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要關漫遊嗎?深入解析跨國通訊策略,聰明省錢又不斷訊!

出國要關漫遊嗎?答案與通訊策略速覽

啊哈!這個問題幾乎是每個準備出國的朋友,腦中都會閃過的一個大哉問:「出國到底要不要關漫遊啊?」說真的,這可不是一個單純的「是」或「否」就能簡單回答的喔!它牽涉到你的通訊習慣、預算考量,還有你想在國外如何保持連線的需求。

一般來說,若您未事先購買電信公司的國際漫遊方案、也沒打算申辦當地網卡或eSIM,那麼出國時強烈建議您關閉手機的「行動數據漫遊」功能。 為什麼呢?因為一旦開啟行動數據漫遊,你的手機會自動連上當地電信網路,開始產生數據傳輸費用,而這些費用往往是天價,稍不注意就會收到驚人的帳單!

然而,如果您已經規劃好電信漫遊方案,或是準備抵達當地後再購買SIM卡/eSIM,那麼關不關漫遊的策略就會有所不同。關鍵在於「有備而來」,只要你清楚自己的通訊規劃,就能聰明省錢,確保在國外也能暢行無阻地使用網路,不至於變成「數位孤島」或收到「驚喜帳單」喔!接下來,我們就來好好拆解這個看似簡單卻又充滿學問的「漫遊」話題吧!

什麼是「漫遊」?為什麼它這麼重要?

說到「漫遊」,可能有些朋友還不是那麼熟悉,只知道它跟出國用手機有關,而且好像會很貴?別擔心,我們來把它講清楚、說明白。

「漫遊」(Roaming),簡單來說,就是你的手機離開了你所屬的電信業者服務範圍(也就是台灣),卻還想繼續使用行動網路、撥打或接聽電話時,你的台灣電信公司會與你所在國家的當地電信業者合作,讓你暫時借用他們的網路。這就好比你家裡的水管,在外面卻想喝水,於是你向隔壁鄰居借水來喝,但這水可不是白借的喔!

漫遊主要分成兩種:「語音漫遊」和「數據漫遊」。

  • 語音漫遊: 指的是你在國外時,可以接聽或撥打電話、收發簡訊。雖然現在大家比較常用通訊軟體通話,但有時候接聽重要電話或緊急聯絡,語音漫遊還是有其必要性。
  • 數據漫遊(行動數據漫遊): 這就是大家最在意的部分啦!它讓你在國外也能像在台灣一樣滑手機、上網、傳訊息、看影片、導航等等。然而,若沒有購買相關方案,這部分的費用可是最容易爆表的!每一MB的數據傳輸都可能要價不菲,累積起來就像滾雪球一樣,讓人欲哭無淚。

為什麼它這麼重要?因為它直接關係到你在國外的通訊自由度,以及你的荷包!想像一下,如果你在國外迷路了,卻沒有網路導航;想跟家人報平安,卻無法傳訊息;想上網查資料,卻寸步難行……那種窘境,相信沒人想遇到吧?所以,搞懂漫遊,規劃好出國通訊,絕對是行前準備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出國要關漫遊嗎?」——拆解你的通訊需求!

前面提到,要不要關漫遊,真的要看你的需求和準備而定。以下我將幾種常見的出國通訊情境,幫大家把策略拆解清楚,讓你不再卡卡!

情況一:你完全不想花錢在行動數據漫遊上(預算導向、只想用Wi-Fi)

如果你出國的目的地有大量免費Wi-Fi,或是你根本就想徹底「數位排毒」,不希望手機網路打擾你享受旅程,那麼恭喜你,這個情況最簡單!

  • 建議: 務必關閉「行動數據漫遊」! 這是最重要的步驟,防止手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自動連線並產生數據費用。如果你連語音漫遊都不想用,也可以直接開啟「飛航模式」,然後再手動開啟Wi-Fi就好。
  • 操作步驟:

    1. iPhone 用戶: 進入「設定」>「行動服務」>「行動數據選項」> 找到「數據漫遊」,將其關閉。
    2. Android 用戶: 進入「設定」>「網路與網際網路」或「連線」>「行動網路」> 找到「數據漫遊」,將其關閉。
    3. (額外建議)關閉背景App重新整理: 為避免App在背景偷偷跑流量,可以在設定中關閉「App背景重新整理」或只允許在Wi-Fi下重新整理。
  • 優點: 完全不用擔心天價漫遊帳單,省錢!可以強迫自己多注意周遭環境,享受當下。
  • 缺點: 離開Wi-Fi熱點就無法上網,地圖導航、即時查詢等會受限。若遇到緊急狀況,可能較難立即對外聯繫。

