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天吹什麼風?深度解析風向、風力與您不可不知的氣象奧秘

「欸,奇怪了,這颱風天怎麼風一下這樣吹,一下又換個方向吹啊?」小陳看著窗外狂風呼嘯,卻感覺風向變來變去,忍不住這麼問自己。的確,很多人都以為颱風天風就只是從一個固定的方向吹過來,其實啊,這個觀念不太精準喔!究竟

颱風天吹什麼風呢?簡單來說,颱風天的風向並不是單一固定不變的!它會隨著您所在的位置,以及颱風中心的移動,呈現出不斷變化的狀態。這是因為颱風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逆時針(北半球)或順時針(南半球)旋轉的低氣壓系統,風會朝著颱風中心匯聚,並受到地球自轉的「科氏力」影響而偏轉。所以,您感受到的風向,會是這個旋轉系統與颱風移動路徑的綜合結果喔!

記得有一次,新聞報導說颱風從東部直撲而來,結果我們在西部的朋友卻說他家先吹西北風,然後才轉東北風,跟我們這邊感受到的完全不一樣,當時就覺得超疑惑的!後來深入了解才明白,這其中的學問可大了,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講清,但絕對跟我們日常的防災息息相關。今天,我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颱風天的風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保證讓您豁然開朗!

颱風的基礎認識:它為什麼會「旋轉」?

在我們探究颱風天的風向之前,得先對颱風這個「龐然大物」有點基本的認識。您知道嗎,颱風其實是一種強度很強的「熱帶氣旋」,它誕生於溫暖的海洋上,靠著海面蒸發的暖濕空氣不斷向上抬升,水氣凝結釋放出大量的潛熱,形成一股股更強的上升氣流,就像個巨大吸塵器一樣,持續吸入周圍的空氣,讓中心氣壓越來越低。

科氏力:讓風偏轉的無形之手

當這些空氣從四面八方湧向颱風中心的時候,一個非常關鍵的「力量」就登場了,那就是「科氏力」(Coriolis force)。由於地球不斷地自轉,這股力量會讓所有在地球表面移動的物體(包括空氣啦、海水啦)產生偏轉。在北半球,科氏力會讓移動中的物體向右偏轉;而在南半球,則會向左偏轉。

所以囉,當空氣被颱風中心的低氣壓吸引,往中心移動時,就會因為科氏力的作用,在北半球形成一個逆時針方向的巨大螺旋狀氣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颱風環流!這個環流不斷旋轉、不斷吸入能量,也就越來越強大,形成了我們在衛星雲圖上看到的那個巨大漩渦。颱風眼,則是這個旋轉系統最中心、風力最小、天氣也最穩定的區域。

颱風風向的奧秘:您的位置決定您感受到的風

既然颱風是個會旋轉的低氣壓系統,那麼您感受到的風向,就絕對不會是只有一個方向了。這就好比您站在一個巨大的旋轉盤子旁邊,盤子不同位置的點,移動方向都是不一樣的,是不是這個道理?

風向判斷的核心:您在颱風中心的哪個方位?

這就是颱風風向判斷的關鍵啦!以北半球為例,颱風環流是逆時針旋轉的。所以:

  • 颱風中心在您「北方」時: 您所在地會吹西南風。想像一下,逆時針旋轉的颱風,它底部會往東南方向移動,但由於它還在中心北部,風會從西南方向吹向你。
  • 颱風中心在您「東方」時: 您所在地會吹西北風。這是因為颱風逆時針旋轉,它西側的氣流是往北走的,所以你會感覺到西北風。
  • 颱風中心在您「南方」時: 您所在地會吹東北風。這個道理跟北方時反過來,颱風南側的氣流往西走,所以你會感受到東北風。
  • 颱風中心在您「西方」時: 您所在地會吹東南風。因為颱風逆時針旋轉,它東側的氣流是往南走的。

這個概念很重要喔!當颱風逐漸靠近並經過您所在區域時,因為您與颱風中心的相對位置會不斷變化,您感受到的風向也會隨之「轉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颱風天風向變來變去,甚至感覺風忽大忽小,其實都是正常的現象啦!

我在中部生活了數十年,每次颱風來襲,感受最明顯的就是風向的轉變。記得多年前某次颱風,颱風中心從台灣東部登陸後,沿著中央山脈北上。一開始,我們這區吹的是強勁的東北風,那種風勢很紮實,雨是斜斜的打過來。後來颱風中心逐漸北移,我們就感受到風向慢慢轉成了東南風,接著,當颱風中心來到我們西側時,風向就完全變成了西南風,然後逐漸減弱。整個過程,風聲從呼嘯到低沉,再到只剩沙沙聲,其實就是風向不斷改變的結果。這真的不是錯覺,而是實實在在的氣象變化啊!

