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多久加一次?深度解析車用冷氣、家用空調冷媒補充的迷思與真相
炎炎夏日,當您坐進車裡或是回到家,滿心期待開啟冷氣,卻發現吹出來的風一點也不冷,甚至還帶點悶熱,這時候心裡是不是馬上浮現一個念頭:「哎呀,是不是該去加冷媒了?」這幾乎是大家最直覺的反應,而且,很多人可能覺得冷媒就像汽油一樣,用久了就會消耗,需要定期補充。但,真的是這樣嗎?「冷媒多久加一次」這個問題,其實背後藏著不少迷思喔!
快速解答: 其實,在正常且健康的冷氣系統中,無論是車用還是家用空調,冷媒幾乎是不需要「定期」補充的!冷媒在一個完全密封的循環系統中工作,它並不是「消耗品」,也不會像機油那樣會「用盡」或「變質」。如果您的冷氣系統需要頻繁補充冷媒,那幾乎可以肯定,您的系統一定有「洩漏」的問題!加冷媒只是治標不治本,找出並修復洩漏點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Table of Contents
什麼是冷媒?它在冷氣系統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在我們深入探討冷媒補充問題之前,先來搞清楚冷媒到底是什麼,以及它在冷氣系統裡是怎麼運作的,這樣大家才會有個概念,知道為什麼它不應該隨便「加」喔!
簡單來說,冷媒就是一種能在低溫下汽化、高溫下液化的特殊物質。它在冷氣系統中,透過不斷的「相變」——從液體變成氣體(吸熱)、再從氣體變成液體(放熱)——來實現熱量的轉移。想像一下:
- 在室內機(蒸發器)或車內(蒸發箱): 液態冷媒吸熱汽化,把室內或車內的熱空氣變成冷空氣,然後吹出來。這時候,冷媒變成低壓氣體。
 - 在壓縮機: 壓縮機就像心臟一樣,把低壓氣體冷媒壓縮成高壓氣體,讓它「更有活力」去放熱。
 - 在室外機(冷凝器)或車頭(冷凝器): 高壓氣體冷媒把熱量排放到室外,自己冷卻變回高壓液體。
 - 在膨脹閥: 高壓液體冷媒經過膨脹閥減壓,又變回低壓液體,準備回到蒸發器繼續吸熱。
 
這整個過程就是一個完美的封閉循環。只要系統沒有破損,冷媒就應該一直在裡面,不斷地執行它的任務,就像血液在血管裡流動一樣,根本不會「跑出去」或「用光」啦!
冷媒不是消耗品!破除「冷媒會用完」的迷思
我常常聽到客人這樣說:「師傅啊,我的冷氣不冷了,是不是該灌冷媒了?我記得去年加過一次,現在應該又沒了吧?」聽到這種話,我心裡其實會有點替他們的荷包擔心,因為這代表他們可能花了冤枉錢,問題卻沒真正解決!
大家之所以會產生「冷媒是消耗品」的迷思,我覺得有幾個原因:
- 跟汽車其他油水混淆: 汽車有機油、變速箱油、水箱水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定期更換或補充的。大家可能就把冷媒也歸到這一類了。但兩者原理完全不同喔!
 - 早期系統或不專業維修: 以前的冷氣系統,特別是老舊車款,管路材質可能比較容易老化,造成微量滲透,或是維修技術不如現在精進,導致冷媒在補充後不久又流失,就讓大家產生了「會用完」的錯覺。
 - 資訊不透明: 有些不肖業者,為了賺錢,會直接告訴你不冷就是冷媒不夠,灌一灌就好了,卻不告訴你真正的原因。久而久之,大家就誤以為加冷媒是常態了。
 
