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用小客車可以入帳嗎?營利事業、個人工作室這樣報稅才聰明!

欸,你是不是也跟小陳一樣,最近在考慮買一台車,心裡想著:「這台車如果能當公司資產,或是把我平常開車的油錢、保養費拿來抵稅,那該有多好啊!」這種想法,我相信很多老闆、自營業者,甚至是剛起步的個人工作室、SOHO族,心裡都曾閃過吧?

別急,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但答案也不是「絕對不行」喔!自用小客車究竟能不能入帳,甚至把相關費用拿來節稅,答案是:可以,但條件跟眉角真的很多,而且得看你是什麼樣的身份(營利事業還是個人工作室)! 稅務機關可不是吃素的,他們對於營業費用與私人支出的界線,可是抓得很緊很清楚的。

釐清「自用」與「營業用」的界線:這超級重要啦!

首先,我們得先搞清楚一件事:稅務機關對於車輛的「自用」跟「營業用」認定,跟我們平常說的可能有點落差。他們最主要看的是,這輛車是不是「直接且必要」用於你的營業活動。如果你的車只是偶爾載客戶、送貨,大部分時間是假日帶家人出去玩,那想全額入帳,嘿嘿,恐怕會被稅務員大大地打上一個問號。

我的經驗是,很多老闆會覺得,我的車是拿來跑業務、拜訪客戶的啊,當然是營業用!但稅務機關會問你:有沒有足夠的憑證證明?有沒有確實的里程紀錄?你的營業項目跟這台車的關聯性有多高? 這些都是他們判斷的依據。如果你的公司經營項目跟運輸、租賃完全無關,卻買了一堆豪華進口車來「業務用」,這就很可疑囉。

稅務機關怎麼看?憑證與實質認定是關鍵

說白了,稅務機關在查核時,看的並不是你的車有沒有掛公司名字,而是這輛車是不是真的用於「賺錢」的營業行為。就算你的車牌是公司名下,如果你的公司只是一間一人公司,平常也沒什麼業務往來,卻申報了高額的車輛費用,這絕對會成為他們查核的重點。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把自用小客車變成可以入帳的「營業用」車輛,最核心的理念就是:所有的支出都要有憑有據,而且跟你的業務活動有「直接關聯性」! 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執行起來可得非常小心呢。

營利事業篇:公司、行號的報稅眉角

對於公司、行號(營利事業)來說,將車輛入帳並將相關費用列為營業支出,是相對常見的做法。但即便如此,也還是有許多細節需要注意,尤其是那條讓許多老闆頭痛的「營業稅不能扣抵」規定!

哪些費用可以抵稅?(所得稅部分)

如果你的公司購買了一輛自用小客車,而且這輛車確實用於營業,那麼以下的費用通常是可以列報為營業費用的:

  • 折舊費用: 這是最主要的一塊。車輛屬於固定資產,必須按照一定的年限提列折舊。依據台灣的《所得稅法》,小客車的耐用年數一般為五年,每年可以提列當年度的折舊。但要特別注意,有所謂的「折舊上限」喔!目前規定新購入的小客車,成本超過新台幣250萬元的部分,是不能提列折舊的,也就是說,你買了一台300萬的豪華車,報稅時只能認列250萬的成本來計算折舊。
  • 燃料費: 包含汽油、柴油等。每次加油務必索取公司抬頭的發票或收據。
  • 保險費: 只要是車輛的保險,例如強制險、任意險、車體險等,都可以列報。
  • 維修保養費: 換機油、輪胎、零件更換、定期保養等費用。一樣要記得拿發票喔!
  • 過路費、停車費: ETC通行費、停車場費用等。過路費可以上ETC網站申請歸戶,會自動開立電子發票;停車費則要記得索取收據或發票。
  • 牌照稅與燃料使用費: 這些都是年度性的規費,也可以列為費用。

折舊的限制與「奢侈稅」:豪華車的報稅陷阱

前面提到的「250萬折舊上限」就是一個大陷阱,很多人以為公司買車就可以把所有費用都拿來抵稅,這是不對的!這個限制主要是針對「乘人小客車」,也就是你平常乘坐的五人座、七人座小轎車。如果你是買貨車或客貨兩用車(有載貨空間的),這個250萬的限制就可能不適用了,因為它們通常被認定為是生產用途的資產。

這項規定其實是財政部為了避免公司行號浮濫購買高價車輛來節稅而設計的,所以你買越貴的車,能節的稅相對效益就越低,這就是所謂的「反避稅」概念啦。

營業稅進項憑證:哪些可以扣抵?哪些不行?

