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種茶咖啡因比較低?探索低咖啡因茶飲的奧秘與健康選擇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有時候在睡前或是下午,總想來杯溫暖的飲品放鬆一下,卻又擔心喝了茶或咖啡會讓自己晚上輾轉難眠,咖啡因作祟?或者,你對咖啡因比較敏感,一不小心就心悸、手抖,甚至影響情緒呢?這種糾結的感覺,我可太懂了!許多朋友都會問我:「到底哪一種茶的咖啡因比較低啊?跟咖啡比起來呢?」今天,就讓我們來好好聊聊這個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吧!

哪一種茶咖啡因比較低?快速解答!

直接了當地說,如果你想找咖啡因最低的飲品,那麼答案非常明確:不含咖啡因的「花草茶」(或稱草本茶、香草茶,英文稱為Tisanes)絕對是首選,因為它們根本不是來自茶樹(Camellia sinensis),所以天然就不含咖啡因。再來,就是經過特別處理的「無咖啡因茶」(Decaffeinated Tea),它們雖然不是完全零咖啡因,但含量極微。若要從真正的茶樹茶中挑選,「白茶」和特定種類的「綠茶」(尤其是焙茶、玄米茶和番茶),通常咖啡因含量會比其他茶類來得低。

相較於咖啡,一杯普通的沖泡咖啡(約240毫升)咖啡因含量大約在95-200毫克之間,而一杯傳統的紅茶或綠茶(約240毫升)通常落在25-90毫克。這樣一比較,是不是馬上就明白,茶飲普遍咖啡因含量都比咖啡低了一大截呢?即使是咖啡因相對較高的紅茶,也遠不及一杯咖啡的咖啡因量呢!

深入了解:茶飲中的咖啡因究竟從何而來?

要選擇低咖啡因的茶,我們首先得了解茶葉裡的咖啡因到底怎麼回事。咖啡因是茶樹(Camellia sinensis)天然產生的一種生物鹼,它的主要作用是幫助茶樹抵禦害蟲。所以,只要是來自茶樹的茶,就一定含有咖啡因,只是多寡的問題。

影響茶葉咖啡因含量的關鍵因素

咖啡因在茶葉中的含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茶喝起來特別提神,有些則溫和許多:

  • 茶樹品種與生長環境: 不同的茶樹品種,其咖啡因含量基因差異很大。例如,有些品種天生就比較高咖啡因。此外,生長在陽光充足、海拔較高的茶樹,通常其茶葉會含有較多的咖啡因。
  • 茶葉部位與採摘季節: 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通常,茶樹的嫩芽和一心二葉(頂芽和旁邊兩片嫩葉)咖啡因含量最高,因為這些部位是茶樹生長最旺盛、需要最多保護的區域。相對地,老葉和茶梗的咖啡因含量就少得多。春茶和夏茶的咖啡因含量通常也會比秋冬茶高一些,因為生長快速。
  • 加工方式與發酵程度:
    • 發酵: 茶葉的發酵過程(氧化作用)會影響咖啡因的釋放和穩定性,但並不會顯著減少咖啡因的總量。例如,紅茶經過完全發酵,其咖啡因在沖泡時更容易釋放出來,給人感覺咖啡因含量較高。而綠茶未經發酵,咖啡因結構相對穩定,但只要是嫩芽製成的綠茶,咖啡因依然不低。
    • 烘焙: 有些茶葉會經過高溫烘焙,例如日本的焙茶(Houjicha)。高溫烘焙的過程能有效地降低茶葉中的咖啡因含量,因為咖啡因在烘焙過程中會昇華或分解,同時也會產生特殊的焦香風味。
  • 沖泡方式: 這點對我們消費者來說最能掌握!
    • 水溫: 溫度越高,咖啡因溶解速度越快、釋放量越多。所以,用冷水沖泡的冷泡茶,咖啡因含量會比熱泡茶低。
    • 沖泡時間: 浸泡時間越長,咖啡因釋放到茶湯裡的量就越多。所以,短時間快速沖泡能減少咖啡因攝入。
    • 茶葉用量: 道理很簡單,茶葉放得越多,咖啡因自然就越多。

茶與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大比拼

為了讓大家有個更直觀的感受,我們來看看不同飲品咖啡因的大致範圍(以一杯約240毫升為例,實際含量因品牌、沖泡方式而異):

