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天淹水怎麼辦?居家防護、緊急應變與災後復原全攻略

欸,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每次颱風來,心裡總是懸著一塊大石頭,特別是當新聞不斷播報著各地的淹水災情,就忍不住開始擔心:「萬一我家也淹水了,到底該怎麼辦?」別緊張,這種焦慮感其實很正常,畢竟颱風帶來的豪雨和淹水,對我們生活影響真的很大。但別怕,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來好好跟你聊聊,從颱風來襲前、淹水當下到災後復原,我們能怎麼做才能把傷害降到最低,保護好自己和家人。

首先,針對「颱風天淹水怎麼辦?」這個最核心的問題,我的答案是:當家裡開始淹水時,最立即且關鍵的應變措施是優先確保人身安全,切斷家中總電源,關閉瓦斯,並盡快將貴重物品和電器搬往高處。如果淹水情況持續惡化且有安全疑慮,應立即撤離至政府指定的避難所或親友家,切勿嘗試在水中移動或駕駛。災後則要著重環境清潔消毒,避免接觸未經處理的積水,並向相關單位通報災情。

颱風來襲前:未雨綢繆,做好萬全準備最重要!

「防患於未然」這句話真的不是說說而已。我個人覺得,防颱準備越充分,實際遇到狀況時就越不會手忙腳亂。這就像我們出門前會檢查錢包、鑰匙一樣,是個好習慣喔!

居家環境的超前部署

  • 檢修門窗與屋頂: 你家的窗戶會不會漏水?屋頂的排水孔有沒有堵塞?這些在颱風來之前一定要仔細檢查。排水孔如果被樹葉、泥沙堵住,雨水就排不出去,積在屋頂或陽台,很容易滲進來,或者壓力太大導致淹水。我以前就遇過陽台排水管堵住,整個陽台變成小游泳池,水直接漫進客廳,那真是慘不忍睹。所以,檢查疏通排水系統是首要任務!
  • 清理陽台和庭院雜物: 花盆、招牌、鐵皮、回收桶這些容易被風吹動的物品,都要收進室內或綁牢。不然飛出去砸到別人,那可不是開玩笑的,搞不好還會釀成大禍喔。
  • 準備沙包、擋水板: 如果你家是地勢較低窪的地區,或曾經有淹水紀錄,沙包和擋水板絕對是你的好朋友!預先在門口、地下室入口等處堆好,能有效阻擋初期雨水入侵。現在有些社區也會統一準備,可以問問里長或管委會。
  • 檢查抽水馬達: 如果家裡有安裝抽水馬達,颱風來前務必測試是否正常運作,確保電線沒有破損。必要時,多準備一台備用,以防萬一。

緊急物資的囤積清單

這份清單我都會貼在冰箱上,每年颱風季前拿出來檢查一下,真的超實用!

  1. 飲用水與乾糧: 至少三天份的瓶裝水(每人每天至少3-4公升)和不易腐壞的食物,像是餅乾、罐頭、泡麵、能量棒等等。停水停電時,這些就是救命的糧食了。
  2. 照明設備: 手電筒、行動電源、備用電池、充電器、蠟燭和打火機(請小心使用,遠離易燃物!)。我有個朋友上次颱風停電,才發現手電筒沒電,摸黑找了半天,超慘的。所以電池一定要是充飽的!
  3. 急救箱: 紗布、優碘、OK繃、棉花棒、止痛藥、消炎藥、腸胃藥、個人常備藥品,還有消毒酒精等等。颱風天診所可能不開,或交通不便,自己準備好以備不時之需。
  4. 通訊設備: 充飽電的手機、行動電源。如果停電太久,可以準備一台電池式的收音機,收聽最新災情廣播。
  5. 貴重物品與文件: 將身分證、健保卡、存摺、保險單等重要文件,以及少量現金,用防水袋裝好,隨時可以帶走。
  6. 個人衛生用品: 濕紙巾、衛生紙、生理用品、肥皂或乾洗手。
  7. 其他: 哨子(求救用)、小刀、開罐器、塑膠袋(裝垃圾或防水用)、輕便雨衣、雨鞋。

我的小撇步: 我習慣把這些緊急物資放在一個固定的「緊急應變包」裡,放在家裡隨手可及的地方。這樣萬一需要緊急撤離,抓了就走,省去很多找東西的時間和慌亂。

颱風來襲中:淹水當下,保命第一!

當外面風雨交加,甚至水已經開始慢慢漫進家裡時,心裡一定會很慌張,但這時候,保持冷靜真的超級重要!

