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要報關嗎:台灣進口申報、法規與注意事項完整解析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以及跨境電商的普及,許多台灣民眾習慣從國外購買各種保健食品,舉凡維他命、益生菌、魚油、膠原蛋白等,都成為日常補充的熱門選擇。然而,在享受海外購物的便利之餘,一個核心問題經常困擾著消費者:保健食品要報關嗎?
答案是:絕大多數情況下,保健食品進口台灣都需要進行報關。無論您是透過郵寄、快遞方式從海外訂購,或是自行從國外攜帶入境,都必須遵守台灣海關及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以下簡稱食藥署)的相關法規與申報程序。不論是基於食品安全、消費者保護,還是稅務考量,台灣政府對於保健食品的進口都有嚴格的把關機制。
本文將深入探討保健食品進口台灣的報關細節,區分個人自用與商業進口的不同規定,並提供詳細的申報流程、常見問題與注意事項,幫助您合法合規地取得所需的保健品。
Table of Contents
進口保健食品的核心:區分個人自用與商業進口
首先,理解您的進口行為屬於「個人自用」還是「商業進口」,是判斷報關複雜度的關鍵。兩者在法規、數量限制、所需文件及報關流程上都有顯著差異。
個人自用保健食品的報關與規定
許多消費者從海外網站訂購保健食品,通常屬於個人自用範疇。台灣主管機關對於個人自用進口有相對寬鬆的規定,但仍有數量和價值的限制。
1. 數量與價值限制:
- 根據食藥署規定,個人自用保健食品(食品)以郵包寄送或快遞方式進口,每次數量不得超過12瓶/盒/罐/包/袋。
- 每種品項以2公斤為限。
- 總量不得超過6公斤。
- 價值部分,若完稅價格(CIF,即貨物本身價格+運費+保險費)在新台幣2,000元以下者,依規定可免徵關稅及營業稅。但若超過2,000元,或同一人半年內超過6次進口次數,則需繳納稅款。
- 重要提示:若超過上述數量或重量限制,即使聲稱自用,海關也有權視為「商業進口」,要求補辦查驗登記,甚至面臨退運或銷毀。
2. EZ Way易利委實名認證:
為防範冒名申報及包裹詐騙,台灣財政部關務署已全面推行「EZ Way易利委」APP實名認證。無論是個人自用或商業進口,只要是跨境網購包裹,都需要透過此APP進行實名認證及報關委任。
- 註冊與認證:首次使用需下載APP並完成手機門號綁定、身分證資料驗證。
- 報關委任:包裹抵台後,報關行會透過EZ Way發送報關委任通知,您需在APP上點選確認,表示同意報關行代您向海關申報。
- 關稅通知:若包裹需繳納關稅及營業稅,您也會透過EZ Way收到繳費通知。
3. 關稅與營業稅:
即使是個人自用,若包裹價值超過新台幣2,000元,或在半年內進口次數過多,就可能被課徵關稅和營業稅。
- 關稅:依據保健食品的貨品分類號列(HS Code)而定,稅率約在0%至30%之間。
- 營業稅:統一為5%。
- 計算方式:(完稅價格 + 進口稅) × 營業稅率5%。
小提醒:即使是「免稅」的包裹,也僅是免徵關稅與營業稅,其「報關」程序(海關審核、EZ Way委任)仍是必要的。
商業進口保健食品的報關與規定
若您是店家、代購業者或公司行號,欲將保健食品進口台灣進行販售,則屬於商業進口。商業進口涉及的法規更為嚴格,且必須取得相關許可。
1. 食藥署查驗登記/邊境查驗:
- 所有供販售用途的保健食品,都必須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的規定。
- 部分特定保健食品(如含有特定成分或宣稱特定功效者)需在進口前向食藥署申請「查驗登記」並取得許可證。
- 即便是無需查驗登記的普通食品,也必須通過食藥署的「邊境查驗」,確保產品成分、標示、衛生安全等方面符合台灣法規。
- 文件要求:可能需要提供原產地證明、成分分析報告、製造流程說明、合格檢驗報告、產品標示樣稿等。
2. 委託專業報關行:
商業進口的報關流程複雜,涉及多個部會的法規,一般建議委託專業的報關行處理。
- 報關行會協助您準備進口報單、發票、裝箱單、提貨單等必要文件。
- 負責向海關申報貨品資訊、稅則號列、數量、金額等。
- 協調海關查驗、食藥署邊境查驗等程序。
3. 關稅、營業稅與貨物稅:
商業進口除了關稅和營業稅外,部分保健食品(如含酒精成分)可能還會被課徵貨物稅。
進口保健食品的申報流程與注意事項
步驟一:確認產品合法性與限制
在下單或攜帶入境前,務必確認欲進口的保健食品是否符合台灣的法規。
- 成分限制:部分國外常見的成分(如某些草藥、特定劑量維他命或礦物質、藥品級成分)可能在台灣被列為藥品管理或禁止輸入。例如,高劑量褪黑激素在台灣被視為藥品。
