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何時獨立葡萄牙獨立的漫長歷史與關鍵時刻深度解析

【葡萄牙何時獨立】葡萄牙獨立的漫長歷史與關鍵時刻深度解析

當我們談論到一個國家的「獨立」,通常會聯想到某個單一的日期或事件。然而,對於葡萄牙而言,其國家的獨立歷程卻是分階段、多層次的,涉及兩次決定性的「獨立」時刻。這不僅是一段從外來統治中掙脫的歷史,更是葡萄牙民族認同與國家主權建立的漫長旅程。本文將深入探討葡萄牙在不同歷史時期如何確立其獨立地位。

葡萄牙的肇始:從萊昂王國到獨立國家(第一階段獨立)

葡萄牙的首次獨立,或者說其作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的建立,可以追溯到西元12世紀,那是一個伊比利亞半島正從摩爾人手中收復失地的「再征服運動」(Reconquista)如火如荼的時代。

葡萄牙伯爵領的成立與壯大

在11世紀末,現今葡萄牙北部的領土,當時被稱為「葡萄牙伯爵領」(County of Portugal),是萊昂王國(Kingdom of León)的一個封地。該伯爵領由法蘭西的亨利(Henry of Burgundy)及其妻子特蕾莎(Teresa),萊昂國王阿方索六世的女兒所統治。他們的兒子,阿方索·恩里克斯(Afonso Henriques),正是葡萄牙建國的關鍵人物。

關鍵戰役:奧利克戰役(Battle of Ourique)

故事的轉捩點發生在1139年7月25日。阿方索·恩里克斯在奧利克戰役(Battle of Ourique)中,率領葡萄牙軍隊對抗強大的摩爾人聯軍,並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次勝利不僅鼓舞了士氣,更賦予了阿方索·恩里克斯足夠的威望,讓他得以在戰場上自封為「葡萄牙國王」。儘管這一行動當時並未立即獲得國際承認,但卻是葡萄牙從伯爵領向王國轉變的標誌性一步。

國際認可:薩莫拉條約(Treaty of Zamora)

自封為王後,阿方索一世(即阿方索·恩里克斯)開始積極尋求鄰國和教廷的承認。經過多年的外交努力和軍事衝突,特別是與其表哥,萊昂國王阿方索七世的抗衡,最終在1143年10月5日,簽訂了薩莫拉條約(Treaty of Zamora)。這份條約至關重要,因為萊昂王國終於正式承認了葡萄牙為一個獨立的王國,並承認阿方索一世為其國王。羅馬教廷也在稍後的1179年,透過教宗亞歷山大三世的諭令《Manifestis Probatum》,正式承認了葡萄牙王國的存在及其國王的合法性。

結論:因此,如果單純從國家主權確立的角度來看,1143年10月5日是葡萄牙首次獲得國際(萊昂王國)承認的獨立日期。而1139年則代表了其民族意識和獨立意圖的萌芽。

伊比利亞聯合與恢復獨立(第二階段獨立)

儘管葡萄牙在12世紀成功建立了獨立王國,其主權在數百年後再次面臨挑戰。這段歷史是關於葡萄牙如何從一次「失去主權」的危機中重新站起來的故事。

伊比利亞聯合的形成(1580年)

在16世紀末,葡萄牙遭遇了一場嚴重的繼承危機。在卡丁納爾國王恩里克一世(Cardinal-King Henry I)於1580年去世後,由於他沒有合法的子嗣,葡萄牙王位的繼承權出現了多方爭奪。其中,最強大的主張者是當時的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Philip II of Spain),他通過其母親伊莎貝拉(Isabella of Portugal)對葡萄牙王位擁有繼承權。儘管葡萄牙內部存在反對聲音,但腓力二世最終以武力入侵葡萄牙,並在1580年迫使葡萄牙接受其統治,形成了長達60年的「伊比利亞聯合」(Iberian Union)。在這段時間裡,葡萄牙雖然保留了其法律、貨幣和大部分行政機構,但其國王卻是西班牙國王,實質上失去了獨立的主權地位。

恢復獨立戰爭的爆發(1640年)

伊比利亞聯合的統治在葡萄牙民間積累了大量不滿。西班牙國王將葡萄牙的財富和資源用於其帝國戰爭,導致葡萄牙經濟衰退,海外殖民地受到威脅,而葡萄牙在西班牙戰爭中的犧牲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這種不滿情緒最終在1640年12月1日爆發。

在里斯本,一群葡萄牙貴族發動了一場精心策劃的政變,他們突襲了西班牙總督府,逮捕了代表西班牙統治的公爵夫人,並將當時的布拉干薩公爵(Duke of Braganza)推上王位,即若昂四世(John IV)。這一事件標誌著葡萄牙恢復獨立戰爭(Portuguese Restoration War)的開始。這場戰爭是葡萄牙歷史上一次關鍵性的鬥爭,為期長達28年。

