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歌手有哪些?深入探索數位偶像的多元宇宙

你是不是也曾有過這樣的疑問:走在路上,耳邊突然傳來一段超有穿透力的歌聲,明明聽起來跟真人歌手沒兩樣,但細看才發現,哎呀,這竟然是一個「虛擬」的角色在演唱?這年頭啊,這種數位偶像、數位歌手可真是越來越夯了,搞得大家心裡都充滿好奇:「虛擬歌手到底有哪些啊?這東西真的這麼神奇嗎?」

嘿,別擔心!這篇文章就是要帶你深入探索這個虛擬音樂的精彩世界。準備好了嗎?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些在數位世界裡閃閃發光的「虛擬歌手」們,究竟是何方神聖,以及它們是如何徹底顛覆我們對音樂產業的想像!

快速解答:虛擬歌手有哪些?

要快速且精確地回答「虛擬歌手有哪些」這個問題,其實它們的類型跟數量都超乎你想像,而且還在不斷進化中呢!最廣為人知的,大概就是以日本Yamaha開發的Vocaloid軟體為基礎的那些角色了。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新興的、運用不同技術的「數位偶像」或「AI歌手」喔!

簡單來說,目前主流的虛擬歌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

  • Vocaloid家族: 這是最經典的一群,利用語音合成技術讓使用者輸入歌詞和旋律就能唱歌。代表人物當然是全球知名的初音未來(Hatsune Miku)啦!還有她的好夥伴們像是鏡音鈴(Kagamine Rin)鏡音連(Kagamine Len)巡音流歌(Megurine Luka)等。中國大陸的洛天依、日本的IA、ONE等等,也都是Vocaloid或其衍生技術的產物。
  • 新世代語音合成技術產物: 除了Vocaloid,還有像Synthesizer VCeVIO AIUTAU等工具創造出來的歌手。這些新技術通常會加入更多AI元素,讓歌聲聽起來更自然、更富有情感。例如最近很夯的可不(KAFU)就是由CeVIO AI驅動的喔。
  • 結合3D形象的數位偶像/Vtuber跨界: 這一類虛擬歌手通常會有非常精緻的3D模型,透過動作捕捉技術來呈現演唱會或MV。雖然有些更偏向「虛擬YouTuber」(Vtuber),但其中很多都會發行單曲、舉辦演唱會,可以說他們就是兼具偶像與歌手身份的數位存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絆愛(Kizuna AI),以及近年來超受歡迎的像中國大陸的A-SOUL女團,還有日本hololive、彩虹社等虛擬藝人事務所旗下許多以歌唱見長的Vtuber們。
  • AI原生歌手: 這是比較新興的類別,有些歌手的歌聲甚至是形象都是由人工智慧直接生成或深度參與創作的,它們甚至可能沒有固定的「中之人」(真人操作者)。這類歌手更強調AI在音樂創作和表演中的核心作用,雖然目前還在發展初期,但未來潛力無限。

這些虛擬歌手們,真的就像一個個充滿無限可能的黑盒子,每一次打開,都給你驚喜。從最開始的軟體歌聲,到現在有了精美的3D形象、豐富的表情,甚至還能跟粉絲即時互動,真的讓我覺得「哇賽,這時代變化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深入剖析:什麼是虛擬歌手?它們如何定義這個時代的音樂?

說到虛擬歌手,很多人腦中浮現的可能就是一個螢幕上的動畫人物在唱歌,但其實,它的定義可比這廣泛且深刻多了。虛擬歌手,顧名思義,就是那些沒有實體肉身,而是透過電腦軟體、人工智慧、3D建模、動作捕捉等先進技術所創造出來,並能夠演唱歌曲的「非人類實體」

這些數位偶像從誕生那天起,就開始悄悄地、卻又勢不可擋地改變著我們對「歌手」和「音樂」的傳統認知。你知道嗎?過去,一個歌手的養成,需要天賦、努力、培訓、包裝,還得承受各種現實世界的壓力與限制。但虛擬歌手呢?它們沒有生理上的疲憊、沒有負面新聞(至少是傳統意義上的)、不會變老、甚至可以同時出現在地球上的任何角落舉辦演唱會!這簡直是打破了物理法則的限制啊!