情況二:你已經買了電信漫遊方案(便利導向、懶得換卡)

如果你是個怕麻煩、希望一下飛機就能無縫接軌使用網路的人,那麼向你的台灣電信業者購買國際漫遊方案,會是最直覺的選擇。這些方案通常有流量限制(如吃到飽、定量包),或是有天數限制。

  • 建議: 可以開啟「行動數據漫遊」。 因為你已經為此付費了嘛!通常電信公司會在你抵達當地時發送簡訊,提醒你漫遊方案已啟用。
  • 注意事項:

    • 確認方案詳情: 在出國前,務必與你的電信業者確認漫遊方案的適用國家、流量上限、計費方式、是否有公平使用原則(FUP,超過流量可能降速)等細節。
    • 抵達後觀察: 抵達當地後,開啟手機,確認是否能順利連接上網路。有些方案可能需要手動選擇網路業者,不過大部分都會自動連接。
    • 留意流量使用: 即使是吃到飽方案,也可能在超過一定流量後降速。若購買的是定量包,更要隨時監控流量使用情況,避免超出額度。
  • 優點: 方便、免換卡、免設定,一落地即可使用。台灣門號的電話和簡訊都能正常收發。
  • 缺點: 相較於當地SIM卡或eSIM,價格通常較高。流量限制可能不如當地方案彈性。

情況三:你打算用當地SIM卡或eSIM(CP值導向、深入體驗)

對於追求高CP值、流量彈性,或是會長期在國外停留的朋友來說,購買當地SIM卡或使用eSIM(嵌入式SIM卡)會是非常划算的選擇。這樣你就能以當地的價格享用網路服務。

  • 建議: 必須關閉你台灣門號的「行動數據漫遊」! 因為你會換上當地SIM卡,或是啟用eSIM的數據服務。如果不關閉原台灣門號的漫遊,一旦手機偵測到沒有當地SIM卡的網路時,可能會自動切回台灣門號的漫遊,那費用就又來了!
  • 操作步驟:

    1. 購買/啟用當地SIM卡/eSIM前: 務必先關閉台灣門號的「行動數據漫遊」。
    2. 換卡流程:
      • 當地SIM卡: 將台灣的SIM卡取下妥善保管(建議放在手機盒裡的小工具袋或SIM卡收納盒),然後插入當地購買的SIM卡。
      • eSIM: 透過掃描QR Code或手動輸入資訊啟用eSIM,並在手機設定中將行動數據切換至eSIM。
    3. 設定APN(部分情況需要): 少數當地SIM卡或eSIM可能需要手動設定APN (Access Point Name),通常店家或說明書會提供設定資訊。
  • 優點: 價格通常最便宜,流量選擇多,甚至有真正的「吃到飽」方案。可以體驗當地網路速度。
  • 缺點: 需要花時間購買(通常在機場或電信門市),台灣門號會暫時無法接收語音電話或簡訊(但仍可透過網路通訊軟體聯繫)。換卡有遺失風險。部分手機不支援eSIM。

我的親身經驗談:旅日不關漫遊差點破產?!

還記得幾年前第一次去日本,當時對「漫遊」的概念一知半解,以為買了當地網卡就萬事大吉。結果,我竟然忘記把台灣門號的「行動數據漫遊」關掉!

到了日本,興高采烈地換上網卡,手機也顯示連線成功,一切看似美好。殊不知,我的iPhone當時不知道為什麼,偶爾會自動跳回使用台灣門號的行動數據,可能是在某些訊號死角,或是換卡後系統偵測到的「空窗期」。我沒注意到,只覺得網路時快時慢。等到回台灣收到帳單時,哇咧!竟然多出了好幾千塊的漫遊費用!雖然不是天價,但那種「被偷走」的感覺,真是欲哭無淚啊!

