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房子過戶給子女:稅務、程序與注意事項全解析

如何把房子過戶給子女?深入解析三種常見方式、稅務與流程

對於許多父母來說,將房產順利且節稅地傳承給下一代,是重要的家庭規劃之一。然而,將房子過戶給子女並非單一途徑,其中涉及複雜的稅務、法律程序與潛在風險。本文將作為一份全面的指南,為您詳細解析目前台灣將房子過戶給子女的三種主要方式:贈與、買賣繼承,並深入探討其各自的優缺點、稅務影響與具體流程,協助您做出最符合家庭需求的決策。

一、透過「贈與」方式將房子過戶給子女

贈與是最直接的房屋轉移方式,父母在生前將不動產無償移轉給子女。

贈與的優點:

  • 及時掌握與規劃:父母可選擇在任何時間點將房產贈與給子女,無需等到身後,更能依家庭狀況彈性規劃。
  • 避免繼承糾紛:若子女眾多,生前贈與可預先分配,減少日後繼承時可能產生的爭議。
  • 累積不動產持有年限:子女提早持有房產,可累積未來出售時的房地合一稅持有年限,滿六年有機會適用自用住宅優惠稅率。

贈與的缺點:

  • 高額贈與稅:這是贈與方式最大的考量點。不動產的贈與稅是以「公告現值」或「房屋評定標準價格」合計為贈與總額,而非市價。然而,若贈與金額扣除免稅額後仍高,則需課徵贈與稅。
  • 土地增值稅與契稅:受贈人仍需支付移轉時產生的土地增值稅(依土地公告現值計算)與契稅(房屋評定現值之6%)。
  • 房地合一稅問題:受贈子女日後出售此房產時,其取得成本為「受贈時的土地公告現值與房屋評定標準價格」,而非市價。這可能導致未來出售時,計算出的獲利金額較高,進而產生較高的房地合一稅。

贈與稅與免稅額:

依據《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每人每年有新台幣244萬元的贈與免稅額。父母可利用此免稅額,將不動產分年贈與,以達到節稅效果。例如,若房產價值較高,可考慮將產權切割,每年贈與部分持分,累積多年完成移轉,或由父母兩人分別贈與給子女,將免稅額擴大。

不動產贈與流程:

  1. 評估與規劃:計算不動產公告現值及房屋評定現值,預估贈與稅及其他規費。
  2. 簽訂贈與契約:由贈與人與受贈人簽訂不動產贈與契約書。
  3. 申請贈與稅:向國稅局申報贈與稅,取得贈與稅繳清證明書或免稅證明書。
  4. 繳納土地增值稅與契稅:持稅單至金融機構繳納。
  5. 辦理移轉登記:備妥所有文件(贈與契約、稅單、身分證、印鑑證明等),向地政事務所申請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
  6. 取得新權狀:地政事務所審核通過後,核發新的不動產所有權狀給受贈人。

贈與注意事項:

贈與附有負擔:若贈與時房產有貸款,可約定由受贈人負擔債務,其負擔金額可從贈與總額中扣除,減少贈與稅額。

債權人追溯:若贈與人在贈與後有債務問題,其債權人可能主張撤銷贈與,這點需特別留意。

二、透過「買賣」方式將房子過戶給子女

表面上是買賣,實際上是父母將房產以合理價格「出售」給子女,子女支付價金,但此價金可能由父母另行贈與或資助。這種方式常見於為了規避高額贈與稅而採用。

買賣的優點:

  • 規避贈與稅:若買賣流程符合法律規定,且資金流向明確,則可避免贈與稅的產生。
  • 土地增值稅優惠:若出售人符合「一生一次」或「一生一屋」自用住宅優惠稅率條件,土地增值稅可享10%優惠稅率,遠低於贈與的稅率。
  • 房地合一稅基較高:子女取得房產的成本為「買賣價金」,通常接近市價,日後出售時的獲利空間相對較小,有助於降低房地合一稅。

買賣的缺點:

  • 資金流向證明:買賣行為必須有明確的價金支付證明,否則容易被稅務機關認定為「假買賣真贈與」。金流來源、金流軌跡都需清楚。
  • 「假買賣真贈與」的風險:若被認定為假買賣,除了補徵贈與稅外,還可能面臨罰鍰。
  • 稅務申報複雜:需申報房地合一稅(若有)、土地增值稅、契稅等。

假買賣真贈與的風險:

稅捐機關查核「假買賣真贈與」的重點在於「資金流向」。若買賣價金是由父母贈與給子女,再由子女支付給父母,且資金來源與去向無法合理解釋,即便形式上是買賣,仍可能被認定為贈與。例如:

