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樹開黃花?探索台灣常見的燦爛黃花樹木
Table of Contents
什麼樹開黃花?台灣常見黃花樹種圖鑑與觀賞指南
在台灣,每當季節更迭,總能見到各種色彩繽紛的花朵爭相綻放,其中,一抹抹亮眼的黃色更是令人心情愉悅。當您漫步街頭巷尾或公園綠地時,是否曾好奇那些開著燦爛黃花的樹木究竟是何方神聖呢?它們不僅為城市景觀增添了活力與溫暖,有些還伴隨著獨特的香氣或果實,訴說著不同季節的故事。
本文將為您深入解析台灣常見的幾種會開黃花的樹木,從它們的名稱、花期、外觀特徵到適合觀賞的地點,讓您下次再遇到時,能一眼辨識出它們的獨特魅力,並能更深入地感受台灣豐富的植物生態!
夏季的黃金雨:阿勃勒 (Golden Shower Tree)
學名:
Cassia fistula
說到台灣開黃花的樹,阿勃勒絕對是許多人心中的第一名。它在夏季的五月至七月盛開,串串金黃色的花朵隨風搖曳,像極了一場從天而降的「黃金雨」,因此得名。
- 花朵特徵: 阿勃勒的花朵呈總狀花序,花瓣金黃色,一串串垂掛在枝條上,非常壯觀。單朵花瓣通常為五片,質地輕柔,風一吹便會灑落滿地,形成一片金黃色的地毯。
- 葉片特徵: 葉片為偶數羽狀複葉,葉形橢圓。
- 果實特徵: 花期過後,會結出長條狀、圓柱形的黑色莢果,形狀像臘腸,因此也有「臘腸樹」的別稱。這些莢果在樹上可以掛上好幾個月,成為另一種景觀。
- 常見地點: 台灣各地公園、校園、行道樹、河堤旁都能見到其蹤影。例如台南的成功大學、嘉義的世賢路、台北的大安森林公園等,都是著名的阿勃勒賞花熱點。
阿勃勒花期雖短暫,但其盛開時的氣勢磅礴,總能吸引無數目光,是夏季不可錯過的黃花樹種。
春日舞者:黃花風鈴木 (Golden Trumpet Tree)
學名:
Tabebuia chrysantha
在春暖花開的三月至四月,黃花風鈴木以其飽滿的黃色花海,宣告著春天的到來。它有個非常獨特的習性,通常會在葉片掉落後才開花,整棵樹只剩下滿滿的黃色花朵,視覺衝擊力極強。
- 花朵特徵: 花朵為鮮豔的金黃色,呈喇叭狀,密集成團地簇生在枝條末端,每一朵花都像小小的金色號角。盛開時,幾乎看不到葉子,整棵樹如同被黃金染過一般。
- 葉片特徵: 花謝後才長出掌狀複葉,由五片小葉組成,葉緣有鋸齒。
- 果實特徵: 果實為長條狀的莢果,成熟後會裂開,散出帶翅膀的種子。
- 常見地點: 廣泛栽植於台灣各地的公園、學校、行道樹,特別是南部地區如嘉義、台南、高雄,因氣候適合,常見成排的黃花風鈴木綿延數公里,形成壯觀的花廊。
黃花風鈴木的花期約兩週,雖然短暫,但其「先花後葉」的特性,讓每一年的盛開都成為一場令人驚豔的黃色慶典。
秋季的變裝秀:台灣欒樹 (Taiwan Goldenrain Tree)
學名:
Koelreuteria henryi
台灣欒樹是台灣特有種,被譽為「台灣四色樹」,因為它在一年四季中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變化,而其黃色的花朵,正是這場變裝秀的開端,通常在秋天的九月至十月盛開。
- 花朵特徵: 花朵雖小,但數量極多,呈圓錐花序狀,密生於枝條頂端,整棵樹看起來金黃一片。當花朵掉落時,會在樹下形成一片黃色地毯。
- 葉片特徵: 葉片為二回羽狀複葉,新葉為紅色,轉為綠色,秋天開花時呈現翠綠,冬季則會轉為黃褐色落葉。
- 果實特徵: 台灣欒樹最獨特的景觀,是在黃花之後,會結出紅褐色的燈籠狀蒴果,這些果實膨大像氣囊,色彩鮮豔,從綠轉紅再轉褐色,非常美麗。所以,很多人誤以為是花變紅,其實是果實喔!