結合路徑看風向:以台灣常見颱風路徑為例

在台灣,颱風路徑千變萬化,但大體可以歸納出幾種常見的型態,而這些路徑直接影響您感受到的風向。

  1. 從東部海面北上: 這是最常見的路徑之一。
    • 颱風在台灣東部外海時,台灣西部(如台中、高雄)可能先感受東北風東南風。東部地區會是強勁的西北風
    • 當颱風中心更接近台灣,甚至登陸後,若其中心偏台灣東部而過,台灣西部就會轉為西南風甚至西北風。東部地區則可能經歷多個方向的強風。
  2. 從南部登陸北上:
    • 颱風中心在您南部時,您會先感受東北風
    • 當中心移動到您西部時,會轉為東南風
  3. 從巴士海峽西進:
    • 對台灣東部而言,會感受到東南風
    • 對台灣西部而言,颱風中心在南方,會是東北風。隨著颱風西移遠離,風向會漸漸轉為偏東風

每次看到中央氣象署的颱風路徑潛勢圖,我都會習慣性地在圖上標出我們家的位置,然後試著判斷颱風靠近時,大概會從哪個方向吹來最強的風。這對於提早加固特定方向的門窗、收納陽台物品,真的是非常有幫助喔!

颱風天的風力:不只看風向,更要看強度與地形

除了風向,颱風天的風力大小更是我們關心的重點。不是所有的風都叫「颱風」,它可是有等級區分的!

蒲福風級:風力分級的國際標準

氣象學上,我們常用「蒲福風級」(Beaufort Scale)來衡量風力大小,這可是英國一位海軍上將發明的喔,從0級到17級,每一級都有詳細的描述,讓船員和陸上居民都能大概判斷風的強度。

  • 七級風(疾風): 平均風速達每秒13.9至17.1公尺,陸上樹木搖動,逆風行走困難。這個風力,就可以列入颱風暴風圈的範圍了。
  • 十級風(狂風): 平均風速達每秒24.5至28.4公尺,陸上樹木可能連根拔起,建築物輕微損壞。這種風力就非常恐怖了。
  • 十二級風(颶風): 平均風速達每秒32.7公尺以上,陸上建築物會遭到嚴重破壞。

而颱風預報裡常說的「七級風暴風半徑」、「十級風暴風半徑」,就是指颱風中心到這些等級風力範圍的距離。所以,當您聽到新聞說「颱風中心在OO,七級風暴風半徑200公里」,就代表在颱風中心200公里範圍內,都可能出現每秒13.9公尺以上的強風,這時候,大家就得提高警覺了!

瞬間陣風的殺傷力:比平均風速更致命

還有一個常常被忽略,但卻非常危險的指標,就是「瞬間陣風」!平均風速是某個時段內風速的平均值,但颱風來的時候,風往往不是穩定地吹,而是夾雜著突如其來的「陣風」,風速可能在幾秒內瞬間暴增,甚至達到平均風速的1.5倍以上!

很多鐵皮屋頂被掀翻、廣告招牌掉落、路樹倒塌,往往都不是因為持續的平均風速,而是那幾陣突如其來的「超級陣風」造成的!所以,颱風天聽到風聲突然變大,那可不是開玩笑的,趕快遠離窗邊,確保安全!

地形效應:讓風力「變臉」的幕後推手

台灣是個多山的海島,特殊的地形對颱風風力有著非常顯著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住在不同地方的人,感受會這麼不一樣的原因。

  1. 狹管效應: 當氣流通過山谷、高樓之間的縫隙,或是海峽等比較狹窄的地形時,風速會被「壓縮」,反而變得更快、更強。想像一下,水流經過狹窄的管道會加速,風也是一樣的道理。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地區即便離颱風中心很遠,風卻異常強勁的原因之一。
  2. 山脈阻擋效應: 中央山脈是台灣的脊梁,它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可以阻擋部分颱風的直接衝擊。當颱風從東部海面靠近,中央山脈會擋住強風,使得台灣西部在颱風登陸初期,風勢相對較小。但等到颱風中心越過山脈,或從南、北繞過時,風向會改變,風力也會迅速增強。
  3. 背風坡沉降: 當颱風氣流越過高山後,在山的另一側(背風坡)會出現下沉氣流,這會使得空氣變暖、變乾燥,形成所謂的「焚風」。雖然焚風聽起來似乎沒什麼,但它會導致局部高溫,對農作物造成損害,且風勢有時也可能非常強勁,尤其是在山腳或谷地。

這些複雜的地形效應,就是讓每次颱風都充滿「變數」的原因。所以,住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朋友們,面對颱風可不能掉以輕心,得特別留意自己區域的特性!

