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多大不用綁手:掌握關鍵時機,告別包巾束縛,打造安全舒適睡眠環境!
Table of Contents
寶寶多大不用綁手?告別包巾的關鍵時機與策略
「吼,我家寶寶到底要包到什麼時候啊?看到他一直想掙脫,好怕影響發育喔!」這不僅是小靜這位新手媽媽的心聲,更是許多新手父母共同的疑問。寶寶綁手包巾確實是個育兒神器,能幫助新生兒找回在媽媽肚子裡的熟悉感,減少驚嚇反射,睡得更安穩。但各位爸爸媽媽們,要知道寶寶的成長速度可是很快的喔!那麼,到底寶寶多大不用綁手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確,但也需要仔細考量寶寶的個別發展。一般來說,當寶寶出現任何準備翻身的跡象時,就應該立即停止綁手。 這通常發生在寶寶約 2 到 4 個月大之間,但每個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發展速度不一,所以重點是觀察寶寶的行為而非單純看月齡。無論寶寶的實際月齡為何,只要發現他們開始嘗試側翻,或是能夠將頭抬高並嘗試滾動,就表示是時候讓包巾功成身退了。這是為了確保寶寶的睡眠安全,避免他們在被包巾束縛的情況下翻身成俯臥,增加嬰兒猝死症(SIDS)的風險。切記,安全永遠是第一考量!
為什麼新生寶寶需要綁手?解析包巾的安撫魔法
哎呀,很多新手爸媽一開始對綁手包巾都感到半信半疑,想說真的有那麼神嗎?別說,這包巾還真的有它的一套!回想一下,寶寶在媽媽子宮裡的時候,是不是被溫柔地包覆著,感覺很有安全感呢?綁手包巾就是模擬了這種被緊密包覆的感覺,讓寶寶像是回到媽媽溫暖的子宮一樣,超級有安全感!
- 減少驚嚇反射(莫羅反射): 這是寶寶出生後一種常見的原始反射。當寶寶突然受到聲響、光線或身體姿勢的改變時,會突然伸開手腳,然後又縮回。這個動作雖然是自然反應,但卻常常把熟睡中的寶寶驚醒,讓他們哇地一聲哭出來。包巾能夠輕柔地束縛住寶寶的四肢,有效抑制這種反射,讓寶寶睡得更沉、更久。
- 提供安全感與舒適感: 就像前面提到的,包巾的緊密包覆感,讓寶寶想起在子宮裡的溫暖與安全。這種熟悉感能讓他們感到放鬆,降低焦慮,更容易入睡。
- 有助於睡眠建立: 當寶寶不容易被自己的反射動作驚醒時,他們就能夠更快地進入深度睡眠,並且維持較長時間的睡眠。這不僅對寶寶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也能讓疲憊的爸媽們稍微喘口氣,獲得寶貴的休息時間,簡直是雙贏啦!
所以說,綁手包巾真的是新生兒階段的好幫手,尤其對那些睡不安穩、容易驚醒的小寶貝來說,簡直就是救星!不過,再好的工具也有它的使用期限,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什麼時候該讓這個「魔法」退場囉!
寶寶準備好「解綁」的關鍵訊號
各位爸媽,是時候仔細觀察你們家寶貝的「肢體語言」了!因為寶寶不會說話,他們會用行動來告訴你:「媽咪爸比,我準備好不綁手手囉!」以下這些訊號,是寶寶已經不需要或不適合繼續綁手的重要提示,可要睜大眼睛看清楚囉:
- 出現任何翻身的跡象: 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個訊號!如果你的寶寶開始嘗試側身、能夠將頭抬高、扭動身體想要翻過去,或者你發現他已經可以從仰臥翻到側臥,甚至偶爾能翻到俯臥,那麼無論如何,都必須立即停止綁手。想像一下,如果寶寶被包巾綁住,卻在睡眠中翻成了趴睡,那他可就沒有辦法靠自己的力量把頭抬起來呼吸了,這非常危險!所以,只要看到一點點想翻身的苗頭,就得馬上「解綁」喔!