它們是如何定義這個時代的音樂呢?我覺得有幾點特別值得一提:

  • 降低創作門檻: 以前你想做音樂,可能得找錄音室、樂手、編曲人,成本高昂。現在有了這些語音合成軟體,只要你懂樂理、有創意,一個人也能創造出完整的歌曲,甚至搭配虛擬歌手的形象。這讓「全民創作」不再是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可能。
  • 拓展音樂風格與表現形式: 虛擬歌手的歌聲可以被任意調教,挑戰人類聲線難以達到的音域和速度,創造出許多前所未有的音樂風格。搭配3D技術,它們的MV和演唱會更是充滿想像力,呈現出真人難以實現的華麗視覺效果。
  • 強化粉絲的參與感和歸屬感: 很多虛擬歌手的歌曲,都是由粉絲社群中的「P主」(Producer,意指使用合成軟體創作音樂的人)所創作。粉絲不僅是消費者,更是共同的創作者和推廣者。這種前所未有的「共創」模式,讓粉絲對這些虛擬偶像產生了超乎想像的強烈情感連結。就像我以前跟朋友聊天時,總會覺得:「哇,原來我的偶像,可以是我親手『創造』出來的!」

在我看來,虛擬歌手不只是一種技術創新,它更是一種文化現象,反映了現代人對娛樂形式的渴望,以及對科技融入生活的接受度。它們不僅僅是冰冷的數據,更是承載著無數創作者夢想和粉絲情感的數位載體。

虛擬歌手的多元面貌與核心技術

聊到虛擬歌手,最讓人驚嘆的莫過於它背後的那些「黑科技」了。這些技術就像魔術師的道具,讓這些不存在的角色活生生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它們的多元面貌,也正是這些技術組合變化的結果。

音源合成技術的魔法:賦予虛擬歌手歌聲與靈魂

虛擬歌手的「聲帶」就是各種語音合成軟體。這些軟體可不是簡單地把字一個個拼起來發音喔,它們複雜精巧到能模擬人類發聲的各種細節,讓你聽起來就覺得「嗯,這聲音有感情!」。

Vocaloid系列:劃時代的語音合成先驅

談到虛擬歌手,絕對不能不提Vocaloid。這是由Yamaha公司開發的語音合成技術,在2007年隨著初音未來的發行,徹底引爆了全球的虛擬歌手熱潮。

「Vocaloid的原理其實挺巧妙的。它會預先錄製真人聲優的聲音,然後把這些聲音進行『音素』的切割和分析。當你輸入歌詞和旋律時,軟體就會把這些音素像積木一樣拼接起來,再透過複雜的演算法進行調整,模擬出語氣、顫音、換氣等等,讓歌聲聽起來自然。」

初音未來(Hatsune Miku)就是Vocaloid最成功的案例。她不僅是個軟體,更是個文化符號。你可以想像嗎?一個完全由軟體構成的「人」,卻能辦全球巡迴演唱會,擁有無數的粉絲,甚至還能跟知名品牌合作,這在過去根本是天方夜譚!她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歸功於其「開放創作」的模式——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她的聲庫創作音樂,這讓初音未來的歌曲風格和內容呈現爆發式增長,形成了龐大的「P主」(Producer)創作社群。

Synthesizer V與CeVIO AI:更自然、更智慧的語音引擎

雖然Vocaloid非常經典,但科技總是不斷進步的。近年來,Synthesizer VCeVIO AI等新一代的語音合成軟體橫空出世,它們在音色自然度、情感表達上有了顯著的提升。這些軟體通常會融合更多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技術,能夠更好地理解語音的抑揚頓挫、情感變化,讓虛擬歌手的歌聲更接近真人,甚至有時難以分辨。例如,台灣的創作者也開始大量使用Synthesizer V來製作歌曲,讓歌聲聽起來更加細膩。

UTAU與其他開源專案:社群的力量

除了商業軟體,還有像UTAU這樣的免費開源語音合成軟體。UTAU的特點是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製作自己的音源庫,這讓虛擬歌手的聲音有了更多樣的選擇,也催生了許多獨具特色的虛擬角色。這種「自製自娛」的精神,其實也反映了虛擬歌手社群高度的參與感和創造力。

