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天騎樓可以圍起來嗎:深入解析台灣法規、常見問題與潛在風險
Table of Contents
透天騎樓可以圍起來嗎:深入解析台灣法規、常見問題與潛在風險
在台灣,許多擁有透天厝的屋主都曾萌生將騎樓空間圍起來的念頭,無論是為了增加室內使用面積、改善居住安全性、阻擋風雨,或是單純為了美觀與隱私。然而,這樣的想法在現行台灣法規下,卻隱藏著巨大的法律風險與潛在問題。本文將從法規面、實務面深入解析「透天騎樓可以圍起來嗎」這個許多屋主心中的疑問,並提供相關的注意事項與建議。
騎樓的定義與其在台灣的特殊性
在探討騎樓是否可以圍起來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騎樓」的法律定義與其在台灣建築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什麼是騎樓?
根據台灣《建築法》及相關法規的定義,騎樓(或稱「騎廊」)是建築物地面層供人行走的空間,通常位於建築物前方,上方有樓層或屋頂遮蔽。其最主要的特色在於:
- 私有土地,公共通行: 騎樓的土地所有權通常屬於建築物屋主(私有財產),但其空間卻是供公眾通行的「公共通行空間」。這是一種「公用徵收」的概念,屋主需犧牲部分私人權益,提供公共使用。
- 法定的空地: 騎樓通常會被計算在建築基地的「法定空地」範圍內,是建築設計時必須保留的空間,以確保都市景觀、消防通道、以及最重要的行人通行順暢。
- 公益性質: 騎樓的設立旨在保障行人的遮風避雨權益,提供一個安全、暢通的人行通道,減少人車爭道的問題。
正是因為其「私有土地,公共通行」的特殊屬性,使得騎樓的任何改動都必須謹慎,並受到嚴格的法規限制。
法規解析:透天騎樓圍堵的法律問題
答案是明確的:在台灣現行法規下,將透天厝的騎樓「圍起來」(無論是透過搭建鐵窗、玻璃門、磚牆或其他固定構造物),絕大多數情況都屬於違法行為,會被認定為「違章建築」。
1. 建築法規的規範
《建築法》對於建築物的增建、改建、修建都有嚴格的規定,必須向主管建築機關申請建造執照、使用執照等。騎樓作為建築物的一部分,其原始設計和功能是固定的,任何對其結構或使用方式的改變,都可能觸犯法規。
- 違章建築: 未經主管機關核准,擅自增建、改建的建築物,即為違章建築。將騎樓圍堵,無論是使用何種材質,只要是具有「固定性」、「永久性」的構造物,改變了騎樓的原有外觀和公共通行功能,都會被認定為違章建築。
- 違反建築設計規範: 騎樓在建築設計時,是作為開放空間被核准的。將其圍堵,形同改變了建築物原始的設計用途和容積率,違反了建築執照的核准內容。
2. 道路交通與公共通行權
騎樓除了受《建築法》規範外,也與《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息息相關,因為它肩負著公共通行的重要功能。
- 阻礙公共通行: 騎樓的主要功能是供行人通行。將其圍堵,直接阻礙了行人的正常通行權利,可能導致行人被迫走上車道,增加交通事故的風險。