葡萄牙恢復獨立戰爭(1640-1668年)

  • 初期勝利:1640年的政變迅速成功,葡萄牙國內大部分地區都支持若昂四世,並將西班牙軍隊驅逐出境。
  • 漫長拉鋸:然而,西班牙不願輕易放棄葡萄牙。隨後的28年裡,兩國之間爆發了頻繁的邊境衝突和戰役,葡萄牙在法國、英國等歐洲強國的支持下,艱難地維持著獨立。
  • 最終勝利與國際承認:葡萄牙軍隊在多場戰役中展現了堅韌的抵抗,最終在1665年的蒙特斯克拉羅斯戰役(Battle of Montes Claros)中取得決定性勝利,迫使西班牙承認失敗。

里斯本條約(Treaty of Lisbon)

在經過漫長的戰爭與外交周旋後,西班牙最終於1668年2月13日與葡萄牙簽訂了里斯本條約(Treaty of Lisbon)。這份條約正式承認了葡萄牙王國的獨立地位,並承認若昂四世的兒子阿方索六世(Afonso VI)為葡萄牙的合法國王(儘管實權已在其兄弟佩德羅二世手中)。

結論:因此,如果探討葡萄牙從西班牙統治下恢復主權的「第二次獨立」,那麼1640年12月1日是恢復獨立戰爭的起始日期,而1668年2月13日則是西班牙正式承認葡萄牙獨立的最終日期。

葡萄牙獨立的深遠意義

葡萄牙的兩次獨立事件,無論是12世紀的建國,還是17世紀的復國,都對其國家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 國家認同的塑形:從萊昂王國中分離,奠定了葡萄牙作為一個獨立民族的基石。而從西班牙統治下復國,則強化了葡萄牙人民對自身獨特文化和歷史的認同感。
  • 航海大發現的基礎:早期的獨立穩定,為葡萄牙日後投入海洋探索提供了國家基礎和政治穩定,使其成為世界航海大發現時代的先驅。
  • 君主制的鞏固:兩次獨立都鞏固了葡萄牙的君主制,尤其1640年的復國,更是確立了布拉干薩王朝的統治,該王朝一直持續到1910年共和國成立。
  • 歐洲地緣政治的影響:葡萄牙的獨立與復國,影響了伊比利亞半島乃至整個歐洲的力量平衡,特別是1640年的復國,削弱了西班牙的霸權。

總而言之,當有人問及「葡萄牙何時獨立」時,最精確的回答應當是:葡萄牙作為一個獨立國家首次獲得承認是在1143年10月5日,透過《薩莫拉條約》;而它從西班牙的統治下恢復獨立,最終獲得西班牙承認是在1668年2月13日,透過《里斯本條約》。這兩段歷史共同編織了葡萄牙獨立自主、堅韌不拔的國家史詩。

常見問題(FAQ)

為何葡萄牙的獨立日期有不同的說法?

葡萄牙的獨立歷史分為兩大階段:首先是12世紀初期從萊昂王國獨立並建國,其中1139年的奧利克戰役與阿方索一世自立為王是轉捩點,而1143年的薩莫拉條約是萊昂王國正式承認葡萄牙為獨立王國的日期。其次是17世紀從西班牙的伊比利亞聯合中恢復獨立,1640年的政變標誌著復國戰爭的開始,1668年的里斯本條約則是西班牙正式承認葡萄牙獨立的日期。因此,不同的日期代表著葡萄牙不同階段的獨立成就。

葡萄牙最早的獨立事件對其國家發展有何重要性?

葡萄牙在12世紀建立獨立王國,對其國家發展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意義。它確立了葡萄牙作為一個獨立民族和主權國家的地位,使得葡萄牙能夠建立自己的行政體系、軍事力量和外交關係,為其日後成為大航海時代的先驅並建立龐大的殖民帝國提供了穩固的政治基礎和獨立的發展空間。

葡萄牙從西班牙手中恢復獨立的戰爭持續了多久?

葡萄牙從西班牙手中恢復獨立的戰爭,即「葡萄牙恢復獨立戰爭」,始於1640年12月1日的政變,並一直持續到1668年2月13日《里斯本條約》簽訂,前後總共歷時約28年。這場漫長的戰爭最終確保了葡萄牙從西班牙統治下的完全解放。

誰是葡萄牙兩次獨立的關鍵人物?

在葡萄牙第一次獨立(建國)的過程中,關鍵人物是阿方索·恩里克斯(Afonso Henriques),他自封為葡萄牙國王並努力爭取國際承認,被尊為葡萄牙的開國君主(阿方索一世)。在葡萄牙第二次獨立(復國)的過程中,關鍵人物則是若昂四世(John IV),他在1640年領導政變推翻西班牙統治,並開啟了葡萄牙新的布拉干薩王朝。

葡萄牙何時獨立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