- 常見地點: 台灣欒樹耐旱、耐風、抗污染,是台灣非常優良的行道樹和園景樹,從北到南隨處可見,特別是郊區道路、公園、校園邊緣。
台灣欒樹的黃花過後,接踵而來的紅色果實,讓它在秋季顯得格外繽紛,呈現出不同層次的視覺享受。
街頭巷尾的常客:黃槐 (Siamese Cassia)
學名:
Senna siamea
黃槐是台灣常見的行道樹和庭園樹,花期較長,幾乎全年可見,但在夏末秋初的八月至十月更是盛花期。它的花朵雖然沒有阿勃勒或黃花風鈴木那般震撼,但數量繁多且花期持久,為城市增添了不少亮色。
- 花朵特徵: 花朵為鮮黃色,聚生為頂生或腋生圓錐花序,小巧而密集。其花型像小蝴蝶,一片片地點綴在綠葉之中。
- 葉片特徵: 葉片為偶數羽狀複葉,小葉橢圓形,翠綠且有光澤。
- 果實特徵: 會結成長條狀扁平的莢果。
- 常見地點: 公園、校園、住宅區綠地及各級道路旁,是非常普及的綠化樹種。
黃槐生命力旺盛,耐修剪,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它堅韌而美麗的身影。
南國風情:雞蛋花 (Frangipani)
學名:
Plumeria rubra
雞蛋花,又稱緬梔,以其獨特的造型和濃郁的香氣深受喜愛。雖然雞蛋花有白色、粉色等多種顏色,但以黃白相間的品種最為人所知,其中心呈鮮黃色,外圍則是純白,如同荷包蛋一般,因此得名。花期主要在春末至秋季,即五月至十一月。
- 花朵特徵: 花瓣肥厚,質地蠟狀,五瓣呈螺旋狀排列,中心黃色外圍白色。其香氣濃郁,帶有熱帶風情。
- 葉片特徵: 葉片大而厚實,呈長橢圓形,集中在枝條頂端。
- 樹型特徵: 枝條粗壯,分枝點較低,樹冠開展,樹皮光滑。冬季會落葉進入休眠。
- 常見地點: 台灣南部地區較為常見,適合熱帶和亞熱帶氣候。常種植於庭院、公園、廟宇、校園和海邊。
雞蛋花不僅是賞心悅目的黃花樹種,其優雅的香氣也常被用來製作精油或香氛產品。
亮麗的灌木喬木:黃鐘花 (Yellow Bells)
學名:
Tecoma stans
黃鐘花,又稱金盃花或金葉黃槐,雖然常以灌木形式出現,但在適宜的生長條件下,也能長成小喬木。它的花朵鮮黃亮麗,呈現鐘形,全年幾乎都能開花,盛花期則在春、夏、秋季。
- 花朵特徵: 花朵呈亮麗的鮮黃色,鐘形或漏斗狀,花冠邊緣有五個淺裂。花朵密生於枝條頂端,成串開放。
- 葉片特徵: 葉片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披針形,葉緣有鋸齒。
- 果實特徵: 會結成長條狀的蒴果。
- 常見地點: 公園、校園、庭園、安全島、分隔島等,因其生長快速,花期長,是常見的綠化植物。
黃鐘花是生命力強韌的植物,為都市綠化增添了許多生機與色彩。
如何辨識這些黃花樹?實用小撇步
儘管上述樹木都開著黃色的花朵,但它們各自擁有獨特的識別特徵。以下提供幾個小撇步,幫助您一眼辨識:
- 花期: 這是最關鍵的線索。
- 春季 (3-4月):黃花風鈴木(先花後葉,花形似喇叭,整樹黃色)
- 夏季 (5-7月):阿勃勒(串串下垂的黃金雨,有長莢果)
- 秋季 (9-10月):台灣欒樹(小黃花,花後有紅燈籠狀果實)
- 全年/長花期:黃槐、黃鐘花、雞蛋花(雞蛋花有香氣,葉子肥厚;黃槐、黃鐘花葉子較小)
- 花型與排列:
- 阿勃勒: 串狀下垂。
