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膠是什麼?從材料、特性、應用到選購全解析,深入探索塑膠產業的柔韌新世界
你是不是也曾經在生活中,摸到一個柔軟有彈性、手感溫潤的塑膠製品時,腦中閃過一個念頭:「這到底是什麼材質?為什麼它可以這麼軟?」又或者,在選購嬰兒用品、廚房用具或是手機殼時,看著商品介紹上的「軟膠」字樣,心中充滿了疑惑?別擔心,你絕不是唯一一個有這種困惑的人。其實,「軟膠」這個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它泛指一類具有良好彈性、柔軟手感和可塑性的高分子材料,與一般堅硬的塑膠製品截然不同。今天,我就要帶你一同深入探索這個充滿彈性與多變性的「軟膠」世界,從它的基本定義、常見種類,一直到製造工藝、廣泛應用,甚至是如何選購與維護,讓你對它有更全面且專業的理解。
Table of Contents
軟膠是什麼?快速解答與核心定義
軟膠,顧名思義,是指一類展現出高度柔軟性、彈性與可撓性的高分子材料。它與傳統認知中堅硬、脆性的塑膠形成鮮明對比。這些材料通常在室溫下具有類似橡膠的觸感,能夠輕鬆彎曲、擠壓而不會斷裂,並在外力移除後迅速恢復原狀。其核心特徵在於其分子結構中存在大量的「柔性鏈段」,這些鏈段賦予了材料卓越的彈性與柔軟度。簡單來說,它就是塑膠家族中那些「身段柔軟」、富有彈性的成員們,廣泛應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嬰兒奶嘴、醫療導管,到運動鞋底、手機保護套,無處不見其蹤影。
深入剖析:軟膠的化學本質與物理特性
要真正理解軟膠,我們就得從它的化學組成和物理特性來深入探討。在我看來,軟膠的「軟」絕非偶然,而是經過精巧設計的結果。
軟膠的化學基礎:高分子結構與添加劑的魔法
軟膠本質上都是高分子聚合物,但使其變「軟」的關鍵,除了聚合物本身的分子結構(例如長鏈狀、非晶態、低結晶度),更常會透過添加塑化劑(Plasticizer)、增韌劑(Toughener)或選擇本身就具備彈性的聚合物(如彈性體)來實現。
- 塑化劑(Plasticizer): 這是讓許多傳統硬質塑膠(特別是聚氯乙烯PVC)變軟的功臣。塑化劑分子會插入聚合物鏈之間,降低分子間的吸引力,增加分子鏈的活動性,從而使材料變得柔軟、有彈性且易於加工。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傳統塑化劑(如鄰苯二甲酸酯類)因潛在的健康疑慮,近年來已逐漸被其他更安全的替代品取代。
- 柔性聚合物鏈: 有些高分子材料本身就擁有非常柔韌的分子鏈結構,比如橡膠或熱塑性彈性體(TPE/TPR)。它們的分子鏈在常溫下呈現無序的纏繞狀態,當受到外力拉伸時,分子鏈會伸展,但一旦外力移除,由於分子間的熱運動和彈性回彈力,分子鏈會迅速恢復到原來的纏繞狀態,這就是彈性的來源。
軟膠的物理特性:柔軟、彈性、可塑性
軟膠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正是因為它展現出獨特的物理特性:
- 柔軟度(Softness): 這是軟膠最顯著的特徵,通常以蕭氏硬度(Shore Hardness,常用A或D型)來衡量。數值越低代表越軟,從嬰兒奶嘴的極低硬度到鞋底的適中硬度都有。
- 彈性(Elasticity): 指的是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變形,並在外力移除後恢復原狀的能力。軟膠具有優異的彈性,能承受反覆的彎曲、拉伸而不易永久變形或斷裂。
- 可塑性(Mouldability): 許多軟膠,特別是熱塑性軟膠,在加熱後會變軟並可重新塑形,冷卻後則保持新形狀。這使得它們非常適合射出成型、擠出成型等加工方式,生產出各種複雜形狀的產品。