電器與瓦斯的應變

  • 立即切斷總電源: 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步!當積水可能接觸到電線或插座時,務必第一時間關閉家中的總電源開關(配電盤上的總閘)。我有個親戚就因為一時疏忽,積水淹過插座導致短路,差點引發觸電和火災。水是導電的,在水中通電非常危險,千萬別輕忽。
  • 關閉瓦斯總開關: 確保瓦斯管線沒有外洩,並將瓦斯總開關關閉,以防管線破損造成瓦斯外洩和氣爆的危險。
  • 拔除電器插頭: 將所有電器插頭拔除,尤其是那些位置較低,可能被水淹到的電器,如冰箱、電視、洗衣機等。

人身安全與物品保護

  • 優先將人移往高處: 如果淹水持續上升,家中有長者、幼童或行動不便者,務必優先將他們轉移到家裡較高的樓層或地勢較高的房間。
  • 搬移貴重物品與文件: 將重要的文件、現金、手機、筆記型電腦等貴重且不可淋濕的物品,盡快搬到高處。能防水的就用防水袋包好。
  • 切勿涉水或開車: 淹水時,千萬不要在不明深淺的積水中行走,因為水底可能會有斷裂的電線、尖銳的碎玻璃、甚至被沖開的排水孔蓋,這些都是致命的危險。也絕對不要試圖開車通過積水區,因為你不知道水有多深,車子可能熄火受困,甚至被水沖走,每年都有這樣的案例,真的很可怕。
  • 密切關注災情: 透過手機、收音機或電視(如果還有電)收聽政府發布的最新防災資訊,如疏散撤離通知、道路中斷狀況等。
  • 撥打求救電話: 如果你受困且情況危急,請立即撥打119或1999市民專線尋求協助。說明你所在的確切位置、受困人數和遇到的狀況。

如果需要緊急撤離

當政府發布疏散撤離命令,或者居家環境已不安全時,請務必配合撤離。這不是在開玩笑,那是為了你的生命安全!

  • 攜帶應急包: 帶著你之前準備好的緊急應變包,裡面有重要的文件、藥品和少量乾糧。
  • 通知家人: 告知家人你的去向,保持聯絡暢通。
  • 聽從指示: 依照政府或里長的指示,前往指定的避難收容所。避難所會有專人管理,提供基本生活物資。

我的親身經驗: 記得多年前有一次颱風,我們社區地勢較低,半夜水來得又急又快。當時我爸媽很堅持要待在家裡顧家當,但我一直勸他們「命比較重要」。後來水位淹到大腿,我們才緊急跟著里長撤離。到了避難所,看到其他受災的里民,大家雖然狼狽但都平安,那種安心感真的無可取代。所以,當真的需要撤離時,千萬別猶豫!

颱風過後:災後復原,謹慎處理每個細節

颱風走了,水退了,但真正的挑戰才剛開始。災後復原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需要耐心和細心。

返家與環境安全檢查

  • 確認安全再返家: 在地方政府或相關單位確認淹水已退,且沒有立即危險(例如土石流、電線斷裂)後,才可以返回家中。不要心急,安全第一。
  • 結構與電線檢查: 回家後,不要急著開燈或開瓦斯。首先要檢查房屋結構是否有損壞、牆壁是否有裂縫、地板是否變形。然後請專業的電力人員檢查家中線路是否安全,尤其是那些曾浸泡在水中的插座、開關和電線,千萬不要自行嘗試送電!瓦斯管線也應請專業人員檢查。
  • 注意危險物品: 地面可能會有碎玻璃、釘子、動物屍體等危險物品,一定要穿上厚底鞋和手套,小心清理。

居家清潔與消毒

淹水過後的環境,簡直是細菌和黴菌的天堂,所以徹底的清潔消毒是絕對不能少的,這關乎到我們的健康。

  1. 清理泥沙與垃圾: 穿戴好雨鞋、手套、口罩(N95口罩更好),將家中所有被水浸泡過的物品、家具、泥沙和垃圾清除出去。先用大量清水沖洗,再用刷子刷除頑固污漬。
  2. 徹底清洗與乾燥: 所有家具、地板、牆壁、器具等,都必須徹底清洗。清洗後要盡可能讓室內通風,用除濕機、電扇加速乾燥,防止黴菌滋生。潮濕的環境是黴菌的溫床,而黴菌會引發呼吸道疾病和過敏。
  3. 環境消毒:
    • 消毒水配置: 使用市售漂白水(含5-6%次氯酸鈉),依照比例稀釋。一般環境消毒,建議將1份漂白水稀釋20倍(例如100毫升漂白水加入1900毫升清水);如果是針對被污染的地面或物品,可稀釋10倍。
    • 擦拭與噴灑: 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擦拭所有被水浸泡過的表面,如牆面、地板、家具等。噴灑在難以擦拭的角落。浸泡過水的餐具、廚具也要用沸水煮過或稀釋漂白水浸泡消毒。
    • 注意通風: 消毒時務必保持室內通風,避免吸入過多漂白水氣體。
  4. 被污染物品的處理: 被水浸泡過的床墊、棉被、泡水電器、泡水家具等,若無法徹底清洗消毒或已損壞,建議直接丟棄,以免成為病菌傳播源。