我要再次強調,冷媒的工作原理是物理變化,而不是化學反應消耗。它在密封系統中循環,就像你家冰箱一樣,正常使用下,你根本不會去考慮要「加冰箱冷媒」吧?車用和家用冷氣也是同樣的道理。
為什麼冷媒會減少?探討冷媒流失的真正原因
既然冷媒不是消耗品,那為什麼我的冷氣還是不冷,技師檢查後說冷媒不足,還要幫我加呢?這表示,當冷媒真的減少時,原因幾乎只有一個,那就是——系統有「洩漏」!
洩漏的來源可多了,不只一個地方喔,我們來仔細看看有哪些可能性:
冷媒洩漏的常見地點與原因
車用冷氣系統
- 管路接頭與O型環: 汽車冷氣管路很多都是用O型環密封,連接壓縮機、冷凝器、乾燥瓶、蒸發器等等。這些橡膠O型環會隨著時間、溫度變化和震動而老化變形,導致密封不嚴產生微量洩漏,甚至是大洩漏。
 - 壓縮機軸封: 壓縮機工作時,軸心會高速轉動,因此需要一個軸封來防止冷媒從這裡跑掉。軸封是最常見的洩漏點之一,特別是老車。
 - 冷凝器(水箱前): 冷凝器通常安裝在車頭前方,直接面對撞風和碎石的衝擊,容易因為碰撞、腐蝕或內部壓力過大而破損洩漏。
 - 蒸發器(儀表板內): 蒸發器通常藏在儀表板裡面,如果這裡洩漏了,處理起來會比較麻煩,因為需要拆卸整個儀表板。洩漏時車內可能聞到異味,或者排水孔流出油漬。
 - 冷氣管路: 橡膠管路會老化變硬、龜裂;金屬管路則可能因震動摩擦或腐蝕而磨損破裂。
 - 乾燥瓶/儲液罐: 乾燥瓶的功能是吸收冷媒中的水分,裡面含有乾燥劑,其本身的密封不良也可能導致洩漏。
 
家用空調系統
- 室內外機連接銅管接頭: 這是最常見的洩漏點之一!施工時如果銅管喇叭口製作不良、鎖固扭力不對、沒有確實抽真空,都可能導致接頭密封不嚴,冷媒慢慢滲漏。
 - 室內機蒸發器與室外機冷凝器: 這兩大熱交換器內部管路密密麻麻,如果因為製造瑕疵、腐蝕(例如海邊地區或廚房油煙)、或者清潔不當導致鰭片受損,都可能引起洩漏。
 - 銅管本身: 有些劣質銅管,或者在施工過程中被折彎、壓扁,導致管壁變薄或產生裂紋,日積月累也會洩漏。
 - 維修閥門: 室外機上的維修閥門如果沒有鎖緊,或是閥門本身有瑕疵,也會是洩漏源。
 
除了洩漏,還有「自然滲透」與「維修不當」
- 自然滲透: 對於非常老舊的冷氣系統,特別是車輛,橡膠管路會隨著時間老化,分子間隙變大,確實會發生非常微量的冷媒滲透。這種滲透是極其緩慢的,通常好幾年才會導致冷房效果變差,且通常不會是冷媒快速流失的主因。
 - 維修不當: 這點非常重要!有時候冷媒會減少,不是系統本身的問題,而是上次維修時出了狀況。
- 抽真空不確實: 維修或填充冷媒前,必須對系統進行徹底的抽真空,將系統中的空氣和水分完全抽乾。如果沒抽乾淨,空氣中的水分會在系統內結冰,堵塞管路,影響冷媒循環,還會和冷媒產生化學反應腐蝕零件。
 - 冷媒填充量不對: 冷媒不是加越多越好!每一款冷氣系統都有其設計的最佳填充量。加太少當然不冷,但加太多反而會造成系統壓力過高,增加壓縮機負擔,縮短壽命,甚至影響製冷效果,搞不好還會讓安全閥洩壓,把冷媒排放掉。
 - 使用劣質冷媒或混用冷媒: 市面上有各種冷媒,車用常見R134a、R1234yf;家用常見R410a、R32。不同種類的冷媒絕對不能混用!混用會導致系統效率下降,甚至損壞壓縮機。使用來源不明的劣質冷媒也可能含有雜質,對系統造成傷害。
 