- 耐衝擊性(Impact Resistance): 由於其柔韌性,軟膠能有效吸收衝擊能量,不易脆裂,因此常用於需要緩衝或保護的產品。
- 手感(Tactile Feel): 許多軟膠產品提供溫潤、親膚的觸感,這在消費性產品中尤其重要,能顯著提升用戶體驗。
軟膠家族成員點名:常見種類與應用大揭秘
在塑膠產業裡,「軟膠」其實是一個非常廣泛的稱呼,底下包含多種不同化學組成、但都具備柔軟特性的高分子材料。作為一個在材料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人,我發現了解這些主要成員的特性,對選用材料來說至關重要。以下就為您介紹幾種最常見且應用廣泛的軟膠種類:
1. 聚氯乙烯 (Polyvinyl Chloride, PVC) – 柔韌的先驅者
- 特性: PVC本身是硬質塑膠,但當加入大量塑化劑後,就能製成柔軟的軟質PVC。它具有優異的耐化學腐蝕性、絕緣性好、阻燃性強,而且成本相對較低,加工容易。早期的許多軟膠製品都以它為主。
- 應用: 電線電纜外皮、醫療輸液管、塑膠地板、人造皮革、充氣玩具、雨衣。
- 我的觀察與評論: 軟質PVC因其多功能性和低成本,過去是應用最廣泛的軟膠之一。然而,由於其塑化劑(特別是鄰苯二甲酸酯類)可能析出並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影響,近年來在許多應用中逐漸被更環保、安全的材料所取代,尤其是在嬰兒用品、食品接觸和醫療領域。但不可否認,在某些特定工業應用中,它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
2. 熱塑性橡膠 / 熱塑性彈性體 (Thermoplastic Rubber /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TPR/TPE) – 環保新星
- 特性: TPE/TPR是一類結合了橡膠彈性和熱塑性塑膠加工特性的材料。它不需要硫化(傳統橡膠需要),可以直接通過塑膠的加工設備(如射出成型)來生產,大大簡化了生產流程。它無毒、環保、觸感舒適,且可回收利用,是替代橡膠、矽膠和部分PVC的理想材料。
- 應用: 運動器材手把、工具手柄、鞋底、電線電纜、汽車內飾件、醫療器械、嬰兒用品(如奶嘴、牙膠)、玩具。
- 我的觀察與評論: TPE/TPR近年來異軍突起,成為許多產品設計師和製造商的首選。它的環保特性和卓越的觸感,讓許多產品得以升級,尤其是在消費性電子產品和家居用品領域,TPE/TPR的使用幾乎成了一種趨勢。我個人在設計一些需要良好握持感和安全性的產品時,也常常會優先考慮TPE/TPR。
3. 矽膠 (Silicone Rubber) – 高性能與安全的代名詞
- 特性: 矽膠是一種合成橡膠,其主鏈為矽氧鍵(-Si-O-Si-),而非一般有機高分子的碳鏈。這賦予了它極高的耐高溫(可達200-300°C)、耐低溫(可達-50°C以下)、抗紫外線、抗氧化、無毒無味、生物相容性極佳等優異特性。它非常穩定,不易與其他物質反應,且具有疏水性。
- 應用: 嬰兒奶嘴、醫療導管、食品級烘焙模具、廚房用具(刮刀、餐墊)、電子產品密封圈、鍵盤按鍵、潛水裝備、美容美髮產品。
- 我的觀察與評論: 矽膠可說是軟膠界的高端玩家,尤其在對安全性和耐溫性要求極高的領域,幾乎是無可替代的。它那種獨特的「Q彈」手感和不沾黏的特性,讓許多廚房用品和嬰兒用品都選用它。雖然成本較高,但其卓越的性能表現絕對物有所值。
4. 熱塑性聚氨酯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TPU) – 強韌與彈性的完美結合
