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運可以買嗎?深度解析長榮國際儲運的投資價值、風險與決策考量

榮運可以買嗎?快速結論與核心觀點

「榮運(2607)可以買嗎?」這恐怕是許多投資朋友,特別是看到長榮集團近期在股市上頻頻有表現時,心中會浮現的大哉問。如同小明最近就跟我提到:「欸,阿榮,你對航運股那麼熟,最近榮運好像有點動靜,到底榮運可以買嗎?我是不是應該跟進啊?」

針對這個問題,我的快速且精確的答案會是:榮運(2607)是否值得買進,並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是」或「否」答案。它不是一檔適合盲目跟風的股票,其投資價值高度依賴於您個人的投資策略、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對航運及物流產業景氣循環的判斷。

簡單來說,榮運具有其獨特的投資魅力,但同時也伴隨著顯著的風險。對於那些能深入理解產業週期、對國際貿易脈動敏感,且能承受較高市場波動的投資者來說,榮運或許能提供不錯的機會。但若您追求的是穩健、低波動的長期投資標的,那麼在納入榮運之前,您需要做更審慎的評估,甚至考慮其他選項。

接下來,我們將抽絲剝繭,從榮運的業務本質、產業特性、財務狀況到潛在風險,帶您全面了解這家公司,協助您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榮運是誰?認識長榮國際儲運與長榮海運的關係

在探討「榮運可以買嗎」之前,我們得先搞清楚「榮運」究竟是做什麼的。很多人一聽到「榮運」,常常會直接聯想到「長榮海運(2603)」,覺得它們應該是同一回事。其實不然喔!雖然同屬長榮集團,但兩者的主營業務和營運模式可是大不相同。

榮運,全名是「長榮國際儲運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號:2607),它的核心業務並非直接經營海運航線來載運貨物。 榮運更像是海運這條大動脈旁邊的「血管與末梢神經」,主要提供以下關鍵的物流與儲運服務:

  • 貨櫃場、貨櫃集散站服務: 這可以說是榮運的「老本行」。當貨船抵達港口,大量的進口或出口貨櫃需要被卸下、堆疊、管理,或是等待裝船。榮運就提供了這樣的專業場地與設備,負責貨櫃的堆存、搬運、維修、檢查等等。想想看,沒有這些服務,海運的貨物根本無法順利流通嘛!
  • 貨櫃運輸服務: 他們也有自己的車隊,負責將貨櫃從港口運送到工廠、倉庫,或是將工廠的貨櫃運送到港口準備出口,這就是所謂的「內陸運輸」。
  • 物流倉儲服務: 除了貨櫃,榮運也提供一般的物流倉儲服務,例如貨物的分類、包裝、流通加工、倉儲管理等,是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 報關服務: 協助客戶處理繁瑣的進出口報關手續,這對於國際貿易來說至關重要。
  • 重櫃維修與其他加值服務: 確保貨櫃的狀況良好,符合運輸標準。

長榮海運(2603),則是一家純粹的國際貨櫃航運公司,它擁有龐大的船隊,在世界各大洋上航行,承擔著將貨物從一個港口運送到另一個港口的重責大任。可以說,長榮海運是「跑在海上」的,而榮運則是提供「陸上配套服務」的。

它們之間的關係是: 榮運的業務量和獲利表現,雖然與全球海運景氣息息相關(畢竟海運量越大,需要它服務的貨櫃就越多),但它有其自身相對穩定的收入來源,特別是港口與物流服務的剛性需求。相較於長榮海運這種「純粹」的航商,榮運的營運波動性理論上會稍微小一些,因為即使運價下跌,只要貿易量尚在,它的基礎設施服務仍然有需求。這點對於評估「榮運可以買嗎」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區別。

航運股的特性:週期性與外部衝擊

要評估「榮運可以買嗎」,我們不能只看它單獨表現,更要放眼整個航運產業。航運業,包括榮運所處的物流環節,都是一個高度景氣循環的行業。這意味著它的營收和獲利會隨著全球經濟的榮枯、國際貿易量的增減而大幅波動。

這種週期性有幾個明顯的特點:

  1. 需求端看全球經濟: 當全球經濟繁榮、消費力道強勁時,貿易活動就會熱絡,貨物運輸的需求自然就大;反之,經濟衰退、通膨升溫,消費緊縮,貿易量減少,航運需求也會萎縮。
  2. 供給端看船隊與港口基礎建設: 航運運力(船隻數量)的增減,不是一蹴可幾的。建造一艘新船需要好幾年,一旦船隊規模擴大,短期內運力過剩就會導致運價下跌;而當需求突然爆發時,運力又來不及跟上,運價就會飆漲。榮運的港口設備和倉儲容量也有類似的供給特性,擴建同樣需要時間。
  3. 「黑天鵝」事件影響巨大: 航運業特別容易受到突發性全球事件的衝擊,而且影響往往是劇烈且深遠的。
    • 疫情衝擊: 2020年後的COVID-19疫情,一方面導致港口塞港、貨櫃周轉率下降,供給端吃緊;另一方面卻刺激了全球居家消費和電商需求,導致海運運價飆漲,航商獲利爆發。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需求與供給錯配」的黑天鵝。
    • 地緣政治風險: 近期的紅海危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葉門胡塞武裝攻擊商船,迫使許多船公司繞道好望角,增加航程時間與燃油成本,間接造成運力吃緊和運價上漲。這類風險是難以預測且影響巨大的。
    • 自然災害與港口罷工: 大型颱風、地震或碼頭工人罷工等,都可能導致港口停擺、貨物滯留,進而影響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和成本。

理解這些特性,對於我們判斷「榮運可以買嗎」至關重要。因為這告訴我們,航運股不是那種可以抱著睡覺、穩穩賺的定存股(雖然在景氣高峰時會大發股利,但那不是常態)。它更像是一種「景氣循環股」,需要投資人對宏觀經濟、國際情勢有一定敏銳度,並能在景氣谷底時勇敢佈局,在景氣高峰時懂得獲利了結。

榮運雖然相對穩定,但它終究是航運供應鏈的一環,無法完全脫離大環境的影響。當長榮海運等航商的船隻停駛或減少班次時,榮運所提供的貨櫃服務需求自然也會受到衝擊。

榮運的投資價值評估:從基本面看起

當我們考慮「榮運可以買嗎」時,深入分析其基本面是不可或缺的一步。這就像醫生看病,得從病人的身體狀況報告開始看起,不能只憑感覺。

財務表現分析:營收、獲利與股利

榮運的財務表現,在航運景氣大好的幾年裡,確實是令人驚豔。然而,隨著後疫情時代海運運價回歸常態,其獲利也必然面臨挑戰。

  1. 營收與淨利趨勢: 觀察榮運過去幾年的營收和淨利,你會發現它與全球貿易量的相關性很高。在2021-2022年海運「大爆發」時期,榮運作為長榮集團的儲運主力,自然也雨露均霑,獲利創下歷史新高。但隨著全球供應鏈恢復正常,消費需求趨緩,海運運價從高峰回落,榮運的營收與獲利也面臨壓力。投資人需要觀察的是,在景氣修正後,榮運的「底線」獲利能力在哪裡?它的基礎物流服務能否提供足夠的韌性?
  2.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與資產負債比:
    • ROE: 這代表公司運用股東資金創造獲利的能力。在景氣好時,榮運的ROE數字會非常亮眼。但我們更要看它在正常景氣循環下的ROE表現,這才是衡量其長期經營效率的指標。
    • 資產負債比: 這是衡量公司財務槓桿和償債能力的指標。作為一家基礎設施和服務提供商,榮運需要投入大量資本於土地、設備、車隊。如果能保持一個健康的資產負債比,顯示公司在擴張的同時,財務結構依然穩健,這會增加投資者的信心。
  3. 股利政策與回報率: 航運股在景氣好時會發出高額股利,吸引「存股族」的目光。榮運也不例外,過去幾年股利發放非常慷慨。然而,我們不能僅以過去的高股利來推斷未來。在考慮「榮運可以買嗎」時,更要評估其股利政策的穩定性與可持續性。公司能否在景氣下行時依然保持一定的股利發放,或是其股利是否完全與當期獲利掛鉤?對於追求現金流的投資者來說,這是非常關鍵的考量點。

