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鬼傳奇有續集嗎?深入探索系列電影與宇宙的緣起與轉折
最近啊,身邊有位朋友突然問我:「欸,你記得那部《神鬼傳奇》嗎?就是布蘭登費雪演的那個!超好看的!可是它到底有沒有續集啊?我怎麼好像看過又好像沒看過後面的?」她這話一出,我立刻就知道她指的是1999年那部經典的冒險動作片《神鬼傳奇》(The Mummy)。這個問題其實很普遍,因為這個系列發展得確實有點複雜,除了原版三部曲,還有衍生作品,甚至後來還有一次重啟,搞得很多影迷都有些霧煞煞。
Table of Contents
神鬼傳奇有續集嗎?是的,而且不止一部呢!
答案是肯定有續集! 1999年由史蒂芬·桑莫斯(Stephen Sommers)執導,布蘭登·費雪(Brendan Fraser)和瑞秋·懷茲(Rachel Weisz)主演的《神鬼傳奇》,不僅在全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隨後推出了兩部正統續集,以及一系列的衍生電影。甚至,環球影業後來還試圖重啟這個系列,在2017年推出了一部全新的《神鬼傳奇》,只不過那部就跟原版系列完全沒關係了。所以,當你問起「神鬼傳奇有續集嗎」這個問題時,其實涵蓋了多個層面喔!
第一章:神鬼傳奇系列電影總覽
要搞清楚《神鬼傳奇》這個龐大家族,我們得分開來看。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
- 經典原版三部曲:冒險考古隊的傳奇故事
- 《神鬼傳奇》(The Mummy,1999年):系列的起點,將古埃及的詛咒與現代的冒險精神完美融合,奠定了整個系列的基調。
- 《神鬼傳奇2》(The Mummy Returns,2001年):原班人馬回歸,劇情延續第一集,故事更宏大,動作場面也更升級,並且首次引入了「魔蠍大帝」這個角色。
- 《神鬼傳奇3》(The Mummy: Tomb of the Dragon Emperor,2008年):這部就比較特別了,故事背景從埃及轉移到中國,主要角色也有變動(瑞秋·懷茲由瑪麗亞·貝羅取代),評價也褒貶不一。
- 《魔蠍大帝》系列:從配角到主角的傳奇延伸
- 《魔蠍大帝》(The Scorpion King,2002年):這部其實是《神鬼傳奇2》的前傳,講述了魔蠍大帝莫菲斯(Mathayus)年輕時的故事,由巨石強森(Dwayne “The Rock” Johnson)主演。它的風格與《神鬼傳奇》主線有些不同,更偏向於劍與魔法的奇幻動作片。
- 後續還陸續推出了多部直接發行影音的續作,包括《魔蠍大帝2:王者誕生》(The Scorpion King 2: Rise of a Warrior,2008年)、《魔蠍大帝3:為自由而戰》(The Scorpion King 3: Battle for Redemption,2012年)、《魔蠍大帝4:王者傳奇》(The Scorpion King 4: Quest for Power,2015年)、《魔蠍大帝:尋找失去的城市》(The Scorpion King: Book of Souls,2018年)。這些續作大多與巨石強森無關,且口碑和影響力都遠不如第一部。
- 《神鬼傳奇》(2017年):環球「黑暗宇宙」的嘗試與挫敗
- 《神鬼傳奇》(The Mummy,2017年):由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主演,這部電影是環球影業為了建立其「黑暗宇宙」(Dark Universe)所推出的第一部作品,與布蘭登·費雪的經典系列沒有任何劇情上的關聯,屬於完全的重啟。然而,它的市場反應和影評表現都未達預期,也直接導致了「黑暗宇宙」計劃的擱淺。
第二章:經典三部曲的魅力與演變
