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9成按揭?掌握技巧與避險,輕鬆實現購屋夢!

如何做9成按揭?快速解答與核心觀念

你是不是也曾幻想,只要能多貸一點款,頭期款壓力就能輕一點,離那個夢想中的家園也能更近一步?「如何做9成按揭」這個問題,是許多首購族心裡最迫切的疑問。在台灣,一般住宅房貸的成數,通常落在房屋鑑價的七成到八成五之間,要達到「九成」按揭,對大多數人而言,並非輕易可得,也非市場常態。這背後涉及了銀行嚴謹的風險評估、借款人本身的財務條件,以及房屋物件本身的價值與特性。

不過別擔心!雖然純粹的「九成按揭」可能不是人人能申請到,但我們依然有辦法透過優化自身條件、慎選房產、善用政府資源,甚至搭配其他彈性貸款方案,來盡可能提高房貸成數,讓你的購屋之路走得更順遂。本文將深入剖析,如何透過各種策略,爭取到最高的貸款成數,甚至逼近「九成」的理想目標,讓你離購屋夢不再遙不可及!

購屋夢想的起點:小陳的困惑與你的心聲

「哎,頭期款不夠,房子好貴啊!」小陳坐在咖啡廳裡,對著手機上的房產廣告直嘆氣。他看上一間位在市郊、生活機能還不錯的小公寓,價格算是他能負擔的範圍,但光是兩成頭期款,就讓他一個頭兩個大。他想,要是能貸到九成,那該多好啊!是不是真的有辦法「做9成按揭」呢?

小陳的困惑,相信也是許多台灣人的心聲。在這個房價高漲的年代,多一分的貸款成數,就能大幅減輕你的頭期款壓力,讓你更快地踏出購屋的第一步。但問題是,銀行真能讓你貸到九成嗎?這背後到底有哪些「眉角」?別急,讓我這個在房產與金融領域打滾多年的老鳥,來為你好好剖析一番!

核心觀念:台灣房貸市場的「九成按揭」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首先,我們得把觀念釐清。在台灣,一般俗稱的「九成按揭」或「九成房貸」,對於大多數銀行和普遍的購屋情境來說,並不是一個常見的常規產品。多數銀行在評估房貸時,考量的風險因素非常多,核貸成數通常會保守地控制在七到八成。就算是條件優良的借款人,能核到八成五已經算是很不錯的數字了。

那是不是就完全沒機會了呢?倒也不是!我會說,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有些特殊情況或搭配方案,的確有可能讓你的實際貸款總額,逼近甚至達到房屋總價的九成:

  • 特定政策性貸款: 例如「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等政府提供的專案,雖然單獨來看,其貸款成數可能也只有八成,但其利率較低、期限較長,有助於減輕月付金壓力,且與銀行一般房貸搭配使用時,能讓整體貸款金額提高。這類貸款通常有較嚴格的申請條件限制,例如首次購屋、家庭所得限制等。
  • 公教人員、軍警等特定身分優惠: 部分銀行會針對公務員、教師、軍人或特定百大企業員工,提供較為優惠的房貸方案,包括較高的貸款成數與較低的利率。這是因為這些族群工作穩定、收入透明,對銀行而言風險較低。
  • 搭配「信用貸款」或「二胎房貸」: 這是一種曲線救國的方式。你可能會先申請到八成的房屋貸款,然後再額外申請一筆信用貸款,或是利用現有房產增貸(也就是所謂的「二胎房貸」)來補足頭期款的不足。但請注意,信貸的利率通常遠高於房貸,二胎房貸的利率也相對較高,且會增加你的月付金負擔和整體利息支出,財務壓力會瞬間變大很多,務必三思而後行。這通常是我們比較不建議的做法,因為它會大幅提高你的財務風險。
  • 擔保品價值極高且借款人條件超優: 某些極端情況下,例如房屋本身地點絕佳、屋況極好、增值潛力高,再加上借款人有非常雄厚的財力背景、超高的信用評分和極低的負債比,銀行確實有可能網開一面,核貸較高的成數,但這絕對是特例中的特例,可遇不可求。
  • 房屋增值後再增貸: 這不是第一次購屋的選項,而是針對已購屋者。當你的房產因為市場變動或都更等因素而增值時,你可以向銀行申請房屋增貸,以舊房的增值空間再貸出款項,用於投資或其他用途,這間接讓你在房產上的「貸款總額」佔比變高,但這與初始購屋的「9成按揭」概念不同。

