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怎麼開刀?深度解析微創與傳統手術選擇,擺脫困擾重獲健康







當您被告知患有子宮肌瘤,而且醫師評估需要手術時,心裡是不是充滿了疑問和不安?「子宮肌瘤怎麼開刀?」這肯定是您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問題。別擔心,這篇文章就是要來為您詳細解惑的!

簡單來說,子宮肌瘤的手術方式主要可分為兩大類:「肌瘤切除術(Myomectomy)」和「子宮切除術(Hysterectomy)」。這兩種手術都能有效處理子宮肌瘤,但選擇哪一種,以及採用哪種開刀途徑(例如:傳統剖腹、腹腔鏡、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或子宮腔鏡),則會根據您的肌瘤狀況、年齡、生育需求,還有醫師的專業判斷來決定喔。所以,沒有絕對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您個人的治療方案。

從發現到手術:子宮肌瘤的手術之路

「我只是覺得經血量變多,肚子悶悶的,沒想到檢查出來是子宮肌瘤,而且還說要開刀!」這是我身邊許多朋友真實的經歷,相信也是許多婦女朋友的心聲。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的子宮肌肉層腫瘤,在育齡婦女中非常普遍。很多人可能終身都沒有症狀,也不需要任何治療,但一旦肌瘤長得太大、位置不對,或是引起了嚴重症狀,例如:經血過多導致貧血、頻尿、腹痛、不孕,甚至流產等等,這時候,手術治療就成了重要的選項了。

身為一個關心女性健康的筆者,我深知面對這樣的手術決定,患者的心情當然是既忐忑又希望能找到最安全、效果最好的方式。這篇文章將帶您深入了解各種手術選擇,讓您能更安心、更有信心地與醫師討論,為自己做出最好的決定。

什麼情況下,子宮肌瘤才需要開刀?

並不是所有的子宮肌瘤都需要開刀喔!其實,有很大一部分的肌瘤是無症狀的,只需要定期追蹤即可。那麼,究竟在什麼情況下,醫師會建議您考慮手術呢?通常會考量以下幾個因素:

  • 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這是最主要的原因。例如,經血量多到會貧血、長期經痛難耐、肌瘤壓迫膀胱造成頻尿,或是壓迫直腸導致便秘等等。
  • 肌瘤體積過大: 雖然沒有一個絕對的尺寸標準,但如果肌瘤體積持續增大,或是已經大到造成腹部隆起、壓迫感,即使目前沒有明顯症狀,醫師也可能會建議手術。
  • 肌瘤快速成長: 短時間內肌瘤快速增大,需要排除惡性病變的可能性(雖然子宮肌瘤惡變的機率極低,但仍需謹慎)。
  • 懷疑有惡性病變: 雖然罕見,但若影像學檢查顯示有惡性病變的疑慮,則會建議手術切除並進行病理化驗。
  • 影響生育功能: 如果肌瘤的位置影響了受精卵著床(例如:黏膜下肌瘤)或堵塞了輸卵管,導致不孕或反覆流產,為了提高懷孕機率,醫師會建議先處理肌瘤。
  • 肌瘤發生變性: 例如肌瘤扭轉、感染或出血壞死,造成急性疼痛。

我自己的經驗是,很多患者會猶豫要不要開刀,尤其是在症狀還沒那麼嚴重的時候。但我的看法是,如果肌瘤已經明顯影響了您的日常生活品質,或者您有生育考量,早點和醫師好好溝通,評估手術的利弊,其實是為了讓自己更早擺脫困擾,找回健康的人生喔!

子宮肌瘤手術的兩大主要選擇:肌瘤切除術 vs. 子宮切除術

決定要開刀後,接下來就要面對最重要的選擇了:是要只切除肌瘤,還是把子宮一併切除?這兩種手術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和影響。

1. 肌瘤切除術 (Myomectomy)

顧名思義,肌瘤切除術就是只將子宮上的肌瘤切除,保留完整的子宮。這種手術方式通常適合年輕、仍有生育需求,或是希望保留子宮的女性。

優點:

  • 保留子宮,維持生育功能。
  • 保留器官完整性,心理上較易接受。
  • 術後通常能有效改善因肌瘤引起的症狀。

缺點:

  • 肌瘤有復發的可能,尤其是多發性肌瘤的患者。根據統計,肌瘤切除術後,約有10-30%的患者在5年內可能再次出現症狀性肌瘤,甚至需要二次手術。
  • 如果肌瘤數量多或位置深,手術時間可能較長,出血量也可能較多。
  • 若未來懷孕,可能會增加子宮破裂的風險(特別是肌瘤深入子宮肌肉層,形成較大傷口時)。

2. 子宮切除術 (Hysterectomy)

子宮切除術就是將整個子宮移除。這通常是針對症狀嚴重、肌瘤數量多且複雜、已無生育需求,或是接近更年期的女性。

優點:

  • 徹底解決子宮肌瘤問題,肌瘤不會復發。
  • 一次性解決所有因肌瘤引起的症狀,例如經血過多、經痛等。
  • 對於有子宮頸癌或子宮內膜癌風險的患者,同時達到預防效果。

缺點:

  • 失去生育能力。
  • 無法保留子宮,部分女性可能會感到心理上的失落。
  • 手術範圍較大,理論上併發症風險略高於單純肌瘤切除。

醫師在評估時,會綜合考量您的年齡、有沒有生小孩的計畫、肌瘤的大小和位置、症狀的嚴重程度,甚至您個人的意願,來建議哪種手術方式最適合您。我會建議您,在做這個重大決定前,一定要和您的婦產科醫師充分溝通,把所有的疑慮都問清楚喔!

子宮肌瘤手術的途徑:從傳統到微創的選擇

除了決定要切除肌瘤還是子宮外,另一個重要的選擇就是「開刀的方式」,也就是手術的「途徑」。這關係到傷口大小、疼痛程度、恢復速度等等。目前主流的手術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傳統剖腹手術 (Laparotomy)

這是最傳統的手術方式,透過在下腹部開一道約10-15公分的切口(通常是橫向的恥骨上切口,或是縱向的肚臍下方切口),直接進入腹腔進行手術。

適用情況:

  • 肌瘤數量多、體積巨大(超過10公分)。
  • 骨盆腔沾黏嚴重、手術視野困難。
  • 醫師判斷有惡性疑慮,需要更廣泛的探查。
  • 緊急情況,如肌瘤破裂或大出血。
  • 曾接受多次腹部手術,腹腔鏡器械不易進入。

優點:

  • 視野清晰、手術空間寬敞,醫師操作較容易,特別適合複雜或大型的肌瘤。
  • 出血量較容易控制。

缺點:

  • 傷口較大,疼痛感較明顯。
  • 恢復期較長,通常需要住院5-7天,完全恢復約需4-6週。
  • 術後留下明顯疤痕。
  • 腸沾黏風險相對較高。

2. 腹腔鏡手術 (Laparoscopic Surgery)

腹腔鏡手術屬於微創手術的一種。醫師會在腹部開2-4個0.5-1.5公分的小切口,透過這些小孔放入腹腔鏡(帶有攝影鏡頭的細長管子)和手術器械,在螢幕上觀察腹腔內的影像進行操作。

適用情況:

  • 肌瘤數量不多、體積適中(通常建議在10公分以下,但技術純熟的醫師有機會處理更大肌瘤)。
  • 大部分的子宮肌瘤切除術和子宮切除術都可以透過腹腔鏡完成。

優點:

  • 傷口小,美容效果佳。
  • 疼痛感較輕。
  • 恢復速度快,通常住院2-3天,完全恢復約需2-3週。
  • 術後腸沾黏的機率較低。
  • 出血量相對較少。

缺點:

  • 手術視野為二維平面,缺乏深度感。
  • 器械操作較不靈活,對於複雜或深層的肌瘤切除挑戰較大。
  • 手術時間可能較長。
  • 對於有懷孕需求的肌瘤切除,子宮縫合的精細度可能不如剖腹手術,這部分是醫師技術的關鍵。

3. 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 (Da Vinci Robotic-assisted Surgery)

達文西手術是腹腔鏡手術的進階版。同樣是微創手術,但醫師會坐在控制台前,透過3D高畫質影像和精密的機械手臂進行操作。機械手臂擁有七個維度的自由度,可以模仿人手的靈活度,甚至能過濾掉醫師手部的顫抖。

