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知道自己的年收入:從薪資單到報稅資料,掌握您的財務全貌

怎麼知道自己的年收入:從薪資單到報稅資料,掌握您的財務全貌

了解自己的年收入,是進行個人財務規劃、稅務申報、申請貸款,乃至於評估職涯發展的重要基礎。然而,對於許多人來說,「年收入」的概念可能比想像中來得複雜,尤其當收入來源多元時,更需要系統性地彙整。這篇文章將詳細引導您,透過多種管道與方法,精確掌握您的年度總收入。

為什麼需要知道自己的年收入?

在深入探討如何計算和查詢年收入之前,讓我們先理解其重要性:

  • 稅務申報: 這是最直接的用途。每年五月綜合所得稅申報,都需要您提供完整的年度所得資料。
  • 貸款申請: 無論是房貸、車貸、信用貸款,銀行都會要求提供財力證明,其中年收入是關鍵評估指標。
  • 財務規劃: 了解年收入有助於您編列預算、設定儲蓄目標、規劃投資,以及衡量自身的消費能力。
  • 職涯發展: 掌握自己過往的年收入,能幫助您評估薪資水平是否符合市場行情,並在轉職或談判薪資時,有更明確的依據。
  • 福利申請: 部分政府社會福利或補助,會設有家庭年所得的門檻。

如何知道自己的年收入?不同身份的查詢與計算方式

根據您的收入來源與身份,查詢和計算年收入的方式會有所不同。以下將分門別類,提供詳細的指南:

一、受薪階級(領取固定薪資的上班族)

如果您是領取固定月薪的上班族,查詢年收入相對簡單且權威。

1. 薪資單與年度獎金

  • 每月薪資單: 每個月收到的薪資單會清楚列出您的基本薪資、各項津貼、加班費、獎金,以及勞健保、所得稅等扣除項目。您只需要將12個月的「稅前總所得」加總,並加上可能有的年終獎金、績效獎金或其他一次性獎金,就能得出初步的年度毛收入。

    範例: 月薪5萬元,每月加班費平均5千元,年終獎金2個月。
    年收入粗估 = (50,000 + 5,000) * 12 + (50,000 * 2) = 660,000 + 100,000 = 760,000元。

  • 績效考核與獎金通知: 有些公司會另行發放績效獎金或紅利,這些也應計入年收入。請留意公司提供的相關通知或薪資條明細。

2. 年度扣繳憑單

這是最權威、最準確的年收入證明!

  • 來源: 每年2月份,您的雇主(公司)會依據您前一年度的薪資所得,向國稅局申報並提供「薪資所得扣繳憑單」。這份憑單會詳細列出您一整年的「給付總額」(即您的年度毛所得)及已扣繳的稅額。
  • 取得方式:

    1. 公司發放: 大部分公司會主動發給員工,紙本或電子檔。
    2.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下載: 每年報稅期間(通常是4月底至5月初),您可以透過自然人憑證、健保卡+密碼、行動身分識別或金融憑證登入財政部電子報稅系統,直接查詢及下載您前一年度的所有所得資料,其中就包含扣繳憑單的資訊。

二、自營作業者與自由工作者(SOHO族、接案者、小型商家)

如果您是沒有固定雇主、自行接案或經營小型事業,您的年收入需要透過更嚴謹的金流管理與稅務申報來計算。

1. 詳細的金流紀錄與記帳

  • 收入明細: 務必詳細記錄每一筆收入來源、日期、金額及支付方式。這可以透過以下方式進行:

    • 專業記帳軟體/App: 例如:雲端會計軟體、個人理財App。
    • Excel表格: 自行建立收入與支出明細表。
    • 專業會計師協助: 如果您的業務規模較大或金流複雜,尋求專業會計師的協助是最保險的做法。
  • 發票與收據: 保存所有開立給客戶的發票或收據存根,以及您向客戶請款的紀錄。

2. 稅務申報資料

這是您年收入的官方證明。

  • 營業稅申報資料: 如果您有設立公司或行號,每雙月(或每季)需要申報營業稅。營業稅申報書上會反映您的營業額,這些都是收入的一部分。
  • 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資料: 每年申報綜所稅時,您需要將所有自營所得、執行業務所得等匯總申報。這份申報資料,尤其是其中的「營利所得」或「執行業務所得」,將是您年度收入的有力證明。

3. 銀行存摺與交易明細

輔助性的證明,但要特別注意區分。

  • 銀行對帳單: 定期檢視您的銀行帳戶對帳單,核對所有入帳款項。但需注意,銀行存摺上可能會有非營業性質的資金往來(如親友轉帳、投資獲利),在計算年收入時需排除這些非營業所得。

三、多元收入來源者(兼職、租金、股利、利息等)

如果您同時擁有多種收入來源,則需要將它們逐一加總。

1. 兼職收入

  • 薪資單或領據: 如果您的兼職工作有提供薪資單或簽領據,請妥善保存。

  • 自行紀錄: 若兼職收入是零星且無正式憑證,務必自行詳細記錄每一次的收入金額和日期。

2. 租金收入

  • 租賃契約: 依據租賃契約上載明的租金金額計算年度總租金收入。
  • 銀行存摺: 核對租客每月的匯款紀錄。
  • 出租人租賃所得申報: 每年報稅時,您會收到租賃所得憑單或相關證明,這也是您年收入的一部分。

3. 股利收入

  • 券商寄發的股利憑單: 投資股票的股利收入,券商會寄發股利憑單給您。這些股利所得也屬於您的年收入。
  • 證券交易對帳單: 對帳單上也會顯示股利發放紀錄。

4. 銀行利息收入

  • 銀行對帳單/利息憑單: 存款、定存所產生的利息收入,銀行通常會在每年寄送的對帳單中列示,或在報稅期間產生利息所得憑單。

5. 其他特殊收入

  • 執行業務所得: 如稿費、演講費、設計費等,這些通常會收到扣繳憑單,或需要自行申報。
  • 獎金、彩金: 如中樂透獎金(特定金額以上會扣稅並開立憑單)。

四、通用查詢與確認方式(適用於所有人)

1.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個人所得查詢

這是查詢您年度所得最便捷、最全面的官方管道!

