後的使用中,遇到高溫就容易被釋放出來,導致碟盤變形。這也是為什麼一些便宜的副廠碟盤,用沒多久就出問題的原因之一。
過度磨損的「疲態」
碟盤是有使用壽命的,隨著煞車次數的增加,碟盤會逐漸變薄。每款碟盤都有一個「最低安全厚度」(Minimum Thickness)。一旦碟盤磨損到這個厚度以下,它的質量和散熱面積都會顯著減少。這時候,碟盤散熱能力會大幅下降,對熱應力的抵抗能力也會變弱,更容易在高溫下產生變形。而且,過薄的碟盤在緊急煞車時也可能產生裂紋,嚴重影響行車安全。
錯誤的駕駛習慣:你可能就是「幫兇」!
最後,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駕駛員本身的煞車習慣!再好的碟盤,如果沒有正確的使用,也難逃變形的命運:
- 頻繁且重踩煞車: 尤其在市區走走停停,或是山路下坡時頻繁重煞,會讓碟盤累積大量熱能,還來不及散熱就又被加熱,溫度直線飆升,大幅增加變形風險。
- 長時間含著煞車(Riding the Brakes): 有些駕駛習慣性地將腳放在煞車踏板上,輕微地含著煞車,即使沒有明顯減速,但來令片持續與碟盤摩擦,不斷產生微量熱能。雖然單次量少,但長時間累積下來,也會讓碟盤溫度維持在較高水平,不利於散熱,增加熱應力。
- 停車時長時間踩住煞車: 在激烈操駕後,煞車碟盤正處於高溫狀態。如果此時直接停車並長時間踩住煞車踏板,來令片會將熱量傳導到碟盤上,並且覆蓋住碟盤的一部分表面,導致這部分區域散熱不良。高溫的來令片長時間壓迫在碟盤的某個點,會讓該點的溫度降得特別慢,甚至發生熱點(Hot Spot)效應,導致該區域的組織結構變化,進而造成碟盤表面厚度不均或變形。正確的做法是,在激烈操駕後,盡量讓車輛以低速行駛一段距離,或讓車輛滑行,讓碟盤在空氣流動中自然冷卻,避免熱量集中積聚在特定位置。
如何診斷碟盤變形?
當您的愛車出現以下症狀時,碟盤變形或煞車系統出問題的可能性就很高了:
- 煞車抖動(Brake Judder): 這是最常見且最明顯的症狀。當您踩下煞車踏板時,會感覺到車身或方向盤有規律的震動。輕微時可能只在特定速度區間出現,嚴重時無論速度快慢都會抖動。
- 煞車踏板脈動感: 踩下煞車時,腳下會感覺到煞車踏板有規律的「頂腳」或「彈腳」感,就像輕微的ABS作動一樣。這是因為碟盤表面不平,活塞在推動來令片時會隨著高低起伏而產生壓力變化。
- 異音: 有時候碟盤變形也會伴隨一些摩擦的異音,尤其是在輕踩煞車時。
- 煞車力道不均: 變形的碟盤會導致來令片與碟盤接觸不良,影響煞車力道,甚至在緊急情況下可能導致煞車距離變長。
- 視覺檢查: 有經驗的技師可能會觀察到碟盤表面有藍色或紫色的「熱點」(Blue Spots/Hot Spots),這是碟盤過熱的跡象。嚴重時甚至可以看到細微的裂紋。不過,肉眼很難直接看出碟盤是否「平整」,通常需要專業工具測量。
最精準的診斷方式是使用千分表(Dial Indicator)測量碟盤的徑向跳動值(Run-Out)。 這個工具可以非常精確地測量碟盤表面與基準點之間的距離變化,從而判斷碟盤的平整度。通常,原廠規範的跳動值上限在0.05mm到0.1mm之間,超過這個範圍就表示碟盤已經變形或不平整,需要處理。
預防碟盤變形,從日常做起!
既然我們已經了解了碟盤變形的原因,那麼預防就變得簡單多了。只要在日常使用和保養上多加注意,就能大大降低碟盤變形的風險,省下不少維修費用喔!