所以,當我們談論「做9成按揭」時,更實際的意義是「如何盡可能爭取到最高的貸款成數,並透過合法合規的途徑,讓自備款負擔降到最低」。這需要策略、準備,以及對市場的深度理解。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要達到這個目標,你該怎麼做!

申請高成數按揭前,先問自己這幾件事!

在實際行動之前,請你先靜下心來,誠實地評估一下自己的現況。這不只是給銀行的作業,更是對自己的負責。畢竟,房貸一背就是二三十年,可不是開玩笑的。

1. 我的財務狀況真的準備好了嗎?

  • 收入穩定性與成長潛力: 你的工作是穩定的薪資族嗎?還是自由接案者?銀行最喜歡看到的就是穩定、可預期的薪資轉帳證明。如果你的收入來源比較多元或不穩定,可能需要提供更多證明文件,如過去兩、三年的扣繳憑單、報稅紀錄等。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預期未來的收入成長,來應付可能的升息壓力或未來開銷?
  • 負債比與信用評分: 這是銀行最看重的兩項指標!你身上揹著多少信貸、車貸、學貸?信用卡有沒有準時繳費?有沒有動用循環利息?你的聯徵信用報告有多漂亮,直接影響了銀行對你的信任度。記得,負債比最好不要超過每月總收入的三分之一,信用分數越高越好!
  • 緊急預備金的準備: 除了頭期款,買房還有契稅、印花稅、代書費、仲介費、裝潢費、家具費…零零總總加起來也是一大筆錢。而且,你還有每個月的房貸要繳。萬一遇到緊急狀況,例如生病、失業,你手邊有足夠撐過六個月到一年的緊急預備金嗎?這筆錢可不能動用在頭期款上!

2. 我看上的房產條件如何?它對銀行來說有價值嗎?

  • 地段與增值潛力: 蛋黃區、捷運宅、學區房,通常在銀行鑑價時能獲得較高的評價。這不僅代表抗跌性高,也意味著未來的轉手性佳,銀行當然更願意放貸。
  • 房屋類型與屋齡: 一般來說,大樓、華廈比公寓或透天更容易獲得較高的貸款成數。屋齡也是關鍵,新成屋通常比老舊中古屋更有利於鑑價。當然,也有例外,例如精華區的老公寓,因為都更潛力或土地價值,也可能獲得高評價。但通常來說,屋齡越高,銀行會越保守。
  • 物件狀況與合法性: 房屋是否有漏水、壁癌等重大瑕疵?是不是違章建築、頂樓加蓋?這些都會影響銀行鑑價,甚至導致銀行拒絕核貸。
  • 單一社區風險: 某些銀行會對特定社區或建商有「黑名單」,如果社區過去有大量法拍屋紀錄,或是有糾紛,銀行會特別審慎。

3. 我的頭期款真的完全不足嗎?

雖然我們目標是高成數貸款,但自備款還是非常重要!就算能貸到八成五,也還有至少一成五的頭期款加上其他雜費要準備。仔細盤點一下自己的存款、股票、基金等資產,看看有沒有哪部分可以彈性運用。有時候,多擠出一些頭期款,比硬要追求九成貸款來得更實際、更穩健。

爭取高成數按揭的關鍵步驟:按部就班,提高成功率!

好啦,自我評估後,如果你發現自己還有些進步空間,那就按照以下步驟,一步步來優化自己,提高爭取高成數貸款的成功率吧!