適用情況:

  • 適合腹腔鏡手術的各種情況,特別是複雜、多發性或位置較深的肌瘤切除。
  • 對於子宮縫合要求較高的肌瘤切除術,達文西系統的精準度更具優勢。

優點:

  • 提供3D高畫質立體視野,手術視野更清晰、更具深度感。
  • 機械手臂比人手更穩定、靈活,可以做到更精細的剝離與縫合,減少出血。
  • 降低醫師疲勞度,提高手術精準度。
  • 傷口小、恢復快、疼痛感輕,與腹腔鏡手術類似。

缺點:

  • 手術費用相對較高,健保沒有全額給付,需自費部分。
  • 手術時間可能較長,因為器械架設與拆卸需要時間。
  • 並非所有醫院都有達文西設備,也並非所有醫師都受過達文西系統的專業訓練。

4. 子宮腔鏡手術 (Hysteroscopic Surgery)

子宮腔鏡手術是唯一不需要在腹部開刀的手術方式。醫師會透過陰道,將一根細長的內視鏡(子宮腔鏡)經由子宮頸進入子宮腔,直接觀察並切除位於子宮腔內的肌瘤(主要是黏膜下肌瘤)。

適用情況:

  • 針對位於子宮腔內的黏膜下肌瘤,特別是造成經血過多或影響生育的患者。
  • 肌瘤大小通常不超過5公分。

優點:

  • 無體外傷口,不留疤痕。
  • 恢復極快,通常當天或隔天即可出院。
  • 疼痛感極輕。
  • 可以精準地切除肌瘤,同時保留子宮。

缺點:

  • 只適用於子宮腔內的肌瘤,對於子宮肌肉層或漿膜層的肌瘤無效。
  • 有子宮穿孔的風險(雖然機率很低)。
  • 有時需分兩階段進行手術,若肌瘤過大或過深,可能無法一次切除乾淨。

這四種途徑各有優缺點,選擇哪一種,真的要看您肌瘤的特性、您的身體狀況,還有您選擇的醫師的專長與習慣。我會建議,不要只聽醫師說,也要主動詢問各種手術方式的利弊,並根據自身情況做出判斷。

各類手術方式比較表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各種手術途徑的差異,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格:

手術方式 適合肌瘤類型/大小 傷口大小 恢復期 疼痛感 費用 (健保/自費) 主要優勢 主要考量
傳統剖腹 大型、多發、複雜、有惡變疑慮 10-15公分 4-6週 中度 健保給付為主 視野清晰、操作空間大、處理複雜狀況 傷口大、恢復慢、疤痕明顯
腹腔鏡 中小型、非複雜、大部分肌瘤 0.5-1.5公分 (2-4個) 2-3週 輕度 健保給付為主,部分器械自費 微創、傷口小、恢復快、美觀 醫師技術要求高、二維視野
達文西機械手臂 中大型、複雜、需精細縫合 0.5-1.5公分 (3-5個) 2-3週 輕度 部分健保給付,自費高 3D視野、操作精準、靈活、傷口小、恢復快 費用高、並非所有醫院都有
子宮腔鏡 子宮腔內黏膜下肌瘤 (通常<5cm) 無體外傷口 數天 極輕微 健保給付為主,部分器械自費 無體外傷口、恢復超快、不影響生育 僅適用子宮腔內肌瘤、有子宮穿孔風險

這份表格提供的是一個概括性的比較,具體情況還是要由您的主治醫師來評估喔!

