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人格有抄襲嗎:深度剖析與迷思解析

第五人格有抄襲嗎:深度剖析與迷思解析

自從手機遊戲《第五人格》(Identity V)問世以來,其獨特的哥德式畫風、非對稱對抗玩法以及引人入勝的劇情,迅速在全球範圍內累積了龐大的玩家群體。然而,伴隨著其巨大的成功,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也隨之而來:「第五人格有抄襲嗎?」這項指控主要源於它與另一款知名PC遊戲《黎明死線》(Dead by Daylight, DbD)在核心玩法上的高度相似性。

本文將深入剖析這項長期存在的抄襲指控,探討兩款遊戲之間的異同點,揭示官方的回應與後續合作,並從遊戲產業的創新與借鑒角度,為玩家們釐清這場持續已久的爭議。

《第五人格》與《黎明死線》:相似之處與爭議起源

要探討《第五人格》是否抄襲,首先必須了解引發爭議的核心原因,即其與《黎明死線》之間的相似性。

被指控的「抄襲」元素:

  • 核心玩法機制: 兩款遊戲皆採用「4v1非對稱對抗」模式,即四名「求生者」(或倖存者)對抗一名「監管者」(或殺手)。求生者的目標是完成指定任務(如破譯密碼機/修理發電機)後逃離地圖,而監管者的目標則是追擊並阻止求生者逃脫。
  • 地圖互動元素: 求生者需要啟動地圖上的固定裝置(密碼機/發電機)才能開啟逃生大門。地圖中也有板子、窗戶等可供求生者利用來牽制監管者的障礙物。
  • 角色處決機制: 監管者將求生者擊倒後,會將其綁上特定裝置(狂歡之椅/處刑勾),若求生者未能被隊友救下,則會被淘汰。
  • 天賦與技能系統: 雙方陣營角色都擁有不同的天賦(或稱人格特質/技能),這些特質能在遊戲中提供各種增益效果,且需要玩家逐步解鎖。
  • 追逐與躲藏: 監管者追擊求生者的過程中,會出現心跳提示(監管者心跳),求生者在被發現時可透過奔跑、翻板、跳窗等方式進行躲藏與牽制。

由於這些核心玩法的高度重疊,許多玩家自然而然地將《第五人格》視為《黎明死線》的「手機版」或「抄襲品」,尤其是在遊戲剛推出時,這項質疑聲浪更為高漲。

《第五人格》的獨特之處與差異化創新

儘管存在顯著的玩法相似性,但《第五人格》也努力建立了自己的特色,以區別於《黎明死線》,並吸引了不同偏好的玩家。

《第五人格》的差異化設計:

  1. 哥德式荒誕畫風與藝術風格:

    這是《第五人格》最顯著的特色之一。遊戲採用類似蒂姆·伯頓電影的詭譎、陰暗而又帶有卡通感的畫風,所有角色和場景都呈現出一種扭曲、荒誕的美感。這與《黎明死線》寫實、血腥、驚悚的氛圍截然不同,成功吸引了偏好此類藝術風格的玩家。

  2. 豐富的背景故事與角色劇情:

    《第五人格》擁有一套宏大且不斷擴展的世界觀,以一名偵探奧爾菲斯在莊園內的調查為主線,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立的背景故事、人物關係以及「推演目標」,這些劇情不僅豐富了遊戲的內涵,也為玩家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探索樂趣。

  3. 獨特的「人格特質」與「道具」系統:

    除了基礎天賦外,《第五人格》的角色擁有更多樣化且與其背景故事深度綁定的「人格特質」和專屬道具(如魔術師的魔術棒、空軍的信號槍、醫生針筒等),這些元素在遊戲中提供了更多的策略變化和互動性。

  4. 更具策略性的交互:

    在《第五人格》中,求生者可以從寶箱中獲得隨機道具,監管者則有各自的特質和技能,如蜘蛛的吐絲、小丑的衝刺、紅蝶的剎那等,這些都讓遊戲的戰術配合和追逐博弈變得更加複雜和多變。

  5. 針對手機平台的優化:

    作為一款主要面向手機平台開發的遊戲,《第五人格》在操作、介面設計和性能優化上都做了大量的調整,使其更符合手機玩家的習慣,這也是它能夠在手遊市場取得成功的關鍵。

  6. 偵探視角與推演:

    遊戲核心主線以偵探的視角展開,玩家透過完成每位角色的「推演」,逐步解開莊園事件的真相。這種敘事方式為遊戲增添了懸疑和解謎的元素。

爭議的平息:官方合作與授權

關於《第五人格》抄襲《黎明死線》的爭議,在2018年迎來了關鍵性的轉折點。

網易與Behaviour Interactive的官方聲明:

「《第五人格》的製作團隊網易與《黎明死線》的製作團隊Behaviour Interactive於2018年達成官方合作。Behaviour Interactive將作為《第五人格》的顧問,為其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並在未來進行更深度的合作,包括聯動活動等。」