  1. 徹底盤點自身條件,打造完美財務履歷

    • 穩固收入證明: 確保你的薪轉紀錄完整無缺。如果你是領現金,建議與公司溝通改為薪轉。如果收入來源多元,請準備好過去一兩年的扣繳憑單、年度所得清單、勞保投保薪資證明等。
    • 降低負債比,剪掉不必要的卡: 在準備申請房貸前,把那些高利率的信貸、循環利息卡債都清償掉吧!就算只是幾筆小額的信貸,都會讓銀行對你的還款能力打上問號。非必要的信用卡也建議剪掉,減少潛在負債額度。
    • 維護良好信用紀錄: 定期上聯徵中心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確認沒有逾期繳款、呆帳等不良紀錄。就算只是電信費遲繳,都可能影響你的信用分數!這是銀行評估你還款意願與能力的核心依據。
    • 準備充足的財力證明: 除了穩定的收入,銀行也很樂見你有足夠的存款、股票、基金等財力證明。這能讓銀行覺得你是一個「有錢人」,即使萬一發生狀況,也有其他資產可以變現,降低銀行風險。這些證明不僅能證明你的還款能力,也能證明你的理財能力。
  2. 慎選銀行,貨比三家不吃虧

    • 不同銀行,政策不同: 每家銀行對風險的偏好和核貸的標準都不同。有些銀行偏好公教人員,有些則對特定職業(如醫生、律師)特別優惠。有些銀行對中古屋比較保守,有些則比較彈性。所以,千萬不要只找一家銀行!
    • 多方諮詢,提供完整資料: 至少找三到五家銀行進行諮詢,把你的個人資料、薪資證明、你想買的房屋地址等資訊都提供給他們,讓他們初步評估。這時候,他們會給你一個預估的貸款成數和利率範圍。
    • 善用房仲或代書的推薦: 許多房仲或代書長期與特定銀行往來,他們會知道哪些銀行對你的條件或物件比較友善,能爭取到更好的條件。這就像有個熟門熟路的朋友帶你走捷徑一樣,但記得還是要自己查證比較。
    • 找與你薪轉往來的銀行: 通常你薪資轉帳的銀行,因為掌握你的完整收入紀錄,會更了解你的財務狀況,也更願意給予較優惠的條件,甚至更高的貸款成數。畢竟是自己的客戶,知根知底嘛!
  3. 房屋條件會說話:慎選物件是王道

    • 新成屋 vs. 中古屋: 一般來說,新成屋因屋齡新、屋況佳,銀行鑑價通常會比較高,貸款成數也相對容易達到八成以上。中古屋則會受屋齡、屋況、地段等影響,鑑價彈性較大。
    • 地段、屋齡、坪數、物件類型: 位於精華區、交通便利、周邊機能完善的房屋,銀行鑑價自然高。屋齡越新、坪數適中、主流類型的物件(例如非套房、非工業宅、非凶宅),都更容易獲得高成數貸款。如果你選擇的物件是銀行不喜歡的類型(例如套房、頂樓加蓋、凶宅、基地台屋),就算你條件再好,銀行也很難給你高成數。
    • 社區管理與維護: 銀行在鑑價時,也會參考社區的管委會運作狀況、公共設施維護程度。管理良好的社區,對銀行而言風險較低。
    • 多了解周邊實價登錄行情: 了解你想買的房屋周邊的實價登錄行情,這會是你跟銀行談判的依據,也是銀行鑑價的基礎。如果你的買價明顯高於周邊行情,銀行很難給你高成數。
  4. 善用政府優惠方案與特定身分優勢

    • 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 這是政府提供的優惠房貸,利率非常低,雖然單獨貸款上限金額有限,但可以與銀行的一般房貸「搭配」使用。這兩者搭配起來,常常能讓你的整體貸款金額更高,減輕自備款壓力。許多首購族都是靠這個專案成功圓夢的!
    • 公教人員、軍警優惠專案: 如果你是這些身分,恭喜你!許多銀行都有針對這些族群設計的專案,通常利率更低、貸款成數更高。因為這些工作的穩定性非常高,對銀行來說是優質客戶。
    • 各地方政府或專案貸款: 有些地方政府或機構會推出特定的購屋補助或貸款方案,例如針對青年、弱勢族群等。多方查詢,說不定就能找到適合你的方案。
  5. 勇敢溝通,展現誠意