自那次經驗後,我學到一個血淋淋的教訓:不管你買了什麼方案,換上當地SIM卡或啟用eSIM後,第一件事就是再次檢查並確認你的台灣門號「行動數據漫遊」功能已經確實關閉! 千萬別跟我一樣,以為換了卡就沒事了,手機可精明的很,一不小心就讓你「自動」漫遊,然後「自動」扣款囉!這個小動作,真的能替你省下不少錢喔!

漫遊費用為什麼這麼高?解析漫遊計價機制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漫遊會這麼貴?它又不是什麼高科技,怎麼動不動就跳出驚人帳單?這背後其實牽涉到電信業者之間的複雜合作和計費模式。

  1. 批發成本高昂: 你的台灣電信業者,要讓你在國外使用網路,必須向當地電信業者「租用」他們的網路資源。這種「批發價」對台灣電信業者來說就不便宜了。想想看,你只是個體戶,租用一個全國性的網路,當然會比當地的大客戶貴上許多。
  2. 數據傳輸量計費: 早期漫遊多半是依據你傳輸的數據量(MB/GB)來計費。問題是,現在手機App背景運作、自動更新、高畫質影音等,隨便一點擊就可能產生數十MB的流量。你可能只是開個地圖查個路,或是滑個社群媒體,流量就開始「狂奔」了。如果沒有搭配方案,每MB可能就要價數十到數百元台幣,累積起來自然驚人。
  3. 系統複雜性: 跨國網路的計費系統需要處理不同國家、不同貨幣、不同電信業者之間的數據交換和結算,這本身就是一套複雜且成本較高的系統,這些成本最終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4. 「資訊不對稱」的利潤: 對於不熟悉漫遊計費方式的消費者來說,電信業者有一定的「資訊優勢」。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漫遊的定價往往較高,也讓它們有利可圖。

簡單來說,電信漫遊的高費用是層層堆疊的結果:從國際批發成本、計費方式、系統維護,到最終的利潤考量。這也是為什麼,除非你有特殊需求或預算充足,否則大多數人會傾向選擇更經濟實惠的當地SIM卡或eSIM,來滿足出國的通訊需求。

除了關漫遊,還有哪些省錢通訊好撇步?

既然漫遊費用這麼高,除了關掉漫遊之外,我們還有哪些聰明又省錢的選擇呢?現代科技進步,通訊方式真的越來越多元,絕對能滿足你的各種需求!

當地SIM卡:深入探索,高CP值首選

這是許多精打細算旅人的最愛!抵達當地後,直接在機場、便利商店、電信門市購買一張當地的預付卡(Prepaid SIM Card)。

  • 優點: 價格通常最便宜,流量選擇多(甚至有真吃到飽),網速快,撥打當地電話也便宜。
  • 購買流程與注意事項:

    1. 研究: 出國前先上網查一下目的地國家有哪些主流電信業者,他們的預付卡方案、價格、哪裡可以買。例如日本常見Docomo、SoftBank;韓國有SKT、KT;歐美則有許多跨國業者如Vodafone、Orange等。
    2. 購買地點: 最常見的是機場入境大廳的電信櫃檯或便利商店。市區的電信門市也買得到,但可能需要排隊。
    3. 證件準備: 購買時通常需要出示護照進行實名認證。
    4. 開通與設定: 大部分SIM卡插入手機後會自動開通,若遇到問題,店員會協助設定APN(Access Point Name)。
    5. 保管好台灣SIM卡: 務必將台灣的SIM卡妥善保管,別弄丟了!

eSIM:新世代的便利選擇,告別實體卡

eSIM(Embedded SIM)是一種嵌入式SIM卡,你的手機本身就有一個晶片,可以透過掃描QR Code或下載描述檔來啟用電信服務,不用插拔實體卡片。對於支援eSIM的手機來說,這真是方便到不行!

  • 優點: 免插拔實體卡片,可同時保留台灣門號,方便在需要時切換。購買和啟用全部線上搞定,一落地即可啟用。對於經常出國或有雙卡需求的人來說,非常便利。
  • 適用對象: 手機支援eSIM的用戶(例如iPhone XS/XR及以後機型、部分Android旗艦機)。
  • 購買流程:

    1. 確認手機支援eSIM: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
    2. 選擇供應商: 許多網路平台(如Klook、KKday、Airalo、Nomad等)都有販售各國的eSIM方案。
    3. 選購方案: 根據你的旅程天數、流量需求選擇適合的方案。
    4. 掃碼啟用: 購買後會收到一個QR Code,在手機設定中掃描並啟用。
    5. 切換行動數據: 在手機設定中,將行動數據切換到新啟用的eSIM。