飲品種類 咖啡因含量(約略範圍,毫克) 說明
沖泡咖啡 95 – 200 一杯普通美式咖啡或手沖咖啡
濃縮咖啡(Espresso) 64 – 75 / shot 單份濃縮,通常份量較少,但濃度極高
紅茶 25 – 90 伯爵茶、大吉嶺茶等,發酵程度較高
烏龍茶 10 – 70 依發酵程度不同差異大,輕發酵烏龍會低於重發酵
綠茶 10 – 75 煎茶、龍井等,通常嫩芽製成的較高,老葉製成較低
白茶 6 – 50 通常由嫩芽製成,但咖啡因釋放較慢
無咖啡因茶 0 – 5 經過特殊處理移除咖啡因的茶葉
花草茶(Tisanes) 0 非茶樹植物製成,如洋甘菊、薄荷、南非國寶茶等

從這張表可以清楚看到,花草茶是絕對的零咖啡因霸主,而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則遠超大多數的茶類。

低咖啡因茶飲的多元選擇:讓你不受咖啡因束縛

知道了咖啡因的特性後,我們就可以更精準地選擇適合自己的低咖啡因茶飲了。這裡為你詳細介紹幾種不錯的選擇:

1. 花草茶 (Herbal Teas / Tisanes) – 天然無咖啡因的首選!

花草茶可以說是低咖啡因茶飲界的明星,它們不是來自傳統茶樹,因此不含咖啡因。這意味著無論你是晚上想放鬆、懷孕或哺乳期的媽媽,還是對咖啡因特別敏感的朋友,花草茶都是最安全的選擇!

  • 洋甘菊茶 (Chamomile Tea):

    這大概是睡前放鬆的首選了吧!洋甘菊自古以來就被用作安眠和舒緩緊張情緒的天然草本。它帶有一種淡淡的蘋果香氣,喝起來溫和甘甜。許多研究都指出,洋甘菊中的化合物有助於鎮靜,能幫助你放鬆身心,更容易入睡。我自己有時候睡不好,就會泡一杯暖暖的洋甘菊,真的很有幫助。

  • 薄荷茶 (Peppermint Tea):

    清涼的薄荷茶不僅能提神醒腦(不含咖啡因的提神喔!),還有助於消化。如果你飯後感覺脹氣不適,或者有輕微的噁心感,來一杯冰涼或溫熱的薄荷茶,都能帶來很大的緩解。它那獨特的清涼感,在夏天喝更是解渴又舒暢。

  • 南非國寶茶 (Rooibos Tea):

    這可是近年來超受歡迎的明星茶飲!南非國寶茶來自南非一種灌木植物,帶有天然的甜味和堅果香氣,口感醇厚,類似紅茶。它不僅完全不含咖啡因,還富含抗氧化劑,對身體有很多好處。無論是熱飲還是冷泡,都非常美味,而且沒有一般茶葉的苦澀味,小朋友也可以安心喝喔。

  • 薑茶 (Ginger Tea):

    薑茶可是溫暖身體的好幫手!尤其是在濕冷的季節,一杯熱騰騰的薑茶能有效驅寒。如果你有輕微的感冒症狀、經期不適,或是暈車暈船,薑的天然辛辣成分都能幫助緩解不適,促進血液循環。我自己如果感覺有點胃寒,就會煮點薑茶暖暖胃,效果很不錯呢。

  • 洛神花茶 (Hibiscus Tea):

    洛神花茶那鮮豔的紅色和酸甜的口感,讓人一喝就愛上。它富含維生素C和多種抗氧化劑,對心血管健康很有益處。冷泡洛神花茶尤其清爽解渴,是夏天的絕佳飲品。不過,由於洛神花較酸,腸胃敏感的朋友可能要注意適量飲用。

2. 無咖啡因茶 (Decaffeinated Tea) – 享受原茶風味

如果你實在割捨不下紅茶、綠茶或烏龍茶的獨特風味,但又必須避免咖啡因,那麼「無咖啡因茶」就是你的最佳選擇!這類茶是將正常的茶葉經過特殊處理,將咖啡因含量降至極低的水平(通常每杯少於5毫克)。

目前常見的咖啡因去除方法有:

  • 二氧化碳(CO2)法: 這是目前被認為最安全、最能保留茶葉風味的方法。它使用高壓二氧化碳作為溶劑,在特定溫度下將咖啡因從茶葉中分離出來。由於二氧化碳是天然物質,且能在處理後完全揮發,因此對茶葉品質和人體健康影響最小。
  • 乙酸乙酯法(Ethyl Acetate): 這是一種天然存在於水果中的有機化合物,也能有效地去除咖啡因。但由於乙酸乙酯本身帶有果香,可能會對茶葉的原始風味產生輕微影響,有時處理後會殘留一點化學味,所以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種方法處理的茶。
  • 水處理法: 這種方法是利用熱水反覆沖洗茶葉,使咖啡因溶解在水中。雖然看似溫和,但除了咖啡因,茶葉中的許多風味物質和有益成分也可能隨水流失,因此茶湯風味可能不如原茶飽滿。

儘管經過脫咖啡因處理,但要注意的是,無咖啡因茶並非「零」咖啡因,只是含量極低。對於對咖啡因極度敏感的人來說,仍需留意。

3. 天然低咖啡因茶葉 (來自茶樹 Camellia Sinensis)

如果你想喝真正的茶,又希望咖啡因低一點,那麼以下幾種茶樹茶值得考慮:

  • 白茶:

    白茶是所有茶類中加工最少的一種,主要經過萎凋和乾燥,保留了茶葉最原始的風味。傳統上,白茶使用的是茶樹的嫩芽和嫩葉,例如「銀針白毫」主要採摘單一嫩芽,「白牡丹」則是一心二葉。雖然理論上嫩芽咖啡因含量較高,但白茶的加工方式和沖泡特性,使得咖啡因釋放相對緩慢。而且,由於白茶大多用較低的水溫沖泡(約80-85°C),且浸泡時間通常較短,這些沖泡習慣也有助於降低咖啡因的攝取量。許多茶藝師和愛茶人士都認為,白茶喝起來感覺很「溫柔」,咖啡因的影響也比較小。

  • 焙茶 (Houjicha):

    焙茶是日本綠茶的一種。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是將綠茶(通常是番茶或莖茶)經過高溫烘焙而成。這個烘焙的過程,會分解茶葉中的咖啡因,同時也賦予焙茶一種獨特的焦糖香氣和溫潤口感。所以,焙茶的咖啡因含量比一般綠茶低得多,而且溫暖的香氣喝起來非常舒服,尤其適合在晚上或飯後飲用。我個人超愛焙茶,它溫暖的香氣和低咖啡因的特性,讓我在任何時候都能安心享受。

  • 玄米茶 (Genmaicha):

    玄米茶也是日本綠茶的一種,它是由綠茶(通常是番茶或煎茶)混合烘焙過的糙米粒製成。糙米的加入不僅稀釋了茶葉的比例,烘焙的糙米本身也帶有迷人的米香,讓茶湯的風味更加醇厚,同時也因為糙米的存在,相對地降低了咖啡因的濃度。玄米茶的口感溫和,帶有穀物的香氣,很受大眾喜愛。

  • 番茶 (Bancha):

    番茶是日本綠茶中,咖啡因含量較低的選擇。它通常是在茶樹較晚的季節(夏秋)採摘,使用比較粗老、成熟的葉片製成,有時也會包含茶莖。由於老葉的咖啡因含量本身就比嫩芽低,所以番茶的咖啡因含量自然也較低。它的風味比較樸實,帶有清爽的草本香氣,是很日常的飲品。

實用技巧:如何進一步降低茶飲中的咖啡因?

即使你喝的是咖啡因含量相對較高的紅茶或烏龍茶,透過一些小技巧,也能有效地減少咖啡因的攝入。這些方法雖然不能完全去除咖啡因,但能幫你更好地控制攝取量。

1. 嘗試「洗茶」或「快速醒茶」

這個方法在台灣的茶藝文化裡很常見,特別是用來沖泡烏龍茶和普洱茶。所謂「洗茶」,就是在正式沖泡前,先用熱水快速沖洗茶葉約10-20秒,然後將第一泡茶湯倒掉。據說,茶葉表面的咖啡因和一些苦澀物質會在這個過程中被大量釋出。雖然科學界對於這種方法能減少多少咖啡因的說法不一,但我個人的經驗是,這樣做的確能讓茶湯更加溫潤,減少苦澀味,感覺咖啡因的「衝擊力」也沒那麼強烈了。