颱風天如何判斷風向與做好準備?實用指南看這裡

了解了這麼多颱風風向和風力的知識,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到日常的防災準備中。畢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嘛!

步驟一:緊盯中央氣象署資訊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絕對要密切關注交通部中央氣象署(CWA)發布的最新颱風資訊!這是最權威、最準確的數據來源。

  • 颱風路徑潛勢圖: 這張圖會顯示颱風目前的中心位置、預測路徑以及未來的暴風圈範圍。仔細看它預計會從哪裡登陸,或是從哪裡擦邊而過。
  • 風力預測: 氣象署會提供各地的平均風速和瞬間陣風預測,也會標示七級風和十級風的警戒區域。
  • 雨量預測: 雖然本文主要討論風,但降雨也是颱風的另一個大重點,務必同時留意。

我個人習慣會每天多看幾次氣象署的APP或是官網,因為颱風路徑預測會隨著時間不斷修正,早一點知道變化,就能多一份應變時間。

步驟二:結合自身位置,預判主要風向

根據您家所在的位置,對照颱風的預計路徑,試著判斷主要會迎向哪種風向。例如:

  • 如果您住在西部沿海,而颱風預計從東部登陸北上,那麼初期可能要特別注意東北風,之後轉西南風。
  • 如果您住在東部,颱風從正東方靠近,那麼西北風可能會是最具威脅性的。

這種「預判」雖然不一定百分之百準確,但能給您一個大致的方向,知道哪邊的窗戶要加強防護,哪邊的陽台雜物更需要移除。

步驟三:颱風防災準備清單

颱風來襲,除了「吹什麼風」以外,做好全面準備才是王道。

  1. 門窗加固:
    • 內外檢查: 檢查所有門窗是否緊閉、窗框是否老化鬆動。
    • 貼膠帶或板子: 在玻璃上貼「米」字形膠帶(雖然效果有限,但心理作用和防碎裂還是有點用處),或使用木板、鐵板從外部加固,這是最有效的。
    • 關閉百葉窗或防颱閘門: 如果家中有這些設施,務必提前放下。
  2. 清理陽台與屋頂雜物:
    • 收回所有可移動物品: 花盆、洗衣架、鞋子、垃圾桶、輕巧的椅子等等,這些在強風中都會變成危險的「飛行物」,務必全部搬進室內。
    • 固定大型物件: 如果有無法搬走的桌椅或冷氣室外機,用繩索、鐵絲等將其牢牢固定住。
    • 檢查排水孔: 清理屋頂、陽台、排水溝的落葉雜物,確保排水暢通,避免積水滲漏或淹水。
  3. 儲備物資:
    • 水: 至少儲備3天的飲用水,以防停水。
    • 食物: 準備泡麵、罐頭、乾糧等不需烹煮或可簡單加熱的食物。
    • 照明設備: 手電筒、行動電源、電池是必備,以防停電。
    • 急救用品: 常備藥品、OK繃、消毒水等。
  4. 留意停水停電資訊: 隨時關注台電、台水公司的停電停水公告,做好應對準備。
  5. 遠離危險區域: 颱風天千萬不要外出觀浪、登山、戲水!這些行為都極度危險。住在土石流潛勢區、低窪地區的民眾,應配合政府指示,及早撤離。

多一份準備,就少一份災害。我的經驗是,提前規劃,按部就班地執行防災清單,才能在颱風來臨時從容應對,保護自己和家人喔!

常見的颱風相關問題與解答

颱風天,為什麼有時候反而會「沒風」?這是怎麼回事?

您會問這個問題,肯定是有細心觀察的!的確,颱風天不一定都會狂風大作,有時候反而會出現「風平浪靜」的時刻,這通常有幾種情況:

第一種可能性是,您剛好處於颱風眼經過的區域。颱風眼雖然是整個颱風的中心,但它的內部其實是下沉氣流,風力非常微弱,甚至可能短暫地沒有風、出現陽光。不過,這段平靜是短暫的,一旦颱風眼過境,外圍眼牆的強風就會再度來襲,而且風向會與眼牆過境前的方向相反,所以千萬不要以為颱風走了,就跑出去閒逛喔!

第二種情況是,您所在的位置離颱風中心非常遙遠,已經超出了颱風外圍環流的影響範圍,或是處於颱風的「可航半圓」(北半球颱風移動方向的右側,風力相對較弱)邊緣。這種情況下,您感受到的風可能就只是普通的東北季風或微風,與颱風本身的強勁風力無關。

第三種情況,則是您的地區受到地形的「遮蔽」或「阻擋」。比如,如果您位於高大山脈的背風坡,或者在某些城市高樓林立的狹小巷弄內,地形可能會暫時減弱或改變風向,讓您覺得風勢不大。但這並不代表颱風沒有影響,只是局部環境導致的感受差異罷了。所以,即使感覺風不大,還是要持續關注氣象資訊,不能掉以輕心。

颱風天的風會「轉向」嗎?這是為什麼?

