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工作可以不用勞保?深度解析台灣勞保制度下的多元選擇與權益
欸,小陳最近剛從職場轉型,想說自己接案當個自由工作者,生活彈性又自由,結果朋友提醒他:「你這樣是不是就沒勞保了啊?」「沒勞保」這三個字,一聽是不是就讓人心頭一驚,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保障,對吧?在台灣,勞工保險可是我們勞動者一個很重要的安全網耶!不過,也確實有些工作型態,是「不用」勞保的,或者說,是雇主沒有「強制」義務幫你投保的。那到底是什麼樣的工作呢?這背後又藏著哪些眉角、哪些權益是你該知道的呢?今天就來好好聊聊這個大家可能都遇過,卻又不一定搞得清楚的問題。
Table of Contents
快速答案:哪些工作在台灣「不用」強制勞保?
在台灣,並非所有工作型態都「強制」雇主為你投保勞工保險。主要包括了:
- 自營作業者與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 這些沒有固定「雇主」的人,因為不符合《勞工保險條例》的「受僱勞工」定義,所以雇主自然沒有義務為他們投保。他們可以選擇自行透過職業工會投保勞保。
- 無一定雇主的勞工: 指經常變換工作場所,工作不固定,或是受僱於2個以上不同雇主,工作地點與雇主都不是固定的勞工。他們也不是由特定雇主強制納保,但同樣可以透過職業工會投保。
- 部分工時或兼職工作者(受僱單位人數未達5人): 如果你受僱的單位,僱用員工人數未滿5人,那麼該單位就沒有強制為你投保勞保的義務。不過,如果該單位有為你保勞保,那也是合法的。
- 家庭幫傭與看護: 這類家事服務工作者,根據現行法規,通常不適用《勞工保險條例》的強制納保規定,除非雇主自願投保。
- 未滿15歲或超過65歲的勞工: 依照《勞工保險條例》規定,除非是特定例外情況,否則不在強制納保範圍內。
這些工作者通常需要自行規劃社會保險或商業保險,以確保退休及醫療保障。這可不是小事喔,因為勞保提供的保障範圍其實很廣泛!
為什麼是個大哉問?理解台灣勞保的強制納保原則
說到「勞保」,我們常常會覺得這是工作者的基本福利,對吧?但其實勞保的設計,最核心的精神在於保障「受僱者」。所以,要理解哪些工作可以「不用」勞保,我們得先搞清楚勞保制度的「強制納保」原則是什麼。
勞保到底是什麼?強制投保的對象是誰?
勞工保險是台灣的一種社會保險,主要目的是為了保障勞工在工作期間,以及未來退休後的生活。它提供的福利可多了,像是生病、受傷、失能、老年、生育,甚至死亡都有相關的給付。這麼棒的保障,當然希望大家都享有啊!
根據《勞工保險條例》第6條規定,符合以下條件的勞工,他們的雇主都「強制」要為他們投保勞工保險:
- 年滿15歲以上,65歲以下的受僱勞工。
- 受僱於5人以上事業單位的員工。
- 即使受僱於1人至4人的事業單位,如果雇主自願為員工投保勞保,那也是合法且受到保障的。
這裡的關鍵字就是「受僱」和「雇主」。簡單來說,就是你和公司之間有僱傭關係,公司每個月會給你薪水,你就屬於公司的員工,那公司就有義務幫你保勞保。這就像是一種責任分擔,讓你在職場上更有保障,對吧?
「雇主」與「勞工」的定義,是判斷的關鍵!
這就好比我們在判斷一道菜好不好吃,食材的新鮮度是關鍵一樣。在勞保領域,「雇主」跟「勞工」的關係,就是判斷你是否符合強制納保的「核心食材」。
- 勞工: 通常指的是在企業主指揮監督下,提供勞務並獲取報酬的人。白話一點就是,你在公司裡,有人管你、分配工作給你,然後給你薪水,你就是勞工。
- 雇主: 則是僱用勞工提供勞務,並支付報酬的人或單位。
如果你的工作型態不符合這種典型的「你幫我工作,我付你薪水,而且我管你怎麼工作」的僱傭關係,那麼勞保的強制性就可能不適用了。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工作會「不用」勞保的根本原因。
「不用」勞保的工作類型大公開!
好了,現在我們知道強制納保的原則了。那哪些工作型態,因為不符合這些原則,所以就沒有勞保的「強制」義務呢?來,我們一起看看!
