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航空差在哪?深度解析低成本航空的「省」與「捨」
Table of Contents
廉價航空差在哪?深度解析低成本航空的「省」與「捨」
你是不是也跟小明一樣,每次規劃出國旅行,一看到那張廉價航空(LCC)的機票價格,心裡總會先驚呼一聲:「哇!怎麼可以這麼便宜?」然後,緊接著浮上心頭的,就是那句老生常談的疑問:「這麼便宜,廉價航空差在哪啊?是不是服務很差?會不會不安全啊?」這些問題,我相信是許多旅人,尤其是初次接觸廉航的朋友,最常掛在嘴邊的困惑。
別擔心!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來好好幫大家「解惑」的。其實,要回答「廉價航空差在哪?」這個問題,最精確且簡潔的答案,就是它們的核心理念:「服務拆解」與「營運效率」的極致體現。簡單來說,廉價航空把所有傳統航空公司會「預設」包含在機票裡的服務,像是托運行李、機上餐飲、預選座位,甚至是報到櫃檯服務等等,通通「拆解」開來,變成需要額外付費的選項。這就是所謂的「使用者付費」概念。它並不是「差」,而是提供了一個「你只為最基本的飛行服務買單」的選擇。至於其他你想要、你需要的服務,你再自己決定要不要加價購買囉!這就是廉價航空的「省」與「捨」的關鍵所在。
廉價航空的核心思維:使用者付費的極致體現
廉價航空的誕生,就是為了打破傳統航空業的高成本結構,提供更親民的機票價格。他們並不是憑空變出便宜機票,而是透過一套非常精明的商業模式來達成。這套模式的核心,就是將成本控制到極致,並將這些節省下來的成本反映在票價上。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一種非常透明且直接的商業模式,它把選擇權完完全全地交給了消費者。
傳統航空公司通常會把所有服務「綁」在一起賣,你買的機票可能就已經包含了托運行李、機上餐點、飲料、毛毯、娛樂系統,甚至是免費選位等等。不管你需不需要這些服務,你都得為它們付費。但廉價航空就不同了,它給你的是一張「純粹的機票」,只負責把你從A點安全、準時地送到B點,其他的一切,都是「額外」的。這就是它「精簡服務、專注運送」的理念,也是為什麼你能買到超乎想像的低價。
廉價航空究竟「省」在哪?營運成本大公開
要了解廉價航空的便宜從何而來,我們就得深入探討它們在營運成本上是如何「斤斤計較」的。這些策略環環相扣,共同構成了其獨特的低成本優勢:
-
機隊單一化與高利用率:
你知道嗎?許多廉價航空,像台灣人很熟悉的虎航、酷航,它們的機隊可能只會使用一種或兩種機型,例如清一色都是空中巴士A320系列,或是波音737系列。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它能大幅簡化維修流程、降低備用零件庫存成本、飛行員和機組人員的訓練也更集中。想像一下,如果你家裡有十種不同品牌的家電,維修起來是不是比只有一種品牌的家電來得複雜、零件更難找?航空公司也是一樣的道理。而且,廉航的飛機往往會「全年無休」地飛,盡可能地壓縮停留在地面的時間,提高每架飛機的利用率,分攤折舊成本。
-
點對點飛行與次要機場:
傳統航空通常會建立「樞紐機場」模式,讓你從一個城市飛到樞紐,再從樞紐轉機到目的地。這樣雖然可以提供更多航點,但轉機時間長、機場停靠費用也高。廉價航空則不同,它們多半採取「點對點」飛行模式,不設轉機服務,也不飛像桃園機場、關西機場這種超繁忙的國際樞紐,反而更青睞一些離市區稍遠、但機場稅和停機費用較低的「次要機場」。例如飛大阪可能就選擇關西第二航廈或是一些更小的機場。這不僅能節省大量的機場營運成本,也能避免長時間的空中盤旋或地面排隊,提高了準點率。
-
直售模式與線上作業:
還記得以前買機票都要透過旅行社嗎?旅行社是要收佣金的喔!廉價航空為了省下這筆錢,幾乎都主打「官網直售」模式,鼓勵旅客直接在官方網站或手機App上購票。整個購票、選位、加購行李的流程,幾乎都能自助完成,大大減少了人工服務的成本。就連客服,也多半是以線上文字、email或智能客服為主,除非真的遇到非常複雜的問題,否則你很難打到真人服務。
-
精簡的地面服務:
你會發現,搭乘廉航時,報到櫃檯的人員通常比較少,效率也要求很高。許多廉航甚至鼓勵旅客在出發前就完成線上報到,然後直接到自助行李托運機託運行李,或是直接前往登機門。這樣一來,航空公司在機場的人力配置就能大幅縮減,進而降低薪資、培訓等營運開銷。
-
機艙配置的「精打細算」:
有沒有覺得廉航的座位特別「緊湊」?沒錯,這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部分。在符合安全規範的前提下,廉價航空會盡可能地增加機艙內的座位數,提高載客率,以分攤每趟飛行的固定成本。同時,它們也會省略一些傳統航空常見的「非必要」設施,像是個人娛樂系統螢幕、毛毯、枕頭等等,甚至連座椅的椅背傾斜角度都可能被固定或限制,畢竟這些東西都會增加維修成本和飛機重量,進而影響油耗。
廉價航空要你「捨」什麼?服務差異面面觀
了解了廉航的「省」,接著我們就要看看它要求你「捨」掉什麼了。這正是許多旅客常說的「廉價航空的眉眉角角」所在,如果不注意,原本省下的錢很可能就會不知不覺地被「補」回去囉!
-
行李規定:最常見的「魔鬼」
這絕對是搭乘廉價航空最需要「做功課」的地方!廉航的機票通常只包含一件手提行李(有的甚至對手提行李尺寸、重量也嚴格限制),而且規定尺寸往往比你想像的還要小一些。至於托運行李,那是絕對要額外加購的。而且不同重量級距有不同的收費,有時候當場在機場加購,費用會比你預先在網路上買貴上好幾倍!我個人就有切身經驗,一次去日本,想說買了伴手禮,在機場才發現行李超重,當場補的費用讓我的「廉航省錢計畫」幾乎破功,那心痛感至今難忘啊!所以,務必、務必、務必(很重要所以說三次)預估好你的行李重量,並在線上預先購買!
-
機上餐飲:全面收費,甚至飲水都要錢
別指望廉航會提供免費的飛機餐或飲料了,連一杯白開水都是要錢的。機上販售的餐點、零食和飲料,價格通常也比地面上貴不少。所以,聰明的旅人多半會在登機前先準備好自己的輕食、零食和水壺(記得通過安檢後再裝水喔!)。
-
座位選擇:好位子要加價,或隨機分配
想坐在靠窗看風景?想坐在靠走道方便上廁所?想坐在逃生門旁享受大空間?抱歉,這些「好位子」通常都是要額外加價的。如果你不願意付費,系統就會隨機幫你分配座位。萬一你是跟朋友或家人一起出遊,又想坐在一起,那這筆選位費恐怕是省不掉了。
-
航班時間與機場地點:可能清晨或深夜,或離市區較遠的機場
為了最大化飛機利用率和節省機場費用,廉航的航班時間常常會是大家比較不方便的「紅眼班機」(清晨或深夜)。這時候你就要把前往機場或從機場離開市區的交通成本和時間一併考慮進去,因為大眾運輸工具可能還沒營運或已經收班,你可能需要額外花錢搭計程車或包車,這筆錢算下來,搞不好就跟傳統航空的票價差不多了。
-
改票與退票:彈性極低,手續費高昂
廉航的機票一旦開出,通常是「無法退費」的,即使是可改期的票種,更改時間、姓名或航點,往往會收取高額的手續費,有時候手續費比機票本身還貴!因此,如果你是行程變數較大、容易需要調整計畫的旅客,購買廉航機票時務必三思,或者考慮加購旅遊不便險來降低風險。
-
客戶服務:線上自助為主,人工服務有限
如同前面提到的,廉航為了節省人力成本,通常會將客服流程高度自動化。遇到問題時,你可能需要先瀏覽他們的常見問題(FAQ)頁面,透過線上智能客服或E-mail進行溝通。電話客服通常線路繁忙,等待時間較長,甚至有些公司根本不提供電話客服。所以,如果你不喜歡線上自助,更傾向真人服務,這點可能會讓你感到不便。
-
附加服務:貴賓室、轉機服務等幾乎沒有
傳統航空常常會提供貴賓室、免費轉機服務、甚至高階會員還能享受升等禮遇。但在廉價航空這裡,這些額外的「尊榮」服務幾乎是不存在的。如果你的行程需要轉機,即使是同一家廉航,你通常也需要先出境領取行李,再重新辦理登機手續,耗時耗力,而且若因前段班機延誤導致後段班機銜接不上,航空公司是不負責的。