- 特性: TPU結合了橡膠的高彈性和塑膠的加工便利性。它具有極佳的耐磨損性、耐油性、耐化學品性、高強度、高彈性,同時還能保持良好的透明度。在極低溫下仍能保持柔軟和彈性。
- 應用: 手機保護殼、鞋材(鞋底、氣墊)、醫療導管、電線電纜、傳動皮帶、汽車零件、薄膜、充氣墊。
- 我的觀察與評論: TPU在我看來是性能與手感兼具的佼佼者。特別是手機保護殼,你會發現很多高階品牌都傾向使用TPU,因為它能提供出色的防摔保護,同時保持輕薄和良好的手感,而且不容易變形。我曾遇過一個專案,需要一種既耐磨又具彈性的材料,TPU就成了最終的完美解決方案。
5.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Ethylene-vinyl Acetate, EVA) – 輕巧與緩衝的專家
- 特性: EVA是一種非常輕質、柔軟、有彈性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緩衝性能、抗衝擊性、隔熱性和隔音性。它通常以發泡形式存在,呈現多孔結構。
- 應用: 運動鞋中底、瑜伽墊、地墊、浮板、玩具、包裝緩衝材料、熱熔膠。
- 我的觀察與評論: 看到EVA,你大概會立刻聯想到你的運動鞋或是瑜伽墊吧!它的輕盈和緩衝特性,讓它成為製造鞋類和各種緩衝產品的明星材料。它的發泡結構使得其密度非常低,這也解釋了為何許多EVA產品會感到如此輕巧。
軟膠的誕生之旅:製造加工工藝解析
了解了軟膠的種類,你可能會好奇這些柔軟的材料是如何被塑造成我們日常用品的呢?其實,軟膠的加工過程與硬質塑膠有許多共通之處,但又會根據材料特性和產品形狀有所調整。以下列出幾種常見的軟膠加工工藝:
1. 射出成型 (Injection Molding)
這是我在業界最常接觸到的軟膠加工方式之一,也是應用最廣泛的。
- 原理: 將軟膠顆粒加熱熔融後,透過螺桿的推動,以高壓快速注入預先設計好的模具腔內,待冷卻固化後開模取出成品。
- 適用材料: TPE/TPR、TPU、軟質PVC、部分矽膠(LSR液態矽膠)。
- 優點: 生產效率高、產品精度高、可實現複雜形狀、適合大規模生產。
- 缺點: 模具成本較高,不適合小批量生產。
2. 擠出成型 (Extrusion)
對於長條形或片狀的軟膠產品,擠出成型是首選。
- 原理: 將熔融的軟膠通過一個具有特定形狀的模具(口模),連續擠出成型,然後通過冷卻定型,切割成所需長度。
- 適用材料: 軟質PVC、TPE/TPR、TPU、矽膠。
- 應用: 電線電纜護套、軟管、密封條、型材、片材。
- 優點: 生產效率高、成本低、可連續生產長度不限的產品。
3. 吹塑成型 (Blow Molding)
如果你手中的軟質塑膠瓶,很可能就是這樣製成的。
- 原理: 將熔融的塑膠(通常是管狀胚料)夾入模具中,然後向胚料內部吹入壓縮空氣,使其膨脹並緊貼模具內壁,冷卻後形成中空產品。
- 適用材料: 軟質PVC、EVA、部分TPE。
- 應用: 軟質瓶子(如洗髮水瓶、潤膚露瓶)、一些中空玩具。
4. 壓延成型 (Calendering)
用於生產軟膠薄膜或片材。
- 原理: 將熔融的軟膠料通過一系列加熱的壓輥,逐漸壓製成所需厚度和寬度的連續片材或薄膜,然後冷卻捲取。
- 適用材料: 軟質PVC。
- 應用: 人造皮革、防水布、薄膜、一些塑膠地板。
5. 壓縮成型 (Compression Molding)
傳統橡膠和一些矽膠製品常用的方法。
- 原理: 將一定量的軟膠原料(通常是塊狀或片狀)放入加熱的模腔中,然後關閉模具並施加壓力,使其在模腔內受熱、流動並填充模腔,經過一定時間的固化(交聯反應)後開模取出產品。
- 適用材料: 矽膠(特別是高溫硫化矽膠)、傳統橡膠。
- 優點: 適合生產形狀較簡單、厚度較大的產品,尤其適用於熱固性材料。
6. 浸漬/塗層 (Dipping/Coating)
