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計程車不用繳稅?深度解析台灣計程車課稅迷思與實務

小陳有一天搭計程車時,望著窗外飛逝的街景,心裡突然冒出一個問號:「欸,計程車司機是不是都不用繳稅啊?我看他們好像都沒開發票,收的都是現金耶。」相信不少人,跟你一樣,心裡也曾閃過這個疑問吧!畢竟,我們平時買東西、消費,幾乎都會遇到營業稅、索取發票的狀況,但計程車似乎是個例外。

其實,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稅務迷思」!

直接且精確地說:「計程車」並非完全不用繳稅。大多數計程車司機,尤其是個體經營的「運將」,的確不用繳納「營業稅」(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所規範的5%營業稅),這也是大家產生誤解的主要原因。然而,他們仍需依照規定繳納「個人綜合所得稅」、「牌照稅」和「燃料稅」等,甚至還有其他的規費與費用。所以,那種「計程車完全不用繳稅」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喔!

接下來,我會帶你深入了解台灣計程車課稅的實際狀況,剖析這個迷思的來源,並詳細說明各種稅賦的細節。透過我的觀察和分析,你會發現計程車的稅務世界,其實比我們想像中還要來得複雜且有其特殊考量。

為什麼大家會有「計程車不用繳稅」的迷思?

這個廣泛流傳的觀念,並非空穴來風,它背後確實有幾項關鍵因素,讓一般民眾容易產生這樣的誤解:

  • 未開立統一發票: 最直觀的,就是搭計程車通常不會拿到統一發票。發票是營業稅的主要憑證,沒有發票,自然讓人聯想到可能沒有繳營業稅。
  • 現金交易普遍: 雖然現在多元支付普及,但許多計程車交易仍以現金為主。現金交易在一般民眾的觀念中,比較容易被聯想到「地下經濟」或「避稅」。
  • 營業稅法的特殊規定: 這是最根本的原因。台灣的《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確實對個人計程車載客的行為設有免徵營業稅的規定,這點等等會詳細解釋。
  • 缺乏透明的稅務資訊: 一般人很難接觸到計程車司機的稅務申報細節,資訊的不對稱也加劇了這種迷思。

了解了迷思的源頭,我們才能更清楚地看清事實的真相。現在,就讓我為你揭開計程車稅務的神秘面紗吧!

深度解析:台灣計程車的真實稅務面貌

在台灣,計程車的營運模式多元,從單打獨鬥的個人計程車司機,到加入車隊或隸屬於計程車行的司機,他們的稅務處理方式其實會有些許差異。但核心原則是,絕大多數的「運將」仍然受到稅法的規範。

1. 個人綜合所得稅:運將的「大宗」稅務

無論是個人司機還是車隊司機,只要有賺取收入,就必須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對於計程車司機來說,這部分的所得申報有其特殊之處。

何謂「查定課稅」?

這是理解計程車司機所得稅的關鍵!由於計程車載客的交易零碎、頻繁且金額小,加上許多是現金交易,要逐筆記帳並核實成本費用,對於司機來說實務上非常困難。為了簡化徵收程序,同時考量到計程車業的特殊性,國稅局針對這種難以查核帳冊的行業,實施了一套「查定課稅」制度。

  • 目的: 簡化徵收作業,降低稽徵成本,同時保障政府稅收。
  • 執行方式: 國稅局會根據計程車的營業狀況、區域、排班地點等因素,「查定」一個估計的每月營業額(或稱收入標準),再從中扣除一定比例的費用(例如成本費用率),得出一個「核定所得額」。這個核定所得額,就是司機在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的收入基礎。
  • 費用率: 財政部每年都會公告《營利事業費用標準》,其中就包含計程車客運業的費用率。這個費用率是核定所得的關鍵,例如假設費用率為60%,那核定所得額就是查定收入的40%。
  • 範例: 假設國稅局查定某計程車司機每月收入為新台幣50,000元,費用率為60%。那麼,該司機年度的「核定所得額」就是 50,000元 * 12個月 * (1 – 60%) = 240,000元。這24萬元就會併入他的個人綜合所得總額,再扣除免稅額、扣除額後,計算應納的綜合所得稅。

所以你看,雖然司機可能沒有提供帳冊,但國稅局還是有一套方法來「估算」他們的收入,並據此課徵所得稅。這對司機而言,免去了繁瑣的記帳工作;對政府而言,也確保了稅收的穩定性。

2. 營業稅:這就是「免稅」的根源!