業務結構與獲利能力:多角化與穩定性

榮運相較於純航運股的一個優勢在於其業務結構的多樣性。雖然與航運景氣相關,但其核心的儲運、港口服務等,具有一定的剛性需求

  • 貨櫃場與集散站服務: 這些業務是物流鏈中的基礎環節,不論運價如何,只要有貨物進出港口,就需要這些服務。這為榮運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營收基礎,讓其獲利波動不至於像純航商那麼劇烈。
  • 物流倉儲與內陸運輸: 隨著全球供應鏈越來越複雜,對整合性物流服務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榮運在這方面也有布局,可以提供客戶「一條龍」的服務,這有助於鎖定客戶,並在不同業務之間形成協同效應。
  • 土地資產價值: 榮運在港口周邊擁有不少土地和碼頭設施。這些資產不僅是營運的基石,本身也具有潛在的增值空間。在某些情況下,土地重估或開發利用,也可能成為榮運的潛在利多。

我的觀點是: 榮運的業務結構使其在航運景氣下行時,比純航商多了一層「防護網」。它不會像長榮海運那樣,因為運價跌到谷底就直接虧損累累。然而,這並不代表它能完全免疫。當全球貿易量大幅萎縮時,貨櫃周轉率下降,碼頭的吞吐量減少,榮運的業務量還是會受到衝擊。所以,在判斷「榮運可以買嗎」時,不能只看它多角化,還要看整體大環境。

投資榮運的決策流程與考量清單

決定「榮運可以買嗎」不應該是憑一時的衝動或小道消息,而應該是一個理性、有步驟的決策過程。以下提供一份我個人會使用的考量清單,希望能幫助您:

  1. 自我評估:你屬於哪種投資者?
    • 投資目標: 你是想賺取短期價差、還是追求長期穩定的股息?榮運更偏向景氣循環股,短期波動大,不見得適合追求穩健股息的投資者,除非你能逢低布局,等待景氣回升。
    • 風險承受度: 你能承受股價大幅波動(可能短期下跌20-30%甚至更多)嗎?航運股的波動性非常高,心臟不夠強的投資者可能會睡不好。
    • 對產業的了解: 你對航運產業的景氣循環、運價指數(SCFI、CCFI)、全球貿易脈動、地緣政治風險有基本概念嗎?了解這些是掌握航運股的基礎。
  2. 宏觀經濟與產業景氣判斷:
    • 全球經濟展望: 主要經濟體(美國、歐洲、中國)的GDP成長預期、通膨狀況、消費者信心等。這些都會影響全球貿易量。
    • 國際貿易趨勢: 全球進出口數據、主要航線的貨運量變化。
    • 航運運價指數: 密切關注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和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的走勢。雖然榮運不是純航商,但這些指數依然是其業務量和未來潛在獲利的重要風向球。運價上漲通常預示著貨量增加或供應鏈緊張,對榮運有利。
    • 地緣政治風險評估: 觀察紅海、巴拿馬運河等關鍵航道的風險狀況。這些事件會直接影響航運供應鏈,進而影響榮運的業務。
    • 新船交付狀況: 全球新造船的訂單與交付進度,這會影響未來的航運運力供需平衡。如果大量新船投入營運,可能導致運力過剩,壓低運價。
  3. 榮運公司基本面分析:
    • 最新財報檢視: 營收、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淨利率的趨勢。特別注意其物流倉儲等非純海運業務的獲利貢獻比例。
    • 現金流量狀況: 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是否健康?是否有足夠現金支付股利、資本支出或償債?
    • 估值分析:
      • 本益比(P/E Ratio): 雖然航運股不適合用單一年度的本益比來判斷,但可以參考其過去幾個景氣循環的平均本益比區間。在景氣高點,本益比反而會很低;在景氣低點,本益比可能會很高甚至虧損。所以要搭配歷史區間來看。
      • 股價淨值比(P/B Ratio): 對於擁有大量土地和設備資產的榮運來說,股價淨值比可能是一個更穩定的參考指標。可以比較其P/B是否低於歷史平均,或是否被低估。
      • 股利殖利率: 雖然過去高股息很誘人,但要謹慎評估未來的股利政策,不能只看過去。
    • 競爭力與護城河: 榮運在台灣港口擁有龐大的設備和多年的營運經驗,這就是一種進入門檻,也是其護城河。這能讓它在市場上保持一定的競爭優勢。
  4. 技術面分析與資金管理:
    • 股價位階: 榮運目前的股價處於歷史區間的哪個位置?是高點、低點還是中間?
    • 支撐與壓力: 找出關鍵的支撐與壓力位,作為進出場的參考。
    • 量價關係: 觀察近期成交量是否配合股價走勢,判斷是否有主力資金進出。
    • 分批佈局: 對於景氣循環股,建議採取「分批佈局」的策略,不要一次性投入所有資金。在股價下跌時逐步加碼,攤平風險。
    • 設定停利與停損: 這是投資風險管理的核心。設定好達到預期獲利時的停利點,以及股價跌破某個心理防線時的停損點,嚴格執行。