一些手套、工具手柄的包覆常用此法。
- 原理: 將模具或基材浸入液態軟膠漿料中,取出後形成一層薄膜,再經過烘烤固化。
- 適用材料: 液態PVC糊、液態矽膠。
- 應用: 各種手套(如一次性手套、勞保手套)、工具手柄包覆、氣球。
軟膠的廣泛應用:無處不在的彈性與舒適
軟膠的應用範圍之廣,常常讓我感到驚訝,它幾乎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為產品帶來柔軟、保護和舒適的體驗。以下列舉幾個主要應用領域:
1. 日常消費品
- 手機殼與保護套: 為了防摔和提供良好手感,TPU、TPE和矽膠是主要材料。
- 廚房用具: 矽膠刮刀、隔熱手套、餐墊、保鮮盒密封圈等,因其耐高溫、無毒和易清洗而備受青睞。
- 鞋材: 運動鞋中底(EVA)、鞋面和鞋底部件(TPU、TPE)提供緩衝、彈性和耐磨性。
- 兒童與嬰兒用品: 奶嘴、牙膠、餐具、玩具等,多採用食品級矽膠和TPE,強調安全無毒。
- 文具用品: 筆握套、橡皮擦等。
2. 醫療保健領域
- 醫療導管: 輸液管、導尿管等,需要高度生物相容性、柔軟性和抗扭結性,PVC、TPU和矽膠是常見選擇。
- 醫療器械手柄與墊片: 提供舒適的握持感和密封性。
- 醫用膜材: 如人造皮膚、敷料等。
3. 汽車產業
- 密封件與墊片: 車門、窗戶、引擎蓋等處的密封條,防止水、灰塵和噪音進入。TPE、EPDM(三元乙丙橡膠,也是一種彈性體)和矽膠常用於此。
- 內飾件: 方向盤套、檔把套、地墊等,提升駕駛舒適度。
- 電線電纜: 汽車線束的絕緣和護套。
4. 電子電器產品
- 電線電纜護套: 提供絕緣和保護,常見於電子產品充電線、耳機線等。
- 按鍵與密封圈: 遙控器按鍵、防水設備的密封圈,要求耐用、手感好且能防水防塵。
- 防震墊與緩衝墊: 保護精密電子元件。
5. 建築與運動休閒
- 建築密封條: 門窗、幕牆的密封,提供隔音、保溫、防水功能。
- 地墊與地板: 瑜伽墊(EVA)、兒童爬行墊、運動場地墊。
- 運動裝備: 游泳眼鏡邊框、蛙鞋、潛水面罩、運動護具等。
軟膠的優勢與挑戰:一把雙面刃
如同任何材料一樣,軟膠也擁有一體兩面的特性,其優點使它在許多應用中無可取代,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軟膠的顯著優勢
- 卓越的彈性與柔軟度: 這是軟膠最核心的優勢,使得產品具有緩衝、防摔、貼合的功能。
- 舒適的手感: 許多軟膠材料摸起來親膚溫潤,能大幅提升產品的用戶體驗。
- 良好的耐衝擊性: 能有效吸收外力,保護內部元件,不易脆裂。
- 設計靈活性高: 易於加工成各種複雜形狀,滿足產品設計的多樣化需求。
- 化學穩定性: 某些軟膠(如矽膠、TPU)具有優異的耐化學腐蝕、耐油、耐酸鹼能力。
- 電氣絕緣性: 許多軟膠是良好的電氣絕緣材料,適用於電線電纜。
軟膠面臨的挑戰與考量
- 耐溫性限制: 相較於金屬或陶瓷,大多數軟膠的耐高溫性能有限,容易軟化變形或加速老化。矽膠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成本較高。
- 塑化劑析出問題: 針對軟質PVC,傳統塑化劑的析出一直是環保和健康關注的焦點。儘管已有更安全的塑化劑或替代材料問世,但在消費者心中仍可能存在疑慮。
- 材料老化: 長期暴露於紫外線、高溫、潮濕或某些化學物質中,軟膠可能會出現發黏、硬化、變色、龜裂等老化現象。
- 回收難度: 雖然部分軟膠(如TPE、TPU)可回收,但由於種類繁多且常與其他材料複合使用,導致回收分類和再利用的複雜性增加。混合塑膠的回收成本和難度普遍較高。
- 成本考量: 高性能的軟膠材料如矽膠、TPU通常比傳統塑膠或軟質PVC成本更高。
選購與維護:如何讓你的軟膠產品更耐用?