廉價航空 vs. 傳統航空:一目瞭然的差異比較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地理解廉價航空與傳統航空的差異,我製作了一個比較表格。這能幫助你快速掌握兩者在各個服務面向上的不同之處:
比較項目 | 廉價航空(LCC) | 傳統航空 |
---|---|---|
機票包含內容 | 僅含基本座位與一件手提行李,其餘皆需額外付費加購。 | 通常包含托運行李、機上餐飲、娛樂系統、選位等。 |
托運行李 | 全面收費,價格通常隨重量或件數階梯式增加,網路預購較便宜。 | 通常包含一件或兩件免費托運行李額度。 |
機上餐飲 | 全部收費,甚至飲水也需購買。 | 通常提供免費餐點、飲料服務。 |
座位選擇 | 好位子需加價,否則隨機分配。 | 部分航空公司提供免費選位,特殊座位可能加價。 |
航班時間與機場 | 常利用冷門時段或次要機場,以降低成本。 | 航班時間通常較為便利,多使用主要國際機場。 |
改票/退票彈性 | 彈性極低,多數機票不可退,改期手續費高昂。 | 票價級別不同,部分票種有較高的改退票彈性,但手續費仍可能存在。 |
客戶服務 | 多以線上自助、Email、智能客服為主,人工服務較少。 | 提供多管道客服(電話、櫃檯、線上),回應較即時。 |
機上娛樂 | 通常沒有個人娛樂系統,或需付費使用WiFi觀看串流內容。 | 通常有個人娛樂系統(電影、音樂、遊戲)。 |
轉機服務 | 不提供轉機服務,需自行領取行李並重新辦理登機。 | 提供一站式轉機服務,行李直掛目的地。 |
會員計畫 | 較少或簡化的會員福利累積。 | 提供豐富的里程累積與會員禮遇。 |
我的廉航飛行經驗談:聰明搭乘的撇步
我自己是廉價航空的忠實擁護者,特別是在亞洲短程旅行時,廉航絕對是我的首選!但這不代表我每次都只付機票錢,我會非常「精打細算」地評估我的需求。以下分享幾個我個人搭乘廉航的實戰經驗和心得,希望能幫到大家:
-
精準計算行李費用,絕不當場加購:
前面提過,行李是廉航最容易讓你荷包大失血的地方。我每次出發前,一定會先把行李箱拿出來量尺寸、秤重量,而且盡量預留一些彈性空間給伴手禮。通常,我會先買一個20公斤的托運額度,如果真的買太多,再考慮當地寄送,或是把一些不重要的衣服丟掉(開玩笑啦!)。重點是,一定要在線上預購好,機場的價格真的會讓你欲哭無淚。
-
自備零食、水壺和娛樂設備:
這幾乎是搭廉航的標配!我會準備一些在便利商店買好的飯糰、麵包、餅乾,還有一個空水壺,過安檢後在飲水機裝滿水。手機、平板電腦裡也會先下載好想看的電影、影集或電子書。這樣一來,即使是沒有機上娛樂系統的航班,我也能輕鬆打發時間,而且省下了機上餐飲的費用。你看看,這是不是很划算?
-
提早報到、熟悉機場動線:
雖然廉航強調自助,但有些機場的自助設備可能沒那麼普及,或是第一次使用會手忙腳亂。因此,我會提早抵達機場,留足夠的時間辦理報到、托運和過海關。特別是搭乘紅眼班機,如果遇到機場地鐵、巴士尚未營運的情況,務必提前規劃好交通方式,避免遲到。我曾經差點因為台北捷運還沒開,而趕不上清晨的班機,好險小黃即時救援,才沒讓我的旅程泡湯。
-
詳閱購票條款與加購項目:
在點擊「確認付款」前,我一定會仔細檢查每一項加購服務是不是自己真的需要的。有些購票頁面會預設勾選保險、選位、甚至是某種「優先登機」的服務,如果你沒有仔細看,很可能就白白多花了錢。我個人的習慣是,除了托運行李,其他服務我幾乎都是不加購的,除非我對座位有特別要求,像是團體出遊希望坐在一起。
-
購買旅遊不便險:
這是搭廉航非常重要的一個保障!因為廉航在航班延誤或取消時,提供的補償往往不如傳統航空。例如,他們可能不會提供免費住宿或轉簽其他航空。有了旅遊不便險,如果真的不幸遇到航班延誤或取消,至少可以獲得一定的補償,彌補一些損失,讓你的旅行多一層安心。
誰適合搭乘廉價航空?誰又不適合?