    • 主動提供補充資料: 如果你有額外的收入(例如兼職、租金收入),或是其他資產證明(例如未上市股票、繼承的土地),即使銀行沒有要求,也可以主動提供。這會讓銀行對你的財務實力有更全面的了解。
    • 解釋特殊情況: 如果你的聯徵紀錄上,不小心有過一次遲繳紀錄,或是有過一筆較大的信貸但已經還清,在銀行詢問時,誠實地解釋原因,並強調你已經改善。銀行看重的是你的還款意願和改善能力。
    • 保持積極與禮貌: 與銀行貸款專員保持良好的溝通,有問題隨時發問,展現你對貸款的積極態度和負責任的態度。銀行也是人,好的互動會留下好的印象。

影響按揭成數的關鍵因素大公開

你知道嗎?你的房貸能貸多少錢,可不只是看你有沒有錢,或者房子好不好而已。這背後有一套複雜的評估機制,以下我用表格來幫你快速理解影響按揭成數的關鍵因素:

主要評估面向 具體影響因素 對貸款成數的影響
借款人條件 收入穩定性: 薪轉證明、扣繳憑單、勞保證明 收入越穩定、越高,越有利於高成數
信用紀錄: 聯徵報告、過去繳款行為 信用分數高、無不良紀錄,成數越高
負債比: 各類貸款月付金佔收入比例 負債比越低(建議低於30-40%),成數越高
工作性質: 公教、軍警、百大企業員工、醫師等 特定穩定職業有機會獲更高優惠與成數
財力證明: 存款、股票、基金、不動產等 財力越雄厚,銀行風險評估越低,成數越高
房屋條件 地段與區域發展: 交通、學區、商業機能、未來潛力 精華地段、發展潛力佳,鑑價高,成數高
房屋類型與屋齡: 大樓、華廈、公寓、透天;新成屋、中古屋 新成屋、大樓、華廈通常比老舊公寓、套房更易獲高成數
房屋狀況與瑕疵: 漏水、壁癌、違建、凶宅等 有重大瑕疵、違建會嚴重影響鑑價與核貸成數,甚至拒貸
實價登錄行情: 周邊相同或類似物件的成交價格 銀行鑑價會參考實價登錄,若買價高於行情,成數會受影響
銀行政策與法規 各銀行授信政策: 每家銀行對風險偏好不同 部分銀行可能對特定條件或物件較為寬鬆
中央銀行及金管會規範: 貸款成數上限、特定區域限貸等 金融監管機構會對房市過熱區或特定交易類型設限,影響整體成數
市場利率與景氣: 利率波動、房市景氣好壞 景氣佳、利率低時,銀行放貸意願較高,反之則保守

從這個表格你會發現,銀行考量的面向非常全面,不是單一因素就能決定你的貸款成數。你必須從自身條件和房屋條件兩方面著手,才能真正提高成功機率。

高成數按揭的潛在風險與應對

追求高成數貸款固然能減輕頭期款壓力,但凡事都有兩面刃。當你背負較高的貸款時,風險也隨之而來。身為過來人,我真心建議你,在追求高成數的同時,也要審慎評估潛在風險,並做好應對措施。

1. 月付金壓力大如山

貸款成數越高,代表你的貸款本金越多。即便利率一樣,每個月要繳的房貸金額也會隨之增加。這會大大壓縮你的日常開銷和儲蓄空間。想像一下,萬一未來利率上升,你的月付金可能還會更高,那種壓力會非常真實。曾經有朋友,只因為多貸了50萬,每月多繳好幾千,一開始沒感覺,但兩年後就覺得手頭超緊。

我的建議: 在簽約前,務必利用銀行提供的試算表,或房貸試算App,將不同貸款成數下的月付金都算清楚,並將未來的預期生活開銷、育兒費用、孝親費等都考慮進去。確保你的「房貸負擔率」(月付金佔月收入的比例)維持在一個健康的區間,通常建議不超過30%到40%,才能維持生活品質,不至於變成「屋奴」。