 
你的冷氣真的「不冷」嗎?冷媒不足的常見症狀
當冷氣系統裡的冷媒不足時,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不冷」或「不夠冷」。不過,這個「不冷」其實有時候還蠻模糊的,因為不冷的成因可多了!但如果是冷媒不足引起的,通常會伴隨以下一些明顯的症狀,大家可以自己先觀察看看:
- 冷房效果明顯變差: 這是最主要的指標。以前可以把室內或車內搞得很涼,現在卻只能維持在微涼或溫溫的狀態,即便把風量和溫度調到最低也一樣。
 - 出風口溫度不夠低: 拿個溫度計量一下,如果車內出風口溫度超過10-12°C,家用冷氣出風口溫度比進風口只低個幾度,那八成有問題。正常應該會差個10度以上,甚至達到20度以上。
 - 壓縮機頻繁啟動或持續運轉:
- 頻繁啟動/停止: 冷媒量太少,系統壓力不足,壓縮機可能為了達到設定溫度而頻繁啟動,但因為冷媒不夠,達不到效果又很快停止,形成「走走停停」的現象。
 - 持續運轉卻不冷: 冷媒嚴重不足時,壓縮機可能一直運轉,希望能達到設定溫度,但由於冷媒太少,熱交換效率極差,就成了「做白工」。
 
 - 冷氣管路或蒸發器結霜: 這是一個很明顯的訊號!冷媒不足會導致蒸發器壓力過低,使得流經蒸發器的冷媒溫度過低,導致蒸發器表面或低壓管路(比較粗的那根)結霜。這是因為冷媒在低壓下過度膨脹,溫度驟降,把空氣中的水氣凝結成冰。
 - 耗電量或油耗增加: 為了達到設定的冷度,壓縮機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或更努力地工作,這自然會消耗更多電力(家用)或燃油(車用)。
 - 冷氣出風口或排氣管滴水異常: 冷媒不足可能導致冷凝水產生量減少,或是滴水異常,這不太是普遍現象,但有時候也會觀察到。
 - 車內或冷氣機附近聞到異味: 如果是冷媒洩漏,特別是舊款R12冷媒,會有特殊的甜味;新型冷媒本身是無味的,但如果洩漏時帶出冷凍油,可能會聞到油味。如果是家用冷氣,冷媒洩漏可能伴隨霉味或潮濕感。
 
總之,當您發現冷氣「不夠力」的時候,先別急著說要加冷媒。因為造成不冷的原因太多了,除了冷媒不足,還有可能是:風扇故障、濾網太髒、溫度感測器失靈、壓縮機損壞、膨脹閥堵塞等等。這些都需要專業的技師來判斷,千萬不要自己亂猜或亂動喔!
發現冷氣不冷,該怎麼辦?診斷與處理流程
好啦,既然我們知道冷氣不冷不一定就是冷媒問題,而且冷媒減少多半是因為洩漏,那麼當您遇到這種狀況時,該怎麼辦呢?我的建議是:
第一步:初步判斷與觀察
- 檢查濾網: 無論車用還是家用,先看看冷氣濾網是不是髒到不行了?灰塵、棉絮堵塞會嚴重影響進風量和換熱效率。這是一個最簡單、最常見也最容易解決的問題。
 - 檢查外部環境: 家用空調看看室外機是不是被雜物擋住,導致散熱不良?車用看看水箱和冷凝器是不是塞滿了樹葉、灰塵或泥巴?
 - 觀察異常: 冷氣運轉時有沒有怪聲音?有沒有聞到異味?出風口有沒有結霜?這些都是提供給技師判斷的重要線索。
 
第二步:尋求專業技師協助,切勿自行DIY加冷媒!
我真的要苦口婆心地勸大家,除非您是專業人士,不然真的不要嘗試自行DIY加冷媒!為什麼呢?
- 冷媒種類多,不可混用: 您知道自己的冷氣是用R134a、R1234yf、R410a還是R32嗎?弄錯了會搞壞系統。
 - 填充量是關鍵: 冷媒加多加少都不行,需要精準的定量填充。一般人沒有專業儀器,很難掌握。
 - 安全風險: 冷媒是低溫高壓物質,操作不當可能造成凍傷、灼傷,甚至爆炸。而且有些冷媒是易燃的,非常危險。
 - 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即使您幸運地加了冷媒,如果洩漏問題沒解決,過陣子還是一樣不冷,等於白做工。
 
