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朝聖之路 幾天:詳解88所巡禮所需時間、規劃與深度體驗
嘿,親愛的旅人朋友,你是不是也曾幻想過踏上那條被譽為日本心靈故鄉的「四國朝聖之路」?每次看到網路上那些背著行囊、手持金剛杖的遍路者身影,心裡是不是也跟著悸動起來,然後就冒出一個大大的問號:「四國朝聖之路究竟要走幾天啊?我這種上班族有沒有可能完成啊?」
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就像我身邊的小芳,她也常常跟我聊到四國遍路,每次都糾結在時間規劃上。別擔心,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來為大家深度解析,究竟完成這趟88所寺廟的巡禮,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以及該怎麼規劃最適合你的「四國遍路」旅程!
簡單來說,四國朝聖之路的天數取決於你的交通方式與個人步調,從最短的約一週到最長的三個月都有可能喔!
- 全程徒步: 大約需要40到60天,是最經典也最具挑戰性的方式。
 - 自駕巡禮: 走馬看花型的約7-10天,深度體驗則需10-14天。
 - 巴士/旅行團: 如果分段完成,每次約3-5天不等,完整巡禮則需分多次,總計約10-15天。
 - 自行車巡禮: 依據體力與路線,通常介於15-25天。
 
是不是覺得選擇好多,反而有點不知所措了呢?沒關係,讓我們一步步拆解,保證你看完這篇,就能對你的四國遍路天數有個清晰的藍圖!
Table of Contents
四國遍路88所巡禮:究竟需要花上「幾天」才走得完?
「四國遍路」指的是巡訪四國地區弘法大師空海開創的88所寺廟。這條路徑全長約1200公里,不僅是日本重要的文化遺產,更是許多人心靈洗禮的旅程。那麼,走完這條路究竟要多少天呢?這真的沒有標準答案,端看你怎麼選擇你的「朝聖方式」!
徒步巡禮:最經典、最耗時的深度體驗
欸,如果你問我哪個方式最能感受到「遍路」的精髓,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跟你說:「當然是徒步啊!」這是一種最傳統、也最能與土地對話的方式。你每一步都踩在弘法大師曾經走過的路徑上,感受著身體的疲憊與心靈的富足,那種體驗真的是無可取代的。
- 平均天數: 全程徒步通常需要40到60天。有些體力超好、不太休息的遍路者或許能在35天左右完成,但那真的很少見,不建議大家一開始就設定這麼高的目標喔!如果你是那種喜歡慢慢走、享受沿途風景,偶爾還想去泡個溫泉、嚐嚐當地美食的人,那準備個50到60天會比較從容。
 - 影響因素: 你的體力、每日步行的距離(一般建議25-35公里)、是否安排休息日(「善根宿」或溫泉旅館)、以及會不會為了某個特色小店或景點而繞路,都會大大影響最終的天數。像我一位朋友,他就是那種走到哪吃到哪,看到美景就停下來拍個半天的人,結果他花了足足65天才完成,但他一點都不後悔,因為他收穫了滿滿的回憶!
 
徒步遍路雖然時間長,但它的意義深遠。每當你雙腳痠痛得不行,卻因為一句「加油!」或是當地人的「款待」而重新獲得力量時,你會覺得這趟旅程真是值了!
自駕巡禮:效率優先,彈性最高的選擇
如果你的假期有限,但又想體驗四國遍路,那麼自駕會是一個非常棒的選擇!它最大的優勢就是「彈性」和「效率」。
- 平均天數: 如果你只是想收集88所寺廟的「納經」,不求深度停留,那麼7到10天內完成一輪並非不可能。但老實說,這樣會有點像在趕鴨子,少了些許遍路者的從容。我會建議,如果時間允許,安排10到14天會比較舒服,這樣你可以在一些特別喜歡的寺廟多待一會兒,或者順道去體驗四國的其他風光,像是道後溫泉、鳴門漩渦等等。
 - 優點: 省時、舒適、可以攜帶更多行李、不受班次限制、遇到惡劣天氣也比較有保障。對於帶著年長者或小孩一起巡禮的家庭來說,自駕更是首選。
 - 缺點: 開車雖然快,但少了徒步的身體勞動和沿途與當地人的自然互動,有時候會覺得少了點「遍路」的那種沉浸感。而且,有些寺廟的路非常狹窄,停車位也有限,需要一些駕駛技巧和耐心喔!
 
