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0Ti可以開光追嗎?揭秘NVIDIA GeForce RTX 4060 Ti的光線追蹤實力與效能表現
最近啊,有位朋友小陳就來問我,他考慮換一張新的顯示卡,看中了NVIDIA GeForce RTX 4060 Ti,但心裡一直有個疑問:「欸,這張4060 Ti到底能不能開光追啊?開了會不會卡到爆啊?」這個問題其實蠻多人會問的,畢竟光線追蹤現在可是遊戲畫面真實感的一大指標嘛!
好啦,廢話不多說,先給大家一個最直接、最明確的答案:
是的,NVIDIA GeForce RTX 4060 Ti 顯示卡當然可以開啟光線追蹤(Ray Tracing)功能!畢竟它可是 NVIDIA RTX 系列的一員,先天上就內建了專門處理光追運算的「RT 核心」和用於 DLSS 技術的「Tensor 核心」。不過呢,能不能「流暢地」玩、玩到什麼程度,這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就需要我們來深入探討一下囉!
在接下來的文章裡,我會帶大家一步一步地認識 4060 Ti 在光追方面的實力,包括它的硬體基礎、實際效能表現,還有一些個人在遊玩光追遊戲時摸索出來的優化小撇步,保證讓你對這張卡的光追能力有個透徹的理解!
Table of Contents
什麼是光線追蹤?為什麼它這麼重要?
說到光線追蹤,它可不是什麼虛無飄渺的概念,而是一種模擬真實世界光線物理行為的渲染技術。想像一下,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能看到物體,是因為光線從光源發出,照到物體表面後反射、折射,最終進入我們的眼睛對吧?傳統的遊戲渲染技術很難完全模擬這種複雜的光線交互,通常採用的是「光柵化」技術,效能雖然高,但光影效果就比較「假」。
而光線追蹤呢,它做的就是逆向追蹤光線路徑,從攝影機(也就是我們的視角)發出光線,追溯它在場景中遇到的每個物體,計算反射、折射、陰影、漫反射等等。這聽起來是不是就很複雜?沒錯!正因為這種高精度的運算,光線追蹤能為遊戲帶來:
-
超真實的反射: 水面、鏡子、金屬表面,都能呈現出精確反映周圍環境的倒影,不再是模糊或預設貼圖。
-
動態且物理正確的陰影: 陰影的邊緣會根據光源距離和物體大小呈現出柔和或銳利的變化,而不是單一的死板陰影。
-
逼真的全域照明(Global Illumination, GI): 光線不只直接照亮物體,還會從一個物體反彈到另一個物體,讓整個場景的光線分佈更自然,色彩更豐富。
-
寫實的半透明折射: 玻璃、水體等半透明材質的光線穿透和彎曲效果更加真實。
這些效果加起來,就能讓遊戲畫面達到前所未有的沉浸感和電影級的視覺品質。但相對的,它對顯示卡的運算能力要求也超高,這也是為什麼早期光追普及這麼困難的原因啦!
NVIDIA RTX 4060 Ti的「光追」硬體基礎:Ada Lovelace架構揭密
要知道4060 Ti的光追實力,我們得從它的核心——NVIDIA最新的Ada Lovelace架構說起。這張卡搭載的是AD106繪圖處理器,雖然不是頂級旗艦晶片,但它繼承了Ada Lovelace架構的精髓,這讓它的光追效率比上一代有了顯著提升。
主要有哪些關鍵硬體呢?讓我來跟大家細數一下:
-
第三代RT 核心 (Ray Tracing Cores): 這是專門用來加速光線追蹤運算的硬體單元。相較於上一代Ampere架構的RT核心,第三代RT核心引入了「不透明度微貼圖引擎 (Opacity Micro-Map Engine)」和「位移微網格引擎 (Displaced Micro-Mesh Engine)」,這兩項技術能更有效率地處理複雜幾何物體和半透明物體的交錯運算,大幅提升了光追效能。簡單來說,它能更快地判斷光線是否碰到物體,並減少重複計算。
-
第四代Tensor 核心 (Tensor Cores): 這些核心的專長就是進行AI和機器學習的運算,而這正是NVIDIA DLSS(深度學習超高取樣)技術的核心。在40系列顯卡上,Tensor核心的運算能力更強,特別是它們能夠支援全新的「光流加速器 (Optical Flow Accelerator)」,這對於DLSS 3的「幀生成 (Frame Generation)」技術至關重要。沒有它,DLSS 3的魔法就無法施展啦!