了解了廉航的特性後,我們就可以來判斷一下,究竟什麼樣的旅客適合搭乘廉價航空,什麼樣的旅客又不那麼適合呢?
適合搭乘廉價航空的旅客:
- 預算有限的背包客或學生: 他們追求的極致的性價比,願意犧牲部分舒適度和便利性來換取低廉的票價。
- 短期輕旅行者: 旅程短,行李輕便,只帶手提行李就能搞定,無需托運。
- 對服務要求不高的人: 不在乎機上是否提供餐飲、娛樂,只要求安全準時抵達目的地。
- 行程確定性高的人: 規劃好行程就不會輕易變動,降低改票或退票的風險。
- 喜歡自助、獨立解決問題的人: 能適應線上客服、自助報到等模式。
不適合搭乘廉價航空的旅客:
- 商務旅客: 通常有固定行程,需要彈性改票,且重視效率和舒適度,也常有較多行李。
- 攜帶嬰幼兒或長輩的家庭: 需要較多的協助和照護,行李也可能較多,且對座位空間、機上服務有較高需求。
- 行李較多或採買慾望高的人: 如果你打算出國大肆採購,或攜帶特殊物品,廉航的行李費可能會讓你大失預算。
- 對舒適度、服務品質有要求的人: 習慣傳統航空的舒適座椅、免費餐飲、個人娛樂系統。
- 行程變數大、可能需要頻繁更改機票的人: 廉航高額的改票費用會讓你吃不消。
- 不習慣自助服務、或遇到問題時希望能立即獲得人工協助的人。
廉航機票陷阱揭密:購票時的注意事項
雖然搭廉航可以省下不少錢,但有些「眉眉角角」如果沒注意,一不小心就可能掉進「陷阱」裡,讓原本的省錢計畫大破功!這是我在長期觀察和自己經驗中整理出來的幾點:
-
「全包價」的迷思:注意每個選項的預設勾選
很多廉航網站為了讓你購買額外服務,會在購票過程中以預設勾選的方式來引導。例如,預設幫你勾選了旅遊保險、選位、甚至是「XX套裝服務」(可能包含一份餐點和20公斤行李)。如果你沒有仔細看清楚,就一路「下一步」按下去,結帳時才發現多了好幾百甚至上千塊,這真的是常常發生的事情。所以,請你一定要慢下來,一個一個選項看清楚,不需要的就取消勾選!
-
日期與時間選擇:確認對應的機場交通
廉航的超低價票通常會出現在一些比較冷門的時段,像是清晨六點的班機,或是半夜十二點才抵達的班機。這時候你就要思考了,機場到市區的交通是否便利?有沒有大眾運輸工具可以搭乘?如果需要搭計程車或包車,那筆額外的交通費加上去,機票真的還划算嗎?如果當地機場離市區非常遠,更是要仔細評估,以免省了機票錢卻把時間和交通費花更多。我聽過朋友為了省機票,結果半夜抵達日本,機場巴士都停駛了,硬生生叫了上萬日圓的計程車,這根本得不償失啊!