健康防護與疾病預防

淹水過後,最讓人擔心的就是各種傳染病了,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避免病從口入。

  • 注意飲水安全: 自來水管線可能受到污染,在確認水質安全前,飲用水務必煮沸或使用瓶裝水。煮沸至少1分鐘,而且要確認水看起來清澈,沒有異味。
  • 食物安全: 被洪水浸泡過的食物、生鮮蔬果,即使看起來沒事也建議直接丟棄。罐頭食品如果外觀有膨脹、生鏽或破損,也不能食用。
  • 個人衛生: 勤洗手,特別是在飲食前和處理過髒污後。如果有傷口,一定要清洗消毒後包紮好,避免接觸污水,防止細菌感染。
  • 登革熱防治: 積水容器是蚊子孳生的溫床。災後務必清除所有積水容器,倒掉積水,巡視居家及周圍環境,避免病媒蚊孳生,預防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我自己就有過登革熱的經驗,真的超級難受,發燒、關節痛,所以清理積水這件事,真的不能馬虎!
  • 其他傳染病預防: 淹水容易傳播腸病毒、痢疾、鉤端螺旋體病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赤腳踩踏污水,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就醫。

災後重建與補助

  • 通報災情: 盡快向地方政府或里長通報你的受災情況,拍照存證。這對於申請政府補助和保險理賠非常重要。
  • 保險理賠: 如果你有投保住宅火災及地震基本保險(通常會附加颱風洪水險),或汽機車險(含泡水險),務必立即聯絡保險公司辦理出險。提供災損照片、報案證明等相關文件。記住,泡水車在保險公司勘查前,千萬不要發動,以免造成更大損害而影響理賠。
  • 尋求協助: 政府會提供一些災後補助或物資支援,可以主動詢問或留意相關資訊。如果你心理上感到壓力或焦慮,也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協助。災難對心理的影響是長期且深遠的,別不好意思尋求幫助。

常見問題與專業解答

Q1: 淹水了,家裡面的電到底要不要馬上斷掉?會不會有危險?

絕對!這是首要且最關鍵的步驟。當家裡開始淹水,不論水位高低,只要有觸及或可能觸及任何插座、電線、電器的地方,你都必須在第一時間,立即將家中的總電源開關(通常在電箱或配電盤上)切斷。這不是選擇題,而是是非題,答案是「必須斷電」。

為什麼這麼重要?因為水是導電體,一旦電線、插座或電器浸泡在水中,就可能導致漏電,使得整個積水區域帶電。這時候,如果有人不小心涉水,或是碰觸到水中的任何物體,極有可能發生嚴重的觸電意外,甚至危及生命。新聞上時有所聞的淹水觸電死亡案例,多數就是因為沒有及時斷電所致。

此外,短路也可能引發電線走火。即使水退了,浸泡過水的電器和線路也可能已經受損,如果未經檢查就重新送電,同樣會有觸電或火災的風險。所以,安全起見,除非專業人員檢查確認安全無虞,否則切勿自行恢復供電。

Q2: 我的車子在颱風天泡水了,還能開嗎?可以怎麼處理?

泡水車絕對不能發動!這點非常重要! 一旦車輛泡水,引擎、電路系統、變速箱、煞車系統等精密部件都可能受到損害。如果你強行發動,可能會導致引擎進水,造成內部零件嚴重損壞,甚至直接報廢,修理費用會非常高昂。同時,電路短路也可能引發火災。

正確的處理方式是:

  • 立即斷開電瓶負極: 這能避免電路持續短路,防止進一步損壞。
  • 拍照存證: 拍下車輛泡水的程度和周遭環境,作為後續保險理賠的證據。
  • 聯繫保險公司: 如果你的車險有涵蓋「颱風、洪水、冰雹、海嘯、地震、火山爆發、土石流、或雷擊」等天災所致的損失,通常會包含在「車體損失險」的附加險種(俗稱泡水險)。立即聯絡保險公司,他們會派員前來勘查或指定配合的拖吊廠。
  • 尋求專業協助: 請專業拖吊車將車輛拖至維修廠,交由專業技師進行檢查和維修。技師會評估損壞程度,決定哪些零件需要更換或維修,並進行徹底的烘乾除濕,防止生鏽和黴菌。
  • 小心泡水車: 如果你正在考慮購買二手車,務必小心「泡水車」。通常可以透過車輛內部異味、地毯是否潮濕發霉、車內電器功能是否異常、車燈是否有水氣、以及引擎室是否有泥沙殘留等跡象來判斷。購買前,強烈建議請專業人士進行檢查。

Q3: 颱風淹水過後,該怎麼預防傳染病呢?有哪些特別要注意的?