我的表哥就是選擇自駕,他開著車載著家人,每天輕鬆地巡禮個5-6間寺廟,傍晚就找溫泉旅館好好放鬆。他覺得這樣既能完成心願,又能兼顧家庭旅遊,是很棒的平衡。
巴士/旅行團巡禮:輕鬆舒適,適合初次體驗
如果你對行程規劃一竅不通,或者希望旅途能更輕鬆一點,那麼參加巴士旅行團或利用遍路巴士,絕對是個好主意!
- 平均天數: 通常旅行團會將88所寺廟分成好幾段行程,每次可能只走一個縣或幾個相鄰的寺廟。如果完整參加一輪,總計所需天數可能落在10到15天之間,但會分好幾次出行。例如,你可能參加春季的德島縣行程(3-4天),然後秋季再參加愛媛縣行程(4-5天)。
 - 優點: 完全不用操心交通、住宿、甚至餐飲,導遊會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貼貼。對於初次體驗遍路、或者體力有限的長者來說,這真的是最省心的方式。而且,團體行動也比較有安全感,可以認識來自各地的遍路夥伴。
 - 缺點: 行程時間受限,無法隨心所欲地停留或繞道;也少了那種一個人面對挑戰的獨特體驗。有時候為了趕行程,可能就少了些慢慢品味的機會。
 
我在社團裡就看過不少阿姨阿伯是跟團完成遍路的,他們都說這樣很方便,有人帶著走就不用擔心迷路,而且寺廟的解說也更詳細,收穫滿滿呢!
自行車巡禮:挑戰體能與意志的特別旅程
近幾年,騎自行車環遍路也越來越受歡迎了!這是一種介於徒步與自駕之間的方式,既能感受到風的吹拂,又能比徒步更快地移動,非常適合熱愛騎行的朋友。
- 平均天數: 根據騎行速度、每日距離以及休息頻率,通常需要15到25天。如果體能極佳,且路況熟悉,或許能縮短至12-14天,但會非常累人。
 - 優點: 速度比徒步快很多,視野開闊,可以欣賞到更多沿途風光。對比自駕,更能親身感受四國的起伏地勢和風土人情。
 - 注意事項: 四國有不少山路和陡峭的上坡,對體力和自行車的裝備都是一大考驗。還要考慮載物空間(特別是雨具和替換衣物)、住宿選擇(有些地方的遍路小屋可能無法放自行車)、以及突發狀況的維修問題。
 