-
CUDA 核心 (CUDA Cores): 這些是顯示卡最基本的通用平行運算單元,負責處理傳統的光柵化渲染和其他計算任務。雖然RTX 4060 Ti的CUDA核心數量相較於4070或更高階型號來說並不多,但結合RT和Tensor核心的效率提升,整體表現依然可圈可點。
講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超級重要的「魔法」——DLSS 3 (Deep Learning Super Sampling 3)。為什麼說它是魔法呢?因為它不只像DLSS 2那樣透過AI演算法將低解析度畫面智慧放大到高解析度,大幅提升幀數的同時保持細節;DLSS 3更是加入了革命性的「幀生成 (Frame Generation)」技術。這項技術利用AI,在兩幀真實渲染的畫面之間,額外「生成」出一幀高質量的遊戲畫面。這就等同於在不增加顯示卡負擔的情況下,憑空多出了一倍的幀數,對於光追這種吃資源的特效來說,簡直是救星啊!
最後還要說說顯示卡的記憶體 (VRAM)。RTX 4060 Ti目前有8GB和16GB兩種版本。雖然Ada Lovelace架構的快取設計讓8GB在許多情況下表現不錯,但面對高解析度(1440p以上)或材質要求極高的光追遊戲,8GB VRAM確實會是個潛在的瓶頸。如果有預算考量,或者只玩1080p,8GB通常足夠了;但若想在1440p上更放心地開啟光追,或是玩一些未來更高需求的遊戲,16GB版本會提供更多的彈性和更好的體驗,這點要特別注意喔!
那麼,RTX 4060 Ti的光追效能表現到底如何?
知道了硬體基礎,大家最關心的肯定還是實際遊戲體驗對不對?我個人覺得,4060 Ti的光追效能可以說是一個「甜蜜點」,特別是在搭配DLSS 3的情況下。它不像頂級旗艦卡那樣可以「為所欲為」,但也不是「完全不能玩」。重點在於你的期望值和遊玩的解析度。
不同解析度下的光追體驗分析
-
1080p (Full HD):光追體驗的首選戰場
在1080p解析度下,RTX 4060 Ti的光追表現可以說是相當稱職的。大部分支援光追的遊戲,只要開啟DLSS 3的「品質模式 (Quality)」或「平衡模式 (Balanced)」,都能獲得非常流暢的遊戲體驗,幀數通常能穩定在60fps以上,甚至更高。像是《電馭叛客2077》(Cyberpunk 2077) 這種著名的「顯卡殺手」,開啟光追和DLSS 3後,在1080p下也能跑到令人滿意的幀數。這時候,光追帶來的真實光影效果真的會讓畫面看起來煥然一新,沉浸感爆棚!對於大多數主流玩家來說,這絕對是光追入門的最佳體驗點。
-
1440p (2K):挑戰與取捨並存
進入1440p解析度,對4060 Ti的光追運算壓力就明顯增大了。在這種解析度下,想要維持高幀數的流暢體驗,DLSS 3幾乎是必開的選項。通常建議使用「效能模式 (Performance)」甚至「超級效能模式 (Ultra Performance)」來換取更高的幀數。即使如此,某些光追特效全開的遊戲,例如《控制》(Control) 或《心靈殺手2》(Alan Wake 2),幀數可能還是會比較吃緊,需要犧牲部分光追設定的品質,或者接受略低的幀數(例如穩定在40-50fps左右)。這時候,你可能需要根據遊戲類型和個人喜好來做一些調整,例如優先開啟對畫面提升最大的光追效果,而關閉一些比較不明顯的。
這裡也要再次提到VRAM的問題。8GB版本在1440p光追高畫質設定下,部分遊戲的VRAM使用量可能會爆表,導致幀數急劇下降或畫面出現卡頓。如果你的預算允許,或者計畫在1440p下玩更多高畫質遊戲,我會強烈建議考慮16GB版本的4060 Ti,那會給你更大的餘裕。
-
4K (UHD):請三思而後行
坦白說,RTX 4060 Ti並不是為4K光追遊戲設計的顯示卡。在4K解析度下開啟光追,即使有DLSS 3的「超級效能模式」或「DLAA (Deep Learning Anti-Aliasing)」,通常也只能達到非常低的幀數,幾乎難以流暢遊玩。畫面可能很美,但流暢度會大打折扣,遊戲體驗會非常糟糕。如果你的目標是4K光追,我會建議你至少考慮RTX 4070 Ti SUPER甚至更高階的顯示卡。4060 Ti在4K下,最好還是關閉光追,享受高幀數的傳統光柵化遊戲體驗。