淹水過後,環境中充滿了泥沙、動物排泄物、垃圾等,這些都是病菌滋生的溫床。所以,預防傳染病是災後復原的重中之重。務必要注意以下幾點:

個人衛生與防護:

  • 勤洗手: 這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接觸過污水、清理髒污後、飯前便後,務必使用肥皂和清水徹底洗手。如果沒有肥皂水,可使用酒精性乾洗手液。
  • 穿戴防護裝備: 清理環境時,務必穿戴雨鞋、防水手套和口罩(N95口罩更佳),避免皮膚直接接觸污水或吸入髒空氣。
  • 照顧傷口: 如果身上有任何傷口,應立即清洗消毒並妥善包紮,避免傷口接觸污水,防止細菌感染。

飲水與食物安全:

  • 飲用水務必煮沸: 在自來水恢復正常供水且水質檢測合格前,所有飲用水務必煮沸至少1分鐘才能飲用。若對水質有疑慮,建議使用瓶裝水。
  • 食物不吃泡水品: 被洪水浸泡過的食物,不論是生鮮蔬果、罐頭食品(即使外觀無損),都應丟棄。因為洪水可能含有各種細菌、病毒和化學污染物。
  • 生熟食分開處理: 避免交叉污染,生食與熟食分開處理,砧板刀具也要分開使用。

環境消毒與病媒蚊控制:

  • 徹底清潔與消毒: 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擦拭所有被浸泡過的表面,如牆面、地板、家具、廚具等。保持室內通風乾燥,避免黴菌滋生。
  • 清除積水容器: 颱風過後,處處都可能形成積水,成為蚊蟲孳生的溫床。務必巡視居家及周圍環境,倒掉所有積水容器,例如花盆底盤、廢輪胎、塑膠桶等,並將儲水容器加蓋,防止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爆發。
  • 注意鼠類與病媒: 淹水可能迫使鼠類、蟑螂等病媒進入室內。清理環境時要注意防範,必要時進行滅鼠、除蟲。

如果出現發燒、腹瀉、嘔吐、皮膚紅疹或傷口感染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告知醫師有淹水暴露史,以便醫師診斷和治療。

Q4: 淹水後的電器還能繼續使用嗎?要怎麼判斷?

淹水後的電器,除非經過專業技師檢查確認安全無虞,否則絕對不能自行通電使用。這是為了避免觸電、短路引發火災,或是造成電器進一步損壞。

判斷電器是否還能用的標準,主要看它是否曾被水浸泡:

  • 被水完全浸泡或部分浸泡的電器: 無論是電視、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甚至是手機充電器,只要被水淹過,其內部電路、馬達、絕緣材料等都可能已經受損。水中的雜質、泥沙會殘留在電路板上,導致短路或腐蝕。這類電器,即使外表看起來沒事,也千萬不要嘗試插電或開機。請務必交由專業維修人員檢查。他們會進行清潔、乾燥、更換受損零件等處理。我的建議是,如果泡水嚴重且是較舊的電器,維修費用可能不划算,乾脆直接汰換。
  • 未被水浸泡但可能受潮的電器: 有些電器可能只是處於高濕度的環境中,並未直接泡水。這類電器,在通電前也應先斷電,確保其表面乾燥,並讓其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中自然風乾至少24-48小時。如果仍有疑慮,最好也請專業人員檢查。

請記住,電器的安全無小事。與其冒險造成生命危險或財產損失,不如謹慎處理,尋求專業協助。政府相關單位有時也會提供災後電器檢修或汰換補助,可以多加留意資訊喔!

颱風天淹水,無論對個人還是家庭,都是一場巨大的考驗。從事前預防、淹水當下的應變,到災後的復原和重建,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我們保持冷靜、有條不紊地應對。希望這篇文章能為你提供實用的指引,讓你下次再遇到颱風時,不再那麼焦慮,能夠更有自信地保護好自己和所愛的人。畢竟,我們都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必須學會與自然共存,對吧!大家一起努力,平安度過每一次颱風季!