2. 房價下跌,變身「負資產」的夢魘

如果你的貸款成數很高,例如貸了八成五甚至更高,萬一未來房價下跌超過一成五,你的房屋價值可能就低於你的貸款餘額,這就是所謂的「負資產」。此時,如果你急需變賣房產,你會發現就算把房子賣掉,可能還不足以償還銀行貸款,你還得倒貼錢。這在過去的金融風暴時期,是許多人的惡夢。

我的建議: 除了挑選地段佳、抗跌性強的物件外,更重要的是不要把所有資產都壓在房貸上。保留足夠的現金流作為緊急預備金,萬一市場變動,你才有喘息的空間。並且,對市場趨勢保持警惕,不要盲目追高。我在購屋時,通常會預留至少10%的「安全緩衝區」,確保就算房價小幅下跌,也不至於陷入負資產困境。

3. 未來增貸空間受限

如果你這次購屋已經申請了高成數房貸,未來如果你有資金需求,想利用房屋再向銀行增貸,你會發現你的增貸空間非常有限,甚至沒有。因為銀行在評估增貸時,還是會看房屋目前的鑑價與你現有的貸款餘額,如果你已經貸好貸滿,就沒有更多可貸的額度了。

我的建議: 在購屋前,就應該對自己未來的財務規劃有個大致的藍圖。如果預期幾年後有大筆資金需求(例如創業、子女教育費),可能需要預留房屋增貸的空間,那麼在首次購屋時,就不要把貸款成數拉到最高。或者,考慮其他多元的資金籌措方式,而非單純仰賴房屋增貸。

總之,高成數按揭是一把雙面刃。它能幫助你更快實現購屋夢,但也可能讓你承擔更大的風險。務必仔細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和風險承受度,才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策。

房貸申請常見迷思與專業解析

在房貸申請的過程中,許多人常常會有些疑問和誤解。以下我列出幾個常見的問題,並提供專業的詳細解答,希望能幫助你少走一些冤枉路。

信用分數要多高才能貸到高成數?

關於信用分數,這真的是個很關鍵的問題!許多人以為只要有薪資證明就好,但其實,銀行在核貸前,第一件會做的事情就是查你的「聯徵紀錄」。你的信用分數就像是一張「信用成績單」,分數越高,代表你這個人在金融機構眼裡,越是「守信用」的好客戶。

雖然沒有一個絕對的「門檻分數」說你一定要多高才能貸到高成數,但普遍來說,如果你想爭取到銀行最好的房貸條件(包括利率和成數),你的聯徵信用分數建議至少要在650分以上,最好能達到700分以上。這個分數區間通常被銀行視為「優良」等級。

如果你的分數偏低,例如低於600分,甚至有信用空白(從來沒有與金融機構往來過)或曾經有逾期、呆帳紀錄,銀行核貸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即便核貸,利率和成數也會非常差。曾經我處理過一個案例,客戶薪資很高,但因為年輕時辦了太多信用卡,管理不善導致幾次遲繳紀錄,分數一直拉不起來,結果最後只能貸到七成,讓他非常扼腕。所以,務必在申請房貸前至少半年到一年,開始培養和維護自己的信用分數,例如準時繳交信用卡費、不預借現金、不使用循環利息,甚至可以考慮辦理一張信用卡,小額消費並按時全額繳清,來建立良好的信用紀錄。

沒有薪轉證明怎麼辦?

這在許多自由工作者、SOHO族、接案者,或是一些小本生意的老闆身上很常見。銀行最喜歡看到的是「穩定、持續的薪資轉帳紀錄」,因為這直接證明了你的還款能力。如果沒有薪轉,銀行在評估你的收入穩定性時,確實會比較嚴格,但這不代表就沒辦法貸款!

