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廢棄物有哪些:掌握您日常垃圾的分類與處理,共創永續環境

什麼是「一般廢棄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產生各式各樣的垃圾。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廢棄物,其實根據其性質、來源和處理方式,被精細地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其中,「一般廢棄物」是最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種。那麼,究竟「一般廢棄物」有哪些呢?這篇文章將帶您深入了解一般廢棄物的定義、常見種類、為何需要正確分類以及如何妥善處理,以共同維護我們居住的環境品質。

一般廢棄物的範疇

根據台灣《廢棄物清理法》的定義,「一般廢棄物」主要指由家戶或其他非事業單位所產生,且不具危險性、特殊性的垃圾。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家庭、辦公室、學校、商店等場所日常所產生的,不屬於工業廢棄物或有害事業廢棄物的垃圾。

這些廢棄物由於數量龐大且分散,若未經妥善分類與處理,將對環境造成嚴重的負擔。因此,理解「一般廢棄物有哪些」並掌握正確的分類知識,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與其他廢棄物的區別

為了更清楚地理解一般廢棄物,我們需要將其與其他類型的廢棄物區分開來:

  • 事業廢棄物: 指由事業單位(如工廠、醫院、營造業、餐飲業等)所產生的廢棄物。這類廢棄物通常量大且可能含有特定有害物質,處理方式與一般廢棄物不同,需遵循更嚴格的法規。
  • 有害事業廢棄物: 屬於事業廢棄物的一種,但其性質可能具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性、感染性或其他足以危害人體健康或環境之物質,例如化學廢液、醫療廢棄物等。這些廢棄物需要專業且特殊的處理方式。
  • 資源廢棄物(或稱資源垃圾): 雖然從廣義上講,它們也是由家戶產生的一般廢棄物,但因其具有回收再利用的價值,在台灣通常會被特別區分出來進行回收,而不是直接送入焚化爐或掩埋場。這將是我們接下來的重點。

台灣常見的「一般廢棄物」分類

在台灣,一般廢棄物的分類管理非常細緻,主要可分為兩大類:可回收的「資源垃圾」不可回收的「一般垃圾」(或稱焚化垃圾)。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大型廢棄物需額外處理。

可回收的「資源垃圾」

這類廢棄物因其回收再利用的潛力,是環保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它們通常需要經過清潔、分類後,交由資源回收車或指定的回收點回收。常見的資源垃圾包括:

1. 紙類

  • 報紙、雜誌、書籍、傳單: 需捆綁整齊或放入紙箱。
  • 紙容器: 如牛奶盒、飲料盒(利樂包)、紙餐具等,需沖洗乾淨、瀝乾並攤平。注意:有塑膠淋膜的紙餐具與一般紙張回收方式不同,通常歸類為紙容器回收。
  • 紙箱、紙板: 需拆解攤平。
  • 影印紙、信封: 無須去除訂書針,但大型金屬夾具需移除。
  • 光碟紙套: 可回收。

注意: 沾有油污、湯汁的餐巾紙、衛生紙、紙尿布、複寫紙、蠟紙、塑膠光面紙、經層壓處理的合成紙等,因其材質或污染程度,通常不屬於可回收紙類,應歸入一般垃圾。

2. 塑膠類

塑膠製品種類繁多,回收時主要依據其材質編號(三角形符號內數字1-7)進行分類,並建議清洗乾淨。

  • PET(1號): 寶特瓶(飲料瓶、礦泉水瓶)。
  • HDPE(2號): 牛奶瓶、清潔劑瓶、沐浴乳瓶。
  • PVC(3號): 少見,有些食用油瓶、透明容器。
  • LDPE(4號): 塑膠袋、保鮮膜、軟管。注意:塑膠袋回收需乾淨且無油汙,且不是所有塑膠袋都能回收。
  • PP(5號): 布丁盒、豆漿杯、微波容器、部分免洗餐具、吸管。
  • PS(6號): 保麗龍(未污染之緩衝材、免洗餐具)、養樂多瓶、優格盒。注意:保麗龍回收需非常乾淨。
  • OTHER(7號): 其他複合材質或混合塑膠,如部分光碟片、安全帽、尼龍等。需確認是否為回收標示。

重要提醒: 塑膠製品回收前務必將內容物倒空並稍微沖洗乾淨,以避免污染並確保回收品質。

3. 金屬類

  • 鐵罐: 飲料鐵罐、餅乾盒。
  • 鋁罐: 飲料鋁罐。
  • 鋁箔包: 飲料或牛奶的鋁箔包裝(雖名為鋁箔,但通常與紙、塑膠複合,回收方式歸類於紙容器或複合材質,但因含有鋁,也在此列出提醒)。
  • 鐵、鋁製品: 如鍋具、鐵絲、鋁箔紙(需去除食物殘渣)。