當然會轉向!這篇文章前面已經詳細解釋過了,颱風的風向之所以會轉變,主要是因為兩個主要因素的綜合作用:

首先,颱風本身是一個巨大的旋轉系統。以北半球為例,它是逆時針旋轉的。當您處於颱風環流的不同象限時(例如在颱風的北方、東方、南方或西方),您感受到的風向就會不同。想像一下,一個巨大的齒輪在旋轉,齒輪外圍不同點的運動方向都是不斷變化的。

其次,颱風本身也在不斷地「移動」。颱風並不是固定在一個地方旋轉,它會隨著導引氣流(大氣中的高空風場)而移動。當颱風中心從您的東方逐漸移到您的南方、再到您的西方時,您與颱風中心的相對位置就發生了變化。由於相對位置的改變,您所在地點所感受到的颱風環流氣流方向也會跟著改變,從而產生風向的「轉變」。

所以囉,風向的轉變是一種非常正常的氣象現象,是颱風本身的物理特性和移動路徑共同造成的。當您聽到新聞說「風向將由東北風轉為西南風」,這就意味著颱風中心可能已經從您所在地點的東側或北側,移動到西側或南側了。

颱風天,哪種風向最危險?

要說哪種風向最危險,其實沒有絕對答案,因為這「最危險」的風向,是相對的,而且跟您的地理位置、建築物座向以及颱風路徑息息相關。

一般來說,最危險的風向會是「迎風面」的風向。也就是說,當颱風的環流與您所在地的地形和建築物完全「對上」時,該方向的風就會造成最大的威脅。例如,如果您的房子是朝東的,而颱風的東側環流正好帶來強勁的東風,那麼您的東向窗戶和門面就會承受最大的壓力。

另外,在颱風的「危險半圓」內,風力通常會特別強勁。在北半球,這指的是颱風中心移動方向的右側(或稱順風半圓、可航半圓)。在這個半圓內,颱風本身的旋轉氣流方向,會與颱風前進的氣流方向「疊加」,導致風速顯著增強,破壞力也會更大。反之,颱風移動方向的左側,則稱為「可航半圓」(或稱惡劣半圓),風力相對較弱。但請注意,這是針對航海而言,陸地上還是要看實際的風速和陣風,兩邊都可能造成嚴重災害。

而且,某些特定的風向可能會與地形效應結合,產生更劇烈的影響。例如,如果某個風向恰好會通過一個狹窄的谷地或海峽,引發狹管效應,那麼即使距離颱風中心較遠,該方向的風力也可能異常強勁,造成意想不到的破壞。

總之,判斷最危險的風向,需要結合當前颱風的實際路徑、您的位置、以及您周圍的地理環境來綜合判斷。最好的方式,就是隨時關注中央氣象署發布的「風向預報」和「瞬間陣風預報」,這些資訊會告訴您,接下來哪段時間、哪個方向的風勢會最強,讓您能提前做好防範。

颱風登陸後,風力會減弱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通常會!

颱風之所以能夠維持強大的威力,主要有兩個關鍵的「能量來源」:一是溫暖的海水,不斷提供水氣和潛熱;二是較小的摩擦力,讓它能夠順暢地旋轉,維持其環流結構。

當颱風登陸後,這兩個能量來源都會大幅減少:

  • 失去水氣供應: 陸地沒有廣闊的溫暖海水來提供水氣,颱風的「供水系統」就被切斷了。這會使得水氣凝結的潛熱釋放減少,颱風失去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強度自然會迅速減弱。
  • 摩擦力增加: 陸地地形複雜,有高山、建築物、森林等,這些都會大大增加颱風底部氣流的摩擦力。摩擦力就像一個「剎車」,會阻礙颱風環流的旋轉速度,使得風速降低。

所以,一般情況下,颱風登陸後會很快減弱,從「強烈颱風」減弱為「中度颱風」,甚至變成「輕度颱風」或「熱帶性低氣壓」。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常會說,只要颱風登陸,就能「解禁」一部分的威脅。

然而,這裡有一個重要的「但是」!即使颱風登陸後風力減弱,它帶來的「降雨」威脅卻往往會持續甚至加劇!颱風的水氣不會因為登陸就消失,反而會因為地形抬升(尤其是台灣中央山脈),導致劇烈的降雨,引發嚴重的土石流、山洪暴發、都市淹水等災害。所以,即使風勢漸小,也絕不能放鬆警惕,務必持續關注各地區的降雨警戒和土石流潛勢區的資訊喔!

颱風天吹什麼風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