Wi-Fi 機租借:團體旅遊好幫手,多人共享

如果你是團體出遊,或是家人一起旅行,租借一台Wi-Fi分享器(俗稱Wi-Fi機、分享器)是個不錯的選擇。一台機器可以讓多台手機、平板、筆電同時上網。

  • 優點: 成本多人分攤,相對划算。所有人的裝置都能共享網路。
  • 注意事項:

    • 電量問題: Wi-Fi機需要充電,可能需要額外攜帶行動電源。
    • 攜帶便利性: 多一台裝置要攜帶,且需要保管。
    • 距離限制: 離開Wi-Fi機的範圍就沒網路了,所以團體行動時大家要盡量待在一起。

免費Wi-Fi:善用公共資源,省錢大絕招

在許多國家,機場、車站、咖啡廳、飯店、百貨公司等地方都提供免費Wi-Fi。如果你的網路需求不高,或是以省錢為最高原則,善用這些免費資源就夠了!

  • 優點: 免費!完全不用花錢,適合低度網路使用者。
  • 缺點: 網路不穩定,速度可能較慢。覆蓋範圍有限,離開熱點就沒網路。有資安風險(盡量避免在公共Wi-Fi上進行網銀交易或輸入敏感個人資訊)。

國際電話APP:Line、WhatsApp、Messenger

現在大家幾乎都用通訊軟體來聯絡,出國也不例外。只要有網路(無論是Wi-Fi、當地SIM卡、eSIM或漫遊),你就能透過這些App免費撥打語音或視訊電話,傳送文字訊息,幾乎完全取代了傳統的語音漫遊和簡訊。

  • 優點: 免費、方便、功能多樣(語音、視訊、文字、圖片、檔案傳輸)。
  • 注意事項: 雙方都需要有網路連線才能使用。若對方沒有安裝相同App,則無法通訊。

出國前的通訊準備Checklist

為了讓你出國玩得盡興又安心,我幫你整理了一份超實用的通訊準備清單,出發前照著檢查一遍,保證萬無一失!

  1. 評估網路需求:

    • 你多常需要上網?只是偶爾查資料、報平安?還是要瘋狂打卡、追劇、看影片?
    • 你是獨自旅行?還是跟家人朋友一起?是否需要多人共享網路?
  2. 選擇通訊方案:

    • 電信漫遊: 聯繫你的台灣電信業者,詢問國際漫遊方案(流量、天數、價格)。確定是否符合需求。
    • 當地SIM卡: 研究目的地國家的主流電信業者和預付卡方案,規劃購買地點(機場、市區門市)。
    • eSIM: 檢查你的手機是否支援eSIM。選擇可靠的eSIM供應商,提早購買並下載描述檔,但不要太早啟用,通常是抵達後再開通。
    • Wi-Fi機租借: 評估是否需要,比較各家租借費用和方案。
    • 只靠免費Wi-Fi: 確保自己能接受沒有隨時隨地網路的情況。
  3. 手機設定調整:

    • 最重要的!再次強調:確認你規劃使用的方案後,決定是否關閉「行動數據漫遊」。 如果是當地SIM卡/eSIM方案,務必將台灣門號的數據漫遊關閉!
    • 關閉自動更新: 將App Store/Google Play的App自動更新功能設定為「僅限Wi-Fi下更新」,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消耗流量。
    • 關閉背景App重新整理: 部分App即使沒開啟也會在背景偷偷吃流量,建議關閉。
    • 下載離線地圖: 在台灣先下載好目的地城市的離線地圖(例如Google Maps),沒有網路時也能導航。
  4. 緊急聯絡備案:

    • 記下重要的電話號碼(家人、朋友、飯店、當地緊急電話、台灣外交部急難救助電話)。
    • 告訴家人朋友你的通訊方式和大致行程。
  5. 其他配件:

    • 充電線、充電器、行動電源、轉接頭(如果需要)。
    • SIM卡退卡針(如果你會換實體SIM卡)。
    • 小袋子或SIM卡收納盒,用來保管換下來的台灣SIM卡。

只要按照這些步驟仔細規劃,你的出國通訊就能萬無一失,讓你的旅程更加順暢愉快!