在我個人看來,談到《神鬼傳奇》,最讓影迷津津樂道的,絕對還是布蘭登·費雪主演的那三部曲。它們不僅是單純的冒險電影,更是一種時代的印記。
《神鬼傳奇》(1999):冒險電影的新標竿
1999年的《神鬼傳奇》之所以能成為經典,絕非偶然。它巧妙地將1932年原版恐怖片的精髓與印第安納瓊斯式的幽默冒險風格結合,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觀影體驗。
我記得第一次在電影院看這部片時,那種興奮感真是難以言喻!宏大的埃及場景、栩栩如生的木乃伊特效(在當時絕對是頂尖的)、緊張刺激的動作戲,再加上恰到好處的幽默感,整部電影毫無冷場。尤其是布蘭登·費雪飾演的瑞克·歐康納,他那種粗獷卻不失可愛、有點小聰明又有點傻氣的英雄形象,簡直就是為這個角色而生。而瑞秋·懷茲飾演的艾芙琳,則是美麗、聰明又帶點書呆子氣質,兩人的化學反應簡直火花四射,讓觀眾看得津津有味。這種英雄與書呆子組合,加上一群性格鮮明的配角(比如艾芙琳的哥哥強納森),讓整部電影充滿了生命力。導演史蒂芬·桑莫斯也功不可沒,他深諳如何營造節奏、如何平衡恐怖與喜劇元素,讓這部片成為了當年暑期檔的一匹黑馬。
《神鬼傳奇2》(2001):野心與視效的升級
僅僅過了兩年,原班人馬就攜手回歸了《神鬼傳奇2》。這部續集試圖在各方面都超越前作,劇情上引入了新的角色——他們的兒子亞歷克斯,也將木乃伊伊莫頓(Imhotep)與魔蠍大帝(The Scorpion King)這兩個古埃及神話中的強大存在聯繫起來。
這部片在視覺效果上確實更上一層樓,尤其是開場的古埃及大戰和最終的魔蠍大帝呈現,在當時來說都是令人驚豔的。動作場面也更加密集,規模更大。但說實話,在劇情上,它可能就沒有第一集那麼緊湊和驚喜了。有時候會覺得角色們的行動有些為了動作而動作,故事的邏輯性也略顯鬆散。不過,瑞克和艾芙琳之間的夫妻默契,以及他們與兒子之間的親情互動,仍然是電影的一大亮點。而巨石強森客串的魔蠍大帝,雖然戲份不多,卻為他後來的個人電影系列鋪平了道路,也算是意外的收穫吧。
《神鬼傳奇3》(2008):東方元素與換角的陣痛
經過了七年,《神鬼傳奇3:龍帝之墓》才姍姍來遲。這次,故事的背景從熟悉的埃及轉移到了神秘的東方——中國,而原來的導演史蒂芬·桑莫斯也換成了羅伯·柯恩(Rob Cohen)。最讓影迷們感到惋惜的是,飾演艾芙琳的瑞秋·懷茲因為檔期衝突和對劇本不滿而退出,改由瑪麗亞·貝羅(Maria Bello)接替。
坦白說,這部續集是三部曲中爭議最大的一部。首先是換角問題,瑞秋·懷茲的艾芙琳已經深植人心,瑪麗亞·貝羅雖然努力詮釋,但觀眾難免會感覺到違和感,少了那種獨特的化學反應。其次是場景的轉換,從古埃及轉到中國,雖然帶來了新鮮感,但失去了系列原本熟悉的異域風情,許多粉絲覺得這部片「不像《神鬼傳奇》了」。劇情上,將木乃伊的設定套用到中國的兵馬俑皇帝身上,雖然有創意,但整體的敘事和特效水準相較於前兩部,並沒有明顯的提升,反而有些套路化。雖然仍有布蘭登·費雪的魅力支撐,但整體評價確實不如前兩部,也讓很多粉絲對系列後續發展感到擔憂。
第三章:魔蠍大帝系列:從衍生到獨立
《魔蠍大帝》系列的誕生,完全得益於《神鬼傳奇2》中巨石強森短暫卻令人印象深刻的出場。環球影業看到了這個角色的潛力,決定為他量身打造一部前傳。
《魔蠍大帝》(2002):巨石強森的崛起
這部電影講述了莫菲斯(Mathayus)在成為魔蠍大帝之前的故事,雖然是《神鬼傳奇》的衍生作品,但其風格更偏向於古典的劍與魔法史詩,充滿了沙漠、戰鬥和復仇的元素。
《魔蠍大帝》對於巨石強森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它證明了他作為一個動作片主角的號召力。雖然它不是《神鬼傳奇》那種帶有幽默和考古色彩的冒險片,但作為一部獨立的動作電影,它有自己的特色和受眾。它讓我們看到了「魔蠍大帝」這個角色更為人性化的一面,而不是《神鬼傳奇2》中那個純粹的怪物。
