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神經是什麼徹底解析:從解剖、功能到常見病症與照護

什麼是橈神經?認識這條主宰手部功能的重要神經

在人體複雜而精密的周邊神經系統中,橈神經(Radial Nerve)扮演著極其關鍵的角色。它是臂叢神經(Brachial Plexus)的一條主要終端分支,從頸部脊髓發出,沿著手臂向外延伸,最終支配著手部多個肌肉群的運動以及部分皮膚的感覺。簡單來說,橈神經是我們能夠伸展手腕、手指,以及感受到手臂和手背部分區域觸覺的幕後功臣。本文將深入探討橈神經的解剖位置、功能、常見損傷類型、症狀、診斷與治療,幫助您對這條重要的神經有更全面的認識。

橈神經的解剖學定位:它在我們身體的哪裡?

橈神經的行程相當漫長且複雜,使其在不同部位容易受到壓迫或損傷。

  • 起源: 橈神經發源於臂叢神經的後束(Posterior Cord),由頸椎C5至胸椎T1神經根匯集而成。
  • 上臂段:

    • 它最初位於腋窩,靠近腋動脈。
    • 隨後,它會螺旋式地纏繞在肱骨(上臂骨)後方,穿過一個稱為肱骨螺旋溝(Spiral Groove)或橈神經溝的區域。這是橈神經最容易受到肱骨骨折或長時間壓迫而受損的部位,例如著名的「週末夜麻痺」(Saturday Night Palsy)就是在此處受損。
    • 在肱骨中下段,它會穿過外側肌間隔,進入手臂前方。
  • 肘關節與前臂段:

    • 在肘關節附近,橈神經會分為兩個主要分支:
      • 深層分支(Deep Branch): 主要為運動神經,穿過旋後肌(Supinator Muscle),被稱為骨間後神經(Posterior Interosseous Nerve, PIN),負責支配前臂和手部的伸肌群。
      • 淺層分支(Superficial Branch): 主要為感覺神經,沿著橈動脈下行,最終支配手背和拇指、食指、中指的部分感覺。
  • 手部: 其淺層分支在手背提供感覺,深層分支則支配所有手部的伸肌。

橈神經的主要功能:它能讓我們做什麼?

橈神經主要負責上肢的伸展動作和部分區域的感覺,其功能可分為:

1. 運動功能(Motor Function)

橈神經及其分支支配著手臂、前臂和手部多個伸肌群,使其能夠執行重要的動作:

  • 肘關節伸展: 支配肱三頭肌,是唯一能伸直肘關節的肌肉。
  • 腕關節伸展(背屈): 支配橈側腕長伸肌、橈側腕短伸肌和尺側腕伸肌,讓我們能夠將手腕向上翹起。這是橈神經功能喪失後最顯著的表現之一,即「腕下垂」(Wrist Drop)。
  • 手指伸展: 支配指伸肌、小指伸肌和示指伸肌,使我們能夠伸直除拇指外所有手指。
  • 拇指伸展和外展: 支配拇長伸肌、拇短伸肌和拇長展肌,使拇指能夠伸直並向外側張開。
  • 前臂旋後: 支配旋後肌,協同肱二頭肌將前臂掌心朝上。

2. 感覺功能(Sensory Function)

橈神經的淺層分支提供以下區域的感覺:

  • 手背外側:包括拇指、食指、中指的近端手背部分。
  • 前臂後側:由臂後皮神經和前臂後皮神經提供。
  • 上臂後側:由臂後皮神經提供。

當橈神經感覺功能受損時,這些區域可能會出現麻木、刺痛或感覺減退。

橈神經損傷的類型與原因:為何會受傷?

橈神經因其解剖位置的特性,在多個部位都可能受到壓迫、牽拉或切割等損傷。損傷的嚴重程度和部位決定了症狀的表現。

常見的橈神經損傷原因包括:

  1. 長時間壓迫:

    • 週末夜麻痺(Saturday Night Palsy)/蜜月手(Honeymooner’s Palsy): 這是最經典的橈神經損傷原因。因長時間手臂懸垂在椅子靠背上,或枕著硬物睡覺,導致橈神經在肱骨螺旋溝處受到壓迫。類似情況也可能發生在情侶長時間相擁而臥時。

    • 拐杖麻痺(Crutch Palsy): 使用不當的拐杖,將腋窩支撐在拐杖頂部,長時間壓迫腋窩處的橈神經。

    • 上臂石膏過緊: 骨折復位後,石膏包紮過緊可能壓迫橈神經。

  2. 骨折:

    • 肱骨幹骨折: 由於橈神經緊貼肱骨螺旋溝,肱骨幹骨折時非常容易直接損傷或夾傷橈神經,導致「腕下垂」。這是橈神經損傷最常見的骨科原因之一。

    • 肘關節脫位或骨折: 可能影響到橈神經的遠端分支。

  3. 刺傷或切傷: 銳器傷、刀傷、槍傷等直接切割或刺穿橈神經。
  4. 注射傷害: 不當的三角肌或上臂注射可能意外損傷橈神經。
  5. 過度使用或重複性動作: 例如長期反覆進行前臂旋後動作,可能導致橈神經的深層分支(骨間後神經)在旋後肌處受到卡壓,形成旋後肌綜合症(Supinator Syndrome),導致手指伸肌無力。
  6. 腫瘤或囊腫壓迫: 較為少見,但腫瘤或囊腫生長在橈神經附近可能導致壓迫症狀。

橈神經損傷的症狀:如何判斷它受損了?

橈神經損傷的症狀會因損傷的部位和嚴重程度而異。一般而言,損傷位置越靠近神經根(上臂高位損傷),影響的範圍就越大。

主要的運動功能障礙:

  • 腕下垂(Wrist Drop): 這是橈神經高位損傷的典型症狀。由於手腕伸肌群癱瘓,患者無法將手腕向上翹起,手腕會自然下垂,呈「垂腕」狀。
  • 手指下垂(Finger Drop): 無法完全伸直手指(尤其是在掌指關節),手指呈現彎曲狀態。
  • 拇指功能障礙: 無法伸展或外展拇指,影響捏握和抓握物品。
  • 抓握力下降: 雖然橈神經不直接支配握力肌群,但由於無法穩定手腕於伸展位,間接導致握力顯著減弱或無法有效抓握。
  • 肘關節伸展無力或受限(僅限於非常高位的橈神經損傷,影響到肱三頭肌): 較不常見,因為肱三頭肌的支配神經分支較早離開橈神經主幹。

主要的感覺功能障礙:

  • 麻木或刺痛感: 出現在手背外側(拇指、食指、中指的近端手背)以及前臂後側。
  • 感覺遲鈍或喪失: 在上述區域對觸覺、溫度和疼痛的感知能力下降。

除了運動和感覺障礙外,患者也可能經歷疼痛肌肉萎縮(長期)以及皮膚乾燥、指甲變脆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橈神經損傷的診斷:如何確認損傷情況?

當懷疑橈神經損傷時,醫生會進行一系列的檢查來確認診斷、定位損傷部位並評估嚴重程度。

  1. 詳細病史詢問: 了解患者受傷機制(例如跌倒、長時間壓迫、創傷)、症狀發生的時間、進展情況以及其他相關疾病史。
  2. 神經學檢查:

    • 運動功能評估: 測試患者伸展手腕、手指、拇指和肘關節的能力,以及前臂旋後功能。醫生會觀察是否存在「腕下垂」等典型體徵。
    • 感覺功能評估: 使用輕觸、針刺、冷熱等方式檢查手背外側、前臂後側等區域的感覺。
    • 反射檢查: 評估肱三頭肌反射。
  3. 電生理檢查:

    • 神經傳導檢查(Nerve Conduction Study, NCS): 測量神經傳導速度和反應潛伏期,評估神經是否有脫髓鞘或軸突損傷。這可以幫助判斷神經損傷的類型和嚴重程度。

    • 肌電圖檢查(Electromyography, EMG): 評估肌肉的電生理活動。在神經損傷後,受支配的肌肉會出現異常電位,EMG可以幫助判斷損傷是急性的還是慢性的,以及是否有神經再生跡象。

  4. 影像學檢查:

    • X光: 用於檢查是否存在肱骨骨折或其他骨骼異常壓迫神經。

    • 超音波(Ultrasound): 可以直接觀察神經的連續性、是否有腫脹、卡壓或周圍血腫。對於定位神經卡壓點特別有用。

    • 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在某些複雜情況下,MRI可以提供軟組織的詳細影像,幫助發現腫瘤、血腫或神經周圍的炎症。

橈神經損傷的治療與復健:如何恢復?