我的一個同事就是鐵人三項的愛好者,他花了18天騎自行車完成了遍路,回來瘦了一大圈,但整個人都曬黑了,精神卻超好,一直跟我分享騎行途中的趣事和挑戰,聽得我都想試試看了!
為了方便大家有個快速的比較,我整理了一個表格,讓你一目瞭然不同交通方式所需的天數概覽:
| 交通方式 | 預估所需天數 | 優點 | 注意事項/挑戰 | 
|---|---|---|---|
| 徒步 | 40 – 60 天 | 深度體驗、心靈沉澱、感受最純粹的遍路精神、廣受「款待」 | 體力要求高、時間長、天氣影響大、需輕量化行李 | 
| 自駕 | 7 – 14 天 | 時間彈性、效率高、舒適方便、可攜帶多行李、適合家庭 | 較少與當地人深度互動、有些寺廟停車不便、費用相對較高 | 
| 巴士/旅行團 | 10 – 15 天 (分多次) | 省心省力、不用規劃、有導遊解說、安全性高、適合長者 | 行程受限、自由度低、體驗較為表層 | 
| 自行車 | 15 – 25 天 | 速度介於徒步與自駕之間、可欣賞更多風景、運動量大 | 對體力要求高、路況挑戰大、需準備維修工具、行李限制 | 
影響四國朝聖之路天數的五大關鍵因素
除了上述的交通方式之外,還有一些細節會大大影響你的遍路天數,這些都是你在規劃時需要仔細考量的喔!
- 選擇的交通方式: 這個我們前面已經詳細提過啦!徒步最慢,自駕最快,自行車和巴士介於其中。你的選擇直接決定了時間的基數。
 - 個人的體能狀況與行走速度: 這是徒步和自行車遍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你平時有運動習慣,腳程比較快,每天能走30公里以上,那自然會比每天只能走20公里的人快很多。而且,連續多日行走下來,體能的維持和恢復能力也至關重要。別忘了,充足的睡眠和適當的休息,反而能讓你走得更遠、更久喔!
 - 是否安排休息日或觀光行程: 有些遍路者會選擇在走了一段時間後,安排一天的休息日,可能是泡溫泉、洗衣服、逛逛市區,或是單純讓雙腳放鬆。如果你想順便去四國其他著名的觀光景點,像是小豆島、直島,那當然就會增加額外的天數。這些額外的行程雖然會拉長總體時間,但也能讓你的旅程更豐富,畢竟遍路不只是苦行,也是一趟探索之旅呀!
 - 住宿的選擇與預訂彈性: 如果你選擇每天住在遍路小屋(善根宿),它們通常都在寺廟附近,可以省去往返住宿地的時間。但如果你每天都想住溫泉旅館或民宿,那麼從寺廟到住宿地點的交通時間,以及預訂的便利性(有些熱門住宿需要提早預訂),也會影響你每天能參拜的寺廟數量。特別是如果你的行程彈性小,每天都必須趕到預訂好的住宿地點,那也會壓縮你的參拜時間。
 - 季節與天氣的考量: 四國的天氣變化莫測,特別是春、秋兩季雖然氣候宜人,但偶爾也會遇到下雨。如果是夏天,酷熱的天氣會讓體力消耗更快;冬天則可能面臨下雪或低溫,影響行走速度,甚至需要暫停。選擇一個合適的季節出發,絕對能讓你的遍路體驗事半功倍!我個人最推薦春天(櫻花季)和秋天(楓葉季),氣候最舒服,風景也最美。
 
綜合以上這些因素,你會發現「四國朝聖之路 幾天」真的是一個沒有絕對答案的問題,但只要你仔細評估自身狀況和需求,就能規劃出最適合自己的天數!
如何規劃你的「四國遍路」旅程?一步步來不慌張!
好啦,知道大概需要多少天後,是不是就想知道該怎麼開始規劃呢?別緊張,我來教你幾個步驟,讓你從零開始也能輕鬆上手!
第一步:明確你的目標與預算
在開始規劃之前,先問問自己幾個問題:
- 你想要怎樣的遍路體驗? 是追求速度完成「結願」,還是想慢慢走、深度感受?
 - 你有多少時間可以運用? 這是決定交通方式的關鍵。
 - 你的預算大概是多少? 徒步的住宿費可能最低,但吃飯、零食、納經等開銷也得算進去;自駕則有租車費、油錢、過路費。
 
這些問題的答案會幫助你篩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第二步:選擇適合你的交通方式
根據你的時間和預算,選擇徒步、自駕、自行車或巴士團。如果你時間有限,可以考慮「分段遍路」,也就是每次只走或騎或開某個縣的部分寺廟,分好幾次才完成88所。這樣既能兼顧假期,也能體驗遍路的樂趣,很多台灣的遍路者都是這樣完成的喔!
第三步:安排路線與住宿
這一步是規劃的重頭戲!
- 路線規劃: 四國遍路通常會從德島縣的1號札所「靈山寺」開始,順時針依序走到88號札所「大窪寺」,然後再到高野山「奧之院」進行「滿願」或「結願」(也可以選擇不去高野山)。你可以購買一本詳細的遍路地圖(「遍路地圖帳」),上面會標示寺廟位置、距離、海拔變化、住宿資訊等等,非常實用。現在也有很多遍路App可以輔助導航。
 - 住宿選擇:
- 寺廟宿坊: 部分寺廟提供住宿,是體驗遍路文化的好機會,通常包含早晚餐。
 - 民宿、旅館: 沿途有很多遍路友善的民宿和旅館,很多主人都很樂意與遍路者交流。
 - 善根宿(遍路小屋): 免費的簡易住宿,通常沒有水電,適合想省錢或體驗野宿的遍路者,但數量有限。
 - 膠囊旅館、商務旅館: 在市區或大站附近會有較多的選擇。
 
強烈建議,特別是在熱門季節(春、秋),最好提前預訂住宿,尤其是在寺廟之間距離較長、住宿選擇較少的地方,以免到時候露宿街頭那就尷尬了!
 