- 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條規定,人行道(包括騎樓)是專供行人通行的,任何佔用或妨礙通行的行為,都可能依據第82條被處以新台幣1,200元以上2,400元以下罰鍰,並得連續處罰。即使騎樓是您的私人土地,其公共通行的屬性使其受到公法規定的約束。
3. 地方政府的執行與裁罰
各地方政府通常會依據《建築法》並制定自身的《違章建築處理辦法》或相關自治條例,對違章建築進行查報、認定、處分及拆除。
- 民眾檢舉: 許多違章建築的查報,都是始於鄰居或路人的檢舉。一旦被檢舉,主管機關(如工務局、都發局)會派員勘查、拍照存證。
- 限期改善或拆除: 經認定為違章建築後,政府會發出公文,要求屋主在限期內自行改善或拆除。若逾期未處理,政府將會強制拆除,並向屋主追討拆除費用。
- 新違建與既存違建: 雖然有些「既存違建」(在特定時間點以前存在的違建,通常有列管但不立即拆除)可能暫時免於拆除,但騎樓圍堵通常會被認定為「新違建」,且因其影響公共通行權益,通常會優先排入拆除時程。
為何民眾想圍堵騎樓?常見的動機
儘管有嚴格的法規限制,仍有許多透天厝屋主希望將騎樓圍起來,其背後通常有以下幾個主要動機:
- 增加使用空間: 這是最常見的原因。將騎樓圍起來,可以將原本的半開放空間轉化為室內空間,用於客廳延伸、玄關、儲藏室,甚至是變成營業用的店面空間,有效提高房屋的使用坪效。
- 提升安全性與隱私: 騎樓是開放空間,容易遭受竊盜、閒雜人等逗留,或被任意放置物品。圍堵騎樓可以有效阻絕外部人員進入,提升居住的安全性與隱私性。
- 遮蔽風雨與日曬: 台灣氣候多變,騎樓開放容易受到風吹、雨淋和日曬。圍起來可以有效隔絕外部天氣影響,保護室內家具與設施,並提升居住舒適度。
- 美觀與個性化: 部分屋主希望透過圍堵騎樓來改造房屋外觀,使其更符合個人喜好或經營特色,達到所謂的「門面改造」。
- 停車或置物需求: 由於停車不易或缺乏儲藏空間,有些屋主會將騎樓當作停車位或堆放雜物,但又擔心物品失竊或日曬雨淋,因此考慮圍堵。
圍堵騎樓的潛在風險與嚴重後果
基於上述法規,擅自圍堵騎樓不僅違法,更會帶來一系列嚴重的後果:
1. 面臨高額罰款與強制拆除
一旦被認定為違章建築,屋主將面臨新台幣數萬元甚至更高的罰鍰。若逾期未改善,政府將會動用公權力強制拆除,所有拆除費用及後續衍生費用都將由屋主負擔。這不僅是一筆不小的經濟損失,更可能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處理後續問題。
2. 影響房屋價值與轉售
房屋一旦被列管為違章建築,其市場價值將大受影響。買方在購屋前通常會進行產權調查,若發現有違章建築,不僅會影響銀行貸款的成數和意願,甚至可能導致買方卻步,使房屋難以轉售或被迫降價求售。
3. 公共安全與鄰里關係的破壞
騎樓被圍堵,不僅影響行人通行,也可能阻礙消防車、救護車等緊急車輛的通行,或影響公共空間的逃生路線。此外,違章建築常因影響鄰居權益(如日照、通風、景觀)或引發安全疑慮,而導致鄰里關係惡化,引發檢舉糾紛。
4. 無法合法報稅或申請其他變更
違章建築無法合法申報房屋稅(雖然仍可能被課徵房屋稅),也無法以此作為增建面積向地政機關辦理產權登記。未來若有都更、危老重建等機會,違建通常無法獲得任何補償或權利變換,甚至可能成為都更的阻礙。
有沒有「合法」利用騎樓空間的可能?