- 頻繁地掙脫包巾: 有些寶寶力氣很大,或者他們天生就不喜歡被束縛。如果你發現寶寶常常在半夜掙脫包巾,把手抽出來,或者整條包巾都扭成一團,這也表示他們已經不需要這種約束感了。他們在用行動告訴你:「我不要被包著啦!我要自由!」
- 對包巾表現出抗拒或不適: 當你嘗試幫寶寶綁包巾時,他們開始扭動身體、哭鬧、發出不滿的聲音,甚至用腳踢開包巾,這就是他們在表達「我不舒服!」、「我不喜歡!」。這通常代表寶寶已經長大了,開始需要更大的活動空間,包巾反而成了他們的負擔。
- 手部發展需求增加: 大約在三四個月大時,寶寶會開始進入口慾期,喜歡把手放進嘴裡探索。他們也會開始學習抓握、探索周圍的世界。如果持續綁手,會限制他們的手部活動,影響到精細動作和感官探索的發展。讓他們自由地玩手、吃手,其實是他們成長很重要的學習過程喔!
綜合以上幾點,爸媽們一定要多加留意。不要因為寶寶綁手睡得好,就一直捨不得「解綁」喔!配合寶寶的發展進度,適時地調整育兒方式,才能讓他們健康又安全地長大。
告別綁手包巾:漸進式「解綁」策略與替代方案
知道什麼時候該停綁手了,接下來呢?可不能一下子就把包巾抽掉喔,這樣寶寶可能會很不適應,睡眠大亂。循序漸進才是王道!我個人啊,當初也是這樣慢慢來的,給寶寶和自己一個適應的空間,會發現效果更好呢!
循序漸進的「解綁」步驟:
-
先從「單手解放」開始:
可以先在白天小睡的時候,嘗試只綁住寶寶的一隻手,讓另一隻手自由活動。如果寶寶適應良好,沒有因為驚嚇反射而頻繁驚醒,可以維持幾天。通常會先放寶寶比較習慣擺放或活動的那隻手。當他們習慣了一隻手的自由,晚上睡覺也可以開始嘗試。
-
進階到「雙手解放」:
當寶寶習慣了一隻手不被綁住後,就可以嘗試在白天小睡時,讓兩隻手都從包巾中解脫。這時候他們可能會稍微有點不適應,手亂揮動,甚至會不小心抓到臉,但這是正常的過渡期。如果他們還是會因為驚嚇反射而醒來,可以給他們吸奶嘴或輕拍安撫。慢慢地,他們會學會適應這種自由。
-
徹底告別包巾,轉用睡袋或防踢被:
當寶寶能夠在沒有包巾束縛的情況下,仍能安穩入睡並保持睡眠,就表示可以完全告別包巾了。這時候,睡袋或防踢被就是最好的替代品!它們不僅能保暖,又能讓寶寶的手腳自由活動,完全沒有綁手包巾的約束感,而且也大幅降低了被子蓋住口鼻的風險,提升了睡眠安全。
替代方案與安撫技巧:
- 選擇合適的睡袋或防踢被: 市面上有各種材質和厚度的睡袋,可以根據室內溫度選擇。記得挑選肩頸部分尺寸合適的,避免寶寶滑入睡袋中,影響呼吸。
- 建立固定的睡前儀式: 睡前儀式對寶寶建立睡眠聯想非常重要。洗澡、換尿布、穿睡衣、講故事、唱搖籃曲、輕柔按摩等,都能幫助寶寶放鬆心情,知道「準備睡覺囉!」即使沒有包巾,他們也能從這些熟悉的儀式中獲得安全感。
- 使用白噪音或輕柔音樂: 這些聲音能模擬子宮裡的環境,遮蔽外界的雜音,幫助寶寶放鬆入睡。
- 溫柔的安撫與陪伴: 如果寶寶在「解綁」後變得睡不安穩,多給予溫柔的安撫,輕拍、輕撫、或是抱抱,讓他們知道爸爸媽媽在身邊,即使沒有包巾,一樣很安全。我那時候也是,寶寶一開始不習慣,我多抱抱、多輕撫,過幾天就適應啦!
「解綁」的過程需要耐心,每個寶寶適應的時間都不同。有些寶寶可能一兩天就適應了,有些則需要一兩週。爸媽們別心急,給寶寶足夠的時間,他們一定會適應得很好的!
過度依賴綁手的潛在風險,你不能不知道!
雖然綁手包巾是育兒好物,但「過猶不及」的道理在哪裡都適用。如果持續讓寶寶綁手綁太久,反而可能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風險,爸媽們可要特別注意喔!