第四步:準備好你的裝備
無論選擇哪種方式,正確的裝備都是成功遍路的基石。特別是徒步者,輕量化和功能性非常重要。
- 遍路服裝: 白衣(象徵出家)、金剛杖(弘法大師化身)、納札(寫上心願與名字,每到一寺投入納札箱)、經本(念經用)、頭巾或菅笠。這些在遍路用品店都能買到。
 - 必備物品:
- 舒適耐走的鞋子: 這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是已經穿習慣、磨合好的鞋子,並多帶幾雙襪子。
 - 雨具: 四國多雨,雨衣、雨褲、背包套,缺一不可。
 - 輕便的衣物: 洋蔥式穿搭,方便應對溫差。
 - 個人藥品: 感冒藥、腸胃藥、痠痛貼布、OK繃、防蚊液等。
 - 充電寶與充電線: 手機是導航和聯絡的重要工具。
 - 保溫瓶: 隨時補充水分。
 - 小零食、能量棒: 補充體力。
 - 現金: 許多地方不接受信用卡。
 
 
我曾經因為鞋子沒選好,第一天就走到起水泡,那真是慘痛的教訓啊!所以,聽我的勸,一雙好鞋絕對是你的救命恩人!
第五步:身體與心靈的準備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你的身心準備。
- 體能訓練: 如果是徒步或自行車,請至少提前一兩個月開始鍛鍊,多走路、爬山,增強耐力和體力。
 - 心態調整: 遍路是一趟與自己對話的旅程。放下日常的煩惱,保持開放的心態,接受路途中可能遇到的任何挑戰和驚喜。享受過程,而不是只盯著終點。
 
「同行二人」是遍路者常說的一句話,意思是弘法大師與你同行。帶著這份信念,你會發現旅程中的每一步都充滿意義。
深入探討:不同模式下的四國遍路實際體驗與時間分配
為了讓你更具體地想像,我們來看看不同遍路模式下的日常是怎樣的吧!
徒步遍路:每一天的感動與挑戰
徒步遍路的生活是相當規律且充滿儀式感的。
每日行程示例(約30公里):
- 清晨: 天剛濛濛亮,簡單用過早餐後,穿戴好遍路裝束,檢查好行囊,在5點半到6點左右出發。清晨的空氣特別清新,很適合開始一天的步行。
 - 上午: 沿著遍路道前進,可能會經過田野、山路、小鎮。在第一、二間寺廟進行參拜(納札、寫納經、念經),每次參拜約需30-40分鐘。
 - 中午: 在沿途的小飯館、便利商店或自備午餐,稍作休息,補充能量。
 - 下午: 繼續前行,參拜接下來的寺廟。如果經過一些有特色的小鎮,或許會多停留一下,感受地方風情。
 - 傍晚: 通常在下午四五點左右抵達當天預訂好的住宿地點。Check-in後,洗個熱水澡,舒緩一天的疲憊。然後可以去附近的餐廳用餐,或是在住宿點享用晚餐。
 - 晚上: 整理背包、清洗衣物、寫日記、規劃隔天路線,或是與其他遍路者交流,分享一天的見聞。通常會比較早休息,為隔天養精蓄銳。
 
這樣的日子日復一日,你會發現自己的身體漸漸適應了,心靈也變得更加平靜。路上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遍路者,從日本當地人到世界各地的旅人,彼此間一句「O-henro-san, ganbatte!」(遍路者,加油!)都能給予莫大的力量。
自駕遍路:效率背後,如何找到深度?
自駕遍路的優勢在於可以快速移動,每天參拜的寺廟數量會多很多。
每日行程示例(8-10間寺廟):
- 上午: 早餐後,駕車前往附近的寺廟。自駕者通常會更注重寺廟間的距離和停車便利性。
 - 參拜: 由於有車代步,參拜完一間寺廟後,很快就能移動到下一間。但仍建議每間寺廟至少預留20-30分鐘,好好感受氛圍,而不是走馬看花。
 - 午餐與休息: 可以選擇在某個城鎮的特色餐廳用餐,享受美食。自駕的彈性讓你可以隨時停下休息,喝杯咖啡。
 - 下午: 繼續參拜。如果遇到特別有歷史或風景優美的寺廟,可以多花點時間逛逛。
 - 傍晚: 驅車前往當天預訂好的旅館或民宿。自駕者通常可以選擇更遠、更具特色的住宿地點。
 