手術前的準備:讓您更安心的面對挑戰

決定手術後,術前的準備工作可不能馬虎!這些步驟都是為了確保手術的安全和順利,同時也能幫助您做好心理建設。

  1. 詳細檢查與評估:
    • 血液檢查: 評估貧血程度、凝血功能、肝腎功能、傳染病篩檢等。
    • 心電圖與胸部X光: 評估心肺功能,確保麻醉安全。
    • 超音波或MRI: 進一步確認肌瘤大小、位置、數量,以及與周邊器官的關係,幫助醫師規劃手術路徑。
    • 麻醉評估: 麻醉科醫師會根據您的病史和檢查結果,評估麻醉風險並選擇最適合的麻醉方式。
  2. 藥物調整:
    • 如果有服用抗凝血劑、阿斯匹靈、保健食品(如魚油、人參、銀杏等),務必提前告知醫師,並在醫師指示下停藥,避免術中出血風險。
    • 若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應遵從醫囑控制病情,確保術前狀況穩定。
  3. 術前衛教:
    • 護理師會詳細解釋手術流程、術後照護、飲食限制等注意事項。
    • 學習一些術後可以做的運動,例如深呼吸、咳痰,避免肺部併發症。
    • 了解疼痛控制方式,這會大大影響術後的舒適度喔!
  4. 心理建設:
    • 面對手術,緊張是難免的。您可以多和醫師、護理師聊聊,解除心中的疑慮。
    • 尋求家人朋友的支持,讓自己心情放鬆。
    • 保持充足睡眠,適度運動,維持良好體能。
  5. 禁食:
    • 通常術前8小時需要禁食,包含水。這是為了避免麻醉時胃內容物逆流嗆入氣管,造成吸入性肺炎。

我常常跟患者說,把術前的準備工作做好,就像是為自己手術的成功之路鋪上紅毯一樣,每一步都更踏實、更安心。

子宮肌瘤手術的流程概覽

雖然不同的手術方式細節會有所差異,但大致上的流程是相似的。了解這些流程能讓您心裡有個譜,減少對未知的恐懼。

  1. 進入手術室: 您會被推入手術室,由護理師核對身份,確認手術部位和內容。
  2. 麻醉: 麻醉科醫師會為您進行麻醉。大部分子宮肌瘤手術會採用全身麻醉,讓您在手術過程中完全睡著,沒有任何知覺。
  3. 消毒鋪單: 麻醉生效後,護理師會對手術區域進行徹底消毒,並鋪上無菌手術單,只露出需要手術的部位。
  4. 手術進行: 醫師會根據您選擇的手術途徑(剖腹、腹腔鏡、達文西或子宮腔鏡),精準地切除肌瘤或子宮。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數小時,具體時間取決於肌瘤的複雜程度和數量。
  5. 止血與縫合: 切除病灶後,醫師會仔細止血,並將切口或傷口進行層層縫合。如果是腹腔鏡或達文西手術,最後會取出肌瘤(可能需要將肌瘤絞碎後取出)。
  6. 甦醒室觀察: 手術結束後,您會被送到恢復室(或稱甦醒室),由護理師密切觀察您的生命徵象、意識恢復情況以及疼痛程度,直到您意識清醒且生命徵象穩定。
  7. 返回病房: 狀況穩定後,您就會被送回普通病房,開始術後恢復。

整個手術過程,醫療團隊都會嚴密監控您的狀況,確保您的安全。您可以放心地把一切交給專業的醫師和護理師們。

術後恢復與照護:讓您重獲健康的關鍵

手術成功只是第一步,術後的恢復和照護同樣重要,這直接關係到您能多快恢復正常生活,以及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住院期間:

  • 疼痛控制: 術後疼痛是正常的,但別忍著!醫師會給予止痛藥,您可以主動告知護理師您的疼痛程度,讓他們調整止痛劑量,讓您舒服一點。
  • 早期下床活動: 這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只有短短幾步路,早期下床能促進腸胃蠕動、減少腸沾黏,並降低血栓風險。護理師會協助您。
  • 飲食: 術後初期可能需要禁食或只喝流質食物,待腸胃功能恢復後,可逐漸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產氣食物,以免脹氣不適。
  • 傷口照護: 護理師會每天檢查並換藥,保持傷口清潔乾燥。
  • 觀察排尿排便: 手術後可能會因為麻醉或疼痛而影響排尿排便,護理師會密切觀察。

返家後居家照護:

  • 均衡飲食: 多攝取高蛋白食物(魚、肉、蛋、奶)和蔬菜水果,幫助傷口癒合,預防便秘。
  • 適度活動: 避免提重物、劇烈運動,但可以進行散步等輕度活動,循序漸進增加活動量。
  • 傷口照護: 保持傷口清潔乾燥,遵照醫囑換藥。如果傷口有紅、腫、熱、痛或滲液,應立即回診。
  • 觀察身體狀況: 注意是否有發燒、異常出血、嚴重腹痛等情況,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就醫。
  • 避免性行為: 術後通常建議一個月內避免性行為,讓身體有足夠時間復原。子宮切除者則需更長時間,待醫師確認陰道頂部癒合良好後才能恢復。
  • 情緒調適: 術後身體的復原需要時間,有時可能會感到疲憊或情緒低落,這是正常的。給自己多一點耐心,尋求家人的支持。

總之,恢復期就像一場馬拉松,不能急躁,但也不能完全不動。依照醫囑,一步一腳印地照顧自己,才能讓身體盡快回到最佳狀態。

子宮肌瘤手術的潛在風險與併發症

雖然子宮肌瘤手術通常是安全的,但任何手術都存在一定的風險。了解這些潛在的併發症,可以讓您更有準備。

  • 出血: 任何手術都可能發生,嚴重時可能需要輸血。
  • 感染: 傷口、腹腔或泌尿道都可能感染,通常需要抗生素治療。
  • 周邊器官損傷: 極少數情況下,手術器械可能意外傷及膀胱、腸道、輸尿管等鄰近器官,可能需要二次修復手術。
  • 麻醉風險: 對麻醉藥物過敏,或心肺功能異常等,麻醉科醫師會在術前詳細評估。
  • 血栓形成: 術後長期臥床可能導致下肢靜脈血栓,甚至肺栓塞。早期下床活動可以有效預防。
  • 腸沾黏: 腹部手術後,腹腔內器官之間可能形成疤痕組織沾黏,引起慢性腹痛或腸阻塞。微創手術相對風險較低。
  • 肌瘤復發 (肌瘤切除術後): 這是肌瘤切除術最常見的長期問題。即使切除了所有可見的肌瘤,微小的肌瘤細胞可能已經存在,未來仍可能再次生長。

這些風險在專業醫師的操作下,發生機率都相對較低。醫師會在術前和您充分溝通這些可能性,您如果有任何疑問,一定要把握機會詢問清楚喔!

如何選擇一位好醫師和合適的醫院?

選擇一位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醫師,以及一家設備完善的醫院,對於子宮肌瘤手術的成功與否,有著非常關鍵的影響。

  1. 醫師的經驗與專長:
    • 專科背景: 選擇婦產科專科醫師,最好是對於微創手術(腹腔鏡、達文西)有豐富經驗的醫師。您可以詢問醫師每年進行此類手術的數量。
    • 專業口碑: 可以向親友、網路社群詢問推薦,但也要自己親自與醫師溝通,感受醫師的專業度、細心度以及溝通能力。
    • 耐心溝通: 一位好的醫師會花時間解釋您的病情、各種治療方案的利弊、可能的風險與恢復過程,讓您充分了解後再做決定。
  2. 醫院的設備與資源:
    • 硬體設備: 確保醫院擁有進行您所需手術方式的設備(例如腹腔鏡、達文西機械手臂)。
    • 團隊合作: 手術不僅是醫師一個人的事,還需要麻醉科、護理團隊、病理科等各部門的緊密配合。大型醫院通常具備更完善的團隊。
    • 術後照護: 了解醫院的術後恢復照護流程、病房環境、疼痛控制措施等。

我個人的建議是,您可以諮詢2-3位不同的醫師,聽取他們的意見,然後綜合評估,選擇一位讓您感到信任和安心的醫師。畢竟,這是關乎您健康的重要決定!

常見問題與解答

子宮肌瘤手術會很痛嗎?

術後的疼痛程度會因為手術方式的不同而有差異。傳統剖腹手術因為傷口較大,疼痛感會比較明顯,但現在醫院都會提供多種止痛方式,像是口服止痛藥、針劑止痛,甚至是自費的「自控式止痛」,可以讓您在術後疼痛最劇烈的頭幾天,透過機器自動給予止痛劑,大大減輕不適。

而微創手術,像是腹腔鏡或達文西手術,因為傷口小,術後疼痛感通常輕微許多,大部分患者都能在口服止痛藥的幫助下獲得很好的緩解。子宮腔鏡手術更是疼痛感最輕微的,因為沒有體外傷口。所以,現代的止痛技術很進步,您不用太擔心疼痛的問題,記得術後有不舒服一定要跟護理師說喔!