這部分是產生「計程車不用繳稅」迷思的核心所在。

個人計程車司機:免徵營業稅

根據《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八條第一項第七款的明文規定:「計程車客運業,經核准者,其營業稅稅率為零。」更精確的說法是,財政部函釋將個人計程車司機載客的行為,直接「免徵營業稅」

  • 為什麼免徵? 這主要基於幾個考量:
    • 社會福利與公共服務性質: 計程車在台灣被視為大眾運輸服務的一環,具有一定的社會公益性質,提供民眾便利的交通。
    • 交易零星、徵收不易: 如同前面所述,計程車的交易特性讓營業稅的徵收和管理變得非常困難且成本高昂。
    • 扶植產業: 考量到計程車司機的營運成本(油錢、維修、車貸等)相對高,免徵營業稅也能減輕其負擔。
  • 誰適用? 主要適用於獨立經營、自有車輛,或者加入合作社、車隊但獨立核算的個人計程車司機。

所以,當你搭計程車沒有拿到發票,並不是因為他們「逃稅」,而是因為法律規定他們「不需要」開立發票並繳納營業稅。這是政府的政策性決定。

計程車行、車隊公司:仍需繳納營業稅

然而,如果是非以個人名義,而是以「公司」或「行號」形式經營的計程車業者(例如大型計程車行、多元計程車平台公司),則需要依照《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的規定,繳納5%的營業稅。這就好比任何一家企業一樣,提供服務就應課稅。這時,司機可能只是受雇者,由公司統一管理和開立發票。

3. 牌照稅與燃料稅:所有車主都逃不掉的稅!

這兩項稅賦,就跟一般自用小客車一樣,計程車當然也逃不掉!

  • 牌照稅: 依據《使用牌照稅法》,按車輛的汽缸總排氣量(或馬力)課徵,每年繳納一次。計程車屬於「營業用車」,其牌照稅的稅額會略低於同排氣量的自用小客車,這也是政府對大眾運輸業者的優惠措施之一。
  • 燃料使用費(俗稱燃料稅): 依據《公路法》向公路總局繳納,也是按汽缸總排氣量(或馬力)計算,每年繳納一次。這筆費用是為了公路養護、修建與安全管理所需,計程車同樣需要繳納。

這兩筆費用對計程車司機來說,是固定的營運成本,就像油錢、維修費一樣,無法避免。

4. 其他相關規費與營運成本

除了上述稅賦,計程車司機在營運過程中還有許多隱性的成本和規費:

  •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 這是法律規定必須投保的,為保障乘客和用路人安全。
  • 車輛檢驗費: 營業用車輛有更嚴格且頻繁的檢驗要求,每次檢驗都需要費用。
  • 無線電台使用費或平台服務費: 如果加入車隊,可能需要支付無線電通訊費、派遣費或平台月租費/抽成。
  • 車輛維修保養費: 高里程數導致的頻繁維修保養。
  • 油料費: 這是最大的變動成本,油價波動對司機收入影響甚鉅。
  • 車輛貸款利息: 如果車子是貸款購買,利息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所以,從這些角度來看,計程車司機的「純收入」其實要扣除許多成本,並不是簡單的車資收入全進口袋。我的經驗是,很多運將的收入其實是「看天吃飯」,景氣好壞、油價高低,都會直接影響他們的生活。

比較分析:個人司機 vs. 計程車行/車隊

為了讓你更清晰地了解不同營運模式下的稅務差異,我整理了一個表格:

稅務/費用項目 個人計程車司機 (自營/合作社/靠行) 計程車行/車隊公司 (企業經營)
營業稅 (VAT) 免徵 (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八條) 應課徵 (一般稅率 5%)
個人綜合所得稅 依「查定課稅」核定所得額後,併入個人綜所稅申報 公司股東個人所得稅;受僱司機則為薪資所得稅
牌照稅 應繳納 (營業用車稅額較低) 應繳納 (營業用車稅額較低)
燃料使用費 應繳納 應繳納
發票開立 無需開立統一發票 需開立統一發票
強制險 應投保 應投保
車輛檢驗費 應繳納 應繳納
其他管理費 若靠行或加入車隊,需繳交靠行費/管理費/平台服務費 公司營運成本、員工薪資、行政管理費用等