你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式來證明你的財力:

  • 年度所得清單與報稅證明: 這是最主要的替代方案。提供你過去兩到三年的個人所得稅申報資料,銀行可以從中看出你穩定的年度收入狀況。這是最具說服力的文件之一。
  • 經常性往來存摺: 提供你主要用於收入和支出的銀行存摺,顯示頻繁且固定金額的入帳紀錄,例如來自客戶的匯款、定期收取的租金等。銀行會觀察這些款項的性質和規律性。
  • 專業證照與合約: 如果你是律師、會計師、設計師等專業人士,可以提供你的專業證照、與客戶簽訂的長期合約,證明你的工作穩定性和收入來源。
  • 不動產或有價證券: 如果你有其他不動產(雖然還沒繳完房貸,但市值高)、股票、基金等有價證券,也可以作為你的財力證明。這能讓銀行覺得你即便沒有固定薪轉,也有其他資產可以變現來還款。
  • 提供保證人: 如果以上證明還是不足以讓銀行信任,你可以考慮找一位財力雄厚、信用良好的保證人。但這會增加保證人的風險,通常不是首選。

我曾經手一個案例,一位SOHO設計師,沒有薪轉。我們幫他整理了過去兩年的稅務申報資料、與固定合作客戶的合約影本,以及一份資金流量較大的活存簿。雖然核貸時間比一般薪轉族長,但最終還是成功核貸了不錯的成數。所以,只要你有其他方式證明自己的還款能力,機會還是很大的!

買預售屋和中古屋,貸款成數有差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有差,而且差很大!」主要差異體現在「鑑價時機」和「貸款方式」上。

預售屋:

  • 分期付款,最後才辦理房貸: 預售屋在施工期間,是採分期付款方式,例如簽約金、開工款、工程期款等,這些都是「自備款」的一部分。真正的「銀行房貸」是在房屋接近完工或交屋前才開始申請。
  • 鑑價時機不確定性: 銀行對預售屋的鑑價,通常會參考建商的品牌、過去推案紀錄、建案所在區域的未來發展性,以及預期完工後的市場行情。由於是「未來」的房子,鑑價上會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 成數風險: 有些預售屋會提供「建商合作銀行」的貸款方案,看似能貸到較高成數。但請注意,最終的核貸成數,還是會以房屋完工後的「實際鑑價」為準。萬一完工時市場行情下跌,導致銀行鑑價低於你的買價,你可能就需要補足差額。這就是所謂的「鑑價落差風險」。

中古屋:

  • 立即鑑價,風險較低: 中古屋在簽訂買賣合約後,銀行會立即派人到現場鑑價,參考的依據是當前的實價登錄行情、房屋實際屋況、地段等。這意味著鑑價結果比較即時,風險也相對透明。
  • 成數相對穩定: 如果中古屋的屋況良好、地段優越、買價符合行情,通常銀行能核貸到七成到八成五的機率較高。
  • 自主選擇銀行: 買中古屋你有更大的彈性去選擇多家銀行比價,找到最適合你的方案。

我個人經驗是,如果你是追求高成數,且希望風險可控,中古屋的貸款會相對透明和穩定。預售屋雖然有新房的魅力,但最終核貸的不確定性較高,務必保留足夠的彈性資金應對可能的鑑價落差。

房貸綁約好還是不綁約好?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也涉及到你對未來財務規劃的判斷。

房貸綁約:

  • 優點: 綁約通常可以換取較優惠的「前幾年利率」。銀行之所以提供較低的利率,就是希望你能長期與他們往來,不要輕易轉貸或提前還款。綁約期限通常是1到3年。
  • 缺點: 在綁約期間內,如果你想提前償還部分本金,或是想轉貸到其他利率更低的銀行,就必須支付一筆「違約金」(通常是提前償還本金金額的0.5%到1%不等)。這會讓你失去資金的彈性。

房貸不綁約:

  • 優點: 資金運用彈性極高,你可以隨時提前還款,也可以隨時轉貸到利率更低的銀行,無需支付任何違約金。
  • 缺點: 不綁約的房貸方案,通常「整體利率」會比綁約方案稍高一些,銀行會將這種彈性化為成本轉嫁給你。