自營作業者與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這類人為什麼通常沒勞保?
如果你是一位SOHO族(Small Office, Home Office),自己接案,像是網頁設計師、文字工作者、插畫家、獨立顧問、YouTuber等等,那麼恭喜你,你的工作時間和地點都很有彈性,超棒的!但同時,你也會發現,沒有一個固定的「雇主」會幫你繳勞保費。因為你就是自己的老闆啊!
這種情況下,你不符合《勞工保險條例》中「受僱勞工」的定義,所以企業客戶給你報酬,那是你的服務費,不是「薪資」,他們也不需要為你投保勞保。這時候,你就是屬於「自營作業者」的範疇。
他們面臨什麼?
最大的挑戰就是,勞保提供給一般受僱勞工的各種保障,包括生病給付、老年年金、失能給付、死亡給付等,你通通都沒有。這就像是你在高速公路上開車,卻沒有保強制險,一旦發生事故,後果就要自己承擔了。
無一定雇主的勞工:概念解釋,他們怎麼辦?
「無一定雇主勞工」這個詞聽起來有點抽象,其實就是指那些工作不穩定,經常換工作地點或受僱於不同雇主的人。比如說,有些清潔工、臨時工、工地工人、餐飲業的PT班人員(只在尖峰時段去支援,沒有固定排班),或是像我之前認識的一個朋友,她同時在好幾個補習班兼課,每個補習班給她的工作時間都不固定,這就屬於無一定雇主的情況。
這類勞工因為沒有一個固定的雇主為他們投保,所以也無法適用勞保的強制納保規定。
他們怎麼辦?工會投保的重要性!
別擔心!政府還是有替他們想到辦法的!這類勞工可以選擇加入「職業工會」來投保勞保。職業工會就像是把相同行業的勞工聚集在一起,然後以工會的名義幫會員們投保勞保。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管道,讓這些非典型受僱勞工也能享有勞保的保障。
比如你是一位接案的設計師,可以加入設計相關的職業工會;如果你是臨時餐飲工,就可以找餐飲業職業工會。加入工會後,工會就會為你申報勞保,費用則是由你和政府共同負擔(通常勞工負擔60%,政府補助40%)。
部分工時或兼職工作者:勞保人數門檻(5人以下)的影響
這個狀況也很常見。如果你是大學生去咖啡廳打工,或是媽媽在孩子上學時間去便利商店做兼職,如果你的雇主,也就是這間咖啡廳或便利商店,員工總人數「未滿5人」,那麼他們就沒有強制義務為你投保勞保。
《勞工保險條例》規定,5人以上的事業單位才是強制納保對象。這導致了一些小規模的商店或工作室,如果員工總數在5人以下,就算你和他們有明確的僱傭關係,他們也可能不會幫你保勞保。這時候,他們就只幫你保「全民健康保險」(健保)而已。
要注意的是: 即使人數未滿5人,如果雇主「自願」為員工投保勞保,那當然是更好的!這表示雇主對員工的福利很重視。所以,如果你是這種情況,不妨跟雇主溝通看看。
家庭幫傭與看護:特殊的家事服務工作者
家事服務工作者,像是家裡請的住家幫傭、保姆、居家照顧服務員(不屬於醫療或照護機構派遣),這類工作性質比較特殊,因為他們的工作地點通常在私人家庭,而且雇主是「自然人」而非「事業單位」。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家事服務業目前並不適用《勞動基準法》及《勞工保險條例》的強制納保規定。這意味著,即使你有僱傭關係,你的雇主(通常是聘用你的個人家庭)也沒有強制義務為你投保勞保。這也是一個長久以來被討論的議題,因為這些工作者同樣需要保障。
不過,有些雇主會基於良心和對員工的照顧,為其投保商業保險,或甚至透過其他方式(例如加入相關工會)來保障這些家庭幫傭或看護的權益。
短期或臨時性派遣工作:責任歸屬的灰色地帶
如果你是透過派遣公司被派到其他公司工作的,那麼你的勞保通常應該由「派遣公司」來投保,因為你名義上的雇主是派遣公司。然而,有些短期的、臨時性的派遣工作,可能也會因為雇傭關係的模糊性或期間極短,導致勞保投保的複雜性。
這類情況,你務必要跟派遣公司確認清楚,你的勞保和健保到底是由哪邊負責,千萬不要稀里糊塗地就沒了保障。
沒有勞保,影響到底有多大?你的權益縮水了什麼?