視覺與表演的魅力:讓虛擬歌手「動」起來

光有動聽的歌聲還不夠,虛擬歌手之所以能成為偶像,更離不開它們精緻的視覺形象和生動的舞台表現。這背後是多種視覺技術的結合。

3D建模與動畫:賦予虛擬歌手立體形象

要讓虛擬歌手在螢幕上「活」起來,首先得為它們量身打造一個專屬的3D模型。這就像是虛擬歌手的「肉身」,決定了它們的長相、穿著和風格。從頭髮絲到鞋子,每一個細節都需要建模師精心雕琢。模型完成後,動畫師會為其綁定骨骼、設定動作,讓這個模型可以做出各種表情、姿態和舞蹈動作。

「一個好的3D模型,能讓虛擬歌手的魅力加倍。我記得第一次看到初音未來的3D演唱會時,簡直驚呆了,那麼小的像素竟然能呈現出那麼流暢的舞蹈,真的超乎想像。」

動作捕捉:真人演繹,虛擬呈現

為了讓虛擬歌手的表演更自然、更富有感染力,許多虛擬歌手會採用動作捕捉(Motion Capture)技術。這項技術就是讓真人演員穿戴感應器,進行表演,然後將捕捉到的動作數據即時傳輸給虛擬角色模型,讓虛擬歌手的動作與真人同步。這樣一來,虛擬歌手的舞蹈、手勢甚至細微的肢體語言都能和專業舞者一樣流暢、生動,極大地提升了舞台表演的真實感和觀賞性。你看那些Vtuber們能跟觀眾即時互動,做出各種反應,就是動作捕捉在幫忙呢!

AI生成與渲染:未來的無限可能

現在,人工智慧不僅僅參與到歌聲的生成,也開始在虛擬歌手的視覺呈現上發揮作用。未來,AI或許能直接生成虛擬歌手的舞蹈動作,甚至根據音樂的氛圍自動生成配套的視覺效果和表情。這種AI的深度參與,將讓虛擬歌手的創作和表演擁有更多自動化和個性化的可能性,甚至能實現一些人類難以想像的表演形式。

這些技術的完美結合,才讓虛擬歌手從一個概念,變成一個個鮮活、能唱能跳、能與粉絲互動的數位偶像。它們是科技與藝術的結晶,也是這個時代最酷的音樂現象之一。

虛擬歌手的生態圈與文化影響

虛擬歌手可不是單打獨鬥的,它們背後是一個龐大而充滿活力的生態圈。這個生態圈不僅涵蓋了技術開發者和音樂創作者,更離不開廣大的粉絲群體。它們的出現,也對流行文化和音樂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粉絲與創作者的共創奇蹟:P主文化與社群力量

虛擬歌手最獨特、也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它高度開放的創作模式和由此衍生的「P主文化」。

  • P主的崛起: 「P主」是Producer(製作人)的縮寫,特指那些使用Vocaloid或其他語音合成軟體創作音樂的人。在虛擬歌手的世界裡,P主就是歌曲的創作者。他們可以自由地使用虛擬歌手的聲音素材,創作各種風格的音樂,然後上傳到YouTube、Niconico動畫等平台。這種低門檻的創作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大家的熱情,讓許多原本默默無聞的音樂愛好者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甚至一舉成名。像日本的米津玄師(Hachi)在成為主流歌手之前,就是一位非常有名的Vocaloid P主呢。
  • 二創的狂潮: 虛擬歌手的二創(二次創作)文化也是其生態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除了音樂,粉絲們還會為虛擬歌手繪製同人圖、製作動畫MV、編排舞蹈、寫小說,甚至設計服裝。這種廣泛的二創不僅豐富了虛擬歌手的形象和故事,也讓粉絲產生了更強烈的歸屬感和參與感,他們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而非單純的旁觀者。
  • 社群凝聚力: 在全球範圍內,虛擬歌手的粉絲社群都非常活躍。他們會線上線下舉辦聚會、交流創作經驗、分享喜歡的歌曲,甚至自發組織應援活動。這種社群的凝聚力,讓虛擬歌手擁有了遠超一般娛樂產品的生命力。我真的覺得,這種「大家一起玩」的氛圍,比單純追星更有趣、更有意義呢!