- 黃花風鈴木: 喇叭狀,密集簇生。
- 台灣欒樹: 小花,聚集成圓錐狀。
- 雞蛋花: 五瓣螺旋狀,蠟質感,中心黃外圍白。
- 黃槐: 小蝴蝶形,散佈於葉間。
- 黃鐘花: 鐘形或漏斗狀,成串。
- 葉片特徵: 觀察葉片大小、形狀、排列方式,也是重要的識別依據。例如黃花風鈴木是掌狀葉,阿勃勒和黃槐是羽狀複葉。
- 果實型態: 花謝後的果實往往是最佳識別物,例如阿勃勒的長莢果、台灣欒樹的紅燈籠果。
- 樹型: 觀察樹木的整體形態,是喬木還是灌木,樹冠是開展還是直立。
總結:感受黃花的生命力與喜悅
黃色,是一種充滿活力、溫暖與希望的色彩。台灣這些會開黃花的樹木,無論是夏季的黃金雨阿勃勒、春日的黃花風鈴木,還是秋季的台灣欒樹,以及隨處可見的黃槐、雞蛋花、黃鐘花,都以其獨特的美麗,點綴著我們的環境,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下次當您走在路上,看到一片亮眼的黃色時,不妨停下腳步,仔細觀察它們的花朵、葉片和果實,甚至感受它們的香氣,試著辨識出它們的身份。透過認識這些身邊的自然寶藏,我們不僅能增進對植物生態的理解,也能更深刻地感受大自然賜予的生命力與喜悅。
常見問題 (FAQ)
如何區分阿勃勒和黃花風鈴木?
這兩者最主要的區別在於花期和開花方式。阿勃勒主要在夏季(5-7月)開花,花朵一串串垂掛,花葉同時存在;而黃花風鈴木則在春季(3-4月)盛開,通常是先開花後長葉,整棵樹只見花不見葉,花朵呈喇叭狀。
為何有些黃花樹會結果實?這些果實有什麼用途?
開花植物的生命週期中,開花是為了結果,果實則包覆著種子,是植物繁衍後代、散播種子的機制。有些樹的果實會吸引鳥類或動物取食,幫助種子傳播;有些則透過風力或自然裂開來散佈種子。如台灣欒樹的紅色蒴果,不僅美麗,內部就藏著它的種子。
台灣欒樹的黃花為何會變成紅色?
這是常見的誤解。台灣欒樹的黃色花朵並不會變成紅色。它會先開出滿樹的黃色小花,花期過後,這些花朵會凋謝。隨後,樹上會長出像「小燈籠」狀的蒴果,這些蒴果從綠色逐漸轉為鮮豔的紅色,最後變成褐色。因此,您看到的紅色,其實是台灣欒樹的果實,而非花朵變色。
如何在家中種植黃花樹?
在家中種植黃花樹需考量樹種的特性、生長空間和當地氣候。多數黃花樹如阿勃勒、黃花風鈴木、台灣欒樹等都需要充足的陽光和較大的生長空間。若空間有限,可選擇較小型的黃鐘花或雞蛋花。建議選擇適合當地氣候、排水良好的土壤,並確保有足夠的日照,並定期修剪以維持樹型。
台灣哪裡可以欣賞到最美的黃花樹景觀?
台灣各地都有著名的黃花樹賞花點。例如:
- 阿勃勒: 台南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嘉義世賢路、台中中興大學、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等。
- 黃花風鈴木: 嘉義八掌溪畔、朴子溪防汛道、台南億載金城周邊、高雄前鎮河畔、屏東潮州河堤公園等。
- 台灣欒樹: 台灣各縣市的行道樹、公園、校園隨處可見,如台中草悟道、台北敦化南北路、高雄美術公園等,秋天變色時景觀尤其美麗。
建議在花期前查詢當地花況資訊,可獲得最新的賞花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