在選購軟膠產品時,除了看品牌和外觀,了解一些材質知識會讓你做出更明智的選擇。而正確的維護,也能讓你的軟膠產品陪伴你更久。
選購軟膠產品的考量因素:
- 用途與安全性:
- 食品接觸/嬰兒用品: 強烈建議選擇食品級矽膠或醫療級TPE/TPR。這些材料通常無毒、無味,且不含塑化劑,對健康無害。檢查產品是否有相關認證標誌,例如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LFGB(德國食品級認證)等。
- 醫療用品: 必須符合嚴格的生物相容性標準,通常會指定醫療級矽膠、TPU或專用醫用PVC。
- 日常用品: TPE/TPR和TPU是較為環保和性能優異的選擇,而軟質PVC則需確認其塑化劑的安全性。
- 硬度與手感:
- 產品的硬度會影響使用體驗。例如,手機殼你喜歡軟一點的還是硬一點的?鞋底需要更高的彈性與緩震效果?這通常可以從產品說明中的「蕭氏硬度」(Shore Hardness)數值參考,數字越低越軟。
- 觸感是否舒適、是否親膚、是否容易沾灰,也是選購時的重要考量。
- 耐溫性與環境適應性:
- 如果產品會接觸高溫(如烤箱、沸水),矽膠是首選。
- 若需長期在戶外使用,則要考量材料的抗紫外線(UV)和抗氧化能力,TPU和一些專用TPE會有較好的表現。
- 耐磨與抗撕裂性:
- 對於需要承受摩擦或拉扯的產品(如鞋底、線纜),TPU通常表現出色。
- 環保與回收:
- 如果您重視環保,TPE/TPR和TPU是可熱塑性回收的材料,而矽膠則需要專門的回收途徑。盡量避免購買含有可疑塑化劑的軟質PVC產品。
軟膠產品的日常維護與保養:
適當的保養能延長軟膠產品的壽命,減少老化現象。
- 避免長時間曝曬: 紫外線是加速軟膠老化的主要殺手之一,會導致變色、硬化或發黏。盡量避免將軟膠產品長時間放置在陽光直射的地方。
- 避免接觸化學溶劑: 酒精、汽油、強酸強鹼等化學溶劑可能會腐蝕或溶解軟膠,導致其性能下降。清潔時使用溫和的清潔劑或清水即可。
- 定期清潔: 軟膠表面容易吸附灰塵和污漬,特別是矽膠。定期用清水或中性肥皂水輕輕擦拭清潔,然後自然晾乾或用乾布擦乾。對於發黏的矽膠表面,可以嘗試用爽身粉或小蘇打粉吸附油脂。
- 注意儲存環境: 存放在陰涼、乾燥、通風的地方,避免高溫高濕。
- 避免尖銳物品刮擦: 雖然軟膠具有一定韌性,但尖銳的物品仍然可能劃傷或刺穿其表面,影響美觀和功能。
一些關於軟膠的常見問題與專業解答
Q1:軟膠會不會有毒?我的手機殼摸起來有點黏黏的,是不是有問題?
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擔憂,也是軟膠材料選擇上的一大重點。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並不是所有的軟膠都有毒。現代的許多軟膠材料,如食品級矽膠、醫療級TPE/TPR和TPU,都是經過嚴格檢測,符合國際安全標準,可以安全接觸皮膚甚至食物的。它們在生產過程中不會添加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且自身化學性質穩定。
然而,傳統的軟質PVC,尤其是價格低廉的產品,過去常常使用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作為塑化劑。這種塑化劑可能會隨著時間或溫度升高而緩慢析出,接觸人體後可能進入體內,有潛在的健康疑慮。這也是為什麼在嬰幼兒產品、食品包裝和醫療用品中,國家法規對塑化劑的使用有嚴格限制,甚至禁用某些種類。如果你手中的手機殼摸起來發黏,有幾種可能性:
- 塑化劑析出: 如果是軟質PVC材質,發黏很可能是塑化劑析出的跡象,尤其是在高溫環境下,或長期使用後。這不僅影響手感,也可能存在健康風險。
- 材料老化: 即使是TPE或TPU,在長期暴露於紫外線、高溫、汗水或油脂的環境下,也可能因氧化而導致表面分解,產生發黏或變色的現象。
- 表面殘留物: 有時只是因為手汗、污漬或清潔不徹底導致的表面附著物,並非材料本身問題。
我的建議是: 如果你對某個軟膠產品的安全性有疑慮,特別是嬰幼兒用品和與食物接觸的產品,務必選擇標示有「食品級」、「醫療級」、「不含BPA」或明確指出是矽膠、TPE/TPR、TPU等相對安全的材料,並查看是否有相關的第三方認證(如FDA、LFGB、RoHS等)。對於發黏的手機殼,如果清潔後仍舊發黏且伴有異味,建議更換。
Q2:軟膠產品可以回收嗎?所有軟膠都能回收嗎?