4. 玻璃類

  • 各色玻璃瓶: 飲料瓶、酒瓶、醬油瓶、化妝品瓶(香水瓶通常不收)。需去除瓶蓋、洗淨並瀝乾。
  • 碎玻璃: 需包裝妥當,避免割傷清潔人員。

注意: 燈泡、日光燈管、鏡子、強化玻璃、汽車玻璃、陶瓷、瓷器等,不屬於一般玻璃回收,需分開處理。

5. 廚餘

在台灣,廚餘是重要的回收資源,可分為:

  • 生廚餘: 未烹煮過的果皮、菜葉、咖啡渣、茶葉渣、過期麵包(未發霉)、蛋殼等,主要用於堆肥。
  • 熟廚餘: 烹煮過的剩飯、剩菜、肉類、骨頭等,主要用於養豬或厭氧發酵。

處理原則: 廚餘應瀝乾水分,並去除塑膠袋、筷子、牙籤等雜物。部分大型果核、椰子殼等硬質廚餘,以及貝殼、蛤蜊殼等,則不屬於一般廚餘,需丟入一般垃圾。

6. 其他可回收物

  • 廢電池: 各類乾電池、鈕扣電池、行動電源、汽機車廢鉛蓄電池等,應集中回收,因含有重金屬。
  • 廢光碟片: 需集中回收。
  • 廢照明光源: 日光燈管、LED燈泡等,因含有汞或其他有害物質,需妥善回收。
  • 舊衣物: 乾淨、完整的衣物可交由舊衣回收箱或清潔隊回收。
  • 廢家電: 電視機、冰箱、洗衣機、冷氣機等四機,有專門的回收管道。
  • 廢資訊物品: 電腦主機、螢幕、筆記型電腦、印表機等。

不可回收的「一般垃圾」

這類廢棄物通常是指不具回收價值、難以再利用或已被嚴重污染的物品,最終會被送往焚化爐焚燒或掩埋場掩埋。

常見範例:

  • 衛生用品: 衛生紙、紙尿布、衛生棉、濕紙巾、牙線、棉花棒。
  • 塑膠製品: 沾染油污或醬汁的塑膠袋、保鮮膜、塑膠手套、牙刷、原子筆、橡皮擦、拖鞋、非回收標示之塑膠膜或包裝。
  • 複合材質: 泡麵碗(通常內層有塑膠淋膜,外層紙不易分離)、口香糖渣、藥袋(無標示回收的)。
  • 陶瓷、玻璃: 破碎的碗盤、玻璃杯、馬桶、花盆、鏡子、燈泡(非日光燈管、LED燈泡)。
  • 紡織品: 枕頭、棉被、地毯、塌陷的舊衣物、填充玩具。
  • 其他: 菸蒂、煙灰、動物排泄物、掃地垃圾、過期藥品(液體需倒掉,容器與固體藥品包好後丟一般垃圾)、一次性餐具(非紙或塑膠回收材質)、竹筷、竹籤、木材碎片。

強調: 一般垃圾的判斷原則是「少量且不具回收價值」。若物品體積過大,如家具、床墊等,則屬於大型廢棄物,需另外預約清運。

大型廢棄物與特殊廢棄物

這類廢棄物體積較大,無法隨一般垃圾車清運,需要預約環保局或清潔隊進行處理:

  • 大型家具: 如沙發、床墊、衣櫃、桌椅等。
  • 廢棄家電: 除了四機(電視、冰箱、洗衣機、冷氣)有回收機制外,其他小型家電如電風扇、烤箱等,若無法回收,則屬於大型廢棄物。
  • 裝潢廢棄物: 需另請專業業者處理。
  • 廢棄汽機車: 需向監理單位申請報廢並有專門回收程序。

為何正確分類「一般廢棄物」如此重要?

了解「一般廢棄物有哪些」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理解為何我們要耗費心力去分類。正確的廢棄物分類是現代社會邁向永續發展的基石,其重要性體現在多個層面:

1. 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

垃圾若未經分類處理,任意丟棄或堆積,會造成土壤、水源及空氣污染,危害生態系統與人類健康。正確分類能有效減少污染源,保護自然環境,並為後代留下一個健康的地球。

2. 資源循環與再利用

許多被我們丟棄的「垃圾」,其實是可再生利用的寶貴資源。透過分類回收,紙張可以再製成再生紙,塑膠可以製成塑膠粒再加工為新產品,廚餘則可轉化為肥料或飼料。這不僅能減少對原生資源的開採,降低生產成本,更能形成良性循環的經濟模式,符合循環經濟的理念。