欸,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每次颱風來,心裡總是懸著一塊大石頭,特別是當新聞不斷播報著各地的淹水災情,就忍不住開始擔心:「萬一我家也淹水了,到底該怎麼辦?」別緊張,這種焦慮感其實很正常,畢竟颱風帶來的豪雨和淹水,對我們生活影響真的很大。但別怕,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來好好跟你聊聊,從颱風來襲前、淹水當下到災後復原,我們能怎麼做才能把傷害降到最低,保護好自己和家人。

首先,針對「颱風天淹水怎麼辦?」這個最核心的問題,我的答案是:當家裡開始淹水時,最立即且關鍵的應變措施是優先確保人身安全,切斷家中總電源,關閉瓦斯,並盡快將貴重物品和電器搬往高處。如果淹水情況持續惡化且有安全疑慮,應立即撤離至政府指定的避難所或親友家,切勿嘗試在水中移動或駕駛。災後則要著重環境清潔消毒,避免接觸未經處理的積水,並向相關單位通報災情。

颱風來襲前:未雨綢繆,做好萬全準備最重要!

「防患於未然」這句話真的不是說說而已。我個人覺得,防颱準備越充分,實際遇到狀況時就越不會手忙腳腳亂。這就像我們出門前會檢查錢包、鑰匙一樣,是個好習慣喔!

居家環境的超前部署

  • 檢修門窗與屋頂: 你家的窗戶會不會漏水?屋頂的排水孔有沒有堵塞?這些在颱風來之前一定要仔細檢查。排水孔如果被樹葉、泥沙堵住,雨水就排不出去,積在屋頂或陽台,很容易滲進來,或者壓力太大導致淹水。我以前就遇過陽台排水管堵住,整個陽台變成小游泳池,水直接漫進客廳,那真是慘不忍睹。所以,檢查疏通排水系統是首要任務喔!
  • 清理陽台和庭院雜物: 花盆、招牌、鐵皮、回收桶這些容易被風吹動的物品,都要收進室內或綁牢。不然飛出去砸到別人,那可不是開玩笑的,搞不好還會釀成大禍咧。
  • 準備沙包、擋水板: 如果你家是地勢較低窪的地區,或曾經有淹水紀錄,沙包和擋水板絕對是你的好朋友!預先在門口、地下室入口等處堆好,能有效阻擋初期雨水入侵。現在有些社區也會統一準備,可以問問里長或管委會。
  • 檢查抽水馬達: 如果家裡有安裝抽水馬達,颱風來前務必測試是否正常運作,確保電線沒有破損。必要時,多準備一台備用,以防萬一。

緊急物資的囤積清單

這份清單我都會貼在冰箱上,每年颱風季前拿出來檢查一下,真的超實用!

  1. 飲用水與乾糧: 至少三天份的瓶裝水(每人每天至少3-4公升)和不易腐壞的食物,像是餅乾、罐頭、泡麵、能量棒等等。停水停電時,這些就是救命的糧食了。
  2. 照明設備: 手電筒、行動電源、備用電池、充電器、蠟燭和打火機(請小心使用,遠離易燃物!)。我有個朋友上次颱風停電,才發現手電筒沒電,摸黑找了半天,超慘的。所以電池一定要是充飽的!
  3. 急救箱: 紗布、優碘、OK繃、棉花棒、止痛藥、消炎藥、腸胃藥、個人常備藥品,還有消毒酒精等等。颱風天診所可能不開,或交通不便,自己準備好以備不時之需。
  4. 通訊設備: 充飽電的手機、行動電源。如果停電太久,可以準備一台電池式的收音機,收聽最新災情廣播。
  5. 貴重物品與文件: 將身分證、健保卡、存摺、保險單等重要文件,以及少量現金,用防水袋裝好,隨時可以帶走。
  6. 個人衛生用品: 濕紙巾、衛生紙、生理用品、肥皂或乾洗手。
  7. 其他: 哨子(求救用)、小刀、開罐器、塑膠袋(裝垃圾或防水用)、輕便雨衣、雨鞋。

我的小撇步: 我習慣把這些緊急物資放在一個固定的「緊急應變包」裡,放在家裡隨手可及的地方。這樣萬一需要緊急撤離,抓了就走,省去很多找東西的時間和慌亂。

颱風來襲中:淹水當下,保命第一!

當外面風雨交加,甚至水已經開始慢慢漫進家裡時,心裡一定會很慌張,但這時候,保持冷靜真的超級重要!