常見問題深入解析

關於出國通訊和漫遊,大家心中可能還有很多疑問。別擔心,這裡幫你整理了幾個常見問題,並提供詳細的解答!

關閉漫遊後,我的電話還能接嗎?簡訊呢?

這個問題很關鍵喔!當你關閉「行動數據漫遊」時:

如果你的手機沒有開啟飛航模式,並且你的台灣電信門號仍處於啟用狀態(也就是手機裡插著你的台灣SIM卡,或是你的eSIM門號是台灣的),那麼:

  • 語音電話: 你仍然可以接聽或撥打語音電話。但請注意,語音漫遊是會產生費用的!接聽電話通常也會收取費用,撥打電話更是以國際電話費率計價。所以,若非必要,建議盡量避免在國外使用台灣門號的語音通話功能。
  • 簡訊: 你也仍然可以接收簡訊,但發送簡訊也會產生費用。同樣地,若非必要,可以使用通訊軟體替代。

簡單來說,關閉「行動數據漫遊」只控制了你的網路流量,但語音和簡訊服務只要你的台灣門號沒有被拔掉或關閉,且手機沒有飛航模式,還是會繼續運作。因此,若想徹底避免語音和簡訊漫遊費用,最保險的做法是開啟飛航模式後再手動開啟Wi-Fi,或是直接拔掉台灣SIM卡換成當地卡/啟用eSIM。

忘記關漫遊,收到巨額帳單怎麼辦?

這真的是許多人的惡夢!如果你不幸中招,收到了一筆天文數字般的漫遊帳單,先不要慌張,可以嘗試以下步驟:

  1. 檢查帳單明細: 仔細查看帳單上數據漫遊的明細,確認實際產生費用的時間、地點和流量。
  2. 聯繫你的電信業者: 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立即撥打你的電信業者客服電話,說明情況。
  3. 說明情況與協商:

    • 表達不知情: 向客服說明你對漫遊費用計價不熟悉,是無意中產生。
    • 請求費用減免: 大部分電信業者都有針對漫遊「爆量」用戶的「善意減免」政策,尤其是第一次發生此類情況的用戶。他們可能會提供折扣,或收取一個較低的上限費用(例如,封頂費用通常會設在幾千元)。
    • 詢問是否有漫遊保護機制: 有些電信業者會在用戶漫遊費用達到一定金額時,自動發送簡訊提醒或暫停數據服務,你可以詢問當時是否有啟動這些保護機制。
  4. 提供證據(如果適用): 如果你有購買當地SIM卡或eSIM的證據(如購買憑證、啟用截圖),可以提供給電信業者,證明你並非有意使用漫遊。
  5. 繳費與學習教訓: 即使最終無法完全免除費用,至少也能爭取到部分減免。這次的經驗雖然不愉快,但也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教訓,讓你下次出國時會更加小心謹慎!

我的建議是:防患未然是最好的策略!出國前務必將通訊規劃做得滴水不漏,就不用擔心事後收到這種「驚喜」了。

買了漫遊方案,還需要關漫遊嗎?

如果你已經向台灣電信業者購買了國際漫遊方案,那麼:

不需要關閉「行動數據漫遊」。 因為你的電信業者已經為你設定好了相關的漫遊服務,並且你已經為此支付費用(可能是吃到飽、定量包或按天計費)。

開啟「行動數據漫遊」後,你的手機會自動連上合作的當地電信網路,讓你像在台灣一樣上網。而且,通常電信業者會在你的方案啟用或流量將用盡時,透過簡訊通知你,所以不用擔心。唯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買的是定量包(例如5GB),還是要隨時留意自己的流量使用情況,避免超出額度產生額外費用。如果是「超過流量降速」的方案,則不必太過擔心,只是會變慢而已。

只有語音漫遊,數據漫遊關閉,會有費用嗎?