2. 縮短沖泡時間

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咖啡因在熱水中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充分溶解出來。如果你想減少咖啡因的攝入,就縮短茶葉的浸泡時間。例如,平時泡紅茶可能需要3-5分鐘,你可以試著縮短到1-2分鐘。雖然風味可能會稍微清淡一些,但咖啡因也會大幅減少。對於對咖啡因敏感的人來說,這種方式非常有用。

3. 降低沖泡水溫

水溫也是關鍵!高溫會加速咖啡因的溶解和釋放。特別是對於綠茶和白茶這類嬌嫩的茶葉,使用約70-85°C的溫水沖泡,不僅能避免茶湯苦澀,也能有效降低咖啡因的釋出。如果你習慣用剛燒開的沸水泡茶,下次不妨讓水稍微冷卻一下再沖泡。

4. 減少茶葉用量

這個道理很簡單,放入的茶葉越多,可供釋放的咖啡因總量就越大。如果你對咖啡因敏感,不妨減少每次沖泡的茶葉量。雖然茶味會淡一些,但總比因為咖啡因過量而感到不適要好得多。

5. 選擇冷泡茶

冷泡茶是一種非常溫和的沖泡方式,它將茶葉長時間浸泡在冷水中(通常是數小時甚至過夜)。由於水溫低,咖啡因的溶解速度非常慢,所以冷泡茶的咖啡因含量會比熱泡茶低得多。同時,冷泡茶也能減少茶多酚的釋出,使得茶湯更加甘甜不苦澀,對於腸胃較敏感的人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為何選擇低咖啡因飲品?我的觀察與觀點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身心健康的人,我發現選擇低咖啡因飲品,不只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對自己身體的負責。這不僅僅是為了避免心悸或失眠,更深層次地,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聆聽身體的聲音,調整自己的步調。根據許多營養師和健康專家的建議,適量攝取咖啡因對大多數人是安全的,但過量或對咖啡因敏感的人,就得特別注意。

低咖啡因飲品帶給我的好處:

  • 改善睡眠品質: 這是最顯而易見的!尤其是在下午三點過後,我會盡量避免攝取咖啡因,改喝花草茶或低咖啡因的茶。這樣晚上入睡時,身體能更好地放鬆,深度睡眠的時間也變長了。
  • 減少焦慮和緊張感: 咖啡因是一種興奮劑,對於容易焦慮或壓力大的人來說,過多的咖啡因可能會加劇這些感覺。選擇低咖啡因飲品,能讓我感覺更平靜、情緒更穩定。
  • 保護腸胃: 有些人空腹喝咖啡或濃茶會感覺胃部不適,甚至胃酸逆流。低咖啡因的茶通常對腸胃更溫和,尤其是一些花草茶,如洋甘菊和薄荷,反而有助於舒緩消化道不適。
  • 更廣泛的飲用時間: 不用再擔心晚上喝茶會睡不著了!無論是晚上看書、追劇,或是與家人朋友聊天,都可以輕鬆自在地享受一杯溫暖的低咖啡因茶。
  • 更多元的風味體驗: 脫離了咖啡因的束縛,你會發現茶的世界如此廣闊!從花草茶的芬芳,到南非國寶茶的醇厚,再到焙茶的烘焙香,每種都有其獨特的魅力,豐富了我的味蕾體驗。

常見相關問題與專業解答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對於茶和咖啡因的疑問真的不少,我整理了一些常被問到的問題,希望能為你提供更詳細、更專業的解答。

Q1:懷孕期間可以喝茶嗎?哪種茶比較安全?

對於懷孕或哺乳期的媽媽來說,咖啡因的攝取確實需要特別注意。一般來說,花草茶是相對最安全的選擇,因為它們天然不含咖啡因。例如,薑茶可以緩解孕吐,洋甘菊有助於放鬆,南非國寶茶則富含抗氧化劑且無咖啡因,都是不錯的選擇。不過,有些花草茶可能具有藥用活性,例如覆盆子葉茶(Raspberry Leaf Tea)雖然常被推薦用於懷孕後期,但仍建議在醫生或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飲用。

至於傳統的茶樹茶(綠茶、紅茶、烏龍茶等),由於含有咖啡因,孕婦應限制攝取量。根據大多數健康機構的建議,懷孕期間每天的咖啡因攝取量應限制在200毫克以下。這意味著,偶爾飲用一杯咖啡因含量較低的白茶、焙茶或玄米茶是可以的,但仍需注意總量。如果你想喝自己喜歡的茶,也可以考慮選擇「無咖啡因茶」。總之,在懷孕期間,最保險的做法是先諮詢你的婦產科醫師或營養師的建議,畢竟每個人的體質狀況都不同。

Q2:早上喝低咖啡因茶會不會沒精神?