- 嬰兒猝死症(SIDS)風險增加: 這點我一定要強調再強調!這是最嚴重的風險。當寶寶已經會翻身,卻仍然被包巾束縛著時,一旦他們在睡夢中翻成趴睡,就沒有辦法靠自己的力量翻回來或是抬頭換氣。在這種情況下,窒息的風險會大大提高,這也是為什麼兒科醫師和各大權威機構都強烈建議,一旦寶寶出現翻身跡象,就必須立即停止綁手。
- 影響動作發展: 寶寶的手腳需要自由活動來探索世界、學習協調。如果長時間被綁手,會限制他們的手部活動,例如抓握、觸摸、玩弄玩具,甚至影響到翻身、爬行等大動作的發展。想像一下,一個想學走路的小孩,你卻一直限制他腳的活動,這不就是阻礙他成長嗎?
- 髖關節發育不良: 錯誤的綁法也可能導致髖關節問題。如果綁手包巾將寶寶的雙腿拉直並緊緊綑綁,可能會對髖關節造成過大壓力,增加髖關節發育不良(DDH)的風險。正確的綁法應該是讓寶寶的雙腿能自然彎曲,呈「M」字型,類似青蛙腿的姿勢,這樣才不會壓迫到髖關節。所以,綁的時候記得給寶寶的腿部留點空間喔!
- 過度依賴與難以戒斷: 如果寶寶從小到大都習慣被包巾包著睡,一旦需要戒除時,他們可能會面臨更嚴重的睡眠問題,像是難以入睡、頻繁夜醒,甚至對包巾產生心理上的依賴。這時候,爸媽要花更多心力去幫助他們適應沒有包巾的日子。
總之,綁手包巾是階段性的育兒工具,它有它的黃金使用期。當寶寶發出「解綁」的訊號時,就應該順應他們的成長,幫助他們安全地過渡到沒有包巾的睡眠模式。這不僅是為了他們的健康安全,也是為了他們更全面的發展喔!
我的育兒經驗談:聽寶寶的,也聽自己的
說到這個綁手啊,我也有一些切身的經驗可以跟大家分享。當初我家大寶也是個「驚嚇反射」超嚴重的小朋友,不綁手根本沒辦法睡,一丁點聲響或動作就嚇得手舞足蹈,然後就哭了。所以包巾對我來說,簡直是那時候的救星!
那時候,我看到網路上的文章說「三個月就要戒綁手」,心裡其實有點焦慮,因為我家寶寶到了三個月,還是常常被自己的手嚇醒。我有點掙扎,是不是該硬性地給他戒掉?但後來我發現,他雖然三個月了,但翻身的跡象還不明顯,而且他自己也沒表現出很想掙脫包巾的樣子。我當時就想,嗯,或許每個寶寶真的不一樣,我還是要觀察他自己的發展進度為主。
後來大約在三個月半的時候,我突然發現他睡覺時會試圖側身了,雖然還沒辦法完全翻過去,但那個動作已經很明顯了!我心頭一驚,當天晚上立刻只包他一隻手,隔天小睡就嘗試完全不包。結果一開始他果然手亂揮一通,還真的有點不好睡。但我堅持了幾天,白天先不包,晚上只包到腋下讓手可以伸出來(等於是半個睡袋概念),漸漸地,他也就習慣了沒有包巾的自由。說也奇怪,等他真的會翻身了,驚嚇反射似乎也沒那麼嚴重了。
所以我的心得就是:請相信你的寶寶! 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你「我準備好了」。不要只盲目地跟隨月齡建議,因為那是平均值,你的寶寶是獨特的。同時,也請相信你自己的直覺! 你是每天照顧寶寶的人,你最了解他的習性。當你覺得「好像是時候了」的時候,就勇敢地嘗試漸進式戒除。這個過程可能會有一點點的混亂,但請保持耐心,給寶寶一點時間適應,也給自己一點時間調整。畢竟,育兒路上,沒有一套公式能套用在所有寶寶身上,彈性應變才是王道,你說是不是呢?
打造安全舒適的寶寶睡眠環境
除了何時不綁手這個關鍵點外,為寶寶打造一個安全又舒適的睡眠環境,更是確保他們好好睡覺的基石喔!想想看,如果環境都不對,就算有包巾或睡袋,寶寶還是睡不安穩啊!