-
姓名填寫:務必與護照一致,大小寫、順序都要留意
這是一個非常低級但卻常常發生的錯誤!廉航對於乘客姓名與護照不符的情況,處理起來通常非常嚴格,輕則收取高額改名費,重則直接拒絕登機。請務必在填寫姓名時,逐字逐句地核對你的英文姓名(first name, last name)、出生日期、護照號碼等等,確保與你的護照資料完全一致。大小寫、有無空格、順序,都不要有任何差錯,不然你可能會在機場發現自己欲哭無淚。
-
加購服務:謹慎評估需求,避免衝動消費
除了行李之外,其他像是優先登機、加購座位、機上餐點等,雖然看起來方便,但如果你不是真的很需要,其實可以省下來。優先登機只是讓你提早進機艙,但最終還是要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如果你對座位沒有特別要求,隨機分配其實也沒什麼不好。秉持著「少即是多」的原則,你才能真正體驗到廉航的省錢魅力。
-
第三方購票平台:風險與費用
雖然很多比價網站會顯示廉航的票價,但最終通常還是會導向該航空公司的官網購票。如果你透過某些第三方平台購票,務必留意平台是否會收取額外的手續費、服務費。而且,透過第三方平台購票,一旦發生改期、退票或航班變動,聯繫客服會變得更加複雜,處理時間也會拉長。我的建議是,盡可能直接透過航空公司官網購票,雖然有時候比價網站顯示的價格會低一點,但官網購票通常更有保障,也方便後續管理你的訂單。
總結:廉價航空的價值與權衡
說了這麼多,我相信大家對於「廉價航空差在哪」應該都有非常透徹的了解了。它並不是「差」或「不好」,而是提供了一個「不同」的飛行模式。廉價航空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旅行的門檻,讓更多人有機會走出去看看這個世界。這對於許多預算有限、或是喜歡說走就走的旅人來說,簡直是福音!
廉價航空的核心價值,在於它把選擇權完完全全交回了消費者手中。你想要便宜的機票,就得接受「使用者付費」的原則,自行承擔額外服務的費用,並且在某些便利性上做出取捨。如果你能清楚認知到這一點,並且懂得如何「聰明地」利用廉航的特性,那麼你就能在享受低價機票的同時,避免掉入各種隱性費用和不便的陷阱。
所以,下次當你看到廉價航空的超低票價時,別再懷疑它「差在哪」了,而是要問問自己:「我需要哪些服務?我願意為哪些服務付費?我能接受哪些取捨?」理解了這背後的「省」與「捨」哲學,你就能成為一個更精明、更懂得享受旅行的聰明旅人!
常見問題與專業解答
Q1: 廉價航空的安全性有疑慮嗎?
這絕對是許多人對於廉價航空最大的疑慮之一,但答案其實非常明確:廉價航空在安全性方面,與傳統航空公司是受到相同的嚴格監管的,安全標準並無二致。
所有的航空公司,無論是廉價航空還是傳統航空,都必須遵守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和各國航空主管機關(例如台灣的民航局、美國的FAA、歐洲的EASA)所訂定的嚴格安全規範。這包括了飛機的維護保養、飛行員的訓練與執照、機組人員的應急訓練、以及飛機零件的更換與檢修週期等等。
廉價航空之所以能降低成本,主要是透過前面提到的營運模式,例如單一機型、高利用率、精簡服務等,而不是犧牲安全性。飛機的維護和飛行員的培訓都是航空公司的核心開銷,不可能為了省錢而在這些方面打折扣,因為一旦發生事故,後果是航空公司無法承受的。根據業界分析和統計數據,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廉價航空比傳統航空更不安全。所以,請大家放一百個心,安全絕對是第一位的。
Q2: 廉價航空的機票越早買越便宜嗎?
一般來說,廉價航空的機票確實是越早買越有機會買到便宜的價格,但這並非絕對,它其實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與「收益管理」的策略息息相關。
航空公司會根據銷售狀況、剩餘座位數、季節性需求、大型節慶和活動等因素,不斷調整機票價格。通常,他們會先釋出少量的「促銷票」或「早鳥票」,這些票價通常是最吸引人的。隨著時間推移,座位逐漸被訂購,票價就會慢慢往上調升。尤其是熱門航線、黃金時段或旅遊旺季的機票,更是搶手,價格上漲的速度也會更快。
然而,廉價航空有時也會在接近出發日期時,如果航班還有大量空位,為了提高載客率而突然釋出「最後一分鐘」的特惠票。但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通常是比較冒險的做法。因此,如果你行程確定,且能提早規劃,提早購買確實是取得較低廉價格的最佳策略。我自己的經驗是,一旦看到價格合適的機票,就果斷下手,因為廉航的票價變化真的非常快速。
Q3: 搭廉航轉機方便嗎?