個人遊戲實測心得與VRAM的真實影響
就我個人的使用經驗來說,4060 Ti 在玩一些熱門的光追遊戲時,確實展現了其 Ada Lovelace 架構的優勢。例如:
-
《電馭叛客2077》: 這款遊戲開啟光追效果後,夜城的光影反射和霓虹燈效果簡直是天堂級享受。在 1080p 解析度下,我通常能將光追設定為「高」甚至「超高」,然後配合 DLSS 3 的「品質」模式,幀數能輕鬆達到 70-90fps。如果是 1440p,就需要把 DLSS 調到「平衡」或「效能」,並可能需要小幅降低光追設定,才能維持 60fps 左右。這時候,8GB VRAM 在某些場景下確實會亮起紅燈,但還不至於到完全卡死的地步,只是偶爾會有些微的幀數波動。
-
《心靈殺手2》: 這款遊戲的光追運用非常全面且極致,連「路徑追蹤」都用上了,對顯示卡要求高得嚇人。即便是在 4060 Ti 上,要在 1080p 開啟光追,也必須依賴 DLSS 3 的「效能」模式,而且幀數可能只能達到 40-50fps,說實話,有點勉強。如果想要更流暢,可能就得關閉部分光追效果。對於這種極致光追遊戲,4060 Ti 只能說是「能開」,但要「玩得爽」還是有點距離。
-
《霍格華茲的傳承》(Hogwarts Legacy): 這款遊戲的光追效果主要體現在陰影和反射。在 1080p,搭配 DLSS 3「品質」模式,光追全開的表現很不錯,幀數穩定。升到 1440p 後,依然能玩,但 DLSS 要調到「效能」,且幀數波動會更明顯一些,大概在 50-60fps 之間浮動。VRAM 在霍格華茲城堡內部複雜場景時會吃得比較滿。
總的來說,8GB VRAM 在 1080p 下是夠用的,但在 1440p 開啟部分光追、高畫質材質包時,確實會面臨一定的壓力。我個人經驗是,有些遊戲會因為 VRAM 不足而出現「卡頓」(stuttering),而不是幀數直接降低,這種體驗反而更糟糕。如果你是那種喜歡把所有畫質選項都拉到最高、然後享受極致視覺效果的玩家,那麼 8GB 確實會讓你有所限制。但如果只是想體驗光追帶來的美妙畫面,並且願意在 1440p 下做一些畫質或幀數上的取捨,那也還好。但若追求更長遠的遊玩體驗和更少妥協,16GB 版本絕對是值得考慮的。
如何優化4060 Ti的光追遊戲體驗?實用設定與建議
既然4060 Ti能夠開啟光追,我們當然希望它能發揮最大的潛力,讓遊戲畫面既美又流暢。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實用建議,保證能幫助你大幅提升光追遊戲體驗!
1. 永遠、永遠、永遠開啟DLSS!
這點我一定要強調再強調!對RTX 4060 Ti而言,DLSS就是光追遊戲的「救命稻草」,尤其是DLSS 3的幀生成功能。沒有DLSS,你幾乎不可能在開啟光追後還能玩得流暢。所以,只要遊戲支援DLSS,無腦開起來就對了!
-
DLSS品質模式 (Quality): 追求最佳畫質,幀數提升幅度較小,適合效能比較充足的情況(例如1080p)。
-
DLSS平衡模式 (Balanced): 在畫質和幀數之間取得平衡,是我個人最常用的模式。
-
DLSS效能模式 (Performance): 大幅提升幀數,但畫質可能會有輕微模糊感,適合效能壓力較大時(例如1440p開啟光追)。
-
DLSS超級效能模式 (Ultra Performance): 幀數提升最大,畫質犧牲也最大,通常只在極端情況下或4K解析度下才考慮使用。
記得,如果你啟用DLSS,同時也把Frame Generation(幀生成)給勾選起來!這是40系列獨有的技術,它能額外生成畫面幀,將你的FPS直接翻倍,效果立竿見影。雖然它會引入微小的延遲,但搭配NVIDIA Reflex低延遲技術,大部分玩家根本感受不到。
2. 聰明調整遊戲內光追設定,別「一鍵全開」!