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問題!很多人習慣早上喝咖啡或濃茶來「喚醒」自己,擔心低咖啡因的茶會讓自己精神不濟。確實,如果你已經習慣了咖啡因帶來的提神效果,一開始轉變可能會有些不適應。咖啡因透過阻斷大腦中腺苷的作用來產生提神效果,而低咖啡因茶沒有這種作用。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你早上喝低咖啡因茶就一定會沒精神。首先,「精神」不僅僅來自咖啡因。早上喝一杯溫暖、香氣宜人的低咖啡因茶,其溫熱感和獨特的風味本身就能帶來一種舒適和放鬆的感覺,有助於啟動新的一天。例如,清新的薄荷茶能讓你感覺神清氣爽,而溫和的南非國寶茶則能提供一種溫暖的安定感。其次,低咖啡因茶,特別是來自茶樹的白茶、綠茶等,仍然含有豐富的茶多酚、兒茶素等抗氧化物質,這些成分對身體健康有益,長期飲用有助於提升整體活力。

從另一個角度看,過度依賴咖啡因提神,可能會讓身體產生耐受性,導致需要更高的劑量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甚至在不攝取咖啡因時感到疲倦、頭痛等戒斷症狀。慢慢轉向低咖啡因飲品,反而能幫助身體找回自然的節律,讓你的能量來源更加穩定,不再受咖啡因的「高潮與低谷」所困擾。我的建議是,你可以試著在早上先用低咖啡因茶開始,如果真的感覺不夠,再考慮是否需要少量咖啡因補充,或者尋找其他的提神方式,例如:輕度運動、冥想、或是一頓健康的早餐。

Q3:咖啡因過敏怎麼辦?有什麼替代品?

咖啡因過敏或對咖啡因極度敏感的人,即使是少量的咖啡因也可能引起嚴重不適,例如:心跳加速、呼吸困難、蕁麻疹、嘔吐或焦慮發作。這種情況下,徹底避免咖啡因是唯一的解決之道。以下是一些絕對不含咖啡因的優質替代品:

  • 各式花草茶: 前面已經詳細介紹了多種花草茶,它們是天然的零咖啡因選擇,而且種類繁多,風味各異。你可以嘗試洋甘菊、薄荷、南非國寶茶、薑茶、洛神花茶、玫瑰花茶、檸檬草茶等等。它們不僅風味獨特,許多還具有額外的健康益處,如助消化、放鬆身心等。
  • 菊苣咖啡 (Chicory Coffee): 菊苣根經過烘烤和研磨後,可以沖泡出味道類似咖啡的飲品,但完全不含咖啡因。它帶有一種略帶焦糖或堅果的風味,是許多歐洲國家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傳統飲品。對於喜歡咖啡口感但又不能碰咖啡因的人來說,菊苣咖啡是一個非常好的替代品。
  • 黃金牛奶 (Golden Milk): 這是一種以薑黃、肉桂、薑等香料與牛奶(或植物奶)混合製成的飲品。它不僅顏色漂亮,香氣濃郁,還具有很強的抗炎作用,是睡前放鬆和暖身的絕佳選擇。黃金牛奶完全不含咖啡因,而且口感溫潤,對腸胃也很友好。
  • 水果花茶 / 水果輸液 (Fruit Infusions): 將新鮮或乾燥的水果片(如蘋果、莓果、柑橘)與一些天然香料(如肉桂條)一起浸泡在熱水或冷水中。這樣製作出來的飲品不僅色彩繽紛,果香濃郁,而且天然無咖啡因,富含維生素,非常健康。你可以發揮創意,組合出各種獨特的風味。
  • 熱水: 最簡單卻最有效!有時候,我們只是需要一杯溫暖的飲品來暖胃、放鬆。純淨的熱水或溫水,是最好的選擇。你也可以在裡面加一片檸檬或幾片小黃瓜,簡單又健康。

重要的是,在選擇替代品時,要仔細閱讀成分標籤,確保產品確實不含咖啡因,避免任何可能的過敏反應。

Q4:所有的綠茶咖啡因都一樣低嗎?