電器與瓦斯的應變

  • 立即切斷總電源: 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步!當積水可能接觸到電線或插座時,務必第一時間關閉家中的總電源開關(配電盤上的總閘)。我有個親戚就因為一時疏忽,積水淹過插座導致短路,差點引發觸電和火災。水是導電的,在水中通電非常危險,千萬別輕忽。
  • 關閉瓦斯總開關: 確保瓦斯管線沒有外洩,並將瓦斯總開關關閉,以防管線破損造成瓦斯外洩和氣爆的危險。
  • 拔除電器插頭: 將所有電器插頭拔除,尤其是那些位置較低,可能被水淹到的電器,如冰箱、電視、洗衣機等。

人身安全與物品保護

  • 優先將人移往高處: 如果淹水持續上升,家中有長者、幼童或行動不便者,務必優先將他們轉移到家裡較高的樓層或地勢較高的房間。
  • 搬移貴重物品與文件: 將重要的文件、現金、手機、筆記型電腦等貴重且不可淋濕的物品,盡快搬到高處。能防水的就用防水袋包好。
  • 切勿涉水或開車: 淹水時,千萬不要在不明深淺的積水中行走,因為水底可能會有斷裂的電線、尖銳的碎玻璃、甚至被沖開的排水孔蓋,這些都是致命的危險。也絕對不要試圖開車通過積水區,因為你不知道水有多深,車子可能熄火受困,甚至被水沖走,每年都有這樣的案例,真的很可怕。
  • 密切關注災情: 透過手機、收音機或電視(如果還有電)收聽政府發布的最新防災資訊,如疏散撤離通知、道路中斷狀況等。
  • 撥打求救電話: 如果你受困且情況危急,請立即撥打119或1999市民專線尋求協助。說明你所在的確切位置、受困人數和遇到的狀況。

如果需要緊急撤離

當政府發布疏散撤離命令,或者居家環境已不安全時,請務必配合撤離。這不是在開玩笑,那是為了你的生命安全!

  • 攜帶應急包: 帶著你之前準備好的緊急應變包,裡面有重要的文件、藥品和少量乾糧。
  • 通知家人: 告知家人你的去向,保持聯絡暢通。
  • 聽從指示: 依照政府或里長的指示,前往指定的避難收容所。避難所會有專人管理,提供基本生活物資。

我的親身經驗: 記得多年前有一次颱風,我們社區地勢較低,半夜水來得又急又快。當時我爸媽很堅持要待在家裡顧家當,但我一直勸他們「命比較重要」。後來水位淹到大腿,我們才緊急跟著里長撤離。到了避難所,看到其他受災的里民,大家雖然狼狽但都平安,那種安心感真的無可取代。所以,當真的需要撤離時,千萬別猶豫!

颱風過後:災後復原,謹慎處理每個細節

颱風走了,水退了,但真正的挑戰才剛開始。災後復原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需要耐心和細心。

返家與環境安全檢查

  • 確認安全再返家: 在地方政府或相關單位確認淹水已退,且沒有立即危險(例如土石流、電線斷裂)後,才可以返回家中。不要心急,安全第一。
  • 結構與電線檢查: 回家後,不要急著開燈或開瓦斯。首先要檢查房屋結構是否有損壞、牆壁是否有裂縫、地板是否變形。然後請專業的電力人員檢查家中線路是否安全,尤其是那些曾浸泡在水中的插座、開關和電線,千萬不要自行嘗試送電!瓦斯管線也應請專業人員檢查。
  • 注意危險物品: 地面可能會有碎玻璃、釘子、動物屍體等危險物品,一定要穿上厚底鞋和手套,小心清理。

居家清潔與消毒

淹水過後的環境,簡直是細菌和黴菌的天堂,所以徹底的清潔消毒是絕對不能少的,這關乎到我們的健康。

  1. 清理泥沙與垃圾: 穿戴好雨鞋、手套、口罩(N95口罩更好),將家中所有被水浸泡過的物品、家具、泥沙和垃圾清除出去。先用大量清水沖洗,再用刷子刷除頑固污漬。
  2. 徹底清洗與乾燥: 所有家具、地板、牆壁、器具等,都必須徹底清洗。清洗後要盡可能讓室內通風,用除濕機、電扇加速乾燥,防止黴菌滋生。潮濕的環境是黴菌的溫床,而黴菌會引發呼吸道疾病和過敏。
  3. 環境消毒:
    • 消毒水配置: 使用市售漂白水(含5-6%次氯酸鈉),依照比例稀釋。一般環境消毒,建議將1份漂白水稀釋20倍(例如100毫升漂白水加入1900毫升清水);如果是針對被污染的地面或物品,可稀釋10倍。
    • 擦拭與噴灑: 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擦拭所有被水浸泡過的表面,如牆面、地板、家具等。噴灑在難以擦拭的角落。浸泡過水的餐具、廚具也要用沸水煮過或稀釋漂白水浸泡消毒。
    • 注意通風: 消毒時務必保持室內通風,避免吸入過多漂白水氣體。
  4. 被污染物品的處理: 被水浸泡過的床墊、棉被、泡水電器、泡水家具等,若無法徹底清洗消毒或已損壞,建議直接丟棄,以免成為病菌傳播源。

