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怎麼賺錢:從飛機起降到購物免稅,揭秘機場多元營收模式與獲利策略

當您踏入繁忙的國際機場,準備展開一段旅程時,您可能只關注登機手續、免稅商品或班機資訊。然而,在這座龐大的交通樞紐背後,隱藏著一套精密且多元的商業運作模式。許多人直覺地認為機場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飛機起降所支付的費用,但這僅觸及了機場獲利模式的冰山一角。事實上,現代機場的賺錢能力,更多是仰賴其非航空相關的商業活動。本文將深入探討機場是如何透過多種途徑,從每一位旅客、每一架飛機,甚至是每一平方公尺的空間中創造收入,並揭示其背後的策略與挑戰。

機場獲利模式概述:不止是起降費那麼簡單

機場的收入來源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航空相關收入(Aeronautical Revenue)非航空相關收入(Non-Aeronautical Revenue)。過去,航空相關收入是機場主要的命脈,但隨著航空業競爭日益激烈,機票價格受壓,機場單純依賴起降費用的獲利空間逐漸縮小。因此,全球的機場營運商都將重心轉向非航空相關收入,這部分收入如今已成為許多機場獲利的核心引擎,甚至超越航空收入,成為支撐機場營運與發展的「金雞母」。

第一部分:航空相關收入(Aeronautical Revenue)

這類收入直接與飛機的起降、停靠以及旅客的服務相關,是機場提供基本航空運輸服務的對價。

1. 飛機起降費與停機費

  • 起降費(Landing Fees): 這是航空公司使用機場跑道、滑行道等設施時支付的費用。其收費標準通常與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Maximum Take-off Weight, MTOW)、飛機類型、起降時間(尖峰時段通常較高)以及機場的基礎設施成本等因素有關。重量越大的飛機,所需的跑道強度和維護成本越高,故費用也越高。
  • 停機費(Parking Fees): 當飛機在機場停機坪停留過夜或等待期間,航空公司需要支付停機費用。這筆費用按飛機停放的時長和佔用的空間計算。

2. 旅客服務費(機場稅)

  • 每位搭乘飛機的旅客,在購買機票時通常會被收取一筆旅客服務費,俗稱「機場稅」或「機場建設費」。這筆費用主要用於機場的基礎設施建設、設備維護、安全檢查以及提供旅客服務等。這是一筆穩定且規模龐大的收入,直接與機場的旅客人數掛鉤。

3. 航空公司租賃與特許經營費

  • 航空公司在機場內需要租用櫃檯、辦公室、機組人員休息室、維修機庫等空間。這些租賃費用是機場重要的固定收入來源。
  • 此外,一些機場會向航空公司收取使用登機橋、行李處理系統、空橋等專用設備的費用。

4. 航空燃料與維修服務費

  • 機場通常會將航空燃料供應權或飛機維修服務的經營權特許給特定的供應商。機場可以從中收取特許經營費,或是從每加侖燃料銷售中獲取分成。

第二部分:非航空相關收入(Non-Aeronautical Revenue)— 機場的金雞母

這類收入的多元性遠超航空相關收入,是現代機場實現高利潤的關鍵所在。它們來自於旅客在機場內的各類消費行為和商業活動。

1. 零售與餐飲收入:免稅店、精品店與美食廣場

這是非航空收入中最重要且利潤最高的區塊。機場的封閉環境與旅客的等待時間,為商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 a. 免稅店(Duty-Free Shops)

    免稅店是機場的搖錢樹。由於商品免除關稅和消費稅,價格通常較具吸引力,加上旅客在出國或回國時的「消費衝動」和「紀念品需求」,使得免稅店的銷售額屢創新高。機場通常透過租賃店鋪或與免稅品經營商合作,以固定租金加上銷售額提成的方式獲利。高價值的煙酒、化妝品、精品等商品,利潤率尤其可觀。

  • b. 品牌商店與便利商店

    除了免稅店,機場內還有各種國際知名品牌的精品店、書店、電子產品店、藥妝店以及提供日常用品的便利商店。這些店舖同樣需要支付租金和/或銷售提成給機場。

  • c. 餐飲服務

    從速食連鎖、咖啡店到高檔餐廳,機場內琳瑯滿目的餐飲選擇滿足了不同旅客的需求。由於機場內的選擇有限,且旅客往往有時間壓力,餐飲價格通常會高於市區,這也為機場帶來了豐厚的租金和提成收入。

2. 停車場與地面運輸服務

  • 汽機車停車場收入: 對於開車前往機場的旅客而言,機場停車場是不可或缺的設施。機場透過收取停車費,尤其是長時間停車的費用,獲得大量穩定收入。
  • 租車公司與計程車特許費: 機場會向在航廈內設立櫃檯的租車公司收取租金或特許經營費。同樣地,計程車、巴士或共乘服務的營運商也可能需要支付費用給機場,以獲得在機場內載客或設點的權利。

3. 廣告與媒體收入

  • 機場作為人流量極大的國際門戶,是企業進行品牌宣傳和產品推廣的絕佳地點。機場透過出租廣告看板、數位顯示螢幕、手推車廣告、甚至機場廣播廣告等,向廣告主收取費用。

4. 物業租賃與地產開發

  • 辦公室與倉庫租賃: 除了航空公司,許多與航空業相關的企業,如貨運代理、海關、檢疫單位等,都需要在機場內設立辦公室或租賃倉庫。
  • 機場酒店: 許多大型機場都會在附近投資興建或出租土地給酒店業者,以服務轉機旅客或商務人士。酒店的收入不僅包括租金,有時機場也能從酒店的營運中獲得分成。
  • 臨空經濟區開發: 部分機場甚至會規劃周邊的土地,發展為集物流、商業、會展、休閒於一體的「機場城市」或「臨空經濟區」,透過土地租賃、物業銷售或合作開發獲取更大的利潤。

