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取得綠建築標章:台灣綠建築評估系統全攻略

如何取得綠建築標章:台灣綠建築評估系統全攻略

在永續發展日益受到重視的今日,建築不再僅是居住或使用的空間,它更承載著對環境的責任。綠建築標章正是衡量一棟建築物對環境友善程度的官方認證。對於建設開發商、建築師,乃至於重視環境永續的業主而言,取得綠建築標章不僅是對環境的貢獻,更能提升建築的品牌價值,帶來實質的經濟效益與社會聲譽。本文將深入解析如何在台灣取得綠建築標章,從評估系統、申請流程到成功關鍵,為您提供一份最完整的攻略。

什麼是綠建築標章?為何它如此重要?

綠建築標章(Green Building Label)是一項由官方或專業機構頒發的認證,旨在評估建築物在其生命週期(從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維護到拆除)中,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並鼓勵採用對環境更友善的設計與工法。在台灣,此標章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簡稱建築中心)主導,並透過EEWH綠建築評估系統進行評估。

取得綠建築標章不僅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展現,更具有多重顯著效益:

  • 環境效益:有效降低建築物碳排放、節約能源、水資源,減少廢棄物產生,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空氣品質等,為地球永續發展做出貢獻。
  • 經濟效益:長期來看,綠建築能顯著降低營運成本,如節省水電費、減少維護費用;在銷售或租賃市場上,綠建築往往具有更高的價值和吸引力。部分政府補助或稅賦優惠也可能與綠建築標章掛鉤。
  • 社會效益:提供更健康、舒適、安全的生活及工作環境,改善室內空氣品質、採光、噪音等問題,提升使用者福祉。同時,也能提升企業或政府機關的良好形象與品牌聲譽。

台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九大指標詳解

台灣綠建築標章的評估基礎是其獨特的EEWH綠建築評估系統,這套系統根據台灣亞熱帶氣候特性與地理環境發展,包含九大評估指標。建築物需在這些指標中達到一定的分數,才能獲得相應的綠建築等級。

EEWH九大指標一覽

  1. 基地保水:評估基地涵養水源的能力,透過透水鋪面、綠地、花園等設計,減少雨水逕流,補充地下水,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重點:降低不透水面積,增加透水與儲水設施。

  2. 日常節能:評估建築物在日常營運中節約能源的效益,包含空調、照明、插座用電等,透過被動式設計(如遮陽、通風)、高效能設備、再生能源利用等方式達成。

    重點:建築外殼節能、高效率機電設備、再生能源整合。

  3. 水資源:評估建築物節約水資源的能力,例如雨水回收再利用、中水系統、省水裝置、景觀澆灌節水等。

    重點:非飲用水再利用、節水器具採用。

  4. 二氧化碳減量:評估建築物生命週期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效益,主要透過使用低碳建材(如鋼構、木構造、回收建材)或減少混凝土用量來達成。

    重點:使用低碳、再生建材,減少營建廢棄物。

  5. 廢棄物減量:評估建築物在興建與拆除過程中減少廢棄物產生的能力,鼓勵建材回收再利用,減少營建垃圾量。

    重點:營建廢棄物資源化、再生建材使用率。

  6. 生物多樣性:評估建築基地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與貢獻,鼓勵在基地內創造多樣化的生態環境,如設置生態水池、植栽多樣性、保育原生種等。

    重點:綠地多樣性、生態棲地創造。

  7. 室內環境:評估建築物室內環境的品質,包括採光、通風、隔音、室內空氣品質(TVOC、甲醛等)、熱舒適度等,以提供健康舒適的室內空間。

    重點:自然通風採光、低逸散建材、噪音控制。

  8. 綠化量:評估建築基地內部的綠化覆蓋面積與立體綠化效益,透過屋頂綠化、牆面綠化、喬木與灌木配置等增加綠量,改善微氣候。

    重點:基地內外綠化總量、立體綠化效益。

  9. 汙水垃圾改善:評估建築物對汙水及垃圾處理的效益,包括完善的汙水處理系統、垃圾分類回收設施等,避免二次汙染。

    重點:汙水處理效能、垃圾分類回收設施。

綠建築標章的等級劃分

依據上述九大指標的評估結果,綠建築標章分為五個等級,從低到高依序為:

  • 合格級:達到基本綠建築要求。
  • 銅級:符合較高層次的綠建築要求。
  • 銀級:具備優秀的綠建築效能。
  • 黃金級:擁有卓越的綠建築設計與表現。
  • 鑽石級:在所有綠建築指標上均表現傑出,是最高榮譽。

申請者可根據專案目標與資源,選擇申請不同等級的綠建築標章。一般而言,等級越高,所需的設計投入與成本也越高,但同時帶來的環境與經濟效益也越顯著。

取得綠建築標章的完整流程與關鍵步驟

取得綠建築標章是一個系統性且跨專業的過程,需要前期充分的規劃與設計,並配合專業團隊的執行。以下是完整的申請流程與關鍵步驟:

階段一:規劃與設計(前期準備)

這是取得綠建築標章最為關鍵的階段,所有的綠建築策略都應在此階段就整合到建築設計中。

  1. 確立綠建築目標與等級:業主應與建築師、設計團隊共同討論,明確希望申請的綠建築等級(合格級、銅級、銀級等),並將九大指標納入設計初期考量。
  2. 尋求專業綠建築顧問協助:由於綠建築評估涉及多項專業知識,建議在規劃初期就聘請具備綠建築評估專業能力的顧問團隊。他們能提供專業建議,協助評估指標可行性,並進行初步的成本效益分析。
  3. 整合設計與指標策略:

    • 基地條件分析:評估基地日照、風向、植栽、水文等,作為設計依據。
    • 被動式設計:優先考慮建築座向、開窗大小、遮陽設計、自然通風等,最大化自然資源利用。
    • 高效能設備選擇:規劃高效能空調、照明、給排水設備。
    • 綠建材選擇:選擇低碳、低逸散、可回收的建材。
    • 綠化與水資源規劃:規劃基地保水設施、雨水回收、屋頂及立面綠化等。
  4. 預評估(Optional):在設計定案前,可委託專業機構進行預評估,了解設計方案在各指標上的得分潛力,以便及時調整設計方向。

階段二:申請文件準備與提交

設計圖說完成後,即進入實質的申請文件準備階段。這需要細緻的數據收集、計算與報告撰寫。

  1. 資料收集與計算:依據EEWH九大指標的要求,收集相關設計圖說、建材證明、設備規格、計算書(如熱傳透率、水用量、碳排放量等),並進行詳細的量化計算。
  2. 撰寫評估報告書:由綠建築顧問團隊協助撰寫詳細的綠建築評估報告書,內容需包含各項指標的計算方法、達成效益、佐證資料等。
  3. 準備申請表格與附件:填寫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規定的綠建築標章申請書,並備齊所有必要的附件,如建築執照影本、土地權狀、設計圖說、相關證明文件等。
  4. 送件申請:將所有完整文件提交至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或其委託之評定專業機構)進行審查。送件時需繳交相關審查費用。

階段三:審查與評定

提交申請後,建築中心將啟動審查程序,這是一個嚴謹的過程。

  1. 書面審查:評定委員將針對提交的報告書和附件進行詳細的書面審查,核對計算數據與佐證資料。
  2. 委員現地勘查(必要時):對於某些複雜或有疑義的項目,評定委員會可能會派員進行現地勘查,以確認設計內容與實際狀況符合。
  3. 文件補正與答詢:若審查過程中發現資料不足、計算錯誤或有疑問,申請者需依據委員意見進行補正或出席說明會議進行答詢。這階段可能需要多次往返溝通。
  4. 召開評定會議:所有資料審核無誤後,將召開綠建築標章評定會議,由評定委員針對申請案件進行最終評定,決定是否通過,以及最終獲得的綠建築等級。

階段四:取得標章與後續維護

一旦通過評定,恭喜您的建築物正式成為綠建築!