這項合作關係的建立,使得《第五人格》從一個被指控「抄襲」的遊戲,轉變為一個「獲得官方認可和授權,並在原基礎上進行創新和拓展」的遊戲。Behaviour Interactive的參與,不僅為《第五人格》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資源,也從法律和道德層面,有效地平息了長久以來的抄襲指控。

這次合作被業界視為一個雙贏的局面:

  • 《第五人格》得以擺脫抄襲陰影,獲得正統地位,並能繼續利用其核心玩法吸引玩家。
  • 《黎明死線》的開發商Behaviour Interactive則能從中獲得顧問費用和授權收益,並將其核心玩法擴展到更廣泛的手機市場,間接提升其IP的影響力。

遊戲產業的「借鑒」與「抄襲」邊界

《第五人格》的案例也引發了對遊戲產業中「借鑒」、「模仿」與「抄襲」界線的討論。

遊戲玩法的版權保護:

在法律上,遊戲的核心玩法機制或理念通常不受到版權保護。 版權主要保護的是「表達」而非「思想」。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基於已有的遊戲玩法概念,去開發自己的遊戲。例如,第一人稱射擊(FPS)遊戲有《毀滅戰士》和《決勝時刻》,沙盒建造遊戲有《我的世界》和《迷你世界》,這些遊戲在核心玩法上可能相似,但只要美術風格、程式碼、故事情節、角色設計等「表達形式」不同,就難以構成版權意義上的抄襲。

從模仿到創新:

許多成功的遊戲都或多或少地借鑒了前人的經驗。關鍵在於,借鑒之後是否有進行足夠的創新和差異化,形成自己的獨特魅力。 《第五人格》在獲得《黎明死線》的玩法啟發後,透過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深厚的劇情、更多樣化的角色技能和針對手機平台的優化,成功地創造了一個獨特的遊戲體驗,並在非對稱對抗手機遊戲領域佔據了一席之地。

因此,從長遠來看,《第五人格》的成功證明了在遊戲產業中,「站在巨人肩膀上」並非全然是負面行為,只要能夠在借鑒的基礎上,加入足夠的獨創性並獲得原創者的認可,便能開創新的市場和受眾。

結論

總而言之,關於「第五人格有抄襲嗎」這個問題,答案不再是簡單的「是」或「否」。

遊戲初期,《第五人格》的確在核心玩法上與《黎明死線》存在高度相似性,這導致了廣泛的抄襲指控。然而,隨著網易與Behaviour Interactive達成官方合作,並由後者擔任《第五人格》的顧問,這項爭議已獲得正式且合法的解決。

如今,《第五人格》不僅在法律層面上獲得了「正名」,也透過其獨特的哥德式藝術風格、豐富的角色故事、以及對手機平台的深度優化,成功地塑造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在全球範圍內擁有了穩固的玩家基礎。它是一個從借鑒走向創新,並最終獲得原作者認可的成功案例。因此,現在我們可以說,《第五人格》是一款在初期玩法借鑒的基礎上,透過官方合作與自身創新,已然發展出獨特魅力的遊戲。

常見問題(FAQ)

為何第五人格會被指控抄襲?

《第五人格》在遊戲核心玩法、機制設計(例如4v1非對稱對抗、修理發電機、處決機制等)上與PC遊戲《黎明死線》存在高度相似性,因此在遊戲發布初期,許多玩家認為其玩法是直接複製《黎明死線》。

第五人格與Dead by Daylight的合作關係是怎樣的?

在《第五人格》推出後,其開發商網易與《黎明死線》的開發商Behaviour Interactive達成了正式合作。Behaviour Interactive成為《第五人格》的顧問,為其提供技術與遊戲設計上的支持,這項合作有效地解決了版權爭議,也意味著《第五人格》的玩法是得到了《黎明死線》官方的許可與認可。

如何判斷遊戲是否構成抄襲?

在遊戲產業中,判斷抄襲主要看「表達」而非「思想」或「玩法理念」。通常,遊戲的核心玩法機制本身不易受版權保護,但如果抄襲了特定的美術資產、程式碼、獨特的故事情節、角色設計、音樂等具體表達形式,則可能構成侵權。

第五人格現在還會被認為是抄襲嗎?

由於《第五人格》與《黎明死線》的開發商已達成官方合作,並獲得授權與支持,從法律和商業層面而言,其「抄襲」的指控已經解除。現在普遍認為《第五人格》是一款在特定玩法基礎上,進行了風格和內容創新的獨立遊戲。

為何第五人格能在市場上取得成功?

《第五人格》的成功歸因於其獨特的哥德式荒誕藝術風格、深厚的角色背景故事與劇情推演、多樣化的角色技能和道具系統,以及作為一款針對手機平台優化的非對稱對抗遊戲,成功填補了市場空白,滿足了手機玩家的需求。第五人格有抄襲嗎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