很多遊戲會提供光追設定檔,例如「光追高」、「光追中」等。但如果你想獲得最佳體驗,我建議你手動調整。並不是所有的光追效果都能帶來明顯的視覺提升,而且它們吃資源的程度也大相逕庭。我的建議是:
-
優先開啟「光追反射 (Ray Traced Reflections)」: 水面、玻璃、金屬等物體表面會呈現出極其逼真的倒影,這是光追最直觀、最震撼的效果之一。
-
其次開啟「光追全域照明 (Ray Traced Global Illumination)」: 讓場景中的光線和色彩更自然、更具氛圍感,但這個效果通常也最吃效能。
-
「光追陰影 (Ray Traced Shadows)」和「光追環境光遮蔽 (Ray Traced Ambient Occlusion)」: 這些效果雖然也有提升,但在動態遊戲中可能不如反射和全域照明那麼顯眼,且對效能也有不小影響。如果幀數不夠,可以考慮降低它們的品質,甚至關閉。
-
逐步調整: 先開啟DLSS和幀生成,然後慢慢開啟你覺得視覺提升最大的光追效果。如果幀數開始下降到不能接受的程度,就停下來,或者降低該效果的品質。不要妄想「一鍵全開」最高品質光追還能維持超高幀數,那通常是旗艦卡才能做到的事。
3. 保持顯示卡驅動程式在最新版本
NVIDIA會持續發佈新的Game Ready驅動程式,這些驅動程式通常會針對最新的遊戲進行優化,包括光追效能的提升和DLSS的更新。所以,定期透過GeForce Experience軟體或NVIDIA官網更新你的驅動程式,確保你的4060 Ti能發揮出最佳效能,這點非常重要!
4. 考慮開啟NVIDIA Reflex低延遲技術
當你開啟DLSS 3的幀生成功能時,雖然幀數大幅提升,但同時也會增加一丁點的輸入延遲。NVIDIA Reflex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設計的。它能優化遊戲與顯示卡之間的通訊,減少系統延遲。如果你玩的是射擊遊戲或非常看重操作反應的遊戲,開啟Reflex能有效抵消幀生成帶來的部分延遲感,讓操作依然順暢。
5. 顯示器支援G-Sync/FreeSync會更好
如果你的顯示器支援NVIDIA的G-Sync或AMD的FreeSync(G-Sync Compatible),那麼即使遊戲幀數在開啟光追後有些波動,螢幕也能與顯示卡的輸出幀率同步,有效避免畫面撕裂 (Screen Tearing),讓遊戲體驗感覺起來更順暢,視覺上也會更舒服。
個人心得與總結:4060 Ti光追,值得嗎?
經過前面這麼詳細的解析,相信大家對4060 Ti的光追實力已經有了清楚的認識。在我看來,NVIDIA GeForce RTX 4060 Ti 絕對是一張非常值得考慮的「光追入門」顯示卡,特別是對於那些主要在1080p解析度遊玩、並且希望體驗最新遊戲光追效果的玩家來說。
它最大的優勢,無疑就是Ada Lovelace架構帶來的光追效率提升,以及DLSS 3(尤其是幀生成)這個殺手級功能。沒有DLSS 3,4060 Ti的光追表現肯定會遜色不少,但有了它,4060 Ti就像是打了雞血一樣,能夠在許多光追遊戲中提供令人驚豔的流暢度。
當然,我們也要保持理性。4060 Ti 終究不是頂級旗艦卡,它無法讓你毫無限制地在4K解析度下把所有光追設定都拉到最高,然後還能維持破百幀。在1440p下,你可能需要做一些妥協,比如調低部分光追效果,或是將DLSS調整到「效能」模式。至於8GB VRAM的問題,這確實是它在面對未來越來越「吃」記憶體的光追遊戲時,一個潛在的軟肋。如果預算允許,或者你對未來遊戲的畫質需求很高,16GB版本會是更穩妥的選擇。