既然「圍起來」是違法的,那麼屋主是否還有其他方式可以合法地善用騎樓空間呢?答案是,你不能「佔用」或「圍堵」,但可以在不影響公共通行的前提下,進行一些「有限度的利用」。
核心原則:保持騎樓的公共通行功能與開放性。
任何的利用都必須以不阻礙行人通行、不影響公共安全、且不改變騎樓本質為前提。這意味著:
- 不可設置固定式、永久性的構造物: 鐵窗、磚牆、玻璃門、捲門、水泥地坪抬高、固定招牌或花台等皆屬於違法。
- 不可放置大量雜物或商品: 任何會阻礙行人通行的物品,無論是私人物品、營業商品或攤位,都屬於違法佔用道路或騎樓。
- 不可私自改變高程: 將騎樓地坪墊高或鋪設不平整材質,影響行人通行安全,也屬違法。
替代方案:如何在不違法的情況下善用騎樓空間
雖然無法圍堵,屋主仍可思考如何在合法範圍內,發揮騎樓的部分價值:
- 移動式家具/設施: 在不影響行人通行且可隨時移開的前提下,偶爾擺放可收納的桌椅供短暫休憩。但需注意不可長時間佔用或妨礙通行。
- 可伸縮遮雨棚: 考慮安裝可完全收納、不具永久性且不影響建築立面美觀的可伸縮式遮雨棚。需注意的是,遮雨棚的設置仍可能受到各地建築管理自治條例的規範,尺寸與形式需符合規定,且不能影響公共空間或他人的採光通風。
- 植栽綠化(不阻礙通行): 擺放盆栽美化環境,但務必確保盆栽不會阻礙行人通行,且容易移動。
- 保持乾淨整潔: 最基本的利用就是保持騎樓空間的清潔與暢通,這不僅能提升居住品質,也能避免被檢舉。
總之,對於透天騎樓的利用,屋主應抱持「讓路於民」的態度,確保其公共通行功能不受影響,並隨時注意相關法規的更新與地方政府的執行細則。
結論
「透天騎樓可以圍起來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台灣是明確的:基於《建築法》與《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等法規,將透天騎樓進行任何形式的永久性圍堵,都屬於違章建築,並可能構成妨礙公共通行的違法行為。 這樣的行為不僅會面臨高額罰款與強制拆除的風險,更可能影響房屋價值、破壞鄰里關係,甚至危及公共安全。
儘管屋主有增加空間或改善安全的需求,但騎樓作為「私有土地,公共通行」的特殊空間,其公益屬性是法規所保障的核心。我們強烈建議透天厝屋主在考量騎樓空間利用時,務必遵守現行法規,避免因一時之便而帶來長期的法律糾紛與財務損失。合法、安全的利用方式,才是永續經營住家空間的王道。
常見問題(FAQ)
Q1: 如何判斷我的騎樓是否為違章建築?
A1: 只要您的騎樓有任何「未經主管機關核准,擅自增建、改建的固定式構造物」來改變其開放空間或公共通行功能,基本上就會被認定為違章建築。例如:加裝鐵捲門、玻璃門窗、圍牆、甚至將地坪墊高、加蓋隔間牆等,都屬於違法範疇。最直接的判斷方式是,若這些構造物影響了行人通行,或非建築物原始核准圖面所載,則很可能就是違建。
Q2: 為何政府不允許屋主圍堵騎樓?這是我的私有土地!
A2: 雖然騎樓的土地所有權屬於屋主(私有土地),但它被視為「法定空地」的一部分,並負有「供公眾通行」的公益義務。這是為了保障行人的通行權利、維持市容景觀、確保消防安全與逃生路線,並符合都市計畫的要求。政府不允許圍堵,是為了維護公共利益,即便犧牲部分私人權益,也是基於法律的強制規定。
Q3: 如果我的透天騎樓被檢舉了,會怎麼樣?
A3: 一旦被檢舉,主管機關(如地方政府的工務局或都發局)會派員勘查、拍照存證,並進行違章建築的認定。若認定為違建,將會發出「違章建築處分書」,要求屋主在限期內自行拆除或改善。若逾期未處理,政府將會依據相關法規強制拆除,並向屋主追討拆除費用。此外,還可能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開罰。
Q4: 有沒有例外情況可以合法利用騎樓,例如作為私人停車位?
A4: 在台灣,騎樓的主要功能是供行人通行,並非私人的專用停車空間。即使是您的透天騎樓,也無法合法作為專屬的私人停車位。若長期佔用供停車,阻礙行人通行,仍可能被檢舉並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處罰。唯一例外的是,某些特殊區域或特定時間,地方政府可能會有臨時性的許可,但這通常是極為罕見且有嚴格條件限制的。
Q5: 透天厝屋主能做什麼來增加騎樓的使用性,又不觸法?
A5: 您可以在不影響公共通行和不改變騎樓開放性的前提下,進行有限度的利用。例如,放置可移動、不阻礙通行的盆栽美化環境;設置可收納、不佔用空間的移動式桌椅供偶爾休憩;或安裝可完全收回的伸縮式遮雨棚(需符合當地建築規範)。核心原則是:所有物品都必須易於移動,不造成任何形式的永久佔用或阻礙行人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