專業技師的診斷與處理步驟(這才是正規流程!)
一個負責任、有經驗的技師,不會一聽到你說不冷就直接灌冷媒,他會按照一套嚴謹的流程來判斷和處理:
- 初步檢查與溝通: 技師會先聽您描述問題,了解冷氣不冷的狀況,並進行目視檢查,確認冷氣濾網、散熱鰭片、風扇等基本部件是否正常。
 - 壓力錶檢測: 這是判斷冷媒是否足夠的第一步。技師會將高低壓壓力錶連接到冷氣系統的測試口,觀察系統在運轉時的高壓和低壓數值。
- 正常範圍: 在特定環境溫度下,高壓和低壓會有一個正常範圍。
 - 壓力過低: 可能是冷媒不足或壓縮機效率不佳。
 - 壓力過高: 可能是冷媒加太多、散熱不良、膨脹閥堵塞等問題。
 - 壓力不穩定: 可能有空氣混入或系統內部堵塞。
 
這需要經驗來判斷,因為數值會受到環境溫度、濕度影響。
 - 洩漏檢測: 如果壓力錶顯示冷媒量不足,那麼接下來的重點就是「抓漏」了!這是最花時間也最考驗技師功力的一步。
- 螢光劑檢測: 這是最常見且有效的方法。技師會將特殊的螢光劑注入冷媒系統,讓冷氣運轉一段時間後,再用紫外線燈檢查所有冷氣部件、管路和接頭。如果某處有洩漏,螢光劑會隨冷媒滲出,在紫外線燈下呈現螢光綠。
 - 電子測漏儀: 這種儀器對冷媒氣體非常敏感,可以用來探測懷疑有洩漏的區域。當接近洩漏點時,儀器會發出警報聲。
 - 肥皂水或檢漏液: 對於肉眼可見或懷疑洩漏的點,噴上肥皂水或檢漏液,如果冒泡就表示有洩漏。這個方法比較簡單,但可能不適用於微小洩漏或不易接近的部位。
 - 真空保壓測試: 將系統抽真空後,觀察壓力錶的變化,如果壓力回升,就表示系統有漏氣。
 
 - 修復洩漏: 找到洩漏點後,技師會根據情況進行修復。這可能涉及到更換O型環、更換破損的管路、修補冷凝器/蒸發器(如果可以),或者更換整個損壞的部件(例如壓縮機或蒸發器)。
 - 抽真空: 修復完成後,在填充新冷媒之前,必須再次進行徹底的抽真空。這個步驟非常關鍵,它可以確保系統內沒有任何空氣和水分殘留,避免對冷媒和壓縮機造成損害。抽真空的時間通常會建議達到20-30分鐘甚至更久,才能達到足夠的真空度。
 - 定量填充冷媒: 抽真空完成後,技師會使用專用的冷媒回收填充機,根據車輛或空調機型號所規定的標準量,精準地填充適量的冷媒。加注時會嚴格控制磅數,確保冷媒量恰到好處。
 - 測試與驗收: 填充完成後,技師會啟動冷氣系統,再次用壓力錶檢查運作壓力是否正常,並用溫度計測量出風口溫度,確認冷房效果恢復。
 
看到沒?一個完整的冷媒處理流程其實蠻複雜的,它可不是簡簡單單「灌一灌」就好。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強調要找專業技師的原因,他們有專業的儀器和知識,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不是讓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加冷媒」浪費錢。
車用冷氣與家用空調的冷媒補充差異
雖然原理都是一樣的,但車用冷氣和家用空調在冷媒系統的特性上還是有些差異,這也會影響到它們「加冷媒」的頻率和原因喔!
車用冷氣系統:更容易遇到冷媒流失?
- 震動頻繁: 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會不斷承受路面顛簸和引擎震動。這些震動會加速冷氣管路、接頭、O型環的老化和鬆動,增加洩漏的風險。這是為什麼車用冷氣的冷媒比家用更容易有微量流失或洩漏的主因。
 - 工作環境惡劣: 引擎室高溫、灰塵、泥沙、水氣,還有可能的碰撞,都對冷氣系統造成考驗。
 - 冷媒種類: 以前多用R134a,現在新車款逐漸轉換成環保冷媒R1234yf。這些冷媒特性不同,需要專用的填充設備。
 - 使用習慣: 車用冷氣常常是短時間開啟,頻繁啟停,也會增加系統的負荷。
 