健康防護與疾病預防

淹水過後,最讓人擔心的就是各種傳染病了,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避免病從口入。

  • 注意飲水安全: 自來水管線可能受到污染,在確認水質安全前,飲用水務必煮沸或使用瓶裝水。煮沸至少1分鐘,而且要確認水看起來清澈,沒有異味。
  • 食物安全: 被洪水浸泡過的食物、生鮮蔬果,即使看起來沒事也建議直接丟棄。罐頭食品如果外觀有膨脹、生鏽或破損,也不能食用。
  • 個人衛生: 勤洗手,特別是在飲食前和處理過髒污後。如果有傷口,一定要清洗消毒後包紮好,避免接觸污水,防止細菌感染。
  • 登革熱防治: 積水容器是蚊子孳生的溫床。災後務必清除所有積水容器,倒掉積水,巡視居家及周圍環境,避免病媒蚊孳生,預防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我自己就有過登革熱的經驗,真的超級難受,發燒、關節痛,所以清理積水這件事,真的不能馬虎!
  • 其他傳染病預防: 淹水容易傳播腸病毒、痢疾、鉤端螺旋體病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赤腳踩踏污水,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就醫。

災後重建與補助

  • 通報災情: 盡快向地方政府或里長通報你的受災情況,拍照存證。這對於申請政府補助和保險理賠非常重要。
  • 保險理賠: 如果你有投保住宅火災及地震基本保險(通常會附加颱風洪水險),或汽機車險(含泡水險),務必立即聯絡保險公司辦理出險。提供災損照片、報案證明等相關文件。記住,泡水車在保險公司勘查前,千萬不要發動,以免造成更大損害而影響理賠。
  • 尋求協助: 政府會提供一些災後補助或物資支援,可以主動詢問或留意相關資訊。如果你心理上感到壓力或焦慮,也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協助。災難對心理的影響是長期且深遠的,別不好意思尋求幫助。

常見問題與專業解答

Q1: 淹水了,家裡面的電到底要不要馬上斷掉?會不會有危險?

絕對!這是首要且最關鍵的步驟。當家裡開始淹水,不論水位高低,只要有觸及或可能觸及任何插座、電線、電器的地方,你都必須在第一時間,立即將家中的總電源開關(通常在電箱或配電盤上)切斷。這不是選擇題,而是是非題,答案是「必須斷電」。

為什麼這麼重要?因為水是導電體,一旦電線、插座或電器浸泡在水中,就可能導致漏電,使得整個積水區域帶電。這時候,如果有人不小心涉水,或是碰觸到水中的任何物體,極有可能發生嚴重的觸電意外,甚至危及生命。新聞上時有所聞的淹水觸電死亡案例,多數就是因為沒有及時斷電所致。

此外,短路也可能引發電線走火。即使水退了,浸泡過水的電器和線路也可能已經受損,如果未經檢查就重新送電,同樣會有觸電或火災的風險。所以,安全起見,除非專業人員檢查確認安全無虞,否則切勿自行恢復供電。

Q2: 我的車子在颱風天泡水了,還能開嗎?可以怎麼處理?

泡水車絕對不能發動!這點非常重要! 一旦車輛泡水,引擎、電路系統、變速箱、煞車系統等精密部件都可能受到損害。如果你強行發動,可能會導致引擎進水,造成內部零件嚴重損壞,甚至直接報廢,修理費用會非常高昂。同時,電路短路也可能引發火災。

正確的處理方式是:

  • 立即斷開電瓶負極: 這能避免電路持續短路,防止進一步損壞。
  • 拍照存證: 拍下車輛泡水的程度和周遭環境,作為後續保險理賠的證據。
  • 聯繫保險公司: 如果你的車險有涵蓋「颱風、洪水、冰雹、海嘯、地震、火山爆發、土石流、或雷擊」等天災所致的損失,通常會包含在「車體損失險」的附加險種(俗稱泡水險)。立即聯絡保險公司,他們會派員前來勘查或指定配合的拖吊廠。
  • 尋求專業協助: 請專業拖吊車將車輛拖至維修廠,交由專業技師進行檢查和維修。技師會評估損壞程度,決定哪些零件需要更換或維修,並進行徹底的烘乾除濕,防止生鏽和黴菌。
  • 小心泡水車: 如果你正在考慮購買二手車,務必小心「泡水車」。通常可以透過車輛內部異味、地毯是否潮濕發霉、車內電器功能是否異常、車燈是否有水氣、以及引擎室是否有泥沙殘留等跡象來判斷。購買前,強烈建議請專業人士進行檢查。

Q3: 颱風淹水過後,該怎麼預防傳染病呢?有哪些特別要注意的?