然而,此後的《魔蠍大帝》系列續集,基本上都變成了直接發行影音(Direct-to-video)的作品,巨石強森也沒有再回歸。這些續作的製作成本較低,演員也大多更換,品質參差不齊,影響力自然也無法與當年的院線電影相比了。它們更多是利用了「魔蠍大帝」這個IP的餘溫,服務於小眾市場。
第四章:環球影業的「黑暗宇宙」野心與《神鬼傳奇》(2017)
時間快轉到2010年代,漫威電影宇宙的成功,讓好萊塢各大片廠都看到了「電影宇宙」的巨大潛力。環球影業,作為經典怪物電影的發源地,自然也想將自己旗下的德古拉、科學怪人、狼人、隱形人等經典怪物角色整合起來,打造一個全新的「黑暗宇宙」。而《神鬼傳奇》(2017)正是這個宏偉計劃的開篇之作。
《神鬼傳奇》(2017):重啟的掙扎與失敗
由湯姆·克魯斯主演,並由艾力克斯·寇茲曼(Alex Kurtzman)執導的這部《神鬼傳奇》,從一開始就肩負著「黑暗宇宙」領頭羊的重任。電影試圖將古埃及公主安瑪奈特(Ahmanet)設定為新的木乃伊,並讓湯姆·克魯斯飾演的士兵尼克·摩頓捲入一場超越生死界限的陰謀。
然而,這部重啟版《神鬼傳奇》的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在我看來,它犯了幾個關鍵的錯誤。首先,它過於急切地想要建立一個「宇宙」,導致電影本身的敘事顯得有些混亂和服務於大局,而不是專注於講好一個獨立的故事。觀眾來看《神鬼傳奇》,是想看冒險、懸疑和一些恐怖元素,而不是一個被動捲入超自然陰謀的「工具人」主角,然後為了一個更大的宇宙鋪路。
其次,電影的基調非常尷尬。它不像布蘭登·費雪版那樣輕鬆幽默,也不像純粹的恐怖片那樣令人毛骨悚然。它試圖在動作、恐怖和宏大敘事之間取得平衡,結果卻導致了定位模糊。湯姆·克魯斯雖然是個巨星,但他所飾演的角色本身缺乏費雪版瑞克那種獨特的魅力和觀眾緣。而新的木乃伊形象,雖然在視覺上有所創新,但遠沒有伊莫頓那樣的經典地位。最終,這部電影的票房和口碑雙雙失利,也直接讓環球影業的「黑暗宇宙」計劃戛然而止,許多原定的怪物電影也因此被擱置或重新規劃。這也說明了,不是所有IP都能簡單粗暴地「宇宙化」,有時候,專注於講好一個單獨的故事,反而更重要。
第五章:布蘭登費雪與神鬼傳奇:無法取代的經典
即使《神鬼傳奇》系列歷經重啟,但無可否認的是,當大多數人談論起這部電影時,他們心中浮現的仍然是布蘭登·費雪那張親切又帶點憨厚的臉龐。他與這個角色的連結,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演員與角色關係,成為了無數影迷的集體記憶。
瑞克·歐康納:冒險英雄的完美範本
布蘭登·費雪所飾演的瑞克·歐康納,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正是因為他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超級英雄。他有點粗枝大葉,會犯錯,也常常身陷險境,但他勇敢、正直、重情義,並且總能在關鍵時刻爆發出驚人的勇氣和智慧。
我認為,瑞克·歐康納這個角色,是布蘭登·費雪演藝生涯的一個高峰。他完美地詮釋了那種老派冒險電影中獨有的英雄氣質——他不是靠超能力,而是靠膽識、運氣和那麼一點點的滑稽。他與瑞秋·懷茲飾演的艾芙琳之間的化學反應更是無與倫比,他們之間的鬥嘴、打鬧,以及最終的深情,都讓這對銀幕情侶顯得如此真實和可愛。正是這種獨特的魅力,讓《神鬼傳奇》不僅僅是一部動作片,更是一段充滿情感和歡樂的旅程。這也是為什麼,當《神鬼傳奇3》換角時,那麼多影迷會感到失望,因為這個組合的完整性,才是系列成功的基石。可以說,布蘭登·費雪的瑞克·歐康納,已經成為了流行文化中冒險英雄的代表之一,他的形象難以被取代。
近年來,隨著布蘭登·費雪在《鯨》(The Whale)中的精彩表現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許多粉絲也再次呼籲環球影業能夠讓他回歸《神鬼傳奇》系列。這份呼聲,足以證明他在影迷心中的地位,以及他所塑造的瑞克·歐康納這個角色,是多麼的經典和深入人心。