當你仔細檢視完這份清單,並且對於各項問題都有了答案後,我相信你對於「榮運可以買嗎」這個問題,心中自然會浮現一個更清晰的判斷。

榮運的潛在風險:投資前你必須知道

沒有任何一檔股票是完全沒有風險的,榮運也不例外。了解這些潛在風險,是我們評估「榮運可以買嗎」的另一半關鍵,而且往往是更重要的一半。

全球經濟波動與貿易量

這是榮運最根本的風險來源。全球經濟一旦陷入衰退,消費者購買力下降,企業投資縮減,國際貿易量自然會跟著減少。當貨物運輸需求萎縮時,即使榮運的業務相對穩定,其貨櫃裝卸、倉儲、內陸運輸等服務量也難免會受到衝擊,進而影響營收和獲利。

「全球貿易量是海運業的命脈,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或世界銀行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期時,航運相關產業就必須提高警覺。」

運價指數的變化與競爭壓力

雖然榮運本身不跑船,但其客戶(主要是海運公司和貨主)的營運狀況,與海運運價息息相關。當海運運價低迷,甚至跌破成本線時,航商會面臨經營壓力,可能會減少班次,或尋求更低的港口服務費用,這些都會間接影響到榮運的議價能力和業務量。同時,碼頭服務和物流倉儲市場也存在競爭,如果競爭者以更低的價格搶市,榮運的獲利空間也會被壓縮。

地緣政治風險與航線安全

這是一個近年來特別凸顯的風險。例如紅海危機,迫使船隻繞道,雖然短期可能因運力吃緊推升運價(對航商有利),但長期來看,增加的航程時間、燃油成本,以及不確定性,都可能對全球供應鏈的效率造成負面影響。而榮運作為陸上服務供應商,如果航運公司減少經過台灣港口的班次,或是國際貿易路線發生結構性變化,榮運的業務量就會直接受影響。

新船交付與市場供需

過去幾年,航商因為疫情時的高獲利,訂購了大量新船。這些新船陸續在未來幾年交付下水,若全球貿易需求沒有同步大幅成長,就可能導致航運市場的運力過剩。當運力過剩時,運價會被壓低,航商的獲利能力下降,連帶也會影響到榮運的議價能力及服務需求量。這是一個潛在的長期結構性風險。

燃油成本與環保法規

雖然榮運主要從事陸運和碼頭操作,但燃油成本對其營運仍有影響(例如車隊油料)。更重要的是,全球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例如國際海事組織(IMO)的碳排放規定,會增加航商的營運成本。這些成本最終可能會轉嫁給供應鏈中的其他環節,或是導致某些老舊船舶被淘汰,進而影響整體運力供給和航運市場的結構。