很多人會覺得:「啊,不就少一個保險嘛,我自己存錢就好了啊!」嗯,這種想法其實有點危險喔!勞工保險不單單是退休金那麼簡單,它更像是一個全面性的社會安全網,涵蓋了你工作生涯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一旦沒有勞保,你失去的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多。
勞保的五大給付:老年、傷病、失能、生育、死亡
勞保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提供了五大類的給付,涵蓋了人生的各個階段:
- 老年給付: 這就是大家最關心的「勞保年金」或「一次金」,讓你退休後有份穩定的收入。這是你累積工作年資的成果。
- 傷病給付: 如果你在工作中受傷或生病,導致無法工作,勞保會提供薪資補助,讓你安心養病,不用擔心收入中斷。
- 失能給付: 如果因傷病導致身體功能永久性受損,無法恢復正常生活或工作能力,勞保會提供一筆失能給付,減輕你和家人的負擔。
- 生育給付: 對於女性被保險人來說,這是一筆很實用的津貼,用來支付生育相關的費用,減輕新手爸媽的經濟壓力。
- 死亡給付: 萬一被保險人不幸離世,勞保會提供喪葬津貼和遺屬年金給其家屬,讓家人在悲痛之餘,還能有些經濟上的支持。
光看這五大給付,是不是覺得勞保就像是一個全能的保鑣,從你年輕工作到老,甚至到生命盡頭,都默默地在保護你和你的家人?
沒有勞保,這些保障就沒有了!舉例說明
所以,如果你是「不用」勞保的工作者,這些勞保提供的保護傘,你就沒有了。
-
退休金沒著落: 最直接的就是退休後的保障。沒有勞保,你就沒有勞保年金可以領。雖然還有國民年金,但國民年金的給付水準通常遠不如勞保年金來得豐厚。你得完全依靠自己的儲蓄和理財,來規劃退休生活。
我自己就遇過不少長輩,他們年輕時因為是自營商或家庭主婦,沒保勞保,退休後就只能靠國民年金,生活品質就差很多。所以啊,年輕時真的要好好規劃!
- 工作期間生病或受傷沒補助: 假設你是個自由接案的設計師,不幸騎摩托車摔斷腿,需要休養兩個月。如果沒有勞保的傷病給付,這兩個月你就沒有收入來源,積蓄很快就會見底。而且,勞保的傷病給付不僅包含薪資補償,還有醫療費用(如果是在職災範圍內)的保障,這是一般健保或商業保險無法完全取代的。
- 職業災害保障的差異: 這是特別需要強調的一點!勞保對於「職業災害」有額外的保障,包括醫療費用、失能給付等。如果你在執行職務時發生意外,勞保的職災給付會提供更優渥的保障。但如果你沒有勞保,那麼發生職災時,就只能依靠健保和自己額外購買的商業保險,而且在認定上可能也會比較複雜。
- 生育和死亡給付: 雖然現在生育率低,但生兒育女對家庭來說仍是大事。少了生育給付,這筆錢就得自己掏。萬一發生不幸,家人也少了勞保提供的喪葬津貼和遺屬年金,經濟壓力會更大。
沒勞保也別擔心!替代方案和自我保障策略報你知!
聽到這裡,是不是有點替那些「沒勞保」的工作者擔心了呢?別怕!雖然有些工作型態沒有強制勞保,但這不代表你完全沒有保障。台灣的社會保險制度,其實還是為這部分人提供了其他的「後門」或「替代方案」。最重要的是,你得主動去了解和規劃!
國民年金:誰要保?保了有什麼?
國民年金保險,簡稱「國保」,就是設計來彌補勞保不足,讓那些沒有勞保、農保、公教保、軍保等社會保險的人,也能擁有最基本的社會安全網。所以,如果你是前面提到的「不用」勞保的自營作業者、無業人士、家庭主婦/夫,或是工作單位未滿5人且未加保勞保的受僱者,那麼你很有可能就是國民年金的納保對象,政府會主動寄繳款單給你喔!