這部分就更複雜了,也是許多人最容易搞混的地方!《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規定,非供本業及附屬業務用之載客用汽車,其進項稅額不得扣抵銷項稅額。 簡白來說,如果你買的是「小客車」(主要是載人用的),即使是為了公司業務使用,這輛車的「進項營業稅」是不能拿來抵你的「銷項營業稅」的!

  • 車輛的購買成本: 你買車時支付的營業稅,不能扣抵!
  • 車輛的維修保養費、油錢、保險費等: 這些相關費用所含的營業稅,通通不能扣抵!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老闆明明車子是營業用,卻發現每期營業稅還是繳很多的原因。所以啦,別以為拿了發票有統一編號就能抵營業稅,這在小客車費用上是個特例喔!

那什麼情況可以扣抵呢?如果你買的是「貨車」、「營業用客運車」、「計程車」等,或是你的公司是經營汽車租賃業、汽車運輸業,這時候相關的進項營業稅就可以扣抵了。因為這些車輛是你的「生財工具」,符合《營業稅法》的規定。

如何正確入帳與申報?(公司行號版)

既然要入帳,那會計處理就不能馬虎。以下是一個簡單的步驟清單:

  1. 購車憑證:
    • 取得購車發票,發票上務必打上公司的統一編號。
    • 確認發票上載明車輛廠牌、型號、車身號碼等資訊。
  2. 固定資產入帳:
    • 在公司的會計帳上,將車輛列為「固定資產—運輸設備」。
    • 根據《所得稅法》規定,計算每年的折舊金額並列入費用。要記得,折舊上限是250萬喔!
  3. 費用憑證管理:
    • 所有車輛相關費用(油錢、維修、保養、保險、停車費、過路費等)都要取得公司抬頭的統一發票或收據。
    • 建議建立一個專門的檔案夾,清楚分類並保存所有憑證。這點超級重要,因為查帳時,憑證是稅務機關唯一認定的依據。
  4. 會計帳務處理:
    • 將這些費用依性質分別列入「油料費」、「修繕費」、「保險費」、「過路費」、「停車費」等會計科目。
    • 雖然營業稅不能扣抵,但這些費用本身(不含營業稅部分)仍然可以列入公司的營利事業所得稅計算,以降低應稅所得。
  5. 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
    • 在每年的營所稅申報時,將這些合理的車輛費用列入「營業費用」項下。
    • 提供詳細的憑證與帳務紀錄以備查核。

記住,所有入帳的費用,都要能證明其「業務用途」的合理性,否則稅務機關可是會剔除補稅的!

個人工作室/執行業務者篇:SOHO族、醫師、會計師這樣做!

相較於營利事業,個人工作室(俗稱SOHO族)、執行業務者(例如:律師、會計師、醫師、補習班老師、設計師等)在車輛費用列報上,規定會更為嚴格,也更注重「實質」認定。這主要是因為個人工作室沒有法人格,你的所得直接歸屬個人,稅務上會將這些費用視為「執行業務所得」的減除項目。

與營利事業的差異:所得稅法規定

執行業務者和公司最大的不同是,你沒有「營業稅」的問題(因為你可能沒有開發票的義務,或者說你的營業額未達開立發票門檻,所以沒有進項稅額可扣抵的問題)。但所得稅的認列上,還是有很大的學問。

對於執行業務者來說,費用扣除方式有兩種:

  • 標準費用: 這是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國稅局直接給你一個固定比例的費用可以扣除,你不用提供任何憑證。例如,律師業的標準費用率是30%,也就是說,你的收入扣掉30%就是你的應稅所得。這種方式雖然省事,但如果你的實際費用遠超過標準費用,那就不划算了。
  • 列舉費用: 如果你選擇列舉費用,那麼你就必須把所有跟業務相關的支出,包含車輛費用,一筆一筆地提供憑證證明。這種方式比較麻煩,但如果你的實際費用較高,就可以有效地降低你的應稅所得。

一般來說,除非你的實際費用非常高,否則許多個人工作室會選擇標準費用。但如果你真的想把車輛費用拿來抵稅,那就得選擇「列舉費用」了。

實際可報支的費用項目 (執行業務者版)

如果你選擇列舉費用,那麼以下這些車輛相關費用,在符合業務使用原則下,是有機會被認列的:

  • 折舊費用: 同樣地,你的車輛可以提列折舊。但重點是,這台車必須是「專供」你執行業務使用的。如果你的車是家庭共用,那就必須按比例分攤。而且,同樣適用250萬的折舊上限!
  • 燃料費: 必須是為了業務往來、拜訪客戶、採買業務用品等產生的油錢。務必保存好加油發票或收據,並註明「業務用途」。
  • 保險費: 也是限於業務使用比例。
  • 維修保養費: 同上,需要與業務使用相關,並保留憑證。
  • 過路費、停車費: 如果是為了業務出差、洽公而產生的,可以列報。

重點提醒:必須與業務直接相關,且能證明比例

對於執行業務者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證明「業務相關性」和「業務使用比例」。

  • 實質業務用途: 稅務機關會非常仔細地審核你的業務性質。例如,一個SOHO設計師,平常都在家工作,卻申報了大量的油錢和過路費,這就很難說服稅務員。但如果你是經常需要外出拜訪客戶、勘查場地的攝影師或建築師,那業務相關性就比較高。
  • 私人使用與業務使用的劃分: 這是最難的。如果你只有一台車,假日還要載家人出遊,平日又拿來跑業務,那就得想辦法區分私人使用和業務使用的比例。有些執行業務者會用行車記錄器、Google地圖記錄里程,或是製作詳細的行車日誌,註明每次出行的目的、起訖點、里程數等,來佐證業務使用比例。這雖然麻煩,但在查核時卻是非常有力的證據!
  • 憑證的完整性: 跟公司一樣,所有費用都必須取得憑證。對執行業務者來說,這些憑證通常是打上你個人姓名或統一編號的發票、收據。

我的專業建議是,如果你是執行業務者,並且車輛同時用於私人和業務,那麼就得非常嚴謹地記錄每一筆費用和每一次行車的用途,否則一旦被查核,很容易就被剔除補稅,甚至還會被罰款喔!這點絕對不能輕忽。

常見誤區與注意事項:別踩雷了!

無論你是公司行號還是個人工作室,在處理車輛費用入帳時,都有一些共通的誤區和注意事項,我這邊特別提醒大家,可別踩到雷了!

發票保存的重要性:你的免死金牌!

這點我一定要強調再強調!所有跟車子相關的支出,不管金額大小,都要拿「公司抬頭」或「你個人統一編號」的發票或收據。 如果你拿了別人的發票,或者沒有憑證,那這筆費用在稅務機關眼裡,就是不存在的。憑證就是你的「免死金牌」,沒有它,什麼都白搭!

私用比例的認定與舉證:誠實為上策

很多老闆或SOHO族會想,反正國稅局也沒辦法每台車都查,就全部報上去吧!這種僥倖心理是非常危險的。稅務機關的查核是抽絲剝繭的,他們會根據你的營業額、行業特性、公司的其他費用結構,來判斷你的車輛費用是否合理。

如果你的公司只有你一個員工,營業額也不高,卻報了兩台豪華車的鉅額費用,這合理嗎?答案當然是不合理。所以,誠實申報,並能提供合理的業務使用比例證明,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我曾經看過有案例,稅務員會根據你的住家地址、公司地址,甚至Google地圖的街景來判斷車輛的「日常」使用狀況,如果你的車常常停在住家,很少出現在公司附近,這就可能引起懷疑。

稅務查核時的重點:準備好你的故事

萬一不幸被查核了,稅務員會問些什麼呢?他們通常會要求你提供以下資料:

  • 車輛的行照、牌照登記書。
  • 車輛的購買合約、付款證明。
  • 所有車輛相關費用的發票、收據明細。
  • 車輛使用證明:例如行車日誌、客戶拜訪紀錄、送貨單、出差證明等,任何能證明車輛用於業務的佐證資料。

如果你能清楚說明每筆費用的用途,並且所有的憑證都能對應得上,那麼被剔除補稅的風險就會大幅降低。換句話說,你必須能為你的每一筆支出,講出一個「業務相關」的合理故事。

不要想著「做假帳」喔!後果很嚴重

「我把朋友的油錢發票拿來報帳可以嗎?」、「我找認識的保養廠開多一點發票可以嗎?」這些都是絕對禁止的行為!做假帳、虛報費用,在稅法上是屬於非常嚴重的行為,一旦被查獲,除了補稅之外,還會面臨高額的罰款,甚至涉及刑事責任!所以,寧可少報一點,也絕對不要碰觸法律的紅線。

我的經驗談與專業建議:找專業的就對了!