我的建議:

這真的要看你的個人狀況和對未來的預期:

  • 如果你預期未來幾年內會有大筆閒置資金(例如年終獎金豐厚、有其他投資收益入袋、家裡會資助等),而且這些資金你打算用來提前還款以省利息,那麼選擇不綁約或短綁約(1年)的方案會比較適合你。
  • 如果你對未來幾年的資金流動性沒有太大把握,或是你就是打算長期慢慢攤還,而且非常看重「最低利率」,那麼選擇綁約(2-3年)的方案,享受前期較低的利率,會比較划算。
  • 如果你是首購族,通常資金較不充裕,我會建議你選擇綁約方案,因為前期利率優惠能實質減輕你的月付金壓力。等到綁約期滿,再根據當時的市場利率和自己的財務狀況,決定是否轉貸或提前還款。

我個人通常會選擇綁約方案,因為前期的利率優惠很有感,且通常綁約期過後,我也不太會想為了那一點點利率差額去轉貸,因為轉貸也有時間和手續費的成本。但如果你是那種對數字非常敏感,隨時準備比價、轉貸的精打細算型,不綁約會是你的愛。

房貸壽險是不是強制要保?

答案是:房貸壽險「不是強制」要保的!

許多銀行在推銷房貸方案時,會一併推銷房貸壽險,甚至有些業務員會暗示或明示,不保房貸壽險就無法核貸,或無法貸到好的條件。這其實是一種「話術」!

房貸壽險是什麼?

它本質上是一種「定期壽險」,保障的是在房貸期間,萬一借款人(通常是主要還款人)不幸身故、完全失能或罹患特定疾病時,保險公司會啟動理賠,用理賠金優先償還銀行的房貸餘額。它的目的是為了保障銀行,也同時保障你的家人,避免在你發生意外時,家人還要背負沉重的房貸。

為什麼銀行愛推?

  • 保障銀行債權: 對銀行來說,這是他們確保債權安全的方式。萬一借款人無法還款,至少還有保險金可以彌補。
  • 業務績效: 許多銀行業務員背負著保險銷售的業績壓力,所以會積極推銷。

我的建議:

  • 你可以拒絕: 清楚地告訴銀行業務員,你不需要房貸壽險。這是你的權利,他們不能因為你不保壽險就拒絕你的房貸申請。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你可以考慮換一家銀行,或向銀行總部申訴。
  • 評估自身保障: 但這不代表房貸壽險沒有用處。如果你是家庭經濟支柱,且房貸金額高,又沒有足夠的壽險保障,房貸壽險確實可以提供一份安心。只是,你可以選擇自己到保險公司購買「定期壽險」來達到同樣的目的,而不一定要購買銀行推薦的房貸壽險。自行購買的壽險通常會比較靈活,保費也可能更划算。
  • 獨立評估: 請將房貸與保險視為兩件獨立的事情。先談妥房貸條件,再評估自己是否需要額外的壽險保障。不要讓保險成為你取得房貸的阻礙。

總之,房貸壽險是一個選擇,而不是義務。知情權在你手中,不要被銀行的話術唬住了。

結語:購屋是理性與感性的平衡

「如何做9成按揭」這個看似單純的問題,背後卻牽涉到你個人的財務紀律、對市場的敏銳度,以及銀行複雜的風險評估機制。在台灣,要做到純粹的「9成按揭」並不容易,但透過本文所提供的各種策略,如優化個人財務、慎選物件、活用政府專案,你絕對有機會將貸款成數拉到最高,讓自備款壓力降到最低,更快地實現購屋夢想。

然而,我也要再次提醒,購屋不該只是追求最高貸款成數的感性衝動。它更是一項長期的財務承諾。你必須理性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預留緊急預備金,並對潛在風險保持警惕。房屋是你的避風港,是家的所在,但不該是壓垮你生活的沉重負擔。記住,穩健的財務規劃,才是你安心購屋,享受幸福生活的基石。願你最終能順利買到心儀的家,展開全新的生活篇章!

如何做9成按揭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