這裡有幾個打造安全舒適睡眠環境的小秘訣,爸媽們一定要筆記起來:
- 遵循「ABC」安全睡眠法則:
- A (Alone): 讓寶寶獨自睡。寶寶應該自己睡在嬰兒床裡,不要跟大人同床睡,避免大人翻身壓到寶寶或被子悶住寶寶的風險。
- B (Back): 讓寶寶仰睡。仰睡是美國兒科學會(AAP)等權威機構強烈建議的睡姿,能大幅降低嬰兒猝死症(SIDS)的風險。即使寶寶會自己翻身成趴睡,只要是清醒時能夠自行翻身,且睡前是仰睡,就相對安全。但如果寶寶自己翻過去了,也不用刻意再翻回來。
- C (Crib): 讓寶寶睡在嬰兒床上。嬰兒床應該是堅固且符合安全標準的,床墊要平坦且硬實。床內不要有任何多餘的物品,像是枕頭、棉被、填充玩具、床圍等,這些都可能增加窒息的風險。睡袋或防踢被是很好的替代品,可以保暖又安全。
- 維持適宜的室內溫度: 寶寶會不會睡得好,溫度也很重要。室內溫度建議保持在攝氏 20-22 度(華氏 68-72 度)左右,並穿著適當的睡衣。摸摸寶寶的後頸或胸口,如果溫暖而不出汗,就表示溫度合適。手腳冰涼是正常的,不代表寶寶冷喔!過熱反而會增加 SIDS 的風險。
- 保持通風,避免煙霧: 確保臥室通風良好,空氣流通。最重要的是,絕對不要讓寶寶暴露在二手菸的環境中,吸菸會大幅增加 SIDS 的風險。
- 降低噪音,維持昏暗: 睡覺時盡量保持臥室安靜和昏暗。白天小睡可以不那麼嚴格,但晚上建議拉上窗簾,降低噪音,幫助寶寶建立日夜節律。白噪音機器也可以在需要時提供幫助。
綜合這些建議,爸媽們在幫寶寶「解綁」後,也要持續關注睡眠環境的安全性。一個安全又舒適的睡窩,絕對是寶寶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一環!
常見相關問題:爸媽們的疑難雜症,一次解答!
寶寶綁手綁到一半掙脫,該繼續綁嗎?
哎呀,這是不是讓很多爸媽感到困擾呢?寶寶睡到一半突然手手就從包巾裡「逃脫」了!看到這種情況,其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訊號喔!
當寶寶能夠自行掙脫包巾,這通常表示他們的肌肉力量和協調性已經有所發展,他們不再需要那種完全被束縛的感覺,甚至可能覺得不舒服。與其重新把他綁緊,然後他過沒多久又掙脫,不如把這視為一個「解綁」的好時機!
我的建議是,如果寶寶經常掙脫包巾,你就可以開始考慮逐步解除綁手。例如,你可以試著在下一次睡眠時,只綁住他一隻手,讓另一隻手自由活動。如果他適應得不錯,再進一步讓他雙手都自由。掙脫,代表他長大了,需要更多活動空間了啦!
不綁手寶寶會睡不好怎麼辦?
這是很多爸媽最擔心的問題,畢竟寶寶一睡不好,大人也跟著遭殃。但別擔心,這是過渡期常見的現象,我們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幫助寶寶適應:
- 循序漸進: 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不要一下子就完全不綁,可以先從白天小睡開始,或只綁一隻手,慢慢過渡。給寶寶一點時間去適應手部自由活動的感覺。
- 尋找替代安撫: 如果寶寶是因為驚嚇反射而驚醒,試試看輕拍寶寶的胸口或屁股,給予輕柔的安撫。有些寶寶喜歡被大人抱著或拍著入睡,這時候也可以多抱抱,直到他們睡熟再放下。
- 建立更強的睡前儀式: 一個固定且放鬆的睡前儀式能幫助寶寶建立「睡覺聯想」,即使沒有包巾,也能透過儀式知道要準備睡覺了。洗澡、換睡衣、講故事、唱搖籃曲、輕柔按摩,都是不錯的選擇。
- 使用睡袋或防踢被: 這些能提供類似包巾的包覆感(特別是身體部分),但又不會限制手腳活動,是很棒的替代品。選擇一個舒適、合身的睡袋,能讓寶寶在沒有包巾的情況下仍感到溫暖與安全。
- 耐心與堅持: 寶寶需要時間來學習新的睡眠模式。一開始可能會比較辛苦,但只要爸媽堅持下去,給予足夠的耐心與安撫,寶寶最終會適應的。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幾天到一兩週,但這是值得的。
睡袋跟綁手包巾有什麼不同?哪種比較好?