1. 養成良好的煞車習慣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也是駕駛人能直接掌握的。
- 避免不必要的急煞: 盡量保持安全距離,預留足夠的煞車空間,用漸進式的方式輕踩煞車,而不是突然重踩。
- 適時放開煞車: 除非需要停車,否則盡量不要長時間含著煞車。尤其是在下坡路段,可以多利用檔位來輔助引擎煞車(Engine Braking),減輕碟盤的負擔。現代自排車通常有L檔、S檔或手動模式,都可以用來限制檔位,達到引擎煞車的效果。
- 避免熱衝擊: 在激烈操駕或長途下坡後,碟盤會處於高溫狀態。此時應避免將車輛直接停在積水處,或直接用水沖洗輪圈,讓碟盤有時間自然冷卻。如果非得洗車,也等碟盤完全冷卻後再進行。
- 停車時的處理: 如果剛好經歷了高強度煞車,停車後盡量不要長時間踩著煞車,可以拉手煞車或掛P檔來固定車輛,讓碟盤與來令片之間保持空隙,以便於散熱均勻。
2. 定期檢查與妥善保養
煞車系統是消耗品,定期檢查和保養是確保其正常運作的關鍵。
- 檢查來令片磨損程度: 來令片是直接與碟盤接觸的部件,它的磨損程度會影響煞車效能和碟盤的負荷。當來令片過薄時,建議及時更換。
- 檢查碟盤厚度及表面狀況: 定期請技師測量碟盤厚度,確保仍在安全範圍內。同時也要觀察碟盤表面是否有異常的刮痕、溝槽或熱點。
- 清潔與潤滑卡鉗: 煞車卡鉗的活塞和導銷如果卡滯,會導致來令片無法完全回位,持續與碟盤摩擦,造成不必要的熱量累積和不均勻磨損。定期清潔和潤滑這些部件,確保卡鉗運作順暢非常重要。
- 確保輪圈螺絲扭力正確: 在每次拆裝輪胎後(例如換胎、輪胎調位),都應該使用扭力扳手按照原廠規範的扭力值,以對角線方式鎖緊輪圈螺絲。這是確保碟盤正確安裝、避免受力不均的關鍵。
- 新碟盤/來令片的磨合期(Bed-in Process): 無論是更換新碟盤還是新的來令片,都必須進行一段「磨合期」(或稱「熱磨合」)。這個過程是讓來令片的摩擦材料均勻地轉移到碟盤表面,形成穩定的摩擦層,同時也讓碟盤和來令片在一定的溫度下達到最佳匹配。通常需要按照廠家或技師的建議,進行數次從中速到低速的漸進式煞車,每次煞車後留足夠的冷卻時間,避免急煞或完全停車。正確的磨合能大大減少初期抖動的風險。
3. 選擇高品質的煞車零件
「一分錢一分貨」這句話在煞車零件上尤為適用。雖然高品質的碟盤和來令片價格可能較高,但它們在材質、製造工藝和耐用度上都有更好的表現,長期來看反而更划算,也更安全。
- 選擇知名品牌: 無論是原廠(OE)品質的零件,或是聲譽良好的改裝品牌,通常都能提供較好的品質保證。
- 考慮材質特性: 如果您的駕駛習慣較為激烈,或是常跑山路,可以考慮選用高碳鋼碟盤,它們在抗熱衰退和防止變形方面表現更出色。
- 搭配合適的來令片: 不同的來令片有不同的工作溫度範圍和摩擦特性。選擇與您的駕駛習慣和碟盤相匹配的來令片,能確保煞車系統的整體協調性。例如,如果您經常高速行駛或激烈操駕,卻使用了普通街道型的來令片,就可能導致來令片過熱,進而影響碟盤。
常見相關問題與解答
Q1: 碟盤變形會影響行車安全嗎?