國民年金主要提供三大給付:
- 老年年金: 繳滿一定年資,年滿65歲後可以按月領取。雖然金額通常不高,但至少是一個基本的生活保障。
- 身心障礙年金: 如果因傷病導致重度以上身心障礙,且經評估符合資格,可領取。
- 遺屬年金: 被保險人死亡後,符合資格的配偶、子女、父母等遺屬,可按月領取。
國民年金的費率不高,政府也有提供補助,所以千萬不要輕忽它的存在!很多人覺得「沒什麼用」,結果等到老了才後悔。它就像是你的最後一道防線,至少能保證你不會完全沒有退休金。
透過職業工會投保勞保:最常見的「有勞保」替代方案
這絕對是許多自營作業者和無一定雇主勞工的救星!如果你想享有勞保的各項給付,但又不是受僱於公司的正式員工,那麼加入「職業工會」投保勞保,就是最主流、最推薦的方式了。
優點:
- 享有勞保五大給付: 你可以跟一般上班族一樣,享有老年、傷病、失能、生育、死亡這五大給付,保障範圍非常全面。
- 職災保障: 工會會員同樣享有勞保的職災保障,這點對許多高風險行業的自營業者(如裝潢工、美髮師)尤其重要。
- 政府補助保費: 和一般受僱勞工一樣,政府也會補助你部分勞保保費(目前是40%),降低你的負擔。
缺點:
- 保費全額自負: 相較於一般上班族勞保費由雇主負擔70%、勞工負擔20%、政府負擔10%,工會會員則需自行負擔60%(政府補助40%)。雖然有政府補助,但相較之下,個人負擔比例較高。
- 投保薪資的限制: 投保薪資級距可能受限於工會性質或個人實際所得,影響未來給付金額。
適用對象與如何加入:
只要你是從事同一種行業,且沒有固定雇主或自行從事勞動(例如:設計師、文字編輯、美容美髮師、攤販、計程車司機、網拍業者、保險業務員等),都可以找尋相關的職業工會加入。只要提供相關證明(如工作證明、學歷證明或實際從業證明),並繳交會費和勞健保費,就可以成為會員並投保了。
商業保險:更個人化的風險管理工具
無論你有沒有勞保,商業保險都是你個人風險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環。它提供了更彈性、更客製化的保障。當社會保險不足以完全覆蓋你的風險時,商業保險就能派上用場了。
- 醫療險: 彌補健保無法給付的住院病房費差額、自費藥物、手術費用等等。
- 意外險: 針對意外事故造成的傷害、失能或死亡提供保障,特別適合工作性質有一定風險的人。
- 壽險: 在被保險人身故時提供一筆身故保險金,保障家人生活,特別是有家庭負擔的人。
- 年金險/儲蓄險: 作為退休規劃的一部分,彌補勞保年金的不足,或是作為額外的儲蓄工具。
我個人覺得,即使有勞保,也應該搭配商業保險,因為勞保提供的只是「基本」保障,商業保險才能讓你擁有「更好」的保障。
自我儲蓄與理財規劃:最穩固的基石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無論你的勞保狀況如何,積極的自我儲蓄和理財規劃,永遠是你最堅實的後盾。沒有勞保的自營業者或自由工作者,更應該意識到這點。
你應該為自己設立緊急預備金,至少存下3-6個月的生活費。同時,提早開始投資理財,透過基金、股票、房地產或其他穩健的投資工具,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和意外風險做好準備。畢竟,社保是社會提供的基本保障,但個人的財富自由和風險抵抗力,最終還是要靠自己來建立!
我的觀察與建議:勞保不僅是義務,更是保障!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勞動權益的觀察者,我深深覺得,勞保真的不只是一個「強制」的義務,它更像是國家替勞工朋友們打造的一艘「諾亞方舟」,為我們抵禦人生的各種風暴。我自己就遇過不少朋友在考慮轉職、創業時,勞保問題都會是他們猶豫的點之一。
我發現,許多人對於「勞保」的了解僅止於「每月要繳錢」和「退休可以領」,卻忽略了它在人生不同階段所提供的實質幫助。例如,有些朋友在轉換工作空窗期,就差點錯過了利用國民年金銜接社保年資的機會。也有朋友在自由接案初期,因為沒有工會投保勞保,結果不小心出了車禍,才發現自己沒有職災保障,損失慘重。
所以,我的建議是:
- 主動了解自己的勞保身份: 不要等到事情發生了才去查!搞清楚你是屬於「受僱勞工」、「自營作業者」還是「無一定雇主勞工」。知道自己的身份,才能選擇最適合的保障方式。如果你不確定,直接打電話到勞保局詢問,或上勞保局網站查詢,他們通常都很樂意提供協助。
- 勞保年資很重要,別輕易中斷: 勞保年資越長,未來領取的勞保年金越多。如果可以,盡量不要讓勞保中斷,或是利用國民年金來銜接。每個月幾百塊的保費,累積起來的保障是巨大的。
- 社會保險是基礎,商業保險是加強: 永遠記得,勞保或國民年金是基礎款,商業保險是升級款。兩者應該互補,而不是互相取代。特別是如果你沒有勞保,商業保險的重要性就更突出了。定期檢視你的保單,確保它符合你目前的狀況和需求。
- 為自己預留「風險準備金」: 無論有沒有勞保,都應該為自己儲備一筆應急基金。特別是自由工作者或自營作業者,收入不穩定時,這筆錢能讓你更安心地度過難關。
總之,不論你的工作型態是什麼,都別輕忽勞保或類似社會保險的重要性。它不只是繳費,更是你對自己未來人生,以及對家庭的一份責任與承諾。
常見問題與專業解答
Q1: 我是SOHO族,可以自己去勞保局保勞保嗎?