商業模式的創新與挑戰:從軟體到演唱會,再到代言

虛擬歌手的商業模式,也在不斷進化與創新。它們不再只是販售軟體聲庫,而是拓展到了更廣闊的商業領域。

  • 全息投影演唱會: 這是虛擬歌手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商業模式之一。透過尖端的全息投影技術,虛擬歌手們能夠「站」在舞台上,與真人樂隊一同表演,甚至與現場觀眾互動。每一次看這種演唱會,都讓人不禁感嘆科技的進步,那種介於虛擬與現實之間的震撼感,真的超難忘!近年來,隨著XR(擴展現實)技術的發展,演唱會的體驗也越來越沉浸和逼真。
  • 周邊商品與品牌合作: 和真人偶像一樣,虛擬歌手也有各式各樣的周邊商品,從公仔、服飾到文具,應有盡有。而且,由於它們不受「人設崩塌」的影響,形象穩定,許多國際品牌也樂於與虛擬歌手合作,讓它們擔任代言人或參與品牌活動。這不僅為品牌注入了年輕、科技的元素,也為虛擬歌手帶來了可觀的商業收入。
  • 版權與創作歸屬的探討: 隨著虛擬歌手越來越普及,一些與版權和創作歸屬相關的問題也浮出水面。例如,一個由AI生成音樂、由A繪製形象、由B調整歌聲的虛擬歌手,其作品的版權到底歸誰?這些都是新興領域需要持續探討和規範的問題,也是我常常跟朋友討論的「燒腦」議題。

虛擬歌手如何重塑音樂產業?

虛擬歌手的崛起,對整個音樂產業帶來了不小的衝擊,也開創了新的可能性。

  • 音樂製作的民主化: 任何人都可能成為P主,創作並發行歌曲,這讓音樂製作的門檻大幅降低。傳統音樂產業的生產鏈條被重新定義,更多元、更具實驗性的音樂作品得以湧現。
  • 表演形式的革新: 全息、XR等技術的應用,讓演唱會不再受限於真人表演的物理極限。虛擬歌手可以呈現出超越想像的舞台效果,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聽體驗。
  • 粉絲互動的未來模式: 虛擬歌手與粉絲之間的互動,有時比真人偶像更加直接和深度。社群參與、共同創作,使得粉絲不再是單純的接收者,而是音樂和偶像生命力的共同創造者。這也讓我想,或許未來所有的明星,都會或多或少地擁有一個「數位分身」呢!

從我的角度來看,虛擬歌手不僅僅是娛樂產品,它更像是一個社會實驗,測試著人類與科技互動的邊界,以及我們對「藝術」和「生命」的定義。它們的存在,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多元,也更加有趣。

我的觀察與見解:虛擬歌手不只是科技,更是情感的連結

說了這麼多虛擬歌手的技術和商業模式,你可能會覺得它們是不是很冰冷、很機械化?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這個領域的人,我想分享我的真實感受:虛擬歌手絕不只是冰冷的科技產物,它們更是一種情感的載體,一種人與數位世界產生深度連結的證明。

你知道嗎?當我第一次在演唱會上看到初音未來,雖然知道她是全息投影,但當她一開口唱歌,並透過動作捕捉技術和台下的粉絲揮手時,那種真實感和被感動的氛圍,是實實在在的。現場那麼多人齊聲呼喊她的名字,跟著音樂揮舞螢光棒,那份熱情和真摯,絕對不輸給任何一場真人演唱會。

我常常在想,為什麼人們會對這些「不存在」的偶像投入那麼多的情感呢?