第六章:系列電影對流行文化的影響與遺產
《神鬼傳奇》系列,尤其是前兩部,對流行文化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它重新定義了人們對「木乃伊」這個經典怪物形象的認知,不再只是僵硬恐怖的符號,而是可以與現代冒險故事深度結合的元素。
- 復興冒險動作類型: 在那個年代,它與《神鬼奇兵》(Indiana Jones)等經典系列一起,讓觀眾再次愛上了這種結合歷史、神話、探險和動作的電影類型。它證明了觀眾對充滿異國情調、充滿神秘感的冒險故事有著強烈的需求。
- 特效里程碑: 1999年的《神鬼傳奇》在CGI特效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尤其是在木乃伊伊莫頓的製作上,將虛擬角色與實景融合得天衣無縫,為後來的電影製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 經典怪物IP的現代化: 環球影業的怪物IP一直是電影史上的瑰寶。而《神鬼傳奇》的成功,展示了如何將這些經典的恐怖形象,以更現代、更具娛樂性的方式呈現給新一代的觀眾,而不失其核心魅力。儘管後來的「黑暗宇宙」嘗試未能成功,但《神鬼傳奇》至少證明了這種現代化改編的可能性。
即便時間流逝,當我們回顧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電影時,《神鬼傳奇》系列,尤其是布蘭登·費雪領銜的前兩部,依然是不可磨滅的印記。它不僅為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刺激,也為後來的冒險電影奠定了基礎,影響了無數的電影創作者和影迷。
常見相關問題與解答
《神鬼傳奇》系列是不是全部都一樣的演員?
不是的喔!雖然在許多粉絲心中,布蘭登·費雪和瑞秋·懷茲幾乎就是《神鬼傳奇》的代名詞,但實際上,演員陣容是有變動的。
經典原版三部曲中,布蘭登·費雪(飾演瑞克·歐康納)和約翰·漢納(John Hannah,飾演強納森)一直都在。但女主角艾芙琳的演員在第三集時換了人。前兩集是由瑞秋·懷茲飾演,到了第三集《神鬼傳奇3:龍帝之墓》,由於瑞秋·懷茲檔期衝突且對劇本方向有顧慮,所以由瑪麗亞·貝羅接替飾演。這也是許多影迷感到遺憾的地方,因為瑞秋·懷茲和布蘭登·費雪之間的化學反應實在太棒了。
至於《魔蠍大帝》系列,第一部由巨石強森主演。但之後的《魔蠍大帝》續集,他就沒有再回歸了,都是由不同的演員來飾演主角。而2017年的《神鬼傳奇》重啟版,更是與之前的系列完全無關,主演換成了湯姆·克魯斯,這是一部全新的電影,演員和劇情都跟布蘭登·費雪的版本沒有連結。
《魔蠍大帝》跟《神鬼傳奇》有關係嗎?
有的,它們之間有明確的血緣關係!《魔蠍大帝》這部電影,嚴格來說是《神鬼傳奇2》的前傳。
《神鬼傳奇2》中,木乃伊伊莫頓被喚醒後,與主角瑞克·歐康納最終決戰的地點,就是古埃及傳說中的魔蠍大帝之墓。而魔蠍大帝本人在電影中也有登場,是由當時還是摔角明星的巨石強森飾演。他的出場雖然短暫,但其強大的氣場和獨特造型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環球影業看到了魔蠍大帝這個角色的潛力,於是決定為他拍攝一部獨立的前傳電影,也就是2002年的《魔蠍大帝》。這部電影講述了魔蠍大帝——也就是莫菲斯——是如何從一個普通的戰士,一步步變成傳說中的魔蠍大帝的故事。所以,儘管《魔蠍大帝》在風格上與《神鬼傳奇》主線略有不同,但它確實是從《神鬼傳奇》系列中衍生出來的。不過,後續的《魔蠍大帝》續集就與《神鬼傳奇》系列沒有直接的劇情關聯了。
《神鬼傳奇》(2017)為什麼評價不好?