3. 提升焚化效率,減少環境負擔

不可回收的一般垃圾通常會送入焚化爐處理。如果垃圾中混雜了大量水分(如未瀝乾的廚餘)或不可燃燒的物質(如電池、玻璃),會導致焚化爐燃燒效率下降,增加燃料消耗,甚至產生戴奧辛等有害氣體。正確分類能將易燃物、乾垃圾集中焚燒,提高焚化效率,減少有害物質的產生,並降低焚化爐設備的損耗。

4. 延長掩埋場壽命

對於無法焚燒或回收的少數垃圾,最終會送往掩埋場。透過精細的分類,將可回收和可焚燒的廢棄物分流,能大幅減少進入掩埋場的垃圾量,從而延長掩埋場的使用壽命,避免不斷尋找新的土地興建垃圾掩埋場的困境。

如何正確處理「一般廢棄物」?

了解了「一般廢棄物有哪些」以及為何要分類後,最後一步就是實踐。在台灣,處理一般廢棄物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1. 遵循「垃圾不落地」與清運時間

台灣大部分縣市實施「垃圾不落地」政策,民眾需在指定時間將分類好的垃圾交由垃圾車與資源回收車清運。務必查詢您所在地的環保局網站或APP,了解詳細的清運路線與時間。

2. 回收前的清潔與分類要點

  • 容器類: 無論是紙容器、塑膠瓶罐或玻璃瓶,回收前務必將內容物倒空,並以清水稍微沖洗去除油污或殘渣,減少異味產生,避免污染其他回收物。
  • 紙類: 攤平、捆綁整齊。廢紙容器需攤平。
  • 塑膠袋: 需確認是否為可回收材質且乾淨無油污,並建議稍微擦拭或沖洗後綁好。
  • 光碟片: 移除外殼與說明書,光碟片單獨回收。
  • 電池: 廢電池應集中收集,避免與其他垃圾混丟,防止重金屬污染。

3. 廚餘處理的注意事項

  • 瀝乾水分: 廚餘應盡量瀝乾水分,減少重量和異味。
  • 去除雜物: 將骨頭、筷子、塑膠袋、牙籤等非廚餘雜物挑出。
  • 分類投放: 依各地規定將生廚餘與熟廚餘分開投放至指定的回收桶。

正確的廢棄物處理,不僅能展現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更是每個家庭、每個公民對地球環境的具體貢獻。讓我們從了解「一般廢棄物有哪些」開始,將分類回收變成生活中的習慣,共同為永續家園努力。

常見問題(FAQ)

如何判斷一個物品是否屬於「一般廢棄物」?

一般而言,若該物品是由家庭、辦公室等場所日常產生,不具備毒性、腐蝕性、易燃性等危險性質,且不屬於工業或事業廢棄物,就可歸類為一般廢棄物。判斷其是「資源垃圾」還是「一般垃圾」,則需看它是否具備回收價值,或是否被污染到無法回收的程度。

為何廚餘需要特別分類回收?

廚餘富含有機物質和水分,若直接進入焚化爐會降低燃燒效率,增加燃料消耗;若進入掩埋場則會產生沼氣和滲出水,造成環境污染。透過單獨回收,廚餘可轉化為肥料或動物飼料,實現資源循環再利用,減少對環境的負擔。

所有的塑膠製品都能回收嗎?為何有些塑膠袋不能回收?

並非所有塑膠製品都能回收。塑膠回收主要依賴其材質編號(1-7號)和清潔程度。部分複合材質塑膠(如多層塑膠包裝)、嚴重污染的塑膠(如沾滿油污的塑膠袋),或無回收標誌的塑膠製品,因處理難度高或無回收價值,通常不被回收。塑膠袋是否回收也取決於材質和其是否乾淨,被湯汁、廚餘嚴重污染的塑膠袋就不屬於可回收的範圍。

如何處理大型廢棄物,例如舊沙發或床墊?

大型廢棄物不能直接丟到垃圾車。您需要事先聯繫當地的環保局清潔隊,預約時間和地點,清潔隊會安排專車前往清運。部分地區可能需要支付處理費用。切勿隨意棄置,以免觸法並造成環境髒亂。

為何我居住的城市和隔壁城市的垃圾分類規定略有不同?

儘管台灣環保署訂有統一的廢棄物分類原則,但各地方政府(縣市環保局)會根據當地的焚化爐處理能力、回收廠商合作模式、地理環境及民眾生活習慣等因素,制定更為細緻或具彈性化的實施辦法。例如,廚餘分類的細項、特定回收物的收集方式等可能有所差異,建議參考當地環保局的最新公告。

一般廢棄物有哪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