自駕雖然效率高,但有時候會讓人錯過一些步行才能感受到的細節。我會建議自駕者偶爾停下車,短暫步行一小段遍路道,或是多走進寺廟周圍的小巷弄,感受那份專屬於四國遍路的靜謐和人情味。別只顧著蓋章,也要用心去感受這份文化底蘊喔!
遍路體驗小撇步:讓你的旅程更圓滿
- 接受「款待」(Osettai): 這是四國遍路獨特的文化。沿途的居民可能會送你食物、飲料,甚至現金,這是他們對遍路者的支持與祝福。請務必懷著感恩的心接受,並回贈納札,表達感謝。這會是旅途中最溫暖的記憶之一!
 - 寫納經帳: 每一所寺廟都有獨特的朱印和毛筆字,蓋在納經帳上,是遍路最重要的證明。這本納經帳會成為你珍貴的回憶和收藏。
 - 感受當地文化: 除了寺廟,四國還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像是溫泉、小漁村、特色美食。不要害怕停下腳步,去體驗這些地方的魅力。這會讓你的「四國朝聖之路 幾天」的旅程更加立體和豐富。
 
常見相關問題Q&A:
Q1:第一次走四國遍路,有推薦的入門方式嗎?
A1:對於第一次體驗遍路的旅人,我會非常推薦兩種方式:
首先,可以考慮「分段徒步」。這意味著你不用一次走完88所寺廟,可以將遍路分成好幾次旅程來完成,例如每次只規劃一個縣或一小段路程。這樣做的好處是,你可以先從短天數開始,體驗徒步的感受和節奏,如果覺得喜歡,再逐步增加每次巡禮的天數和路段。這樣既能兼顧你的假期時間,也能避免一次性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帶來的壓力。
其次,參加「遍路巴士團」也是一個很棒的入門選項。這類旅行團通常會提供舒適的交通和住宿安排,有專人導覽解說寺廟的歷史和文化,讓你不用煩惱規劃細節。雖然自由度相對較低,但對於初學者來說,能更輕鬆、更有效率地了解遍路文化,並完成部分的寺廟參拜。許多團體也設計了分段行程,可以讓你多次參加,最終完成所有88所。
無論哪種方式,重要的是先踏出第一步,親身體驗遍路的魅力,再根據自己的感受和經驗,調整未來的遍路計畫。
Q2:遍路途中遇到困難怎麼辦?
A2:遍路途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挑戰,但別擔心,四國遍路是一個非常友善的環境,總會有人伸出援手。
首先,如果你是徒步者,遇到身體不適(例如腳底水泡嚴重、體力透支),不要硬撐。可以考慮在最近的城鎮找個旅館休息一晚,或是搭乘巴士、計程車跳過一小段路程。遍路並不是一場競賽,傾聽身體的聲音非常重要。
其次,如果遇到迷路,可以查閱遍路地圖App,或者向當地人尋求幫助。大多數四國居民都非常熱情,也理解遍路者的需求。你也可以尋找路邊的遍路標誌,通常是紅色的指示牌或路邊的小石像。
最後,如果遇到緊急情況,例如受傷或財物遺失,請立即撥打日本的緊急電話(警察110,救護車119),或向附近的店家、遍路小屋管理員求助。此外,隨身攜帶一些常用藥品、手機充電寶,並告知家人或朋友你的大致行程,也能增加旅途的安全性。
記住,遍路是一種「同行二人」的旅程,你不是一個人!
Q3:裝備上最重要的是什麼?
A3:在眾多遍路裝備中,有幾樣東西絕對是重中之重,無論你選擇哪種遍路方式,都應該特別注意: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一雙「舒適且磨合好的鞋子」。對於徒步者來說,一雙透氣、防水、支撐性好的健行鞋,並且是你在出發前就已經穿過、沒有磨腳問題的鞋子,是整個旅程的基石。切記不要穿新鞋上路!同時,多準備幾雙排汗襪也很關鍵,能有效預防起水泡。
第二,是「可靠的雨具」。四國的天氣說變就變,雨衣、雨褲和背包防水套是必不可少的。輕便、透氣且防風雨的材質會讓你在雨中行進時更加舒適,避免身體濕冷而感冒。一把摺疊傘也能在小雨時派上用場。
第三,是「足夠的飲水和補給品」。尤其是在一些寺廟之間距離較遠的山路上,可能沒有便利商店或販賣機。一個保溫水壺和一些高能量的零食(如巧克力、能量棒、堅果),能夠在你體力不支時提供及時的補充。
這些看似簡單的裝備,卻能大大提升你的遍路體驗,讓你走得更遠、更舒適。
Q4:一個人走遍路安全嗎?
A4:日本的治安在全球範圍內都是數一數二的好,所以一個人走四國遍路,整體來說是非常安全的。沿途的居民對遍路者都非常友善和尊重,很少會遇到惡意滋擾的情況。
然而,安全始終是相對的,還是有一些注意事項:
- 獨自夜行: 盡量避免在天黑後獨自走在偏僻的遍路道上,特別是山路。有些路段沒有路燈,且可能有野生動物出沒。規劃行程時,務必確保能在天黑前抵達住宿地點。
 - 住宿安全: 如果選擇入住遍路小屋(善根宿),請注意保持警惕,貴重物品隨身攜帶。雖然情況罕見,但仍需防範意外。選擇有管理員或在地的民宿、旅館會更安心。
 - 告知行程: 每天出發前,可以告知家人或朋友你的預計路線和住宿點。現在有很多App可以即時分享位置,讓遠方的親友也能掌握你的動態。
 - 注意人身安全: 雖然日本治安良好,但基本的防範意識還是要有。獨自行走時,留意周遭環境,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的可疑要求。
 