A1: 其實,嚴格來說,你個人是不能直接向勞保局申請投保勞保的喔!勞保局的對口單位是「雇主」或「職業工會」。
如果你是SOHO族,也就是屬於「自營作業者」或「無一定雇主勞工」,因為你沒有一個固定的「雇主」為你投保,所以勞保局不會直接受理你的個人申請。你需要透過加入與你從事行業相關的「職業工會」,以工會會員的身分來投保勞保。工會會負責幫你向勞保局辦理加保手續,並代收保費。
所以,如果你是SOHO族,又希望擁有勞保的保障,唯一的合法途徑就是去找尋適合的職業工會並加入會員喔!這是目前台灣勞工保險制度下,給予這類工作者投保勞保的主要管道。
Q2: 為什麼有些公司不幫員工保勞保?合法嗎?
A2: 喔,這可是一個蠻常見,但也常常引起爭議的問題!基本上,如果公司符合《勞工保險條例》的強制納保規定,也就是說,他們是僱用員工達5人以上的事業單位,那麼他們就「必須」為員工投保勞保,這是法定的義務。如果他們不幫你保,那就是違法的。
不過,有幾種情況下,公司「可能」不需要幫員工強制投保勞保:
- 員工總人數未滿5人: 這是最常見的情況。如果公司(事業單位)僱用的員工人數未滿5人,那麼《勞工保險條例》就不強制他們為員工投保勞保。這種情況下,公司只需為員工投保全民健康保險即可。但要注意的是,即使是這種小公司,如果他們自願為員工投保勞保,那也是合法的,而且對員工而言是更好的保障。
- 員工身份非典型受僱者: 某些公司可能會把員工簽約成「承攬」或「委任」關係,而不是「僱傭」關係。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聲稱員工不是「勞工」,因此不用投保勞保。但這種情況非常容易產生爭議!因為法院或勞動主管機關在判斷是不是「僱傭關係」時,會看實際的工作內容、指揮監督、工時限制、報酬性質等實質要件,而不是只看合約名稱。如果實質上是僱傭關係,公司卻不保勞保,那依然是違法的。
- 短期的臨時性工作: 有些極度短期的臨時性工作(例如只做一兩天),公司可能因為作業方便或成本考量而不投保勞保。這雖然不完全符合法規精神,但實務上確實存在。
總之,如果你發現你的公司沒有幫你保勞保,你應該先了解公司的員工人數以及你與公司的合約關係。如果公司員工人數超過5人,卻沒有幫你保勞保,那你絕對有權利向勞保局檢舉或申請調解,因為這是你應有的權益!
Q3: 兼職收入不高,是不是就不用保勞保?
A3: 這個觀念其實是錯誤的喔!「收入高低」並不是判斷你是否需要投保勞保的依據,關鍵還是在於你與公司的「僱傭關係」以及公司的「員工人數」。
只要你與公司之間存在「僱傭關係」(你為公司提供勞務,公司支付報酬並有指揮監督權),那麼:
- 如果公司員工人數達5人以上: 無論你的兼職收入多寡、工時長短,公司都「強制」必須為你投保勞保。這是《勞工保險條例》的硬性規定,即使你一個月只領幾千塊,也必須保。
- 如果公司員工人數未滿5人: 在這種情況下,公司雖然沒有強制義務為你投保勞保,但他們仍然可以「自願」為你投保。如果你是這類兼職人員,不妨跟雇主溝通看看,詢問是否願意為你加保。因為即使是兼職,勞保所提供的傷病、失能、老年等保障,對你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所以,不要因為兼職收入不高就覺得不用保勞保,那會讓你失去很多重要的保障喔!即使是小小的保障,累積起來對未來退休生活,或是遇到意外狀況時,都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Q4: 國民年金跟勞保差在哪裡?哪個比較好?