因此,如果你是老車車主,可能真的會感覺到好幾年才需要「加一點點」冷媒,但這通常是因為長時間的微量滲透。如果一年內冷氣就明顯不冷,那就一定是洩漏,需要好好檢查了!
家用空調系統:安裝品質是關鍵!
- 相對穩定: 家用空調通常安裝在固定位置,不像汽車會頻繁震動,所以冷媒系統通常更穩定。
 - 安裝品質決定一切: 家用空調最常見的冷媒洩漏,幾乎都發生在安裝時。銅管喇叭口製作不良、沒有確實抽真空、接頭鎖固扭力不對,這些都是日後洩漏的元凶。如果安裝一次就漏,那就是施工品質問題,絕對要請原廠或專業廠商處理。
 - 冷媒種類: 台灣市場主流是R410a和新一代的R32環保冷媒。R32雖然更環保,但具有微燃性,維修時需要更專業的工具和技術。
 - 長期使用: 如果是使用十年以上的老舊空調,蒸發器或冷凝器可能因為腐蝕、清潔不當導致鰭片破損而洩漏。
 
所以,對於家用空調來說,只要安裝得當,冷媒應該是終身都不用補充的。除非是機齡很長的老舊機器或安裝不良,才會出現冷媒流失的問題。
切記!不同冷媒絕對不能混用! 每種冷媒都有其特定的化學物理性質,混用會導致系統壓力異常,製冷效果變差,甚至損壞壓縮機,而且處理起來會更麻煩喔。
定期保養才是王道!預防冷媒流失的關鍵
與其等冷氣不冷了才去「加冷媒」,不如從日常保養做起,把冷媒流失的風險降到最低。預防勝於治療,這道理用在冷氣保養上也一樣重要!
車用冷氣的保養撇步:
- 定期檢查: 每次進廠保養時,可以請技師順便檢查冷氣系統的外觀,看看管路有沒有油漬(那是冷凍油滲漏的跡象)、接頭有沒有鬆動。
 - 清潔冷凝器: 車頭的冷凝器很容易被樹葉、泥沙、蟲屍堵塞,影響散熱。定期用高壓氣槍或清水(注意不要用太高壓直衝鰭片)清潔,保持其通風良好。
 - 定期運行冷氣: 即使在冬天,也建議每個月開啟冷氣幾分鐘,讓冷媒循環,潤滑壓縮機的軸封,防止其乾裂老化。
 - 注意異音異味: 冷氣運轉時如果出現不尋常的噪音(例如壓縮機啟動時有尖銳聲)或異味,應盡早檢查。
 - 更換冷氣濾網/PM2.5濾網: 定期更換空調濾網,確保車內空氣品質,也能避免風量不足造成冷氣系統負擔。
 
家用空調的保養撇步:
- 定期清洗濾網: 每2-4週清洗一次室內機濾網,這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保養!濾網堵塞會讓冷氣效率大幅下降,壓縮機做白工。
 - 檢查室外機周圍: 確保室外機周圍沒有雜物遮擋,保持良好的散熱空間。定期清理室外機鰭片上的灰塵。
 - 定期深度清潔: 建議每年或每兩年請專業技師進行室內外機的深度清洗保養,清潔蒸發器、冷凝器和風扇,這樣不僅能保持冷房效果,也能延長機器壽命,降低洩漏風險。
 - 注意排水: 確保排水管暢通,沒有堵塞,防止積水溢出或產生霉味。
 