總體而言,只要保持警惕,做好基本準備,一個人走遍路的安全係數是相當高的,而且這也是許多遍路者尋求自我對話和獨立體驗的重要方式。
Q5:遍路是不是一定要完成88所?
A5:當然不是!遍路的核心精神是「巡禮」而非「完成」。雖然傳統上會以巡訪完88所寺廟並前往高野山「奧之院」進行「結願」為圓滿,但這並非絕對的標準。
許多遍路者會根據自己的時間、體力、預算或心靈需求,選擇以下不同的方式:
- 分段遍路: 這是最常見的方式,將88所寺廟分成多次旅程來完成。這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但每次的體驗都同樣珍貴。
 - 只巡訪部分寺廟: 有些人可能只對特定地區的寺廟感興趣,或者只是想體驗幾天遍路生活。他們會選擇只走或只參拜部分寺廟,同樣能獲得心靈的洗禮。
 - 「一國打」或「別格二十寺」: 有些遍路者會選擇只巡訪四國的某一個縣(一國打),或是除了88所之外的20所「別格寺廟」,這也是一種很有意義的遍路方式。
 - 心靈遍路: 甚至有些人因為身體原因無法親自前往,也會透過閱讀、研究或冥想來進行「心靈遍路」。
 
弘法大師空海的教誨強調的是「即身成佛」,也就是在活著的時候就能達到佛的境界,而遍路正是修行的一個過程。重要的是你在這趟旅程中的「心境」與「體驗」,而不是冰冷的數字。只要你懷抱著虔誠的心,每一步都充滿了意義。所以,放下對「必須完成」的執念,好好享受屬於你自己的遍路旅程吧!
結語
哇,說了這麼多,有沒有覺得對「四國朝聖之路 幾天」這個問題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了呢?其實,這趟旅程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只有最適合你自己的方式。無論你選擇徒步的緩慢沉澱,自駕的自由奔放,巴士團的輕鬆愜意,還是自行車的挑戰自我,每一種方式都有它獨特的魅力和收穫。
四國遍路,它不只是一條物理上的道路,更是一條通往內心深處的道路。你可能為了祈福、為了療癒、為了尋找答案,也可能只是為了挑戰自己。但無論動機為何,當你踏上那條路,感受著四國的風、雨、陽光,與當地人、其他遍路者交流時,你會發現這趟旅程帶給你的,遠遠超乎你的想像。
所以,別再糾結「四國朝聖之路 幾天」了!拿起你的地圖,規劃屬於你自己的遍路之旅吧!相信我,那份感動,那份洗禮,絕對會成為你人生中最難忘的記憶。祝你遍路順利,一路平安,獲得滿滿的能量與祝福!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