5. 貴賓服務與附加服務

  • 貴賓室(VIP Lounges): 提供給商務艙旅客、特定信用卡持有人或付費使用的貴賓室,透過收取會員費或單次使用費獲利。
  • 行李相關服務: 如行李打包、行李寄存、超重行李處理等服務費。
  • 金融服務: 銀行ATM、外幣兌換處、保險櫃檯等,機場會向這些服務提供者收取租金或佣金。
  • 其他便利設施: 例如充電站、按摩椅、淋浴間等,許多也會以付費方式提供。

6. 貨運與物流服務

  • 大型機場不單是旅客集散地,更是重要的國際貨運樞紐。機場會向貨運航空公司收取貨機起降費、停機費,並從貨物處理、倉儲、保稅區等物流服務中獲取收入。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航空貨運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也為機場帶來了新的獲利增長點。

機場經營的獲利策略與挑戰

要讓機場持續賺錢,光靠多元的收入模式還不夠,更需要精準的經營策略和對外部挑戰的應對能力。

1. 優化旅客體驗以增加消費意願

一個設計良好、舒適便利的機場環境能有效提升旅客的滿意度,進而延長他們在航廈內的停留時間,並刺激消費。例如,提供免費高速Wi-Fi、充足的充電插座、清晰的指示牌、舒適的休憩區、以及豐富的娛樂設施(如博物館、藝術展覽),都能讓旅客更願意在機場內消費。

2. 擴大非航空收入佔比

這是全球機場的共同趨勢。透過不斷引進新的商業模式、優化商業組合、並提升服務品質,以最大化來自零售、餐飲、廣告和物業租賃的收入。一些領先的機場,其非航空收入甚至可以佔到總收入的60%至70%。

3. 精準的商業招商與品牌組合

機場的商業規劃需要考量其客群的特性(如國際旅客比例、消費能力、文化背景),引進符合市場需求的品牌和商品。成功的機場會定期評估其商業表現,並適時調整招商策略,確保商業組合的多樣性和吸引力。

4. 科技應用與智慧機場

引入先進科技,如自助報到機、自動行李托運系統、生物識別通關、智慧導航系統等,不僅能提升營運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更能優化旅客流程,讓旅客有更多時間用於消費。同時,大數據分析也能協助機場更精準地掌握旅客行為和消費趨勢。

5. 應對外部挑戰:疫情、經濟波動與競爭

機場的獲利能力極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例如,2020年起的COVID-19疫情對全球航空業和機場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旅客銳減導致收入暴跌。此外,經濟衰退、油價波動、自然災害以及來自周邊機場的競爭,都是機場經營者必須面對並制定應對策略的重要挑戰。多元化收入來源正是降低單一風險的有效方式。

總結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現代機場的賺錢之道遠比想像中複雜且多元。它不再僅僅是一個提供航空服務的場所,更是一個集交通、商業、休閒、物流於一體的綜合性經濟體。航空相關收入是基礎,而非航空相關收入則是利潤的引擎,兩者相輔相成。透過精準的市場定位、不斷創新的商業模式、優化旅客體驗,以及高效的營運管理,機場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持續的獲利與發展。因此,下一次當您漫步在機場時,或許可以多一份對其背後商業運作的理解與驚嘆。

常見問題 (FAQ)

如何評估一個機場的獲利能力?

評估機場獲利能力通常會看多個指標,其中最關鍵的是非航空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比例越高,表示機場的收入結構越多元、越穩定,受航空業波動的影響越小。此外,也會考量每位旅客的平均消費額(Revenue Per Passenger)、總旅客吞吐量、營運成本控制、以及投資報酬率等。

為何免稅店對機場的營收如此重要?

免稅店對機場營收至關重要,原因在於其高毛利高銷售額潛力。由於商品免除關稅與消費稅,使得價格更具競爭力,吸引旅客進行衝動性消費。機場通常以租金加上銷售額抽成的方式與免稅店合作,這意味著免稅店賣得越多,機場賺得越多。加上旅客在等待登機時往往有更多的閒置時間與消費慾望,這些因素共同推高了免稅店的營收貢獻。

為何有些機場看起來很繁忙卻不一定賺錢?

機場的繁忙程度(旅客吞吐量)並不等同於獲利能力。有些機場可能因為高昂的營運成本(如大量的基礎設施維護費用、人力成本)、沉重的債務負擔(尤其是一些新建或擴建的機場),或是非航空收入佔比過低而導致入不敷出。此外,如果機場主要作為轉機樞紐,旅客消費時間短,也可能導致非航空收入不如預期,儘管旅客量大,但實際消費金額不高。

如何讓機場在遭遇如疫情般的危機時維持營運?

面對疫情這類嚴重衝擊,機場會採取多重策略。首先是成本控制,包括減少非必要開支、延後擴建計畫等。其次是多元化收入來源,如轉型為貨運樞紐,或加強與電商物流合作。部分機場也會調整租金策略,與航空公司和商業租戶共度難關,以維持合作關係。此外,政府的紓困補助政策支持也至關重要,能幫助機場度過難關。

機場如何吸引更多商業租戶進駐並創造收益?

機場吸引商業租戶的策略包含: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租賃方案(如固定租金加浮動抽成模式)、精準的市場分析以證明其潛在客群的消費能力、優化旅客動線與店面規劃以最大化曝光率、以及協助品牌進行行銷推廣。機場會根據客群特性(例如國際旅客為主則引進精品、免稅店;國內旅客為主則側重餐飲、地方特產),提供多元的品牌組合,確保能滿足不同旅客的需求並提升整體商業氛圍。

機場怎麼賺錢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