手術後多久可以恢復正常生活?

恢復期同樣也跟手術方式息息相關。

  • 子宮腔鏡手術: 因為沒有體外傷口,恢復速度最快,通常術後幾天就可以恢復大部分的日常活動,一週內就能恢復正常生活。
  • 腹腔鏡/達文西手術: 由於是微創手術,傷口小,通常住院2-3天即可出院,大部分患者在術後2-3週就能恢復輕度日常活動,約1個月左右能恢復較為劇烈的運動或工作。
  • 傳統剖腹手術: 恢復期相對較長,住院通常需要5-7天。完全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大約需要4-6週,這段期間要特別注意避免提重物或劇烈運動,讓傷口好好癒合。

不過,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復原能力都不同,實際的恢復速度還是會因人而異。最重要的是,術後要聽從醫師和護理師的指示,循序漸進地恢復活動,不要太心急喔!

子宮肌瘤切除後還會再長嗎?

這是許多選擇肌瘤切除術的女性最關心的問題。答案是:會的,子宮肌瘤切除後確實有復發的可能。這是因為肌瘤的形成與女性荷爾蒙有關,只要子宮還存在,且仍在荷爾蒙的影響下,就可能會有新的肌瘤生長出來,或者原本未被發現的微小肌瘤逐漸長大。

根據統計,肌瘤切除術後約有10%到30%的女性,在五年內可能會再次出現有症狀的肌瘤,甚至需要二次手術。復發的風險與您體內肌瘤的數量、大小、您的年齡(越年輕復發率越高)、以及是否有肌瘤體質等因素有關。所以,術後仍然建議定期回診追蹤,透過超音波檢查來監測肌瘤的狀況。如果沒有生育需求,或是肌瘤復發造成嚴重困擾,有些患者最終可能會選擇子宮切除術來一勞永逸。

是不是所有的子宮肌瘤都需要開刀?

絕對不是!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我前面也提過,大多數的子宮肌瘤是良性的,而且很多女性並沒有任何症狀。對於這些沒有症狀、肌瘤體積不大,或者肌瘤沒有快速增長的患者,通常只需要定期追蹤即可,不需要手術。

醫師會建議開刀,主要還是當肌瘤造成了嚴重的症狀(如:經血過多導致貧血、嚴重經痛、頻尿、便秘、腹部壓迫感),或是影響了生育功能,甚至是肌瘤快速成長有惡性疑慮時。所以,如果您被診斷出子宮肌瘤,先不要慌張,好好跟醫師討論,評估自己的狀況,看看是否真的需要走到手術這一步。

微創手術一定比較好嗎?

微創手術(腹腔鏡、達文西機械手臂)因為傷口小、恢復快、疼痛輕,確實是目前的主流趨勢,也受到許多患者的青睞。但它並非適用於所有情況,也不是絕對的「比較好」

對於某些特殊情況,例如肌瘤過於巨大、數量非常多且分散、骨盆腔嚴重沾黏、或是手術中發現有惡性疑慮需要更廣泛的探查時,傳統的剖腹手術反而能提供醫師更清晰的視野和更廣闊的操作空間,有時候會是更安全、更徹底的選擇。此外,微創手術對醫師的技術和經驗要求更高,也需要特定的設備。

因此,最好的方式是與您的醫師充分討論,考量肌瘤的狀況、您的身體條件、醫師的專長,以及您對恢復期和疤痕的需求,來選擇最適合您的手術方式。不要盲目追求微創,而忽略了手術的安全性與徹底性喔!

結語

子宮肌瘤雖然很常見,但當它需要透過手術來處理時,對每一位女性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身心考驗。從了解「子宮肌瘤怎麼開刀」的各種方式,到術前的準備、術後的照護,每一步都關乎著您未來的健康與生活品質。

我真心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能讓您對子宮肌瘤手術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請記住,您不是一個人面對這一切。勇敢地與您的婦產科醫師溝通,提出所有的疑問和擔憂,共同選擇最適合您的治療方案。願您能早日擺脫子宮肌瘤的困擾,重獲健康、自信的生活!


子宮肌瘤怎麼開刀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