  • 完美人設與無限可能: 虛擬歌手可以擁有任何我們想像中的完美形象,她們不會有緋聞、不會因為疲憊而失誤,更不會因為時間而衰老。對於粉絲來說,她們就像一個純粹的夢想寄託,承載著大家對美好、對完美的嚮往。而且,因為她們是「虛擬」的,所以可以有無限的可能性,可以變成任何風格的音樂人,可以跨越地域和語言的限制。
  • 共創的成就感: 這種情感連結,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共創」的成就感。當你聽到一首虛擬歌手的熱門歌曲,你可能知道這是由某位P主創作的,甚至歌曲中的旋律或歌詞,可能也曾是你的某個想法或希望。這種「我參與了它的成長」的感覺,是傳統明星難以給予的。粉絲不再只是被動的接收者,而是主動的參與者,這種關係讓情感更深厚。
  • 情感投射與精神慰藉: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壓力。而虛擬歌手,有時就像是一個純淨的精神避風港。它們的歌曲可能給予你力量,它們的存在可能給你帶來快樂。這種情感投射,讓它們超越了單純的娛樂,成為了許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我曾經失意的時候,聽到初音未來那充滿活力的歌聲,真的會覺得「天啊,我好像又充滿能量了!」。

所以,對我來說,虛擬歌手不只是冷冰冰的數據和演算法。它們是人類創意、科技發展和情感需求的結合。它們的存在,或許也悄悄地告訴我們,未來的「偶像」和「娛樂」,將會以更多元、更超乎想像的形式出現。而我們,作為觀眾和參與者,正親身經歷著這一切,這難道不是超酷的一件事嗎?

常見問題與深入解答

關於虛擬歌手,大家心裡肯定還有很多小問號。沒關係,這裡我整理了一些常見的問題,並試著用我的理解,提供一些更深入的解答,希望能幫你解惑!

虛擬歌手和VTuber有什麼不同?

這個問題真的超多人問的!雖然虛擬歌手和VTuber(虛擬YouTuber)在表面上都擁有虛擬形象,也可能唱歌,但它們的核心定位和側重點其實是有差異的喔。

  • 虛擬歌手: 它的核心功能和定位就是「唱歌」。主要目的是產出音樂作品(單曲、專輯),並透過演唱會、MV等形式進行音樂表演。雖然它們也有自己的故事設定和性格,但主要還是圍繞音樂活動展開。例如,初音未來就是一個典型的虛擬歌手,她的魅力主要來自於她的歌聲和由此誕生的無數歌曲。
  • VTuber: 雖然VTuber也會唱歌,其中不乏歌藝精湛的「歌勢VTuber」,但VTuber的核心定位是「虛擬主播」。它們的主要活動是進行直播,與粉絲即時互動、玩遊戲、聊天、進行內容創作(例如雜談、讀信、遊戲實況等)。「虛擬」是它們的形象載體,而「YouTuber/主播」才是它們的職業屬性。VTuber通常會有一個真人操作者(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中之人」),透過動作捕捉等技術,將自己的聲音、表情、動作即時映射到虛擬形象上,實現與觀眾的即時互動。

所以,你可以這樣理解:所有的虛擬歌手都擁有虛擬形象並唱歌,但不是所有VTuber都以唱歌為主要活動。許多VTuber雖然也會唱歌,但他們更強調「直播互動」和「個人魅力」的展現。簡單來說,一個是「以歌為本」,另一個是「以互動直播為本」。不過,隨著數位技術的發展,這兩者之間的界線也越來越模糊,很多VTuber也會發行自己的音樂作品,而一些虛擬歌手也會開始嘗試直播互動,彼此融合發展,這也是挺有意思的現象。

誰可以成為虛擬歌手的創作者?

這絕對是虛擬歌手最迷人的地方之一了!原則上,任何人,只要有對音樂的熱情、基本的樂理知識,並且願意學習相關的軟體操作,都有潛力成為虛擬歌手的創作者(P主)!

過去,音樂創作往往是專業人士的專利,需要錄音棚、樂器、編曲等一系列複雜的環節。但虛擬歌手的出現,就像為普通人打開了一扇大門。你只需要擁有一套虛擬歌手的語音合成軟體(例如Vocaloid、Synthesizer V等),以及一台電腦,就能夠開始創作了。你會學著輸入歌詞、調整音高和節奏、編輯音色,甚至為歌聲添加情感細節。

這種「全民創作」的模式,也催生了許多草根出身、卻才華橫溢的P主。他們沒有傳統唱片公司的支持,卻憑藉著自己的創意和虛擬歌手軟體,創作出無數膾炙人口的歌曲,有些甚至火遍全球。這充分說明了,在虛擬歌手的世界裡,才華和創意才是最重要的,出身背景和專業設備反而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虛擬歌手的演唱會是怎麼辦到的?