這兩者啊,雖然都是為了寶寶睡眠而設計,但功能和適合的階段可是差很多喔!
- 綁手包巾(Swaddle): 主要是用來「約束」寶寶的四肢,特別是手部,以減少驚嚇反射,讓新生兒感受到像在子宮裡的緊密包覆感,幫助他們安穩入睡。它通常適合新生兒到大約 2-4 個月大,或是在寶寶出現翻身跡象之前使用。一旦寶寶會翻身,就必須停止使用綁手包巾,因為這會增加窒息的風險。
- 睡袋/防踢被(Sleep Sack/Wearable Blanket): 則是一種穿在寶寶身上的毯子,設計上讓寶寶的手腳可以自由活動。它的主要功能是保暖,同時取代傳統的棉被或毯子,避免寶寶睡覺時被被子悶住口鼻。睡袋適合寶寶解除綁手後使用,可以一直用到他們比較大了、不需要防踢被的階段。它讓寶寶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同時確保夜間的保暖和安全。
所以說,兩種產品各有其用處,沒有絕對的「哪種比較好」,而是要看寶寶的月齡和發展階段來決定!新生兒階段,綁手包巾是安撫神器;一旦寶寶會翻身了,睡袋就是最好的安全替代品。這兩種都是很棒的育兒幫手喔!
綁手包巾會不會影響寶寶發育?
爸媽們會有這樣的疑慮,其實很正常!畢竟把寶寶手腳都綁住了,聽起來好像會影響發育,對不對?
簡潔來說,只要是正確使用且適時停止綁手包巾,它並不會影響寶寶的正常發育。 事實上,對於新生兒來說,適度的包覆感反而有助於他們穩定情緒,讓他們有足夠的休息,間接支持他們的生長發育。
然而,錯誤的綁法或使用時間過長,確實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 髖關節發育不良: 如果包巾把寶寶的腿部拉直且緊緊地綑綁在一起,會對寶寶的髖關節施加過多壓力,增加髖關節發育不良(DDH)的風險。正確的綁法應該是讓寶寶的雙腿能夠自然彎曲,呈「M」字形,保持髖關節的自由活動空間。
- 動作發展受限: 當寶寶進入需要更多手腳活動的階段(例如開始抓握、探索、翻身),如果仍然持續綁手,會限制他們的動作發展,可能會延後一些大動作技能的習得。
- 過熱: 如果包巾材質不透氣,或是包得太緊、穿得太多,可能導致寶寶過熱。寶寶過熱也是嬰兒猝死症的危險因素之一。
所以,關鍵在於「正確使用」和「適時停止」。在寶寶還小、有驚嚇反射時,綁手是個好幫手;但一旦寶寶有翻身跡象或開始反抗包巾,就必須果斷解除,改用更適合他們發展階段的睡眠輔助產品,比如睡袋。這樣,綁手包巾就能發揮它的優點,而不會變成阻礙寶寶發育的因素了。
白天小睡需要綁手嗎?
對於白天小睡是否需要綁手,其實可以有彈性一些,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解綁」過渡期!
當寶寶還是新生兒、驚嚇反射很強烈的時候,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綁手都能幫助他們睡得更安穩、更長久。尤其有些寶寶白天小睡特別淺,一有動靜就醒,這時候綁手確實能幫上忙。
不過,如果你正準備讓寶寶戒除綁手,白天小睡就是一個絕佳的練習時機!你可以嘗試讓寶寶在白天小睡時不綁手,看看他們的反應。如果他們睡得還不錯,沒有頻繁被驚醒,那麼恭喜你,晚上也可以開始考慮逐步解除綁手了。
白天不綁手,也可以讓寶寶的手腳有更多自由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清醒時探索世界、練習動作技能。所以,我的建議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先從白天小睡開始嘗試不綁手,觀察寶寶的適應狀況,作為你晚上「解綁」的參考依據。
什麼是驚嚇反射(莫羅反射)?對睡眠有什麼影響?