  • 路徑: 進入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www.etax.nat.gov.tw) → 點選「線上服務」→ 「綜合所得稅」→ 「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 「線上登錄/查詢」→ 「查調所得及扣除額資料」。
  • 登入方式: 您可以使用以下任一方式登入:

    • 自然人憑證: 需要讀卡機。
    • 健保卡 + 密碼: 需事先至衛福部「健保卡網路服務註冊」網站申請註冊及設定密碼。
    • 行動身分識別(TW FidO): 透過手機認證。
    • 金融憑證: 各銀行提供的憑證。
  • 查詢內容: 登入後,您可以查到國稅局彙整的所有前一年度所得資料,包括薪資所得、利息所得、股利所得、租賃所得、執行業務所得等,以及各項扣除額資料。這份資料基本上就是您的年度總收入概況。

2. 個人財務管理工具或App

市面上許多記帳App或個人財務管理軟體,可以連結您的銀行帳戶和信用卡,自動匯入交易明細,並進行分類統計。如果您長期使用這類工具,它們可以提供您非常方便的年度收支報告,幫助您估算年收入。

如何正確計算您的「年收入」?毛所得與淨所得的差異

在計算年收入時,您可能會聽到「毛所得」和「淨所得」這兩個詞,理解它們的差異非常重要:


1. 毛所得(Gross Income)

指的是您在扣除任何稅金、保險費、福利金或其他費用之前的全部收入總額。這是國稅局在計算您應納稅額時,通常會參考的基礎金額。當您在查詢扣繳憑單或稅務資料時,看到的「給付總額」或「所得總額」,通常指的就是毛所得。

2. 淨所得(Net Income / Take-Home Pay)

指的是您的毛所得扣除所有法定扣除項目(如勞工保險費、全民健康保險費、所得稅預扣)以及其他公司福利金或退休金提撥後的實際到手金額。這是您每月薪水匯入銀行帳戶的最終金額。

當外界詢問您的「年收入」時,通常指的會是您的「年度毛所得」,因為這代表了您在一年內所賺取的總財富,是評估您償債能力或消費水平的依據。

如何計算您的年度毛所得?

將以下所有來源的稅前金額加總:

  1. 薪資所得: 基本薪資、加班費、職務加給、各類獎金(年終、績效、三節)、佣金、伙食津貼(超出免稅額部分)等。
  2. 執行業務所得: 律師、會計師、醫師、建築師等專業人士的執業收入,或自由接案者的服務費、稿費、演講費等。
  3. 租賃所得: 出租房屋、土地或設備所收取的租金收入。
  4. 利息所得: 銀行存款利息、債券利息等。
  5. 股利所得: 投資股票或基金所獲得的現金股利或股票股利。
  6. 其他所得: 凡不屬於上述各類所得,但具有所得性質者,如中獎獎金、退職所得、特定保險給付等。

掌握年收入的重要性:更完善的財務規劃

精確了解您的年收入,不僅是報稅的義務,更是邁向財務自由的第一步。

  • 更精準的預算編列: 當您知道一年能賺多少錢,就能更合理地分配預算,避免過度消費。
  • 設定實際的儲蓄與投資目標: 基於實際收入,您可以設定可達成的儲蓄目標,並規劃更適合的投資策略。
  • 評估貸款負擔能力: 在考慮購屋或大額消費時,您的年收入直接影響銀行的核貸額度與您的每月還款壓力。
  • 提升職場競爭力: 了解市場薪資水平與自身收入的差距,有助於您為下一次的薪資談判做好準備,或尋求更具發展潛力的機會。

常見問題(FAQ)

如何查詢我過去幾年的年收入資料?

您可以透過財政部稅務入口網的電子報稅系統,使用自然人憑證、健保卡或行動身分識別登入。系統會儲存您過去數年的所得及扣除額資料,供您查詢與下載。

為何我的薪資單收入總額與扣繳憑單的總額不同?

這可能是因為薪資單上列的是月收入,而扣繳憑單是年度總額。另外,有些非計入所得的費用(如伙食費的免稅額部分),或公司提供的其他福利,可能不會完全反映在扣繳憑單的給付總額中。一般而言,扣繳憑單上的「給付總額」是您年度毛收入的權威證明。

自營作業者的年收入該如何證明?

自營作業者最主要的年收入證明是每年度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資料」或「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資料」。此外,詳細的會計帳本、銀行對帳單、發票存根及合約副本,也都能作為輔助證明。

如果我有多份兼職工作,年收入該怎麼算?

您需要將所有兼職工作的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收入來源,全部加總起來。最保險的方式是使用財政部稅務入口網的個人所得查詢功能,系統會自動彙整您所有來源的所得資料。

年收入的「稅前」與「稅後」有何不同?

「稅前年收入」指的是您所有收入加總的總額,尚未扣除任何所得稅、勞健保或其他扣款。這通常是評估您財力狀況的基礎。「稅後年收入」或稱「實領年收入」,則是扣除所有應繳稅款和法定扣除項目後,您實際領到或可支配的金額。

怎麼知道自己的年收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