從這個表格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營業稅是兩者之間最顯著的差異。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普遍會覺得計程車「不用繳稅」的主因,因為大家接觸到的多半是個人營運的計程車。

我的觀察與見解:稅務政策背後的考量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對計程車的稅務狀況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了呢?我的觀察是,台灣政府在制定計程車的稅務政策時,其實是經過多方考量的,它不是簡單的「稅與不稅」的二分法,而是試圖在以下幾點中取得平衡:

  1. 行政效率與徵管成本: 如前所述,零星且大量的現金交易,若要逐一徵收營業稅,稽徵成本會非常高,效率也會很低。免徵營業稅或實施查定課稅,是降低行政成本的務實選擇。
  2. 社會公平與照顧基層: 計程車司機往往是社會的基層勞動者,營運成本高,收入不穩定。透過免徵營業稅、牌照稅稅額較低等方式,也能間接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體現一定程度的社會照顧。
  3. 產業發展與轉型: 隨著多元計程車和叫車平台的興起,計程車產業也面臨轉型。過去的稅制在應對新興服務模式時,會面臨新的挑戰,例如Uber剛進入台灣時,其稅務身份就曾引發過爭議。不過,目前的法規也逐漸趨於完善,例如多元計程車平台通常會開立發票,其稅務處理方式也更接近一般企業。
  4. 符合公共運輸服務性質: 將計程車視為公共運輸的一環,提供免徵營業稅的優惠,這與大眾運輸票價通常免營業稅的邏輯是一致的,目的是降低民眾使用公共運輸的成本。

我認為,這種稅務設計雖然讓一般人容易產生誤解,但它並非是為了「特權」,而是綜合考量了行業特性、行政效率和社會政策後所做的選擇。對於計程車司機來說,他們面對的挑戰往往更多來自於高昂的營運成本、激烈的同業競爭以及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而非單純的稅務負擔。

常見問題與解答 (FAQs)

Q1: 計程車真的完全不用繳稅嗎?

A1: 這是一個常見的迷思! 計程車司機並非完全不用繳稅。他們主要的稅務負擔在於「個人綜合所得稅」、「牌照稅」和「燃料稅」。之所以會有「不用繳稅」的錯覺,主要是因為依據台灣《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的規定,個體經營的計程車載客服務是「免徵營業稅」的,因此他們也不需要開立統一發票。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可以免除所有稅務義務喔!

簡單來說,你搭車時沒有拿到發票,並不是司機逃漏稅,而是因為法律規定他們這部分免稅,自然就不用開立發票了。

Q2: 為什麼計程車不用開發票?

A2: 計程車不用開立統一發票的原因,與其「免徵營業稅」的政策直接相關。

統一發票是營業人銷售貨物或勞務時,用來證明交易行為並據以計算營業稅的憑證。既然個體經營的計程車載客服務被政府法令免徵營業稅,那麼自然就沒有開立統一發票的義務了。這項規定是基於簡化稅務行政、降低徵收成本,並考量計程車行業的特性(零星、小額交易、現金收付頻繁)所制定的政策。

不過,如果你搭乘的是大型計程車行、或是某些多元計程車平台的車輛,因為這些公司通常是以企業形式經營,需要繳納營業稅,這時候你可能就會拿到電子發票或收據了。這反映出不同經營主體的稅務處理方式差異。

Q3: 計程車司機的所得要怎麼申報?

A3: 計程車司機的所得申報主要依循「查定課稅」制度。

由於計程車的收入特性難以逐筆核實,國稅局會依據其營運區域、排班地點、車輛類型等因素,「查定」一個每月或每年的預估收入標準,並扣除固定的「費用率」(例如財政部公告的計程車客運業費用率,通常為60%左右),得出一個「核定所得額」。這個核定所得額,就是司機在每年五月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需要併入計算的收入。

這表示,司機不需要詳細記錄每一筆車資收入和支出,而是由稅務機關來估算他們的應稅所得。這樣做既簡化了司機的報稅流程,也方便了稅務機關的徵收管理。即使是收入較低的司機,只要其核定所得額加上其他收入未超過綜合所得稅的免稅額與標準扣除額,最終也可能無需繳稅。

Q4: Uber或多元計程車的稅務有什麼不同?