  • 子女無足夠的財力購買房產。
  • 支付的價金來源與父母的贈與款項高度相關。
  • 父母收到價金後,又將款項贈與回子女。

為避免此風險,建議子女的購屋款項應有獨立且明確的來源,例如自力儲蓄、勞工貸款、薪資所得或由其他親友資助等,並且透過銀行轉帳等方式留下明確金流紀錄。

不動產買賣流程:

  1. 評估與定價:買賣雙方確認交易價格,應符合市場行情,避免過高或過低被質疑。
  2. 簽訂買賣契約:由買賣雙方簽訂不動產買賣契約書。
  3. 價金支付與金流證明:子女透過銀行轉帳等方式,將價金支付給父母,並保留完整金流證明。
  4. 申報土地增值稅、契稅:向稅捐機關申報並繳納。
  5. 申報房地合一稅:父母為賣方,需申報房地合一稅(若符合條件可免徵)。
  6. 辦理移轉登記:備妥所有文件(買賣契約、稅單、身分證、印鑑證明等),向地政事務所申請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
  7. 實價登錄:完成過戶後,需依法辦理實價登錄申報。

買賣注意事項:

資金來源證明:這是核心,必須確保子女有能力支付購屋款,並能提供完整的資金來源證明。

簽約與交屋:買賣契約的條款需明確,並依約定完成交屋程序。

申報義務:買賣雙方皆有各自的稅務申報義務,務必依規定辦理。

三、透過「繼承」方式將房子過戶給子女

繼承是指父母身故後,房產依據法律或遺囑規定,移轉給子女或其他法定繼承人。這是最常見的傳承方式,通常稅負負擔也相對較低。

繼承的優點:

  • 最低稅負:繼承不動產時,僅需課徵遺產稅,且遺產稅的免稅額較高,目前為新台幣1333萬元(逐年調整)。此外,若繼承標的為自用住宅,還有高額的扣除額。繼承取得不動產,無須課徵土地增值稅與契稅
  • 房地合一稅基:繼承取得的不動產,其取得成本是以「繼承時的土地公告現值與房屋評定標準價格」為基準,若繼承後短期內出售,獲利空間可能不大,有利於降低房地合一稅。
  • 避免生前爭議:若父母不願在生前處理財產分配,繼承是自然的發生方式。

繼承的缺點:

  • 無法預先掌握:繼承只能在被繼承人身故後發生,父母無法在生前直接掌控子女取得房產的時間點。
  • 多位繼承人問題:若有多位繼承人,且未預立遺囑,不動產可能成為「公同共有」狀態,未來處分或管理會較為複雜,容易產生糾紛。
  • 處理程序:繼承程序相對繁瑣,需要辦理除戶登記、申請遺產清冊、申報遺產稅、辦理繼承登記等。

法定繼承與遺囑繼承:

  • 法定繼承:若被繼承人未立遺囑,則依《民法》規定順位繼承:直系血親卑親屬(子女、孫子女)→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配偶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共同繼承。
  • 遺囑繼承:被繼承人可生前立下合法遺囑,指定不動產由特定子女繼承。但遺囑內容仍需遵守《民法》特留份的規定,不能完全剝奪其他繼承人的繼承權。

繼承稅與免稅額:

遺產稅的免稅額較高(1333萬元),若遺產總額未超過此金額,則免徵遺產稅。此外,還有配偶扣除額(493萬元)、子女扣除額(每人50萬元)等多項扣除額,可進一步降低遺產稅負。

不動產繼承流程:

  1. 除戶登記:被繼承人死亡後30日內,向戶政事務所辦理除戶登記。
  2. 申請遺產清冊與財產歸戶資料:向國稅局申請被繼承人的財產清單及歸戶資料。
  3. 申報遺產稅:繼承人應於被繼承人死亡之次日起6個月內,向國稅局申報遺產稅,取得遺產稅繳清證明書或免稅證明書。
  4. 協議分割遺產(若有):若有多位繼承人,可召開家族會議,協議遺產分配方式,並簽訂遺產分割協議書。
  5. 辦理繼承登記:備妥所有文件(除戶謄本、繼承系統表、遺產稅證明、戶籍謄本、繼承人印鑑證明等),向地政事務所申請不動產所有權繼承登記。
  6. 取得新權狀:地政事務所審核通過後,核發新的不動產所有權狀給繼承人。

繼承注意事項:

公同共有:若繼承人不只一人,且未辦理遺產分割協議,不動產可能登記為公同共有,未來處分或管理需全體共有人同意,務必考量。

遺囑的重要性:若希望特定子女取得房產,或避免繼承糾紛,建議生前預立合法遺囑。

債務繼承:繼承人同時繼承遺產與債務,若債務大於遺產,應考慮辦理拋棄繼承或限定繼承。

綜合考量與專業建議

總體而言,將房子過戶給子女的選擇,往往沒有絕對的最佳答案,而是需要根據您的家庭狀況、財務規劃、期望傳承時間點以及對稅務負擔的承受度來綜合評估。

稅務規劃建議:

  • 了解稅基:贈與的稅基是公告現值,買賣的稅基是實際交易價格,繼承的稅基也是公告現值。這些都會影響未來的房地合一稅。
  • 長期規劃:若能提早規劃,分年贈與或結合贈與與買賣,可最大化利用免稅額,降低整體稅負。
  • 善用各項優惠:如自用住宅土地增值稅優惠、遺產稅扣除額等。

法律風險規避:

  • 契約明確:無論贈與或買賣,契約內容務必清楚明確,避免模糊地帶。
  • 金流證明:若採買賣方式,務必留下完整且合法的金流紀錄,以備稅務機關查核。
  • 遺囑合法性:若考量遺囑繼承,請務必尋求專業協助,確保遺囑符合《民法》規定,避免無效或引起爭議。

尋求專業協助:

不動產過戶涉及稅法、民法等多重法規,程序繁瑣且環環相扣。強烈建議您在做出決定前,諮詢專業的地政士(代書)、會計師律師。他們能根據您的具體情況,提供客製化的建議,協助您分析各種方案的利弊,計算稅務成本,並協助辦理相關文件與程序,確保整個過戶過程合法、順利,並達到最佳的節稅效果。

透過仔細的規劃與專業的協助,您一定能將這份珍貴的家庭資產,以最妥善的方式傳承給您的子女。

常見問題(FAQ)

如何判斷哪種房屋過戶方式最適合我的家庭?

判斷最適方式需考量多重因素:若希望生前立即過戶、避免未來繼承糾紛,可選「贈與」或「買賣」;若希望稅負最低,且不急於生前移轉,則「繼承」通常是最節稅的選項。若有高額贈與稅疑慮,且子女有足夠財力,可考慮「買賣」。建議綜合評估您的財務狀況、子女意願及稅務承受能力,並諮詢專業人士。

為何「假買賣真贈與」會被國稅局查核?有什麼嚴重後果?

國稅局查核「假買賣真贈與」主要是為了防止納稅人藉由虛假的買賣行為規避贈與稅。若被查核發現,除了會補徵應繳的贈與稅外,還可能依《遺產及贈與稅法》處以所漏稅額一倍至兩倍的罰鍰。因此,若採買賣方式,務必確保有真實的價金流動與合理的資金來源。

如何將房子過戶給未成年的子女?程序上有何不同?

將房子過戶給未成年子女是可行的。無論是贈與或買賣,未成年子女因無行為能力,需由其「法定代理人」(通常是父母雙方)代為辦理。若父母其中一方為贈與人或賣方,則該方不得同時擔任受贈人/買方的法定代理人,需由另一方父母或指定特別代理人來簽約及辦理,以避免利益衝突。所有流程與一般過戶大同小異,但需特別注意代理權與避免利益衝突的規定。

如何利用「分年贈與」來降低稅負?

「分年贈與」是指每年在個人贈與免稅額度(目前為244萬元)內,逐步將房產持分或現金贈與給子女。例如,一套價值較高的房子,可以將產權分為數年逐步贈與,或由父母兩人分別贈與給子女(每人每年各有244萬元免稅額)。這樣可以最大化利用每年的免稅額度,降低甚至免除贈與稅。但缺點是耗時較長,且若房價上漲,可能增加未來稅負。

為何繼承房屋在未來出售時,房地合一稅可能較低?

繼承取得的不動產,其「取得成本」是依照繼承發生時的房屋評定標準價格及土地公告現值來計算。這些價格通常會低於市價,但在計算房地合一稅時,反而會將這個公告現值作為成本,再加上移轉費用。若房地產經過一段時間的持有後才出售,且期間房價有大幅上漲,由於繼承取得時的成本較低,相較於市價買賣取得的成本,未來出售時的「獲利」會顯得較高,進而導致房地合一稅額較高。然而,如果繼承後短期內出售,且房價波動不大,因為稅基已經「重置」到繼承時點,反而可能因獲利少而稅負較低。

如何把房子過戶給子女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