A1: 會的,而且影響非常大!碟盤變形絕對不是小事,它直接關係到您的行車安全。首先,變形的碟盤會導致煞車力道不均,您會感覺到煞車踏板的脈動以及車身的抖動。這不僅影響駕駛的舒適性,更重要的是,在緊急情況下,這種抖動會分散駕駛人的注意力,並可能導致煞車距離變長,甚至出現煞車失靈的風險。
想像一下,當您需要緊急煞車來避免碰撞時,如果煞車系統不能提供穩定而可靠的制動力,而是伴隨著劇烈的抖動,這會嚴重影響您對車輛的操控感,甚至可能導致車輛偏離預定路線。此外,長期使用變形的碟盤,還會加速來令片、輪轂軸承、甚至懸吊系統的磨損,最終導致更大的維修費用。因此,一旦發現碟盤有變形的跡象,絕對不能輕忽,務必儘快到專業維修廠檢查處理。
Q2: 碟盤變形了可以修復嗎?還是只能更換?
A2: 這要視碟盤變形的程度和類型而定。對於輕微的碟盤變形,或者更常見的,碟盤表面因為來令片材質不均勻轉移而造成的「厚度不均」(DTV)問題,是可以使用「車削」(On-Car Brake Lathe / Re-surfacing)的方式來修復的。這種方式是將碟盤裝在車上,使用專用工具將碟盤表面不平整的部分磨掉一小層,使其恢復平整,這樣可以確保碟盤與輪轂同心,避免拆卸重裝可能帶來的額外誤差。
然而,碟盤車削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1. 變形程度輕微: 如果碟盤已經嚴重扭曲或表面有深溝、裂紋,車削效果會很差,甚至無法修復。
2. 厚度仍在安全範圍內: 每個碟盤都有一個最低安全厚度(Minimum Thickness),如果車削後碟盤厚度會低於這個標準,那麼基於安全考量,就絕對不能車削,只能更換新品。
對於那些已經嚴重變形、有裂紋,或者在車削後厚度會低於安全標準的碟盤,則強烈建議直接更換全新的碟盤。畢竟煞車系統是性命攸關的部件,不要為了省小錢而讓自己置於危險之中。我個人的建議是,如果條件允許,且碟盤已經使用一段時間,還是直接更換新的碟盤和來令片,並進行完整的磨合,這樣是確保煞車效能和安全的最佳方式。
Q3: 為什麼新換的碟盤沒多久又變形了?
A3: 如果新換的碟盤在短時間內又出現變形,這通常不是碟盤本身的品質問題(除非是極端劣質品),而是其他因素在作怪。最常見的幾個原因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
- 安裝不當: 這是我看到新碟盤變形最主要的原因!技師在安裝新碟盤時,如果沒有徹底清潔輪轂表面,導致碟盤沒有完全服貼;或是輪圈螺絲沒有按照對角線順序、以正確的扭力鎖緊;再者,安裝後沒有使用千分表測量碟盤的徑向跳動值,確認其平整度。任何這些安裝上的疏忽,都會導致新碟盤一開始就處於受力不均的狀態,在後續的駕駛中加速其變形。
- 來令片材質轉移問題: 有些新碟盤並非真的「變形」,而是新來令片與碟盤磨合不均勻,導致來令片材質不均勻轉移到碟盤表面,形成厚度不均的假象。這也包含了沒有進行足夠的「磨合」(Bed-in)程序。
- 駕駛習慣不改: 如果您的駕駛習慣本身就是導致碟盤過熱變形的主因(例如頻繁急煞、長時間含煞車、或是激烈操駕後直接停車不散熱),那麼即使換了新碟盤,同樣的駕駛習慣也會讓它再次面臨嚴峻的熱應力考驗,短時間內再次變形也就不足為奇了。
- 相關部件問題: 煞車卡鉗的活塞或導銷卡滯,導致來令片持續與碟盤摩擦,也會造成過熱和不均勻磨損,進而影響新碟盤的壽命。
所以,如果您的新碟盤很快就變形,建議您回去原廠或可靠的修車廠,請技師仔細檢查安裝過程、輪轂狀況以及您的煞車系統其他部件,並重新審視您的駕駛習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Q4: 通風碟和實心碟哪個比較不容易變形?