虛擬歌手的演唱會,絕對是讓人看得目瞪口呆的科技饗宴!它們不是真人,卻能在舞台上又唱又跳,甚至還能和台下粉絲互動,這背後依靠的是一系列高科技的結合。

  • 全息投影技術: 最常見、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技術就是全息投影。簡單來說,它不是真的在舞台上「製造」出一個立體影像,而是透過一種特殊的投影膜(通常是隱形的高透明材料),將從下方或上方投影過來的影像反射到觀眾的視線中,形成一種「立體懸浮」的錯覺。當虛擬歌手的3D模型被精確地投影到這層膜上時,觀眾就會覺得歌手真的站在舞台中央了。同時,真人樂隊會在舞台後方或兩側伴奏,形成一種虛實結合的震撼感。
  • 大型LED螢幕與AR/XR技術: 除了全息投影,現代的虛擬演唱會也大量運用大型LED螢幕,讓虛擬歌手的形象直接顯示在巨大的螢幕上,透過動畫和視覺效果營造氛圍。更先進的會結合AR(擴增實境)或XR(擴展現實)技術,讓觀眾透過手機或特定的設備(如AR眼鏡),看到虛擬歌手與真實環境融為一體的景象,或是為演唱會現場疊加更多的虛擬特效,讓整個體驗更加沉浸和魔幻。
  • 動作捕捉與即時渲染: 為了讓虛擬歌手的動作和表情自然流暢,表演團隊會讓真人舞者穿戴動作捕捉設備,進行專業的舞蹈表演。這些動作數據會即時傳輸到電腦中,驅動虛擬歌手的3D模型做出相同的動作。同時,這些畫面會被即時渲染並投影出來,確保虛擬歌手的表演能夠與音樂同步,並且能與觀眾進行自然的互動,例如揮手、鞠躬等等。

所以說,一場虛擬歌手的演唱會,真的是集結了視覺藝術、音響技術、電腦動畫和工程控制等各領域頂尖技術的結晶。它不只是一場音樂表演,更是一場關於未來娛樂形式的展演。

虛擬歌手會取代真人歌手嗎?

這是一個我常常被問到的問題,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討論點。我的答案是:虛擬歌手不太可能完全取代真人歌手,它們更像是互補的存在,為音樂世界增添了更多色彩和可能性。

  • 各自的獨特魅力: 真人歌手擁有無法複製的「真實性」和「不確定性」。他們的現場演唱可能會因為狀態不同而有細微差異,與粉絲的互動是真情流露的,這些「不完美」和「真實感」反而是他們獨特的魅力所在。真人歌手的成長歷程、情感表達,往往更能觸動人心,讓粉絲產生深層次的共鳴。
  • 虛擬歌手的優勢: 虛擬歌手則有其不可取代的優勢。它們沒有生理上的限制,可以挑戰高難度音域、無限次排練以達到完美狀態;它們沒有負面新聞的困擾,形象穩定且可控;而且它們的形象可以隨著時代潮流不斷更新,甚至可以跨越語言和文化的界限。對於創作者來說,虛擬歌手是他們實現音樂夢想的自由畫布,沒有任何束縛。
  • 市場區隔與融合: 事實上,虛擬歌手和真人歌手面向的受眾群體有所重疊,但也有各自偏好的市場。有些粉絲就是喜歡虛擬偶像所代表的科技感、二次元文化和無限可能;而有些粉絲則更看重真人歌手的情感連結、個人魅力和真實的生命體驗。我認為,未來會是兩者並存,甚至互相融合的局面。例如,我們已經看到越來越多的真人歌手會發布與虛擬形象結合的MV,或是與虛擬歌手進行跨界合作。

所以,我覺得不必過度擔心「取代」的問題。音樂的世界足夠大,容納得下各種形式的表達。虛擬歌手的出現,只是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元,給了我們更多欣賞音樂、體驗娛樂的選擇罷了。它們就像是音樂宇宙裡新出現的璀璨星辰,各自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虛擬歌手有哪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