看完了這麼多眉角,是不是覺得頭有點暈啊?我能理解,畢竟稅法規定真的很細,而且每年都可能有新的解釋函令或修法。我的經驗是,很多老闆在創業初期,為了省錢會自己處理會計和稅務,但往往在車輛費用這種模糊地帶栽了跟頭。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真的打算把自用小客車入帳,並且希望合理節稅,那麼請務必諮詢專業的會計師或記帳士! 他們會根據你的公司類型、營業模式、車輛使用狀況,給你最精確的建議。

  • 專業人士可以幫助你判斷你的車輛是否符合「營業用」的認定。
  • 他們會告訴你哪些費用可以抵稅,哪些不能,避免你踩雷。
  • 他們會協助你建立一套完整的憑證管理系統,讓你在查核時不慌不亂。
  • 他們更熟悉最新的稅法規定和解釋函令,可以給你最即時的資訊。

節稅是一門學問,它不是讓你去偷稅漏稅,而是讓你合法地利用稅法規定,減少你的稅負。專業的事,就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這樣你才能更專注於你的事業發展,而不是整天為了報稅問題而煩惱,對吧!

常見問題與解答

Q1: 我的車是租賃的,費用可以抵稅嗎?

A: 哇,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而且通常來說,租賃車的節稅效果會比直接購買更具彈性,但一樣有其限制喔!

如果你是營利事業(公司或行號),並且採用的是「營業租賃」方式租車,那麼每個月支付的租金,通常可以直接列為公司的「租賃費用」,這部分是可以全額列報為所得稅的費用的。而且,相較於直接購買車輛的250萬折舊上限,營業租賃並沒有這個限制,這對想開豪華車的公司來說,會是比較好的節稅方式。但請注意,如果租賃合約中約定租賃期間屆滿時,車輛所有權會移轉給你,那它就會被視為「融資租賃」,處理方式就會比較接近購買車輛,一樣會適用折舊上限的規定。

至於營業稅部分,如果你是一般公司行號租賃小客車,一樣適用前面提到的「非供本業及附屬業務用之載客用汽車,其進項稅額不得扣抵銷項稅額」規定。也就是說,你每月支付租金中所含的營業稅,通常是不能扣抵銷項稅額的。但如果你的公司是經營汽車租賃、汽車運輸等行業,那就可以扣抵。

如果你是個人工作室或執行業務者,租賃費用一樣可以列報為你的執行業務費用,但同樣要符合「與業務直接相關」的原則,並且需要有憑證(租賃公司開立的發票或收據)。實際可扣抵的比例,也會依照你業務使用的比例來認列。

所以,租賃車輛在所得稅上可能更有彈性,但在營業稅上,對於非運輸本業的公司而言,限制依然存在。

Q2: 買電動車有沒有特別的節稅優惠?

A: 喔,電動車近年來真的很夯,政府為了推動環保,確實有給予一些稅務上的優惠,不過這些優惠主要集中在購車階段的規費減免,而不是在後續的費用入帳上。

  • 貨物稅減免: 目前台灣有針對電動車提供貨物稅減免的優惠。通常在一定金額內(例如目前規定國產電動車可減免貨物稅上限為14萬元,進口電動車為28萬元),可以享有貨物稅減免。這直接降低了購車成本,但這不是「入帳」的費用抵稅。
  • 牌照稅與燃料使用費: 電動車目前享有牌照稅和燃料使用費的免徵優惠。這代表你每年可以省下這兩筆費用,因此也就不會有這兩筆費用可以「入帳」去抵稅的問題,因為根本沒繳啊!這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節省支出」。

然而,就如同傳統燃油車,如果你將電動車作為營利事業或執行業務使用,其相關的折舊費用、充電費(取代燃料費)、維修保養費、保險費等,仍然可以依循前面提到的原則入帳並列為費用。至於電動車的購車成本所含的營業稅,對於非運輸本業的小客車來說,一樣是不能扣抵的喔!所以,買電動車主要的稅務優惠體現在購車時的貨物稅減免和每年的規費免徵,而不是在營所稅或個人綜合所得稅的費用列報上。

Q3: 如果車子是登記在個人名下,公司可以用嗎?