A4: 國民年金(國保)和勞工保險(勞保)都是台灣重要的社會保險,但它們的設計目的、保障對象和給付內容都有蠻大的差異,不能簡單地說哪個「比較好」,而是要看你的身分和需求喔!
主要差異:
-
保障對象不同:
- 勞保: 主要保障「受僱勞工」,也就是有實際工作並與雇主建立僱傭關係的人。
- 國保: 則是一個補充性質的社會福利,主要保障25歲以上、未滿65歲,在國內設有戶籍,且「沒有參加勞保、農保、公教保、軍保」等其他社會保險的人,例如家庭主婦/夫、學生、失業者、自營作業者(未加勞保者)等。
-
給付項目不同:
- 勞保: 提供的保障範圍非常廣泛,包括老年給付、傷病給付、失能給付、生育給付、死亡給付,還有針對「職業災害」的額外保障。它覆蓋了你從工作到退休,甚至面臨各種風險的綜合保障。
- 國保: 給付項目相對單純,主要提供老年年金、身心障礙年金和遺屬年金。它主要著重於保障被保險人老年、身心障礙及遺屬的基本生活。
-
保費計算與負擔比例:
- 勞保: 保費是根據你的投保薪資計算,由雇主負擔70%、勞工負擔20%、政府負擔10%(職業工會會員則勞工負擔60%,政府負擔40%)。
- 國保: 保費有固定的費率和月投保金額,主要由個人負擔60%,政府補助40%。
哪個比較好?
如果可以選擇,當然是「勞保」的保障更全面、更優渥!畢竟勞保的給付項目更多元,特別是它還涵蓋了職業災害的保障,這是國民年金所沒有的。而且,從長遠的年金給付來看,勞保年金的計算方式通常能讓被保險人領到更多的錢。
然而,國民年金的存在,是為了讓那些無法加入勞保等其他社會保險的人,也能擁有最基本的社會安全網。它避免了這些人完全沒有任何社會保險的窘境。所以,如果你目前是無法加入勞保的身分,國民年金就是你非常重要的基本保障,千萬不能輕忽喔!最佳的狀況就是,只要符合資格,就應該持續累積勞保年資,讓自己的保障達到最滿意的狀態。
Q5: 勞保中斷了會有影響嗎?
A5: 勞保中斷當然會有影響,而且影響還不小喔!這就像是你在玩一個累積點數的遊戲,中斷了就等於點數停止累積,而且有些福利還可能受到限制。
主要影響:
- 勞保年資累積停止: 勞保的老年給付(勞保年金或一次金)是根據你的「投保年資」和「平均月投保薪資」來計算的。勞保中斷,你的年資就停止累積了。雖然過去累積的年資不會歸零,但總年資變少,未來能領到的老年給付金額自然會減少。如果你是打算領勞保年金的,年資不足15年甚至無法領月退,只能領一次金。
- 特定給付請領資格受影響: 勞保中斷期間,你無法請領所有的勞保給付。例如,如果你在勞保中斷期間生病或受傷,就無法申請傷病給付;發生職業災害也無法獲得勞保的職災給付。而且,有些給付(如生育給付、傷病給付)還有「加保期間」或「退保後一定期間內」的請領規定,一旦中斷過久,可能就喪失請領資格了。
- 職災保障空白期: 這是最危險的一點!勞保提供職災保障,一旦中斷,中斷期間發生任何職災意外,你就沒有勞保的職災醫療和失能給付了。這部分的損失通常是最大且難以預估的。
- 與國民年金的銜接: 如果你的勞保中斷,而且你是屬於25歲以上、未滿65歲、沒有其他社會保險的身分,那麼你就會自動被納入國民年金的保障範圍。這雖然是個銜接,但國民年金的給付水準通常不如勞保。所以,如果你原本是加保勞保的,突然變成加保國民年金,未來退休金會縮水。
我的建議是:
盡量不要讓勞保中斷!如果你換工作有空窗期,可以考慮在找到下一份工作前,先短暫透過職業工會加保,或是確認自己是否被納入國民年金。就算真的中斷了,也要盡快找到下一個投保管道,讓你的勞保年資能持續累積。畢竟,勞保是長期累積的保障,每中斷一天,都是對未來保障的一點點流失喔!