淹水過後,環境中充滿了泥沙、動物排泄物、垃圾等,這些都是病菌滋生的溫床。所以,預防傳染病是災後復原的重中之重。務必要注意以下幾點:

個人衛生與防護:

  • 勤洗手: 這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接觸過污水、清理髒污後、飯前便後,務必使用肥皂和清水徹底洗手。如果沒有肥皂水,可使用酒精性乾洗手液。
  • 穿戴防護裝備: 清理環境時,務必穿戴雨鞋、防水手套和口罩(N95口罩更佳),避免皮膚直接接觸污水或吸入髒空氣。
  • 照顧傷口: 如果身上有任何傷口,應立即清洗消毒並妥善包紮,避免傷口接觸污水,防止細菌感染。

飲水與食物安全:

  • 飲用水務必煮沸: 在自來水恢復正常供水且水質檢測合格前,所有飲用水務必煮沸至少1分鐘才能飲用。若對水質有疑慮,建議使用瓶裝水。
  • 食物不吃泡水品: 被洪水浸泡過的食物,不論是生鮮蔬果、罐頭食品(即使外觀無損),都應丟棄。因為洪水可能含有各種細菌、病毒和化學污染物。
  • 生熟食分開處理: 避免交叉污染,生食與熟食分開處理,砧板刀具也要分開使用。

環境消毒與病媒蚊控制:

  • 徹底清潔與消毒: 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擦拭所有被浸泡過的表面,如牆面、地板、家具、廚具等。保持室內通風乾燥,避免黴菌滋生。
  • 清除積水容器: 颱風過後,處處都可能形成積水,成為蚊蟲孳生的溫床。務必巡視居家及周圍環境,倒掉所有積水容器,例如花盆底盤、廢輪胎、塑膠桶等,並將儲水容器加蓋,防止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爆發。
  • 注意鼠類與病媒: 淹水可能迫使鼠類、蟑螂等病媒進入室內。清理環境時要注意防範,必要時進行滅鼠、除蟲。

如果出現發燒、腹瀉、嘔吐、皮膚紅疹或傷口感染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告知醫師有淹水暴露史,以便醫師診斷和治療。

Q4: 淹水後的電器還能繼續使用嗎?要怎麼判斷?

淹水後的電器,除非經過專業技師檢查確認安全無虞,否則絕對不能自行通電使用。這是為了避免觸電、短路引發火災,或是造成電器進一步損壞。

判斷電器是否還能用的標準,主要看它是否曾被水浸泡:

  • 被水完全浸泡或部分浸泡的電器: 無論是電視、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甚至是手機充電器,只要被水淹過,其內部電路、馬達、絕緣材料等都可能已經受損。水中的雜質、泥沙會殘留在電路板上,導致短路或腐蝕。這類電器,即使外表看起來沒事,也千萬不要嘗試插電或開機。請務必交由專業維修人員檢查。他們會進行清潔、乾燥、更換受損零件等處理。我的建議是,如果泡水嚴重且是較舊的電器,維修費用可能不划算,乾脆直接汰換。
  • 未被水浸泡但可能受潮的電器: 有些電器可能只是處於高濕度的環境中,並未直接泡水。這類電器,在通電前也應先斷電,確保其表面乾燥,並讓其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中自然風乾至少24-48小時。如果仍有疑慮,最好也請專業人員檢查。

請記住,電器的安全無小事。與其冒險造成生命危險或財產損失,不如謹慎處理,尋求專業協助。政府相關單位有時也會提供災後電器檢修或汰換補助,可以多加留意資訊喔!

颱風天淹水,無論對個人還是家庭,都是一場巨大的考驗。從事前預防、淹水當下的應變,到災後的復原和重建,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我們保持冷靜、有條不紊地應對。希望這篇文章能為你提供實用的指引,讓你下次再遇到颱風時,不再那麼焦慮,能夠更有自信地保護好自己和所愛的人。畢竟,我們都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必須學會與自然共存,對吧!大家一起努力,平安度過每一次颱風季!


颱風天淹水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