這些風險並非獨立存在,它們常常是相互交織、彼此影響的。投資榮運,意味著你需要對這些風險有足夠的認知,並且持續追蹤相關新聞與數據,才能在市場變化時及時調整你的投資策略。忽略這些風險,單純追逐過去的輝煌股利或股價漲幅,往往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個人觀點與建議:我的「榮運」投資哲學

談了這麼多關於榮運的基本面、產業特性和風險,現在我想分享一些我的個人觀點和投資哲學,這或許能為「榮運可以買嗎」提供一個更實務的思考方向。

我的核心觀點是:榮運不是一檔適合「無腦存股」的標的,它更像一輛在景氣賽道上奔馳的「複合型景氣循環車」。

  1. 別被過去的「高股利」迷惑了眼: 許多投資人會因為榮運在疫情期間發出的大筆股利而心動,覺得這是一檔「高股息好股」。但請記住,那是在極端特殊、運價百年一遇的飆升時期。這種獲利狀況不是常態,也不是可以持續的。如果你是為了那樣的股利而買進,那麼當景氣回歸正常,股利縮水時,你可能會大失所望。投資榮運,看的是它在「正常景氣下」的獲利能力和股利穩定性,以及它在景氣谷底時的價值。
  2. 它比純航商多了一層「護城河」,但別忘了河流本身會漲退潮: 榮運的貨櫃場、倉儲、報關等業務,確實為它帶來了相對穩定的營收基底,不像純航運公司那樣完全受運價擺布。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然而,這層「護城河」並非銅牆鐵壁。當全球貿易量大幅萎縮、航運公司都開始砍班時,榮運的碼頭也會閒置,倉儲空間也會過剩。所以,它只是波動性相對小一些,並不能完全脫離景氣循環的影響。
  3. 投資榮運,要學會「逆向思考」和「週期操作」: 真正的機會往往出現在市場悲觀、股價低迷的時候。當大家都認為航運業不行了,運價跌破成本線,股價跌到歷史低位,那可能才是值得你開始分批佈局的時機點。反之,當運價又因為突發事件飆漲,市場一片歡騰,媒體大肆報導「航海王」歸來時,那往往是危險的訊號,不是追高的好時機。我的經驗是,在人聲鼎沸時買入,套牢的機率很高。
  4. 關注「供需平衡」而非單純的「運價」: 很多人只看SCFI指數的漲跌,但更深層次的是要理解其背後的供需關係。新船交付量、舊船拆解量、全球貿易增速、港口效率等,這些才是決定長期運價趨勢的根本。對於榮運來說,重點是「貨物吞吐量」和「倉儲周轉率」,這些都源於全球貿易的實際需求。
  5. 搭配技術分析,尋找好的「進出場點」: 由於榮運是景氣循環股,搭配技術分析來判斷股價的位階,尋找相對的支撐點和壓力點,是非常實用的策略。設定好停損點和停利點,紀律性地執行,才能避免追高殺低,保護你的資金。

總之,我的「榮運」投資哲學是:理性看待其穩定業務基石,但絕不低估景氣循環的巨大影響。在市場情緒低迷、股價跌至合理甚至偏低估值時,搭配個人風險承受度,分批穩健佈局,並隨時準備好在景氣復甦、市場情緒樂觀時逐步獲利了結。 這不是一條輕鬆的投資之路,但對於願意深入研究、耐心等待的投資者來說,榮運或許能為你的投資組合帶來不同的風景。

常見問題與專業解答

許多人在考慮「榮運可以買嗎」時,心裡總是會有幾個常見的疑問。以下,我將針對這些問題,提供更深入的解答:

榮運跟長榮海運有什麼不一樣?我該怎麼選擇?