- 宣稱限制:保健食品不得宣稱醫療效能,若產品標示或文宣有誇大不實、涉及療效的文字,即使成分合法也可能被認定為違規。
- 衛生安全:確保產品來源可靠,避免購買來路不明或無合格檢驗的產品。
步驟二:準備必要文件(依進口方式而異)
-
個人自用:
- 收件人身分證明(EZ Way已綁定則無需額外提供)
- 訂單證明/購買憑證(發票、訂單截圖、付款證明)
- 產品成分表(若海關有疑慮可能要求提供)
-
商業進口:
- 進口報單
- 商業發票(Invoice)
- 裝箱單(Packing List)
- 提貨單/空運提單(Bill of Lading/Air Waybill)
- 輸入許可證(若需食藥署查驗登記的品項)
- 產品成分明細、原產地證明、製造商證明
- 檢驗報告等
步驟三:海關申報與查驗
-
郵寄/快遞包裹:
- 貨物抵達台灣後,承運的郵局或快遞公司會向海關進行申報。
- 若您的包裹需要補件、繳稅或超出個人自用範圍,報關行或海關會主動與您聯繫。
- 請務必配合提供所需資料或處理後續事宜,並透過EZ Way APP進行確認。
-
自行攜帶入境:
- 若您從國外攜帶保健食品入境,且數量超過個人自用免稅額度(例如,免稅煙酒的額度),則應主動向海關申報,填寫海關申報單並經由「應申報櫃檯(紅線通道)」通關。
- 若未主動申報而被查獲超量,可能面臨罰鍰或沒入。
步驟四:繳納關稅與營業稅(若有)
海關核定稅額後,您可以透過EZ Way、便利商店代收、金融機構轉帳或現金等方式繳納稅款。繳清稅款後,包裹才會放行。
未依規定申報的後果
若未依規定申報或申報不實,可能會面臨以下處罰:
- 罰鍰:依據《海關緝私條例》或《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可能處以數萬元至數百萬元的罰鍰。
- 貨物退運或銷毀:不符合規定的保健食品可能被要求退運回原發貨地,或直接在海關銷毀,所有費用由進口人負擔。
- 沒入:違規的貨物可能會被海關沒收。
- 法律責任:若情節嚴重,涉及偽造文書、走私等行為,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
重要建議:對於不確定的品項,建議在購買前先向食藥署或專業報關行諮詢。千萬不要聽信不肖業者聲稱「保證通關」、「免報關」的說詞,以免觸法。
總結
「保健食品要報關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無論是個人自用還是商業進口,都必須遵循台灣海關與食藥署的相關法規進行申報。了解並遵守這些規定,不僅能確保您的包裹順利通關,避免不必要的罰款和麻煩,更能保障您自身及他人的食品安全與健康。在享受便捷的跨境購物時,務必多一分謹慎,確保每項進口流程都合法合規。
常見問題(FAQ)
如何判斷我的保健食品是否超量?
如何判斷我的保健食品是否超量? 個人自用進口保健食品,每種品項以2公斤為限,總量不得超過6公斤,且單次進口總數不得超過12瓶/盒/罐/包/袋。若您的訂購量超過這些限制,就可能被視為商業用途,需要更嚴格的申報程序。
為何個人自用保健食品仍可能被課稅?
為何個人自用保健食品仍可能被課稅? 雖然個人自用有新台幣2,000元的免稅額度,但這並非絕對。若您的包裹完稅價格超過2,000元,或在半年內進口次數過於頻繁(超過6次),海關便會依法課徵關稅和營業稅。即使免稅,海關的審核和EZ Way的申報委任仍是必要的。
如果我在國外購買保健食品自行攜帶入境,還需要報關嗎?
如果我在國外購買保健食品自行攜帶入境,還需要報關嗎? 根據規定,個人自用攜帶入境的保健食品,每種品項以12瓶/盒/罐/包/袋為限,且總量不得超過6公斤。若超過此限制,您應主動向海關申報(走紅線通道),並繳納相關稅費。若未申報被查獲超量,將面臨罰鍰或沒入的風險。
為何有些保健食品會被海關禁止進口?
為何有些保健食品會被海關禁止進口? 主要是因為這些產品可能含有台灣法令所禁止的成分(例如被列為藥品管理的成分、非法添加物),或其標示宣稱有不實、涉及醫療效能等問題。在購買海外保健食品前,務必仔細查閱食藥署的相關規定,確認成分是否合法。
如果我的保健食品被海關通知退運或銷毀,該怎麼辦?
如果我的保健食品被海關通知退運或銷毀,該怎麼辦? 這表示您的進口物品不符合台灣法規。您可以選擇將貨物退運回原發貨地(需負擔退運費用),或同意海關將其銷毀。通常會優先建議退運,但若退運費用高昂或發貨地不接受退貨,銷毀可能是唯一選擇。務必與海關或報關行充分溝通,了解所有選項及相關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