A4: Uber或多元計程車的稅務處理方式,與傳統的個體計程車司機有些許不同,這主要取決於其營運模式。

  • 平台業者: 像Uber這類平台公司,屬於一般營利事業,需要依法繳納5%的營業稅,並開立統一發票給消費者。因此,你搭乘Uber通常會收到電子發票。
  • 多元計程車司機: 依據台灣的《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規定,多元計程車必須與計程車客運業(即車行或車隊)合作經營。這表示多元計程車司機通常是依附於一個計程車行或車隊之下,由車行或車隊負責稅務申報。
    • 營業稅: 如果車行或車隊是以「公司行號」形式經營並提供載客服務,則會像一般企業一樣繳納營業稅。這時,司機從車行或平台領取的款項,可能已經是扣除平台服務費、營業稅後的金額,或者平台會定期提供交易明細,讓司機進行所得申報。
    • 個人綜合所得稅: 多元計程車司機的收入,會被視為「執行業務所得」或「薪資所得」,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平台或車行通常會提供詳細的收入明細或扣繳憑單,供司機報稅使用。相較於傳統計程車司機的「查定課稅」,多元計程車司機的所得可能更容易被追蹤和計算,因為交易多透過平台進行,有完整的電子紀錄。

總體而言,多元計程車和Uber的稅務透明度更高,也更趨向於一般企業或受僱者的稅務處理方式,與傳統個人計程車司機的「免徵營業稅」和「查定課稅」有所區隔。

Q5: 這種計程車稅制對社會公平嗎?

A5: 對於計程車的稅制是否公平,社會上確實存在不同的聲音。這是一個需要從多方面去權衡的複雜問題。

  • 支持公平的觀點認為:
    • 照顧基層: 計程車司機的收入普遍不高且不穩定,免徵營業稅能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是一種社會福利的考量。
    • 公共服務: 計程車提供民眾便利的交通服務,具備一定程度的公共性,就像其他大眾運輸工具(如公車、捷運)的票價也通常免徵營業稅一樣。
    • 行政效率: 對於零星、小額的交易,逐一課徵營業稅的行政成本過高,不具經濟效益。
  • 質疑公平的觀點則認為:
    • 競爭不公: 相較於其他小型服務業(如小吃店、理髮店)即使收入不高仍需繳納營業稅並開立發票,計程車的免稅可能造成行業間的競爭不公平。
    • 資訊不透明: 查定課稅制度可能導致部分高收入的計程車司機因其所得難以被精確掌握而少繳稅,損害稅收公平性。
    • 新舊產業稅制差異: 隨著新興叫車平台和多元計程車的發展,其稅務處理方式與傳統計程車不同,可能導致同一市場內的業者承受不同的稅務負擔,引發公平性爭議。

我的看法是,目前的稅制是歷史演變與政策妥協下的產物。它在照顧基層、提升行政效率方面有其合理性,但在資訊透明和跨行業公平競爭方面確實有改進空間。隨著科技進步和支付方式的多元化,未來或許會發展出更精確且公平的計程車稅務管理方式,以適應產業的轉型和社會的需求。

總結

從「為什麼計程車不用繳稅」這個問題開始,我們一路探討到了台灣計程車的真實稅務狀況。相信你現在已經很清楚,計程車司機並非完全免稅,他們仍需依法繳納個人綜合所得稅、牌照稅和燃料稅等。而「不用繳營業稅」和「不用開發票」,是政府基於多重考量所做的政策性決定,並非特權或逃漏稅。

這個「稅務迷思」的產生,正凸顯了稅務知識普及的重要性。我們不應僅憑表面現象就輕易下結論,而是應該深入了解其背後的法規與政策考量。下次再搭計程車時,你就能帶著更清楚的認識,明白每一趟旅程的背後,其實都包含了稅務制度的智慧與妥協。

這篇文章希望能幫助你解開這個長久的疑惑,並對台灣的稅務體系有更深入的理解。

為什麼計程車不用繳稅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