搭乘廉價航空進行轉機通常會比較不方便,因為廉價航空多半採用「點對點」的營運模式,不像傳統航空公司提供完善的「聯程機票」和「行李直掛」服務。
如果你購買了兩段不同廉航的機票,或是同一家廉航但分開購買的兩段航班,即便它們在同一個機場轉機,你也需要:
- 在第一段航班抵達後,先入境該國家。
- 領取你的所有托運行李。
- 重新前往第二段航班的櫃檯辦理登機手續和托運行李(如果需要)。
- 再次通過安全檢查和出境手續。
這個過程不僅耗時,而且一旦前段班機延誤,導致你趕不上後段班機,廉價航空通常是不會負責的,你需要自己承擔後段機票的損失。因此,如果你真的需要搭廉航轉機,務必在兩段航班之間預留「非常充足」的轉機時間(建議至少4-6小時,甚至更長,視機場大小和海關效率而定),並考慮購買旅遊不便險來降低風險。對於需要頻繁轉機或行李較多的旅客來說,傳統航空的一票到底服務會便利得多。
Q4: 廉價航空的「額外費用」大概會多多少?
廉價航空的額外費用彈性非常大,從「幾乎沒有額外費用」到「額外費用比機票本身還貴」,各種情況都可能發生。這完全取決於你的個人需求和規劃。以下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估算:
假設一張從台北飛日本大阪的廉航單程「基礎票價」是NT$1,000。
- 手提行李: 通常包含,所以這項可能不用額外花費。
- 托運行李: 如果你需要一個20公斤的托運行李,預先線上加購可能落在NT$800-1,200之間。如果機場現場加購,可能就是NT$1,500-2,500。
- 選位費: 如果你要求靠窗或靠走道,或者和朋友想坐在一起,每個座位可能加收NT$150-300。
- 機上餐點: 一份簡餐加飲料可能要NT$250-400。
- 優先登機: 大約NT$100-200。
- 旅遊保險: 如果不小心預設勾選,可能NT$200-500。
所以,如果你只買基本機票,不加任何服務,總價就是NT$1,000。但如果你需要托運行李、選位、吃一份飛機餐,那麼你的實際花費可能就會變成:NT$1,000(機票)+ NT$1,000(行李)+ NT$200(選位)+ NT$300(餐點)= NT$2,500。這還不含你從家裡到機場的交通費、如果搭紅眼班機需要額外的計程車費等等。所以,有時候把這些零零總總的費用加起來,廉價航空的總價可能就與傳統航空的促銷票價相去不遠了。關鍵在於,你必須自己去計算並衡量這些額外服務的價值,是否值得你花這筆錢。
Q5: 如果遇到廉航航班延誤或取消怎麼辦?
當廉價航空航班發生延誤或取消時,他們的處理方式通常會比傳統航空公司來得「精簡」許多,這也是廉航「使用者付費」精神的體現之一。因此,強烈建議您購買「旅遊不便險」來為自己多一層保障。
一般來說,廉價航空在航班延誤或取消時,可能提供的補償或協助方式包括:
- 航班延誤: 如果延誤時間較短(例如2-4小時),通常不會有任何補償。如果延誤時間較長,部分廉航可能會提供餐券或飲品券,但這並非必然,且通常不會提供住宿。
- 航班取消: 如果航班被取消,廉航通常會提供以下兩種選擇:
- 全額退款: 將您支付的機票費用(不含第三方支付手續費等)退還給您。
- 改簽至同公司的其他航班: 航空公司會協助您改簽至近期有空位的同公司航班,但您可能需要自行承擔期間的住宿、餐飲等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廉價航空通常不會提供以下服務:
- 轉簽至其他航空公司: 即使其他航空有更早的班機,廉航也多半不會幫你轉簽。
- 提供免費住宿和交通: 除非是極端情況且航空公司有明確規範,否則因航班延誤或取消造成的住宿和交通費用,通常需要旅客自行承擔。
- 賠償間接損失: 例如錯過後續銜接的行程、飯店住宿、當地活動等,廉航一般不負賠償責任。
這就是為什麼我一再強調,購買旅遊不便險是搭乘廉價航空非常重要的一環。這份保險可以在航班延誤、取消、行李遺失或延誤時,提供一定的金錢補償,彌補你可能產生的額外開銷和損失,讓你的旅途更加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