答案是:不! 雖然綠茶通常被認為咖啡因含量比紅茶低,但這是一個籠統的說法,綠茶內部不同種類的咖啡因含量差異其實非常大。這主要取決於茶葉的生長條件、採摘部位、加工方式以及沖泡方法

舉例來說:

  • 高咖啡因的綠茶: 像日本的玉露(Gyokuro)和高品質的抹茶(Matcha),它們的咖啡因含量就非常高。玉露在採摘前會進行遮蔭處理,這會刺激茶樹產生更多的咖啡因和茶胺酸。而抹茶更是將整片茶葉磨成粉末飲用,這意味著你攝取了茶葉中所有的成分,包括咖啡因,所以一杯抹茶的咖啡因含量甚至可能高於一杯沖泡咖啡。
  • 中等咖啡因的綠茶: 煎茶(Sencha)是日本最常見的綠茶,其咖啡因含量處於中等水平。雖然它不像玉露那樣遮蔭處理,但通常也是採摘比較嫩的葉子。
  • 低咖啡因的綠茶: 前面提到的焙茶(Houjicha)和玄米茶(Genmaicha)就是綠茶中咖啡因含量較低的代表。焙茶因為經過高溫烘焙,咖啡因被分解;玄米茶則是因為混合了烘焙的糙米,稀釋了茶葉的咖啡因濃度。此外,使用較粗老葉片製成的番茶(Bancha),其咖啡因含量也相對較低。

所以,如果你是為了尋求低咖啡因的綠茶,請務必選擇焙茶、玄米茶或番茶,而不是盲目地選擇任何一種綠茶。了解這些細節,才能真正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選擇。

Q5:冷泡茶咖啡因會比較低嗎?

是的,冷泡茶的咖啡因含量通常會比熱泡茶來得低。這是因為咖啡因在水中的溶解度與溫度密切相關,溫度越高,咖啡因溶解和釋出的效率就越高。

當你用冷水長時間浸泡茶葉時:

  • 溶解速度緩慢: 由於水溫低,咖啡因的溶解速度被大大減緩,即使長時間浸泡,釋出的咖啡因總量也遠不如短時間熱泡。
  • 風味物質釋出平衡: 冷泡的另一個好處是,它能減少茶葉中單寧酸等苦澀物質的釋出,使得茶湯更加甘甜、不苦澀,口感也更加柔和。這對那些對茶的苦澀味敏感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低咖啡因並不等於「零咖啡因」。冷泡茶仍然含有咖啡因,只是含量大幅降低。如果你對咖啡因極度敏感,或者需要在完全無咖啡因的情況下飲用,那麼花草茶或無咖啡因茶仍是更保險的選擇。但對於一般想減少咖啡因攝取量的人來說,冷泡茶絕對是一個極佳的選擇,它不僅咖啡因含量較低,而且風味獨特,夏天飲用更是清涼解渴。

結語:找到你的「安心茶」

茶的世界真是博大精深,每一種茶都有它獨特的個性和風味。關於「哪一種茶咖啡因比較低」這個問題,答案並非絕對,它涉及到茶的種類、加工方式,甚至是我們自己的沖泡習慣。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你是為了健康考量,還是單純想在睡前享受一杯溫暖,總有一款低咖啡因的茶飲適合你。

我常常鼓勵身邊的朋友,在選擇飲品時,多一份覺察,多一份對身體的了解。如果你對咖啡因比較敏感,不妨從花草茶開始嘗試,感受它們天然的療癒力。如果還是想喝真正的茶,那麼白茶、焙茶、玄米茶和番茶,會是你不錯的選擇。再配合縮短沖泡時間、降低水溫等小技巧,你就能更自由自在地享受茶的樂趣,而不必擔心咖啡因的困擾了。

最終,哪一種茶最好,其實取決於你的個人喜好和身體需求。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幫助你更好地認識茶中的咖啡因,並找到屬於你的那杯「安心茶」!好好享受每一次的茶飲時光吧!

哪一種茶咖啡因比較低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