A: 欸,這也是很多中小企業主會遇到的情況,車子明明是自己在開公司業務,但車主卻是個人。這種情況下,要將相關費用列報為公司或個人工作室的費用,確實有比較高的難度。

對於營利事業(公司或行號):
理論上,公司的費用應該由公司支付,憑證也應該是公司抬頭。如果車子登記在個人名下,要將其費用列為公司費用,最常見的做法是公司與個人之間簽訂一份「租賃契約」。也就是說,公司向你「租用」你的個人車輛,並支付你租金。這樣公司就可以將支付的租金列為租賃費用。但這種方式有幾點要注意:

  1. 租賃契約必須真實存在: 不能是假的。
  2. 租金合理性: 租金不能過高,要符合市場行情。
  3. 個人所得稅問題: 你個人收到這筆租金,是屬於你的「租賃所得」,你需要依法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
  4. 費用分攤問題: 即使簽了租賃契約,車輛本身的油錢、保養費等,公司如果支付了,也必須能證明這些費用是「因業務使用而發生」的。稅務機關會很關心車輛的實際使用情形,特別是公私使用比例。

對於個人工作室或執行業務者:
由於個人工作室本身就沒有法人格,你的所得和費用都是歸屬於你個人。如果車子登記在你個人名下,要將車輛相關費用列為執行業務費用,就更需要強調其「業務相關性」和「業務使用比例」。

  • 業務使用證明: 你必須證明這輛車確實用於執行業務,例如出差、拜訪客戶、載運工具等。詳細的行車日誌、客戶拜訪紀錄,或是行程證明,都將是重要的佐證資料。
  • 公私比例分攤: 這輛車很可能同時用於私人和業務,所以費用絕對不能全額列報。你必須根據實際的業務使用比例(例如,根據里程數或使用時間),合理分攤費用,並僅列報業務部分的支出。
  • 憑證保存: 所有的費用憑證(加油、保養等)都必須保存,且能證明其業務用途。

總之,車子登記在個人名下要列報公司費用,相較於公司直接購車,查核風險會更高。建議務必諮詢會計師,評估簽訂租賃契約的可行性,並準備好所有證明文件。

Q4: 業務主管的配車可以全額抵稅嗎?

A: 業務主管的配車是否能全額抵稅,這又回到了「營業用」與「自用」的界線判斷,以及前面提到的「小客車營業稅不能扣抵」的規定。原則上,如果這台配車確實是「專供」業務主管執行公司業務使用,例如頻繁拜訪客戶、巡迴業務點、出差等,且有合理的業務目的,那麼相關的所得稅費用(折舊、油錢、保養等)是可以列報的。

但要注意的是:

  • 折舊上限: 即使是業務主管的配車,如果它是小客車,一樣要受新台幣250萬元折舊上限的限制。
  • 營業稅不能扣抵: 最重要的,這台業務主管的配車,即使是公司所有且專供業務使用,它的購車成本和相關費用(油錢、保養、保險等)所含的「營業稅」,仍然不能扣抵公司的銷項營業稅!這是許多企業容易誤解的地方。
  • 私用比例風險: 稅務機關會特別審視這台配車是否真的完全用於業務。如果業務主管將車輛用於私人通勤、假日家庭出遊等非業務目的,那麼這部分的費用就可能被剔除。有些公司會要求業務主管簽署「車輛使用承諾書」或建立「行車日誌」來證明其業務用途。
  • 員工福利所得: 如果公司提供給業務主管的配車,被稅務機關認定有「私用」的成分,那麼這部分私用價值可能會被視為業務主管的「薪資所得」,需要計入個人的綜合所得稅。這就是所謂的「員工福利所得」或「變相薪資」。

所以,即使是業務主管的配車,也不能直接認為就能「全額抵稅」。在所得稅部分可以合理列報,但營業稅部分通常無法扣抵,且私人使用風險仍需留意。

Q5: 汽機車燃料使用費和牌照稅可以抵稅嗎?

A: 汽機車燃料使用費和牌照稅,這兩筆都是政府徵收的規費,在所得稅部分是可以列報為費用的,但營業稅部分則不行。

對於營利事業(公司或行號):
公司支付的汽機車燃料使用費和牌照稅,只要是公司營業所需車輛產生的,都可以在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時,列為公司的「稅捐費用」或「其他費用」來抵減所得。但請記住,這兩筆費用沒有營業稅,所以也就不存在「營業稅進項扣抵」的問題。稅務機關會看你的車輛數量、種類和行業別來判斷費用的合理性。

對於個人工作室或執行業務者:
如果你選擇「列舉費用」申報執行業務所得,那麼汽機車燃料使用費和牌照稅也可以列報為執行業務費用。同樣地,這需要根據車輛的「業務使用比例」來分攤。例如,如果你的車輛經證明有70%用於業務,那麼燃料使用費和牌照稅的70%就可以列報為費用。當然,你必須保存相關的繳費證明。

總結來說,燃料使用費和牌照稅在所得稅上都是可抵減的費用,但前提是車輛必須與營業活動相關,並依據實際使用比例或合理性原則進行申報。

自用小客車可以入帳嗎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