其實,只要平時多一點注意,冷氣系統都能陪伴我們很久很久。把錢花在預防和找出問題根源上,絕對比一再地「灌冷媒」來得划算又有效果!
我的觀點與建議:冷媒不常加,省錢又環保!
經過前面落落長的說明,我想大家應該對「冷媒多久加一次」這個問題有了更透徹的了解了齁!我的核心觀點很簡單,那就是:正常情況下,冷媒是不用常加的!如果需要加,那肯定有問題!
我的經驗是,很多客人會因為貪圖一時的便宜,看到廣告說「冷氣健檢,加冷媒只要幾百塊」,就跑去做了。結果呢?往往過沒多久,冷氣又開始不冷了,然後又再花一次錢加冷媒。這樣反覆下去,其實花的錢更多,而且系統的隱患始終沒有解決。這就好像你家水管漏水了,你卻只是一直往水桶裡倒水,而不是去修水管一樣,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嘛!
所以,我會誠心建議大家:
- 改變觀念: 把冷媒當作封閉系統裡的血液,它不會無故減少。一旦減少,就代表有「內傷」。
 - 找對店家: 選擇有信譽、有專業儀器、願意花時間幫你抓漏的店家。不要只比價錢,技術和誠信更重要。你可以多問幾家,聽聽他們的診斷和報價,做個比較。
 - 仔細聽技師說明: 如果技師說要加冷媒,請他務必解釋為什麼,以及他會如何找出洩漏點。如果他只會說「先加看看」,那可能就要打個問號了。
 - 重視定期保養: 預防勝於治療,定期清潔和檢查才是延長冷氣壽命、維持良好效率的王道。
 