總結一句話:4060 Ti確實能開光追,而且在正確的設定下,能提供非常棒的光追遊戲體驗。它讓光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許多主流玩家也能觸摸到的真實畫面美學。所以,如果你正在為小陳的那個問題煩惱,那麼我的答案是:衝吧!只要你知道如何聰明地運用DLSS和遊戲設定,4060 Ti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常見相關問題與深度解答
4060 Ti 和 3060 Ti 相比,光追效能提升了多少?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也是許多玩家在升級時會考慮的重點!NVIDIA GeForce RTX 4060 Ti 相較於上一代的 RTX 3060 Ti,在光線追蹤效能上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這主要歸功於 Ada Lovelace 架構帶來的幾項關鍵改進。
首先,4060 Ti 搭載的是第三代 RT 核心,相較於 3060 Ti 的第二代 RT 核心,其光線/三角形交錯計算能力有了明顯提升。這意味著在處理複雜的光線路徑追蹤時,4060 Ti 能夠更有效率地完成計算。官方數據顯示,光線追蹤吞吐量提高了約 2 倍。其次,Ada Lovelace 架構引入了新的光追運算優化技術,例如不透明度微貼圖引擎和位移微網格引擎,這些都能在硬體層面減少冗餘計算,進一步提升光追效率。
更重要的是,4060 Ti 支援全新的 DLSS 3 技術,這包含獨有的「幀生成」(Frame Generation)功能。3060 Ti 雖然支援 DLSS 2,但無法使用幀生成。幀生成透過 AI 憑空生成額外的畫面幀,可以在幾乎不增加渲染負擔的情況下,大幅提升遊戲的幀數。在開啟光追的場景下,由於原始渲染幀數較低,DLSS 3 幀生成帶來的幀數提升幅度會特別顯著,這讓 4060 Ti 在光追遊戲中的實際體驗遠超 3060 Ti。綜合這些因素,在許多支援 DLSS 3 的光追遊戲中,4060 Ti 的光追效能表現可以比 3060 Ti 高出 40% 甚至更多,尤其是在幀數表現上會更有感。所以,如果你是為了光追而升級,4060 Ti 絕對是比 3060 Ti 更好的選擇。
開啟光追會不會讓遊戲體驗很卡頓?
這要看你怎麼開,以及你的顯示卡是什麼。對於 RTX 4060 Ti 來說,單純「開啟」光追而不做任何優化,確實有很高的機率會讓遊戲變得卡頓。因為光線追蹤的運算量非常龐大,它會對顯示卡造成巨大的負擔,導致原始渲染幀數大幅下降。
然而,這並不是說 4060 Ti 開啟光追就會卡頓。關鍵在於「搭配 DLSS 3」。DLSS 3 就像一個魔法棒,它能將遊戲以較低的內部解析度渲染,然後透過強大的 AI 演算法智慧地放大到你顯示器的原生解析度,同時還能透過「幀生成」技術額外創造出更多幀畫面。這樣一來,即使原始光追渲染的幀數很低,最終呈現給你的畫面幀數也能達到流暢的水平。
所以,如果你使用 4060 Ti 玩光追遊戲,只要記住幾個原則:永遠開啟 DLSS 3(包含幀生成),並根據遊戲類型和個人偏好選擇適合的 DLSS 模式(品質、平衡、效能),同時適度調整遊戲內的光追設定(不需要一鍵全開最高),那麼在 1080p 解析度下,你幾乎不可能遇到卡頓。在 1440p 下,可能需要更積極地使用 DLSS 效能模式或犧牲一些光追特效,但總體來說,也能維持可玩的流暢度。所以,答案是:單開光追可能會卡頓,但搭配 DLSS 3 後,大部分情況下不會卡頓,甚至會非常流暢!
DLSS 3 對遊戲延遲有沒有影響?