驚嚇反射,又稱為莫羅反射(Moro reflex),是新生兒一種正常的原始反射,是他們出生後會表現出來的一種無意識的身體反應。
- 反應表現: 當寶寶突然受到外界刺激時(例如:突然的聲響、光線變化、姿勢改變,或是感覺到身體正在下墜),他們會先突然伸直手臂和腿,手指張開,呈現像被嚇到的樣子,然後再迅速地把手腳收回到胸前,通常會伴隨著哭泣聲。這個反射動作通常在寶寶出生後幾天出現,並在 2-4 個月大時逐漸消失。
- 對睡眠的影響: 驚嚇反射對寶寶睡眠最大的影響就是「容易驚醒」。由於反射是非自主性的,寶寶在深度睡眠中也可能因為一些微小的刺激而觸發反射,導致他們猛地驚醒,然後就開始哭鬧,讓原本睡得好好的寶寶又得重新安撫入睡。這不僅影響了寶寶的睡眠品質,也讓爸媽們感到疲憊。
這就是為什麼綁手包巾在新生兒階段會這麼受歡迎!它能夠輕柔地束縛住寶寶的四肢,有效抑制莫羅反射,讓寶寶在睡眠中不容易被自己的反射動作驚醒,從而睡得更安穩、更久。但是,當寶寶的驚嚇反射逐漸消退,或是開始出現翻身跡象時,綁手包巾的功用就降低了,反而會變成一種束縛,這時就該考慮「解綁」囉!
寶寶幾個月開始會翻身?
關於寶寶幾個月會翻身,這其實跟「寶寶多大不用綁手」是息息相關的!
一般來說,寶寶大約在 2 到 4 個月大之間,會開始出現翻身的跡象或嘗試翻身。 但每個寶寶的發展都是獨特的,存在很大的個別差異,所以這個月齡只是一個參考範圍喔!
- 早期跡象: 有些寶寶可能在 2 個月左右,就能夠在平躺時,稍微把頭抬高,或者扭動身體嘗試側臥。他們可能會在肚子趴著的時候,嘗試抬頭,甚至嘗試用手撐起來。
- 較晚發展: 也有些寶寶會比較晚,可能到 5-6 個月才真正掌握翻身技巧。這並不代表他們的發展有問題,只是他們的節奏不同而已。
重點在於,一旦你的寶寶出現任何想要翻身或已經能夠側臥的動作,無論他的實際月齡是多少,都應該立即停止使用綁手包巾。 因為一旦他成功翻身成俯臥,而手腳又被綁住,就會大大增加窒息的風險。所以爸媽們,別只看月齡,更要密切觀察寶寶的發展動態喔!
如果寶寶已經會翻身了,還在綁手怎麼辦?
哇,如果你的寶寶已經會翻身了,卻還在綁手,那麼,請各位爸媽們,請務必立即停止使用綁手包巾! 這不是開玩笑的,因為這個情況會大大增加嬰兒猝死症(SIDS)的風險,真的非常危險!
當寶寶能夠自己翻身,如果他的手腳被包巾束縛住,一旦翻成趴睡,他就沒有辦法自主地用手撐起身體、轉動頭部來保持呼吸道暢通。這會導致窒息的嚴重危險。
所以,如果你發現寶寶已經會翻身了,請不用遲疑,也不用再考慮什麼循序漸進了,馬上停止綁手,改用更安全的睡眠輔助品。
- 立即換成睡袋或防踢被: 睡袋是最好的替代品,它能提供寶寶所需的保暖,同時讓他們的手腳可以自由活動。這樣即使寶寶在睡夢中翻身,也能夠自主地調整姿勢,降低風險。
- 加強安全睡眠環境: 確保嬰兒床內沒有任何多餘的物品,例如枕頭、棉被、填充玩具或床圍,這些都可能增加窒息的風險。保持嬰兒床淨空,只留下寶寶和合身的睡袋。
- 安撫過渡期: 寶寶可能需要一到兩天的時間來適應沒有包巾的睡眠。這時候,爸媽要多給予溫柔的安撫、輕拍,或者建立更穩定的睡前儀式,幫助寶寶度過這個適應期。
雖然寶寶可能會因為習慣而一時不適應,哭鬧幾聲,但安全絕對是最高原則。為了寶寶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請爸媽們務必果斷執行,不要拖延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