  1. 獲取標章:建築中心將核發綠建築標章證書,並可於建築物上適當位置揭示綠建築標章。
  2. 持續營運與維護:取得標章後,建築物仍需依據綠建築設計理念進行營運與維護,例如定期檢查節能設備、維持綠化功能、確保垃圾分類回收等,以確保綠建築效能的持續性。
  3. 換證與評估:綠建築標章有其有效期限(通常為五年)。期滿後,若要延續其標章效力,需重新提交相關證明文件,證明其持續符合綠建築標準,並可選擇重新申請更高等級的標章。

成功取得綠建築標章的關鍵策略與注意事項

要在眾多申請案件中脫穎而出,順利取得綠建築標章,以下幾點策略與注意事項至關重要:

專案前期整合規劃

綠建築的成功始於設計初期。在建築規劃階段就將綠建築指標納入考量,而非後期追加,是節省成本、提高效益的關鍵。例如,透過良好的建築座向和開窗設計,可以大幅減少空調和照明能耗,這些被動式設計的效益遠大於後期加裝高效率設備。

專業顧問團隊的協助

綠建築評估涵蓋建築、機電、景觀、環工等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聘請具有實戰經驗的綠建築顧問團隊,他們能協助整合各專業意見,進行精確的數據計算,並熟悉評估系統的細節與要求,大幅提高申請成功率,並避免不必要的錯誤與延誤。

詳盡的數據收集與文件準備

評估報告書的數據必須詳實、具體,且所有計算都需有明確的佐證資料。從建材證明、設備規格書、施工照片到各式計算圖表,都需仔細整理並與報告書內容相互對應。任何數據的疏漏或不符,都可能導致審查的延宕或被要求補件。

持續的溝通與調整

在申請過程中,與建築師、設計師、施工團隊以及綠建築顧問保持密切溝通至關重要。當審查委員提出問題或要求補正時,應迅速理解其意圖並提供所需資料,必要時調整設計或工法以符合要求。積極的溝通有助於加速審查流程。

考量成本效益與長期價值

雖然綠建築的前期投入可能略高於傳統建築,但在規劃階段應進行詳細的成本效益分析。考量長期營運成本的節省(水電費)、未來可能的綠建築相關補助或獎勵、以及建築物更高的市場價值,將有助於更全面地評估綠建築的投資回報率。有時,選擇銅級或銀級而非鑽石級,能在成本與效益間取得更好的平衡。

常見問題(FAQ)

如何開始綠建築標章的申請?

首先,建議從專案的規劃初期就納入綠建築的理念,並尋求專業綠建築顧問的協助。顧問會協助您了解EEWH九大指標、設定目標等級,並將相關策略整合到建築設計中。後續則依據設計成果,準備詳細的報告書與證明文件,向台灣建築中心提交申請。

為何需要專業綠建築顧問協助?

綠建築標章的申請涉及複雜的評估系統(EEWH九大指標)、大量的數據計算與報告撰寫,以及對建築法規和綠建築技術的深入理解。專業顧問能提供從前期規劃、設計諮詢、數據收集、報告撰寫到與審查單位溝通的全方位服務,大幅提高申請成功率,並節省您的時間與成本。

綠建築標章的審查時間通常需要多久?

綠建築標章的審查時間會因案件複雜度、資料完整性、補件次數等因素而異。一般而言,從送件到取得標章,大約需要數月至一年不等。若資料齊全且沒有重大疑義,流程會較快;反之,若需多次補件或調整,則時間會拉長。

綠建築標章取得後是否需要每年更新?

台灣的綠建築標章證書通常有其有效期限(例如五年)。在證書期滿前,若要延續其標章效力,需要向台灣建築中心重新提交相關證明文件,證明建築物持續維持其綠建築效能。這類似於換證而非每年更新,但建議平時即落實綠建築維護管理,以便未來順利續證。

如何評估綠建築標章的投入成本與效益?

評估綠建築標章的投入成本,主要包含設計諮詢費、專業顧問費、申請規費以及可能因綠建築設計而增加的建材或設備成本。而效益則包含長期營運費用的節省(水電費)、稅賦優惠、更高的資產價值、提升品牌形象、以及對環境和使用者健康的正面影響。建議在專案初期進行詳盡的成本效益分析,以做出明智的決策。

結語

取得綠建築標章,不只是一紙證明,更是對環境永續發展的具體承諾,也代表著建築品質與價值的提升。透過對EEWH九大指標的深入理解,並遵循完整的申請流程,搭配專業顧問團隊的協助,您的建築專案將能順利取得綠建築標章,為環境、社會和企業自身帶來長遠的效益。期望本文能為您在如何取得綠建築標章的道路上提供清晰指引,開啟您的綠色建築之旅。

如何取得綠建築標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