是的,DLSS 3 的「幀生成」(Frame Generation)功能在帶來巨大幀數提升的同時,確實會引入微量的額外輸入延遲。這是因為幀生成技術需要在處理完兩幀真實渲染畫面後,再透過 AI 預測和生成中間幀,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會輕微延後你輸入指令後畫面響應的時間。
不過呢,NVIDIA 也早就考慮到這一點了!所以他們推出了NVIDIA Reflex 低延遲技術來應對。當你開啟 DLSS 3 幀生成時,我強烈建議同時也開啟遊戲內支援的 NVIDIA Reflex。Reflex 的作用就是優化 CPU 與 GPU 之間的管道,減少系統瓶頸,從而大幅降低整體系統延遲。這就能有效抵消掉幀生成所引入的額外延遲,讓你的操作手感依然保持順暢,甚至在某些情況下,由於高幀數帶來的視覺流暢度提升,會讓你感覺遊戲反應更快了。
對於大多數玩家來說,尤其是在玩單機遊戲時,這種微量的延遲感是很難察覺的。即使是競技類遊戲,只要搭配 Reflex,影響也微乎其微。只有極少數對延遲非常敏感的電競玩家,才可能會考慮關閉幀生成以追求極致的低延遲。所以,綜合來看,DLSS 3 幀生成引入的延遲是可控且可接受的,尤其是在 NVIDIA Reflex 的加持下。
8GB VRAM 夠不夠用來玩光追遊戲?
關於 8GB VRAM 的問題,這絕對是 RTX 4060 Ti (8GB) 版本最受爭議的一個點,也是我個人覺得最需要理性看待的地方。
就目前而言,在 1080p 解析度下玩光追遊戲,8GB VRAM 通常是足夠的。大多數遊戲在這個解析度下對 VRAM 的需求還不至於突破 8GB 的上限,即使開啟了光追和高畫質材質,也通常能維持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範圍內。你會發現遊戲執行得相當順暢,不太會因為 VRAM 不足而出現明顯的卡頓。
然而,當你把解析度提升到1440p,並嘗試開啟光追或高解析度材質包時,8GB VRAM 的瓶頸就會變得更為明顯。一些圖形密集型的遊戲,特別是那些廣受好評、畫面精美的 AAA 大作(例如《最後生還者》、《刺客教條:幻象》、部分開啟光追的《電馭叛客2077》等),在 1440p 高畫質設定下,VRAM 使用量很容易就會超過 8GB。一旦 VRAM 爆滿,顯示卡就不得不將部分數據暫時存儲到速度較慢的系統記憶體中,這就會導致嚴重的幀數下降、卡頓(Stuttering)甚至是畫面停頓。這種體驗是非常糟糕的。
展望未來,隨著遊戲畫質和細節的不斷提升,以及光追技術的普及和更複雜的應用,對 VRAM 的需求只會越來越高。因此,如果你主要在 1440p 解析度下遊玩,或者你希望這張顯示卡能戰更久,那麼 16GB VRAM 版本的 RTX 4060 Ti 會是一個更保險、更具未來性的選擇。它能讓你更自由地調整遊戲畫質設定,減少因 VRAM 不足而造成的效能限制。總的來說,8GB VRAM 夠不夠用,真的取決於你的遊玩解析度、遊戲類型以及你對畫質細節的追求程度。
除了 4060 Ti,還有哪些顯卡適合玩光追?
當然啦,NVIDIA 的 RTX 系列顯示卡都是為光追而生的。除了 4060 Ti 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型號可以選擇,主要看你的預算和對效能的期望值囉!
如果你預算更高,追求更極致的光追體驗和更高的幀數,那麼可以考慮 RTX 4070 SUPER、RTX 4070 Ti SUPER 甚至是旗艦級的 RTX 4080 SUPER 和 RTX 4090。這些顯示卡擁有更多的 RT 核心、Tensor 核心和更寬的記憶體頻寬,能夠在更高的解析度(例如 1440p 甚至是 4K)下,以更高的畫質設定開啟光追,並保持非常流暢的幀數。特別是 RTX 4090,它的光追性能幾乎是目前消費級顯示卡的天花板,能夠在許多光追遊戲中實現原生 4K 高幀數的體驗,甚至開啟「路徑追蹤」模式也能維持可玩性。
而如果你的預算相對有限,但又想初步體驗光追的魅力,那麼 RTX 4060 甚至是 RTX 3050 也能支援光追。不過,它們的光追效能會比 4060 Ti 弱不少,更需要依賴 DLSS 來維持幀數,且通常只能在 1080p 解析度下、開啟部分光追效果才能勉強流暢運行。它們適合對光追要求不高,或者預算極度有限的玩家。
總之,NVIDIA 的 RTX 家族提供了多種價位和性能級別的顯示卡,讓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光追顯卡。而 4060 Ti 則是目前市場上,在價格和光追性能之間取得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衡點,讓更多玩家能夠體驗到光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