A4: 在一般情況下,通風碟(Vented Disc)相比實心碟(Solid Disc)來說,會更不容易變形。這主要得益於它們在散熱設計上的根本差異。
- 通風碟: 顧名思義,通風碟在兩個摩擦面之間設計有許多散熱通道或葉片。當碟盤旋轉時,這些通道會像風扇一樣將空氣吸入,帶走碟盤內部累積的熱量,然後從周圍排出。這種設計大大增加了碟盤的散熱面積和散熱效率。由於熱量能更有效地被帶走,通風碟在承受高強度煞車時,其整體溫度能保持在較低的水平,同時也能更均勻地散熱,因此抵抗熱應力變形的能力更強。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汽車前輪(承受主要煞車力道)都採用通風碟的原因。
- 實心碟: 實心碟沒有內部散熱通道,只有碟盤表面通過空氣流動來散熱。它的散熱效率遠不如通風碟,在連續煞車或重度煞車時,熱量容易累積,導致溫度急劇升高。高溫累積就更容易引發不均勻的熱應力,從而增加變形的風險。實心碟通常只會用在煞車負荷較小的後輪,或是一些小型輕量化車輛上。
總體來說,從抵抗變形的角度來看,通風碟的優勢是壓倒性的。當然,無論是哪種碟盤,其材質品質和製造工藝,以及駕駛習慣,都會共同影響它是否會變形。
Q5: 煞車抖動一定是碟盤變形嗎?
A5: 不一定!雖然煞車抖動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碟盤變形或其表面不平整,但還有其他幾個原因也可能導致煞車時的抖動感。以下列舉一些常見的非碟盤變形原因,它們也可能讓您誤以為是碟盤出問題:
- 輪胎平衡問題: 如果輪胎的動平衡失衡,車輛在行駛到特定速度時就會產生抖動,尤其是在踩煞車時可能會更明顯,因為煞車力道會將抖動感放大。
- 輪圈變形或不圓: 輪圈如果因為撞擊而變形,即使輪胎平衡良好,也會導致車輛行駛時的抖動,煞車時也會加劇。
- 來令片問題: 如前面提到的,來令片材質不均勻轉移或積垢在碟盤表面,會導致煞車抖動。此外,如果來令片本身磨損不均,或是材質品質不佳,也可能造成煞車時的震動。
- 卡鉗活塞或導銷卡滯: 煞車卡鉗的活塞如果無法順暢伸縮,或是導銷生鏽卡滯,會導致來令片無法完全釋放或均勻接觸碟盤,進而產生不均勻的摩擦和抖動。
- 懸吊或轉向系統部件鬆動: 某些懸吊部件(如和尚頭、連桿襯套)或轉向系統部件(如方向機拉桿)如果出現鬆動或磨損,在煞車時,這些鬆動的部件會因為受力而晃動,將這種晃動感傳遞到方向盤和車身,讓您誤以為是煞車碟盤的問題。
- 輪轂軸承問題: 磨損或損壞的輪轂軸承在行駛時可能產生異音和震動,尤其在轉彎或煞車時可能更明顯。
因此,當您的車輛出現煞車抖動時,不要急著斷定一定是碟盤變形。尋求專業技師的幫助,進行全面的檢查,才能找出真正的問題根源並對症下藥。通常技師會先檢查碟盤的徑向跳動值,然後再排除其他可能性,這樣才能確保問題徹底解決喔!
總而言之,煞車碟盤變形雖然惱人,但它並非不可避免。透過對其背後原理的了解,並在日常駕駛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加上定期的專業檢查和維護,選擇高品質的零件,就能大大降低碟盤變形的風險,讓您的愛車煞車系統始終保持最佳狀態,確保每一次旅途的安全與順暢。安全駕駛,從「腳」下開始,掌握好煞車的奧秘,您就能成為更稱職的駕駛人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