榮運(長榮國際儲運,2607)和長榮海運(2603)雖然都屬於長榮集團,但它們在整個海運物流鏈中扮演的角色大相徑庭,這也直接影響了它們的投資特性。

長榮海運(2603)是全球知名的「貨櫃航運公司」,它的核心業務是「載運貨物」。它擁有並營運著龐大的貨櫃船隊,負責將貨櫃從一個港口運到地球另一端的港口。因此,長榮海運的獲利與全球海運的「運價」高度相關。運價高漲時,它賺得盆滿缽滿;運價崩跌時,可能就面臨虧損。它的波動性極大,是典型的「純航運股」,完全暴露在全球貿易和海運供需的最前端。

榮運(2607)則是海運流程中的「陸上支援部隊」。它的主要業務是提供貨櫃的「儲存、搬運、維修、運輸」以及「倉儲物流、報關」等服務。想像一下,長榮海運的船把貨櫃運到港口後,這些貨櫃可不是自動消失,它們需要被卸下來、堆放好、管理,然後再運到內陸的倉庫或工廠。這些都是榮運的工作。因此,榮運的獲利雖然也受到貿易量的影響,但它賺的是「服務費」,不是直接的運費。這使得它的營收和獲利相對來說會比純航商穩定一些,因為只要有貨櫃進出港,它就有基本服務需求。

該怎麼選擇呢? 如果你是一位對全球海運景氣週期有深入研究,且能承受極高波動風險,追求在景氣爆發期獲取「超額利潤」的投資者,那麼長榮海運或許更符合你的胃口。但如果你希望在航運相關產業中,尋找一個波動性相對較小、有一定基礎業務支撐的標的,並且看重其物流基礎設施的長期價值,那麼榮運可能更適合你。當然,這兩者也不是非此即彼,有些投資者也會透過同時持有兩者來進行配置,平衡風險與潛在收益。

投資航運股主要看哪些指標?

要深入了解航運股(包括榮運),你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核心指標和數據,它們是判斷產業景氣的關鍵風向球:

  1. 運價指數:
    • 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 (SCFI): 這是衡量全球主要出口航線(特別是從上海出發的集裝箱)即期運價變化的重要指標。它能即時反映市場供需和運費趨勢。雖然榮運不直接收取運費,但SCFI能反映整體貿易的熱絡程度和航商的營運狀況,進而影響榮運的業務量。
    • 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 (CCFI): 與SCFI類似,但CCFI反映的是長期合約運價的變動,波動性相對小一些,能提供更宏觀的長期趨勢判斷。
    • 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 (BDI): 雖然主要是散裝船的運價指數,但它也反映了全球原物料和工業品貿易的熱絡程度,可作為宏觀經濟的輔助參考。
  2. 全球經濟指標:
    • 全球GDP增長率: 全球經濟的脈動直接決定了貿易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等機構發布的GDP預測是重要參考。
    • 消費者信心指數和零售銷售數據: 特別是歐美主要消費市場的數據,這些會影響終端消費品的需求,進而影響貨運量。
    • 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如果PMI處於擴張區間(大於50),通常代表製造業活動熱絡,有利於貨運需求。
  3. 供應鏈相關數據:
    • 港口壅塞狀況: 觀察全球主要港口的等待時間、船隻停泊數量等,這會影響貨櫃周轉率和運力供給。
    • 新船訂單與交付量: 航運公司訂購的新船數量和未來幾年的交付計畫。過多的新船下水可能導致運力過剩,壓低運價。
    • 舊船拆解量: 老舊船隻的拆解數量,這會影響運力的退出,有助於市場供需平衡。
  4. 原物料價格:
    • 原油價格: 燃油是航運公司最大的成本之一。油價波動會直接影響航商的獲利,間接影響其營運策略和對榮運服務的需求。
  5. 地緣政治事件: 持續關注國際新聞,特別是涉及重要航道(如紅海、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或主要貿易國之間的衝突、政策變動,這些都可能對航運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綜合這些指標,你才能對航運產業的「健康狀況」和未來趨勢有一個比較全面的判斷,進而評估「榮運可以買嗎」這個問題。

榮運適合長期投資嗎?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但答案不是簡單的「是」或「否」。這要看你對「長期投資」的定義以及你的期望是什麼。

如果你的「長期投資」是指「買進後就放著不看,期待每年穩定配息,股價緩步上漲」,那麼我的看法是:榮運可能不是最典型的「適合長期存股」的標的。 理由如下:

  • 強烈的景氣循環性: 即使榮運的業務比純航商穩定,它仍無法完全擺脫全球貿易量的波動。這意味著它的營收和獲利會隨著景氣好壞而大幅起伏。當景氣低迷時,其獲利可能會大幅縮水,甚至影響股利發放的穩定性。
  • 股利政策的波動: 過去幾年榮運的高股利,是建立在極度特殊且高獲利的基礎上。當獲利下降時,股利自然也會跟著縮水。如果你的長期投資目標是依賴穩定的現金股利,那麼榮運的股利「不確定性」會是個挑戰。
  • 非典型防禦股: 像台積電、中華電信這種擁有明確護城河且受景氣影響相對小的公司,或許更符合傳統「長期存股」的概念。榮運雖然有基礎設施優勢,但其業務仍是依附於全球貿易這條大船。

然而,如果你對「長期投資」的定義是「在產業景氣谷底時,以被低估的價格買入,並持有數年,等待下一個景氣循環高峰來臨,賺取股價價差和景氣高峰時的高股利」,那麼,榮運就有其長期投資的潛力。

在這種情況下,榮運的價值體現在:

  • 穩固的基礎設施: 它在台灣主要港口擁有重要的貨櫃場、倉儲等資產,這些是實實在在的「不動產」,且具有戰略意義,不易被取代。
  • 集團資源整合: 作為長榮集團的一員,它在業務合作、資源調配上具有優勢。
  • 景氣回升的爆發力: 當全球經濟復甦、貿易量回升時,榮運作為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也能迅速恢復獲利動能,帶來股價和股利的雙重機會。

總結來說,要判斷榮運是否適合長期投資,關鍵在於:你是否願意且能夠「忍受短期波動」,並有「耐心等待景氣循環」。如果能在市場悲觀時耐心布局,並抱持著數年的時間觀點,等待下一個產業的黃金時刻,那麼榮運確實有潛力成為一個值得考量的長期投資標的。

航運股的「黑天鵝」事件是什麼?

航運股特別容易受到我們稱之為「黑天鵝」事件的影響。這些事件是指極端稀有、出乎意料,且一旦發生就會產生巨大且深遠影響的事件。 對於航運業來說,這類事件往往會瞬間打破原有的供需平衡,導致運價和獲利的天翻地覆。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航運股「黑天鵝」案例:

  1. COVID-19 疫情爆發 (2020年起):

    這大概是近年來最大的一隻「黑天鵝」。疫情初期,大家以為全球貿易會停滯,航運業會大蕭條。結果卻出乎意料:一方面,各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而發放大量補貼,導致居家辦公、遠端購物需求暴增,全球商品消費量大增;另一方面,疫情導致港口人力不足、碼頭效率下降、貨櫃周轉率極低,變相造成「運力短缺」。這兩個因素疊加,使得海運運價從2020年中期開始史無前例地飆升,讓長榮海運、陽明、萬海等航商賺得盆滿缽滿,股價也像搭上雲霄飛車。對於榮運而言,雖然不是直接運費受益者,但大量貨櫃的進出港,也讓其倉儲、物流業務量大增,獲利跟著水漲船高。

  2. 長賜輪(Ever Given)蘇伊士運河堵塞事件 (2021年):

    這是一個物理性的「黑天鵝」。一艘巨型貨櫃輪「長賜輪」在蘇伊士運河擱淺,導致全球最重要的航運要道之一被堵塞了將近一個禮拜。這使得數百艘船隻無法通過,全球供應鏈瞬間被打亂。貨物延誤、運費再次飆升,更凸顯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這個事件再次為高漲的運價添了一把火,讓航商的獲利繼續延燒。

  3. 紅海危機 (2023年底至今):

    這是一隻「地緣政治黑天鵝」。葉門胡塞武裝組織在紅海區域持續襲擊商船,迫使許多大型航運公司決定繞道非洲好望角,以避開風險。雖然這不是航運業的「全面停擺」,但繞道意味著航程時間大幅增加(約10-14天)、燃油成本飆升、運力周轉率下降。這在短期內人為地製造了「運力短缺」的假象,導致亞洲-歐洲航線的即期運價再度快速上漲。這對航商來說是短期利多,但長期來看,全球貿易成本的上升和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卻是不健康的現象。對於榮運,這種事件也會讓其業務波動更大,因為航線變動會影響港口吞吐量。