現今社會越來越重視環保,冷媒是溫室氣體,洩漏到大氣中會對環境造成影響。所以,減少冷媒洩漏,不僅省了你的錢包,更是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喔!讓我們一起成為聰明的冷氣使用者吧!
常見問題與解答 (FAQs)
Q1: 冷媒可以自己加嗎?為什麼不建議?
A: 除非您是專業的冷氣維修技師,具備相關知識、經驗和專業工具,否則強烈不建議自己DIY加冷媒。
首先,您可能不清楚您的冷氣系統使用的是哪種冷媒(例如R134a、R1234yf、R410a、R32等)。不同冷媒的壓力特性、化學性質都不同,如果混用或加錯,輕則損壞冷氣系統,重則造成危險,甚至引發火災(例如R32冷媒具有微燃性)。
其次,冷媒的填充量是需要精準控制的。加太少當然不冷,但加太多反而會造成系統壓力過高,壓縮機負擔加重,效率下降,縮短其壽命,甚至可能導致安全閥洩壓而瞬間排放大量冷媒。一般人沒有壓力錶、電子磅秤等專業儀器,很難掌握正確的填充量。
最重要的是,自己加冷媒只能短暫解決「不冷」的問題,卻無法找出並修復冷媒洩漏的根本原因。您最終還是會面臨冷媒再次流失的問題,持續性的補充冷媒既浪費金錢,也對環境造成負擔。交給專業技師處理,才能徹底解決問題,保障您的安全與冷氣系統的健康。
Q2: 冷媒加太多會有什麼問題?
A: 冷媒並不是加越多就越冷,過量填充冷媒反而會對冷氣系統造成多重危害:
系統壓力過高: 冷媒加太多會導致系統內部壓力異常升高,特別是高壓側。這會讓壓縮機必須更努力地工作來克服高壓,增加其負擔,導致壓縮機過熱、磨損加速,最終可能導致壓縮機損壞。
製冷效果下降: 聽起來很反直覺對不對?但確實是這樣。過量的冷媒會導致熱交換效率降低。在冷凝器中,液態冷媒過多可能會佔據部分原本設計用於散熱的空間,使得氣態冷媒無法充分凝結散熱。在蒸發器中,過量的冷媒可能無法完全汽化,導致部分液態冷媒進入壓縮機,形成「液擊」,嚴重損壞壓縮機。
能源效率降低: 壓縮機在高壓下運轉會消耗更多電力(家用)或燃油(車用),導致電費或油耗增加。
安全閥洩壓: 為了保護系統不因壓力過高而損壞,冷氣系統通常設有安全閥。當壓力達到危險水平時,安全閥會自動打開,將部分冷媒排放出去,這不僅浪費冷媒,也是對環境的污染。
其他部件損壞: 長期在高壓下運作,會加速管路、接頭、O型環等部件的老化和磨損,增加未來洩漏的風險。
所以,冷媒的填充量必須恰到好處,這也是為什麼專業技師會使用專用的定量填充設備來確保精準度。
Q3: 加了冷媒還是不冷怎麼辦?
A: 如果您剛加了冷媒,冷氣卻還是不冷,那有幾種可能性:
洩漏點未修復: 這是最常見的情況!如果只是單純加冷媒而沒有找出並修復洩漏點,那麼冷媒很快就會再次流失,冷氣又會回到不冷的狀態。這代表之前的維修只是治標不治本,您需要再次尋求專業技師的幫助,進行徹底的洩漏檢測和修復。
冷媒填充量不正確: 有些店家可能憑感覺「灌冷媒」,導致冷媒量不是過多就是過少,都可能影響製冷效果。過多或過少都會導致系統無法正常工作。
其他部件故障: 冷氣不冷的原因有很多,冷媒不足只是其中之一。即使冷媒量足夠,如果壓縮機、膨脹閥、冷凝器、蒸發器、風扇馬達、溫度感測器或電路板等任何一個部件發生故障,都可能導致冷氣不冷。例如,壓縮機效率下降、膨脹閥堵塞或開啟不良、散熱風扇不轉導致冷凝器散熱不良等等。
系統內有空氣或水分: 如果在加冷媒前沒有徹底抽真空,系統內殘留的空氣或水分會影響冷媒循環效率,甚至結冰堵塞管路,導致冷氣不冷。
解決方法: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請務必找回原維修店家或尋求另一家有信譽的專業冷氣維修廠。明確告知他們您已經加過冷媒,但問題未解決。要求技師進行全面的系統檢測,包括壓力測試、洩漏檢測、各部件功能測試等,從根本上找出問題。
Q4: 變頻冷氣冷媒加注有什麼特別嗎?
A: 變頻冷氣在冷媒加注上,確實會比定頻冷氣有更嚴格的要求和一些特別之處,特別是在診斷上。變頻冷氣的壓縮機轉速是可變的,這代表其系統壓力在不同負載下會不斷變化,這使得僅僅依靠壓力錶來判斷冷媒量變得更為複雜。
以下是一些特別之處:
精準定量的重要性更高: 變頻系統對冷媒量的精準度要求更高。過多或過少都可能嚴重影響其變頻控制的精準性,導致變頻壓縮機無法在最佳效率點運轉,甚至造成壓縮機頻繁啟停或過載。
診斷複雜性: 變頻冷氣的壓力值會隨壓縮機轉速的變化而波動,這讓技師在診斷冷媒是否不足時,不能像定頻機一樣單純看一個固定壓力值。專業技師需要依靠更豐富的經驗,並配合冷氣機內建的感測器數據(如電流、溫度、壓力等)和專用診斷工具來判斷。
抽真空更徹底: 變頻冷氣通常採用R410a或R32這類新冷媒,它們對系統中的水分和空氣更為敏感。因此,加注前抽真空的要求更為嚴格和徹底,時間也可能更長,以確保系統絕對的潔淨乾燥。
部分變頻冷氣有冷媒檢測功能: 某些高階變頻空調會內建冷媒不足偵測功能,當冷媒量低於一定水平時會顯示故障代碼。但這通常是當冷媒已經嚴重不足時才會觸發,無法替代專業檢測。
專業工具與技術: 變頻冷氣的維修,特別是牽涉到冷媒處理時,需要更專業的工具(例如數位壓力錶、冷媒回收機、真空泵浦)和經過專業培訓的技師。不當的操作可能損壞變頻控制板或壓縮機。
總之,變頻冷氣雖然節能,但在維修和冷媒處理上,對技師的專業要求更高。建議變頻冷氣出問題時,一定要找有原廠認證或具備變頻維修經驗的專業店家處理。
Q5: 什麼是環保冷媒?
A: 環保冷媒指的是對地球臭氧層破壞潛力(ODP, 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和全球暖化潛力(GWP,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較低的冷媒種類,用來取代過去那些對環境影響較大的冷媒。
傳統冷媒的問題: 過去常用的冷媒,例如CFCs類的R12(早期車用、冰箱用)和HCFCs類的R22(早期家用空調用),它們在洩漏到大氣中後,會對臭氧層造成嚴重的破壞,導致紫外線直射地球,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構成威脅。雖然CFCs和HCFCs類的冷媒因蒙特婁議定書的限制已逐步淘汰。
第一代環保冷媒(HCFCs/HFCs): 為了取代R12,車用冷氣改用R134a(HFCs),家用空調則多用R410a(HFCs)。這類冷媒雖然對臭氧層破壞潛力為零(ODP=0),但它們的全球暖化潛力(GWP)仍然相對較高,也就是說,它們洩漏到大氣中,會加劇溫室效應。R410a是兩種HFCs冷媒的混合物(R32和R125),GWP值較高。
新一代環保冷媒(HFOs/低GWP HFCs): 為了進一步降低對全球暖化的影響,新一代的環保冷媒陸續被開發出來:
- R32: 目前家用空調主流,GWP值約為R410a的三分之一。它能效更高,但具有微燃性,因此在運輸、儲存和維修時需要更高的安全標準。
 - R1234yf: 主要用於新式車輛空調,GWP值非常低,幾乎可忽略不計,是目前車用最環保的選擇之一。同樣具有微燃性。
 - R290(丙烷): 具有極低的GWP,且能效高,但其易燃性較強,目前主要用於部分小型空調、熱泵或特殊商用領域,安全性要求極高。
 