2017年的《神鬼傳奇》確實評價不佳,票房也未達預期。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幾個方面:
首先,它的定位模糊。這部電影是環球影業「黑暗宇宙」計劃的開山之作,因此它不僅要講好木乃伊的故事,還得承擔起介紹「黑暗宇宙」世界觀和鋪陳後續角色的任務。這種多重任務導致電影在敘事上顯得過於臃腫和失焦,觀眾很難感受到一個完整且獨立的故事。它過於強調「宇宙化」和「連動」,反而忽略了作為一部電影本身最核心的元素:講好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其次,缺乏獨特的風格和幽默感。布蘭登·費雪版的《神鬼傳奇》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在冒險、恐怖和幽默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它有讓人捧腹的笑點,也有讓人心跳加速的緊張時刻。而2017年版則顯得過於嚴肅和黑暗,試圖走更寫實、更陰沉的路線,卻又沒有達到真正的恐怖片效果,反而失去了原版那種輕鬆愉快的冒險氣氛。這種風格上的轉變讓許多喜歡原版風格的影迷感到不適應。
再者,主角光環過於強大且角色缺乏魅力。雖然湯姆·克魯斯是一位頂級巨星,但他飾演的尼克·摩頓這個角色,在劇本上並沒有給予足夠的成長弧線和獨特個性,很多時候感覺他只是被動地捲入事件,缺乏瑞克·歐康納那種主動積極、帶點痞氣又可愛的英雄氣質。相比之下,木乃伊公主安瑪奈特也未能達到伊莫頓那種經典反派的高度,角色塑造不夠深入。
綜合這些因素,這部重啟版未能成功吸引新老觀眾,口碑和票房的雙重失敗也直接導致了環球影業「黑暗宇宙」計劃的擱淺。
環球影業還會再拍《神鬼傳奇》嗎?
環球影業肯定還是會繼續運用他們手上的經典怪物IP的,畢竟這些是他們重要的資產。只是,在2017年《神鬼傳奇》重啟版以及「黑暗宇宙」計劃的失敗後,他們的策略已經做出了重大調整。
現在環球影業不再強求建立一個宏大的、相互連結的「電影宇宙」,而是選擇了單獨開發、獨立製作的路線。他們更傾向於將這些經典怪物IP交給有獨特視角的導演,讓他們以更低成本、更注重故事和創意的獨立電影形式來呈現。
最成功的例子就是2020年的《隱形人》(The Invisible Man),這部電影以現代社會背景,用恐怖驚悚片的角度重新詮釋了經典角色,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這就證明了,經典IP不需要宏大宇宙的捆綁,也能拍出好作品。
所以,未來我們很有可能還會看到新的《神鬼傳奇》電影,但它大概率會是一部全新的、獨立的故事,與之前的系列或重啟都沒有劇情上的關聯。而且,它的製作模式和風格,很可能會更接近《隱形人》那種獨立製作的模式,而不是好萊塢大片場式的「宇宙」野心。
布蘭登費雪還會回來演《神鬼傳奇》嗎?
這個問題啊,可以說是無數《神鬼傳奇》粉絲心中的一個夢想,尤其是在布蘭登·費雪憑藉《鯨》重新贏得大眾關注和奧斯卡影帝之後,這個呼聲更高了!
從情感層面來說,大家當然是非常希望他能回歸。布蘭登·費雪所飾演的瑞克·歐康納,已經是這個系列的靈魂人物,他與艾芙琳、強納森組成的冒險家庭,是無可取代的經典。如果環球影業能拍一部續集,讓他們這一代人以更成熟、更有趣的方式再次冒險,那絕對會讓粉絲們欣喜若狂。而且,現在的觀眾對「情懷」和「懷舊」的需求是很高的,看到熟悉的角色回歸,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吸引力。
然而,從現實層面來看,這件事還是有些挑戰的。首先,環球影業目前的策略是獨立製作,不再追求連貫的「宇宙」。這意味著任何新的《神鬼傳奇》項目可能都會被要求是獨立的、全新的故事。如果讓布蘭登·費雪回歸,就勢必會觸及到原版三部曲的連續性問題,這與他們當前的策略可能會有衝突。
其次,演員的意願和檔期也是個問題。雖然布蘭登·費雪曾表示他很樂意再次出演瑞克·歐康納,但他現在也有很多新的機會和項目。要讓原版的核心演員——尤其是瑞秋·懷茲——一同回歸,並確保大家都對劇本和製作方向滿意,這會是一個複雜的協調過程。
不過,夢想還是要有的嘛!畢竟好萊塢的世界充滿了驚喜。如果未來有導演和編劇能提出一個足夠精彩、又能尊重原版精髓的劇本,而且環球影業也願意為了情懷和市場需求打破既定策略,那麼布蘭登·費雪回歸《神鬼傳奇》續集,也並非完全不可能。這就得看時機、劇本和各方意願是否都能完美契合了。我們這些影迷,就只能抱著期待,靜觀其變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