  4. 重大金融危機或全球性經濟衰退:

    這類事件雖然不「稀有」,但其影響範圍之廣、之深,足以被視為航運業的「系統性黑天鵝」。例如2008年的金融海嘯,導致全球貿易瞬間凍結,航運需求斷崖式下跌,許多航運公司面臨破產邊緣。這種情況下,運價可能跌到谷底,船隻大量閒置,甚至出現運力過剩的情況,對所有航運相關企業都是巨大的打擊。

這些「黑天鵝」事件的共同點是:它們難以預測,一旦發生,其影響力遠超日常的市場波動,能夠在短時間內徹底改變航運業的供需平衡和獲利前景。因此,投資航運股,你必須要有承受這種突發性巨變的心理準備。

如何在景氣循環中操作航運股?

操作航運股,特別是像榮運這種帶有景氣循環特性的股票,光看基本面或技術面單一面向是不夠的,必須結合產業週期來制定策略。我的經驗是,以下幾個原則非常重要:

  1. 明確判斷景氣位階:

    這是最核心的。你必須判斷航運業目前處於景氣週期的哪個階段?是谷底、復甦期、高峰期,還是衰退期?這沒有百分之百準確的方法,但可以透過觀察全球貿易量、主要運價指數(SCFI、CCFI)、新船訂單與交付量、全球主要經濟體GDP增長等數據來綜合判斷。當市場一片悲觀,媒體都在唱衰航運時,往往是景氣谷底或接近谷底;當市場極度樂觀,運價持續飆升,所有人都變成「航海王」時,往往是景氣高峰或接近高峰。

  2. 逢低佈局,而非追高殺低:

    這是景氣循環股操作的金律。在景氣低迷、股價被低估時(通常表現為本益比可能很高甚至虧損,但股價淨值比可能在歷史低位),是分批買入的好時機。此時,市場情緒悲觀,但長期來看,經濟總會復甦,貿易總會恢復。反之,當運價飆升,股價大漲,新聞媒體都在報導航運股的「飆漲神話」時,往往是追高的危險訊號。我的建議是,寧可錯過一段漲幅,也避免在景氣高峰時被套牢。

  3. 分批買進,分批賣出:

    不要試圖一次性「抄底」或「賣在最高點」。景氣循環的底部和頭部都是一個「區間」而不是一個「點」。採取分批買進(例如股價每下跌一定幅度就加碼),以及分批賣出(例如股價達到預期目標價位後,分階段獲利了結),可以有效降低風險,並讓你更從容地應對市場波動。這對於榮運這樣的股票尤其適用。

  4. 設定停利與停損:

    這是任何投資都不可或缺的風險管理工具。對於航運股這種波動性大的標的,更應該嚴格執行。設定一個「我願意接受的最大虧損」,當股價跌破這個價位時,即使不甘心也要果斷賣出。同樣,設定一個「預期獲利目標」,當股價達到這個目標時,即使看好它未來還有上漲空間,也要考慮至少部分獲利了結,把錢先放入口袋,避免「紙上富貴」。

  5. 關注個別公司基本面:

    雖然航運股受大環境影響大,但不同公司的經營能力、財務結構、業務構成仍有差異。例如榮運有較穩固的物流業務,相對於純航商更具韌性。在選擇投資標的時,仍要深入研究其財務狀況、管理團隊、競爭優勢,選擇體質相對健康的龍頭或特定利基型公司。

  6. 保持耐心,避免過度交易:

    景氣循環需要時間醞釀和發展。過度頻繁的交易(短線進出)往往會因為摩擦成本(手續費、交易稅)和錯誤判斷而導致虧損。耐心持有,等待景氣週期完成,是操作景氣循環股成功的關鍵。

操作航運股就像衝浪,你不能逆著浪頭,必須順應潮汐的漲退。只有理解景氣循環的本質,並輔以嚴謹的紀律,你才能在航運股的大海中,穩健地航行。

榮運可以買嗎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