總之,環保冷媒的發展趨勢是朝向更低的ODP和GWP值,以減少對環境的負擔。但新一代冷媒有些具有燃燒性,這使得維修技術和安全操作標準也必須同步提升。
Q6: 冷媒多久檢查一次比較好?
A: 就像前面說的,冷媒在密封系統中是不會無故減少的,所以嚴格來說,冷媒本身不需要「定期檢查」或「定期補充」。如果系統運作正常,冷氣效果良好,其實不需要特別去檢查冷媒量。
不過,我會建議您在進行常規的車輛保養或家用空調年度保養時,順便請技師「檢查」一下冷氣系統。這種檢查並不是直接看冷媒夠不夠,而是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 車用冷氣(建議每年或每兩年一次,特別是在夏季來臨前):
- 目視檢查: 檢查冷氣管路、接頭是否有油漬(表示可能有冷凍油滲漏,進而冷媒洩漏)、有無破損或鬆動。
 - 清潔冷凝器: 確保車頭冷凝器沒有被灰塵、樹葉堵塞,影響散熱。
 - 冷氣濾網檢查與更換: 確保濾網暢通,風量充足。
 - 功能測試: 開啟冷氣,感受出風口溫度,聽壓縮機運轉是否正常,有無異音。
 - 壓力錶初步判斷(若有需要): 如果感覺冷氣效果不佳,技師會用壓力錶進行初步判斷,看高低壓是否在正常範圍。如果壓力異常,才會進一步檢查是否洩漏。
 
 - 家用空調(建議每年一次,特別是在夏季使用前):
- 清潔濾網: 定期自行清潔。
 - 室內外機清潔與檢查: 專業技師會檢查室內機的蒸發器和室外機的冷凝器是否有堵塞或破損,檢查排水管是否暢通。
 - 接頭檢查: 檢查室內外機連接管路的接頭有無油漬或腐蝕現象。
 - 功能測試: 開機測試冷房效果、出風口溫度、風量和運轉噪音。
 
 
總之,冷媒檢查應該是「有問題才檢查」,或是作為「整體系統保養」的一部分,而不是單獨拿出來「定期檢查冷媒夠不夠」。只要您的冷氣一直都涼爽有力,就表示它頭好壯壯,冷媒也乖乖地待在系統裡工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