是的,絕對會有費用!這是一個很容易被誤解的地方。當你關閉「行動數據漫遊」時,你只是停止了網路流量的傳輸,但你的語音和簡訊服務仍然是開啟的。

這表示:

  • 接聽電話: 你在國外接聽任何從台灣或其他地方打來的電話,都會產生語音漫遊費用。這個費用通常是以分鐘計費,且費率不低。
  • 撥打電話: 你在國外撥打電話回台灣、撥打當地電話或撥打其他國際電話,都會產生語音漫遊費用,費率會更高。
  • 發送簡訊: 你在國外發送簡訊,也會產生簡訊漫遊費用。接收簡訊通常是免費的,但還是建議查看電信業者的收費標準。

所以,如果你想要完全避免任何漫遊費用,最徹底的做法是開啟手機的「飛航模式」,然後再手動開啟Wi-Fi。這樣可以確保你的手機不會連接任何國外的電信網路,所有的通訊都只能透過Wi-Fi進行。

手機飛航模式跟關漫遊有什麼不同?

這兩個功能雖然都跟「限制手機通訊」有關,但它們的作用範圍和目的可是大不相同的喔!

  • 飛航模式(Airplane Mode):

    • 作用範圍: 飛航模式是手機的「總開關」,它會立即關閉手機所有的無線通訊功能,包括行動數據、Wi-Fi、藍牙、GPS等。你的手機會變成一個「離線設備」。
    • 目的: 最初設計是為了在飛機上避免手機訊號干擾飛航系統。現在也常用來快速斷開所有網路連線,省電,或避免任何通訊費用。
    • 開啟後: 手機將無法撥打或接聽電話、收發簡訊、上網。但你可以手動重新開啟Wi-Fi或藍牙。
    • 費用: 開啟飛航模式後,你不會產生任何電信費用(因為手機完全沒有連接電信網路)。
  • 關閉行動數據漫遊:

    • 作用範圍: 這個功能僅針對「行動數據」在國外(漫遊狀態下)的使用進行限制。它只影響你的網路連線,而不會影響Wi-Fi、藍牙、GPS,也不會關閉你的語音通話和簡訊功能。
    • 目的: 主要目的是避免在國外產生高額的數據漫遊費用。
    • 開啟後: 你仍然可以撥打或接聽電話、收發簡訊(這部分會產生語音/簡訊漫遊費用),也可以連接Wi-Fi上網。
    • 費用: 關閉行動數據漫遊後,行動數據費用會停止,但語音和簡訊漫遊費用仍可能產生。

總結來說,飛航模式是「斷絕所有無線通訊」,而關閉行動數據漫遊是「只斷絕漫遊狀態下的網路數據」。如果你想要徹底避免任何電信漫遊費用,飛航模式是更有效的方式;但如果你還想保留語音通話或簡訊功能,就只關閉數據漫遊即可(並注意語音/簡訊漫遊費用)。

怎麼確認我的手機支援eSIM?

eSIM的便利性讓許多人趨之若鶩,但不是所有手機都支援eSIM喔!要確認你的手機是否支援eSIM,有幾種方法:

  1. 查看手機設定:

    • iPhone (iOS): 進入「設定」>「行動服務」。如果你的手機支援eSIM,你會看到「加入行動方案」或「新增eSIM」的選項。如果沒有這個選項,則可能不支援。
    • Android: 進入「設定」>「網路與網際網路」或「連線」>「行動網路」>「SIM 卡」。在這裡尋找是否有「新增eSIM」或類似的選項。不同廠牌和Android版本,路徑可能略有不同。
  2. 查詢手機型號:

    •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上網查詢你的手機型號,例如「iPhone 14 Pro eSIM」、「Samsung Galaxy S23 Ultra eSIM」等。
    • 許多手機製造商的官方網站,或電信業者的eSIM介紹頁面,都會列出支援eSIM的手機型號列表。
  3. 常見支援eSIM的手機:

    • Apple iPhone: iPhone XS/XR 及之後的機型(包括SE 2代和3代),大部分販售的地區都支援eSIM。在美國販售的iPhone 14系列甚至只有eSIM而沒有實體SIM卡槽。
    • Samsung Galaxy: S20系列、Note 20系列、Z Fold/Flip 系列、部分A系列高階機種。
    • Google Pixel: Pixel 3a 及之後的所有Pixel手機。
    • 其他品牌: 部分華為、Motorola、Oppo、小米等品牌的高階機型也開始支援eSIM。

請注意,即使手機型號支援eSIM,部分地區或特定電信商販售的版本可能仍有差異。因此,最保險的做法是先查詢你的手機設定或直接查詢該手機型號的官方規格。確認支援後,就能安心選購eSIM方案囉!

出國要關漫遊嗎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