這也是一個涉及環保和永續發展的重要問題。 答案是:部分軟膠可以回收,但並非所有軟膠都容易回收。
可熱塑性回收的軟膠:
- TPE/TPR和TPU: 這兩類材料是熱塑性彈性體,這意味著它們在受熱後會變軟,可以重新塑形,冷卻後又固化。這種特性使得它們理論上可以被多次熔融、再製成新的產品,具有良好的回收潛力。在許多國家和地區,TPE和TPU的產品已被納入塑膠回收體系。
回收難度較大的軟膠:
- 矽膠: 矽膠屬於熱固性材料,一旦成型後,再加熱也不會熔融,因此不能像熱塑性塑膠那樣直接熔融回收再利用。雖然有一些專門的矽膠回收技術(如分解成單體或用於填充材料),但目前這些技術尚未普及,回收成本也相對較高,導致矽膠的實際回收率偏低。一般家庭垃圾分類中,矽膠產品通常被歸為不可回收的「一般垃圾」。
- 軟質PVC: 儘管軟質PVC是熱塑性材料,理論上可以回收,但其回收面臨挑戰。首先,PVC種類繁多,混合回收會降低再生料品質。其次,其中可能含有的塑化劑成分,在回收過程中需要額外處理,這也增加了回收的複雜性和成本。因此,在許多地方,軟質PVC的回收率也不高。
- EVA: EVA也是熱塑性材料,理論上可回收。但由於其應用多為發泡體,體積大、回收率低,且常與其他材料複合,因此在實際回收中也面臨不少挑戰。
我的觀點: 雖然回收技術正在不斷進步,但目前最有效的做法,還是從源頭選用更易於回收的材料(如TPE/TPR、TPU),並推動產品的「單一材料設計」,避免多種材料的複雜複合,這樣能大大簡化回收流程。作為消費者,我們也應該盡可能選擇標示清晰、說明可回收的產品,並按照當地回收政策進行分類。
Q3:軟膠和橡膠有什麼差別?它們不是一樣的東西嗎?
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混淆點,許多人會把軟膠和橡膠視為同義詞。 事實上,它們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儘管在某些應用上它們的功能類似。
橡膠(Rubber) 泛指所有能發生彈性形變,並且在外力撤除後能迅速恢復原狀的材料,無論是天然橡膠還是合成橡膠。傳統橡膠在加工過程中,需要進行一個被稱為「硫化(Vulcanization)」的化學反應。硫化過程會在橡膠的分子鏈之間形成永久的化學鍵(交聯),使材料變為熱固性。這意味著一旦硫化完成,橡膠就無法再通過加熱熔融並重新塑形。這種特性賦予了橡膠優異的彈性、耐磨性和耐疲勞性。
軟膠(Soft Plastic) 則是一個更廣泛的術語,它涵蓋了多種材料,其中大部分是熱塑性塑膠,或者是熱塑性彈性體(TPE/TPR, TPU)。這些熱塑性軟膠的關鍵特性是它們不需要硫化,在受熱後會熔融變軟,冷卻後固化,可以反覆加熱和塑形。這使得它們在加工上比傳統橡膠更具靈活性和效率,因為它們可以直接使用塑膠加工設備(如射出成型)來生產。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矽膠(Silicone) 是一個特例。它在化學結構上與有機橡膠不同,但其加工過程(通常也需要高溫硫化)和最終產品的彈性特性與傳統橡膠更為相似,因此它也被廣泛歸類為「矽橡膠」。但即便如此,矽膠也因為其獨特的耐溫性和生物相容性,而在應用上與一般有機橡膠有所區隔。
總結來說,兩者核心的區別在於:
- 加工特性: 傳統橡膠需要硫化,屬於熱固性;而多數軟膠(特別是TPE/TPR、TPU)是熱塑性,可反覆塑形。
- 分子結構: 橡膠通常含有較多交聯鍵,分子鏈移動受限;熱塑性軟膠的分子鏈則較為獨立,僅透過物理纏結或弱作用力結合。
- 回收性: 熱塑性軟膠通常可回收再利用,傳統橡膠和矽膠則難度較大。
所以,下次當你看到一個柔軟有彈性的產品時,它可能是橡膠,更可能是TPE、TPU或矽膠這類的「軟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