橈神經損傷的治療方法取決於損傷的類型、嚴重程度和原因。許多橈神經損傷,特別是壓迫性損傷(如週末夜麻痺),具有良好的自癒傾向。

1. 非手術治療(保守治療):

適用於神經連續性良好、損傷較輕微的情況。

  • 移除壓迫源: 若是壓迫性損傷,首要任務是移除所有可能的壓迫源,例如調整睡姿、避免長時間手部懸垂、正確使用拐杖等。
  • 物理治療:

    • 支架或副木(Splinting): 使用動態或靜態腕部副木,將手腕和手指固定在伸展位,以防止肌肉過度拉伸和萎縮,同時在神經恢復期間支持手部功能。
    • 運動治療: 進行被動和主動關節活動度練習,防止關節僵硬和肌肉攣縮。當神經開始恢復時,逐步進行肌肉力量訓練。
    • 電刺激: 某些情況下,低頻電刺激可用於維持肌肉張力,減緩肌肉萎縮。
  • 藥物治療: 根據需要,醫生可能開立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來緩解疼痛,或維生素B群來支持神經修復。
  • 職能治療: 幫助患者學習如何調整日常活動,使用輔具,並訓練手部精細動作,以應對暫時性的功能障礙。

2. 手術治療:

當保守治療無效、損傷嚴重(如神經斷裂)或存在明顯壓迫源時,可能需要考慮手術。

  • 神經鬆解術(Neurolysis): 移除壓迫神經的疤痕組織或卡壓點。
  • 神經修復或縫合(Nerve Repair/Suturing): 若神經斷裂,外科醫生會將斷裂的神經兩端精確縫合。
  • 神經移植術(Nerve Grafting): 當神經缺損過大無法直接縫合時,可從身體其他部位(如小腿的腓腸神經)取一段健康的感覺神經作為「橋樑」進行移植。
  • 肌腱轉移術(Tendon Transfer): 對於長時間神經損傷且恢復無望的患者,可以將功能良好的肌肉肌腱轉移到受損肌肉的附著點,以恢復部分手腕和手指的伸展功能。這是一種功能重建手術。

無論採用何種治療方式,復健都是恢復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神經的恢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患者的耐心與積極配合。

結語

橈神經是我們手臂和手部功能的重要支配者,其健康對於日常生活至關重要。了解橈神經的解剖、功能、損傷原因和症狀,有助於我們在出現相關問題時及早識別並尋求專業醫療協助。無論是輕微的壓迫性損傷還是嚴重的創傷,及時的診斷與適當的治療和復健,將能最大程度地促進神經恢復,幫助患者重拾手部功能,提升生活品質。如果您懷疑自己有橈神經損傷的症狀,請務必諮詢神經科、骨科或復健科醫師。

常見問題(FAQ)

如何判斷自己的「腕下垂」是否是橈神經損傷引起的?

若您發現手腕無法向上翹起(背屈),手指也難以完全伸直,且手背外側或前臂後側伴有麻木感,這很可能是橈神經損傷的典型症狀。然而,僅憑症狀無法自行診斷,因為頸椎神經根病變或其他肌肉疾病也可能引起類似症狀。建議盡快尋求神經內科或骨科醫師的專業診斷,通常會透過身體檢查和電生理檢查(如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檢查)來確認。

為何「週末夜麻痺」大多可以自行恢復?

「週末夜麻痺」通常是由於長時間壓迫導致的橈神經暫時性缺血或輕度脫髓鞘損傷,神經的軸突本身並未斷裂。這種情況下的神經損傷程度較輕微,一旦壓力解除,神經能夠自行修復和再生。恢復時間因人而異,通常數週至數月不等,但絕大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可完全康復。

如何預防橈神經損傷,特別是壓迫性損傷?

預防橈神經壓迫性損傷的關鍵在於避免長時間對上臂或腋窩施加壓力。具體措施包括:避免枕著手臂睡覺、避免長時間將手臂懸垂在堅硬物體上(如椅背)、正確使用拐杖(將壓力分散在手掌而非腋窩)、穿戴石膏時注意是否有過緊或壓迫感,並及時告知醫護人員。對於需要長時間使用手部的職業,適當休息和伸展運動也有助於預防過度使用造成的損傷。

橈神經損傷後,復健多久才能見效?

橈神經損傷的復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見效時間因損傷的嚴重程度、類型、患者年齡和個體差異而異。輕微的壓迫性損傷可能在數週內開始見效,並在數月內完全恢復;而嚴重的神經斷裂或複雜性損傷,即使經過手術修復,也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才能看到明顯的改善,且不一定能完全恢復至受傷前水平。持續且積極的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對於最大化恢復至關重要。

為何橈神經損傷可能導致握力下降,而非直接支配握力的肌肉?

雖然橈神經主要支配手腕和手指的伸肌,不直接支配握力肌群(這些肌肉由正中神經和尺神經支配),但其損傷確實會導致握力顯著下降。這是因為當手腕無法伸展時(即出現腕下垂),握力肌群在收縮時無法產生有效的槓桿作用。試想一下,如果手腕是彎曲下垂的,你將很難有力地握緊拳頭或拿起重物。橈神經對腕部伸肌的支配,是手部精細和有力動作的基礎,缺乏這種穩定性,握力功能便會受到間接影響。

橈神經是什麼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